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殲20飛機的性能怎樣
我不認為殲20是四代機,屬於3++的樣子,J20四代機的4S標准超音速巡航沒有達到(我個人認為只要懂DIS進氣道的效率的都清楚,其次全動垂尾和和鴨翼在超音速巡航時能承受多大的面壓力呢?),第二,超視距雷達不敢恭維(我個人認為沒有資料顯示中國有源相控陣雷達,也沒有引進的任何一款戰機有),第三,隱身,幾乎現在所有的媒體都說反射面是0.5M,但這太單純了,0.5也是相對概念,側面的RCS是這的幾何倍,比如F16的側面RCS100M,像J20如過沒有好的吸波材料,而事實就是沒有隱身塗層,我個人認為現在J20隻是一種外觀上的假象,一個說明的漏洞是試飛結束後有數人工作人員直接上到飛機頂部查看,而要知道的是像B2等這樣的飛機和美軍給台灣提供的塗層工作維護都要穿專門的著裝防止損傷塗層。第四,超視距攻擊,這點應該可以勉強達到,不過國際上的定義是100公里外發現後先發制人,而我軍裝被最好的是SD-10,70公里的射程,雖然是雙模式制導但性能不如AIM120這類主流超視距導彈,綜合上述我覺得現在媒體吧J20誇大話了,任何一個懂的都不會講它能是四代機,最後一點補充的是,美軍在裝備F117,B1B,B2後才裝備的F22,可以說前三種雖然隱身,都沒有作為第四代機,還有俄羅斯的MIG1.44,隱身,超音速,超視距甚至可以向後發射導彈,還是三代機,所以說J20定義成第四代機是錯誤的~現在除了媒體,軍方有說這是第四代么~~·哈哈
㈡ 求現代戰斗機圖片及簡介
戰機的任務也多樣化,大部分現代戰機已具備對地空雙重打擊能力,各種戰機航電系統也不斷更新。現代戰斗機的簡介和圖片如下:
1.「美利堅猛禽」,也叫F-22戰機。它是世界最先進的隱形戰機,可超音速巡航。分數:9.8分。最大起飛重量:38,000公斤。
㈢ 如圖是成都飛機製造廠研製的中國第五代隱身重型殲擊機----殲20,其機動、隱身等多項性能處於世界前列,甚
(1)飛機採用圖示的形狀,在相同的時間內,上方空氣通過的路程大於下方空氣通過的路程,上方空氣的速度大於下方空氣的速度,因此上方氣體壓強小於下方氣體的壓強,會產生一個向上的壓強差,這一壓強差使飛機獲得豎直向上的升力;
(2)t=18min=1080s
s=vt=500×1080m=540000m=540km.
故答案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540.
㈣ 殲20為什麼要那麼大
殲20戰機需要的超強探測能力決定了飛機的機頭雷達直徑越大越好,重型發動機決定了後機身的直徑,氣動外形決定了飛機的長寬比,所以,殲20飛機的體型就如此大。
㈤ 中國四代隱形戰斗機殲-20具體資料
專家分析,殲20至少有6項技術世界領先。
第一、中國四代重殲的氣動構型決定了,升力特性是目前所有四代機當中最佳
中國四代重殲採用了「鴨翼邊條翼升力體」綜合布局結構,把鴨翼、邊條翼、升力體三者結合一起的,這是成飛在全世界第一個採用的,在全球已有的四代戰斗機(F22、F35、俄國T50)當中,升力特性最好、升力系數最高。美國F22、F35、俄國T50都只有變形的、大小不等的邊條翼,而按照有關論文,中國四代重殲採用鴨翼同邊條翼和升力體結合之後,升力系數最大比「單純採用邊條翼的戰機」提高四成,何況F22/F35的邊條都是變形小邊條。這意味著中國四代有著更短的起飛距離、以及大約2015年左右中國WS15發動機到位之後更優秀的穩定盤旋能力以及機動性。
第二、中國四代重殲的氣動構型決定了,俯仰、側滑、橫滾、轉向尤其是瞬間盤旋的能力和效率,是目前所有四代機中最佳或者最佳之一
