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頭昏按哪個部位好得快圖片
擴展閱讀
圖片一共有多少人 2025-08-02 18:16:38
qq發動態圖片應用 2025-08-02 18:16:00

頭昏按哪個部位好得快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24 06:05:29

❶ 頭暈眼花,視物模糊,長按哪些穴位,助你緩解眼部疲勞

如果出現頭暈眼花或者是視覺模糊的情況,可能就是經常過度操勞,精神狀態頹靡,身體負擔加重等等情況,如果想要緩解這類型的症狀,大家就不能夠掉以輕心,平時的按摩方法來進行保養,讓這些疲憊的狀態消失更快。下面介紹的就是按摩的部位,希望大家都能夠謹慎了解,平時生活中就可以多按一下,緩解頭部的壓力。

陽白穴:主要是在眼蓋的位置。小時候在眼保健操的時候就會按摩這些區域,減少眼睛的疼痛感覺,對於眼瞼下垂或者是眼睛疼痛的朋友,有非常好的幫助。大家如果平時經常出現頭暈眼花,或者是頭暈目眩,眼睛操勞過度等等情況,都可以適當結合這些部位來達到恢復的效果。

❷ 頭暈,可以按摩什麼穴位嗎

頭暈目眩主要是由於氣血過度消耗或氣血運行不暢,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後,興奮性降低,肌肉筋脈失於滋養所致。對築賓穴和翳風穴進行有效的按摩,可以緩解肌肉疼痛及緊張狀態,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解除疲勞。 築賓穴位置:腿內側,膝蓋下三分之一處。 指按法:坐姿,右腳搭在椅子上,右手按住膝蓋,左手拇指按住穴位。吸氣並數1、2,漸漸用力,數3時強按穴位,吸氣並數4、5、6,身體放鬆。 指擦法:坐姿,用左手拇指按住穴位上下5厘米處,由上至下,呼氣並慢慢擦揉穴位。先擦揉右邊穴位,再做左邊穴位。 指按法一次,指擦法一次,即一回。左右各做3-6回。 翳風穴位置:耳垂後面凹陷處。 指按法:坐姿,兩手拇指分別按住穴位,同時頭部稍向後傾,呼氣並數1、2,漸漸用力,數3時強按穴位,吸氣並數4、5、6,身體放鬆,頭部恢復原位。 指擦法:用兩手四指(除拇指外)在穴位上方5厘米處,呼氣並慢慢向上方擦揉穴位。 指按法一次,指擦法一次,即一回。重復動作3-6回。

❸ 一起來學習下,感冒後出現頭暈頭痛的症狀,按摩哪些穴位很有效

大家平時感冒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畢竟說不上像發燒那麼嚴重也讓人頭昏眼花的,很難受。尤其是感冒時頭疼頭昏是最讓人感覺難受的。如果想通過按穴位來緩解感冒時頭疼頭昏的症狀,有這幾個穴位可以嘗試一下。

①天柱穴

天柱穴的穴位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就是脖子後面會有一塊凸起來的肌肉,稍微一使勁就可以感受到肌肉的分界線。天柱穴就在肌肉和頭骨中間凹下去,挨著後發際線的地方。感覺頭疼不適的時候多按壓按摩一下天柱穴會有一些好轉。天柱穴本身就有使人緩解疲勞、清神提腦的作用,所以會有一些效果。

以上三個穴位都是比較方便和容易操作的,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穴位對緩解感冒時的頭疼頭昏也很有效。

