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人心肝五臟哪個部點陣圖片
擴展閱讀
淘寶小店圖片製作軟體 2025-05-15 10:44:00
男高中生搞笑圖片 2025-05-15 10:32:30
舞蹈鞋配什麼褲子圖片 2025-05-15 10:26:50

人心肝五臟哪個部點陣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16 03:32:39

Ⅰ 人體器官圖心肝脾肺腎位置

人體器官

由多種組織構成的能行使一(特)定功能的結構單位叫做器官。器官的組織結構特點跟它的功能相適應。我們一般都比較容易注意到一些組織集中的直觀的器官。比如: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再如:內臟器官心、肝、肺、胃、腎等。不少器官都容易被人們忽略而不認為是器官。比如任何一塊骨骼肌,皮膚等。

心肝脾肺腎

心臟

心臟是脊椎動物身體中最重要的一個器官,主要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壓力,把血液運行至身體各個部分。人類的心臟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體積約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重量約250克。

肝臟

肝臟是人體內臟里最大的器官,位於人體中的腹部位置,在右側橫隔膜之下,位於膽囊之前端且於右邊腎臟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臟是人體消化系統中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臟平均重達1.5公斤(約在1-2.5公斤之間;另一說1-1.6公斤),為一紅棕色的V字形器官。

脾臟

脾臟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佔全身淋巴組織總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是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

臟位於左季肋區後外方肋弓深處,與9-11肋相對,長軸與第10肋一致。膈面與膈肌和左肋膈竇相鄰,前方有胃,後方與左腎、左腎上腺毗鄰,下端與結腸脾溝相鄰,地柔軟的網狀內皮細胞器官,成年人的脾長約10cm~12cm,寬6cm~8cm,厚3cm~4cm,重110g~200g,大致有巴掌那麼大,重200克左右,由幾條韌帶將其「懸掛」在上腹部。

肺是人體的呼吸器官,位於胸腔,左右各一,覆蓋於心之上。肺有分葉,左二右三,共五葉。肺經肺系(指氣管、支氣管等)與喉、鼻相連,故稱喉為肺之門戶,鼻為肺之外竅。

腎臟

腎臟的位置:右腎門正對第二腰椎橫突,左側針對第一腰椎橫突,右腎由於肝臟關系比左腎略低1-2厘米。正常腎臟上下移動均在1-2厘米范圍以內。腎臟是在橫膈之下,體檢時,除右腎下極可以在肋骨下緣捫及外,左腎則不易摸到。

腎位於脊柱兩側,緊貼腹後壁,居腹膜後方。左腎上端平第11胸椎下緣,下端平2腰椎下緣。右腎比左腎低半個椎體。左側第12肋斜過左腎後面的中部,右側第12肋斜過右腎後面的上部。


Ⅱ 人體的五臟六腑有哪些

如圖所示;

中醫學把人體內在的重要臟器分為臟和腑兩大類。臟,包括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五臟),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它們的共同功能是貯藏精氣。

精氣是指能充養臟腑、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們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泄糟粕的功能。

(2)人心肝五臟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1、心臟

心能支配血脈,所以它和肝一樣,與血虛及血滯都有連帶關系。心支配神氣,所以心患病時,就容易健忘、失眠,造成精神上的障礙。

2、肝臟

肝病會有血虛、血滯的現象,同樣的,血虛、血滯也會引起肝病的發作。有一個強健的肝,就不容易患疾病。反之,若是肝衰弱,就容易生病,身體衰弱、易患感冒、喉嚨發炎、淋巴腺腫大等,都是肝功能異常所引起。

3、脾臟

脾將食物的營養吸收,並分解成容易吸收的養分,輸送到全身各器官。因為脾臟異常,往往會使消化能力衰退,造成營養不良,使身體消瘦。脾的功能衰退,就會造成血虛的現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4、肺臟

空氣經肺的呼吸作用進入人體內,供給所需的氧氣。肺部異常有氣喘、咳嗽等呼吸器官的疾病。肺若染患疾病,則肺部部會浮腫,皮膚會漸漸乾枯。

5、腎臟

腎有儲藏精氣的功能,所以有人稱腎是人生命力的測量器,老化現象的出現就是腎虛的表示。體內所有的水分都在腎的支配下。浮腫、停滯、尿崩症、排尿次數頻繁等,都是由腎虛所引起的。

6、膽

胃、腸等器官何時進行消化工作,何時停止,這些都由膽來決定。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睡眠,使所有的器官進入休息狀態,需要相當的「決心」,所以膽虛的人常會失眠。

7、胃

胃能將食物消化成容易吸收的養分。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惡心嘔吐都是胃病的症狀。

