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可艾灸頸後大椎穴
大椎是督脈與諸陽經之會,主一身之陽氣,用艾灸溫和灸頸後大椎穴20分鍾,配穴可選擇風門穴,艾灸3到5分鍾。
大椎穴取穴:當低頭時,脖子後方最突出的,左右轉動時,隨頭選擇的棘突骨就是第七頸椎,其下方的凹陷處就是大椎穴。艾灸大椎穴能有效提
高機體免疫力,預防流感,主治發熱、感冒症狀。
風門穴取穴:在大椎穴往下數兩個脊椎處,棘突旁開1.5寸。風門穴是風邪進出的門戶,艾灸這個穴位,可以疏風散寒,治療風寒感冒。
感冒可艾灸合谷穴
合谷穴即我們俗稱的虎口,感冒的時候艾灸合谷穴能夠有效緩解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狀。
艾灸的時候要注意,如果是左邊鼻塞則艾灸右手合谷穴,如果是右邊鼻塞,則艾灸左手,每次艾灸五分鍾即可。
感冒可艾灸風池穴
人耳後骨突下緣,向後摸的時候可以摸到一個凹陷,這個部位即是風池穴,左右各有一個,這個穴位是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腧穴,艾灸此穴
位,可以解表散寒,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頸部酸痛等症狀。
感冒可艾灸風府穴
順著後腦勺向下摸到凹陷處,這個部位就是風府穴,這個穴位是人體督脈上的重要穴道,感冒的時候艾灸這個穴位,可以解表散寒,緩解感冒引
起的頭痛眩暈,頸項強直等症。
不同感冒症狀的艾灸部位
一、風寒感冒
1、選百會穴,大椎穴,風門穴和肺俞穴溫和艾灸,灸至局部皮膚出現溫熱泛紅現象,可以緩解惡寒症狀,每天艾灸一到兩次。
2、選大椎,合谷,肺俞,列缺穴溫和艾灸,每穴灸15分鍾,灸至皮膚溫熱泛紅,惡寒症狀緩解。
二、風熱感冒
1、選大椎,曲池,尺澤,合谷穴用艾條雀啄灸,每個穴位灸10到15分鍾,每天一到兩次,症狀消失後再艾灸一到兩次即可停止。
2、選太陽穴,印堂穴,曲池穴,合谷穴,用艾條雀啄灸,每個穴位灸10到15分鍾,每天一次,症狀消失後再艾灸一到兩次即可停止。
三、暑濕感冒
1、選肺俞,至陽,陰陵泉,足三里穴溫和灸,每個穴位灸15分鍾,以局部出現溫熱紅暈為宜,每天一次,灸至退熱,頭暈,頭痛,胸悶等症消失
後,加灸1到2次即可。
2、選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厥等穴位,用艾柱隔姜灸,即將生薑切成2毫米厚的薑片,在生薑上扎出小孔,上至艾柱,待艾柱要燃
盡,皮膚有灼熱感時移除,每個穴位五至七柱,每天一到兩次,感冒痊癒後即止。
用艾灸治感冒是一種方便實惠,且有效的養生方法,如果是對艾灸比較熟悉的朋友,還可以自己在家裡用艾灸進行調理治療。那麼,感冒艾灸哪裡效果最好呢?下面為大家圖解感冒艾灸哪個部位。
感冒可艾灸頸後大椎穴
大椎是督脈與諸陽經之會,主一身之陽氣,用艾灸溫和灸頸後大椎穴20分鍾,配穴可選擇風門穴,艾灸3到5分鍾。
大椎穴取穴:當低頭時,脖子後方最突出的,左右轉動時,隨頭選擇的棘突骨就是第七頸椎,其下方的凹陷處就是大椎穴。艾灸大椎穴能有效提
高機體免疫力,預防流感,主治發熱、感冒症狀。
風門穴取穴:在大椎穴往下數兩個脊椎處,棘突旁開1.5寸。風門穴是風邪進出的門戶,艾灸這個穴位,可以疏風散寒,治療風寒感冒。
感冒可艾灸合谷穴
合谷穴即我們俗稱的虎口,感冒的時候艾灸合谷穴能夠有效緩解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狀。
艾灸的時候要注意,如果是左邊鼻塞則艾灸右手合谷穴,如果是右邊鼻塞,則艾灸左手,每次艾灸五分鍾即可。
感冒可艾灸風池穴
人耳後骨突下緣,向後摸的時候可以摸到一個凹陷,這個部位即是風池穴,左右各有一個,這個穴位是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腧穴,艾灸此穴
位,可以解表散寒,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頸部酸痛等症狀。
感冒可艾灸風府穴
順著後腦勺向下摸到凹陷處,這個部位就是風府穴,這個穴位是人體督脈上的重要穴道,感冒的時候艾灸這個穴位,可以解表散寒,緩解感冒引
起的頭痛眩暈,頸項強直等症。
不同感冒症狀的艾灸部位
一、風寒感冒
1、選百會穴,大椎穴,風門穴和肺俞穴溫和艾灸,灸至局部皮膚出現溫熱泛紅現象,可以緩解惡寒症狀,每天艾灸一到兩次。
2、選大椎,合谷,肺俞,列缺穴溫和艾灸,每穴灸15分鍾,灸至皮膚溫熱泛紅,惡寒症狀緩解。
二、風熱感冒
1、選大椎,曲池,尺澤,合谷穴用艾條雀啄灸,每個穴位灸10到15分鍾,每天一到兩次,症狀消失後再艾灸一到兩次即可停止。
2、選太陽穴,印堂穴,曲池穴,合谷穴,用艾條雀啄灸,每個穴位灸10到15分鍾,每天一次,症狀消失後再艾灸一到兩次即可停止。
