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赤子之心動態圖片

赤子之心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12 21:34:50

❶ 感動中國2010!! 很急很急!!

昨晚,《2011感動中國》播出,當看到王茂華,譚良才三次沖入火海勇救6名孩子時,淚水總是止不住地流下來,他們本不在現場,是聽到消息趕去的,如果第一次沖進去是本能,責任,第二次呢?是果敢,豪氣,那第三次,就不得不讓人肅然起敬了。

王茂華是一名教師,他不但火海救人彰顯其英雄本色,醫院救護時,在全身98%都燒傷時,疼痛可想而知,在一個多月的搶救時間里,他多次植皮,截肢,身體和心理上的負荷難以預料,可王老師竟一聲未吭,不喊一聲,不叫一聲,只為了妻兒不要牽腸掛肚,撕心裂肺。這個真正的男子漢把一切都背起來了。

王茂華!真英雄!

王茂華是一個80後,事跡發生後,他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獎章等等榮譽,他的行為目的不在於此,否則他不會付出生命。可他的行為卻向世人證明了80後的豪情。在長者眼裡,80後及以後的孩子們是垮掉的一代,可在多事民族的災難面前,80後們一個個一次次譜寫了一筆筆大寫的人字。他們有很多不足,但他們同樣有一顆熱愛祖國人民的赤子之心。

王茂華是一名教師,普普通通的教師,教師是什麼?是撒播愛的使者!他用他的壯舉完成了他的使命。

誰說如今的社會誠信缺失,孫水林、孫東林兄弟就用他們的行為告訴人們什麼叫「守信」,為了如期發放工資,孫水林搭上了一家五口的性命後,弟弟毫不猶豫接過接力棒,繼續兄長未完的事情,因為帳單丟失,孫東林讓大家說多少給多少,不夠自己補,他們的舉動無疑給很多人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人品課。

其實,我們的世界一直是陽光明媚的,只是我們的眼睛有時看到的只是烏雲,而在別人眼裡,或許我們也是那塊烏雲,所以,即使我們做不了陽光,也可以試著做一片追隨陽光的彩霞,不要總是一團想著遮擋陽光的烏雲。只要努力,一定可以的!你說呢?

❷ 反映中華兒女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資料。(超短的)

報效祖國宏願——華羅庚

華羅庚是一位靠自學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數學家。他僅有初中文憑,因一篇論文在《科學》雜志上發表,得到數學家熊慶來的賞識,從此華羅庚北上清華園,開始了他的數學生涯。 1936年,經熊慶來教授推薦,華羅庚前往英國,留學劍橋。20世紀聲名顯赫的數學家哈代,早就聽說華羅庚很有才氣,他說:「你可以在兩年之內獲得博士學位。」可是華羅庚卻說:「我不想獲得博士學位,我只要求做一個訪問者。」「我來劍橋是求學問的,不是為了學位。」兩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壘素數論,並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哥德巴赫問題發表18篇論文,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向全世界顯示了中國數學家出眾的智慧與能力。 1946年,華羅庚應邀去美國講學,並被伊利諾大學高薪聘為終身教授,他的家屬也隨同到美國定居,有洋房和汽車,生活十分優裕。當時,不少人認為華羅庚是不會回來了。 新中國的誕生,牽動著熱愛祖國的華羅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回到了祖國,而且還給留美的中國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動員大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顆愛中華的赤子之心:「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雖然數學沒有國界,但數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華羅庚從海外歸來,受到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回到清華園,被委任為數學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從此,開始了他數學研究真正的黃金時期。他不但連續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突出成績,同時滿腔熱情地關心、培養了一大批數學人才。為摘取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為應用數學研究、試驗和推廣,他傾注了大量心血。 據不完全統計,數十年間,華羅庚共發表了152篇重要的數學論文,出版了9部數學著作、11本數學科普著作。他還被選為科學院的國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家的院士。 從初中畢業到人民數學家,華羅庚走過了一條曲折而輝煌的人生道路,為祖國爭得了極大的榮譽。