8、小腸

小腸在攝取食物的養分時,便將它們分為水、氣、血三種,然後輸入各需要的器官。消化不良、下痢、便秘都是小腸方面的疾病。

9、大腸

大腸承受各器官吸收後的殘渣、然後排出體外。便秘、下痢是大腸方面的疾病。大腸發炎會使肛門紅腫,甚至造成痔瘡,導致肛門出血。

10、膀胱

膀胱將體內的水分集中在一起,然後送到各需要的部位,再將多餘的水排出體外。膀胱炎的症狀是浮腫、排尿次數頻繁。

11、三焦

三焦能促進氣、血及津液的循環,使各器官充分發揮它們的功能。因此三焦患病,會連帶影響各器官的健康。

Ⅲ 心肝脾肺腎,分別在人體哪個部位

心,位於胸腔前下部的中縱隔內,約2/3居身體正中線的左側。1/3位於正中線的右側。前方對向胸骨體及第2-6肋。

肝,上界在右鎖骨中線上平第5肋間或第5肋,下界與右肋弓大體一致。

脾,位於左季肋區,第9-10肋深面。

肺,左右肺位於隔上方和縱隔的兩側。

腎,位於脊柱的兩側,腹膜後間隙,左腎在第12胸椎體上緣至第3腰椎體上緣之間,右腎在第12胸椎體下緣至第3腰椎體下緣之間。

Ⅳ 人體五臟六腑都在什麼位置

中醫的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六腑是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五臟主要是貯藏精氣,六腑壬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華,排除其糟粕。
1.心與小腸:
心是臟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著主導和支配的作用。而中醫認為,心主神志,與人們的思維意識活動有關,如我們經常說「用心想一想」,就是講的心在人的思維活動中的作用。心是人體血液循環的動力,血液通過心臟的搏動而輸送到全身,心血的盛衰都可以從脈搏上反映出來;心主汗,開竅於舌,舌質的變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變化。
小腸位於腹腔,通過胃消化後的飲食水谷進入小腸,進行進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營養,排除其糟帕。小腸有了問題就會出現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大小便異常,如腹痛、腹瀉、少尿等症狀。
心與小腸互屬表裡,心屬里,小腸屬表,心之陽氣下降於小腸,幫助小腸區別食物中的精華和糟粕。如果心火過盛,可移熱於小腸,出現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狀,反之,小腸有熱,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現心中煩熱、面紅、口舌生瘡等症狀。
2.肝與膽:肝具有調節某些精神情志活動、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協助脾胃消化食物。肝開竅於目,肝臟有病常會引起各種眼病。
膽附於肝,膽所貯藏的膽汁是由肝分泌夾的,「借肝之餘氣,溢入於膽,積聚而成」。
肝膽互為表裡,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證膽汁的貯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膽汗排泄通暢,肝才能發揮其疏泄之性。肝膽發病時互相影響,所以在治療時肝膽同治。
3.脾與胃:脾胃主管飲食的消化、吸收和傳輸營養、水分,以供人體生命活動的各個組織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為後天之本」之說。此外脾還有調節水蔽、統血、主肌肉四肢的功能。胃主要是消化食物。脾與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臟腑,二者經脈互相聯系,構成表裡關系。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運輸營養物質的任務。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於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輸布到全身。
4.肺與大腸:
肺上連氣管喉嚨,開竅於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氣,肺功能正常,則氣道通暢,呼吸均勻和調。肺主肅降,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保持小便通利

Ⅳ 人體內臟部點陣圖

人是一個具有生命活動功能的整體。不同的部位,有著不同的名稱。頭頸部的名稱:頭、頸;軀幹部的名稱: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稱: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稱:臀、大腿、小腿、足。

1.人體常用方位的術語為了便於學習和研究人體各部位及其結構的位置變化,規定以身體直立、兩眼向正前方平視,兩腳跟靠攏,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於軀干兩側,手掌向前為人體標准解剖姿勢,並以上述姿勢為依據,定出一些常用人體方位的術語。

上——接近頭部稱為上;

下——接近足底稱為下;

前——接近腹側的稱為前;

後——接近背側的稱為後;

內側——接近身體正中線的稱為內側;

外側——遠離身體正中線的稱為外側;

近側——接近肢體根部的稱為近側;

遠側——遠離肢體恨部的稱為遠側;

尺側——前臂的內側稱為尺側;

橈側——前臂的外側稱為橈側;

脛側——小腿的內側稱為脛側;

腓側——小腿的外側稱為腓側;

淺——接近皮膚表面的稱為淺;

深——遠離皮膚表面的稱為深。

2.人體的切面

(1)矢狀面沿人體的前後徑與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狀面。當矢狀面位於正中而將人體分為左右兩半,該切面稱為正中矢狀面。

