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肚子疼艾灸哪個穴點陣圖片
擴展閱讀
什麼軟體可以用圖片解說 2025-05-15 04:38:51
女人常用的男人化妝圖片 2025-05-15 04:14:25

肚子疼艾灸哪個穴點陣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16 19:31:09

⑴ 的肚子疼,惡心,頭暈.請問醫生艾灸哪個穴位比較好

首先肚子痛可以艾灸肚子上穴位,惡心,說明脾胃不好,頭暈氣虛,那艾灸下中脘穴、大椎穴、肚臍眼、氣海、關元穴、天樞穴、大腸腧穴、足三里等,不一定全灸,找到有灸感的病弱穴位,狠狠灸,一天1到2個穴位就行

⑵ 痛經艾灸哪裡穴點陣圖

關元穴和氣海穴。
關元穴:此穴在小腹部,身體的正中線上,臍下3寸的位置。對女性來說,關元穴主要有蓄血的作用,女性為陰,腹部為中央脾土,凡陽氣不足、血液瘀滯、肚腹冷痛、痛經、以及脾胃功能、消肝氣不舒等問題,都可以通過艾灸元穴位來調理。
氣海穴:此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主要用於治療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脘腹脹滿,水谷不化,大便不通,遺尿,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產後惡露不止,胞衣不下等等病症。
在眾多的養生公司中,傳艾健康公司擁有創新的商業模式,可以獨立研發具備知識產權的前沿產品,同時擁有經驗豐富的師資團隊,致力於為客戶健康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
更多問題歡迎咨詢傳艾健康客服。

⑶ 來姨媽時候肚子疼.艾灸哪幾個穴位治療痛經

從神闕穴(肚臍)一直艾灸到曲骨穴,三陰交,月經前7天開始艾灸,等月經結束再艾灸5天,來來回回艾灸60分鍾,三陰交30分鍾,每天一次,禁生冷,每周喝姜棗茶2到3次,月經期間最好是每日上午喝,晚上再配艾葉泡腳!

⑷ 胃疼艾灸哪個部點陣圖,胃疼艾灸有用嗎

胃疼艾灸有用,局部選穴和遠端選穴胃疼艾灸有治療效果。
胃疼的主要原因與足陽明胃經或任脈經有關,所以在艾灸時可選擇多氣多血的足陽明胃經,正中線的任脈選擇的穴位主要有局部選穴和遠端選穴。中醫認為胃疼主要與脾胃有關,病位在胃而及於脾,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脾胃虛弱,血瘀凝滯等,這些原因最易引起脾胃氣運行不通暢,不通則痛,艾灸特定穴位可以疏通運行不暢的脾胃之氣,增強疏通的力量,從而達到緩解胃疼的作用。
有關艾灸的知識可以向專業人員了解,以傳艾健康公司為例,公司的名師精通懸灸、溫針灸等灸法,對面診、手診、推拿、拔罐、刮痧等多種中醫外治療法也頗有研究,經驗豐富。
更多問題歡迎咨詢傳艾健康客服。

⑸ 飲食所傷腹痛艾灸用什麼穴位

中脘穴,足三里穴,神闕穴,關元穴。

⑹ 例假來時肚子疼,艾灸哪些穴位

例假來時痛,說明經血想下來卻下不來的,因為經血不通所以才會肚子痛,也就是痛則不通,如此而已。
一般艾灸神闕穴、關元穴、子宮、歸來、三陰交、次髎穴等

⑺ 可緩解肚子痛的穴位在哪裡

足三里―――肚腹三里求。經常按摩捶打足三里穴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左腿為例,坐椅上,用右手掌按膝蓋骨正中央,輕抓膝蓋。中指沿脛骨伸長,在中指尖水平畫線,與食指方向延長線交匯處既是。 三里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泄瀉,腿腫膝脛痠,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年過三旬後,針灸眼便寬,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 取穴方法: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另外一種簡易找法: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在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此穴。本穴是胃經的合穴,四總穴之一,其作用非常巨大,效果最好的方法是艾灸。足三里確實相當於一個寶藏。胃痛一揉這個足三里,馬上緩解。醉酒一按足三里馬上就能吐出來,最好吃上幾粒藿香正氣丸以保護胃氣。

⑻ 腰酸痛,小腹痛,可以艾灸哪個穴位

施灸穴位:腎俞,委中,腰夾脊,阿是穴(痛處),臑俞,次髎。

⑼ 肚子疼按哪幾個穴位求圖

按摩足三里穴。定位: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按摩方法: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按足三里要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要往內按;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

⑽ 按哪些穴位可以緩解腹痛那些穴位在什麼地方

我來給你介紹腹痛的點穴療法,點穴位不僅可以調理氣血,而且沒有任何毒副作用----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鍾。祝你早日康復!!! 腹痛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腹腔內外臟器的病變,而表現為腹部的疼痛。腹痛可分為急性腹痛與慢性腹痛兩類。病因極為復雜,包括炎症、腫瘤、出血、梗阻、穿孔、創傷及功能障礙等。盡管說引...起腹痛的原因及其復雜,但是常規的腹痛可能屬於五臟六腑的新陳代謝或者或者腹部的不適應引起的,除過外傷引起的腹痛,點穴位對其有著神奇的功效。 一 中脘 「脘」胃也,中脘指穴在胃體的中部,故名中脘。 位置:腹部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一個手掌寬) 主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胃下垂、胃痛、嘔吐、便秘、脾胃虛弱等。 二 梁丘 「梁」指糧食,穴在髕上,筋如小丘,故名梁丘。 位置:在膝上2寸兩筋間。當下肢用力蹬直時髕骨外上緣上方的凹陷處就是本穴。 主治:腹痛、消化不良、胃痛、胃酸過多、腿膝腫脹、下肢麻痹、乳癰等。 三 內關 「內」是和外相對而言,「關」意指經氣由此而出入,故名內關。 位置:在腕橫紋正中直上二寸(三橫指)兩筋間。 主治:腹痛、呃逆、心絞痛、胸脅痛、暈厥、失眠、眩暈、妊娠惡阻。 四 足三里 有集合、通達之意,對上、中、下三焦諸病無所不包,故名足三里。 位置:屈膝成120度,由犢鼻向下量四橫指脛骨外一橫指處就是本穴。 主治:腹痛、腳氣、手癬、皮膚瘙癢、蕁麻疹、胃痛、便秘、消化不良、胃腸炎、中風、水腫、神經衰弱。 五 公孫 古代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考該穴為足太陰之絡脈的分支,故名公孫。 位置:足大指內側,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中,赤白肉際處取之。 主治:腹痛、胃痛、脾胃虛弱、腸鳴、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