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致農村人的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一千米等於多少平方圖片 2025-05-18 04:16:28
能在圖片上寫上字的軟體 2025-05-18 04:10:35

致農村人的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10 13:47:19

① 求一組內容為農村老年人的照片

社會救濟養老制度在農村的實施

郭孟謙(共青團中央青農部)

【內容摘要】農民養老保障需要關注,目前最為可行和最為迫切的是要建立一種社會救濟養老制度,它要求政府履行保障貧困農民的養老義務,通過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為農民養老設立最後一道安全線。

【關鍵詞】農民養老保障 社會救濟養老制度

我國農村居民有8.7億,他們的養老問題非常重要和迫切。但由於理論界、政界在此問題上的意見不一以及存在現實困難等,農民養老問題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家庭養老出現了滑坡,土地保障功能急劇衰減,合作醫療被沖毀,社會養老保險總體上停滯和倒退。農民養老問題如何解決?筆者認為,這需要農民個人、社會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即堅持和鼓勵家庭養老以及個人商業養老保險,要求與農民有勞動關系的法人承擔一部分養老責任,政府履行保障農民基本生活、生存權利的職能。其中,政府履行保障年老農民最基本的生活、生存權利尤為重要,是一切養老的基礎。為此,應當建立全國統一的、最基礎層次的養老保障制度,不論農民有無子女,只要進入老年期且生活困難,就有獲得國家救濟、安享晚年的權利,政府就要履行向其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義務,這就是社會救濟養老制度。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呼喚社會救濟養老制度

1、農民實現公民憲定權利需要社會救濟養老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5條第1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這是憲法對公民物質幫助權的規定。占總人口70%的農民是中國公民的大多數,當然也擁有憲定的物質幫助權。但長期以來,農民被排除在社會保障之外,不是社會保障的對象,只能依靠自己和家庭解決養老問題。自1949年以來,「這種把農民排除在社會保障制度之外的制度延續了43年。」【1】1991年的《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第一次將農民最為關心的老年保障問題納入了國家考慮范圍,體現了政府對農民的關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這個文件沒有法律強制性和普遍性,不是完整意義上的法律規范,農民的憲定權利仍無法實現。

憲定權利需要轉變為現實權利,也就是說,必須把憲法規定的公民物質幫助權變為公民現實可行的權利,使公民與相應的行政機關之間形成特定的權利義務關系。在這種條件下,要求物質給付、請求幫助是公民的權利;相反,進行物質給付、提供法定幫助則是相關行政機關的義務。如果相關的行政機關不能或拒絕履行這一法定的義務,則公民可以尋求行政和法律救濟。因此,農民憲定的物質幫助權轉變為現實的物質幫助權就需要明確、可行的法律制度。社會救濟養老就是要建立這樣一種法律制度。它通過肯定、明確的規范,要求國家和政府從實現最基本的人權角度出發,無償救濟幫助年老困難的農民,保障他們最基本的生存、生活需要,為農民養老保障建立最後一道社會安全網。

2、社會救濟養老制度體現了社會公平,有利於社會發展

公平是我們追逐的社會發展目標之一,然而在對待農民的問題上,現實的社會政策和法律制度並沒有體現這一目標,在農民的社會保障上更是如此。從1952年到1990年,我國農業為工業化提供的剩餘積累額總計為11,594.14億元,平均每年300億元,其中75.1%來自剪刀差。「工業化帶來的收益幾乎為城市居民所壟斷……在國家對農業的支出中,只有很少數額用於農村扶貧和社會救濟,在農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上國家並沒有承擔責任,這對於農民顯然是不公平的。」【2】(P73)盡管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收入有了明顯提高,但原有的二元結構不僅沒有得到改變,反而被強化,在保障問題上更是出現了倒退。城鄉居民間社會保障的不公平狀況不僅依然存在,而且有所加強。1990年,全國社會保障支出1,103億元,其中城市977億元,農村126億元,人均相差近30倍。

社會公平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礎。社會不公加大就容易產生社會積怨和矛盾,引起社會不穩定,影響社會發展。我國目前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轉型時期最大的特點是社會問題大於經濟問題,維護社會穩定尤為重要。即使有一天我們建立起了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體制,也需要保持社會的穩定,因為市場機制有其自身的缺點,需要政府糾正其偏頗。多建立一些保證公平的社會制度,如包含社會養老的社會保障制度,就可以消除或減少社會不公,保持和促進社會穩定。

目前,國際上尚無大范圍解決無勞動關系和固定收入社會成員的社會保障問題的成熟經驗。盡管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但我們可以分階段分職業逐步推進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而且有一個底線應當設立並保證,這就是任何社會成員的最低生存、生活保障不能忽視。建立社會救濟養老制度就是要為農民養老設置最後一道安全網,這是防止農村社會不穩定的減震器。