❹ 頭昏的頭昏緩解穴位

當人們用腦過度精神疲憊的時候,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按揉前額,或者用拳頭輕輕地敲打,其實,這就是刺激頭部的兩個重要的養生穴位:印堂和神庭。另外,頭痛頭昏,按摩這兩大養生穴位,療效顯著。
按摩印堂穴和神庭穴位,對消除頭痛頭昏、恢復大腦活力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同時按摩這兩大養生穴位,則互相補益,效果更佳。
印堂穴
此養生穴位是人體經外奇穴,《達摩秘功》中將此穴也列為「回春法」之一,可見其重要地位。印堂穴在兩眉連線的正中間。按摩時將中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較強的力點按10次。然後再順時針揉動20~30圈,逆時針揉動20~30圈即可。
神庭穴
神庭穴屬人體督脈,刺激此養生穴對神經系統有治療作用。神庭穴在印堂穴上面,發際正中直上半寸左右,按揉方法與印堂穴相同。

❺ 失眠頭昏渾身乏力可以通過按摩那幾個穴位來緩解

你好建議點按風池,足三里,神闕,多吃木耳,海帶,紫菜,金針姑,洋蔥等能軟化血管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其他食物就盡量少吃了.祝您早日恢復,

❻ 頭暈可以怎麼緩解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有頭暈現象,頭暈的原因是非常多的,不同的人原因不一樣。那麼,年輕人頭暈是怎麼回事?

讓身體好好休息,在灰塵多的地方工作,空氣不好,而且缺少水,久了就會頭暈,造成大腦疲勞缺氧缺水,這時候要到空氣好的地方休息,比如公園,散散步之類的。如果感覺困,睡覺是最好的辦法,讓大腦恢復過來。長期面對電腦,被電腦輻射照著,由於工作原因大腦,眼睛不停的高速思考與運轉,很容易造成頭暈目眩,這時候最好的辦法不是睡覺,因為睡覺醒來後還是會頭暈。

肚子餓的時候就會感覺頭暈眼花。有時感冒可能會附帶有頭暈的症狀,這時候一定要好好休息,不要著涼,按時吃葯多喝水康復後頭暈就會好。常常喝酒會對神經系統造成破壞,久而久之會頭暈。

年輕人頭暈吃什麼

1、西瓜,脫水是頭痛發作的主要原因。西瓜本身含充足的水量,同時還能為身體提供鎂等重要礦物質元素,從而起到預防的頭痛作用。此外,黃瓜、甜瓜、西紅柿和萵苣等果蔬的含水量也較高。

2、杏仁里的鎂元素能放鬆血管,預防頭痛。想要增加鎂的攝入量是可以吃一些腰果、糙米和豆莢、杏仁、杏脯、香蕉、鱷梨等食物。

3、蘋果含有多種能降低血脂,限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管栓塞傾向,防止動脈硬化的物質,能軟化血管,疏通血脈,用於防治腦動脈硬化,血管性頭痛。

4、酸奶大腦缺鈣同樣會發出頭痛信號。而低脂酸奶就含有豐富的鈣和益生菌。

5、魚無論是鹹水魚或淡水魚,均含有大量的優質蛋白和豐富的鈣,特別是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可分解膽固醇,使腦血管通暢,緩解頭痛。


