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小孩發燒按哪個部位退燒圖片
擴展閱讀
威震天圖片高清 2025-07-23 22:37:15

小孩發燒按哪個部位退燒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04 23:09:12

Ⅰ 發燒搓哪個部位退燒快

大椎穴部位退燒快,位於頸部第七頸椎棘突下,此穴位適於感冒引起的發燒或高燒不退。

發燒的症狀表現是臉部發紅,嘴唇乾熱,哭鬧不安或者是沒有食慾,都可能是發燒了。發燒時身體的水分消耗比較大,表現為小便尿量減少,小便發黃,顏色較深,這些都有可能是體溫增高的情況。孩子發燒的過程中由於發熱和散熱的不斷發生變化,小孩的表現也會全身不適,疲倦乏力,情緒不穩定,這可能是低燒了。

發燒搓曲池穴、風池穴、大椎穴、魚際穴等穴位退燒快,推拿按摩適用於中低燒的患者,可以通過按揉穴位幫助退熱,一般是建議搓揉曲池穴,可以很好的解熱止痛,搓風池穴可以疏風解表,避免風邪聚集。

Ⅱ 小孩發燒怎麼刮痧降溫,刮哪裡退燒呢

如果孩子剛開始發熱,一般都是普通感冒,出現發熱,流鼻涕,輕微咳嗽,熱勢不高的,大約在37.5℃--38℃之間的,可以口服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利巴韋林顆粒,高於38℃的就得口服布洛芬顆粒或糖漿,在孩子額頭上貼發燒退熱貼。沒有退熱貼就用冰毛巾(把毛巾打濕後放冰櫃)再取出使用。毛巾捂熱了就再及時更換。


孩子愛貪玩,出了汗,又著涼風,容易發燒,這種情況下,讓孩子喝點生薑紅糖水,稍微發點汗,或者給孩子煮麵條時加點蔥姜,發點兒微汗都可以很快退燒,並且退燒之後不傷正氣!是由外感風寒引起,應服祛風寒、治感冒退燒葯才行。肚臍貼是外用葯,根本無發汗解表作用。鬧不好,還會使小兒體內上火。

Ⅲ 大人小孩發燒怎麼退燒 教你5個穴位退燒法

導讀:發燒是夏季經常都會發生的病症,一旦體溫過高、上火、受寒都會引起發燒。那麼發燒怎麼退燒好呢?嚴重發高燒容易影響大腦細胞組織,不利於大腦的發育與正常運作。今天哈秀健康小編和大家分享5個穴位退燒的方法,教大家發燒不吃葯怎麼退燒。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人之所以會發熱,多是因為機體的正氣和外來侵入的邪...氣相搏鬥,機體免疫力較強的表現,一般情況下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但是如果發高燒的話(體溫在39攝氏度以上)的時候,人體內環境就會失衡,臟腑功能紊亂。那麼就需要搭配退燒穴位來靈活運用了。 大椎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的地方,是督脈在身體十二正經中,所有陽經的交匯點,而總督一身之陽,是解表退熱的常用穴位。在大椎穴為,以三棱針點刺放血,同時加上拔火罐效果會更好。另外,也可以針對大椎穴進行按摩,搭配推脊柱,用食指和中指指腹或者掌根,從上而下地由大椎穴推到尾骨,一般每次推100-300次。