3、社會救濟養老制度是政府完善和履行職能的需要

現代政府存在的理由和原因、活動的范圍是由社會公共需要所決定的,政府的職責和功能就是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社會公共需要是人類社會共同體所面臨的社會公共問題的共同需要,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不斷變化的。現代社會,建立社會保障與救濟體系、扶助社會弱勢群體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公共需要。正如國際勞工局明確指出的:如果一個國家缺少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那麼這個國家構建任何一種市場經濟體制都是不可能的【2】(P15)。

作為社會公共需要,社會保障不一定會自動轉化為公共產品,納入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范圍。「只有那些進入了政府供給程序的社會公共需要才會轉化為政府公共服務,也就是說,社會公共需要只有在被立法機構以立法的形式確認,並且交由行政機關執行、由司法機關司法的情況下,才會成為公共服務。」

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學者提出與公法、私法並列的社會法,認為國家應通過立法干預經濟,從而在經濟、社會保障、勞動關系等方面公法與私法相互交錯,形成作為中間領域的社會法。可以說,社會保障已經成為市場經濟制度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成為現代法律體系的重要法律淵源,是現代政府的一項法定職責。而在我國整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沒有建立,農村基層政權更是容易將公共財政的危機轉嫁到農民身上。這是政府的缺位,是法律的缺失。建立社會救濟養老制度尤其必要。

二、社會救濟養老制度是符合中國現實發展階段的可行選擇

1、符合社會保障歷史發展規律和改革取向

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是有先有後,循序漸進的。歷史上最早建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救濟制度。1601年,英國頒布《濟貧法》,它是傳統慈善事業的延續,尚未將救濟視為一種社會義務和責任。社會保障法的真正誕生應當說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德國《社會保險法》。它「使社會保障制度發生了質的飛躍:從零星的一些社會救濟措施發展成為政府的一項社會政策;從施捨式的社會救助發展為一種公民權利;從統治階級的安民術發展成為國家的社會責任。」【2】(P49)此後盡管社會保險逐步取代了社會救濟的主體地位,但在現代社會保障法律體系中,社會救濟仍然佔有重要地位。社會保障「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分水界,戰前呈現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險此消彼長的特點,而戰後階段的主要特點則是既分工又合作。」【2】(P307)

建立社會救濟養老制度符合社會保障制度的歷史發展規律。在中國農村迫切需要社會保障而很難很快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的今天,只能按照社會保障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中國的實際,先易後難,先選擇急需的再選擇其他的,一步一個腳印建設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救濟養老制度可以說既是最需要的,也是最容易的。如果連最容易的都不能建立起來,怎麼談論其他?今後即使建立起了統一的社會養老保險,社會救濟養老仍可作為最後的防線。

建立社會救濟養老制度也符合社會保障的改革取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社會保障制度出現了「危機」,由於福利國家社會保障項目多,待遇標准太高,過分慷慨,人們不勞動也能保證像樣的生活水平。「特別是失業補助金給付期長,標准高,使失業者的收入與在業者的收入差不多,失業者不願意從事新工作。」【2】(P64)高保障、高福利保護了一批懶漢,大大犧牲了效率,也有損社會公平。因此,各國對社會保障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並著力進行改革。社會保障不是越高越好,必須適度。在目前農村經濟水平較低、人口龐大的情況下,只能選擇最低水平社會救濟養老。

2、在中國有著堅實的基礎

撫恤孤老殘疾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即使在封建社會也有許多官辦、民辦慈善機構承擔撫恤孤老殘疾的任務。新中國建立後,黨和政府非常注重解決農村貧困問題,著力發展生產,並通過發放救濟糧、減免農業稅、以工代賑等救助農民。這些都為建立社會救濟制度奠定了深厚的歷史基礎。其中,「五保戶」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解決農村貧困老人養老問題的有效措施,對建立社會救濟養老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五保戶」制度產生於1956年,完善於1960年的《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改革於1994年的《農村五保供養條例》。「五保戶」制度對於老人而言,是指對農村無法定撫養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老年人,實行「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1994年,全國符合「五保」條件的對象有286萬戶,308萬多人。1998年,有282.8萬人享受/五保0待遇。由於國家將/五保戶0制度定位於農村集體福利事業,而現在其依賴的經濟基礎——集體經濟在中國絕大部分農村開始瓦解,所以「五保戶」制度也受到了極大沖擊,不僅覆蓋面有限,而且在許多地方實行得都很艱難,但這一制度給建立社會救濟養老制度提供了難得的經驗和堅實基礎。

