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鵲橋入畫屏,乞巧寄長情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鵲橋相會被畫入了畫屏,人們乞巧以寄託長情。
這雖然不是古詩詞,但是卻是根據七夕的習俗而作。
鵲橋:在神話傳說中每年農歷七月七日,即七夕,會有飛鵲在銀河上架起橋梁,讓牛郎和織女得以相見,稱作鵲橋,後來此一名詞便引申為能夠連結男女之間良緣的各種事物。
乞巧:乞巧,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據說,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舊時代婦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漢族民間的乞巧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相關古詩詞:
鵲橋仙·乞巧樓空
納蘭性德 〔清代〕
乞巧樓空,影娥池冷,佳節只供愁嘆。丁寧休曝舊羅衣,憶素手、為予縫綻。
蓮粉飄紅,菱絲翳碧,仰見明星空爛。親持鈿合夢中來,信天上、人間非幻。
譯文:
閑步信足,不覺已到前院。綵樓已然搭好,和去年此時的一樣:華麗的讓人眩暈得手足無措。然而,時過境遷,佳人早已不在,煢煢孑立的我看誰在這樣沉迷的夜乞巧!相必此情此景,就連漢宮秋月下夜夜笙歌的影娥池亦只能任憑一潭吹皺的池水空嘆了吧!我的心生出還旋寂寞的藤,沿著綵樓蜿蜒,零零落落,纏纏繞繞,糾糾結結。
當年你濯濯素手為我縫綻的錦衣華服始終不敢穿在身上——那都是滿滿的你笑顏如花的念想啊!我的侍從……!不關今日將如何忙亂,也一定要牢記我的叮嚀,千萬不要觸碰那些早已沉壓櫃底的舊羅衫啊!
夜,無視我的抗拒,准時地來到了。纖雲弄巧,今夜的美我不忍享用。也罷,眾人皆沉迷於她錦袍緞裳不可企及的魅惑,那麼就讓我,獨駕一葉扁舟,流淌在北海中央,許能尋回昨日你的倩影。我至親至愛的人哪,你是否看到菱蔓交纏,扯出粉蓮澀澀嬌羞。它娉娉婷婷,多像你!
試圖握緊你的我的手落空了。抬頭仰嘆:璀璨的繁星啊,這良辰美景,亦不過你我想對!哦……那是你嗎?手持我送你的妝盒裊娜而至?故人誠不欺我也——!天上人間,你我之戀,彌久恆遠……
『貳』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情景
牛郎織女在湖南桂東!!
有傳說為證明:
桂東仙緣橋(仙人橋)----牛郎織女在凡間相會的地方,現代相愛男女的朝聖之地
從湖南省桂東縣普樂鄉東水村往紅洞、上井的河流,從"哈喉腦"開始沿江而上,去新莊村的地方,留下了許多大小不一的疑為「冰臼群」,的石窟窿,大如"禾桶缸,"小如'谷籮框"當地語言),延綿數十里,當地人稱為馬蹄印.為什麼會留下這么多大小不一的蹄印呢?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南陽城」據說是西晉時期湖南南方的桂陽郡城,現在的郴州市,簡稱為「南陽城」。據桂東縣志記載:宋嘉定四年(1211),析桂陽縣(即今汝城縣)的宜城、零陵二鄉置桂東縣,縣治設上猶寨(即今寨前)。明洪武元年(1368),移縣城於漚江上游的鳳凰山前。),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牛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牛郎暗自傷心流淚,不知家去何方。
那頭老牛看著被趕出家門的牛郎形單影只無家可歸,頓生憐憫之心,告訴牛郎,自己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的地方是一個離天最近的地方,那裡離天只有三尺三,至今仍處於原始狀態,沒有人為改造痕跡,千年鐵杉競秀,千年古道斗險。原始森林間,飛禽走獸生活期間;那裡由於離天較近,故而氣候涼爽,當天上的神仙酷暑南耐時,神仙每年夏天下凡避暑納涼的地方,於漚江河邊洗澡降溫,或游水嘻戲.它就經常看到有神仙在山頂上下棋,仙女在那河裡洗澡,乃人間仙境,去那裡生活將會比這里更加美好.
