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大腦皮層在哪個位置圖片
擴展閱讀
站在陽光底下圖片唯美 2025-07-24 11:58:19
難過委屈唯美的圖片 2025-07-24 11:43:48
手機ps圖片換頭 2025-07-24 11:11:36

大腦皮層在哪個位置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25 01:57:15

Ⅰ 大腦皮層具體指的哪裡

大腦的表層部分叫大腦皮層 ,人類的大腦皮層平均厚度為2.5~3.0毫米,皮層表面高度擴展、捲曲,形成許多的溝和裂。下凹的叫溝,凸出的叫回、如果把皮層剝離下來並全部展平,形成的灰色物質層有四張A4列印紙大小。而黑猩猩的大腦皮層只有一張A4列印紙那麼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麼大,老鼠的只有郵票那麼大。 大腦皮層上面密密麻麻地分布著大約120億個神經細胞,在這些神經細胞的周圍還有1000多億個膠質細胞。大腦皮層是神經元胞體集中的的地方,是構成大腦兩半球溝回的表層灰質。人的大腦皮層分為6個層次。 根據各層神經元的成分和特徵,以及機能上,可以分為許多區。從機能上可以分為:大腦中央後回稱軀體感覺區;中央前回稱為運動區;枕極和矩狀裂周圍皮層稱為視覺區;顳橫回稱為聽覺區;額葉皮層大部,頂、枕和顳葉皮層的其他部分都稱為聯合區,它們都收受多通道的感覺信息,匯通各個功能特異區的神經活動。 大腦皮層細胞除了在水平方向分層外,在整個皮層厚度內,神經元在與表面垂直的方向呈鏈狀排列成細胞柱。柱或稱模是一些具有大致相同特性的神經元集合形成的。它是皮層最基本的機能單位。人的大腦皮層約含有1—2百萬個柱,每一個柱內有10,000左右的神經元。用微電極插入皮層,「感覺柱」(與感覺機能有關的細柱)引導電位的方法,證明了同一個柱內的細胞相同的感覺型式,並有相同的感受野。

Ⅱ 大腦皮層的結構以及中樞部位的功能是什麼不要太簡潔的,謝謝

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組成,其外層是密集的神經細胞體,即大腦皮層;其內部是髓鞘化了的神經纖維,稱為大腦白質。從表面來看,大腦有幾個裂縫,也有許多溝。把兩半球分開的裂縫叫中央裂,大腦和小腦之間的裂縫叫橫裂,大腦左右兩側的裂縫叫外側裂。溝是由大腦皮層的褶皺形成,褶皺增大了大腦皮層的面積,在有限的顱腔內可以容納更多的神經細胞。以溝和裂為界線,可把大腦皮層分為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四個部分。外側裂以上,中央溝以前是額葉;中央溝之後,枕頂溝之前是頂葉;枕頂溝之後是枕葉;外側裂之下是顳葉。
大腦皮層的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機能。大腦大致可分為3個機能區,即皮層感覺區、皮層運動區和皮層聯合區。皮層感覺區又分為視覺區(枕葉後端)、聽覺區(顳葉的顳上回)和軀體感覺區(頂葉的中央後回)。皮層運動區位於額葉的中央前回。皮層聯合區並不直接與感覺過程和運動過程相聯系,而是起著聯絡、綜合作用的結構和機能系統,它在大腦皮層中執行著高級的心理功能。圖1—3是大腦皮層感覺區和運動區的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到,不論感覺和運動,身體各部位在大腦皮層上的代表區域都是倒置的,即腳在上,頭在下。而且身體敏感的部位和靈敏的部位,在大腦皮層上所佔的區域比較大;遲鈍的、活動少的部位在大腦皮層上所佔的區域比較小。由於延腦的椎體交叉,大腦兩半球和身體兩側是對側傳導的關系。

Ⅲ 大腦皮層m1區在哪個位置

大腦皮質運動區通常又被分為初級運動區和次級運動區。
初級運動區(M1)位於中央前回,相當於BA4區。
它位於中央溝的前方,佔中央前回的大部分。
前面為運動前區,後面為中央溝前壁,下至額下回水平。
在大腦內側面為中央旁小葉。