目前,部分地區試行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為社會救濟養老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到1999年底,全國農村316.17萬人獲得了最低保障,占農業人口的0.34%。2000年一些地區實施費改稅後,取消了鄉統籌村提留(除「五保戶」之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據《人民日報》2003年2月11日報道,現在,「全國已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有條件的縣(市、區)初步建立了農村『低保』制度,404萬人享受了農村『低保』」。

3、符合當前農村實際

「社會不是以法律為基礎的。那是法學家的幻想。相反地,法律應該以社會為基礎。」【3】法律取決於現實。首先,社會救濟養老制度適應了統一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打破農村與城鎮隔離的天然本性。城鄉互動、一體化發展成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要實現小農生產向社會化大生產的轉變、城鄉統籌發展以及建立統一勞動力市場,社會養老就要統一起來。現在能夠統一建立起來的社會養老制度就是社會救濟養老。把這個基礎制度做好,就等於為農民建立了一種最低的安全保障。今後可以適時與城市的救濟養老接軌,形成全國統一的最低安全網。

其次,社會救濟養老制度符合目前中國整體經濟狀況。就目前中國的整體經濟條件而言,很難承受較高水平的社會保障項目。從各級政府財政狀況看,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不錯,但許多地、市和縣級財政困難很大,絕大多數鄉村財政更是困難重重,有的債務纏身。在這樣的條件下,只能從低水平的社會救濟開始。

最後,社會救濟養老制度符合中國農村階層化的現實。農民內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分化,開始形成不同的階層和利益群體。有人將其劃分為三個階層:主導階層(包括母體階層、單純農業勞動者、兼業農、城市農民工、農村文化技術人員、鄉鎮企業工人)、領導階層(包括鄉鎮企業經營管理者和農村鄉務管理者)、依附階層(包括個體勞動者、私營企業主和其他)。解決大規模人口養老保障的現實辦法就是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即用統一的社會救濟養老兜底解決以母體階層和兼業農為主的養老保障問題,分類推進其他養老項目。

三、社會救濟養老制度的主要內容

社會救濟養老是把傳統的社會救濟運用於養老領域的一種實踐,目標是:克服貧困和無助,實現人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指擁有基本的生活條件;病有所醫指擁有基本的生存能力。

1、原則

社會救濟養老屬於社會救濟的延伸和特定條件下的社會養老,兼有社會救濟與社會養老的優勢。其原則是:(1)反貧困和反無助原則。通過社會救濟,幫助貧困、無助的老人安度晚年,消滅老年農民的絕對貧困和一定程度的相對貧困。(2)積極救濟原則。社會救濟養老不是國家和政府對農民的恩賜、施捨和憐憫,而是國家和社會應盡的義務,是農民擁有的天賦人權。(3)生存權原則。一方面國家提供的救濟養老是保障生存權水平的救濟;另一方面,每個農民在年老不能維持生存時,即可申請成為救濟養老對象。

2、主要項目

(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解決年老農民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問題。最低生活水平,從絕對意義上說是指保證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限度的飲食和居住條件,目標是不能使救濟對象凍餓而死;從相對意義上來說,就是享有當地生產力水平下相對數量最少的消費資料和服務。從目前中國的現實考慮,救濟的標准只能是廣覆蓋、低水平。

(2)老人醫療救助制度。對於農村老人而言,疾病與貧困是一對難以分開的惡魔,只要攤上一個,另一個就會接踵而來。因此,建立面向貧困老人的醫療救助制度也是解決養老的重要部分。醫療救助主要是解決救濟對象的基本醫療和大病治療。

3、對象的確定

社會救濟養老的對象是農村的貧困者。具體量化標准可以用下面兩個尺度:(1)年齡:60歲以上;(2)經濟收入水平:「絕對貧困線+當地農村人均收入(或人均消費支出)@系數」以下。系數可以分3~6個層次,比如東部高一點,西部低一點,中部為中間值,南北可以再分兩類。

救濟養老對象的條件應隨社會經濟的變化而變化。(1)經濟收入須是基於絕對貧困線之上的綜合指數,需涵蓋一定指標。比如,須包括地方「人均國民收入」、「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等若干項固定的指標。(2)中央可以分不同區域定期調研、發布指導性條件標准,同時規定統一的救濟養老條件下限。目前可以絕對貧困或較低的相對貧困標准作為條件的強制基準,地方政府也可制訂更寬泛的條件。(3)以鄉、村社區組織為基礎,建立調查監督體系,規范貧困調查與監測制度,以動態的方式監測農民的生活狀況。這是農村各項社會保障的基礎,也是制定農村社會政策的基礎。

4、救濟標准和資金來源

社會救濟養老的救濟標准就是:絕對貧困線+地方農村人均收入(或人均消費支出)@系數+農民人均醫療費-本人年收入。中央政府只負責「絕對貧困線+農民人均醫療費-本人年收入」部分,地方負責「當地農村人均收入(或人均消費支出)@系數」部分。

