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鮮為人知的搞笑皇帝有誰
張天錫,是我國十六國時期前涼的末代皇帝。前涼領土包括今天的甘肅、寧夏西部地區、新疆東部地區以及青海的一部分。當時是歷史上的民族大分裂時期,多國並存,強敵虎視。盡管前涼的綜合國力還不錯,但畢竟是個小國,還是惹不起東晉、前秦這樣的大國。然而,張天錫非常聰明,登基不久,他就先後遣使臣表至東晉與前秦,表示願意稱臣,於是兩國都封冊了他。
外交工作到位後,張天錫遂以天下太平無事,於是就高枕無憂地做著自己的小國皇帝。外患既除,國內的那點事很好搞定,他不愛去管這些。天天呆在後宮,不理朝政,聲色犬馬,荒淫無度。在《晉書》中記載:天錫數宴園池,政事頗廢。盪難將軍、校書祭酒索商上疏極諫,天錫答道:「吾非好行,行有得也。觀朝榮,則敬才秀之士;玩芝蘭,則愛德行之臣;睹松竹,則思貞操之賢慧;臨清流,則貴廉潔之行;覽蔓草,則賤貪穢之吏;逢飈風,則惡凶狡之徒。若引而申之,觸類而長之,庶無遺漏矣。」這一段話的意思是:張天錫常常在花園里游池邊大擺豪宴,縱情聲色。
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就勸說他少事游樂,多理朝政。他回答說:「你們以為我喜歡玩樂嗎?其實你們不懂我的心啊!我不是單純地愛玩樂,而是通過玩樂領悟到許多人生的哲理:我早上看到花開,就敬重才華俊秀的高士;品玩著芝蘭,就愛慕德行高潔的大臣;目堵到松竹,就思念忠貞節操的賢才;面對著清流,就褒獎廉潔奉公的官員; 但是我一看到蔓草,就鄙薄貪婪污穢的惡吏;迎著疾風,就痛恨兇狠狡詐的奸徒。如果你們能將的玩樂引申出去,觸類旁通,那麼做人就近乎完美了,在為人的操守上也基本沒有遺漏的了。
㈡ 中國古代哪個皇帝死的最搞笑
面子,往往代表著一個人的尊嚴。在某種程度上,它甚至也是能力和實力的反映。弱國無外交,實力體現魅力,有魅力自然很風光,有面子。人都愛面子,只是強弱不同。面子在比較中容易被突顯,比如先前風光,後來落拓,便覺得抬不起頭來;地位相當的人,突然懸殊了,便添了尷尬;本不如自己的,反做了上司,就表現的諱莫如深。面子在熟識的人之間,所表現出的感情色彩尤為強烈,甚至會成為一種負擔。南涼國的國王禿發烏孤便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因為總和後涼國主呂光較勁,在狼狽到「因酒墜馬傷脅」(《晉書》)的險境下,強忍著肋骨摔折的巨痛,迅速調整面部肌肉,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輕松表情,顧左右而言他,不無幽默的說,差點讓呂光同志當成笑柄。好面子至此,有點無厘頭的冷幽默,讓人哭笑不得。 禿發烏孤,生年不詳,死於公元399年。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南涼國的開創者。禿發,是姓氏,並非頭上無發之意,它是鮮卑族的一個部落名稱。鮮卑是五胡中部落分支最多的部族,匈奴分裂衰敗後退出蒙古高原,鮮卑族便廣布於此,繁衍頗盛。其中禿發部「自塞北遷於河西」(《魏書》),也就是現在黃河以西的甘肅、青海交匯處,安頓下來。禿發的姓氏來歷很有意思,說其先祖「因寢產於被中,乃名禿發」(《魏書》),鮮卑語中「謂被為禿發」(《晉書》),意即蓋被之意。