目前所有四代機當中,氣動面採用「鴨翼+前後襟翼+全動尾翼」綜合布局提高飛控能力的,四代的差動鴨翼可以和全動小垂尾同步實施偏轉,這目前只有中國四代重殲一家。所有的四代機都有前後襟翼,T50、F35也採用全動尾翼,但是它們沒有鴨翼同全動尾翼聯動,控制俯仰、側滑、橫滾、轉向尤其是瞬間盤旋的能力和效率,低於中國四代重殲。這意味著不論亞音速、跨音速、還是高音速狀態下,戰機的俯仰、側滑、橫滾、轉向的能力和效率,也就是戰斗過程中的「佔位」、 「搶位」能力和速度,超過T50、F35。而F22畢竟是1990年試飛的機型,採用的是80年代的技術,氣動布局上連全動尾翼都沒有,靠的是二維矢量噴管與襟翼的共同作用,可以有限控制俯仰和轉向而已。想想看,在航向基本都未來得及變化的時刻,我們四代重殲的機頭指向已經迅速改變、瞄向敵機,加上我們研發中的大角度離軸發射的導彈,誰先發射攻敵,誰占據先機,不言而喻。而這還只是瞬間盤旋能力(簡稱瞬盤)優秀的表現而已。
第三、中國四代重殲採用了獨創的「可調DSI進氣道」
在美國F35的DSI進氣道技術上更先進一步美國F35、或者中國梟龍、中國J10B型戰機上面的DSI進氣道,是不可調的。這意味著採用這種進氣道的戰機,盡管得到了減重、總壓恢復比較優、間接提高發動機推力的優勢,但是,局限在於:這種優勢只能固定在某一速度范圍。但是中國四代重殲採用了「可調DSI進氣道」,鼓包固定但是進氣道側等位置可調,有效隨速度變化改變進氣量,從而達到各個主要速度段的優秀的總壓恢復比,在各個主要速度段間接提高發動機的推力。這一技術同未來2015年左右即將實用化的十五到十八噸級推力的WS15發動機相結合,可以確保中國四代重殲在目前所有四代戰機中的動力優勢。澎湃的動力將意味著更好的加速性、爬升率、超巡能力、以及更強的穩定盤旋能力。
第四、中國四代重殲的主翼後掠角較大,與細長機身等因素綜合支持高音速能力
超巡能力在發動機到位之後可超越F22從畫圖測量看,中國四代重殲的主翼後掠角較大,達到了47度乃至48度。高於F22。加之細長的機體迎風阻力小,這一構型可以實現高音速能力。在十五到十八噸級推力的WS15到位之後,這一翼型和機型,超巡能力超過F22毫無問題,更不談F35。這意味著更高的接敵速度、以及更高的逃逸速度和生存能力。
第五、中國四代重殲的隱身能力達到空軍指標,有消息稱已經採用的等離子局部隱身技術、反無源探測塗料,可以使中國四代重殲隱身性達到和超越F22隱身方面
目前中國四代重殲的正面雷達反射面,比之F22多了鴨翼、腹鰭四個反射面。但我們已經看到:1、中國空軍在招標中已經做過各個競標型號的RCS 雷達反射面的微波暗室測算。目前推出的四代重殲是各個招標方案中最優的。2、目前出現的四代重殲的顏色是墨綠色的,完全不同於三代機 J10/J11出廠時的黃皮機,是復合材料和隱形材料的顏色。也就是包括鴨翼和腹鰭也使用了隱性塗料。3、鴨翼、腹鰭同機體的結合部,容易產生爬行波等雷達反射源的部位,有消息稱已經採用等離子局部隱身技術,可以使隱身問題完全彌補。4、更新的塗料可有效抑制無源探測,即在塗料中放入某種特定的磁性材料,傳導電流塗層,從而導致照射到機體表層的電視信號電波、手機信號電波、電台信號電波,等等,也被吸收,從而實現「反無源探測」(例如名噪一時的捷克維拉雷達)。至於側面反射面積,大家比較一下中國四代重殲同F22的尾翼大小,即可一目瞭然地知道:F22畢竟是八十年代技術的產品。
第六、中國四代重殲的氣動構型,「系統集成」、「技術集成」能力世界第一