資金是關鍵。1999年全國農村共有社會救濟對象4,750.4萬人,如果按照1,000元/人,則需要470億元/年。這些資金如何籌得呢?(1)救濟養老金在東部及發達地區可以由中央、省級、縣市級財政共同承擔。中西部以及貧困地區須由中央和省級財政完全負擔。(2)將社會保障費改為統一的社會保障稅,由中央統一分配使用。這是現代國家的通行做法。目前,在全世界170多個國家中,至少有132個國家開征了社會保障稅。同時,徵收社會保障稅,將使社會保障制度更加規范和穩定,從而排除了徵收、使用、管理中的隨意性,使社會保障金有了保障,更能體現公平和社會互助。(3)發行國債和福利彩票,以期通過年輕一代更高的勞動生產率解決目前的困難。(4)允許農民以土地換社會保障,減少社會救濟養老對象。

【參考文獻】

【1】劉翠宵.中國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J】.法學研究,2001,(6):68.

【2】覃有土,樊啟榮.社會保障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1.

http://news.tom.com/2006-11-19/000N/08851121.html
http://www.daynews.com.cn/sxnmb/65543.html
http://news.sohu.com/20070531/n250315787.shtml
http://www.cnlsslaw.com/index.asp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2/10/xin_3021204101114406101987.jpg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1/19/xin_282110319093671878452.jpg
http://business.sohu.com/upload/40154012/img_3.jpg
http://nc.people.com.cn/mediafile/200701/17/F200701171430532382525124.jpg

② 幾十年前的農民淳樸善良!現在的農村人怕你富,盼你窮,恨你有,笑你無!

幾十年前的農民純朴善良,現在的農村人怕你服判你窮恨你有笑你無這就是人的性質城市人也是這樣的,所以說你不要說農村了,城市的人素質這么高,都是這樣的。雖說很正常。

③ 農村人沒文化,怎麼感謝通過微信籌款給我捐款的好心人呢

在此,謹代表患者向所有奉獻愛心的人士致以最誠摯的謝意!謝謝你們!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讓愛心播送到每個地方。
感謝此次募捐的各位愛心人士,是你們的募捐讓大家覺得這個社會的溫暖;是你們的幫助讓大家感受到了堅強與團結的力量;是你們的募捐,給了他美好人生的希望!
感謝語非常多,建議用當地生活交流的口吻感謝,會比較有誠意。
朋友發起過無憂籌,他們開發了一個動態更新,也有話術,能感謝所有到項目上的人。

④ 為什麼有些人老了就想回農村生活

人老了,經歷了很多的事情後,腦子里會出現很多從前的影子,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很自然會有落葉歸根的思緒。

農村是他們出生、成長的地方,他們在這里被父母呵護疼愛,在這里與小夥伴們玩耍,這里有田地、有相鄰、有藍藍的天、有干凈的水。後來只是因為需求更好的出路、創造更好的生活而被迫來開農村,離開家鄉,但當自己老了,一切都塵埃落定之後,故鄉的一幕幕都會重現在自己的腦海里,其實農村依然是心靈的歸宿

在城市裡的人們,每天都處在高速的運轉中,不得不為了生計、為了更有錢而付出很多的努力。其實城市的每一天都是很辛苦的,不得不去面對各種各樣的人,處理好復雜的人際關系、做好工作每個點滴,或者稍不留神就可能會落伍,身心很是疲憊。

農村相對輕松甚至閑暇的慢節奏生活,是很多人的嚮往,尤其是對於本來就是從村子裡出去的人來說,更是如此,當你老了,有時間靜下來了,自然會回想到農村的種種美好。

與城市相比,在現在農村有著漂亮村容、有著好的空氣、有著四季的美景,這是養老相當好的去處。相對城市裡的人而言,農村的鄉親們更和藹親切,這種美好的氛圍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久違的感覺。

農村生活的9大好處

1、環境好,空氣清新

農村的空氣好,沒有那麼嚴重的霧霾、汽車尾氣等污染。在農村,春天的時候看看油菜花、黃豆地,秋天的時候看看水稻田,呼吸著田野里的新鮮空氣,感覺心情都很舒暢!

2、自己種蔬菜,吃著放心。

住在城裡每天都要去買菜,而且還要害怕買到有污染的菜,住在農村就好了,每天吃的菜都是自己家門前屋後種的,純綠色蔬菜,還不怕壞隨吃隨摘。吃著新鮮,玩玩真正的農場。

3、道路四通八達,不擔心堵車。

現在農村的路修的也還行,基本上村村都澆了水泥路了,也不會像城裡堵車堵的厲害。

4、自建房面積大,住著舒服。

在城裡買房是最大的難題,買完還有一大堆破事,物業好不好,房子有沒有質量問題等等,常常看到網友爆料哪哪小區又有什麼問題。在農村就好了,一個很漂亮的鄉間別墅房子面積大啊,住著多愜意。

5、生活在農村,每天都是農家樂。

城裡人,只有放假的時候才能來農村玩,美其名曰「農家樂」。在農村每天都在農家樂,多好!

