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斑是寫在臉上的病 不同位置長斑代表身體哪些問題
什麼每個人長斑的部位、色澤深淺、形態各不相同呢?從中醫理論里可以找到答案:氣血不足、氣滯血淤、經絡臟腑功能失調是黃褐斑的成因。 面部其實是人體的縮影,五臟六腑對應著面中部,四肢對應著面頰外側的中下部。臨床發現,哪裡有黃褐斑,該部位對應的經脈和臟腑器官就常常存在問題。黃褐斑顏色越深、邊界越清晰,症狀越明顯,而淺淡的斑往往出現於自覺症狀之前。因此,觀察黃褐斑的部位,就能及早了解臟腑器官的健康狀況。 長在額頭兩側及太陽穴。此處是兩側膽經的循行部位,若有黃褐斑,常為肝膽功能失調、肝鬱氣滯所致,常有消化功能減弱、失眠多夢的症狀。 長在外眼角下。外眼角下對應的是頸肩、上肢,此處出現黃褐斑,提示肩關節受風寒侵襲或頸肩肌肉勞損,常有頸肩僵硬、酸痛的症狀,須警惕頸肩部疾患。 長在鼻樑中間。鼻樑中部對應的是肝膽。面色青黃,鼻中部出現黃褐斑,多與肝氣郁結、情志不遂或精神壓力大有關,提示肝失疏泄,肝膽郁滯,須警惕脂肪肝、肝膽疾患。 長在兩顴部。兩顴部中央是小腸經循行的部位,兩顴外側是腎的對應區,上部是三焦經循行部位。顴骨部位的黃褐斑多伴有氣短乏力、心慌、胸悶、消化功能減退,甚至有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症狀,是消化系統和心臟功能減弱的表現。兩顴部至耳前及上方有黃褐斑或老年斑提示腎氣虛、三焦氣機不暢、脂代謝紊亂。 上唇長斑。上唇是大腸經的循行部位,對應的是泌尿生殖器官。此處長黃褐斑是腎氣不足、大腸虛寒的徵兆,常伴有便秘、月經不調等症狀,應警惕子宮、卵巢疾患。 長在下頜外側。下頜外側對應的是下肢、胃經、大腸經、小腸經循行處。此處有黃褐斑提示下肢血液循環不良,是脾腎氣虛的徵兆,常有下肢酸痛、腰膝酸軟、手足寒涼、消化功能減弱。
2. 臉上長斑的位置及原因是什麼
臉上長斑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色素沉著,化妝品刺激導致的慢性過敏因素,也有可能是由於精神心理壓力,以及睡眠不足,內分泌紊亂,一般最直接的治療方法,可以去醫院採取激光治療,或者選擇一些清熱解毒,改善微循環的中成葯物。或者是塗抹祛斑霜等。
3. 兩顴紅赤是指那個部位
面部顴骨處,
熱症的一個表現。
4. 顴骨是哪個部點陣圖片
顴骨,面顱骨之一,位於面中部前面,眼眶的外下方,菱形,形成面頰部的骨性突起。顴骨共有四個突起,分別是:額蝶突,頜突,顳突和眶突。顴骨的顳突向後接顳骨的顴突,構成顴弓。
1、顴弓:
顴弓位於顱面骨的兩側,呈向外的弓形,上緣較銳利,易於捫及。顴骨共有四個突起,分別是:額蝶突,頜突,顳突和眶突。它主要通過與鼻、顳部和頰的關系來影響面部美。
2、顴骨:
顴骨及顴弓是面中部的重要骨性支撐,是人體面形輪廓的重要構成部分。其生理功能主要有三個,一是保護作用,這兩個結構位於面部兩側最突出的部位,外力從側面打擊面部時,起到對上頜竇和顳肌,進而對顱骨外側壁的保護作用。第二個功能是構成面中部兩側的外形輪廓,其大小和形狀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面部的外形輪廓和外觀,因此改變其形狀和凸度可明顯改變面部的外形。第三個功能是對深層的顳肌和淺層的皮膚起到分隔的作用。當我們吃東西的時候可以注意到兩側顳部在動,但不會注意到兩顴弓處的皮膚在動,其實顳肌走行於顴弓的下面。當各種原因引起顴弓缺失時就會在吃東西的時候注意到外耳道前方的皮膚由其深層的顳肌帶動在活動。