於是牛郎隨著老牛一起離開那個傷心地,跋山涉水,來到了老牛所說的離天三尺三的地方,在一個叫牛氏坪(現也叫牛屎坪)的地方住了下來. (即如今湖南桂東八面山一帶,古又人雲: 八面山, 離天三尺三,人過要彎腰,馬過要下鞍,現有景點有「八仙下棋」,古活化石銀杏樹等.盛產人間仙草靈芝,.桂東牛果等 .桂東縣城,海撥800多米,是湖南省海撥最高的縣,那裡夏季氣候涼爽,晚上睡覺還要蓋被,是夏天避暑的好去處,有天然空調城之美譽,怪不得神仙也下凡到此避暑納涼了,呵呵。)
一天,天上酷暑難耐,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納涼,在漚江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織女後來和諸仙女回天朝後對牛郎日夜思念,便騎一匹白色的天馬偷偷下凡,來到人間.為了不讓玉皇大帝發現,於是帶著牛郎從牛氏坪沿漚江轉至東水村去人跡罕至、偏遠得神仙也很難找到的新莊村青石洞安家.
途經桂東牛塘界,沒有路難以前行,在漚江邊住了一個晚上,老牛也累了,牛郎陪老牛在漚江邊上洗了一個澡,他們洗了澡的地方被老牛滾出了一口大塘,當地人後來把這個地方稱為大塘,現稱為大塘鄉,他們在漚江邊住過的地方稱為牛難前,也就是牛郎難以再向前前進的意思。(現也叫牛欄前,位於普樂鄉漚江邊),
進入東水村後,由於東水村的地勢比漚江高,漚江水流不進東水村,而且山高路徒,沒有水路可走的白馬馬蹄和老牛的牛蹄受傷,留下一個個蹄印,織女看到傷心落淚,淚流成河,便是今天的東水河,原來東水村本無水,因為水應從西向東流,漚江水不可能倒著往高處流,織女沒來之前,當地百姓一直處乾旱之中,經常顆粒無收,百姓食不果腹,飢荒連年.自織女的眼淚變成水後,當地百姓再也不用為水發愁了,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正是因為東水村的河水是織女的淚水演變而成的,所以水也就可以從東向東流,從高處看水是倒著流,故留下了"桂東東水水流東,東來東去"的千古佳話,這也是東水村村名的由來.
織女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在十分偏僻新莊村青石洞安下家來,做了牛郎的妻子。剛到此處牛郎織女人生地不熟,茶米油鹽,樣樣皆缺。牛郎只好每天上山挖竹筍、蕨菜根,黃菌等充飢。心靈手巧的織女把吃不完的竹筍烘烤成筍干,蕨菜根加工成蕨澱粉,黃菌曬成黃菌干 ,吃的解決了,但缺茶少油,織女於是又把牛郎在終年雲霧飄渺齊雲山上找到的葉大葉小的兩種茶樹,叫牛郎帶動當地百姓廣種於桂東大地。 葉大而粗的葉子不能吃,但它的果實可以產油,當地百姓把這種茶樹稱為木子樹所產油的叫木子油,即茶樹油。葉小的那種茶樹葉嫩而葉子可以泡著喝,鮮美提神,牛郎非常喜歡。即現在大地鄉的雲霧茶,現在又叫玲瓏茶;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織女在離青石洞較遠的另一個神秘的洞穴里劃出一塊神田,牛郎每天早上騎著白馬帶著老牛去那裡耕種,中午肚子餓了就在石洞里生火做飯,做飯時洞里常常煙霧渺渺,當地百姓後來把這個石洞取名為「碧洞飛煙」;晚上回家途徑東水村時都稍作休息,現在白馬休息的地方也叫「五馬歸巢」.牛郎把織女從天上帶來的大禾仙米、苡米等播種下去,年年耕種,年年豐收.