Ⅳ 發燒按摩哪個部位退燒這三大部位可以試試

發燒按摩哪個部位退燒?這三個主要的退燒穴位,平時多按摩,也能有效地防止感冒發燒。本文主要講述了普通感冒引起的發燒發熱,若非感冒引致的發熱,請在醫囑指導下按摩或者服葯。
發燒按摩合谷穴助退燒
位置: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上,五指並攏之後,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肌肉的最高點處。左右手各有一個穴位。
手法:用另外一隻手的大拇指指腹用力點按合谷穴即可。
功效:適用於感冒引起的發燒發熱、咳嗽哮喘、流鼻涕、鼻塞等不適症狀。
發燒按摩大椎穴助退燒
位置:大椎穴位於頸後的正中位置,突起的較大骨頭的下緣部位。
手法:用一隻手的食指、中指對大椎穴進行用力按壓即可。
功效:大椎穴能夠幫助防止感冒,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身體發熱或者是高熱不退。
發燒按摩湧泉穴助退燒
位置:湧泉穴位於人體的足底,在足底前部凹陷處。用力彎曲腳趾,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
手法:用大拇指指腹對湧泉穴進行點按即可。力度以感到微微的酸脹為宜。
功效:能夠幫助散熱生氣,對感冒引起的身體乏力、鼻塞、口乾等症狀有緩解效果。

另外還有一些次要的穴位可以幫助治癒感冒,從而幫助退燒。
發燒按摩十宣穴助退燒
位置:十宣穴位於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手法: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覆重掐,以有酸痛感為主,至十宣穴變紅變熱。刺激總時間每次以不超過3~5分鍾為宜。
功效:十宣穴多用於急救,廣泛應用於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按摩十宣穴具有緩解中暑、昏迷、休克、高血壓、手指麻木等作用。

發燒按摩曲池穴助退燒
位置:位於胳膊肘橫紋的盡頭凹陷的地方。
手法:以指腹按壓或敲打1~3分鍾,次數不限。
功效: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主要具有散風止癢、清熱消腫、疏通經絡之功效。按摩曲池穴能治療肩肘關節疼痛、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等。
發燒按摩風池穴助退燒
位置:風池穴位於後頸部,與耳垂平行位置的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凹陷處。
手法:張開雙手,用兩手的大拇指指腹放在風池穴處,其餘的手指緊貼枕後部,用力按揉使風池穴有明顯的酸脹感為宜。
功效:風池穴能夠幫助祛風,所謂的感冒也叫「傷風」,按揉風池穴對於感冒大有裨益。
發燒按摩迎香穴助退燒
位置:鼻翼外緣的中點處,微笑的時候鼻子與嘴唇的外側自然形成的淺溝交點處。
手法:用食指的指腹對迎香穴進行按壓2分鍾左右即可,力度以稍微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能夠幫助清熱散風,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鼻塞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發燒按摩哪個部位退燒?這三個主要的退燒穴位,平時多按摩,也能有效地防止感冒發燒。本文主要講述了普通感冒引起的發燒發熱,若非感冒引致的發熱,請在醫囑指導下按摩或者服葯。
發燒按摩合谷穴助退燒
位置: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上,五指並攏之後,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肌肉的最高點處。左右手各有一個穴位。
手法:用另外一隻手的大拇指指腹用力點按合谷穴即可。
功效:適用於感冒引起的發燒發熱、咳嗽哮喘、流鼻涕、鼻塞等不適症狀。
發燒按摩大椎穴助退燒
位置:大椎穴位於頸後的正中位置,突起的較大骨頭的下緣部位。
手法:用一隻手的食指、中指對大椎穴進行用力按壓即可。
功效:大椎穴能夠幫助防止感冒,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身體發熱或者是高熱不退。
發燒按摩湧泉穴助退燒
位置:湧泉穴位於人體的足底,在足底前部凹陷處。用力彎曲腳趾,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
手法:用大拇指指腹對湧泉穴進行點按即可。力度以感到微微的酸脹為宜。
功效:能夠幫助散熱生氣,對感冒引起的身體乏力、鼻塞、口乾等症狀有緩解效果。

另外還有一些次要的穴位可以幫助治癒感冒,從而幫助退燒。
發燒按摩十宣穴助退燒
位置:十宣穴位於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手法: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覆重掐,以有酸痛感為主,至十宣穴變紅變熱。刺激總時間每次以不超過3~5分鍾為宜。
功效:十宣穴多用於急救,廣泛應用於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按摩十宣穴具有緩解中暑、昏迷、休克、高血壓、手指麻木等作用。