三、暑濕感冒
1、選肺俞,至陽,陰陵泉,足三里穴溫和灸,每個穴位灸15分鍾,以局部出現溫熱紅暈為宜,每天一次,灸至退熱,頭暈,頭痛,胸悶等症消失
後,加灸1到2次即可。
2、選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厥等穴位,用艾柱隔姜灸,即將生薑切成2毫米厚的薑片,在生薑上扎出小孔,上至艾柱,待艾柱要燃
盡,皮膚有灼熱感時移除,每個穴位五至七柱,每天一到兩次,感冒痊癒後即止。
2. 艾灸灸哪個位置,姐妹們指點下
我一般都艾灸肚臍眼下面的兩個穴位,一個是肚臍眼下面3公分,一個是6公分。
3. 三伏天艾灸有利於人體健康,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
人體最大的穴位-大椎穴。標準定位:當你設置穴位時,你是坐著的。穴位位於人體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凹陷處。如果突起的骨頭不明顯,就讓患者移動頸部,不動的關節就是第一胸椎,大概在肩膀水平。主治:發熱、瘧疾、咳嗽、呼吸困難、骨蒸潮熱、頸肩背痛、腰脊柱強壯、角弓延長、小兒驚風、癲癇綜合征、五勞不足、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
腎經大穴,降火-湧泉穴。標準定位:取穴時,可以採取坐或仰躺,雙腳指向的姿勢。湧泉穴位於前腳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頭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主治:神經衰弱、精力減退、疲勞、婦科病、失眠、嗜睡、高血壓、頭暈、焦慮、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腎病等。穴位按壓治療腦出血後恢復、穴位按壓治療膀胱炎、穴位按壓治療白發等。艾灸方法:可懸掛艾條或艾灸銅壺進行艾灸。艾條懸灸各穴15-20分鍾,銅壺灸各穴30-50分鍾。
4. 胃疼艾灸哪個部點陣圖,胃疼艾灸有用嗎
胃疼艾灸有用,局部選穴和遠端選穴胃疼艾灸有治療效果。胃疼的主要原因與足陽明胃經或任脈經有關,所以在艾灸時可選擇多氣多血的足陽明胃經,正中線的任脈選擇的穴位主要有局部選穴和遠端選穴。中醫認為胃疼主要與脾胃有關,病位在胃而及於脾,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脾胃虛弱,血瘀凝滯等,這些原因最易引起脾胃氣運行不通暢,不通則痛,艾灸特定穴位可以疏通運行不暢的脾胃之氣,增強疏通的力量,從而達到緩解胃疼的作用。
有關艾灸的知識可以向專業人員了解,以傳艾健康公司為例,公司的名師精通懸灸、溫針灸等灸法,對面診、手診、推拿、拔罐、刮痧等多種中醫外治療法也頗有研究,經驗豐富。
更多問題歡迎咨詢傳艾健康客服。
5. 宮寒艾灸哪個部位 宮寒艾灸的四大部點陣圖
宮寒可艾灸關元穴、神闕穴、命門穴。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艾灸關元穴可以增強人體陽氣,補虛益損,對陽氣不足,身體虛弱,畏寒等症比較有效,具有固本培元,補益下焦的作用。神厥穴在肚臍部位,是人體任脈要穴。人體氣虛陰陽失調發生疾病,可通過刺激或艾灸該穴位有調整陰陽平衡的功能。命門穴位於第二腰椎和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在艾灸的時候還要同時注意艾灸兩側距離背部中線3厘米的腎俞穴,艾灸這個穴位能強腎固本,幫助女性調理因宮寒導致的不孕,習慣性流產等症。
艾灸需要找正規的公司進行,在眾多的養生健康公司中,傳艾健康擁有創新的商業模式,可以獨立研發具備知識產權的前沿產品,有經驗豐富的師資團隊,致力於為客戶健康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性價比高,值得信任。
更多問題歡迎咨詢傳艾健康客服。
6. 腸胃不好艾灸哪個部位
足三里 此穴可調理脾胃 雙腿上的穴位
7. 兒童鼻炎艾灸哪個部位
兒童鼻炎艾灸部點陣圖解如下:
一、艾灸迎香穴
定位: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經驗取穴法
第1步:坐位
第2步:用手指沿鼻唇溝向上推,至鼻翼中點旁,可觸及一凹陷,即為本穴。
二、艾灸印堂穴
定位:在額部,當兩眉頭之中間。
經驗取穴法:坐位或仰卧位。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即為本穴。
三、艾灸足三里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
