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耳朵上的穴位
耳穴就是分布於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應點、刺激點。當人體內臟或軀體有病是,往往會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現局部反應,如壓痛、結節、變色、導電性能等。利用這一現象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參考,或刺激這些反應點(耳穴)來防治疾病。耳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系。各臟腑組織在耳廓均有相應的反應區(耳穴)。刺激耳穴,對相應的臟腑有一定的調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針刺、埋針、放血、耳穴貼壓、磁療、按摩等。這些將在「經絡美容常用方法」一講中介紹。圖45、耳穴圖1、耳中(膈) HX1定位:耳輪角處,即耳輪1區。應用:血虛、血瘀、血熱引起的皮膚疾患,頑固性的皮膚瘙癢、蕁麻疹。2、直腸 HX2定位:耳輪腳棘前上方的耳輪處。應用:便秘。3、耳尖 HX6、7定位:耳廓向前對折的上部尖端處。應用:頭面五官科各種急性炎症,如麥粒腫,目赤腫痛,咽喉腫痛,面神經炎,蕁麻疹,濕疹,痤瘡,皮膚瘙癢等。4、風溪 SF1、Zi定位:耳輪結節前方,指與腕之間,耳舟1、2處交界處。應用:皮膚過敏,皮膚瘙癢;蕁麻疹,濕疹;指掌角化症;痤瘡。5、交感 AH6a定位:耳輪下腳的末端與耳輪交界處。應用: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諸證,失眠,多汗,顏面潮紅等。6、子宮(內生殖) TF2定位:在三角窩前1/3的凹陷處。應用: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白帶過多,盆腔炎;黃褐斑,痤瘡;肥胖。7、神門 TF4定位:三角窩內,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稍上方。應用:失眠,多夢,心煩,疲憊;頭痛、面痛、齒痛;蕁麻疹,濕疹,瘙癢;戒斷綜合征。8、盆腔 TF5定位:在三角窩後3/1的下部。應用:帶下病,盆腔炎、附件炎。9、腎上腺 TG2P定位:耳屏游離緣下部尖端。應用:低血壓,氣血不足,面色晄白,頭暈眼花。過敏性皮膚病。10、皮質下 AT4定位:對耳屏內側面。應用:神經衰弱,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神經性頭痛;身體虛弱。11、對屏間 AT1、2、4i定位:對耳屏游離緣的尖端。應用:皮膚過敏、皮膚瘙癢。12、口 CO1定位:耳輪腳下方前1/3。應用:面癱。口腔炎,口角炎,口周痤瘡。13、胃 CO4定位:耳輪腳消失處。應用:消化不良,腹脹;失眠、口臭;痤瘡,酒糟鼻;肥胖。14、大腸 CO7定位:耳輪腳上方的前1/3處。應用:便秘;肥胖;痤瘡。15、腎 CO10定位:對耳輪下腳下方的後部。應用:早衰,脫發;神經衰弱;月經不調。16、肝 CO12定位:耳甲艇的後下部。應用:月經不調,痛經,經前期緊張症;更年期綜合征,癔病;黃褐斑,痤瘡。17、脾 CO13定位:耳甲腔的後下方。應用: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形容失養枯萎;便秘,腹瀉,食慾不振;白帶過多,崩漏。18、心 CO15定位:耳甲腔正中凹陷處。應用:神經衰弱;口舌生瘡,聲音嘶啞;癔病。19、肺 CO14定位:耳甲腔中央周圍。應用:聲音嘶啞,咽喉炎;皮膚瘙癢,蕁麻疹,痤瘡,扁平疣;便秘。20、三焦 CO17定位:耳甲腔底部,內分泌內側,耳孔外。應用:便秘,腹脹;單純性肥胖。21、內分泌 CO18定位:耳甲腔底部,屏間切跡內。應用: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征;肥胖;黃褐斑,痤瘡。22、面頰 LO5、6i定位:耳垂第5、6區交界線周圍區。應用:面部保健美容按摩;面癱,面痛;痤瘡,黃褐斑,扁平疣。。
② 人的耳朵都有哪些穴位
耳穴分布規律與面頰相應的穴位在耳垂;與上肢相應的穴位在耳周;與軀干相應的穴位在對耳輪體部;與下肢相應的穴位在對耳輪上,下腳;與腹腔相應的穴位在耳甲艇;與胸腔相應的穴位在耳甲腔;與消化道相應的穴位在耳輪腳周圍等。穴位太多了。以下附圖了解:
③ 耳穴中耳垂中心和身體的哪部分對應
耳穴中耳垂中心對應的應該是身體的腎臟。在《黃帝內經》中有這樣一句話:「腎開竅於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人體的聽覺器官,其功能依賴腎精的充養,所以耳從屬於腎。
當我們了解到耳朵和腎的重要性,我們更應該好好保護自己的耳朵,同時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讓自己的腎臟不受到傷害,這才會我們對於自己身體最好地保護。
④ 耳穴的配圖
1.耳中(膈) HX1
定位:耳輪角處,即耳輪1區。
應用:血虛、血瘀、血熱引起的皮膚疾患,頑固性的皮膚瘙癢、蕁麻疹。
2.直腸HX2
定位:耳輪腳棘前上方的耳輪處。
應用:便秘。
3.耳尖HX6、7
定位:耳廓向前對折的上部尖端處。