(2)水平面(橫切面) 與地面平行,將人體分為上、下兩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額狀面(冠狀面) 沿人體的左右徑,將人體分為前後兩部所作的切面叫額狀面。

Ⅵ 五臟六腑分別對應的外觀部位是哪些

五官分別是耳朵、眼睛、鼻子、嘴唇、舌頭。 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六腑分別為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而五臟六腑是相表裡的,心與小腸相表裡、腎與膀胱相表裡、肝與膽相表裡、脾與胃相表裡、肺與大腸相表裡。 五官中的耳朵對應五臟中的腎、六腑中的膀胱,眼睛對應五臟中的肝、六腑中的膽,鼻子對應五臟中的肺、六腑中的大腸、嘴唇對應五臟中的脾、六腑中的胃,舌頭對應五臟中的心、六腑中的小腸。 而六腑中僅剩的三焦則是最大的一個腑,應對於人的肌肉與皮膚。

Ⅶ 人體五臟在什麼位置

五臟:肝、心、脾、肺、腎。

心為五臟之一,位於胸中,兩肺之間,膈膜之上,外有心包衛護。肺位於胸腔,左右各一,覆蓋於心之上。肺有分葉,左二右三,共五葉。脾位於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肝位於腹腔,橫膈之下,右脅之內。腎位於腰部脊柱兩側,左右各一。

(7)人心肝五臟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保養五臟注意:

平時任何時候都盡量保持心平氣和,不過喜也不過憂。起居上要重視午休,因心經所對應的時辰是午時,即中午的11點到下午1點之間,這是陰陽相交合的時候。

晚上臨睡前可以按摩手掌心的勞宮穴、腳掌心的湧泉穴,促進心腎相交而改善睡眠。飲食方面可以用西洋參泡水喝,桂圓、蓮子、百合、黑木耳等都益心氣、養心陰。

Ⅷ 五臟六腑的具體位置。

人的五臟六腑位置圖如下:

中醫學把人體內在的重要臟器分為臟和腑兩大類,有關臟腑的理論稱為「藏象」學說。藏,通「臟」,指藏於內的內臟;象,是徵象或形象。這是說,內臟雖存於體內,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變化,都有徵象表現在外。所以中醫學的臟腑學說,是通過觀察人體外部徵象來研究內臟活動規律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

臟和腑是根據內臟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區分的。臟,包括肝、心、脾、肺、腎五個器官(五臟),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它們的共同功能是貯藏精氣。精氣是指能充養臟腑、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

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們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還有「奇恆之腑」,指的是在五臟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於一般腑的一類器官,包括腦、髓、骨、脈、女子胞等。

應當指出的是,中醫學里的臟腑,除了指解剖的實質臟器官,更重要的是對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概括。因此雖然與現代醫學里的臟器名稱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卻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兩者等同起來。

(8)人心肝五臟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五臟的生理特點及臨床意義

中醫學以生理功能特點的不同作為區分臟與腑的主要依據。五臟共同的生理特點是化生和貯藏精氣,如《素問·五藏別論》說:「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

簡明扼要地概括了五臟的生理特點,所謂「滿而不實」、「實而不滿」,是強調五臟的精氣宜保持充滿,但必須流通布散而不應呆滯;唐·王冰注雲:「精氣為滿,水谷為實。五臟但藏精氣,故滿而不實;六腑則不藏精氣,但受水谷,故實而不能滿也。」

五臟的生理特點,對臨床辨證論治有重要指導意義。一般說來,病理上「臟病多虛」,治療上「五臟宜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臟六腑

Ⅸ 人的五臟六腑分別對應那些人體部位

您好,五臟指心肝脾肺腎;六腑指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

Ⅹ 五指對應的心肝脾肺腎圖

五指對應心、肝、脾、肺、腎


一,紅色補心

常見紅色食物:

紅豆 紅薯、胡蘿卜、紅辣椒、紅棗、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

二,綠色養肝

常見綠色食物:

綠豆(綠豆水最養肝去火開鍋7-8分鍾)、菠菜(最養肝的菜)、西蘭花、黃瓜、絲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萵筍、白菜、薺菜、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綠莧菜、蘿卜茵、青菜、苦瓜、水果等。

三,黃色益脾胃

常見黃色食物:

黃豆、牛蒡(最善清理脾胃火,可以加紅白蘿卜一起燉骨頭湯喝)、腳板薯(最善治療口腔潰瘍的極好食物),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韭黃、南瓜、蘋果、蛋黃、粟米、玉米等

四,白色潤肺

常見白色食品:

白豆、冬瓜、梨、白蘿卜、銀耳、藕、百合、茭白、蓮藕、米面、豆腐、花菜、竹筍、淮山、涼薯等。

五,黑色補腎

常見黑色食物:黑豆 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但是是補腎的食物)、紫菜、海帶(也是潤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