6、農村福利越來越好了。

現在在農村,農村戶口好。一大波考上大學遷了戶口的農村人,現在想遷回去可沒那麼容易啦!

7、養動物方便。

在城裡養個寵物還要怕打攪鄰居,還不能隨便帶出來玩,在農村想養什麼養什麼,想帶出去跑就帶出去跑,沒人管。

8、農村鄰里關系親近融洽。

住在城裡,鄰居是誰你可能都不知道!農村就好了想去誰家就去誰家,鄰里之間相處的十分融洽,這才叫「遠親不如近鄰」。小孩子么,從穿開襠褲,到結婚生孩子,從小到大玩在一起的!

9、農村家門口自帶停車場。

停車不是難事,家裡門口場地隨便停,橫著、豎著停,任性!要是換到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些城市,車子兜一圈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車位。

⑤ 農村裡混在家裡也不出去打工的人,都是一種什麼心態

我覺得和當地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系。因為他們太封閉了。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賺錢大的例子也很少,所以缺乏外面賺錢的慾望。還有一些人出去了,卻不光彩的回家了。為什麼?我們知道,大多數在城市工作的人都從事體力勞動和手工業。這些工作需要很大的體力。懶惰又不願意吃苦的人,是做不到堅決的。他們花了三天時間在兩頭打魚曬網,賺的錢不夠花。就這樣,他們在城市裡無法生存,於是回到了農村。嚼著父母的食物。他們認為至少他們還能像自己想的那樣生活,快樂地生活。

出去工作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也不想承受離開家鄉的孤獨,所以即使收入少也不想出去工作。現在農村很多人,特別是到了一定年齡的人,學歷和技能都比較欠缺。當他們年輕的時候,他們仍然可以做體力勞動。但是年紀大了,負擔不起體力勞動,也不想承受離開家鄉的孤獨。所以,他們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也就沒那麼想出去打工。家鄉有很多創業機會。我不想出去照顧家人。有些人不想出去工作,因為他們掙得不比外面少。其實農村的機會很多。一些農村人已經看到了廣闊的農村市場前景,並准備從事農業、種植或其他小企業。賺到的錢和城裡沒太大區別。同時,一家人可以住在一起,照顧老人,陪伴孩子,照顧他們的學習。所以沒必要出去工作。

⑥ 農村人不容易的說說

一、我是農村人,但我們村的人都很努力!但如果不努力都能發家致富,那何樂而不為娛樂圈製造的垃圾,對人的影響尤其是青少年,過幾年就能顯現出來了

二、堅持堅持,也許您就是有緣人我是89年的農村人,做微商也才剛剛開始,不知道任何的方法去推廣我老家的東西,都是農民伯伯自己在家種的​。

三、我是個農村人,裸婚。可我的沒跟別人一樣一結婚就生孩子。我不想我的孩子和我以後一樣!我希望一直為自己而活,自私也好,不想負責任也罷。這就是我!​

四、我是一個農村人,父母是教師,還有一個弟弟,家裡人都瞧不起我,因為我的窩囊讓他們覺得我給他們丟人了,我一路的坎坷,構成了我的心酸經歷。​

五、我是個農村人,身為底層階級人民。假如說有一天這種不幸發生在我身上,那麼我會維權,如果維權無果,那我只能找個主要負責人,不顧一切拉上他墊背,只能這樣

六、我是一個農村人,來城市務工的農民。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的孩子五六歲了。我夫妻倆在同一個城市打工,不想讓孩子在農村做留守兒童,也想讓孩子到這座繁華的城市接受優等教育,農村裡的娃,不是很簡單的事!城市戶口,本轄區居民,農村人到城市裡哪有這戶口!找朋友,拖關系,與校方聯系,對方稱,我們收滿了,話里話外幾分鍾,熟人好辦事!對方說有一指標你們要嗎?是親戚家的,那一萬塊錢給你了,農村人哪能那起這高昂的指標錢。在找朋友問問其他學校吧!問了一圈都一樣!求學無門啊!教育界的領導都睡著了,看不見農民孩子,真誠希望政府領導,關心留守兒童教育,和城市務工農民孩子教育。

七、我是城裡人,老公是農村人,開始我除了會做飯洗衣其他的什麼也不會,現在我學會做大部分的活了,可是婆婆對我還是不滿意,結婚前她不是這樣的,我不明白為什麼結婚後婆婆卻變成這樣了​。