發燒按摩曲池穴助退燒
位置:位於胳膊肘橫紋的盡頭凹陷的地方。
手法:以指腹按壓或敲打1~3分鍾,次數不限。
功效: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主要具有散風止癢、清熱消腫、疏通經絡之功效。按摩曲池穴能治療肩肘關節疼痛、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等。
發燒按摩風池穴助退燒
位置:風池穴位於後頸部,與耳垂平行位置的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凹陷處。
手法:張開雙手,用兩手的大拇指指腹放在風池穴處,其餘的手指緊貼枕後部,用力按揉使風池穴有明顯的酸脹感為宜。
功效:風池穴能夠幫助祛風,所謂的感冒也叫「傷風」,按揉風池穴對於感冒大有裨益。
發燒按摩迎香穴助退燒
位置:鼻翼外緣的中點處,微笑的時候鼻子與嘴唇的外側自然形成的淺溝交點處。
手法:用食指的指腹對迎香穴進行按壓2分鍾左右即可,力度以稍微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能夠幫助清熱散風,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鼻塞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Ⅳ 感冒發燒按身體哪個部位可以減輕症狀

發燒按摩合谷穴助退燒
位置: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上,五指並攏之後,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肌肉的最高點處。左右手各有一個穴位。
手法:用另外一隻手的大拇指指腹用力點按合谷穴即可。
功效:適用於感冒引起的發燒發熱、咳嗽哮喘、流鼻涕、鼻塞等不適症狀。
發燒按摩大椎穴助退燒
位置:大椎穴位於頸後的正中位置,突起的較大骨頭的下緣部位。
手法:用一隻手的食指、中指對大椎穴進行用力按壓即可。
功效:大椎穴能夠幫助防止感冒,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身體發熱或者是高熱不退。
發燒按摩湧泉穴助退燒
位置:湧泉穴位於人體的足底,在足底前部凹陷處。用力彎曲腳趾,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
手法:用大拇指指腹對湧泉穴進行點按即可。力度以感到微微的酸脹為宜。
功效:能夠幫助散熱生氣,對感冒引起的身體乏力、鼻塞、口乾等症狀有緩解效果。
另外還有一些部位可以幫助治癒感冒,從而幫助退燒。

Ⅵ 孩子發燒可以按摩什麼穴位退燒嗎

謠言:最管用退燒方法,不管燒多狠,1個動作就搞定!寶寶發燒時,內關、心經、小天心各推拿100次,可以快速退燒。

辟謠:小兒發熱是一種常見的兒科及急診科臨床症狀,有人提出在小兒發燒期間,給小兒採取推拿的方法有利於退燒,那麼小兒推拿退燒有用嗎?最近網上甚至流傳著「最管用退燒方法,不管燒多狠,1個動作就搞定!寶寶發燒時,內關、心經、小天心各推拿100次,可以快速退燒。」的說法,但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說到退燒,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發熱。

什麼是發熱?

正常小兒腋表體溫為36℃~37℃(肛表測得的體溫比口表高約0.3℃,口表測得的體溫比腋表高約0.4℃),腋表如超過37.4℃可認為是發熱。醫學上將體溫在37.5~38.0℃稱為低熱,體溫在38.1~39.0℃稱為中等熱,體溫在39.1~40.0℃稱為高熱,體溫在40℃以上稱為超高熱。