中國第一飛機設計師 製造家和飛行家馮如

馮如(1884-1912),原名馮九如,字鼎三,1884年1月12日(清光緒九年農歷十二月十五日)出生於恩平牛江杏圃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幼年時曾在鄉間私塾就讀數年,輟學後居家務農。
1898年,馮如16歲時,父母就為他成婚,妻子是恩平大沙崗坪鄉竹林村梁三菊。
由於生活困難,馮如在1899年辭別了父母和婚後不久的妻子,跟表親伯母的弟弟吳英蘭,遠涉重洋到美國三藩市(舊金山)謀生。
天資聰穎多幻想
馮如在村中的私塾讀書時,非常勤奮,學習成績在同班同學中名列前茅。他在寫作時常常流露出許多幻想,並提出許多令人思考的問題。如小鳥為什麼會飛上天呀,為什麼可以在天空中翱翔自如呀,為什麼可以飛快飛慢,甚至有時可以停留在空中呀,等等。老師看到他的這些作文,稱他是「富有幻想的孩子」。
馮如還經常創造出一些新奇的玩具。他製作一隻像大鳥的風箏,兩只翼吊著兩個小木桶,當風箏乘風徐徐升上天空後,小木桶變成小風袋,起到平衡飛翔的作用,看得村中大人、小孩連連稱奇。他還用一個火柴盒造一隻小船,放在魚塘中,讓風吹著飄來飄去,人們都稱贊他有辦法。
醉心飛機製造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創制飛機成功的消息轟動世界。20歲的馮如被這一發明所吸引。他身在海外,感受到被列強欺凌的滋味。他想到,列強之所以敢欺凌我們,就是憑借那些堅船利炮。飛機在軍事上的作用很大,於是他決心獻身飛機製造事業,將來好為祖國發展航空事業服務,使祖國強盛起來。從此,他有空就到圖書館、書店和朋友家中,搜集、查閱有關飛機原理的圖書資料,開始研製飛機模型。
年青的馮如雖有創業的雄心壯志,但沒有創業的資本。為了解決資金問題,他於1906年從紐約來到三藩市,動員僑胞投資開設機器廠製造飛機。馮如的赤誠之心,激發了華僑青年朱竹泉、朱兆槐(台山人)、司徒碧如(開平人)等人的為國創業之心。他們不僅願意出錢,而且願意做徒弟跟著馮如一起研製飛機。在華僑的支持下,馮如他們終於辦起了飛機研製廠。在工廠里,師徒們晝夜不息,埋頭在設計的圖紙堆中,圖紙出來了,就製造模型,在師徒們的努力下,飛機的內燃機首先製成了。
1908年5月,第一架飛機製成了。他們異常興奮,馮如更好似自已的孩子出生那樣高興。他認真思考和策劃著試飛的事情,其他人也認真做准備工作,隨後,他們把飛機運到打林可市的麥園試飛。但是飛機試飛失敗了。
1908年9月,第二架飛機製成後,他們又進行試飛——改進——再試飛,但一連五次都沒有成功。最後一次,飛機飛起幾丈高就摔下來,飛機毀壞,幸未傷人,但讓馮如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很多資助者看到屢屢失敗,也喪失了信心,不願再資助了。在處境極端艱難時,馮如又接連收到父母的來信,催促他回國。「飛機造不成,誓不回國」,馮如立下了誓言。馮如毅然給父母回信說:「望雙親原諒,待飛機造成後,即可回國。」他帶領徒弟們節衣縮食,繼續籌集資金,改進飛機設施。
但是,飛機又該怎樣改進才可達到要求呢?一天,他偶然看到幾只老鷹在空中展翅盤旋,升降自如。他沉思良久,突有所悟,迅即向鄰居借來一隻白鴿,仔細地用尺計量鴿子身軀和兩翼長度的比例,從中得到了啟發。於是他高興地對徒弟們說:「這下飛機有成功的希望了!」
