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房顫動態圖片100題
擴展閱讀
動漫唯美眼睛圖片 2025-05-20 01:24:58
不同方向列車圖片唯美 2025-05-20 01:24:57
ps怎麼用筆擦圖片 2025-05-20 00:39:34

房顫動態圖片100題

發布時間: 2022-06-22 00:31:50

A. 什麼是「房顫」


心跳得像打鼓、心動的感覺一陣接一陣、心跳過速、心頭小鹿亂撞,讓人心動的可能並不是愛情,而是因為一種疾病——房顫

4、堅持鍛煉,充分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堅持運動可以有效降低房顫發生的風險。肥胖會引起心臟結構的改變,增加房顫風險,積極地進行體重管理對房顫患者有益。

5、注意控制血壓、血糖,高血壓、糖尿病是引發房顫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要積極控制血壓、血糖,降低房顫發病率,有效降低腦卒中風險。

6、無論處於哪個年齡階段,都應該定期進行體檢。常規體檢中的心電圖就是診斷房顫最簡單有效的手段。此外,動態心電圖和心臟彩超也有助於房顫的正確診斷。

如何治療房顫

可採取葯物治療、微創導管消融治療、外科手術治療。患者一旦確診為房顫,醫生將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和治療目標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案。

B. 房顫是什麼疾病發生時有什麼症狀

房顫指的是心房顫動,屬於心血管內科,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它的具體醫學知識如下:

一、房顫的病因

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病、感染性心內膜炎、風濕性心臟等常見心血管疾病都會引發房顫。像甲狀腺功能亢進進症,肺動脈栓塞等心外疾病也會引發心房顫動。情緒過於激動、劇烈運動、過度飲酒都會誘發心房顫動。

二、房顫的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頭暈、胸悶、心悸、乏力。有的人還會出現尿多、暈厥、黑蒙。

C. 房顫是什麼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房顫總的發病率為0.4%,隨著年齡增長房顫的發生率不斷增加,75歲以上人群可達10%。房顫時心房激動的頻率達300~600次/分,心跳頻率往往快而且不規則,有時候可以達到100~160次/分,不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絕對不整齊,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縮功能。
病因症狀預防治療
房顫常見的病因包括高血壓並冠心並心臟外科手術、瓣膜並慢性肺部疾並心力衰竭、心肌並先天性心臟並肺動脈栓塞、甲亢、心包炎等等,與飲酒、精神緊張、水電解質或代謝失衡、嚴重感染等有關;此外還可以合並有其它類型心律失常。
疾病分類

房顫分類的定義沒有統一,按持續時間可以分為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和永久性房顫;通常認為陣發性房顫指能在7天內自行轉復為竇性心律者,一般持續時間小於48小時;持續性房顫指持續7天以上,需要葯物或電擊才能轉復為竇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顫指不能轉復為竇性心律或在轉復後24小時內復發者。
按有無基礎心臟疾病分為病理性房顫(房顫同時伴有其他基礎心臟疾病)和特發性房顫(臨床檢查無基礎心臟疾病),特發性房顫往往發生在年齡較輕者,多數小於50歲,特發性房顫有時也稱孤立性房顫,約占房顫患者的6%~15%。
臨床表現

疾病症狀
房顫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
(1)心悸:感到心跳、心臟跳動紊亂或心跳加快,體力疲乏或者勞累;
(2)眩暈:頭暈眼花或者昏倒;
(3)胸部不適:疼痛、壓迫或者不舒服;
(4)氣短:在輕度體力活動或者休息時感覺呼吸困難;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疾病危害
房顫時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後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導致腦栓塞(中風)、肢體動脈栓塞(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顫患者腦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擴大、年齡超過65歲等。房顫時心房收縮功能喪失和長期心率增快可導致心力衰竭,增加死亡率(正常人的2倍)。[1]
診斷鑒別