Ⅳ 大腦皮層分區

人類的大腦皮層兩半球,在功能劃分上,大體上是左半球管右半身,右半球管左半身。每一半球的縱面,在功能上也有層次之分,原則上是上層管下肢,中層管軀干,下層管頭部。如此形成上下倒置,左右分叉的微妙構造。在每一半球上,有各自分區為數個神經中樞,每一中樞各有其固定的區域,分區專司形成大腦分化而又統一的復雜功能。在區域的分布上,兩半球並不完全相同:其中布氏語言區與威氏語言區,只分布在左腦半球,其它各區則兩半球都有。在神經傳導的運作上,兩半球相對的神經中樞,彼此配合,發生交叉作用:兩半球的運動區對身體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兩半球的視覺區與兩眼的關系是:左半球視覺區管理兩眼視網膜的左半,右半球視覺區管理兩眼視網膜的右半;兩半球的聽覺區共同分擔管理兩耳傳入的聽覺信息。

1.皮質運動區

位於中央前回(4區),是支配對側軀體隨意運動的中樞。它主要接受來自對側骨骼肌、肌腱和關節的本體感覺沖動,以感受身體的位置、姿勢和運動感覺,並發出纖維,即錐體束控制對側骨骼肌的隨意運動。

2.皮質運動前區

位於中央前回之前(6區),為錐體外系皮質區。它發出纖維至丘腦、基底神經節、紅核、黑質等。與聯合運動和姿勢動作協調有關,也具有植物神經皮質中樞的部分功能。

3.皮質眼球運動區

位於額葉的8樞和枕葉19區,為眼球運動同向凝視中樞,管理兩眼球同時向對側注視。

4.皮質一般感覺區

位於中央後回(1、2、3區),接受身體對側的痛、溫、觸和本體感覺沖動,並形成相應的感覺。頂上小葉(5、7)為精細觸覺和實體覺的皮質區。

5.額葉聯合區

為額葉前部的9、10、11區,與智力和精神活動有密切關系。

6.視覺皮質區

在枕葉的距狀裂上、下唇與楔葉、舌回的相鄰區(17區)。每一側的上述區域皮質都接受來自兩眼對側視野的視覺沖動,並形成視覺。

7.聽覺皮區

位於顳橫回中部(41、42區),每側皮質均接受來自雙耳的聽覺沖動產生聽覺。

8.嗅覺皮質區

位於嗅區、鉤回和海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區的大部分)。每側皮質均接受雙側嗅神經傳入的沖動。

9.內臟皮質區

該區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帶回前部、顳葉前部、眶回後部、島葉、海馬及海馬鉤回等區域。

10.語言運用中樞

人類的語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動在一側皮層上也有較集中的代表區(優勢半球),也稱為語言運用中樞。

Ⅳ 大腦皮層H,S,V,W各功能區的作用和受損後情況

h區受傷,不能聽懂話。

s區受傷,不能講話。

v區受傷,不能看懂文字。

w區受傷,不能寫字。

按其頻率不同可劃分為四種基本類型。α波:頻率為每秒8~13次,幅度為20~100μV。α波在枕部和頂枕部最顯著,其波形近似正弦波。正常人在清醒、安靜、閉目時,α波即可出現,其波幅呈現由小變大,然後由大變小,如此反復進行的周期性改變,形成所謂α波的「梭形」。

大腦中央後回稱軀體感覺區;

中央前回稱為運動區;枕極和矩狀裂周圍皮層稱為視覺區;顳橫回稱為聽覺區;額葉皮層大部,頂、枕和顳葉皮層的其他部分都稱為聯合區,它們都收受多通道的感覺信息,匯通各個功能特異區的神經活動。

大腦皮層細胞除了在水平方向分層外,在整個皮層厚度內,神經元在與表面垂直的方向呈鏈狀排列成細胞柱。柱或稱模是一些具有大致相同特性的神經元集合形成的。它是皮層最基本的機能單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腦皮層