❼ 頭昏怎麼辦

治療
家庭療法
家庭物理治療是以磁場作用於人體治療疾病的方法。磁場影響人體電流分布、電荷微粒的運動、肌膜系統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組織細胞的生理、生化過程改變,產生鎮痛、消腫、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等作用。臨床通過磁療作用來進行頭暈、頭痛的治療。磁療(magnetotherapy),以磁場作用於人體治療疾病的方法。磁場影響人體電流分布、電荷微粒的運動、肌膜系統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組織細胞的生理、生化過程改變,產生鎮痛、消腫、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等作用。由於人體頭部有許多重要穴位,「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升於頭」,早上《素問·脈要精微論篇》中就指出「頭為精明之府」。頭為諸陽之會,手足六陽經皆上行於頭,六陰經中手少陰與足厥陰經直接循行於頭面部,所有陰經的別經和陽經相合後上達於頭面。古人雲:「形統於首」,即頭腦是全身四肢百骸的統領,與人體內臟器官的功能有著密切聯系。在治療頭暈頭痛的過程中,最常用的就是 磁性梳頭皮梳 對頭皮及發根進行梳理按摩治療,它是根據傳統的臟腑經絡理論和大腦皮層在頭部相應投射區的學說,巧妙地將高科技釹鐵硼永磁體鑲於梳齒內,把磁場的生物效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鎮靜、止癢)與推拿中梳搔法結合在一起,設計成一邊粗齒,一邊細齒的結構,粗齒一側內置釹鐵硼永磁體進行磁療並且梳齒的圓柱鈍形設計也可做刮痧按摩之用,能夠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改善頭皮和顱內營養,調節大腦功能,增強腦細胞的營養,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腦部的供血供氧快速緩解頭暈 頭痛的症狀。
另外人體頭部有許多重要穴位,「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升於頭」,早上《素問·脈要精微論篇》中就指出「頭為精明之府」。頭為諸陽之會,手足六陽經皆上行於頭,六陰經中手少陰與足厥陰經直接循行於頭面部,所有陰經的別經和陽經相合後上達於頭面。古人雲:「形統於首」,即頭腦是全身四肢百骸的統領,與人體內臟器官的功能有著密切聯系,經常地按摩頭皮,梳理頭發,可以疏通頭部經穴,刺激頭皮代謝加快,改善頭部血液循環,頭部有身體各臟器的投射區,通過 磁性梳頭皮梳這種多功能的梳理刺激這些區域也可以起到預防和治療其他臟器疾病的作用,對於頭皮痛癢,脫屑,脫發,神經機能失調,頭暈,頭痛,以及高血壓等均有很好的治療和改善作用。
常規治療
頭暈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最常見於高血壓病、高血脂、腦動脈硬化、顱腦外傷綜合症、神經症等。此外,還見於貧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壓、葯物中毒、尿毒症、哮喘等。抑鬱症早期也常有頭暈。頭暈可從病因著手並配合降壓護腕來綜合治療,降壓護腕非葯物治療頭暈、高血壓的最新科技,採用雙脈療法,戴在雙手腕部,集磁療、熱療、礦物療於一體,集通絡活血,降壓調壓穩壓、軟化血管和保護心腦的多重功效於一身!它利用航空航天生物磁——稀土釹鐵硼永磁體(國家863工程計劃項目高科技材料),在雙手腕部形成高磁能量環,快速穿過腕部皮膚,釋放天然能量,對雙手腕部的內關、外關、太淵、神門、列缺、陽池6大穴位,進行電脈沖震盪,天然能量穿透內關穴、外關穴進入體內,使經絡貫通,血液循環加速,補充人體內的磁強度,提高細胞的含磁量,改善人體的微循環,持續震盪激活血液內皮細胞,24小時不間斷釋放能量,使血壓下降和維持平穩。同時,還可以分解沉澱在血管壁的葯毒和血液垃圾,並通過汗液、尿液排出體外,血液垃圾排除了,血脂降了,血管彈性恢復了,頭暈和高血壓的症狀自然遠離!