輔助檢查
根據臨床症狀和體征可初步診斷房顫,但確診需要心電圖檢查,簡單易行;但是對於房顫短暫發作者難以撲捉到的患者,需要進行動態心電圖等檢查。
鑒別診斷
1、房顫與其他不規則的快速心律失常鑒別:心電圖中典型的房顫波可與室上速或房撲伴不規則傳導阻滯鑒別。伴完全性束支傳導阻滯或預激綜合征的房顫,心電圖表現可酷似室速,仔細找出房顫波及心室律的明顯不規則性,有利於確診房顫。
2、房顫伴頻率依賴性室內差異傳導與室性異位心律失常的鑒別:以下各點有利於室內差異傳導到診斷:心室率偏快,畸形QRS呈RBBB型,其出現有長短規律(長間歇後明顯提早的QRS畸形),其後無代償間歇。與之相反的有利於室性異位心搏或心律的診斷。
疾病治療

治療原則
房顫治療目的包括:(1)恢復竇性心律:是房顫治療的最佳結果。只有恢復竇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達到完全治療房顫的目的;所以對於任何房顫病人均應該嘗試恢復竇性心律的治療方法。(2)控制快速心室率:對於不能恢復竇性心律的房顫病人,可以應用葯物減慢較快的心室率。(3)防止血栓形成和中風:在房顫時如果不能恢復竇性心律,可以應用抗凝葯物預防血栓形成和中風的發生。
對於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葯物所致的房顫,在祛除病因之後,房顫可能自行消失,也可能持續存在。
葯物治療
目前葯物治療依然是房顫治療的重要方法,葯物能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預防血栓栓塞並發症。
轉復竇性心律(正常節律)葯物:對於新發房顫因其在48小時內的自行復竇的比率很高(24小時內約60%),可先觀察,也可採用普羅帕酮(450mg~600mg)或氟卡胺(300mg)頓服的方法。房顫已經持續大於48小時而小於7天者,能用靜脈葯物轉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羅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達50%。房顫發作持續時間超過一周(持續性房顫)葯物轉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證實有效的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控制心室率(頻率控制)的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證心臟基本功能,盡可能降低房顫引起的心臟功能紊亂。常用葯物包括:(1)β受體阻滯劑: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單獨應用的葯物;(2)鈣通道拮抗劑:如維拉帕米和地爾硫卓也可有效用於房顫時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對於運動狀態下的心室率的控制優於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優於單獨使用。尤其多用於無器質性心臟病或左室收縮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3)洋地黃:一直被認為是在緊急情況下控制房顫心室率的一線用葯,目前臨床上多用於伴有左心衰時的心室率控制;(4)胺碘酮:可降低房顫時的心室率,不建議用於慢性房顫時的長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葯物控制無效或禁忌時、在房顫合並心力衰竭需緊急控制心室率時可首選胺碘酮與洋地黃合用。
非葯物治療
房顫的非葯物治療包括電轉復(轉復竇性心律)、射頻消融治療和外科迷宮手術治療(徹底根治房顫)。電復律是指用兩個電極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適當部位,通過除顫儀發放電流,重新恢復竇性心律的方法。電復律適用於:緊急情況的房顫(如心肌梗死、心率極快、低血壓、心絞痛、心衰等),房顫症狀嚴重,病人難以耐受,上次電復律成功,未用葯物維持而又復發的房顫。電復律不是一種根治房顫的方法,病人的房顫往往會復發,而且部分病人還需要繼續服用抗心律失常葯物維持竇性心律。
導管消融治療適用於絕大多數房顫患者,具有創傷小,病人易於接受。外科迷宮手術目前主要用於因其它心臟疾病需要行心臟手術治療的房顫病人,手術效果好,但是創傷大。
抗凝治療是預防房顫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使用華法林抗凝治療可以使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降低68%;但是抗凝治療並不能消除房顫,不能改善病人的臨床症狀如心悸、乏力、心衰等。房顫病人如果有下列情況,應當進行抗凝治療:年齡≥65歲;以前有過中風病史或者短暫腦缺血發作;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擴大;超聲心動圖發現左心房血栓。抗凝治療一定要有專科醫生指導,抗凝過度可能導致出血,抗凝強度不夠則沒有預防作用,長期應用華法林需檢測國家標准比值(INR),特別是用葯初期,需要反復抽血化驗,許多病人不能長期堅持。華法林的作用很容易受到其它葯物或飲食的影響,使劑量的調整不好掌握。對於一些不能耐受華法林的病人可以用阿司匹林或/和氯吡格雷治療。[1][3][2]
疾病預後

