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基底動脈在腦袋哪個位置圖片
擴展閱讀
一千米等於多少平方圖片 2025-05-18 04:16:28
能在圖片上寫上字的軟體 2025-05-18 04:10:35

基底動脈在腦袋哪個位置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09 13:03:39

1. 椎基底動脈在什麼位置

椎基底動脈是指腦的重要供血動脈。椎動脈左右各有一支,它穿行於頸椎兩側的橫突孔,向上行進入頭顱內,兩支血管在腦內合為一支叫基底動脈。從椎動脈和基底動脈又發出很多粗細不等的小血管,供應人腦的枕葉、小腦、腦干、丘腦及內耳等部位。椎動脈和基底動脈以及它們的分支統稱為椎基底動脈系統。

2. 大腦中動脈及基底動脈在哪個位置

對於一般非醫學專業人員,你不需要知道它們在哪裡
只要知道這些血管是腦的主要供養動脈就足夠了。

3. 關於基底動脈

椎-基底動脈是腦的重要供血動脈。椎動脈左右各有一支,它穿
行於頸椎兩側的橫突孔,向上行進入頭顱內,兩支血管在腦內合為一
支叫基底動脈。從椎動脈和基底動脈又發出很多粗細不等的小血管,
供應人腦的枕葉、小腦、腦干、丘腦及內耳等部位。椎動脈和基底動
脈以及它們的分支統稱為椎基底動脈系統。
正常雙側椎動脈血流量為200毫升/分鍾,相當於全腦血流量的1
/5。當各種病因使椎基底動脈系統的血流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可
以出現相應的腦缺血症狀,一般不超過24小時,但可反復發作,醫學
上稱為椎基底動脈系統短暫缺血發作,簡稱「VBI」。有些病人症狀
不重但24小時內不緩解,又稱為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
VBI的病因:(1)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動脈硬化以及血
管炎症導致椎基底動脈系統的血管管腔狹窄、血栓形成;(2)動脈
血壓過低使椎基底動脈的血流量減少;(3)嚴重的頸椎病導致頸椎
橫突孔狹窄,壓迫椎動脈;(4)某些先天的椎基底動脈發育異常等。

4. 基底動脈是頸椎的什麼部位

你好,椎基底動脈包括椎動脈與基底動脈,椎動脈左右各有一支,它穿
行於頸椎兩側的橫突孔,向上行進入頭顱內,兩支血管在腦內合為一
支叫基底動脈。從椎動脈和基底動脈又發出很多粗細不等的小血管,
供應人腦的枕葉、小腦、腦干、丘腦及內耳等部位。椎動脈和基底動
脈以及它們的分支統稱為椎基底動脈系統。

5. 雙椎基底動脈在哪個位置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疾病簡介;本病常見於中老年人,由於小腦及腦干依靠椎-基底動脈的供血,當椎-基動脈發生病變 時,腦部血流不暢,供血不足,常出現眩暈等症狀。本病屬於中醫「眩暈」、「厥證」等范疇。其病機常與血虛血滯,夾痰上擾,氣機受阻有關。
症狀:病人可出現眩暈,惡心嘔吐,步行不穩,肢體震顫,或視力模糊,或眼睛顫動,語言不利。舌暗淡,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搏沉弦,或弦滑無力。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耳鼻喉科疾病,常見於中老年人,由於小腦及腦干依靠椎-基底動脈的供血,當椎-基動脈發生病變時,腦部血流不暢,供血不足,常出現眩暈等症狀。本病屬於中醫「眩暈」、「厥證」等范疇。其病機常與血虛血滯,夾痰上擾,氣機受阻有關。 症狀:病人可出現眩暈,惡心嘔吐,步行不穩,肢體震顫,或視力模糊,或眼睛顫動,語言不利。舌暗淡,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搏沉弦,或弦滑無力。 治法:益氣活血,清化痰熱,溫通經絡。