5. 斑長在臉上每個部位代表什麼
斑長在臉上每個部位不代表什麼,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淡斑是由於皮膚黑色素的增加而形成的一種常見面部呈褐色或黑色素沉著性、損容性的皮膚疾病,多發於面頰和前額部位,日曬後加重,多見於女性,與妊娠 ,長期口服避孕葯的月經紊亂有關,屬於中醫的黛黑斑、肝斑。
進入老年以後,細胞代謝機能減退,體內脂肪容易發生氧化,產生老年色素。這種色素不能排出體外,於是沉積在細胞體上,從而形成老年斑。
老年體內具有抗過氧化作用的過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降低了,自由基也就相對增加了,自由基及其誘導的過氧化反應長期毒害生物體的結果。
6. 肖像畫的作品特點
肖像畫,或者廣義地說作為一幅圖畫主要部分的全身像、半身像乃至頭像,在中國成就斐然,足以與西方傳統肖像畫相媲美。
然而就品質高低而言,性質上的諸多差異還有待分析,其中包括是否重視肖像與人物相似的問題。這篇短文准備對這個問題略加討論,然後就一篇類似繪畫入門的文章來作進一步的闡釋。
對於如何達到解剖學上的相似,這篇入門文章雖然言之末明,卻確實相當關注,這就與西方在這方面的古老思索相吻合。文章問世較晚,在1800年前後。事實上,18世紀以前,中國畫家無論是不是文人畫家,似乎都不考慮這個問題。關於肖像藝術的著述很少,詳細討論肖像畫技巧和作用的文章也相對不足。據俞劍華在《中國畫論類編》中的統計,由唐至清,論及形似的畫家有30餘人,包括米芾(105l一1107年)和趙孟頫(1254—1322年)這樣的著名文人畫家。然而多數論述寥寥數行,限於泛泛之談,或者強調一下肖像畫的基本原則,即主要通過人物的眼神來表現其精神(傳神)、氣質及靈魂的力量。4世紀末,顧愷之大師賦予了這個與繪畫的巫術一宗教內容密切相關的原則以無庸置疑的重要性:「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從文人們慣用的術語中可以看出,他們不僅重視精神上的似與真,也重視外貌的似與真。有關肖像藝術的畫評很早就使用了「寫真」一詞。它有時指「畫模特」,與較晚出現的「寫生」相對。此外還有「寫照」、「寫像」諸詞,比如在元朝王繹有關肖像畫的一篇短論中就可以見到。「寫似」使用得更為頻繁,因為它的應用超越了人物畫范圍。但是在許多文章里,這些詞都微含貶義,人們注意到無數這樣的聲明:「所難者非形似,乃神似也。」或者某畫家「長於寫真,且不拘於形似」,更有人雲:「若自足於逼真,則畫筆不能入自由之境」。這種態度在中國一般繪畫觀念中代代相傳:重建「真」並不僅僅依靠「現實」的接近,過分的相似會導致神從屬於形。10世紀的荊浩談到這個問題時說:「似者,得其形遺其氣;真者,氣質俱盛。」