中風是房顫最大的危害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顫病人中風發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顫中風發生率是正常人的17.6倍;而且房顫引起的中風後果更為嚴重,致殘率達25%左右,死亡率可達25%。
疾病預防

房顫病人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包括:戒煙,限制飲酒,限制或不用咖啡因,一些病人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質諸如茶、咖啡、可樂以及一些非處方用葯,謹慎應用某些治療咳嗽或者感冒葯物,其中可能含有刺激物,這些物質可能促進不規則心律,服用前應當詢問醫生或閱讀說明書,看是否適合自己。

D. 什麼是心房顫動(房顫)該如何治療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指規則有序的心房電活動喪失(正常的竇性心律喪失),代之以快速無序的顫動波,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顫時心房的泵血功能下降或喪失,容易形成心房附壁血栓,再加上房室結對快速心房激動的遞減傳導,使心室律極不規則,進而影響到心室泵血功能。房顫是一種常見病,根據近年來國內外的報道,房顫在總體人群中的患病率為0.4%~1%,男性多於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房顫的患病率逐漸增高,在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中,患病率可達5%~8%左右。換言之,這部分老年人中每15~20位就有1位患房顫。 房顫的發生有許多的病因和誘因。常見的病因為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心力衰竭、各種類型的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心包炎等心血管疾病。其他疾病也可引起房顫,如慢性支氣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神經系統疾病、肥胖、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還有一些患者缺乏明確的基礎疾病,稱孤立性房顫。房顫的發生還受家族性因素以及自主神經(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的影響。房顫也可被一些一過性的因素或急性疾病誘發,如:飲酒、外科手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觸電、電解質紊亂。 房顫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由於心室律不規則以及心率過快造成的相關症狀,如心慌、胸悶、運動耐量下降。症狀可因心室率、心功能、伴隨的疾病、房顫持續時間以及患者對症狀的敏感性等而各異。對於有基礎心臟疾病的患者,症狀往往較重,甚至可出現心絞痛、急性心力衰竭。少數患者則症狀不明顯,僅在常規體檢時發現。房顫發作終止時可以導致患者出現一過性的心室停搏,造成頭昏、黑矇、暈厥等表現,部分老人可因而發生外傷或骨折。房顫時容易並發左心房附壁血栓,血栓脫落則會引起動脈栓塞,最常見的是腦栓塞,每年發生率5%,大大高於無房顫者。少數患者因疏於體檢,有時以腦栓塞為首發表現就醫時才發現房顫,應引以為戒。 房顫患者體檢時會發現心率和脈搏快慢不一(總體偏快)、節律絕對不規則,搏動強弱不等。部分患者有家庭用電子血壓計,具有顯示脈搏的功能,自我監測時會發現代表脈搏頻率的數字不斷變化,比如在130~140次/min之間不斷波動,反映了房顫發作時心率和脈搏快慢不一、節律不整的特點,可作為提示房顫的線索之一。 房顫有典型的心電圖表現。建議患者有突然發作的心慌症狀或自測脈搏較快或不規則時,應盡快到醫院記錄心電圖以便診斷。對於短陣發作的房顫,動態心電圖(Holter)有助於「捕捉」到有價值的診斷信息。 根據臨床表現、體檢和心電圖,可以明確房顫的診斷。目前,房顫常分為以下幾類:首次診斷的房顫、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長程持續性房顫、永久性房顫。已確診的患者,應通過進一步檢查來確定房顫的病因和誘因、房顫的類型、血栓栓塞風險的大小、是否合並基礎的心臟疾病以及心功能狀態。其他常用的檢查方法有甲狀腺功能檢測、超聲心動圖(心超)等。 房顫的治療主要包括轉復竇性心律(復律)、控制心室率、預防血栓栓塞事件三個方面。(1)對於有希望維持竇性心律的患者,可考慮給予復律治療,常用的方法有抗心律失常葯物、直流電復律以及近年來興起且已趨成熟的導管射頻消融術,可根據患者的具體臨床情況選用。如果患者的房顫持續時間超過2天,左心房已經有形成血栓的可能,那麼在復律的前、後還要進行抗凝治療等處理。(2)對於復律困難或復律後難以維持竇性心律者,可以採用控制心室率的措施以減輕症狀、改善心功能。控制心室率最常用的方法是葯物治療,如洋地黃類葯物、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通道阻滯劑。(3)抗血栓治療可以防止和減少血栓事件,但同時也增加了出血(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等)風險,因此是一把「雙刃劍」,要尋求一個較好的「平衡點」。常用的口服抗栓葯物有抗血小板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抗凝葯(華法林)。華法林的療效更為確切,但出血的風險也相對大,因此要定期監測國際標准化比值(INR)來評價。無禁忌症的情況下,房顫患者是否需要抗血栓治療以及採用哪種葯物治療,取決於具體病情,建議與專業的臨床醫師溝通和咨詢。在抗血栓治療過程中,也要定期到醫院隨訪。尤其是華法林治療需定期監測INR,目標范圍是2~3。開始時每周要監測1~2次,由於其作用可能受到多種食物和葯物的影響,即便達標後,也宜每月監測1次,切忌「一曝十寒」。患者因病情需要加用其他葯物時,也宜向處方醫生說明自己正在使用華法林,盡可能避免葯物的相互作用。為便於患者監測INR,現在也有可在家庭使用的INR監測儀,類似常見的採用試紙測定血糖的血糖儀。不過,對於自我監測結果的解讀和後續處理,還是與專業的臨床醫師咨詢為宜。(4)其他還有房室結消融術後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左心耳閉合或封堵術、外科微創手術、外科迷宮手術等有關的治療措施,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用。