經驗取穴法
第1步:站位,彎腰
第2步: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膝蓋骨(髕骨)上外緣,餘4指向下,中指尖所指處,即為本穴。
四、艾灸風池穴
定位: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經驗取穴法:
第一步:正坐或俯卧位
第二步: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有兩凹陷
第三步:此凹陷大致與耳垂齊平,用力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本穴
8. 減肥艾灸哪個部點陣圖解
想減肥 不要靠那些什麼拔罐 刮痧 吸脂 減肥茶 減肥葯 減肥膠囊 減肥霜等、這些都是有副作用的。建議:合理飲食,盡量不要吃油膩食品,多吃蔬菜有利於健康,早上起來喝杯鹽水,再去跑步,晚上先吃飯,吃完飯休息半小時後,在去馬路慢跑,盡量跑給一兩個小時回去後,在按摩推拿自己肥胖的部位,弄完再去洗個熱水澡,然後休息一會兒,就睡覺,盡量早點睡,這樣堅持下去,肯定會瘦下去。
9. 腰疼艾灸什麼位置
常用艾灸位置:
1.阿是穴
阿是穴就是指疼痛的部位,也就是哪裡疼痛就艾灸哪裡,這也叫阿是穴局部艾灸,且在調理疼痛類毛病時作用尤其明顯。 阿是穴一般是隨病而定的,多位於病灶的附近,但也可在與其距離較遠的部位,沒有固定的位置,故阿是穴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為穴,「有痛便是穴」。
阿是穴(痛點)是由於經病灶部位的氣血不通而致,也就是說,只要阿是穴存在,就會影響經絡功能,阻塞經氣運行。
所以要想緩解疼痛,疏通經絡,激發氣血運行,充分發揮經絡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艾灸阿是穴。
2. 腰冷痛艾灸位置
症狀:腰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逐漸加重,每遇陰雨天或腰部感寒後加劇,痛處喜溫,得熱則減,苔白膩而潤,脈沉緊或沉遲。 配穴:腎俞、命門、腰陽關、大腸俞、陽陵泉、委中。
艾灸方法:採用溫熱灸,將點燃的艾條在距離穴位2厘米處施灸,以局部感到溫熱為度。初始每穴艾灸15分鍾,適應後逐漸延長時間,直止肢體每穴20分鍾,軀干每穴30-40分鍾,一周內休息1-3天。
3.腰酸痛艾灸位置
症狀:腰部以酸軟疼痛,喜按喜揉,腿膝無力,遇勞則甚,卧則減輕,常反復發作。 配穴:膈俞、氣海俞、志室、三陰交、太沖。
艾灸方法:採用溫熱灸,將點燃的艾條在距離穴位2厘米處施灸,以局部感到溫熱為度。初始每穴艾灸15分鍾,適應後逐漸延長時間,直止肢體每穴20分鍾,軀干每穴30-40分鍾,一周內休息1-3天。
4.腎虛腰痛艾灸位置
症狀:腰部以酸軟疼痛,喜按喜揉,腿膝無力,遇勞則甚,卧則減輕,常反復發作。 偏腎陽虛者,則少腹拘急,面色恍白,手足不溫,少氣乏力,舌淡;偏腎陰虛者,則心煩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紅少苔。
配穴:關元、命門,腎俞、太溪、然谷。 艾灸方法:採用溫熱灸,將點燃的艾條在距離穴位2厘米處施灸,以局部感到溫熱為度。初始每穴艾灸15分鍾,適應後逐漸延長時間,直止肢體每穴20分鍾,軀干每穴30-40分鍾,一周內休息1-3天。
5.艾灸要注意什麼 ?
經期女性、熱性體質、高熱病人、大飢大飽、過度疲勞、身體紅腫的人不宜艾灸。
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3.在艾灸後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能喝冷水或者冰水,便於排毒通絡。
4.在艾灸後的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者洗澡。
5.如果是使用艾灸條直接灸,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燒傷燙傷,最好由專業人士進行操作;如果使用艾灸盒,則可以自行操作。
10. 請問腰間盤突出施艾灸應該放什麼位置啊[無圖不採納自重]
很簡單的~我配合圖片給你說明一下吧
採用四孔或者六孔艾灸盒灸後背即可!如果是壓迫腿部那麼可以艾灸腿部不舒服的地方!剛開始也許不會有什麼感覺,因為艾灸正在疏通經絡,所以不會很快有感覺,那麼就需要堅持下去了。堅持艾灸肯定會好的,同時你可以配合中醫按摩,去專業按摩店配合按摩效果會更好地!望採納~另外提示一下,艾灸那裡有病灸那裡即可!腰部有病肯定是灸腰部了。還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