根據這些著名文人的理論,肖像畫和其它畫類一樣,重點是抓住對象的基本要素,這一要素有時稱作「神」或是「理」、「心」、「道」,或是根據上下文和作者的意圖選用別的詞彙;在為人物畫像時,這個要素就是對象的內涵、氣蘊。外形表現上的不足,理所當然地成為次要問題。只求形似,到頭來不過是徒勞無功的習畫,和初學者刻意臨摹沒有兩樣。
顯而易見,畫家不關心肖像畫形似,這種態度在歷史上不乏證據。人們注意到,在某些時代,譬如在與流行庄嚴呆板形象的漢朝相對的魏晉時代,個性解放,文人放浪形骸,肖像畫一反漢朝的形式主義觀念重新定義,那時人們重視的是熠熠增生輝的個性,是人物獨具的精神氣質,盡管出現了關於構圖和表現的新技巧,卻沒有觸及形似問題。緊接這段動盪時期,隨佛教從西域傳來的羅漢像風靡一時,這類畫像以其極端的做法說明畫家們連容貌的基本相似都不顧了,惶論逼真。這些畫像,也是「氣」重於「形」,以至人物的外形總是漫畫式的。這些奇特的畫像與佛像的怪誕傳統一道傳入中國,或許確實對畫家們有所推動,很快出現一些不容迴避的規則。但不論怎麼說,歷代的畫評都絕對把人物的內心世界放在首位,而不重視刻板的外表的相似,這絕不僅限於佛教畫的范疇。有許多趣聞軼事說由於畫像傳神,上面的人物活了,甚至來到人間。上述觀念由此可見一斑。這些畫和11世紀末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談到的術畫如出一轍,由於偏執而招致文人遣責,他們覺得這已經不是畫匠的作品,而像是出自巫師之手了。 與這種極端的主張相反,儒家學說主張刻畫一種平和的人物形象,主要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及其秉性和氣質。首先必須表現人物內在的道德品質,並根據時代和社會階層的不同賦予他不同的衣著和不同的舉止神態,因為人物畫的首要作用是教化,形似依然擺在第二位。
除了上文提及的羅漢像稍有特殊之外,佛教本身也不鼓勵畫像的個性特徵和標新立異。佛教肖像畫和雕塑戒律森嚴,更突出人物的名份,不但對於捕捉外貌特徵,就連對於捕捉精神特徵,都更不經心,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藝術家們的創作。到了1820年,有人在繪制佛像時未遵循佛教典籍中的嚴格規范,畫家邵梅臣對此還頗多感慨:「今之畫佛像者,但以底稿相傳,待九寫而形貌已變,如字之亥泵魯魚,幾令觀者,莫辨其面貌部位,遠離庄嚴本相,猶以采粉塗抹相誇,真不可解矣。」
當然,佛像畫和肖像藝術存在著質的差別。可是,佛像畫嚴格的傳統原則,它的功利性,以及它與宗教和社會歷史千絲萬縷的聯系,對於制定一整套清規戒律無疑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因為這些清規戒律,許多文人畫家放棄了佛像創作。
或許是為了反對給繪畫分品級,專業肖像畫家,通常是二流藝術家即工匠,曾竭力強調自己職業的意義。看得出他們希冀肖像畫能夠與文人畫平起平坐。他們貶低簡單形似准則的價值,強調超越表象進行創造的重要性,把肖像畫看作靈魂的鏡子,目的是賦予肖像畫以山水、花鳥、松竹一樣的地位和准繩。盡管也曾有名家留下肖像畫論,但是大部分文章都出自無名之輩。上文提及的元朝王繹,他的名聲主要來自他製作陶俑的精湛技藝,以及1363年與大師倪瓚合作繪制的一幅肖像。秦人蔣驥同王繹一樣,關於他的記載不多,但他的論著《傳神秘要》卻相當有影響。第三個要提到的是沈宗騫,他的畫作默默無聞,但他在1781年編撰的《芥舟子畫編》以整整一章的篇幅論述了肖像畫。盡管如人所言,這三篇文章的筆墨大多花費在闡述肖像畫的價值上,以及修身養性以捕捉人物內心世界上,它們的首要特點卻是實用價值。王繹的文章就收載在《輟耕錄》中,因而得以流傳至今。《書畫見聞錄》中對這三篇文章的評論,一致嘆陪士大夫們對其中精妙的理論置若罔聞,嘆息這幾篇文章印行極少,全賴口頭流傳。