日常治療措施
頭痛頭暈是臨床中最常的症狀,劇烈的頭痛往往攪得人坐立不安,痛苦不堪,然足部按摩卻可幾分鍾之內解除痛苦。頭痛,人們都習慣服用止痛片,而採用足部按摩既無副作用,而且作用確切。腳部按摩療法是一種古老而又新奇的康復療法。它起源於中國,流傳至國外。因為它具有安全、簡便、易學、有效、經濟等特點,倍受群眾歡迎。近幾年來,腳部按摩療法在瑞士、日本、新加坡、美國等三十多個國家廣泛流行。
中醫養生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對應,常洗腳能刺激足部穴位,可增強血運,疏通經絡。醫學專家認為,如果能經常按摩足部相應的反射區,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肌體抵抗力,足部反射保健的原理是以壓力刺激足部的皮膚,以至於對內部臟器及身體的其他部位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足部有許多與臟器或身體部位相對應的反射區,經常按摩足部,更是鍛煉腳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預防和治療頭痛失眠的一種好方法,腳心中央凹陷處是腎經湧泉穴,手掌心凹陷處是心包經絡勞宮穴,如果經常搓腳心,可以有效緩解頭痛失眠。具體方法是:睡覺前使用穩邁舒按摩輪,坐在高度適中的椅子上,全身放鬆,雙腳自然下垂,踩在運動按摩輪上前後移動雙腳即可,用力不要過猛,要逐漸加快速度和加大力度,使用時要注意交替選擇運動按摩方式。可單腳運動按摩;或一隻腳做運動按摩,另一隻腳做靜止穴位刺激按摩;或雙腿腳同向運動;或雙腿腳反向運動。 要堅持經常使用,最好每天按摩兩次,每次按摩20-30分鍾為宜。 在做足部按摩時可採用均勻滲透的療法,用指關節均力均速按摩,不是輕刮表面,也不要在一個地方反復重按,力度不要過重。
特效治療方法
頭暈乃是由於皮膚血管擴張,血流增多而造成腦部血液減少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可能因為暴露於烈日下過久,泡熱水澡的時間太長,或是緊張、生氣等。除了以上的原因外,缺乏維他命、荷爾蒙分泌異常、更年期或自律神經失調也都是造成頭暈的因素。
磁療即是以磁場作用於人體治療疾病的方法。磁場影響人體電流分布、荷電微粒的運動、膜系統的通透性等,使組織細胞的生理、生化過程改變,產生鎮痛、消腫、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等作用。
我國在古代就用磁療治病。60年代初用鐵氧體磁塊貼敷穴位治高血壓、關節炎等症狀。截止目前,我國的磁療已進入多層次、多學科、多水平和深入提高的階段。對磁療的理論,生物效應,臨床適應症,方法學,磁療產品研究等,都有較明確的論證。磁療已成為治療失眠的主要方法。有許多醫療工作者對機理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多種磁療服飾、磁療睡眠系統正在向高層次發展。
針對頭暈的磁療,目前最常用的就是鎮痛安眠墊,其中釹鐵硼永磁體產生的的是一種模擬人體磁場特點的生物磁場,性能穩定!作用於人體可對人體本身的磁場進行糾偏,並通過增強人體經絡的生物電磁能,推動經氣運行,從而達到通經絡、增加腦部供血供氧、降低大腦皮層末梢神經的興奮性,產生促進組織新陳代謝、催眠、鎮痛、鎮靜、活血的效果。
食療方法
保證安靜的環境和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用腦和精神緊張。
方法一:
枯草湯治頭暈
夏枯草25克,生白芍15克,生杜仲25克,黃芩10克。
用法:先煎前3味葯,放入3茶盅水,熬30分鍾,從火上拿下來,稍停再加入黃芩,煎5分鍾即成,每天早晚各服1次。服後即能感覺頭輕眼亮,沒有其他副作用。
方法二:
菊花治頭暈
菊花功能降血壓、明目解毒、治頭暈、頭痛、耳鳴目眩,能使小便清長。高血壓的人可用菊花枕頭,對婦女肝陽火盛引致頭暈、晚間煩躁不能成眠者有幫助。可將野菊花加入油柑子葉、綠豆殼或通草絲,曬干待冷裝入枕袋內再縫密即可。
足療方法