一年天上又酷暑難耐,天上的一條金龍和諸仙一起下凡納涼,金龍突然特感涼快無比,一個噴嚏,變成一場大水,使得八面山的青山河河水瀑漲,大水帶著泥沙咆哮而下,淹沒了漚江邊的萬頃良田,當地百姓欲哭無淚,牛郎知道後,帶著白馬和老牛幫助當地百姓在漚江邊上治沙造田,最後把被淹的萬頃良田重修於好,深受百姓愛戴。當地百姓為了記住這個事情,把青山河發大水的地方稱為「青山」、「大水」兩個地名,把牛郎治沙造田的地方命名為做「沙田」,即現在桂東沙田鎮。金龍惹禍後不敢再回天上,愧於當地百姓,自願留在凡間,充當漚江守護神,從此漚江不再發特大大水,當地百姓於是又把漚江邊上的一個村莊命名為龍頭村,有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意思。
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蟲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天蟲,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織女又發動當地百姓廣種桑樹,養天蟲取絲,牛郎每天把絲帶回家給織女織布。為了感謝織女給了天蟲產絲,當地百姓把天蟲尊稱為「蠶」,這也是把產絲的蟲子取名為蠶的原因.為了紀念織女給了天蟲取絲織布,當地人又將地名取名為絲都,即現在的桂東四都,把牛郎耕種的神田稱之為「仙人石田」.仙人石田洞現己成為桂東著名的旅遊勝地.到現在,如果你去旅遊觀光,還可以看到牛郎在那裡耕種的身影呢。
織女把新紡出來的布拿到一條小溪裡面掛著漂洗,但見白光閃閃,暇光萬丈,當地百姓以為金龍現身,驚喜萬分,紛紛跑去觀看,一看才知道是織女在漂布,一個個嘖嘖稱奇,織女上了天朝以後,她漂布過的溪流形成了一個一百多米高的瀑布,後來老百姓為了紀念織女的故事,把那條小溪稱之為龍溪,把那條小溪漂布過的地方稱之為龍溪漂布,現在又叫龍溪瀑布。把當地地名稱之為新紡,也就是現在的新坊鄉。
牛郎和織女就這樣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並生了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過上了自給自足的幸福生活。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它會變成一棵樹,長果子給牛郎的後代吃,還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老牛說完這此話後就死了.死後,牛郎把老牛埋葬於桂東的一座高山上,即現在桂東的牛死仙山,以前建有一處牛仙廟,由於年久失修,僅殘留遺址.非常奇特的是,當地獵人在牛死仙山打獵時,怎麼樣也打不到獵物,似有神靈佑護,被獵人稱為打獵禁地.
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老牛的墳上果然長了一棵樹,樹上結滿了果實,當地百姓稱之為牛果.牛郎穿上牛皮做的鞋,帶上用大禾米加工成的黃糍粑干糧(大禾黃糍粑,現桂東著名特產),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話說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用力過猛,金簪朝東落到凡間,插到了位於桂東縣黃洞鄉羊石坳山頂,山頂突起三峰,盤結如鬟,因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盤結如鬟而得名,原叫織女雲鬟,現稱玉女雲鬟,桂東著名景點。據說武當派祖師爺「張三豐」也慕名來過此地。 並在石頭上刻下了「豐」字。金簪朝東劃落,一道金光劃過的地方現在稱為東洛鄉。
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百鳥之王--鳳凰,鳳凰把鳥兒們召集起來,在鳳凰的棲息地(即如今在桂東縣城旁的鳳凰山,現仍有演變成為小個兒的鳳凰那附近棲息,還有一棵需要四人合抱的千年古松,被謄為中國馬尾松之王,該處也是桂東著名景點之一,稱之為「鳳嶺古松」),在兩棵千年古松樹里,開了一個百鳥大會。後來人們把這次百鳥大會也稱之為百鳥朝鳳,百鳥們共同商討如何幫助牛郎飛到天上去追織女,這時,生長在相思泉的喜鵲勇敢地站了出來,淚水汪汪地請求鳳凰,要去幫牛郎,鳳凰被喜鵲助人於危難的精神所感動,同意了喜鵲們的請求.於是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玉皇大帝牽怒於白馬私自帶織女下凡,觸犯天條,把白天馬貶為凡馬,留在人間,所以現在仙人橋所處的山也叫白馬山,白馬山上有個千年不枯的泉眼,便是織女被天兵天將帶回天庭時,對心愛的牛郎和給她找到人間真愛的白馬所留下的傷心淚,淚滴成泉,也就是今天的相思泉,生長在旁邊的豆科植物成了相思豆.由於這種原產的相思豆比較大而且有花紋,當地人又把它稱為花豆.(據傳,大詩人王維聽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之後,非常感動.只知道相思豆生長於南方,卻不知是生長在南國偏遠山區桂東的花豆才為真正的相思豆,讓世人以為南方的另外一種豆也是牛郎織女的故事裡面的相思豆,留下了: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千古佳句.但對桂東而言,多少有些遺憾.).