成就轟動海外
1909年秋,一架聽人操縱、升起降落達到設計要求的飛機製造成功了。9月16日、22日兩天,馮如駕著新改進的飛機在皮德蒙地區作了兩次成功的短程飛行,23日《舊金山觀察報》在第一版用大字型大小標題加以報道,稱馮如為「天才人物」,並驚嘆:「在航空方面,白人已落後於華人�」那時,孫中山先生適在美國,也親臨現場觀看。他贊揚馮如愛國圖強的精神,並高興地說:「愛國救國,大有人在!」孫中山的話,給馮如以極大的鼓勵。那些以前曾資助過馮如製造飛機的華僑,又恢復了信心。在華僑的支持下,一家以製造飛機為主的「廣東製造機器公司」正式成立了,馮如擔任總機械師。
果然,馮如沒有辜負孫中山先生及廣大僑胞的期望。1910年10月,美國人在舊金山舉辦「國際航空飛行比賽」。馮如駕著他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參加比賽,馮如的飛機以211米的高度、時速105公里、飛行32公里的成績,超過所有參加比賽的飛機,奪得比賽第一名,國際飛行協會發給他優等證書。當時,各地報紙均突出地報道了馮如這一奇跡,馮如的名字也轟動海外,華人因此而揚眉吐氣。
當時,美國人想用重金招聘他,把他永遠留在美國;英國一個航空業老闆也想用黃金購買他的飛機設計技術資料,馮如都拒絕了。後來美國人竟企圖否認馮如設計製造飛機的專利權。馮如據理駁斥,對這些美國人嗤之以鼻。他只想為中國人爭氣,報效祖國。
技術獻給祖國
1911年2月,馮如帶著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碧如等全體製造廠的人員、飛機設備和造好的飛機,返回祖國。他們計劃在廣州舉行飛行表演,藉以向祖國人民宣傳飛機製造工業的重要意義。但是昏庸腐朽的清政府竟指責他與革命黨人有聯系,而不準他表演。
馮如和「廣東製造機器公司」的股東們,振興中華航空事業的愛國熱情雖受打擊,但他們仍以「壯國體,挽權利」為宗旨,把從美國搬遷回來的「廣東機器製造公司」在廣州掛牌,製造機器和飛機。公司改名為「廣東飛行器公司」,馮如是創辦人之一,並擔任總機械師。
曾立下「飛機造不成,誓不回國」誓言,也向父母許下「飛機製成,即可回國」諾言的馮如,在「廣東飛行器公司」安排就緒後,於1912年5月左右,回到久別的故鄉,探望離別十多年的雙親和妻子。一家團聚,馮如十分高興,他帶齊家人,跑到恩城「艷芳」照相館照相留念。
不幸失事犧牲
辛亥革命爆發,馮如毅然投身革命。清王朝倒台,中華民國成立,馮如有了新的希望。
1912年,馮如向當時的陸軍司令申請做飛機飛行表演,喜獲批准,同年8月25日上午11時,廣州上空陽光燦爛,近郊的瘦狗嶺、燕塘,成千上萬的人翹首觀望。
馮如心情激動地駕著飛機,凌空而起,翱翔自如。地面上歡聲雷動,掌聲不絕。
這時,馮如正讓飛機飛得更高,只見機身急劇震動,頭高尾低,失去平衡,機身傾側。當時又沒有控制身體的座帶和降落設備,致使馮如被拋出機座墜地,身受重傷。他在醫院醒過來對徒弟們說:「我死之後,你們不要為這次事故而喪失信心。」馮如終因救治無效而犧牲,時年28歲。
事後檢查,這架飛機因閑置一年,有些機件生銹,以致操縱器失靈而發生事故。
馮如殉難後,9月24日,軍政府舉行追悼大會,並對其家屬予以撫恤。11月16日,臨時大總統發出命令,「以少將陣亡例給恤」。
馮如遺體葬於空軍墳場,現遷葬於黃花崗七十二烈土墓左側,建有紀念碑一座,供後人瞻仰。