頭暈自療保健法要按反射區——大腦、小腦、三叉神經、額竇、耳朵、內耳迷路、泌尿系統。
頭暈保健自療加強按摩部位:小腦、耳朵、內耳迷路。
1.小腦(反射區有交叉):位雙腳大拇指指腹有兩條橫紋線的中間都是小腦反射區,剛好與頸項相鄰。按摩時方向要從外往內方向扣按後再由內往外扣按。
2.大腦(反射區有交叉):位雙腳大拇指整個趾腹都是。按摩方向是從上面往下按摩。
3.三叉神經(反射區有交叉):位雙腳大拇指外側骨緣下方的肌肉。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按摩。
4.額竇(反射區有交叉):在雙腳五個腳拇趾末端處,剛好在腳趾甲下方。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按摩。
5.耳朵(反射區有交叉):在雙腳腳底的四、五趾與腳掌相交處下方的肌肉。按摩時要由上往下扣住後,往內側按摩。
6.內耳迷路:位於雙腳腳背的腳小趾下方,腳掌第一骨頭邊緣處,觸摸時有顆粒微凸感覺。找到微凸的小顆粒,用手按住後定點揉按。[1]?
運動治頭暈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經常頭暈的長者,只需持續進行一些簡單、輕松的運動,情況便可獲得極大的改善。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心理學家約妮在最新一期《內科年鑒》中發表其研究報告時表示,運動療法可以減少慢性眩暈的症狀和身體不適,而運動療法開始得愈早,效果會愈好,最理想是在首次出現頭暈後立即開始。
她說,頭暈是一種常見情況,通常是因為內耳的問題而造成,但這將對病患者,特別是長者,造成很大的不便,例如容易跌倒、或因害怕跌倒而不願外出甚至無法獨立生活。現時,醫生除了向病患者提供一些效果有限的處方葯外,很少有其他治療眩暈的方法。其實,一些簡單的運動,例如眼部、頭部、身體運動是可以治療頭暈,而且不需要任何設備,人人都可做到,但醫生卻通常不向病人作出介紹。
她領導進行的一項研究,將一百七十名平均年齡為六十歲而經常有頭暈的病人,分為兩組,分別接受運動訓練或是一般的醫療照顧;其中,運動組有護士教導他們進行半天的運動。在幾個星期後,護士約晤每個病人兩次,提供建議並助加強信心;然後在滿三個月和滿六個月時,測試每個病患者的狀況。
在三個月後,三分之二的運動組成員,頭暈情況有明顯改善,而「標准照顧組」到六個月後,才有三分之一人的情況有改善。
約妮表示,運動組的病患有比較多的誘因參加頭暈治療,因此他們十分願意每天做頭部運動。她說,只要讓病患者真正體驗到運動的好處和壞處,可以幫助他們繼續做頭暈治療。
處理
1,以最舒適的狀態躺下休息,解松身上的衣物。
2,若有發燒現象,予以冰敷.
3,調暗室內的光線,使身心放鬆,平靜
4,若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時,腳部會覺得發熱,若感覺冰冷,最好保持其溫暖。
5.起來時頭暈可以彎腰(連頭也一起彎下去)
6中醫治療
中醫的治療原則
眩暈是由於情志、飲食內傷、體虛久病、失血勞倦及外傷、手術等病因,引起風、火、痰、瘀上擾清空或精虧血少,清竅失養為基本病機,以頭暈、眼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證。眩即眼花,暈是頭暈,兩者常同時並見,故統稱為「眩暈」,其輕者閉目可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汗出、面色蒼白等症狀。
眩暈為臨床常見病證,多見於中老年人,亦可發於青年人。本病可反復發作,妨礙正常工作及生活,嚴重者可發展為中風、厥證或脫證而危及生命。臨床上用中醫中葯防治眩暈,對控制眩暈的發生、發展具有較好療效。