中國四代重殲集全球優秀三代機和四代機的大成於一體,是採用現有優秀技術最多、綜合最為完善的機型。某著名工業國有一句名言,綜合就是創造。從目前已經曝光的中國四代重殲的照片分析,中國四代綜合了全球7種優秀戰機的十種以上的優秀技術於一體。這些技術包括:美國F22的菱形機頭+F22的整體式黃金鍍膜艙蓋(中國四代重殲與此相似度九成以上);美國F35/中國梟龍的蚌式進氣道的中國改進型(中國四代採用可調式DSI進氣道);中國J10的鴨翼的改型(中國四代採用了上反鴨翼,與下反主翼等翼面配合,共生渦升效應);中國梟龍或美國F18的大邊條翼的改型(F22/F35/T50隻有變相的小邊條,產生的渦升力有限);中國J10的三角翼的切尖改型(接近梯形翼,有利於高速性);中國J8式的利於高速性的長機身(「長細比」大,有利於高速性);美國F35俄國T50的全動垂尾(中國四代重殲的全動垂尾大小,明顯小於F22);翼身一體技術(中國四代重殲的上單翼同機身一體化無縫銜接,利於隱身)、 俄羅斯米格1.44腹鰭(正好從側面擋住了發動機尾噴口,同時兼顧航向的穩定性)
㈥ j20戰斗機詳細資料
殲-20(英文:J-20,代號威龍)是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研製的第四代(根據蘇聯傳統分類和美國2009年後分類方式兩者已統一)雙發重型隱形戰斗機,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三代空中優勢戰機
殲-20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式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機頭、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為鋸齒邊設計,機身以深黑色塗裝,而殲20(2012)採用類似於F22的高亮銀灰色塗裝。側彈艙採用創新結構,可將導彈發射掛架預先封閉於外側,同時配備中國國內最先進的新型空空導彈。
首架工程驗證機於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實現首飛,2014年12月10日下午編號2015的殲-20進行飛行,該機有明顯的改正,在機尾尾撐處做了削尖處理。
殲-20作為中國第五代重型隱身戰斗機,融合全球多種優秀戰機的設計於一體。這些技術包括:
(1)美國F-22的菱形機頭和整體式黃金鍍膜艙蓋,從2011號機開始,改用F-35那種內置加強筋的一體化艙蓋,據此推測艙蓋變薄,以更及時的穿蓋彈射方式跳傘,節省了拋蓋的0.3-0.4秒;
(2)美國F-35的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EODAS),也被技術人員整合到殲-20戰斗機上。殲-20是世界上第二架應用EODAS的戰斗機。[8]
(3)美國F-35的DSI進氣道改進型(殲-20為可調DSI的次世代進氣道)
2011號-殲20
(4)美國F22的彈艙布局:機腹下部為主彈艙,機腹兩側為格鬥彈艙。不僅如此,為了加強隱身能力,殲-20還在彈艙上使用了先進的鋸齒型艙門。
(5)中國殲10的鴨翼的改型(中國五代採用了上反鴨翼,與下反主翼等翼面配合,共生渦升效應);
(6)多種四代機(如美國F/A-18)採用的大邊條及翼身一體設計的改型;
(7)俄羅斯T-50的全動垂尾(殲-20為全動差動垂尾)、推力矢量(實為殊途同歸);
(8)俄羅斯米格1.44的後機身設計(窄間距雙發動機噴口,寬間距外傾雙垂尾及腹鰭等——都屬於超音速減阻措施)的改型。
㈦ 殲20是中國首架什麼性質的飛機
殲20是我們中國首架雙發重型隱身殲擊機,這可是國家機密,我竟然告訴了你!
不知道算不算泄露國家機密?
罪過罪過!
