㈠ 朝鮮族的民俗游戲有什麼(帶介紹)(例如:跳板,斗雞)
1、摔跤
使用腿帶,是朝鮮族摔跤的特點。腿帶長3米,用麻布或白棉布製作,纏在右大腿上。
比賽時,雙方先蹲著,身軀略往前傾,右膝著地,左膝彎曲,足掌輕扣地面,互相摟住右肩,各用右手抓對方的腰帶,左手抓住對方的腿帶。裁判員哨聲響起,雙方起身進行比賽。
比賽過程中,不許扭對方的脖子和胳膊,不準用頭或手擊打對方,一旦選手故意傷害對方,裁判當即發出警告制止,情節嚴重者,勒令其退場。
摔跤技巧有內勾、外勾、背獨自摔倒等多種。這是一種小夥子們比氣力、比技巧的劇烈運動。一般採取三戰兩勝決定勝負。
2、盪鞦韆
盪鞦韆是朝鮮族婦女最喜歡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具有悠久的歷史。
盪鞦韆一般有單人盪和雙人盪。比賽時,最初是用樹枝或花枝吊起來作為目標,以腳尖踢著或用嘴叼著為優勝,後來發展為以碰銅鈴爭高低,即在鞦韆架正前方豎兩根竿子,竿子間系一條繩索,繩索中央掛上一隻銅鈴。
離地面高約五米,以此測量比賽者盪的高低,誰碰銅鈴次數多,誰就是優勝者。
3、尤茨
尤茨是根據丟擲東西的翻撲來決定分數,按分數走棋(相當於中國的擲十二象游戲)。
過去,尤茨游戲只從年末到正月初進行,現在已成為一種廣泛的群眾性比賽項目。尤茨是用四根短木塊做成,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半圓形。
丟擲尤茨的記分形式為,三撲一翻為1分,兩撲兩翻為2分,一撲三翻為3分,全翻為4分,全撲為5分。棋盤由25步組成,傳說是按星座的位置製成。
哪方的棋子先走完所有步數就算取勝。此外還有用栗子和豆瓣玩的尤茨。
4、拔草龍(拔河)
拔草龍(拔河)繩是用稻草和葛藤搓成的,分主幹繩和分支繩,主幹繩又分雄索和雌索。
雄索的頭插入雌索頭部,然後插進替木來牢固地連接上。
在主幹繩上每隔1-2米處栓上若干分支繩。
繩索的粗細長短視參賽人的多寡而定。
上千人參加的拔河繩一般要半米粗,長度300米左右。
賽前,在農樂隊的帶領下,參賽者抬著拔草龍(拔河)繩,繞村一周,然後直入賽場。
將雙方的拔草龍(拔河)繩用木棒連接牢固後參賽者各就各位,接起分支繩,笛聲吹響後,雙方在領隊指揮下,一邊拚命拉著繩索,一邊齊聲喊著「嗨唷!」「嗨唷!」。
哪方先把繩索拉過分界線就能取勝,一般採取三戰兩勝決定勝負。
5、跳板
跳板的跳法多種多樣,多姿多彩。有直跳,即蹬離板後兩腿伸直跳;屈腿跳,即人體騰空後彎屈大腿跳;
剪子跳,即騰躍後將腿伸直前後分開跳;
空翻跳,即騰躍後向前或向後空翻一周跳。跳板長五點五米、寬三十五至四十厘米、厚五、六厘米,大多用木質堅硬又極具彈性的水曲柳木板製成。
跳板中央的下面放「板墊」,使木板兩端可以上下活動。「板墊」多用稻草捆,用草袋裝滿土亦可,高度以三十厘米為宜。
跳板中間有一個支點,跳時兩人分別站在兩端,輪流起跳,利用跳板的反彈力把自己和對方彈向空中。這樣反復地一起一伏,奮力向上躍起,不斷增加騰空的高度並做出各種花樣動作。
跳板靠兩人協調合作,有時邊跳邊唱,一人唱,一人和。
㈡ 長鼓舞和跳板是哪個民族的風俗啊
長鼓舞,中國少數民族舞蹈。以擊打長鼓,邊擊邊舞而得名。中國流傳長鼓舞的有好幾個少數民族,但以朝鮮族的和瑤族的最具代表性。長鼓舞素有朝鮮族舞壇上的一顆明珠之美稱,歷來備受朝鮮族人民的珍愛。長鼓舞具有上千年的歷史,始終以其典雅飄逸的舞姿馳名中外。