推拿能夠輔助退燒,但不管燒多狠,推拿都能搞定是不科學的。

小兒推拿作為一種中國特色的療法,在長期的實踐中證實能夠輔助退燒,也因其操作方便、無針、無葯,無創傷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是燒多狠,推拿都能搞定嗎?這種說法顯然是不科學的。第一、小兒發燒只是一種症狀,推拿只是能夠輔助降溫,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引起發熱的原因,而臨床上認為當患兒體溫持續超過38.5℃,且出現不舒服的感覺,應懷疑存在感染的可能性,要及時就醫判斷是否需要抗感染治療,以免耽誤病情,引起肺炎、重症感染等危害患兒健康。第二、目前普遍主張當體溫超過38.5℃時,需要積極採取退熱措施,包括葯物和非葯物兩方面。但僅僅用推拿患兒是否能夠短時間減低溫度,能降低到什麼程度,目前並沒有進一步的研究。而由於兒童大腦發育還不成熟,體溫調節能力差,經常會出現高熱,如果降溫不及時、有效就會造成抽風、驚厥甚至顱內感染等,導致大腦不可逆的損傷,嚴重威脅患兒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對於高熱,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依靠葯物治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如果腋下溫度超過38.5℃,且患兒煩躁不安時,應及時在醫生或葯師的指導下給患兒服用退燒葯。

總而言之,小兒推拿對退燒是有幫助的,但是小兒推拿僅僅是一種退燒的方法,並不能從根本上治療小兒發熱,而且對於出現高熱,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依靠葯物降溫治療。

面對小兒發熱,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應當了解發熱對小孩的影響是雙方面的。一方面,一定程度的發熱可以增強寶寶對疾病的抵抗力;另一方面體溫如果過高會對小孩造成傷害。

其次,發熱時,家長要勤給孩子測體溫,如果體溫在38.5℃以下,且患者精神、活動可以,未出現明顯不舒服,可以採取非葯物降溫,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可以通過多飲水,降低室溫(夏季),脫去過多的衣服,確保患兒處於涼爽(但不寒冷)通風環境中,不主張傳統的在發熱時應用冷、溫水或酒精擦浴的降溫方法,研究證明這種方法違反了生理機制。冷、溫水擦浴有可能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酒精擦浴則可經皮膚吸收,使嬰兒產生酒精中毒症狀。

第三,若孩子體溫在38.5℃以上,可以口服退熱葯物,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具體劑量參照各種葯物的參考劑量。在使用降溫退熱葯物時,不可過頻,以免引起低體溫或其他不良反應,一般24小時內退熱葯物的應用不超過4次。使用退熱葯物後一定注意要給孩子多多補充水分,並及時換洗內衣。

第四,家長應仔細觀察孩子的病情,假如孩子出現了全身皮膚溫度潮濕冰冷、顏色發青、四肢顫抖、精神差、活動差、拒絕吃飯、身上出皮疹等任何一種異常表現時,就應立即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希望家長能夠正確認識和處理小兒發熱,更好的呵護小孩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藝,萬朝敏.中國0至5歲兒童病因不明的急性發熱診斷處理指南(標准版)[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08,(6).

[2]劉曉紅.小兒急性發熱的診治思路[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7,45(3):1-6.

辟謠專家:

山西醫科大學 趙一靜博士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創作專委會青年學組組長 北京大學醫學部 吳一波博士

復核專家:

中華醫學會 唐芹研究員

Ⅶ 寶寶發燒時,可以通過按摩哪個穴位使寶寶快速退燒

了解感冒發燒的原因

寶寶的正常腋下體溫是36~37℃,超過37.2℃就屬發燒了。雖然寶寶的症狀看起來都是感冒發燒,但背後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

在中醫看來,感冒屬於一種外感病,是感受了外界的風邪所引起的,也就是老人們經常說的“孩子是受了風,導致了感冒”。風邪,有冷風和熱風,所以這感冒也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1.大椎穴。大椎穴的位置是在我們的頸椎的位置,在兩個肩部連線的中間,但是位置要稍微往下一點,大概在三厘米左右。這個地方是我們的一身陽氣的匯聚之地,因此按摩這里能夠起到很好的解表退熱功效。當然了如果是大人發燒的話還可以去拔火罐,這樣效果會更加的好一些,按摩的次數一般在200次左右。

用的力氣小了,動作就要快,這樣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對穴位造成足夠的刺激。比如推法,一般針對成年人的操作頻率是120-160次/分鍾,而針對小兒,就需要160-200次/分鍾。