在《中國繪畫史》中,俞劍華為另一篇似乎更加無聲無息的肖像畫論嘆息。這篇畫論細致入微地闡明了畫家為達到逼真應運用的技巧及創作的目的。此文是清朝人丁皋所著《寫真秘訣》,據說成書於1800年。雖然丁皋的文筆不如前人絢麗,但是他和前人一樣強調了畫家應該具備的素質和修養。與其他作者不同的是,丁皋著文的主旨是更實際具體地說明問題,作者更詳細地講述了外貌的細節,更多地考慮「貼近」模特。文章分30節,有些章節只有寥寥數行。文後附有他同兒子丁已誠的談話,下文將會提到。前幾節的標題分別為:「小引」、「部位論」、「起稿論」、「心法歌」、「陰陽虛實論」。文中提出的一般原則都是相當古典的原則,在此僅舉幾個片段:「凡天下之事事物物,總不外乎陰陽。以光而論,明曰陽,暗曰陰。以宇舍論,外曰陽,內曰陰。以物而論,高曰陽,低曰陰。以培樓論,凸曰陽,凹曰陰。豈人之面獨無然乎?惟其有陰陽,故筆有實虛。惟其有陰中之陽,陽中之陰,故筆有實中之虛,虛中之實。從有至無,渲染是也。」
中國和日本的書法家和畫家常常從「起稿先圈」這種人所共知的方法入手。它在禪宗美學中的發展尤其引入注目。此圈由毛筆一蹴而就:「畫像先作一圈,即太極無極之始,消息甚大,如混沌未開,乾坤未奠。」
然後丁皋更具體地談及創作過程:「初學寫真,胸無定見,必先多畫。多則熟,熟則專,專則精,精則悟。其大要則不出於部位之三停五部,而面之長短廣狹,因之而定。上停發際至印堂,中停印堂至鼻準,下停鼻準至地閣,此三停豎看法也。察其五部,始知其面之廣狹。山根至兩眼頭止為中部,左右二眼頭至眼梢為二部,兩邊魚尾至邊,左右譜各一部,此五部橫看法也。但五部祗見於中停,而上停以天庭為主,左太陽,右太陰,謂之天三。下停以人中劃限法令,法令至腮頤左右,合為四部,謂之地四。此譜部位之法,不可不知者也。要立五嶽:額為南嶽,鼻為中嶽,兩顴為西嶽,地閣為北嶽。將畫眉目准唇,先要均勻五嶽,始不出乎其位。至兩耳安法,上齊眉,下平準,因形之長短高低,通變之耳。凡此皆傳真入手機關,絲毫不可易也。果能專心致志,而不使有毫釐之差,則始以誠而明,終由熟而巧,千變萬化,何難之與有?」
通篇拿地形地貌與人的生理結構作類比,作者還頻繁借用相面術的詞彙,而即便單單研究這些詞彙也是很有趣的。談論肖像畫,使用這種傳統的中國式的類比,對我們來說有些古怪,我們太習慣於分析形象表現的內在價值了,而在這里人臉部的小輪廓也和大幹世界密切相關。 接下去的章節涉及額頭、鼻子、顴頰、臉頰、下巴、眼睛、嘴巴、耳朵、眉毛、鬍子和頭發。過去的三篇文章都沒有這樣依次描述五官,在丁文里,每一器官皆有詳細說明:「額圓而上覆,故曰天庭。上有顛頂,極高處也。有靈山屬發際之一,以發作雲,又曰雲鬃。兩額角為日月角,以眉為凌雲彩霞,以目為日月居中天,所以上部為天,職是故也。必染之使圓,隆然下覆,襯起五嶽,托出眉輪。然後分太陽,立山林,配華蓋,加染邊城。重重堆出,派定三分,居中曰明堂,明堂下接印堂,印堂下接山根。山根一路,用渾元染法,虛虛托出一圓白光,以作明堂之神光,太陽外漸加重染,及邊城,以黑堆上發際,蓋至鬃下,將及耳門如覆盆。額上有紋皆為華蓋,但有覆載之辨,有疏密之分。有托出日月角如墩者,有襯出山林骨如埂者,有環抱天倉而圓覆者,有曲勾太陽而穴隙者,種種不同,當因人而施。」