跳板是一項朝鮮族的傳統綜合類女子體育項目,流傳於吉林、黑龍江、遼寧等省朝鮮族聚居地區,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等節日舉行。
㈢ 我國的哪個少數民族娛樂活動是跳翹翹板
應該稱作「跳板」。
朝鮮族是個愛好體育運動的民族。足球、摔跤、滑冰、跳板、打鞦韆等活動都具有非常廣泛的群眾性。延邊素有「足球之鄉」的美譽,過去主要是男子參加,近年來一些地方也組織了女子足球隊。摔跤的方式較獨特。
打鞦韆、跳板和頂壇競走是婦女的體育運動。她們盪鞦韆的特點是:高、飄、悠、巧、柔、美、歡。鞦韆繩一般都拴在高大樹木上結實的橫枝上,在鞦韆前方的上空懸有綵帶或鈴鐺,盪起的鞦韆板能觸及這個標志才能贏得歡呼與贊揚。朝鮮族民間有句俗話說:「姑娘時不跳跳板,出嫁後就會難產」。因此,跳板運動很受重視與喜愛。頂壇競走是直接來源於勞動生活的體育項目,壇或罐中都裝有水或米,規定一定的距離,參賽者甩開雙手瀟灑走一回,先到終點而滴水不灑者為勝。
㈣ 跳板的中國文化遺產名稱:朝鮮族跳板、鞦韆
朝鮮族婦女特別喜愛的這種以蹬跳為特徵的全身性運動游戲,後來發展為朝鮮族運動會的一個主要比賽項目。
跳板對增強腿部的彈跳力、鍛煉空中控制身體的能力和提高前庭功能穩定性,以及健美形體均有顯著作用。
朝鮮族是個愛好體育運動的民族,壓跳板和盪鞦韆是朝鮮族婦女最喜愛的民間傳統體育運動,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作為一種體育競技游戲,跳板流行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全國其他朝鮮族聚居地方,跳板活動一般在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喜慶日子舉行。
跳板一般長近6米,寬40厘米、厚5厘米左右,大多用木質堅硬又極具彈性的水曲柳木板製成。跳板中間有一個支點,跳時兩人分別站在兩端,輪流起跳,利用跳板的反彈力把自己和對方彈向空中。這樣反復地一起一伏,參加者奮力向上躍起,不斷增加騰空的高度並作出各種花樣動作。跳板講究多種技巧和空中姿態,有騰空而起、翻滾而下的動作,有躍身曲體、雙腿伸開、落地垂立的動作,有挺胸展臂、雙腿叉開、落地合攏的姿態。跳板靠兩個人的協調合作進行。有時邊跳邊唱,一個唱一個和。
跳板比賽有比抽線拉高和比表演技巧兩種。比抽線就是比拉出的線的總長度,以抽線的長短定勝負,表演道具有鐵圈、花環等。這種比賽主要是比誰的動作最符合標准,誰的動作難度大,誰的動作姿態優美。近年在以往高度比賽的基礎上增加了比賽技巧,看誰在騰空的瞬間做出的高難動作多且姿態優美動人。所以參加跳板活動不但需要膽量,而且需要智慧和技能。觀看跳板活動則會令人賞心悅目,拍案叫絕。
跳板運動是一種健康的傳統體育運動,歷來深受朝鮮族人民的喜愛,甚至有「姑娘不跳跳板,將來難生產」的說法。
鞦韆是朝鮮族婦女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歷史悠久,流行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鮮族聚居的廣大農村。