樹上一群比翼鳥被牛郎織女感天動地的愛情所感動,其中,喝了相思泉的個兒小的鳥兒,就變成了桂東著名相思鳥,飛得高的鳥兒每年七月七日都帶著牛郎飛到天上,搭成如同凡間的石橋一樣,讓牛郎織女在天上約會,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這個凄美的爰情故事,將這種鳥稱之為喜鵲,每年七月七日稱之為七夕,喜鵲所搭的橋也稱為鵲轎。
織女上天庭後怛心白馬和牛郎的牛沒草吃,就讓雷公在白馬山頂上放一把山火,燒掉山頂的樹木,讓山上長滿白馬和牛郎的牛所需要的青草,所以到現在,白馬山頂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莫名其妙的發生一起山火。。。。
牛郎織女在天上鵲橋相會,時間久了,對凡間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兩個小孩的思念與日俱增,便請求王母娘娘讓她下凡看看孩子, 王母娘娘於心不忍,但又不可以讓她們繼續生活在一起,但出於骨肉之情,每年看看小孩,也是合情合理,於是按照喜鵲搭橋的辦法,下令二郎神,在牛郎織女所住的青石洞旁把山劈開, 二郎神再搬來一塊巨石,橫架南北,石橋兩頭寬,中間窄,橋面稍斜,以防他們跨越橋中央, 藉以阻斷織女的回家之路.據說現在,有膽量走完此橋的人,無任男女,沒有找對象的,走過此橋後,必可找到美好姻緣,准備結婚的男女雙雙牽手走過此橋,結婚必會幸福美滿百年好合,已結婚的男女感情不和時雙雙牽手走過此橋,必會和好如初。感情已經破裂的男女,雙雙牽手走過此橋,還可以破鏡重圓等等。具體是否如此神奇,只有你自己親自去體驗了才知道。。。。。
於是每到農歷七月初七,上半夜牛郎織女在天上鵲橋相會,下半夜牛郎織女在石橋相會,也就是現在的仙緣橋,至今牛郎織女所住的青石洞旁那邊的橋邊上,聳立著一高一矮兩個石頭, ,傳說就是牛郎織女的兩個孩子,當地人把它稱為,望星石,也稱望親石.他們每天翹首相望,看著天上的牛郎織女星,等待父母親的到來,日久天長,成了今天的永恆追求的象徵………
由於織女為了追求美好的愛情而私自下凡,牛郎織女在凡間所約會過的橋稱為仙緣橋,現也叫仙人橋,住過的洞叫情思洞,現在也叫青石洞,當地百姓為了紀念牛郎織女住過的洞室,把新郎新娘結婚用的房叫洞房,這也是洞房的由來
由於鳥兒們每從四面八方回來搭橋,於是在桂東形成了一條千年鳥道,鳥兒因趕著要去搭橋,經過千年鳥道那個地方,當地百姓把這個地名取名橋頭,鳥兒經過的山叫鳥嶺.(現在桂東橋頭鎮),
新莊村當地百姓偷看織女在約會時為了更加美麗而採集百花化新妝,古稱化妝為上妝,卸妝為下妝,故有新莊,上庄,下庄三個地名.