❸ 吳孟達去世,最後一條微博感動多少人

吳孟達去世,最後一條微博感動很多人,人民日報發三條動態悼念?

北京時間2月27日下午,著名喜劇演員吳孟達因肝癌在香港病逝,終年68歲。達叔一路走好!吳孟達1953年1月2日出生於福建省廈門市,七歲隨父母移居至香港。1973年,吳孟達投考無線電視的藝員培訓班,從藝48年,他的很多作品都伴隨了70後、80後的成長。

吳孟達的心願是希望拍攝一部《吳孟達傳》,想邀請周星馳和劉德華、周潤發等演出,想不到這個也是成為遺憾,估計今後會有人來幫他完成這個遺願。

❹ 人民日報評愛國者達叔永遠都是主角,他的哪些舉動體現了他的愛國心

達叔的離去,讓不少的影迷為之痛心,生前最後一條動態之一則是“我是中國人”。

對國家的熱望以及對國家的期盼

達叔,吳孟達先生。哪怕他一生都是配角,但每一部作品都十分用心的去演繹,每一部作品的每個角色都十分讓人印象深刻甚至是過目不忘,雖然作為配角,但究其一生,也曾獲得過最佳配角獎。但演戲始終只是演戲,達叔對於自己的演藝生涯從來都沒那麼的刁鑽,總是一副習以為常放平心態的去做事。在香港出現問題時,達叔也曾表示“香港,是中國的香港!”,發表這些言論時並不會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影響。

綜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補充討論,歡迎關注提問!

❺ 愛的教育 讀後感

幾年前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餘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我一直想拜讀這本讓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動的書《愛的教育》,這個寒假終於如願以償了.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義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回答者: Ilovemymaangba - 試用期 一級 5-3 19:33
讀完了《愛的教育》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朴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沒有跌岩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這也是亞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處。《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字里行間,都抒發了作者本人對愛的理解。這種情感是普通的,確實不平凡的。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這也是為什麼愛的教育被評為愛的魔法書的原因。《愛的教育》告訴我們: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都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只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而已。一想到自己曾經忽略一些平凡而又溫暖的細節時,心就好痛。我真的很後悔沒有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每次當要失去的時候,才知道事物的珍貴。是的,人們總是那麼在乎一些大恩大德,但是卻讓一些平凡溫馨的瞬間,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但是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如果人生是一場戲,我覺得應該給這些平凡而又難忘的瞬間一個特寫。盡管我知道時間不會給我多餘膠卷,這些瞬間也許只會成為我們心中無足輕重的片段,被時間剪掉,那些瞬間,永遠只是我們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中的一朵小小的花。但,我仍願意用自己的心去迎接幸福。盡管幸福那麼短暫。《愛的教育》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飛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們寧願葬送自己的生命來挽救愛?帶著這個問題,我與這個義大利小學生一起長途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一切的一切,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在這當中,我找到了答案。雖然並不像想像的那樣特殊,但真的讓人覺得很溫暖。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群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愛能夠將心中的恨化為勇氣,它使你微笑地面對生活,使你倔強地反抗命運,它是還魂的仙草,給罪人新生,他是慈愛的母親,喚浪子回頭,它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命運不會讓你白白付出,它會用人間最珍貴的愛來回報你。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為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親子之愛,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無法感覺到。安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為什麼呢?我思考著。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最容易忽略。人類是那麼偉大,難道竟不習慣人間最平凡的親情嗎?《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是我們所比不上的,同時也是令人羨慕的。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就連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而面對現在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而不是為孩子的錯誤找理由,但為什麼仍有父母溺愛自己的孩子呢?當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的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同時這份心情,也將我在成長道路上碰到的痛恨,化為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這是我獲得的意外收獲。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有句話是這么說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堅信有人愛我們。」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不是嗎?在《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是這樣但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甚至"消失",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珍惜的。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從別的歲月里飄進我生命中的雲朵,不在落下雨滴,也不再颳起風雪,只把那融入大自然的愛的色彩,揮灑於我蔚藍的天空。四季的風吹動著歲月的風鈴,奏響迷人的戀曲,如流星般劃過天際,彷彿一首純真的抒情詩、一支幽婉的小夜曲,盪漾在我心頭。我感激上帝,謝謝他將我變成人類,這樣我才有機會,體驗愛的生活。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回答者: 524527524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5-3 21:09
1.《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部書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一個小學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後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

天性純良,觀察敏銳,是個樂觀進取的好少年。他的健康成長與書中所描寫的真誠寬厚的人際之間的愛是息息相關的。《愛的教育》里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

如在《我們的老師》、《爸爸的老師》、《我弟弟的女老師》這幾篇日記中描繪的師生之間的愛是那樣的親切、自然。在《我們的老師》一文里,作者用一種非常口語化的語言描寫了老師在回應學生的問候時的神態、關心孩子時手的動作、批評孩子時的語調等,給我們勾勒出一個慈祥的、感性的、親切中不失威嚴的好老師形象。《弟弟的女老師》一文所描寫的那些情景彷彿就是我曾經經歷和正在經歷的。女老師怎樣教換牙的孩子學拼音,怎樣處理孩子們帶到教室來的東西,怎樣應付上課時突發的事件,怎樣克制自己情緒,怎樣在發火後後悔等等。