鞦韆活動具有高、飄、悠、巧、柔、美、歡的特點。鞦韆繩一般都拴在高大樹木結實的橫枝上,在鞦韆前方的上空懸有綵帶或鈴鐺,盪起的鞦韆板要觸及這個標志才能贏得歡呼與贊揚。常常是一人盪起,眾人矚目,場邊喝彩連連。艷麗的衣裙像彩鳳的雙翼,帶動縷縷清風,遠遠望去,天空湛藍,草地青青,濃妝淡抹的朝鮮族少女宛若飛動的彩色蝴蝶,在天空中飄忽來去,構成一幅流動的瑰麗畫。
大型的盪鞦韆競技比賽更為迷人,多在農閑時期及端陽等節慶日舉行,屆時朝鮮族婦女們穿著節日的盛裝去參加比賽,比賽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比盪起的高度,另一種是比踢鈴的次數即比耐力。比賽中常常可見到高空中懸掛著一麵皮鼓,盪鞦韆的姑娘們在圍觀者的吶喊助威聲中高高盪起,在空中用腳踢鼓,誰踢響的次數最多,誰就將成為比賽的冠軍。
鞦韆現已正式列入全國民族運動會的比賽項目,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盪鞦韆絕技已成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園地一朵盛開的奇葩。
㈤ 跳跳板是哪個民族的活動
跳跳板是朝鮮族傳統綜合類女子體育項目之一,這個傳統項目流傳於吉林、黑龍江、遼寧等省朝鮮族聚居地區,主要在元宵、端午和中秋等節日舉行。而朝鮮族對跳跳板活動非常重視和喜愛,朝鮮族民間甚至有姑娘時不跳跳板,出嫁後就會難產的俗語。
㈥ 舞長鼓盪鞦韆跳板是哪個民族
舞長鼓盪鞦韆跳板是朝鮮族。朝鮮族長鼓舞起源於印度的細腰鼓,又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中原,再傳入東朝鮮,成為朝鮮民族音樂的主要打擊樂器。鞦韆活動具有高、飄、悠、巧、柔、美、歡的特點。跳板活動通常在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喜慶日子舉行。
在服飾中最具特色並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歡的要數女裝。朝鮮族女裝分上、下裝,上裝則羔利(短衫)多用色彩明快、花紋漂亮的綢緞或紗類縫制,衣襟很短,只及胸部,袖口略瘦,不用紐扣,以前襟的兩個彩色長帶系成蝴蝶形。下裝為寬松式的彩色高腰長裙,它裹在兩三層內衣外,使之更加合身,穿法是先穿裙後穿短衫。與這種服飾相協調,習慣上多穿白色或天藍色的船型勾鼻膠鞋,這與服飾形成一體,顯示出曲線美。這種打扮,如今只能在各種喜慶節日、盛會中所見。
㈦ 跳板舞是哪個民族的
Title 跳板
是朝鮮族婦女一種以蹬跳為特點全身運動的民族體育,跳板比賽分兩人一組對跳。跳板長五米,寬四十五厘米,跳板中間放一板墊。兩人各站一端,比賽開始時,一方雙腳向下,另一方借力向上彈,騰空做各種動作,隨下落用力於板上,將另一方蹬於空中,這樣此起彼伏,彩裙飄舞。在跳板比賽中,有比高度的,以跳躍的高度定勝負;有比技巧的,表演者在跳板上做各種花樣動作,如大轉身、旋轉跳空翻跳跳花環等,以高難動作取勝。
㈧ 跳板、摔跤、孔雀舞、手鼓舞都是哪個民族的
跳板:朝鮮族
摔跤:蒙古族
孔雀舞:傣族
手鼓舞:維吾爾族
求分分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