八、我是個農村人,我沒有追求沒有目標,我的人生很早之前就已經感覺不到意義了,雖然奔波,但是回報並不感人…

九、老是聽到這樣的言論,我是一個農村人來城市打拚。你想證明什麼?證明你成功了,發表感慨;證明你把城市人踩在了腳下,揚眉吐氣;抑或證明你把城市的空氣攪得烏煙瘴氣,為了穩住自己的腳跟,無所不用其極。希望你們這些成功人士不要再像江湖術士一樣,先表可憐,獲取同情了,這樣讓人更惡心,因為更坐實了你們無利不往,瘋狂攫取利益的嘴臉。希望你們這些所謂在城市打拚成功的農村人低調一點,不要老是講自己的奮斗史了,城市人一邊被你們罵著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一邊被你們踩在腳下,爭搶可憐的就業機會,更可憐。

十、我是農村人,我為農村代言!這就是我家的菜園!​

十一、我是農村人,但我也有我的驕傲!​

十二、我是個農村人,自己沒文化,也教不出有出息的兒子。他高中畢業後,一直在城裡打工。沒掙下多少錢,還找了個城裡的媳婦。兒子結婚後,很少回家看望我和老公。我說想和他們去城裡團聚,哪怕讓我們出生活費也行。可兒子兒子在家睡覺,兒媳地里幹活,送飯時聽見她跟娘家通話,婆婆傻了​

十三、我是農村人怎麼了,難道就拿不出手嗎?給你丟臉了,是農村人就給我加油​。

十四、大爺需要打針,他腿上做了手術,沒穿褲子,不好意思,就說不能翻身。小護士以為他打不了,出門叫了好幾個老護士來。五個護士圍著大爺,給他打針。大爺叫道:我是農村人!​

十五、我是個農村人,當姑娘的時候很勤快,所以給我介紹對象的媒人很多。我爸媽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們看著老公人好、老實,便讓我們領證結婚了。婚後,我在婆家還像以前一樣勤快,一個人能幹兩三個人的活。老公看我能把家裡家外的事情都操持好,就說想去城裡打工掙錢,讓我一個人照顧...

十六、「我是農村人」「所以不能拼爹,只能拚命」​

十七、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們村的老人,要是我老了會怎麼樣​。

我是農村人的說說

十八、我不喜歡議論娛樂圈的事,以為都是生活,生活中哪有沒有說李家長王家短的事那,所以說,都是生活,誰家都有難念的經。我是農村人,所以說都有家長里短。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有時人會低調,有時水會高處沖。都是情理之中,順其自然。有錢的人。有本事的人。是有善良的,只不過比別人多一層財富,就是智慧和命運。有人天生是天賦的人,有人是天生的努力的。我就是個平凡的人就是村裡人。為自己努力才有為自己而活。

十九、所有的年輕人都羨慕城市的繁華,羨慕城市人的生活,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城市人的辛苦,又有多少人知道城市的殘酷,每個城市裡的人都羨慕農村人的悠閑自在,每個農村人都羨慕城市的生活。我是城市裡的農村人,我不知道我現在是否幸福,是否快樂,我只知道我得拚命努力的在城市裡生存下去!

二十、我很慶幸我是一個農村人。讓我迫不得已學會了很多東西。​

二十一、我不是討厭農村人,我是討厭口音濃重、體味怪臭、素質低下的所有人。為什麼不好好洗澡?為什麼不注意個人衛生?為什麼公共場合脫鞋?管你是哪的人我都討厭你。​

二十二、來到你的家,其實和你去我家一樣我也很怕,你是城裡人www.GuaZe.Com瓜澤網,我是農村人。其實我很怕你父母對我的不認可!

二十三、我是一個農村人,我們很幸福,想玩什麼玩什麼,這里的風景也特別好​。

二十四、我是農村人,生活在農民當中,深知農民的辛苦。為了避開酷暑天的高溫,他們起大早天剛亮就下地幹活,早晨不到4點鍾鍾,就隱約聽到用農具摟石頭的聲音,到外面一看,這60多歲的夫妻二人已經幹了好長時間了。

⑦ 都說農村人老實,農村人真的比城裡人淳樸嗎

並不是農村人就一定比城裡人淳樸,哪裡都有朴實的人,哪裡也都有不朴實的人。

城裡人說農村人淳樸,無非就是感覺農村人大多看起來很無害,很老實。而城裡人魚龍混雜,遇見壞人的概率更大一些。但是這就能說明農村人一定就比城裡人淳樸嗎?當然不能,不管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只要是人,那麼身上就會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人的劣根性。當涉及到利益糾紛的時候,農村人未必不比城裡人爭得厲害。