《愛的教育》這本書中還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寫了對祖國崇高偉大的愛,有《帕都亞的小愛國者》、《倫巴底的小哨兵》、《撒地尼呀亞島的小鼓手》、《愛國》、《義大利》等等。

《倫巴底的小哨兵》是一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一位流浪的小男孩給一支騎兵小隊當哨兵,為了看清楚敵軍的情況,他不顧危險,勇敢地爬上樹梢,最後為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宣揚了普通的人對祖國的熱愛之心,從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勇敢和忠誠,感受到了拳拳的赤子之心。《愛國》是一篇爸爸寫給恩里科文章,爸爸在恩里科聽了一個愛國故事以後,用這個故事的內容教育、啟發恩里科。

通過這本書我感受到恩里科對祖國崇高偉大的愛國情意。
2.愛的教育》讀書心得

《愛的教育》一書是爺爺在我上小學4年級的時候買的。可是,我翻了幾頁便沒再往下看。心想:太無聊了吧?都是我們平常生活的事。於是,這本書在我的書架上一放就是3年,一直都沒有動。直到去年寒假才被迫拿起書來讀。
一開始只是看看情節好寫讀書報告,後來我才發現這真是本好書。為什麼說它是一本好書呢?一是本書刻畫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如:受人愛戴的卡羅納,令人佩服的德羅西,盛氣凌人的諾比斯,不知廉恥的弗朗蒂等等。他們每個人都有著鮮明的個性:比如從《寬宏大量的品德》一章中就可以看出卡羅納是一個勇敢和寬宏大量的人。他勇於承擔不屬於自己的錯誤,並且讓老師饒恕那些犯了錯誤的人。從《我的同學科列帝》中則可看出科列帝是一個勤奮能乾的人。他一邊替父親料理店裡的事物一邊學習,還要照顧母親。文中的德羅西不僅學習好而且還是一位善良的人,從《7號犯人》這一章的第二段便可看出。像卡羅納、科列帝和德羅西這樣善良、能幹、正直的人在文中有不少。
但是,作者在書中也塑造了不少性格不好的人物。如盛氣凌人的諾比斯,不知廉恥的弗朗蒂和有些虛榮心沃提尼。其中弗朗蒂很是不知好歹,最後搞得被學校開除了;他的母親來學校為他求情,他還在一旁不知廉恥的笑;那個人要是倒了霉他就幸災樂禍。這樣的人在文中與那些善良正直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我們做了一次反面教材。
文章通過學校和社會上的小事教會我們愛。「愛」是什麼?是愛父母,愛國家,愛身邊所有的人:帕多瓦的愛國少年因為有人罵了他的祖國,寧可挨餓,也不要罵他祖國的那些人的錢;倫巴第的小哨兵為了觀察形勢而犧牲;《達達的看護人》中的無名少年隊醫院里一個重病人像對自己的父親一樣;菲魯其奧為了救自己的外婆,而死去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
非常佩服作者亞米契斯他沒有用普通人常用的枯燥無味的說教來教育我們。而使用一個一個日常的小故事來教會我們愛。讀完《愛的教育》我才發現其實愛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是很少有人會去發現。其實愛往往反映在小事上:冬天出門前媽媽替我圍上圍巾;從外面回來父母遞上一杯水;考試沒考好是父母鼓勵我;學習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老師提醒我們等等,其實外就在我們生活中。只有善於發現「愛」才能發現生活的美好!
回答者: 薏樰 - 試用期 一級 5-4 20:27 分類上升達人排行榜
用戶名 動態 上周上升
六月飛雷 5485
qsmm 4675
溪邊影行 4600
欲走還休 4105
說1000次我愛你 4040
更多>>

訂閱該問題

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網路「知道」上的問答嗎?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
如要投訴或提出意見建議,請到
網路知道投訴吧反饋。