E. 房顫的症狀

【什麼是房顫典型的症狀】
正常心跳應該是心房先跳一下,然後電流往下傳到心室,心室就跳一下。每分鍾70次左右,只是心房先跳然後心室再跳,每快速心房跳動都能傳到心室,引起快速心室跳動。
如果心房亂跳了,那就是房顫。自己感到心慌、氣短、頭暈,脈搏不齊,這就是房顫。
心房亂跳後不是每快速都能傳到心室,有時候能傳下來的,有時候傳不下來,所以心室跳動是不齊的,不規律的。脈搏體現的是心室跳動,所以房顫的人脈搏是不齊的。
房顫有陣發的,有持續的,陣發的要在發作的時候做心電圖才能看出來。我們治過的很多陣發房顫,患者在快要發作前自己都有感受。花10塊錢做個心電圖就更能明確診斷了。

【房顫的那些症狀臨床表現是怎樣的】
1、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表現特點:
1)男性患者多見,常無器質性心臟病。
2)陣發性心房顫動可頻繁發作,動態心電圖可見發作持續數秒到幾個小時不等。
3)常伴有頻發房性期前收縮,房性期前收縮可誘發心房顫動。
4)房性期前收縮的聯律間期多數500ms,常有P-on-T現象,並誘發短陣心房顫動。
5)陣發性心房顫動發作時,如頻率不快,可無明顯症狀。如心率快,患者訴心悸、心慌氣短、胸悶、心臟亂跳、煩躁、乏力等。聽診心律不齊、心音強弱不等、快慢不一及脈短拙、多尿等。如心室率過快還可引起血壓降低甚至暈厥。
2、持續性及慢性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表現特點:
持續性(或慢性)心房顫動的症狀與基礎心臟病有關,也與心室率快慢有關。可有心悸、氣短、胸悶、乏力,尤其在體力活動後心室率明顯增加,並可出現暈厥,尤其是老年患者,由於腦缺氧及迷走神經亢進所致。心律不規則:第1心音強弱不均、間隔不一。未經治療的心房顫動心室率一般在80~150次/min,很少超過170次/min。心率100次/min,稱快速性心房顫動;180次/min稱極速性心房顫動。有脈短拙。
3、心房顫動的特殊類型:迷走神經介導性心房顫動(簡稱迷走神經性心房顫動)
臨床特點:
①首次發作者的年齡在30~50歲,年齡范圍為25~65歲。男女之比為4∶1。
②幾乎只發生在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
③多數患者常經過幾年葯物治療,但療效差,病情加重後才就診,臨床病史常為2~15年。