眩暈病證,歷代醫籍記載頗多。《內經》對其涉及臟腑、病性歸屬方面均有記述,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認為:「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指出眩暈與肝關系密切。《靈樞,衛氣》認為「上虛則眩」,《靈樞·口問》說:「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靈樞·海論》認為「腦為髓海」,而「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認為眩暈一病以虛為主。漢代張仲景認為痰飲是眩暈發病的原因之一,為後世「無痰不作眩」的論述提供了理論基礎,並且用澤瀉湯及小半夏加茯苓湯治療眩暈。宋代以後,進一步豐富了對眩暈的認識。嚴用和《重訂嚴氏濟生方·眩暈門》中指出:「所謂眩暈者,眼花屋轉,起則眩倒是也,由此觀之,六淫外感,七情內傷,皆能導致」,第一次提出外感六淫和七情內傷致眩說,補前人之未備,但外感風、寒、暑、濕致眩暈,實為外感病的一個症狀,而非主要證候。元代朱丹溪倡導痰火致眩學說,《丹溪心法·頭眩》說:「頭眩,痰挾氣虛並火,治痰為主,挾補氣葯及降火葯。無痰不作眩,痰因火動,又有濕痰者,有火痰者。」明代張景岳在《內經》「上虛則眩」的理論基礎上,對下虛致眩作了詳盡論述,他在《景岳全書·眩暈》中說:「頭眩雖屬上虛,然不能無涉於下。蓋上虛者,陽中之陽虛也;下虛者,陰中之陽虛也。陽中之陽虛者,宜治其氣,如四君子湯、……歸脾湯、補中益氣湯,……。陰中之陽虛者,宜補其精,如……左歸飲、右歸飲、四物湯之類是也。然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所以凡治上虛者,猶當以兼補氣血為最,如大補元煎、十全大補湯諸補陰補陽等劑,俱當酌宜用之。」張氏從陰陽互根及人體是一有機整體的觀點,認識與治療眩暈,實是難能可貴,並認為眩暈的病因病機「虛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過十中一二耳」。詳細論述了勞倦過度、飢飽失宜、嘔吐傷上、泄瀉傷下、大汗亡陽、晌目驚心、焦思不釋、被毆被辱氣奪等皆傷陽中之陽,吐血、衄血、便血、縱欲、崩淋等皆傷陰中之陽而致眩暈。秦景明在《症因脈治,眩暈總論》中認為陽氣虛是本病發病的主要病理環節。徐春甫《古今醫統·眩暈宜審三虛》認為:「肥人眩運,氣虛有痰;瘦人眩運,血虛有火;傷寒吐下後,必是陽虛。」龔廷賢《壽世保元·眩暈》集前賢之大成,對眩暈的病因、脈象都有詳細論述,並分證論治眩暈,如半夏白術湯證(痰涎致眩)、補中益氣湯證(勞役致眩)、清離滋飲湯證(虛火致眩)、十全大補湯證(氣血兩虛致眩)等,至今仍值得臨床借鑒。至清代對本病的認識更加全面,直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本節主要討論由內傷引起的眩暈,外感眩暈不在本節討論范圍。西醫學中的高血壓、低血壓、低血糖、貧血、美尼爾氏綜合征、腦動脈硬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神經衰弱等病,臨床表現以眩暈為主要症狀者,可參照本節辨證論。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1.辨臟腑眩暈病位雖在清竅,但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常關系密切。肝陰不足,肝鬱化火,均可導致肝陽上亢,其眩暈兼見頭脹痛,面潮紅等症狀。脾虛氣血生化乏源,眩暈兼有納呆,乏力,面色觥白等;脾失健運,痰濕中阻,眩暈兼見納呆
,嘔惡,頭重,耳鳴等;腎精不足之眩暈,多兼腰酸腿軟,耳鳴如蟬等。,
.2.辨虛實眩暈以虛證居多,挾痰挾火亦兼有之;一般新病多實,久病多虛,體壯者多實,體弱者多虛,嘔惡、面赤、頭脹痛者多實,體倦乏力、耳鳴如蟬者多虛;發作期多實,緩解期多虛。病久常虛中夾實,虛實夾雜。
3.辨體質面白而肥多為氣虛多痰,面黑而瘦多為血虛有火。
4.辨標本眩暈以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為本,風、火、痰、瘀為標。其中陰虛多見咽干口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弦細數;氣血不足則見神疲倦怠,面色不華,爪甲不榮,納差食少,舌淡嫩,脈細弱。標實又有風性主動,火性上炎,痰性粘滯,瘀性留著之不同,要注意辨別。
治療原則
眩暈的治療原則主要是補虛而瀉實,調整陰陽。虛證以腎精虧虛、氣血衰少居多,精虛者填精生髓,滋補肝腎;氣血虛者宜益氣養血,調補脾腎。實證則以潛陽、瀉火、化痰、逐瘀為主要治法。