鼻子是臉部最顯眼的器官,故而稱作中嶽,為五官之首,這也是畫家的論述由此開始的原因。他從眉間,即所謂的「山根」起講,而兩個鼻孔被稱作「蘭台廷尉」。
「夫鼻之論,格式甚多,大略有高塌肥瘦結鉤仰斷數種。高者准頭從實染起,虛虛上入印堂,兩氣夾入鼻樑,猶如懸膽。外從眼堂虛接山根染送,下至蘭台廷尉,以起鼻根,聳然拱出,如嶺上高峰是也。塌者准小而平,蘭台廷尉反大而抱,微有山根,虛染分開兩顴,准上虛虛圈染,接蘭台廷尉,微露井灶是也。肥者非謂其大也,為其有肉也。染用渾元豐滿之法,見肉而不見骨是也。瘦者非謂其小也,為其露骨也。染用清硬隙凸之法,見骨而不見肉是也。結者鼻樑之中,另拱一骨,只用烘染之時,從陰襯出陽處,使其形若葫蘆是也。鈞者鼻尖拖下如鷹嘴,蘭台廷尉,嗅似無門,只用兜染筆法,以人中半藏於鼻尖之下,其形如鉤是也。仰者井外向蘭台廷尉,圓薄形似連環抱兩鼻孔,抬一準頭。染用品字三圈,顯然有兩黑孔,形自仰矣。斷者斷其山根,當在印堂之下,兜染虛接眉輪,以托上蓋,從年壽另起圈染,襯出准頭平眼,不畫山根。所謂上染上高,下襯下凸,其中低處,迎陽空白,形自斷矣。此八法能細心體會,變而通之,自百無一失。至於鼻有歪邪偏側,也當臨時斟酌分數多寡,以配其形。」
這番地貌學理論較之我們美術學院的繪畫基礎理論毫不遜色,我們甚至會遺憾手中沒有毛筆作為畫具。接下去講到了顴頰:兩顴乃面之輔弼,為東西二岳。上應天庭,下通地角,中拱鼻準,其形最多,不離高低廣狹四法。高者非闊大之謂,是有峰巒橫於眼堂之下,須用渾元染出陽光,再從邊城魚尾染及淚堂,以貫山根。從法令兜染周圍,陰追陽顯,界出兩顴,形自高矣。低者從耳門入染起,虛入淚堂,今淚堂高於兩顴,再從腮下虛染入鼻,以顴與頰相連,而形自低矣。廣者兩顴闊出,半遮耳鬃,重染頰腮,窄而且陷,虛入法令,微微兜上淚堂。顴上勾入太陽,重染天倉,使太陽癟進,其形自廣矣。狹者從眼稍虛下,兩顴尖尖在頰,其外面匡寬,兩顴逼窄,正面對看,旁及耳門,其形自狹。如此等臉,最難得神,是在學者,沉思會出,乃見專心。」
可是形似的嚴格規定並未妨礙作者思考如何為對象著想:
「腮頤者附顴之佐使,其狀不一,或方或圓,或肥或瘦,總宜氣象活動,隨嘴峭染而舒,隨笑鉤染而提,隨思直染而掛,兼之胡須,助之法令,兜之承漿,接以耳門。老者之腮輕,多皺紋。少者之頤豐如滿月。在清處傳之,愈增秀雅;在豪處為之,愈加瀟灑。最宜喜氣洋洋,勿令悉容戚戚……
下停一部,名曰地閣,於行屬水,其峰為北嶽。兩旁法令接鼻曰壽帶。再旁曰頤,樣式雖多,不離肥瘦老幼。肥者從兩旁耳下起筆用渾元染法,滿滿兜至頜下,圓拱兩邊,以作重頤地位。內另起地閣,隨方逐圓,染內頤兜上啊,襯出飽腮,承漿覆染,地閣超染,合托出北嶽。耳門虛染,外接邊城。頜下重染,推進頸項,含現出重重豐滿。乃腮瘦者狹而骨露浮,隙染兩腮,重染承漿,托出拱嘴。嘴角起隙染,嗅及耳門,襯出顴骨,推下牙骨,形象屈陷,腮頤無肉,明明見骨。乃瘦老者地閣超出,嘴唇癟嗅而多招。對真實筆開明染法,分明易見。少年地閣,不肥不瘦居多,務在因形而成其閣。有從兩顴虛染鉤向嘴角者,有從承漿兜染向顴骨者,皆塌地閣之法。有從邊城渾元染結地閣,而飽滿腮頤者,謂之俊品。有從地閣隙染而接耳門者,謂之尖削。」