另外,操作的時候,用的力氣要均勻,不能力氣一會大、一會小,速度一會快一會慢。只有操作手法規范了,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Ⅷ 小孩,發熱按摩哪個穴位可以退燒

小兒推拿是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在兒科中應用比較廣泛。它通過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於患兒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整機體的生理和病理狀態。因此,小兒推拿可以用來治療小兒發燒、腹瀉、遺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醫根據小兒發燒的病因,分為外感發燒、陰虛發燒、傷食發燒等多種類型。
穴位:肺經(肺金)
位置:無名指掌面。
操作:①補肺經:在無名指面上旋推,見中圖,約補200~400次。
②清肺經: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見右圖,清200~400次。
主治:發熱,咳嗽,氣喘,胸悶,咽喉腫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內側正中至腕橫紋推向肘橫紋)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時橫紋呈一直線。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見圖.
約推100~500次。
主治:發熱,煩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瘡,驚風等一切熱證。
開天門(自小兒眉心推向前發際邊緣)100次、
由於小兒的體質不同,病情變化比較復雜,故小兒推拿必須結合時令、氣候和癥候表現的差異加以辨別和處理。另外小兒要注意隨天氣變化加減衣服,以防感冒發燒。現在正好是春季,天氣變化較大,日溫差也較大,家長一定要適時給小兒加減衣服,預防感冒。注重合理喂養,不可過食肥膩食物,以免傷食積滯,從而引起發燒。發燒時要多飲水,飲食宜清淡。
一般來說急性發燒需要1至3天痊癒,長期低熱而用葯效果不佳的患兒相對治療時間長些,因為長期低熱患兒的治療一般都需要從發病的本因入手。

