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發絲是哪個位置
發根:頭發的根部,靠近頭皮,頭發根在頭皮裡面;
拓展資料:
頭發,指生長在頭部的毛發。頭發並不是器官,所以不含神經和血管,但含有細胞 。頭發除了使人增加美感之外,主要用於保護頭部。細軟蓬鬆的頭發具有彈性,可以抵擋較輕的碰撞,還可以幫助頭部汗液的蒸發。一般人的頭發約有10萬根左右,在所有毛發中,頭發的長度最長,尤其是女子留長發者。有的可長到90~100cm,甚至150cm,但一般不會超出200cm。
❷ 頭皮以下是什麼組織
頭皮的解剖:頭皮是覆蓋在頭顱穹窿部的軟組織,按位置可分為額頂枕部和顳部。
(1).額頂枕部
范圍界限:前至眶上緣,後至枕外粗隆和上項線,側方至顳上線。該范圍內頭皮有5層結構。自外向里依次是:
1).皮膚:厚且緻密,內含汗腺、皮脂腺、淋巴、血管、毛囊和頭發。
2).皮下組織:為眾多緻密結締組織分隔的小葉,其間充以脂肪、血管和神經,位於皮下和帽狀腱膜之間。
3).帽狀腱膜:為白色堅韌的膜狀結構。它前連額肌,後連枕肌,側方與顳淺筋膜融合,可認為是顱頂肌的一部分。該層與皮膚由纖維束緊密連接,與骨膜連接疏鬆。
4).腱膜下層:為薄層疏鬆結締組織,其間有許多導血管與顱內靜脈竇相通,是靜脈竇栓塞和顱內感染的途徑之一。
5).骨膜:貼附於顱骨表面,在顱縫處貼附緊密,其餘部位貼附疏鬆,故骨膜下血腫可被局限。
(2).顳部
該部的上界為顳上線,下界為顴弓上緣。它分為6層:自外向里依次是:皮膚、皮下組織、顳淺筋膜、顳深筋膜、顳肌和骨膜。在顳淺、深筋膜之間,都充有脂肪。骨膜與顳骨結合緊密,不易分開。
帽狀腱膜將前方的額部肌肉及後方的枕部肌肉聯系在一起,從而形成了顱頂肌。兩側以耳為中心近似圓周狀分布有耳前肌、耳上肌和耳後肌三塊肌肉。
帽狀腱膜下間隙是帽狀腱膜與骨膜間的潛在間隙,又稱Merkel(默克爾)間隙。間隙中的疏鬆結締組織使其上層能夠柔韌的移動。此外,該間隙內血管很少。因此,在做禿發頭皮縮減術和活體皮瓣手術時,應該在此層進行分離,以減少出血。
在皮下組織的深部,剛好位於帽狀腱膜上方,存在小動脈的血管網,血管豐富,提供著頭皮的血供
頭皮的血管 頭皮血液由5對動脈供應:前方是眶上動脈和滑車上動脈,兩側是顳淺動脈和耳動脈,後方是枕動脈。沒有一支動脈是穿出顱骨而進入頭皮的。所有動脈與同側和對側的血管前後左右都有豐富的吻合。因此,即使這10條動脈中只有2條保持完好,頭皮組織也能存活。靜脈系統與相應動脈網伴行並匯入頸靜脈,其中有一些導管靜脈,從頭皮經顱骨進入顱內靜脈。
頭皮的神經 在皮下組織的深部,剛好位於帽狀腱膜上方,存在小動脈頭皮由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共同支配。運動神經支配相應的肌肉,使之與帽狀腱膜拉近。額肌受面神經的顳支支配,枕肌由面神經的耳後支支配,顳肌由三叉神經下頜支的顳前支和顳後支支配,耳前肌和耳上肌由面神經顳支支配,耳後肌由面神經耳後支支配
頭皮前部及前額由眶上神經和滑車上神經支配,它們為三叉神經眼支的終末感覺支。顳前區由顳顴神經支配,為三叉神經上頜支的分支。顳頂區由耳顳神經支配,為三叉神經下頜支的分支。耳後區由耳大神經支配,為腦神經的延續。大部分的枕後區由枕大 枕小 枕下神經 和第3枕神經支配廣義的枕部是指四對枕神經的分布區,即頂結節以下,兩側耳根後,下傾角水平向後的連線間;狹義的枕部指的就是枕骨的鱗部。枕小神經是頸叢的分支,純感覺,為第2、3頸神經的前支,感覺成分主幹分布乳突區和枕外側區的皮膚;枕下神經是第l頸神經的分支,主要是運動成分,也有少量感覺成分。
感覺成分支配項上部、頭後下部的皮膚;枕大神經為第2頸神經的後支,混合性,主要為感覺成分,少量的運動成分。感覺成分分布上項線至頭頂部的皮膚。第3枕神經為第3枕頸神經的後支,混合性,感覺成分分布枕部中線兩側的皮膚。按神經的粗細和分布范圍,從大到小依次是枕大神經、枕小神經、第3枕神經和枕下神經。