也就是說睡覺時在被窩里生產了,便給孩子取名「禿發」,後來該部便以「禿發」為本族姓氏;還有一種說法,說禿發氏「其先與後魏同出」(《晉書》),後魏就是北魏,也就是拓跋魏。說禿發是拓跋氏的一個分支。「禿發」與「拓拔」諧音相近,說二者同宗也有一定道理。 禿發烏孤為什麼會如此在乎呂光的看法呢?皆因二人曾有過一段淵源,其實說到底,還是面子惹的禍。呂光本是前秦的大將,和苻氏同屬略陽氐人。苻堅統一北方後,讓呂光征討西域,呂光降焉耆、破龜茲,雄鎮邊陲,極大地擴張了前秦的西部版圖。前秦破敗後,呂光便以涼州為根據地,自稱三河王,建立後涼割據政權。涼州的范圍大致是今天的甘肅省大部,還包括內蒙和青海一部分,是中原與西域諸國的交通要沖,乃兵家必爭之地,情況一向復雜。並且在此地雜居的部族很多,要想做到政權穩固絕非易事。於是呂光就想採取懷柔政策拉攏各部,不聽話的再武力招呼,也算先禮後兵。禿發部算是此地土著、地頭蛇,自然不能忽視。於是呂光派人去做招安工作,封禿發烏孤為冠軍大將軍、河西鮮卑大都統,廣武縣侯。 然而,就是這樣一件小事,卻深深刺痛了禿發烏孤。為何會這樣?路衛兵分析有以下三個原因:一是禿發烏孤祖上曾經風光過。禿發部部眾分布很廣,烏孤的先祖一直為部落統帥,還曾一度「盡有涼州之地」(《晉書》)。但傳至烏孤這輩,部族已經分散衰落。但凡曾經風光過的人,在情感上會更加脆弱,易於敏感,經不得外界刺激。呂光本是後來入駐的,一個外來戶,卻儼然一副涼州主事的派頭,讓禿發烏孤心裡很不是滋味; 再者,禿發烏孤是個很要強的人。他自小「雄勇有大志」(《通鑒》),是個有雄心或者說有野心的人。他繼任部族首領後,「務農桑,修鄰好」(《晉書》),在治理上很下功夫,部族發展的很快。爭強好勝之人自尊心必也很強。呂光頤指氣使、吆五喝六的要來指揮他,禿發烏孤自是很難接受。別說封個縣侯,就是再大的官,你也得聽人家的呀,自己部落再小,他也是一把手,誰不知道當老大過癮啊; 第三,呂光坐了本該屬於他的位置。至少禿發烏孤是這么認為的。人都想做人上人,沒有甘居人下的。比方說一個單位,你認為局長鐵定是你的了,突然組織部派來個年輕人(譬如初出茅廬的張三),整日一副無知者無畏的嘴臉,你會對他感冒?還不得別扭死!一個道理,嘴上說支持工作啥的那都是瞎扯淡。有點跑偏,咱還是說烏孤吧。隨著部族的壯大,烏孤的慾望也在增加,就有了重新聚攏部眾、獨霸涼州的念頭。而恰恰呂光先他一步稱霸,威風凜凜的當起三河王。就如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搶去,反拿出來向自己炫耀一樣。所以禿發烏孤很生氣。 也正是基於以上三點原因,面對呂光的招安委任,禿發烏孤反映異常激烈。他對屬下說,「吾士馬眾多,何為屬人」(《通鑒》),我的人馬這么壯,憑什麼做他的附庸呢。但說歸說,畢竟此時的禿發部「本根未固,小大非敵」(《通鑒》),實力尚不能和呂光抗衡。最後還是不得不忍,聽從下屬「受以驕之,俟釁而動」(《通鑒》)的建議,韜光養晦,慢慢培養和尋找時機。然而,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禿發烏孤對呂光,甚至整個呂氏家族有了一種心裡上的障礙。 所謂哀兵必勝,有了目標便有了動力。禿發烏孤以呂光為標靶,想著有朝一日取而代之,找回尊嚴。他後來的一系列大政方針,與其說是在完成先祖遺志,毋寧說是在和呂光暗地裡較勁,是在賭著一口氣。在治政上,他廣納人才,重用漢族士族;在軍事上,大搞對外擴張,先征服了鮮卑乙弗、折掘二部,後又兼並意雲鮮卑等幾個小部落,基本把河西隴右分散的鮮卑諸部重新統一起來,實力驟增。