聽說,現在有很多談戀愛的男女,為了神聖的愛情,不顧爬山涉水之艱辛,來到仙緣橋,海誓山盟,以表對愛情的堅貞不渝之心,更有人勺一碗相思泉的相思水,送給自己暗戀之人,借物傳情,皆大歡喜.
織女為了愛情而下凡生活在湖南,於是有了湘女多情的說法。湖南人民為了紀念這個故事,創作了《夫妻雙雙把家還》這首流傳千古的動人情歌。並把湘江的一條支流叫做織江,即現在的資江。 桂東人民為了漚歌這個故事,把桂東的一條織女下凡洗澡的大江稱之為漚江,把漚江的一條支流稱為牛郎江,(住於桂東寨前,後簡稱為牛江)兩江相匯,意為讓永不停息的江水,把天上人間的愛情故事,百年好合,永遠漚歌,流源遠長...................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後記:由於牛郎織女在桂東的神話傳說己有上千年歷史了,現在的年輕人又不喜歡聽故事,發生在桂東有關牛郎織女神話傳說被人漸漸遺忘,只有老一輩少數幾人還能依稀記起,但也殘缺不全,加上地名變更,如絲都現己更名為四都,牛氏坪更名為牛屎坪;織女雲鬟更名為玉女雲鬟,龍溪漂布更名為龍溪瀑布;仙緣橋更名為仙人橋等等,漸漸的,連桂東本地人也逐漸忘記,有的甚至完全遺忘了這個美麗的傳說,這在傳說發生地來說,不得不承認是件非常遺憾的事.
今天,筆者通過尋訪眾多老一輩人士搜集整理出來,許多典故,地名等己無從考證,歡迎廣大朋友繼續發掘,並請多多指正,共同努力去完善.目地只有一個,讓發生在桂東的美麗傳說繼續流傳下去,發揚光大.
附記:
1.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地名:「南陽城」、牛氏坪(現也叫牛屎坪)、牛塘界、寨前鄉、大塘鄉、普樂鄉 東水村 牛難前(牛欄前)、大地鄉,「青山鄉」、「大水鄉」、沙田鎮、龍頭村、(絲都)四都鄉、(新紡)新坊鄉、龍溪村 、黃洞鄉、東洛鄉、橋頭鎮、新莊村,上庄,下庄
2.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山:八面山、鳳凰山、鳥嶺、齊雲山、羊石坳山、白馬山、牛死仙山
3.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水:漚江、東水、龍溪、大水、(牛郎江)牛江
4.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景點:湖南桂東八面山自然保護區、天然空調城--桂東縣城、、「鳳嶺古松」、八仙下棋、東水水流東、馬蹄印、五馬歸巢、「碧洞飛煙」、「仙人石田」.(龍溪漂布)龍溪瀑布、牛仙廟、(織女雲鬟)玉女雲鬟、千年鳥道、鳥嶺、望星石、相思泉、(情思洞)青石洞、(仙人橋)仙緣橋。
5.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土特產:靈芝,、銀杏果(白果)、桂東牛果、大禾仙米、苡米、大禾黃糍粑、相思鳥、相思豆(花豆)、筍干(玉蘭片),蕨菜、蕨粉、黃菌干、木子油(茶樹油)、雲霧茶(玲瓏茶)
6.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名詞:洞房的由來、「蠶」的由來、湘女多情的由來、相思鳥的由來、喜鵲的由來。
7..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歌曲:《夫妻雙雙把家還》
8.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詩詞:收集中。。。。。
『叄』 天上鵲橋見,人間今宵圓。月上林梢頭,人約黃昏後。七夕鵲橋見,情誼兩綿綿。無語相見事,盡在不言中這是
情人約會唄。但又是「天上鵲橋見」又是「人間鵲橋見」性急得講話重復。
『肆』 牛郎織女每年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鵲橋是什麼做的
鵲橋是我國古代民間愛情故事中喜鵲搭成的橋。
牛郎織女的傳說
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
自從牽牛被貶之後,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牽牛。她坐在織機旁不停地織著美麗的雲錦以期博得王母大發慈心,讓牽牛早日返回天界。一天,幾個仙女向王母懇求想去人間碧蓮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應了她們。她們見織女終日苦悶,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讓織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懲後的孫女,便令她們速去速歸。
話說牽牛被貶之後,落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後來父母下世,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條老牛,叫牛郎自立門戶。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們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房屋。
一兩年後,他們營造成一個小小的家,勉強可以餬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條不會說話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牛郎並不知道,那條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
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真會說話嗎?你說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里,等候仙女們的來臨。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里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