分症論治
·肝陽上亢
症狀:眩暈耳鳴,頭痛且脹,遇勞、惱怒加重,肢麻震顫,失眠多夢,急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
治法:平肝潛陽,滋養肝腎。
方葯;天麻鉤藤飲。
·肝火上炎
症狀:頭暈且痛,其勢較劇,目赤口苦,胸脅脹痛,煩躁易怒,寐少多夢,小便黃,大
便干結,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火,清利濕熱。
方葯:龍膽瀉肝湯。
·痰濁上蒙
症狀:眩暈,頭重如蒙,視物旋轉,胸悶作惡,嘔吐痰涎,食少多寐,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燥濕祛痰,健脾和胃。
方葯:半夏白術天麻湯。
·瘀血阻竅
症狀:眩暈頭痛,兼見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鳴耳聾,面唇紫暗,舌瘀點或瘀斑,脈弦澀或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竅活絡。
方葯:通竅活血湯。
·氣血虧虛
症狀:頭暈目眩,動則加劇,遇勞則發,面色觥白,爪甲不榮,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納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養氣血,健運脾胃。
方葯:歸脾湯。
·肝腎陰虛
症狀:眩暈久發不已,視力減退,兩目干色恩澀,少寐健忘,心煩口乾,耳鳴,神疲乏力,腰酸膝軟,遺精,舌紅苔薄,脈弦細。
治法:滋養肝腎,養陰填精。
方葯:左歸丸。
轉歸預後
本病以肝腎陰虛、氣血虧虛的虛證多見,由於陰虛無以制陽,或氣虛則生痰釀濕等,可因虛致實,而轉為本虛標實之證;另一方面,肝陽、肝火、痰濁、瘀血等實證日久,也可傷陰耗氣,而轉為虛實夾雜之證。中年以上眩暈由肝陽上擾、肝火上炎、瘀血阻竅眩暈者,由於腎氣漸衰,若肝腎之陰漸虧,而陽亢之勢日甚,陰虧陽亢,陽化風動,血隨氣逆,夾痰夾火,上蒙清竅,橫竄經絡,可形成中風病,輕則致殘,重則致命。
眩暈病情輕者,治療護理得當,預後多屬良好;病重經久不愈,發作頻繁,持續時間較長,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者,則難以根治。
預防與調攝
保持心情開朗愉悅,飲食有節,注意養生保護陰精,有助於預防本病。
患者的病室應保持安靜、舒適,避免雜訊,光線柔和。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心情愉快,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煙酒、油膩、辛辣之品,少食海腥發物,虛證眩暈者可配合食療,加強營養。眩暈發作時應卧床休息,閉目養神,少作或不作旋轉、彎腰等動作,以免誘發或加重病情。重症病人要密切注意血壓、呼吸、神志、脈搏等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結語
本病病因多由情志、飲食所傷,以及失血、外傷、勞倦過度所致。其病位在清竅,由腦髓空虛、清竅失養及痰火、瘀血上犯清竅所致,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其發病以虛證居多。臨床上實證多見於眩暈發作期,以肝陽上亢、肝火上炎、痰濁上蒙、瘀血阻竅四型多見,分別以天麻鉤藤湯平肝潛陽,滋養肝腎;以龍膽瀉肝湯清肝瀉火,清利濕熱;以半夏白術天麻湯燥濕祛痰,健脾和胃;以通竅活血湯活血化瘀,通竅活絡。虛證多見於緩解期,以氣血虧虛、肝腎陰虛兩型多見,分別以歸脾湯補養氣血,健運脾胃;以左歸丸滋養肝腎,養陰填精。由於眩暈在病理表現為虛證與實證的相互轉化,或虛實夾雜,故一般急者多偏實,可選用熄風潛陽、清火化痰、活血化瘀等法以治其標為主;緩者多偏虛,當用補養氣血、益腎、養肝、健脾等法以治其本為主。
中醫按摩治療
中醫推拿按摩治療頭暈要加強按摩部位:小腦、耳朵、內耳迷路。
1.小腦(反射區有交叉):