隨後又興建廉川堡(今青海樂都縣東)為根據地,擺出一副獨立王國的態勢。 有實力就有底氣,腰桿就硬,說話就沖。事實上,禿發烏孤也一直在等待著揚眉吐氣的這一天。呂光改稱大涼天王(形同皇上)後,再次過來宣旨(這次就很有當家的感覺了),晉封他為征南大將軍、益州牧、左賢王。官給的大了,禿發烏孤卻不吃他這一套了,說「帝王之起,豈有常哉」(《晉書》),這皇帝是你買下的呀,憑什麼光聽你的。有點當初陳勝起事,大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味道。由此也看出烏孤心裡一直有著陰影。「吾將順天人之望,為天下主」(《晉書》),爺不伺候了,俺自己當皇上。「順天人之望」不過是冠冕堂皇的話,當皇帝則是內心一直的渴望。於是禿發烏孤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於、西平王,定年號太初,建立割據政權,史稱南涼。算是做到和後涼呂光平起平坐了。 人都有這樣的思想,看到昔日在自己面前耀武揚威的人倒下了,才更解氣,更高興,要不怎麼顯出我比你強啊。所以光和呂光平了還不行,還要超過他,否則不能洗刷曾為臣下的羞恥,烏孤要強就要強在這里,忒要面子。他恨不得滅後涼而後快,進而獨霸涼州,將呂光置於自己麾下才過癮。 羽翼既豐,兇相便露。禿發烏孤厲兵秣馬,果斷出擊,一舉「攻克金城(今甘肅蘭州)」,大敗呂光主力部隊。接著又繼續推進,攻佔後涼樂都、湟河、澆河三郡,一時軍威大振,「嶺南羌胡數萬落皆附之」(《晉書》)。就連呂光手下大將楊軌(清水氐楊氏)、王乞基也帶領幾千戶人家前來投奔。隨後禿發烏孤自稱武威王,遷都樂都,很是風光了一把,總算出了心頭一口惡氣。隨後的形勢對南涼來說也是越來越有利:後涼起了內亂,盧水胡人沮渠蒙遜起兵,割據張掖,建立北涼政權。呂光遣兵討伐,禿發烏孤便以增援北涼為名,趁機向北推進。西秦乞伏氏看到後涼大亂,也派兵進擾,欲分得一杯羹,後涼一時處於內憂外患的滅國邊緣,禿發烏孤心中多年來積存的憋屈,眼看著就要得到徹底的釋放。 然而,樂極生悲。正當禿發烏孤志得意滿之時,卻出了個小小的意外,讓他飲恨終身。也就是文章開頭說的「因酒墜馬傷脅」(《晉書》)。烏孤酒喝多了,從馬上掉下來摔折了肋骨,酒醉三分醒,只要還未到不省人事,腦子里必有極清晰的潛意識(所以有些人酒後亂性,實出故意)。禿發烏孤連醉帶摔,大失其態,腦海中立刻閃現出遠在幾百里之外的呂光父子身影,趕忙從地上爬起來(也可能是左右架起來的,或者連爬帶架兼而有之,總之一定很迅速),不無幽默的說,「幾使呂光父子大喜」(《晉書》),差點讓呂光爺倆看了笑話。瞧瞧,都作下病了。禿發烏孤這次摔得著實不輕,回去之後就死了,真是名副其實的「死」要面子。(文/路衛兵)
㈢ 歷史上哪個朝代的歷史最搞笑
明朝,正常的皇帝不多,奇怪的皇帝很多,乞丐皇帝,木匠皇帝叫人尋找不會防火的樹木,還有最短命的,喜歡鋸人的,愛跑民間的,宦官叫九千歲控制朝政,特務機構發達,連你一天上幾次廁所都知道,唉,變態的事可多了。
㈣ 中國歷史上最搞笑的皇帝是誰呢
說到搞笑皇帝,就不得不提一提因為拿外國使臣的心理缺陷惡作劇而差點淪為俘虜的齊頃公。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國家在外交事務上通常都是很重視的,然而春秋時期的齊頃公恰好相反,面對遠道而來的外國使臣,不僅沒有以禮相待,反而拿使臣的生理缺陷開玩笑。