㈧ 中戰機殲20哪些必殺技震驚西方
中國第一款隱形戰斗機驚艷服役,西方世界一片嘩然,認為這是中國航空工業和軍事力量的巨大飛躍,須認真對待這款戰機的超級性能及其軍事用途。
在殲—20的研發上,中國的設想是製造一款「第五代戰斗機」,融先進航空電子技術、高性能引擎和先進戰場通信以及隱形設計於一身。
3年前,這款飛機曝光產生的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慮。飛機的隱形性能究竟如何?其能否完成五代機所擔負的使命?飛機使用的又是什麼引擎?
三年後,這些疑慮逐漸現出了自己的答案。經過一系列改進,殲—20的新設計採用了雷達吸波塗料,重新設計的座艙罩和機身外部特徵如進氣道和機輪艙門,以及可容納有源電子掃描雷達(AESA)的新機頭。AESA雷達是現代戰斗機的一項黃金標准,它可以產生互不關聯的無線電波束,從而能在不暴露攜帶雷達的飛機位置的情況下進行探測。
不僅如此,殲—20甚至也還添加了更多超級性能。比如,紅外線搜索跟蹤感測器被安裝在了機頭下部的整流裝置中,這是另一項使飛機可以利用紅外線攝像頭探測、識別、跟蹤並最終向敵方飛機射擊的一種技術創新成果。另外,該飛機似乎還在機身的各個側面都開有窗口,表明它可能採用了分布式孔徑系統,使飛行員無需轉動腦袋就可以通過頭盔看到所有方向情景的攝像頭網路。
與此同時,殲—20的兩台大功率、高性能引擎,使其可以進行在滿載武器和燃料情況下以超音速進行巡航飛行。雖然早期的殲-20機型採用的是俄羅斯AL-31FN引擎,但是預料量產版機型將採用國產的WS-15引擎,它們將提供高出50%的推力。
投入現役的殲—20又將用於完成什麼樣的軍事任務?從武器裝備上看,這款擁有三個內置武器艙的雙引擎飛機能夠執行一系列任務。比如,一個潛在用途是作為遠程打擊機,穿透敵人防空網路,對諸如機場、指揮和控制基地及其他軍事設施等重要地面目標發射導彈。另一個用途則是像F-22那樣奪取局部空域的制空權,即意在與敵機在遠離中國本土的地方進行決戰,例如在南海和東海的爭議區域上空。
與西方先進戰機相比,殲—20的技戰術水平又將如何?
美國專家認為,殲-20成功地將隱形技術和現代化作戰設計的成果結合起來。前美國空軍飛行員納特·亞羅什表示:「在訓練有素的飛行員駕駛下,這種飛機將勝過美國第四代戰機。」
俄羅斯的一些軍備專家稱,從照片來看,殲-20的設計元素借鑒了同樣未完成測試的俄羅斯米格1.44戰機和美國第五代戰機F-22與F-35。
另外,「黑鷹」殲-20很可能將配備中國最新的霹靂-10空空導彈。這種導彈採用紅外自動制導系統,不怕閃光致盲,具有超強機動性,可以摧毀偏離瞄準線的目標。這種機彈結合,使其具有非常恐怖的殺傷力,一旦被鎖定,就在劫難逃、非死不可了。
㈨ 如何區別殲10與殲20
殲10與殲20的區分方法如下:
1、觀察外觀造型
殲-10採用鴨式布局,翼身融合。
殲-20採用單座、雙發、全動差動雙垂尾、DSI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
2、觀察發動機數量
殲10有一個發動機,顏色亮麗。
殲20有兩個發動機,顏色是黑色。
3、觀察功能
不可以隱身的是殲10。殲10是一種先進的三代戰機,通過不同型號的改進,分為空對空,空對地,空對海等。
可以隱身的是殲20。殲20是以四代戰機為基礎,超音速巡航,遠程打擊等為主。
(9)殲20飛機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殲20戰斗機的特點
1、航程遠
殲20的機體是目前五代機中最大的,所以其內部自然設計了巨大的油箱。依靠這個巨大的油箱,殲20的
航程非常遠,作戰半徑已經能夠達到2000多公里了。
2、內部彈倉大
20的內部彈倉大,殲20能夠攜帶導彈的種類多,就將多用途包含在內,不但能夠執行空戰任務,也能夠
掛載對海對地打擊彈葯。
3、隱身能力好
四代隱身戰機,在隱身能力上更是非常的突出,雷達反射面積只有0.001平方米。殲20還可以通過分級輻
射功率以及其他的手段進一步的降低被探測的距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殲-1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殲-20
㈩ 中國第四代隱形戰斗機什麼時候首飛
昨日,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在例行記者會上首次對外證實,中國第四代隱身戰斗機殲20已列裝部隊,試驗試飛工作正按計劃順利推進。