直接拿五官與地形作比較的描寫在本節告一段落。我們注意到,丁皋論述的順序,說明他對肖像藝術的研究比前人更理性化,更富於創造性。事實上,在丁皋的文章里,我們絲毫找不到模仿古人「打圈」的痕跡,所有的內容各得其所,自然成章,無需一一限定。這也許就解釋了為什麼前人的文章里,畫眼多佔據突出位置,而且構成種種玄論的精華,而在丁皋文中卻僅在下面的段落中佔有一席之地:
「眼為一身之日月,五內之精華,非徒襲其跡,務在得其神。神得則呼之欲下,神失則不知何人。所謂傳神在阿堵問也「。左為陽,右為陰,形有長短方圓,光有露藏遠近,情有喜怒憂懼,視有高下平斜。接連上胞下堂,皆是活動部位。尤宜對真落筆,曲體虛情,染出一團生氣。如眼上一筆似彎弓,向下以定長短,宜重;眼下一筆又似以作精華之氣。其外實痕虛染,總在對准陰陽,務求活動。……
海口曰水星,接連北嶽亦是活動部位,滿面之喜怒應之,不可不細心斟酌。大小厚薄,名式不計其數。無非要染法得宜,機中生巧,故唇上唇下,空出一邊白路,以作嘴輪,邊外虛虛染上接井。其中另托出人中,唇下重染承漿,以推地閣。兜染嘴角,虛接法令。四方貫氣活潑,再看唇上染處,有重染兩角,拱出上唇若弓有弦,下唇如二彈子出者。有上蓋下,下蓋上者。有高山者,有癟進者,有峭兩嘴角者,有垂兩角者,有卷翻上遮人中、下掩承漿者,有一線橫而不見上下唇者。臨時對准落筆,變而通之可也。
耳曰金木二星。雖在邊城之外,實系中停之輔弼也,亦當對准落筆。其式有寬窄長短大小厚薄方圓輪廓,總要細心,交代明白。開染工緻,令其圓拱托出。肥人之耳,多貼垂珠;大而且長。瘦人之耳,多招輪廓,薄而反闊。
眉曰紫氣,左為凌雲,有為彩霞,其形有長短純亂之分,則用筆有濃淡清濁之別。高低派准,寬窄詳明。眉頭毛向上,齊中紐轉。梢復重而向外,莖莖透出,自肖其形。
畫須有法,宜先以淡墨勾其形式,再以水墨濃淡分染其底色,俟色干透,以濃墨開其須痕。其須有直有彎有勾有曲。上須嘴唇之上,筆筆彎弓和而直畫。下須地閣之下,莖莖直掛而迴旋。連鬢勾而有飛舞,微髭直且垂簾。須長要索索分明,須扭宜條條生動。起筆要尖,住筆要尖,不宜板重,尤忌支離。為花曰白,莫不皆然;五綹三須,終無二法。」
臉部輪廓的描述以一首詠發的短詩結束了。但丁皋的文章並不止於此,他還詳細記錄了自己多方面的思考:渲染技巧、根據畫紙和絲綢的質地應採取的不同處理方式,甚至有不同季節用明礬浸泡絲綢的妙方。如何表現衣褶的藝術也沒有被遺漏。他還提醒人們注意,隨時辰變化而產生的光的變幻會改變人的形態。他勸戒人們避免斜射光的反射,畫室朝北才會達到最佳繪畫效果。要調整好人物與畫家的角度,丁皋叮囑道,要根據情況不同來變換角度,不能僅僅滿足於正面相對;試試左右俯仰各個角度,同時注意正確表現細節和比例,俯視時頭部(主)要比臉部(賓)更突出,而仰視時則更應重視頸部。
7. 男生鬢毛長說明什麼
男人鬢角有什麼秘密?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明星的鬢角很帥氣很性感,加之鬢角可以提升男士的魅力,所以鬢角就成了男士關心的熱門問題。那麼留長長的鬢角在面相學中又說明什麼呢?