推拿治療效果較好,但家長在家自行治療效果不佳的時候,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

Ⅸ 物理降溫擦哪些部位退燒物理降溫的擦拭部位有講究

物理降溫做起來一般都很簡單,而且不存在葯物降溫的那些不良反應。因此,在孩子發熱的時候,最好先選用一些物理降溫方法。那麼,物理降溫擦哪些部位呢?
物理降溫擦哪些部位
寶寶發燒准備物理降溫的時候,把門窗關好,先在孩子頭部放一冰袋或冷敷布,協助降溫,並防止由於擦浴後表皮血管收縮,血液集中到頭部引起充血。然後開始擦拭(對於高熱或者大點的孩子可直
接採用溫水浴)。物理降溫擦的部位主要是身體的大血管密集的部位或大動脈處。如:
1、頸部
頸部是血管密集的地方,而且是大動脈經過的部位。先稍微解開寶寶的衣服,露出頸部皮膚,然後用打濕的溫水毛巾輕輕濕敷寶寶的頸部。同時將寶寶耳後的位置、耳廓也都擦一遍,這些部位循環較
快,能幫助散熱。
2、腋肘部
腋部是血管密集的部位。稍微解開寶寶的衣服,抬起胳膊,露出腋下皮膚,注意別把衣服弄濕。重新蘸一遍溫水,毛巾擰干後再輕輕(腋下皮膚敏感,最好是輕敷而不是用力來回擦)敷在腋下,片刻
後將毛巾拿開。
3、大腿根
把寶寶褲子稍微脫一點,露出大腿根部的皮膚,用溫水毛巾輕輕蘸,如果寶寶不拒絕,可以加大濕敷的面積。
4、手心
人身體上神經分布最密集的地方是皮膚,尤其是手部皮膚。發燒時手心會很燙,注意不要捂住了手心,注意散熱。
5、腹股溝
寶寶發燒物理降溫擦身體位置還有腹股溝,這些褶皺處擦拭效果非常好。擦完一側後給孩子穿好這側上衣,脫掉另一側上衣用同樣方法進行擦拭。然後脫去孩子一側褲子,從臀部外側經腿外側擦拭至
足背,再從大腿根內側擦拭至足心,再從大腿後經胭窩擦拭至足跟,然後用同樣方法擦拭另一側。
物理降溫不宜擦哪些部位
1、前胸
前胸沒有大的血管流過,此處降溫效果不好,只能使皮膚表層降溫,並不能降低身體內部溫度。同時,僅僅皮膚表層降溫會導致刺激人體體溫調節機制,從而在身體內部產生更多的熱量,反而會加重
發熱病情,所以最好不要在胸前區強行降溫。而且心前區用冷可導致反射性心率減慢、心房纖顫或心室纖顫及房室傳導阻滯。
2、腳心
在腳底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容易導致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縮影響散熱或引起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另外,腳底的末梢神經比較發達,寶寶發燒時如果給寶寶擦拭腳心可能會引起寶寶的不適,或者影響寶
寶的睡眠,不建議給寶寶擦腳底來進行物理降溫。
3、腹部
不太建議在寶寶的肚子用物理降溫的方法,是因為這樣可能會造成寶寶的肚子著涼,特別是用冷易引起腹瀉,加重感冒發燒的症狀。可以給寶寶穿上肚圍,能有效保護寶寶的小肚子不著涼。
物理降溫擦拭時要注意什麼
1、是用溫水給寶寶擦拭身體,不可以用冷水,否則寶寶容易受涼,加重病情。溫水擦拭對水溫也有要求,最好是跟寶寶體溫差不多的水溫。推薦32°C~34°C左右的水溫。
2、擦拭完後,別著急穿衣服,稍微晾一下,讓水分充分蒸發散熱,有助於幫助寶寶盡快退燒。
3、力量要均勻,也不要擦得太用力了。
4、解衣要適當,避免過多暴露寶寶,以免受涼。擦身時要注意外界溫度,如果是冬天一定保持室內暖和,以免再次凍到寶寶。
5、洗完後要把身上的水擦乾,用毛巾包好或穿好衣服,避免著涼。但不要過多過厚,以免影響散熱。拭浴後30分鍾給寶寶測量體溫,體溫降至39度以下,要取下頭部冷毛巾。
6、擦拭時若寶寶出現寒戰、面色蒼白等異常情況,要立即停止擦浴。
7、體溫不超過38.5度可選擇溫水擦身(即物理降溫)。而如果孩子高燒到38.5°C以上,並且出現寒戰和肢體發涼、眼發花等狀況時,就不宜洗澡了。
8、一般一次全身擦浴時長為20分左右,每個部位擦的時間是3—5分鍾,也不要擦太久。擦完後半個小時再量一下體溫,看看降溫的效果。
物理降溫做起來一般都很簡單,而且不存在葯物降溫的那些不良反應。因此,在孩子發熱的時候,最好先選用一些物理降溫方法。那麼,物理降溫擦哪些部位呢?
物理降溫擦哪些部位