【房顫的症狀是怎麼發生的】
心跳是心臟的肌肉跳(包括心房和心室),肌肉是被電刺激了才跳,電是心臟的神經放出來的。所以說心臟神經是司令部。
正常情況下,心臟神經在心房的較上邊一個叫竇房結的地方開始放電,電流沿著電線(我們叫傳導通路,實際就是電線)往下,往心室方向傳,傳到哪裡,哪裡的肌肉就收縮,如果一個人的心率是每分鍾60次,也就是一秒鍾快速,那麼可能電流用三分之一秒把心房傳完了,心房就收縮,然後電流傳到心房和心室之間(叫房室結),繼續往下,到心室,然後心室被電刺激,收縮。
心臟是肉長的,不是德國生產的精密儀器,當然德國的賓士也有車門打不開外加發動機漏油的,所以心臟有時候就不那麼精密了。有時候,心臟的竇房結放電不是一分鍾60-70次了,而是放電100多次!同時,心臟的電線(傳導通路)也不是真的電線,而是神經,神經到處都有,很多條,粗細不等,反正不是就只有一根電線,這些神經電線亂了套了,在心房裡成了一團亂七八糟的電線,竇房結的放電不能沿著原來那一根往下傳了,而是在心房裡這一堆電線團中亂轉,而又正趕上竇房結也不聽話放電變快,這就成了房顫。
當然,電流在這堆亂麻中轉幾圈,就會有往下傳到心室的,心室還會跳,只是不規律了,所以脈搏也就不齊了。
所以,心臟神經亂放電,心房神經從一根電線變成一堆亂麻,電流在這堆亂麻里亂轉,轉幾圈高興了就往心室傳一個,這,就是房顫。

【房顫的這些症狀是哪些病引起的】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心臟神經亂放電,心房神經從一根電線變成一堆亂麻」呢?
1、有的找不到明顯的其他病,就是顫,這叫「特發性房顫」。
不要在意他特不特,西醫把所有找不到明顯原因的都叫特發性。其實也不是一點兒原因沒有,根據行善堂的研究,所有影響心臟神經的事兒都是原因,比如:喝濃茶、大量喝酒、喝咖啡,生氣,太高興(有打麻將自摸一條龍高興的房顫了的,真事!親自碰到的病人!),總之,喜怒憂思悲恐驚都有影響。
有些老年人,心臟用了60-70年了,偶爾電線短路亂一下也可以理解。有些中年人,工作壓力大,電路出點問題也可以理解。
2、有的房顫是其他病造成的。
比如風心病:風心病的人心臟瓣膜有損害,心房變大,大家不要忘了,心臟的神經、血管、肌肉他是一家子啊,神經負責放電,放電心臟才跳,心臟跳血管里的血才流,才能給人的各個器官供應血液營養,神經再牛也要靠血管里的血提供營養!所以風心病的時候心臟的心肌也有問題,瓣膜也有問題,心房也變大,神經司令部也餓的犯迷糊了,神經電路也被牽拉變形了,絕緣層也不管事了,所以就房顫了。
比如甲亢:人身上的每個部件都是互相連著的,都是有用的,都是互相影響的,所以中醫講究「整體論治」啊。甲亢的人愛生氣,愛出汗,拉肚子,消瘦,心跳快,突眼……還有,容易房顫。不要問甲亢為什麼引起房顫這個問題了,都連著,你分開來思考就治不好病了,甲亢還引起突眼呢?問什麼?實際上,你聽到的解釋大多數也是不對的。西醫的認識都在局部探索,中醫的認識都在宏觀把握,人不是機器,機器再復雜只要下功夫就能搞明白,人不是。