此外,吳謙還發布中國軍隊已完成8000人規模維和待命部隊在聯合國注冊的消息。南都記者發現,這28支分隊中,中國維和待命部隊首次出現無人機分隊。
一句話證實殲20列裝
自去年11月,殲20在珠海航展以雙機編隊進行短短1分鍾「快閃」首秀後,關於它的各種動態就頻繁曝光。相隔9個月後,殲20再次以三機編隊首秀今年的建軍90周年閱兵場。近日,2021號殲-20飛機首飛的圖片在網上廣泛流傳,有報道稱該機已經換裝了國產「太行」發動機。
關於殲-20何時正式列裝部隊的問題,昨日例行記者會上再次被拋出。早在今年5月底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對於殲20在「忙什麼」的問題,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曾表示,殲-20飛機是適應未來戰場需要、由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斗機,研製試驗試飛工作正在按計劃推進。
同樣的問題在朱日和沙場閱兵後,再次在今年8月的國際軍事比賽「航空飛鏢-2017」被問及,空軍裝備部綜合計劃局副局長董海平大校回應,殲-20飛機是適應未來戰場需要,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隱形戰斗機,目前,該機研製試飛工作正按計劃推進,該機將進一步提升我空軍綜合作戰能力,有助於空軍更好肩負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神聖使命。
而空軍發言人申進科大校也補充說,進入2017年,注意到網上出現很多有關殲-20的報道和猜測,網友的關注體現了一種期待。「我們可以期待的是,將來中國人民將會更多看到殲-20的英姿。」
與以往的回應不同,此次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用簡短的一句話給予證實,「殲20已列裝部隊,試驗試飛工作正按計劃順利推進。」
有媒體報道發動機採用「中國心」
而關於該機是否已換裝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消息,發言人卻未予正面回答。近日,深圳衛視報道,在中巴「雄鷹-6」軍演閉幕式上,解放軍西部戰區空軍司令員向巴基斯坦飛行員贈送了殲20模型,並透露這款戰機已用上了「中國心」。
公開報道顯示,殲-20是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研製的新一代隱形戰機。2011年1月,第一架殲-20驗證機在成都實現首飛,並引發海內外極大關注。
從首飛到服役僅用6年多
據軍方媒體報道,殲-20是服役中國軍隊的第一種多用途隱形戰機。它僅用了6年零兩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從首飛到服役,超越了美國F-22和F-35隱形戰機的服役速度,而俄羅斯的第五代隱形戰機T -50雖然早於殲-20一年首飛,卻仍然沒有完成試驗定型。
殲-20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鼓包式DSI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機頭、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為鋸齒邊設計,側彈艙採用創新結構,可將導彈發射掛架預先封閉於外側。據稱,在大規模「紅劍」聯合演習中,殲-20在空軍模擬對抗現役所有三代機中大獲全勝,以10:0的絕對優勢完勝殲-10、殲-11以及蘇30。
軍事專家葛立德此前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過去的標准,殲-20屬於四代機,代表了當前戰斗機發展的主流方向。它的隱身能力、超機動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都比較強,在沙場閱兵出現殲20三機編隊,已釋放了重大信號,證明殲20已具備使用能力,可以執行戰斗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