寶寶發燒准備物理降溫的時候,把門窗關好,先在孩子頭部放一冰袋或冷敷布,協助降溫,並防止由於擦浴後表皮血管收縮,血液集中到頭部引起充血。然後開始擦拭(對於高熱或者大點的孩子可直
接採用溫水浴)。物理降溫擦的部位主要是身體的大血管密集的部位或大動脈處。如:
1、頸部
頸部是血管密集的地方,而且是大動脈經過的部位。先稍微解開寶寶的衣服,露出頸部皮膚,然後用打濕的溫水毛巾輕輕濕敷寶寶的頸部。同時將寶寶耳後的位置、耳廓也都擦一遍,這些部位循環較
快,能幫助散熱。
2、腋肘部
腋部是血管密集的部位。稍微解開寶寶的衣服,抬起胳膊,露出腋下皮膚,注意別把衣服弄濕。重新蘸一遍溫水,毛巾擰干後再輕輕(腋下皮膚敏感,最好是輕敷而不是用力來回擦)敷在腋下,片刻
後將毛巾拿開。
3、大腿根
把寶寶褲子稍微脫一點,露出大腿根部的皮膚,用溫水毛巾輕輕蘸,如果寶寶不拒絕,可以加大濕敷的面積。
4、手心
人身體上神經分布最密集的地方是皮膚,尤其是手部皮膚。發燒時手心會很燙,注意不要捂住了手心,注意散熱。
5、腹股溝
寶寶發燒物理降溫擦身體位置還有腹股溝,這些褶皺處擦拭效果非常好。擦完一側後給孩子穿好這側上衣,脫掉另一側上衣用同樣方法進行擦拭。然後脫去孩子一側褲子,從臀部外側經腿外側擦拭至
足背,再從大腿根內側擦拭至足心,再從大腿後經胭窩擦拭至足跟,然後用同樣方法擦拭另一側。
物理降溫不宜擦哪些部位
1、前胸
前胸沒有大的血管流過,此處降溫效果不好,只能使皮膚表層降溫,並不能降低身體內部溫度。同時,僅僅皮膚表層降溫會導致刺激人體體溫調節機制,從而在身體內部產生更多的熱量,反而會加重
發熱病情,所以最好不要在胸前區強行降溫。而且心前區用冷可導致反射性心率減慢、心房纖顫或心室纖顫及房室傳導阻滯。
2、腳心
在腳底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容易導致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縮影響散熱或引起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另外,腳底的末梢神經比較發達,寶寶發燒時如果給寶寶擦拭腳心可能會引起寶寶的不適,或者影響寶
寶的睡眠,不建議給寶寶擦腳底來進行物理降溫。
3、腹部
不太建議在寶寶的肚子用物理降溫的方法,是因為這樣可能會造成寶寶的肚子著涼,特別是用冷易引起腹瀉,加重感冒發燒的症狀。可以給寶寶穿上肚圍,能有效保護寶寶的小肚子不著涼。
物理降溫擦拭時要注意什麼
1、是用溫水給寶寶擦拭身體,不可以用冷水,否則寶寶容易受涼,加重病情。溫水擦拭對水溫也有要求,最好是跟寶寶體溫差不多的水溫。推薦32°C~34°C左右的水溫。
2、擦拭完後,別著急穿衣服,稍微晾一下,讓水分充分蒸發散熱,有助於幫助寶寶盡快退燒。
3、力量要均勻,也不要擦得太用力了。
4、解衣要適當,避免過多暴露寶寶,以免受涼。擦身時要注意外界溫度,如果是冬天一定保持室內暖和,以免再次凍到寶寶。
5、洗完後要把身上的水擦乾,用毛巾包好或穿好衣服,避免著涼。但不要過多過厚,以免影響散熱。拭浴後30分鍾給寶寶測量體溫,體溫降至39度以下,要取下頭部冷毛巾。
6、擦拭時若寶寶出現寒戰、面色蒼白等異常情況,要立即停止擦浴。
7、體溫不超過38.5度可選擇溫水擦身(即物理降溫)。而如果孩子高燒到38.5°C以上,並且出現寒戰和肢體發涼、眼發花等狀況時,就不宜洗澡了。
8、一般一次全身擦浴時長為20分左右,每個部位擦的時間是3—5分鍾,也不要擦太久。擦完後半個小時再量一下體溫,看看降溫的效果。

Ⅹ 小孩發燒怎樣退燒法

寶寶發燒五種物理退燒法!

做父母的我們應該都知道,孩子在小的時候,因為抵抗力低,特別容易感冒發燒。在這里我教大家比較有效的五種物理退燒法。

工具/原料

  • 物理退燒

  • 方法/步驟

  • 1

    熱水泡腳:

    可用溫度在40攝氏度的溫水給泡腳,水要沒過腳踝。撫搓寶寶的兩個小腳丫,有利於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 注意事項

  • 注意:寶寶發燒嚴重應該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