三年以後,郤克掌握了晉國的大權,於是聯合其他三個被侮辱過的國家,共同討伐齊國,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齊晉“鞌之戰”。
打戰之前,齊頃公依然無比自信,火燒眉毛了他還要先吃早飯再應戰。
㈤ 你見過最搞笑的一張圖片是什麼
你們這些人,都是嘴上說說,沒有實際行動,怎麼不發一張真圖啊👎👎👎
㈥ 古代那個皇帝死的最搞笑
先說死得最窩囊的皇帝:據說,史上死的最窩囊的,是東晉孝武帝司馬曜。這位老哥跟大多數皇帝一樣,沉迷於聲色,成天摟著嬪妃喝酒。一次喝醉了,跟寵妃張貴人吵架,注意,是吵架,不是皇帝訓斥妃子,而是皇帝和妃子你一句我一句對罵的吵架。最後司馬同學給惹急了,甩出一句賭氣的話:「俺不理你了!俺那麼多妃子,俺找別人去!「說完,倒頭呼呼大睡了。還在那兒清醒著的張貴人開始琢磨了,老傢伙要不理我了?找別人去,那哪兒能行?!現在我這么年輕美貌,你就不理我了,那將來等我老了,還有好日子過啊?!越想越氣,越想越不妙,最後,張女士一咬牙,一狠心,招來幾個宮女,搬了幾床大被子,三下五除二,把還在香甜睡夢中的司馬同學給活活捂死了。可憐純真的司馬同學,為了小兩口拌嘴得這么一句氣話,丟了幾輩次才修來的一條皇帝命。
再說說史上死的最離奇的:是春秋時晉國的國君晉景公
這老哥是真正掌握生殺大權的一代國君,上了年紀,多少有點老年病。晉國的一位算命先生,大概是活膩味了,跟國君說,您老啊,活不過今年吃新麥子的時候了。姬老先生一聽當然不痛快了,到了當年新麥子下來的時候,把算命的招來,捧著飯碗說:你看,你說我活不到吃新麥子,我這就吃給你看!不過,你得先給我死,誰叫你算得不準!說罷叫人把算命的推出去砍了。
姬老頭子端起飯碗,剛要吃,突然覺得肚子不舒服,跟左右說,不成,我得先去上趟茅房,說著放下碗出去了。左右侍從左等右等,飯都涼了,還不見國君回來,咋回事呢?私下分頭去找,宮里哪兒都找不到,最後,在茅房,發現了姬老先生,原來掉進了糞坑裡,已然了。後來有人贊揚說,姬老先生是第一個殉難於廁所的帝王。
汗一個 其實俺心裡一直有個疑問,2000多年前的廁所,真的有那麼落後嗎?連一國之君都要蹲坑,難道就沒有馬桶嗎...再汗一個 。一向以文筆簡潔有力著稱的《左傳》,僅用了一句話描寫這一事件:「將食,漲,如廁,陷而卒「...狂汗...
實在不記得誰問過我了,什麼叫傻缺?我說,好像就是傻帽加缺心眼兒吧。我覺著,以下兩位可以競爭死的最傻缺的:
第一位是秦國的君王秦武王贏盪(先汗一下,這位國君的名字有夠「淫盪「啊)。其實這位國君多好的前途啊,17歲即位,年輕有為,秦國也國勢鼎盛,諸侯皆懼。哪兒都好,就是有點傻缺,喜歡跟人家比力氣,見什麼都不服不吝,尤其看不得大玩意。23歲那年外出,看見人家洛陽的大鼎,較上勁了,聽說姓孟的大力士能舉起來,非說自己也能舉起來,結果還真舉起來了,可是沒抗住,掉下來砸斷了大腿,擱著當時醫療條件也差點,沒過兩天就死在洛陽了。
還有更離奇的,前兩天在中體網上看見了一篇文章,還說秦武王舉鼎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舉重比賽,我汗,那照這么說,贏同學就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出國參加比賽獻身體育事業的舉重運動員嘍,看來,雖然傻缺,意義非凡啊...