男人鬢角的秘密
「有些男人長了鬢角,可以嗅出他懶散的氣息。這種人的膽量不夠,不太負責任。」有些男人年輕時就是這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變得慢慢成熟起來。
妻妾宮是在臉兩邊,側邊鬢角處,就是剪頭發的時候你這鬢角留不留?兩鬢的位置代表妻子或小妾、或者小秘、二奶、三奶,都在這塊位置。這塊一般是看男性的,因為女性沒有妻妾對吧,除非同性戀。就是一般情況下這代表男性來看妻妾。那麼男性這塊位置鬢角留的特長的人,一般沒有妾。記住鬢角長的人沒有妾。別一聽回家都讓你老公留這個,你要是能把你丈夫豁得出去,你就讓他留鬢角,有的人留鬢角不一定好看;一直留到耳垂下面才行,而且不是說都搓上去只留一點邊,而是整個留長,這樣的人是沒有妾的,你就踏踏實實。因為這兩邊代表是妾位,只要這塊一有頭發給擋住了,說明小三兒進不來了。這是妾位,只要沒有鬢角,多數男的都會有妾;記住了!只要沒有鬢角,徹底沒有,也挺難看的。你怎麼著留一點吧?留到耳朵一半的位置便可以了,挺好看。
你鬢角一旦露,就是妾位露出,這是謄出來一塊位置。這個小三兒位還得參看兩顴位置。另外,妾位不能有痘,不能有疤、痣。就在這個妻妾位置,男的這個位置有痣就是有小三、小四。這個位置不能有痣。如果有怎麼辦呢?一定要想辦法用頭發給蓋住,就沒有了。他如果整天露,就向你示威我就要有;所以一定要給蓋住。但是有的人說了,他這塊是一個特大的痣,不是說普通的小痦子。記住痦子是平的,痣是凸的,甚至有的痣叫毛痣,上面還長幾根毛。凡是這種痣,就是凸出來的一個大點上面還有毛的,記住這個是不能去的。毛痣是不能去的。你丈夫這塊有個痣,而且一看還有四根毛,你想去還不能去。那就該著,誰讓你找了一個這種沒轍的老公。因為那個毛不能去掉,代表什麼呢?這是天痣,老天賜予的。那個痣就是地主婆、地主痣,你把這毛去了,痣也沒了,你家地也就沒了。所以你看那怎麼辦呢?你一得有地,同時還有小三、小四,都得來共同分這個地,是這意思。你要把那痣去了你就沒有錢了。所以不要輕易的把毛痣去掉。但是這個痣沒有毛的情況下,你就盡量留鬢角給蓋住,反正不能露出這個痣來
8. 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的人富貴,不飽滿不方圓的人會怎麼樣呢
不管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電視劇中,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這八個字,成了算命大師的口頭禪,這八個字大家都知道是褒義詞但是具體的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是什麼意思呢?是指什麼部位呢?真的能飛黃騰達嗎?下面從面相角度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中庭是指哪個部位?
上面上停和下停都講過了,所以中庭的部位是指從眉到鼻準的部位,然而中庭主要代表的是壽,面相中稱:鼻樑豐隆,兩顴飽滿有壽。就是鼻子飽滿豐隆顴骨飽滿壽命長的意思。
那麼如果天庭、中庭、地閣不好面相怎麼樣?
根據上面介紹的相比肯定有人是不滿足富貴的上下中三庭標準的,那麼這三庭面相不好的話會怎麼樣呢?
上停:尖狹缺陷者,主多刑厄之災,妨克父母,卑賤之相。
中停:短促偏塌者,主不仁不義,智識短少,不得兄弟妻子之力,中年破損。
下停:長而狹,尖而薄者,主無田宅,一世貧苦,老而艱辛。
9. 人顴骨在哪個位置示意圖
人的顴骨一般是在面頰的,兩側是在眼尾的下方,大約一厘米處,有的人顴骨會高一些,有的人顴骨會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