在臨床上,枕大神經痛僅次於血管性頭痛和功能性頭痛,同時也可累及枕小神經以及第3神經。
枕大神經的走行、分布與分段分別為:(1)枕大神經為C2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出椎管後呈弧形繞過頭下斜肌下緣,向上內行走,與矢狀面約呈70°角,冠狀面呈60°角,穿行於頭半棘肌和頭最長肌之間。(2)枕大神經起始點約位於C2棘突上2.0cm,後正中線旁開2.5cm處。在C2棘突上方約2.2cm,後正中線旁開約2.0cm處穿出肌肉,在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腱性止點纖維深面,緊貼項筋膜,於筋膜水平位,斜形走向外上,開始段與後正中線約呈30° ~40°角,鄰近上項線處增至55°~70°角,走行距離約5cm,在上項線距枕外隆突約3.5cm處,淺出皮下,該處為斜方肌腱性索帶與枕骨之間形成一纖維骨性孔道,直徑約2mm。淺出皮下後,與枕動脈伴行,分成2~5支,支配枕部皮膚,皮支最遠可解剖到冠狀縫。(3)根據枕大神經解剖走行特點,可將枕大神經分為肌內段及筋膜內段。
頭皮的厚度 頭皮大約1-2mm,帽狀腱膜也大約為1-2mm,此二層厚度相對固定,而皮下組織層差異就比較大了,胖瘦適中的人大約為2-3mm,因此此三層總的厚度為4-7mm左右,個別也可超出這個范圍。
帽狀腱膜下層差異也比較大,頭皮各個部位還有差異,一般大約2-3mm左右。
顱骨外膜厚度相對固定,大約1-1.5mm左右。
❸ 頭皮什麼位置上小腦的投影
小腦位於大腦半球後方,覆蓋在腦橋及延髓之上,橫跨在中腦和延髓之間。它由胚胎早期的菱腦分化而來,
http://ke..com/view/43141.htm
❹ 頭皮與臉皮是一張皮嗎
頭皮和臉皮是一張皮,頭皮和身體也是一張皮,頭皮的衰老速度是臉的6倍,身體皮膚的12倍。很多人年紀大了,就去美容院做拉皮手術,就是從發際線里頭割一塊頭皮下來,然後縫合,其實就是因為頭皮鬆了,割一部分,起到提拉臉部的作用。
這么多年,沒有一個美容院會告訴你那是因為你頭皮衰老了的原因。而且不僅頭皮衰老要拉皮,頭皮衰老還會導致抬頭紋、魚尾紋,還有臉皮下沉,所以頭皮的重要甚至是大於臉皮和頭發的。
❺ 頭皮圖片頭皮上摳下來的,在頭旋位置。。。用手指摸,感覺凸起來。。。。皮屑是貼在頭皮上的,用鑷子(
皮炎,不要緊張,生活規律起來,慢慢就會好。
❻ 什麼是腦門
腦門。就是劉海那裡,也就是你的額頭。
囟門
嬰兒出生時頭頂有兩塊沒有骨質的「天窗」,醫學上稱為「囟門」。後囟門一般在出生後3個月閉合,前囟門要到1歲半才閉合。人們常說的「天窗」或「囟門」主要是指前囟門。
囟門的表面是頭皮,其下面是腦膜,其次是大腦和腦脊液。將手指輕放入在囟門上,可以摸到跳動。那是腦脊椎壓力隨著心臟搏動、血壓變化而變化,與脈搏一致。正常嬰兒坐位時,囟門略微凹陷。
顱內的腦脊液和身體的血液、組織液不斷交換,保持平衡。當身體丟失較多水分時,腦室的腦脊液也會減少,壓力降低,囟門便會明顯凹陷。如嬰兒因嘔吐、腹瀉後出現這種症狀,說明身體已中等程度的脫水,要及時補充水分,否則,因嬰兒自然調節能力差,耐受力不足,可能發生循環衰竭,有生命危險;由於喂養不當造成重度營養不良的極度消瘦嬰兒也會出現囟門凹陷,此時需加強營養,合理喂著。
極少數嬰兒因為胚胎時母體感染或因其他疾病大腦發育不良,頭顱較小。出生時頭圍小,出生後5-6個月囟門即提前閉合,造成小頭畸形;頭小而尖,前額狹窄,鼻樑塌陷,下頜小而後縮,同時伴有智力落後。甲狀腺機能低下所致的呆小症患兒,囟門也會遲遲不閉;同時有眉毛少而淡,鼻樑塌陷,兩眼距離寬,智力遲鈍等,可用甲狀腺素治療。
嬰兒時期生長特別迅速,骨骼發育需要維生維D和鈣。如不及時補充,容易患佝僂病。囟門在出生後18個月仍遲遲不閉合,出現「方顱」畸形,顱骨摸起來像乒乓球殼(顱骨軟化症)。此外,還可形成骨串珠樣改變、雞胸、「O」形或「X」形腿等畸形。