&;2009 Bai

❻ 黃渤章宇兩代黃毛同框,兩個人都有什麼樣的魅力

兩人都有一種非常獨特的世俗感夾雜著成熟演技的魅力,黃渤擁有高情商的魅力,他是知世俗而不世俗因此能塑造豐富多彩的角色特性。而章宇是知世俗而不入世俗,擁有純粹的赤子之心,所以他擁有少年的魅力,每個角色都非常有韌性。黃渤和章宇是兩代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黃毛”,因《風平浪靜》這部作品讓兩人同台,也談到了“黃毛”的傳承和接班問題。無論章宇是不是下一個黃渤,兩人都擁有令人贊嘆的魅力。

世俗心

黃渤和章宇是兩代黃毛,也代表著兩代演技的傳承。他們共同的魅力就是知世俗,懂得運用人生經歷為自己的角色增加魅力和豐富感,但是他們絕對不會被世俗迷惑雙眼,永遠都認認真真的走演員這條路。因此黃渤最大的魅力就是情商高、接地氣並且演技真實,章宇的魅力則是少年感強,對演戲擁有熱愛和堅持。

❼ 火象星座有哪幾個

火象星座有哪些:獅子座、白羊座、射手座

火象星座強烈的誕生者(獅子、白羊、射手),在性格上會有較樂觀、自信、熱誠、主動、進取的傾向。他們永遠有赤子之心,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比較喜歡當老大但個性也很慷慨,是個開創性人物、決策者,但在執行上總是把細節留給別人,對於煩瑣的事總是不耐煩。有理想,有運動家精神,視人生為一場競賽。在金錢方面很難儲蓄。若是一個人的出生天宮圖中,沒有星曜落在火象星座之內,這個人的性格必定缺乏對人的熱誠,面無表情,不善表演,也許這個人很負責,很實際,志向大,很聰明,但他就是缺乏一點熱情,他的優點是很冷靜,不會陷入太過激昂的情緒中,缺點就是太酷了。



1、白羊─我存在與我表現
白羊座和誕生、存在與表現有關,任何堅持自我、表現自我、為自我生存而奮斗的動力皆是來自於白羊座。白羊也跟第一名的表現有關。第一和倒數第一,最好和最壞同樣引人注目。有人說白羊是自私的,當然自我發表太過會有這個問題,也就是總是先想到自己,然後考慮別人。
由火星所主宰的白羊座,對於動態刺激的激動、學習技藝或成為領導者感興趣,個性比較孩子氣、任性、沖動;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同時又缺乏耐性,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並且生性叛逆,不喜歡受限制,一貫的行事風格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總的來說,白羊座大多是急性子、熱情的人。



3、射手─我提升與我自由
射手座是很有智能的星座,雖然同屬火象星座,但射手的智能近乎直覺,而不僅在行動力上。射手座代表燦爛後的反省能力,慶祝而不受限於慶祝,歡樂而不受限於歡樂,深刻的反省能力使他著重成長,而提升自己的心靈,以及讓自己的身體獲得自由,變的特別重要。
射手座是一種半人半馬(人首馬身)的動物,又稱為「人馬座」。變動、火象的射手座,通常被描繪成一位張著弓瞄準獵物的弓箭手,但事實上他們所追尋的不是獵物,而是更高的哲學性目標。射手座是一個多變的星座,舉止不按牌理出牌、理想色彩濃厚、將榮譽感擺在第一位,而且十分愛護小動物。射手座很重視道德倫理,因此能夠將這種猛烈的能量,轉換成追尋崇高目標的動力。

❽ (一) 打一成語

只有一個一字,卻沒有二,那麼符合條件的成語只有一個,那就是獨一無二。

化零為整

成語拼音:huà líng wéi zhěng

成語解釋:把零散的部分集中為一個整體。

(8)赤子之心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成語出處:毛澤東《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第四章:「集中使用兵力,即所謂『化零為整』的辦法,多半是在敵人進攻之時為了消滅敵人而採取的。」

成語繁體:化零為整

成語簡拼:HLWZ

成語注音:ㄏㄨㄚˋ ㄌ一ㄥˊ ㄨㄟˊ ㄓㄥ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化零為整兼語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方面。

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

成語年代:當代成語

反義詞:化整為零

成語例子:集中使用兵力,即所謂「化零為整」的辦法,多半是在敵人進攻之時為了消滅敵人而採取的。(毛澤東《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

英語翻譯:gather parts into a whole

成語謎語:零存整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