Ⅵ 在影像中如何區別大腦幕上區和幕下區的結構

幕上/下的區別是以小腦幕為界的,MRI上要區分中要找到小腦幕就行了。小腦幕切跡在高於竇匯處呈「V」形;與大腦鐮相連處為「Y」形;於竇匯層面呈「M」形。位於上述V、Y、M兩側的病灶為幕上病變;其內側的病灶為幕下病變。

(6)大腦皮層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幕指的是小腦幕,是大腦與小腦的一個交界,幕上指的是大腦的枕葉部分,幕下指的是小腦,還有枕大池之類的,這並不是在一個斷層上面的,而是多個斷層的,是一個實質器官的分界。

大腦與小腦之間的硬腦膜隔。形似帳幕,是張在顳骨岩部和橫竇之間、呈水平位的硬腦膜皺襞,將大腦的枕葉和小腦半球分隔開。小腦幕由左右兩部合成,兩部分別向內上於正中線相遇,並與大腦鐮相連。幕的前緣游離,呈切跡狀,稱為幕切跡。

小腦幕-網路

Ⅶ 大腦皮層可以分為哪四個葉各自的主要功能分別是什麼

大腦的左右兩個皮層可各劃分為四個葉:

  1. 額葉

  2. 頂葉

  3. 顳葉

  4. 枕葉

Ⅷ 人的大腦皮層神經中樞有哪些在什麼位置

神經中樞

中樞神經系統內調節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經元群。如呼吸中樞、體溫調節中樞、語言訓樞等等。通常,一些簡單的反射中樞范圍較窄,如膝跳反射的中樞在腰部脊髓,角膜反射中樞在腦橋。但調節某一復雜生命活動的中樞,其范圍卻很廣,如調節呼吸運動的中樞分散在延髓、腦橋、下丘腦以及大腦皮層等部位,而延髓呼吸中樞是基本的,其餘各級中樞通過影響延髓呼吸中樞來調節呼吸運動。可見反射中樞並非僅是中樞神經系統內某一局限的孤立區域。即使同一水平的某一神經中樞內部各個神經元之間,也還有錯綜復雜的聯系,它們相互影響,決定著這個中樞的機能活動狀態。神經中樞的活動,可以通過神經纖維直接作用於效應器,也可通過體液途徑間接作用於效應器,這個體液途徑就是指內分泌調節。由於各種反射的神經中樞有確定的位置,故檢查某一反射的表現或直接觀察某些效應器官的活動,可以推測中樞的機能變化,用以診斷疾病或判斷病情。如角膜反射的中樞在腦橋,用棉絮輕觸角膜邊緣,正常反應為閉眼,如角膜反射遲鈍或消失,則表示腦橋損傷或昏迷;跟腱反射的中樞位於骶髓1~2節,叩打跟腱,正常應出現足向跖面屈曲,如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則提示相應中樞損傷。

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

腦可分為腦干、小腦、大腦兩半球三部分。

在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胞體集中的部分稱灰質(gray matter),不含胞體只有神經纖維的部分稱白質(white matter)。大腦和小腦的灰質位於腦的表層,故又稱皮質(cortex),皮質下是白質。在腦的白質內,神經元胞體集中而成的一些團塊稱神經核(團)。脊髓的灰質則位於中央,周圍是白質。在周圍神經系統,神經元胞體集中的部分構成神經節或神經叢。分布在各部位的神經元,它們的形態、大小及突起的長短有很大的差異,其中的長軸突(Golgi型)神經元,其軸突從胞體所在的區域遠伸到神經系統的其他部分,或分布到身體的其他組織。

Ⅸ 大腦皮層中央後回和中央前回分別對應什麼中樞

中央前回主要是是運動區,有些低等動物叫感覺運動區

中央後回主要是感覺區。

大腦皮層聯合區是按功能劃分出的大腦皮層的一種區域。

人腦除中央後回稱為軀體感覺區,中央前回稱為運動區,枕極和矩狀裂周圍皮層稱為視覺區,顳橫回稱為聽覺區之外,額葉皮層的大部,頂、枕和顳葉皮層的其他部分都稱為聯合區,它們都接受多通道的感覺信息,匯通各個功能特異區的神經活動。