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他們結婚以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說,要我在他死後,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織女一聽,心中納悶,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貶下天庭。它怎麼會突然死去呢?織女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這時,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說,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空。正飛著、飛著,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來了。慢慢地,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織女可以看清兒女們可愛的模樣子,孩子們了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
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雲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劃,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孩子們一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膽,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讓他們相會一次。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當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星星,晶瑩地閃爍著,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兒一女。牛郎織女相會的七月七日,無數成群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鵲橋之上,牛郎織女團聚了!織女和牛郎深情相對,摟抱著他們的兒女,有無數的話兒要說,有無盡的情意要傾訴啊.
傳說,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靜靜地聽,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他們日日在盼望著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伍』 傳說牛郎織女一年一聚,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為何只能在七夕節鵲橋上相見
因為他們的忠誠和愛感動了喜鵲,成千上萬只喜鵲飛到喜鵲橋上,讓牛郎和織女在喜鵲橋上相遇。太後別無選擇,只能讓兩人每年7月7日在喜鵲橋見面。
後來,在農歷七月初七的第七天,據說牛郎和織女在喜鵲橋相遇的那一天,女孩們會來到花前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岸的牛郎和織女,希望看到他們的年會,祈求上天讓他們像織女一樣熟練,祈禱他們能有一個幸福的婚姻,從而形成農歷七月初七。
『陸』 牛郎織女為何只能在鵲橋相見
轉載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柒』 簡要說說「鵲橋」的故事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7)鵲橋相見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相傳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千百年來這個古老而動人的愛情故事,世代流傳,這一天還被現代人譽為中國版的「情人節」。
織女星秋天晚上,我們所看到的最亮的星是織女星。在初秋,晚上九點鍾左右她越過我們的頭頂;秋越來越深,她越過我們頭頂的時間也越來越早。織女星和附近的幾顆星連在一起,成為一架七弦琴的樣子,我們叫它天琴座。這是介紹織女星的位置,天琴座的形狀及名稱來源。
牽牛星在織女星的東方,白蒙蒙地像雲一樣的一片,斷斷續續從北到南橫過天空,這就是銀河,也叫天河。天河的東南面有排成一條直線的三顆星。中間一顆很亮,兩旁的光芒較弱,看去與中間的一顆距離恰好相等。用直線把這三顆星連結起來,正像一條兩臂相等的杠桿。
這三顆星叫天平星也叫挑擔星。這中間一顆最大最亮的就是牛郎星,也叫做牽牛星。他的光輝稍稍帶點黃,不及織女星亮,可是其餘的星全比不上他。這是介紹牽牛星的位置、亮度及天平星的形狀。
織女星和牽牛星和太陽一樣,都是恆星。織女星的光輝是太陽的50倍,牽牛星的光輝是太陽的10倍有餘。只因距離我們太遠了,所以看去不過是兩顆比較大的星。介紹織女星和牽牛星都是恆星及他們的光輝。
織女星距離地球26光年,牽牛星距離地球16光年。太陽光從太陽射到地球上才8分18秒,而織女星的光射到地球上要26年。介紹織女星和牽牛星離地球的距離。
織女星以14千米每秒的速度移近太陽,牽牛星也在移動,每秒鍾接近太陽33千米,這速度和地球的公轉速度——29千米每秒—差不多。它們的移動並不是正對著太陽的,移動的方向也漸漸在改變。所以,不用擔心它們會和太陽相撞。這是介紹織女星和牽牛星的移動。
『捌』 牛郎織女相會時走的鵲橋,是怎麼來的
七夕將至,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再一度映入眼簾。這一次,我們暫且不去看橋上那對相擁而泣的神仙眷侶,讓我們將目光下移,好好審視一番那流轉的星河、任勞任怨的喜鵲、沉默無言的鵲橋。
一、星象里的故事
將天上的星宿的運行演繹為一段神話故事,對於腦洞大開的古代人從來就不是難事。在緬甸的神話故事中就有關於情人星的傳說:在遙遠的過去,一對男女互生情愫,但礙於門戶之別,沒能結為連理。他們死後,化為了天上的星星,一個只出現在黎明前的東方,另一個則出現於黃昏後的西方,平時不得相見,但每隔三年他們都會飛至空中相會。這個故事可不像極了牛郎織女嘛?