但城市裡的人就素質都高了嗎?給主動給老人讓座的能有幾個,倚老賣老的城市老人更是數不勝數,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

⑧ 網上有許多人拍農村生活和做飯視頻,真的能受到關注嗎

這個市場一直是這樣的。如果有需求,就有供給。我們有一個改變和提高生活質量的平台,我們必須抓住它。到目前為止,許多關於農村的視頻已經被公眾廣泛喜愛。原因如下:

第三,拍視頻可以賺錢,也可以在家和家人在一起。

在分享農村生活時,我們可以賺取生活費。為什麼不?很多農村人離開家鄉到城市工作,這也是一種生命力。為了掙錢在城裡生活和工作,我不能一年半回家一次。我們想念我們的家人。我們的父母非常想念我們。現在有了頭條新聞這個平台,我們可以認識到兩個與家人相處和賺取生活費的好方法。我們當然要試試。

⑨ 農村人經常耕地幹活,為什麼患腦梗的還那麼多

1、生活習慣不好

這些年咱們國家經濟能力越來越強,人民生活越來越好,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大家的日子都過得好起來了,人們吃得越來越好,活動越來越少,體重越來越胖。這一切變化,都導致了中國人越來越多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如今的中國農村,對於健康的認知還不是很高,很多人還是沉浸在生活改善的好日子裡,比如說天天吃好吃的,高鹽高脂高糖的食物隨便吃,喝酒應酬,體力活動也隨之減少,於是肥胖的人越來越多,這一切都是農村越來越多發生腦梗塞的重要原因,甚至是很多農村人發生腦梗塞的根源所在。

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說,美國腦卒中指南不再推薦補充葉酸,那中國人還補充葉酸嗎?應該說,這裡面涉及到中美兩國國情和飲食習慣的眾多問題,美國人現在普遍不缺葉酸,所以他們的指南不再推薦補充葉酸,但是中國則不同,中國現在很多人血清葉酸水平還是比較低的,所以更多人需要補充葉酸。而補充葉酸可以有效預防腦梗塞的發生和發展,這也是補葉酸最大的好處所在。

⑩ 關於中國農村環境狀況的圖片,,,要震撼人心的

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四條成因
1、目前的環境管理體系及農技推廣體系難以應對污染問題。
我國的農村現代化進程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工業優先增長和依託工業的現代化農業快速發展,二是居民在空間分布上迅速集中。
這使農村的產業結構從自然和諧型轉變成自然危害型,農村原有的具有強大環境自凈能力的自然循環被破壞,原本可以自然消納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環境自凈能力成害。
不僅如此,農村的各類環境污染也呈現出與城市污染迥異的特點。農業生產導致的面源污染具有排放主體分散、隱蔽,排污隨機、不確定、不易監測。這使得對面源污染的管理存在成本過高,因此存在著只能對受害地監測,很難監控排污源的現狀。
我國的環境管理體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點源污染防治上的,對農村污染及其特點重視不夠,加之農村環境治理體系的發展滯後於農村現代化進程,導致其在解決農村環境問題上不僅力量薄弱而且適用性不強。
目前,我國的農村環境管理體系呈現以下特點:環境立法缺位、農村環境管理機構匱乏、環境保護職責許可權分割並與污染的性質不匹配、基本沒有形成環境監測和統計工作體系。我國目前的諸多環境法規,如《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對農村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體困難考慮不夠。例如,目前對污染物排放實行的總量控制制度只對點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對解決面源污染問題的意義不大;對諸多小型企業的污染監控,也由於成本過高而難以實現。而未建立農業和農村自然資源核算制度。資源家底不清,對自然這樣的利用動態缺乏真實的了解,不能不是我國生態環境趨於惡化的一個基本原因。
另外,農業技術的選擇缺乏環境政策制約機制,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幾乎失效: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改革是以減少農技推廣經費和鼓勵自我創收為特點的。由於得不到足夠的財政撥款,農技推廣系統不得不從事與業務無關的經營活動以獲取收入,包括賣化肥和農葯等。由於激勵不相容,導致一些推廣人員對指導農民提高農葯和化肥使用效率缺乏積極性,以致化肥、農葯不合理施用情況一直在加劇。
2、財政渠道的資金來源不夠,導致污染治理不力。
城鄉分治戰略使城市和農村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現象。具體到環保領域,主要指城鄉地區在獲取資源、利益與承擔環保責任上嚴重不協調。長期以來,中國污染防治投資幾乎全部投到工業和城市。城市環境污染向農村擴散,而農村從財政渠道卻幾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環境管理能力建設資金,也難以申請到用於專項治理的排污費。
由於農村土地等資源產權關系不明晰,致使農村的環境資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屬性」,造成幾乎沒有有效的經濟手段,對農業生產中社會收益大於私人收益的部分給予一定補償,對社會成本大於私人成本的部分收取一定費用,實際上鼓勵了農村居民採用掠奪式生產方式。2003年後執行的新的排污費制度在集中使用上仍然沒有考慮農村污染的治理。
由於環境保護尤其農村環境保護本身是一項公共事業,屬於責任主體難以判別或責任主體太多、公益性很強、沒有投資回報或投資回報率較小的領域,對社會資金缺乏吸引力,政府必須發揮主導投資作用。盡管國際上各種市場化的實踐很活躍,但沒有哪個國家的政府不發揮主導投資責任和作用。
另外,目前我國在實施農業和農村環境保護建設項目上,還存在著資金分散、重復建設和「自上而下」的決策等現象。例如,面源污染的治理資金分散到農業、水利、環保等部門,導致一個需要環環相扣才可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變成各部門步調不一致的局部行動,自然效果不佳;由於採用「自上而下」的決策機制,在政治目標最大化的激勵下,對於能增加政績的公共服務,呈現出一種較高的供給熱情。而人居環境基礎設施這樣沒有進入地方官員政績考核體系的公共服務,即便農民已經有了需求,也很難提到地方政府的操作層面上來。
3、扶持措施不力,導致農村污染治理的市場化機制難以建立。
我國對城市和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如排污費返還使用,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時征地低價或無償、運行中免稅免排污費,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還可以申請用財政資金對貸款貼息等。而對農村各類環境污染治理,卻沒有類似政策。由於農村污染治理的資金本來就匱乏,建立收費機制困難,又缺少扶持政策,導致農村污染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的市場機制難以建立。
4、治理模式不適,導致農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
農村的三類環境污染,套用解決城市污染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都存在技術、經濟障礙。除了面源污染難以收集污染物外,其它類污染用末端治理常會出現既治不起,也治不凈的情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污染治理由於其污染排放的集中性、污染物相對的單一性和企業經營相對的大規模等特點,末端治理方法在多數情況下是適用的甚至惟一的。而農村的生活污染、鄉鎮企業污染以及集約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採用末端治理則會因為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的最小經濟規模限制以及高折舊率限制而不可行。
農村的三類環境污染問題