應用:頭面五官科各種急性炎症,如麥粒腫,目赤腫痛,咽喉腫痛,面神經炎,蕁麻疹,濕疹,痤瘡,皮膚瘙癢等。
4.風溪SF1、Zi
定位:耳輪結節前方,指與腕之間,耳舟1、2處交界處。
應用:皮膚過敏,皮膚瘙癢;蕁麻疹,濕疹;指掌角化症;痤瘡。
5.交感 AH6a
定位:耳輪下腳的末端與耳輪交界處。
應用: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諸證,失眠,多汗,顏面潮紅等。
6.子宮(內生殖) TF2
定位:在三角窩前1/3的凹陷處。
應用: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白帶過多,盆腔炎;黃褐斑,痤瘡;肥胖。
7.神門TF4
定位:三角窩內,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稍上方。
應用:失眠,多夢,心煩,疲憊;頭痛、面痛、齒痛;蕁麻疹,濕疹,瘙癢;戒斷綜合征。
8.盆腔TF5
定位:在三角窩後3/1的下部。
應用:帶下病,盆腔炎、附件炎。
9.腎上腺TG2P
定位:耳屏游離緣下部尖端。
應用:低血壓,氣血不足,面色晄白,頭暈眼花。過敏性皮膚病。
10.皮質下 AT4
定位:對耳屏內側面。
應用:神經衰弱,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神經性頭痛;身體虛弱。
11.對屏間 AT1、2、4i
定位:對耳屏游離緣的尖端。
應用:皮膚過敏、皮膚瘙癢。
12.口 CO1
定位:耳輪腳下方前1/3。
應用:面癱。口腔炎,口角炎,口周痤瘡。
13.胃 CO4
定位:耳輪腳消失處。
應用:消化不良,腹脹;失眠、口臭;痤瘡,酒糟鼻;肥胖。
14.大腸CO7
定位:耳輪腳上方的前1/3處。
應用:便秘;肥胖;痤瘡。
15.腎 CO10
定位:對耳輪下腳下方的後部。
應用:早衰,脫發;神經衰弱;月經不調。
16.肝 CO12
定位:耳甲艇的後下部。
應用:月經不調,痛經,經前期緊張症;更年期綜合征,癔病;黃褐斑,痤瘡。
17.脾 CO13
定位:耳甲腔的後下方。
應用: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形容失養枯萎;便秘,腹瀉,食慾不振;白帶過多,崩漏。
18.心 CO15
定位:耳甲腔正中凹陷處。
應用:神經衰弱;口舌生瘡,聲音嘶啞;癔病。
19.肺 CO14
定位:耳甲腔中央周圍。
應用:聲音嘶啞,咽喉炎;皮膚瘙癢,蕁麻疹,痤瘡,扁平疣;便秘。
20.三焦CO17
定位:耳甲腔底部,內分泌內側,耳孔外。
應用:便秘,腹脹;單純性肥胖。
21.內分泌 CO18
定位:耳甲腔底部,屏間切跡內。
應用: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征;肥胖;黃褐斑,痤瘡。
22.面頰LO5、6i
定位:耳垂第5、6區交界線周圍區。
應用:面部保健美容按摩;面癱,面痛;痤瘡,黃褐斑,扁平疣。
⑤ 耳穴里腰椎、骶椎、尾椎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腰椎:椎體較大;棘突板狀水平伸向後方,相鄰棘突間間隙寬,可作腰椎穿刺用,關節突關節面呈矢狀位。人體有五個腰椎,每一個腰椎由前方的椎體和後方的附件組成。椎板內緣成弓形,椎弓與椎體後緣圍成椎孔,上下椎孔相連,形成 椎管,內有脊髓和神經通過,兩個椎體之間的聯合部分就是椎間盤。它是由纖維環和髓核兩部分組成。髓核位於椎間盤的中央,它是一種富含水分 、呈膠凍狀的彈性蛋白。在髓核的周圍是纖維環,一層層的纖維環把兩個椎體連接在一起,並把髓核牢牢地固定在中央。
人的骶椎位於對耳輪上下腳起始部隆起處至腎穴外上方這一段,由下而上依次為骶1至骶5。骶骨呈倒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前面凹陷,上緣中分向前隆突稱岬,中部有 4條橫線,橫線兩端有4對骶前孔.背面粗糙隆凸,正中部為骶正中嵴,中間部為骶中間嵴,此嵴外側有4對骶後孔,孔外側部有骶外側嵴.骶前後孔與骶管相通, 有骶神經前,後支通過.骶管下端的裂孔為骶管裂孔,兩側向下突出為骶角.骶骨外側部上份有耳狀面,與髖骨耳狀面相關節,耳狀面後方骨面凹凸不平稱骶粗隆。人體的五塊骶椎合成的一塊骨。為骨盆的後壁。上與第五腰椎相連,下與尾骨相連。
尾椎位於骶骨之下方,由四節(三至五節)退化椎骨結合而成,構成脊柱尾端。人的脊椎骨是根據所處的部位,可以依次分為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等。除了骨與尾骨的韌帶及其他小韌帶附著在上面外,部分的臀大肌也附著在其上,這也是尾椎病患者時而感覺臀部不適的原因。
⑥ 左右耳穴是一樣的嗎為什麼感覺圖示以下左右感覺不一樣
穴位或反射區通常都是對稱性的,但也分左右,應該那個部位酸痛感明顯重點按揉或艾灸。
你標注的上部應該是腰骶椎反射區,下面是小腸反射區。如下圖:
⑦ 急!!在線等答案!有哪位同仁能告知耳穴膈在什麼位置!!最好附圖!有圖加分!!!
耳中即為膈定位:耳輪角處。應用:血虛、血瘀、血熱引起的皮膚疾患,頑固性的皮膚瘙癢、蕁麻疹。
我在圖中用紅的標志了
⑧ 天耳穴在什麼位置
穴道名稱:天耳穴(董氏三十二解穴之一)
經絡名稱:九九部位耳朵區、經絡系統:董氏針灸
描述 穴位:在耳廓背面、神耳上穴外二分。、解剖位置:肝腎神經。主治:食物中毒、葯物中毒、皮膚過敏、頭暈、嘔吐、暈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