(牛郎織女雕塑)
文史君說
古代人用千百年的時光將人間情痴附會於星象之上,演繹了一出神人相戀的神話愛情。牛郎與織女從最初的隔河相望、見而不得,到精衛填海、喜鵲填河的努力靠近,及至今昔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古人為這對苦難的眷侶構建了跨越人神差距的鵲橋,這座橋不僅跨越了銀河空間,也連接著古今歷史。
『玖』 有沒有人有看到過「在橋上一對情侶相見的圖片」。。。
[img]http://img.blog.163.com/photo/-heq5zmcUYNV9v-TN0iohA==/2561422288067377367.jpg[/img]
網路一下鵲橋相會, 不就會有一堆了
『拾』 牛郎織女為和是「鵲橋」相見
傳說古時候有個善良的年輕人,名叫牛郎。他的父母早逝,跟著兄嫂過活。苛刻的嫂子常常欺負他,最後還唆使兄弟二人分家,自己占據了土地和房屋,只把一條老牛分給牛郎。
這條老牛卻不是一般的牛,而是天上的金牛星變的,它因為觸犯了玉皇大帝的天條,被玉帝貶到凡間為牛。它看見善良的牛郎受人欺負,就決定要幫助他。
有一天,它忽然開口告訴牛郎,東邊的山下有一個湖,每天黃昏會有七個仙女下到這個湖裡洗澡。只要牛郎偷走其中的一件衣裳,那個仙女無法返回天宮,就會留下來作他的妻子。
聽了老牛的話,牛郎果然偷偷藏起其中一位仙女的衣裳。等到仙女們洗完澡要回天宮時,年紀最小的織女才發現自己的衣裳不見了,急得哭了起來。這時牛郎捧著她的衣裳出現,要求織女答應作他的妻子才把衣裳還給她。織女看牛郎忠厚老實,便含羞的答應。
倆人成親後生了一對子女,男耕女織,生活十分幸福美滿。但那頭忠心的老牛卻死了。死前它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剝下它的皮,遇到困難時,就會派上用場。織女嫁給牛郎的消息傳回去天庭後,玉皇大帝大為震怒,就派王母娘娘下凡去抓織女回來。
牛郎回家後看不到織女,急得和兩個孩子放聲痛哭。忽然之間想起了老牛的叮囑,就披上牛皮,用一擔籮筐挑兩個孩子,飛快地追趕王母娘娘及織女。靠著牛皮的神奇魔力,牛郎飛也似的追上他們。
這時,王母娘娘心中一急,就拔下頭上的金簪子,往地上一劃,馬上出現了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把牛郎和織女分隔兩邊。牛郎和一雙兒女站在河邊大哭,哭聲驚動了玉皇大帝,他一看兩個孩子很可憐,就叫他們全家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於是每年到了七夕,就有無數的喜鵲飛上天去,搭成了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一家人渡河相會。據說每年的七夕,人間的喜鵲就會變少,因為它們都飛上天去搭橋了。
而且,一過了七夕,喜鵲頭上的毛都會掉落,就是因為七夕去搭橋的緣故。又說七夕當天晚上一定會下雨,這是牛郎、織女重逢後喜極而泣的淚水。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