農村環境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納方。近年來,我國在城市環境日益改善的同時,農村污染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在工業化、城鎮化程度較高的東部發達地區的農村尤為突出。各種污染不僅威脅到了數億農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過水、大氣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終影響到城市人口。本文重點分析東部發達地區現代化進程中的典型污染問題並提出未來在全國層面上的對策。
——編者
1、現代化農業生產造成的各類污染。
我國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的開發已接近極限,化肥、農葯的施用成為提高土地產出水平的重要途徑,加之化肥、農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產發展迅猛,使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使用化肥、農葯數量最大的國家。
化肥年使用量4637萬噸,按播種面積計算,化肥使用量達40t/km2,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危害而設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而且,在化肥施用中還存在各種肥之間結構不合理等現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還通過農田徑流造成了對水體的有機污染、富營養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目前,東部已有許多地區面源污染占污染負荷比例超過工業污染。
農葯年使用量約130萬噸,只有約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進入了水體、土壤及農產品中,使全國9.3萬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並直接威脅到人群健康。2002年對16個省會城市蔬菜批發市場的監測表明,農葯總檢出率為20%~60%,總超標率為20%~45%,遠遠超出發達國家的相應檢出率。這兩類污染在很多地區還直接破壞農業伴隨型生態系統,對魚類、兩棲類、水禽、獸類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脅。化肥和農葯已經使我國東部地區的水環境污染從常規的點源污染物轉向面源與點源結合的復合污染。
由於大棚農業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劇。近20年來,我國的地膜用量和覆蓋面積已居世界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過60萬噸,在發達地區尤甚。據浙江省環保局的調查,被調查區地膜平均殘留量為3.78t/km2,造成減產損失達到產值的1/5左右。
2、由於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滯後產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生活污染物因為基礎設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邊環境中,造成嚴重的「臟亂差」現象:每年產生的約為1.2億噸的農村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產生的超過2500萬噸的農村生活污水幾乎全部直排,使農村聚居點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農村現代化進程較快的地區,這種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落後於經濟和城鎮化發展水平的現象並沒有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對人群健康的威脅在與日俱增。
http://photo.sohu.com/20041128/Img223218937.jpg
http://p2.iecool.com/photo/e/7/wl2_046.jpg
http://p2.iecool.com/photo/e/7/wl2_056.jpg
http://p2.iecool.com/photo/e/7/wl2_052.jpg
http://p2.iecool.com/photo/e/7/wl2_051.jpg
http://p2.iecool.com/photo/e/7/wl2_049.jpg
http://p2.iecool.com/photo/e/7/wl2_04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