【行善堂的觀點和忠告】
1、我們治房顫的效果,比我們治的其他病,效果也差,只是和大醫院比起來,還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不要認為一咬牙做個手術就萬事大吉了,治病哪有那麼簡單?我們行善堂碰到很多射頻兩次又發作,來我們這里治療的。
3、抗凝、手術、抗心律失常葯都有兩面性,抗凝的容易出血,手術有可能心包填塞,抗心律失常葯物除了肺纖維化外,還能導致新的心律失常,並可能增加死亡。所以,看問題不能絕對。行善的治療倒沒有什麼缺點,只是復律(讓他不顫)的只佔50%多一點兒,而且我們還不清楚哪些能復律,哪些不能復律,說實話只能靠碰。
4、有風心病的房顫效果差,我們不治。
5、甲亢的房顫要同時治甲亢,我們治過,復律的效果比沒有甲亢的差一些,自我感覺(包括甲亢的症狀和心臟的症狀)好轉的相對比較快,但可能6次治療不夠,需要多治幾次。
6、擴張型心肌病(擴張心)同時有房顫的,我們不治,效果差。
7、房顫還是要整體論治,比如睡眠好了以後對房顫很有好處,所以中醫有優勢。

F. 請請我看看24小時動態心電圖我有心房顫動/心房撲動總負荷43.7 %很嚴重嗎

病情分析:(1)復律的指征 及時轉復為竇性心律,可恢復心房輔助心室充盈的作用,從而增加心搏量,改善心臟功能;其次尚可防止心房內血栓形成和栓塞現象。下列情況可考慮復律:①基本病因去除後房顫持續存在,如甲狀腺功能亢進、二尖瓣病變手術後;②由於房顫的出現使心力衰竭加重而用洋地黃類制劑療效欠佳者;③有動脈栓塞史者;④房顫持續一年以內,心臟擴大並不顯著且無嚴重心臟病損者;⑤房顫伴肥厚型心肌病者。
下列情況不宜復律:①房顫持續一年以上,且病因未去除者;②房顫伴嚴重二尖瓣關閉不全,且左房巨大者;③房顫心室率緩慢者(非葯物影響);④合並病竇綜合征的陣發性房顫;⑤復律後難以維持竇性心律者。
(2)復律的方法
同步直流電復律 房撲電復律所需的電功率低,電轉復成功率亦高,且危險性較奎尼丁轉復的小,有條件者宜首先選用。葯物復律 常用奎尼丁或胺碘酮。服用奎尼丁復律時先試用0.1g,觀察2小時,如無過敏反應,可每2小時0.2g,共5次,日間服用;每次給葯前聽診心臟並測血壓及記錄有無毒性反應,發現心律已轉復或出現毒性反應(如血壓下降、QRS波群時限增長25%以上、出現室性早搏或Q-T間期顯著延長)時,立即停葯或改為維持量。心律未轉復亦無毒性反應者,可將單劑量增至0.3g,再服1天。更大的劑量易於產生休克和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宜慎用。奎尼丁維持量,開始每6小時0.2g,以後可改至0.2g,3次/d。奎尼丁與普萘洛爾或美托洛爾合用可加強療效,防止復發。用胺碘酮復律時,先每6~8h0.2g,口服7~10天未能轉復時停葯。轉復為竇性心律後改為維持量(0.2g,1~2次/d)長期服用。服葯期間嚴密觀察心率、心律、血壓、QRS時限和QT間期,出現明顯心動過緩和(或)QT間期明顯延長者,立即停葯。長期服用維持量期間尚需嚴密觀察甲狀腺功能、肺部纖維性肺炎等嚴重副作用。用普羅帕酮復律時,一般每6h口服一次150~200mg,復律成功後逐漸減量長期服用。如服葯一周未能轉復則停葯。本葯急性房顫復律尚有效,對慢性房顫復律效果差。
意見建議:

G. 房顫是怎麼回事

房顫又可以叫做心房顫動,是心房內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使心臟的舒張和收縮功能不能正常進行。房顫的發作分為陣發性和持續性,正常人出現房顫是屬於陣發性的,一般出現在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飲酒過多造成的酒精中毒、心臟和肺部急性缺氧造成代謝功能紊亂而出現房顫。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出現房顫是持續性的,常見於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房顫的輕重與心室率快慢有關,心室率慢時病人察覺不到,心室率快時病人會感覺到心絞痛並伴有心力衰竭,盡量穩定情緒,遇事不要過於激動,房顫的嚴重程度可以不斷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