(9)大腦皮層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大腦皮層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機能。按照上述的結構分布,大致相應地分為3類機能區:皮層感覺區、皮層運動區和皮層聯合區。皮層感覺區又可分為軀體感覺區、視覺區、聽覺區。

視覺區。皮層視覺區位於枕葉,是視覺的最高中樞。視覺神經從視網膜上行進入腦,通向低級中樞——外側膝狀體。

在上行途中,雙眼視神經的一部分投射於同側外側膝狀體,另一部分交叉到對邊外側膝狀體,最後投射到皮層枕葉。由於視交叉是不完全的交叉,因此視覺信息向腦內傳遞帶有雙側性。

聽覺區。皮層聽覺區位於顳上回,是聽覺的最高中樞聽覺神經從聽覺感受器——內耳柯蒂氏器上行進入聽覺低級中樞——內側膝狀體,最後投射到皮層顳葉。由於聽覺神經進入腦內後也呈不完全交叉,故而聽覺信息向腦內傳遞也帶有雙側性。

軀體感覺區。軀體感覺區位於頂葉中央溝後面的中央後回。這里主管著熱、冷、觸、痛、本體覺等所有來自軀體的感覺。

軀體特定部位的感覺在軀體感覺區有一定的機能定位,其定位有如下特點:頸部以下軀體感覺有對側性,即左(右)側軀體信息投射在右(左)側皮層;

整個軀體感覺的機能定位呈倒立分布,即來自軀體上部的信息投射到軀體感覺區下部,來自軀體下部的信息投射到感覺區上部;皮層投射區域的大小,不以軀體器官的大小而定,而是以器官感覺的精細和復雜程度而定。

皮層運動區。皮層運動區位於中央溝前面的中央前回。這部位含有大量的錐體細胞,故又稱錐體區。

皮層運動區的機能定位與軀體感覺區相似,即頭面部運動由本側皮層支配,頭部以下軀體運動由對側皮層支配;皮層運動區的機構定位呈倒立分布,運動區上部支配軀體下部運動,運動區下部支配身體上部運動;同時,動作越精細,越復雜,在皮層的投射區越大。

皮層聯合區。大腦皮層中具有起著聯絡、綜合作用的結構和機能系統,稱為皮層聯合區。它是大腦皮層執行高級心理功能的部位。

在種系進化的水平上越高,聯合區在皮層上占的比例越大。在人類,除上述感覺區和運動區以外的區域,均為聯合區,它占據整個皮層的一半位置。

聯合區不直接同感覺過程和運動過程相聯系,它的主要功能是整合來自各感覺通道的信息,對輸入的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和儲存。

它支配、組織人的言語和思維,規劃人的目的行為,調整意志活動,確保人的主動而有條理的行動。因此,它是整合、支配人的高級心理活動,進行復雜信息加工的神經結構。

Ⅹ 大腦的四個葉分別是什麼

大腦皮層分為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四個部分。外側裂以上,中央溝以前是額葉;中央溝之後,枕頂溝之前是頂葉;枕頂溝之後是枕葉;外側裂之下是顳葉。

各自功能:

枕葉:位於腦後中心部位的下方,是算是視覺刺激的主要中心,因些被稱為視覺皮層。

顳葉:主要處理聽覺刺激,由許多處理聽覺、語言和某方面記憶的亞區組成的。

頂葉:處理觸覺、壓力、溫度和疼痛等知覺,並能調節注意或分配空間注意。

額葉:與推理、計劃、情感、問題解決,以及部分的語言和運動(運動皮層)有關。

人腦作用

人的大腦就像水族館中的魚一樣漂浮在充滿液體的顱骨中,並幾乎完全充滿。大腦是中樞神經中最大和最復雜的結構,也是調節人機體功能的器官;是意識、精神、語言、學習、記憶和智能等高級神經活動的物質基礎。大腦半球表面呈現不同的溝或裂。溝裂之間隆起的部分叫腦回。


人類與復雜的認知任務,例如語言、社交行為、思維方式或手動敏捷度相關的大腦結構在進化過程中已顯著變化,這在人類特徵性的額葉變化中變得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