那麼另一位最傻缺獎的候選人,漢武帝的兒子,名頭夠響的吧,廣陵王劉胥。這位劉同學也是好胚子,天生的身強體壯,勇力過人。可是您再能耐,也不能喜歡這么變態的活動吧。劉同學不愛金銀美女,就喜歡跟狗熊打架。據說他在自己的封地里有一個很大的熊苑,里謾頡蚩養著棕熊,灰熊,黑熊,馬來熊,白熊...白熊?!誰知道呢。
說到底總之,劉同學成天啥也不幹,就琢磨著怎麼跟熊掐架,還為此請了老師。隔三差五的,進熊苑去揪出一隻熊來一頓胖揍,英雄啊!8過泥,英雄也有失手的時候,終於有一天,劉同學遇著厲害熊了,打著打著,被狗熊給撓死了... 你說堂堂漢武帝,多英明天縱啊,怎麼有這么個寶貝兒子...
如果說最荒唐的,當然了,還有一個皇帝,他死的就有意思了,就是明朝四大疑案的」紅丸案」,說的是明朝光宗朱常洛,年號泰昌,在位僅29天,就是春葯吃多了,連馭數女,結果精流不止,最後死亡,真真正正的精盡人亡:)對這幾個皇帝來說,他算死的比較值得的一個了~
作為帝國於國於家,無利而死,實在是可笑之極,也成為歷史的可悲。
㈦ 說說歷史上死得最搞笑的幾位皇帝
晉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史上死的最窩囊的,是東晉孝武帝司馬曜。這位老哥跟大多數皇帝一樣,沉迷於聲色,成天摟著嬪妃喝酒。一次喝醉了,跟寵妃張貴人吵架,注意,是吵架,不是皇帝訓斥妃子,而是皇帝和妃子你一句我一句對罵的吵架。最後司馬同學給惹急了,甩出一句賭氣的話:「俺不理你了!俺那麼多妃子,俺找別人去!」說完,倒頭呼呼大睡了。
還在那兒清醒著的張貴人開始琢磨了,老傢伙要不理我了?找別人去,那哪兒能行?!現在我這么年輕美貌,你就不理我了,那將來等我老了,還有好日子過啊?!越想越氣,越想越不妙,最後,張女士一咬牙,一狠心,招來幾個宮女,搬了幾床大被子,三下五除二,把還在香甜睡夢中的司馬同學給活活捂死了。可憐純真的司馬同學,為了小兩口拌嘴得這么一句氣話,丟了幾輩次才修來的一條皇帝命。
史上死的最離奇的,是春秋時晉國的國君晉景公
這老哥是真正掌握生殺大權的一代國君,上了年紀,多少有點老年病。晉國的一位算命先生,大概是活膩味了,跟國君說,您老啊,活不過今年吃新麥子的時候了。姬老先生一聽當然不痛快了,到了當年新麥子下來的時候,把算命的招來,捧著飯碗說:你看,你說我活不到吃新麥子,我這就吃給你看!不過,你得先給我死,誰叫你算得不準!說罷叫人把算命的推出去砍了。
姬老頭子端起飯碗,剛要吃,突然覺得肚子不舒服,跟左右說,不成,我得先去上趟茅房,說著放下碗出去了。左右侍從左等右等,飯都涼了,還不見國君回來,咋回事呢?私下分頭去找,宮里哪兒都找不到,最後,在茅房,發現了姬老先生,原來掉進了糞坑裡,已然了。後來有人贊揚說,姬老先生是第一個殉難於廁所的帝王。汗一個...
其實俺心裡一直有個疑問,2000多年前的廁所,真的有那麼落後嗎?連一國之君都要蹲坑,難道就沒有馬桶嗎...再汗一個
一向以文筆簡潔有力著稱的《左傳》,僅用了一句話描寫這一事件:「將食,漲,如廁,陷而卒」...狂汗不已
㈧ 明朝皇帝哪個最搞笑
明武宗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號稱明朝276年來最能鬧的一位皇帝(《明朝那些事兒》是這么說的)。
在清朝時期,如果皇子們讀書不認真,就會被師傅訓斥一聲:
「你想學朱厚照嗎?!」
明武宗一生,貪杯、好色、尚兵、無賴,所行之事多荒謬不經,為世人所詬病;可他又聰明勇敢,彈指之間應州大敗小王子。有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也有人認為他追求個性解放,是明朝歷史上極具個性色彩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