疾病描述
椎動脈自鎖骨下動脈發出後,於前斜角肌和頸長肌之間上行,穿第1-6經椎橫突孔,向上行走至寰椎側塊上關節面後方轉向後內,通過椎動脈溝,穿寰枕後膜和硬脊膜,經枕骨大孔入顱,向前達斜坡,於腦橋下端兩側脊動脈匯合成基底動脈,基底動脈行至腦橋上邊時分為終末支,即左、右大腦後動脈。椎-基底動脈沿途發出脊髓動脈、小腦後下動脈、小腦前下動脈、迷路動脈、腦橋支、小腦上動脈。供應脊髓頸段、迷路、腦干、小腦、丘腦、大討顳葉基底部和枕葉。
症狀體征
1、前庭系統症狀 眩暈為常見症狀,多為旋轉性眩暈,眩暈發作常於2-5min內達高峰,維持2-15min,常伴有共濟失調,但多無耳鳴及聽力下降。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2、視覺症狀 因腦干及大腦缺血可引起視力模糊、復視、單眼及雙眼同側視野缺損,出現黑蒙,甚至失明。
3、大腦症狀 頭痛為常發症狀,為跳痛,有時呈炸裂痛,多位於枕部,彎腰或憋氣時加重,常伴有神智遲鈍,昏厥或跌倒,構語障礙,言語含糊不清,記憶力減退等。
4、錐體束症狀 面部及四肢麻木,感覺異常等。
疾病病因
頸椎骨質病變
頸椎骨質增生、骨質疏鬆、關節強直、椎間盤突出、頸椎脫位、頸椎結核及外傷等,壓迫椎動脈使管腔狹窄。頸椎骨質病變還可刺激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引起椎動百反射性收縮,使血管痙攣、變細、血流量減少。
椎動脈粥樣硬化
為常見病因之一,動脈內粥樣硬化病變多阻塞管腔,引起血流量減少,一側椎動脈阻塞另一側椎動脈通暢時,尚可維持足夠的血液循環,可不發生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如雙側椎動脈發生阻塞,則可出現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症狀。
解剖異常
雙側椎動脈粗細不一,或一側椎動脈缺如者,較易發生。
診斷檢查
本病臨床症狀多樣復雜,有時診斷較困難,應仔細詢問病史、症狀,並進行心血管功能、神經系統、耳科學、聽力學、前庭功能等全面檢查,此外還應進行頸椎影像學檢查,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頭顱CT或MRI等檢查,椎動脈造影可進一步明確診斷。
治療方案
病因治療
針對不同的病因,採用不同的治療措施。動脈粥樣硬化可採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劑(恩如阿司匹林腸溶劑),血管擴容劑(右旋糖酐),腦血管擴張劑及白蛋白光量子療法等。頸椎骨質增生者可行頸椎牽引。
手術治療
可行血管介入治療,椎動脈再造術或成形術,以改善其血流。
注意事項
1、減少睡前的活動量。
2、睡前可喝一杯熱牛奶,避免飲咖啡和濃茶等。
3、聽輕音樂,給予娛樂性的讀物。
4、熱水胞腳,洗熱水澡,背部按摩。
5、指導病人使用放鬆技術,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鬆等。
6、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增加白天的身體活動量。
7、盡量減少白天的睡眠次數和時間。
護理要點
1、安排病人和他人交談的機會,以幫助其減少睡眠的需要。
2、考慮病人晚間的必要活動,如把便器放在床旁。
3、遵醫囑給予鎮靜催眠的葯物,如安定等觀察葯物效果。
4、安慰關心病人,增加病人與工作人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消除其焦慮心

6. 動脈在哪個位置

椎動脈由鎖骨下動脈發出,左右各一,穿過頸椎兩側五個橫突孔,經枕骨大孔上升到顱內後,兩條椎動脈在腦橋下緣匯合在一起,形成一條粗大的基底動脈,即我們通常所稱的椎基底動脈系統。基底動脈至中腦又分成兩條大腦後動脈,供應大腦後 2/5 的血液,包括枕葉、顳葉的基底面及丘腦等。椎基底動脈在小腦和橋腦的分支,供應小腦和橋腦的血液。兩條大腦前動脈之間有前交通支連接起來,兩側頸內動脈與大腦後動脈之間,有後交通支連接起來,構成腦底動脈環。當此環的某處血液障礙時,可互相調節供應。此外,頸內動脈通過眼動脈,還可以與面、上頜、顳淺等動脈吻合。椎動脈還有許多途徑與大腦表面的動脈吻合,側支循環非常豐富。因此,有時某一動脈發生阻塞時,可由側支循環代償,臨床上可不出現症狀 .

7. 動脈的位置在哪裡

冠狀動脈和腹主動脈在胸腔和腹腔之內,需要通過影像學的檢測,才能判斷它的形態。體表能夠觸及到的動脈包括頸動脈、橈動脈、肱動脈和股動脈。頸動脈的位置,在胸鎖乳突肌與環狀軟骨之間的凹陷處;橈動脈的位置在腕橫紋上偏於外側,也就是拇指的一側;肱動脈在肘橫紋上偏於內側,也就是偏於小指的一側;股動脈在腹股溝的凹陷處。頸動脈一般用來判斷患者是否出現心臟驟停;橈動脈是中醫診脈的常用切取點;肱動脈是測量血壓時比較常用的一個動脈搏動點;腹股溝的股動脈一般用於判斷下肢血管是否有病變。

椎動脈直徑大約3-6毫米,它由鎖骨下動脈發出,沿前斜角肌內側上行,穿過第一頸椎到第六頸椎的橫突孔向上走行,經枕骨大孔進入顱內。進入顱內後,左右兩條椎動脈在腦橋的下緣匯合在一起,形成一條粗大血管向大腦和腦干組織供血,組成通常所稱的椎-基底動脈系統。椎動脈還有相應的分支為小腦等結構供血。如果椎動脈發生病變,可造成眩暈、步態不穩等症狀。

椎動脈左右各一,對於正常人往往有一側椎動脈正常可保證大腦、脊髓等結構正常的血液供應。椎動脈還有許多途徑與大腦表面的動脈吻合,側支循環非常豐富。因此,有時某一動脈發生阻塞時,可由側支循環代償,臨床上可不出現症狀。

8. 基底動脈的介紹

基底動脈是由二側椎動脈合並而成的不成對的動脈,它在顱內走在腦橋下面,分為二支大腦後動脈,供應腦橋、小腦和大腦後部以及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