少數嬰兒長到5-6個月時,囟門只留下指類大小,似乎快要關閉,但實際上並未骨化,這不屬提前閉合,只要頭圍不少於出生時33-34厘米,1周歲時不少於46厘米,2歲時不小於47厘米-48厘米就是正常,不必擔心。
有人認為囟門不能摸,甚至說摸了會變啞巴,嬰兒因此囟積下污黑的痂皮,這很不衛生。囟門要像其他部位的頭皮一樣清洗,不過洗的時候動作要輕柔些。
❼ 人體各個部位名稱圖,附圖片,要詳細,全部都要認真點
人是一個具有生命活動功能的整體。不同的部位,有著不同的名稱。頭頸部的名稱:頭、頸;軀幹部的名稱: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稱: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稱:臀、大腿、小腿、足。
1.人體常用方位的術語為了便於學習和研究人體各部位及其結構的位置變化,規定以身體直立、兩眼向正前方平視,兩腳跟靠攏,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於軀干兩側,手掌向前為人體標准解剖姿勢,並以上述姿勢為依據,定出一些常用人體方位的術語。
上——接近頭部稱為上;
下——接近足底稱為下;
前——接近腹側的稱為前;
後——接近背側的稱為後;
內側——接近身體正中線的稱為內側;
外側——遠離身體正中線的稱為外側;
近側——接近肢體根部的稱為近側;
遠側——遠離肢體恨部的稱為遠側;
尺側——前臂的內側稱為尺側;
橈側——前臂的外側稱為橈側;
脛側——小腿的內側稱為脛側;
腓側——小腿的外側稱為腓側;
淺——接近皮膚表面的稱為淺;
深——遠離皮膚表面的稱為深。
2.人體的切面
(1)矢狀面沿人體的前後徑與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狀面。當矢狀面位於正中而將人體分為左右兩半,該切面稱為正中矢狀面。
(2)水平面(橫切面)與地面平行,將人體分為上、下兩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額狀面(冠狀面)沿人體的左右徑,將人體分為前後兩部所作的切面叫額狀面。
❽ 發干是頭發的哪個位置
頭發露出頭皮的部分就是發干,頭皮下部的是發根。
脫發分為生理性脫發和病理性脫發,其中,病理性脫發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精神壓力大、用腦過度、熬夜、吸煙等。
2、遺傳的因素,如遺傳性謝頂。
3、頻繁的燙染導致毛囊受損。
4、使用了不合格洗發用品導致毛囊受損。
5、脂溢性脫發。
6、營養微量元素缺乏。如果是生理性脫發,屬於正常現象,無需擔心;如果是病理性脫發,需針對病因治療。
脫發是指頭發脫落的現象,正常脫落的頭發都是處於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毛發,由於進入退行期與新進入生長期的毛發不斷處於動態平衡,故能維持正常數量的頭發。
頭發掉得厲害常見的有生理性的因素和病理性的因素。生理性的因素多見於休止期脫發,如產後脫發及營養不良、過度疲勞,或者頭發洗護不當而導致的頭發掉得厲害。生理性脫發經過日常的調理及頭發的養護是可以有效改善的。
還有病理性的脫發,常見於有雄激素性脫發、脂溢性脫發、斑禿、紅斑狼瘡、頭癬等多種疾病而引起的脫發。這種脫發應積極的查明病因,去除病因並對症治療。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❾ 頭頂處那裡是發旋嗎 為什麼那裡可以看見頭皮
對呀!發旋那裡頭發都向四周散開,只有頭發根覆蓋著頭皮,加上哪裡頭發稀疏,當然就能看到頭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