頭暈如何治療
位雙腳大拇指指腹有兩條橫紋線的中間都是小腦反射區,剛好與頸項相鄰。按摩時方向要從外往內方向扣按後再由內往外扣按。
2.大腦(反射區有交叉):
位雙腳大拇指整個趾腹都是。按摩方向是從上面往下按摩。
3.三叉神經(反射區有交叉):
位雙腳大拇指外側骨緣下方的肌肉。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按摩。
4.額竇(反射區有交叉):
在雙腳五個腳拇趾末端處,剛好在腳趾甲下方。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按摩。
5.內耳迷路:
位於雙腳腳背的腳小趾下方,腳掌第一骨頭邊緣處,觸摸時有顆粒微凸感覺。找到微凸的小顆粒,用手按住後定點揉按。
6.耳朵(反射區有交叉):
在雙腳腳底的四、五趾與腳掌相交處下方的肌肉。按摩時要由上往下扣住後,往內側按摩。

【預防方法】
(1)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體質差者可提高身體素質,體胖者可增強氣血運行,加速排泄水濕痰飲。

如何預防頭暈
(2)飲食宜素凈和容易消化。不宜食用煙、酒、濃茶、咖啡、韭菜、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
(3)冬瓜、蘿卜、芋艿、慈菇、地栗、赤小豆、米仁具有化痰結、利水濕的作用,可以選作輔助治療。
(4)不要過多飲水,注意異體蛋白的攝入,如魚、

❽ 快速緩解頭暈的小妙招

1、塗風油精
不少人因為貧血,所以經常會出現頭暈現象;所以在辦公室里可以放一瓶風油精,每次頭暈的時候立刻在太陽穴上抹一點,稍加按摩就會緩解很多。
2、注意合理飲食
很多人出現頭發暈是因為低血壓,所以,應該在自己的飲食方面進行積極的調整,注意營養的均衡搭配;

平時少吃一些過於辛辣、油膩的食物,特別是垃圾食品一定要少吃,不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
3、多進行戶外活動
平時多進行一些戶外的活動,有利於我們的心情放鬆,而且,針對頭暈這種症狀,也可以達到非常好的緩解方式;

很多人因為長時間在室內,缺少一些新鮮的空氣,因此,平時多進行一些戶外的活動,也可以達到非常好的緩解頭暈的症狀。
4、躺下,墊高頭部
頭暈的時候一定不能繼續工作,立刻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躺下來,並且墊高自己的頭部;
保持身體任何部位不要亂動,閉上眼睛,這樣能夠快速緩解頭暈。

5、按摩頭部
頭暈的時候可以請人幫忙給你按摩整個頭部以及太陽穴位置,會很快趕走頭暈症狀。
6、睡覺
不管什麼原因引發的頭暈,只要你能睡著,那麼恭喜你,你找到了快速趕走頭暈的最好辦法;
睡醒一覺不僅能放鬆心情,頭暈現象也會立刻被趕走。

❾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幫助緩解暈車的症狀

暈車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對於暈車的人來說會對車產生恐懼感,暈車是一種病症,是由於維持身體平衡的器官或組織發生的功能性紊亂,從而導致患者出現暈車。另外暈車與個人的敏感度高有一定的關系,通常敏感性較高的人情緒較為不穩定,性格比較內向,從而增加了暈車的敏感度,那麼,按摩哪些穴位可以幫助緩解暈車的症狀呢?


其實,大部分暈車的人與心理因素有關,暈車的人最好是做好心理調整,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坐車之前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愉快的心理狀態,才能減少暈車的情況發生。經常暈車的人最好是在坐車之前服用暈車葯作為預防,從而減少暈車帶來的不適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