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咽喉部位是哪
醫學生咽和喉是分開的兩個不同部位,而我們通常所說的咽喉是指口咽,慢性咽炎最主要的病變也是在口咽。口咽對著圖看。而你非要咽喉的話,咽是指鼻咽+口咽+喉咽。而喉是指圖上標著的喉咽前面的部位,就是聲門附近那裡,大概就是喉結的高度。咽部是在喉結上方的。
Ⅱ 鼻咽在哪裡
鼻咽位於鼻頭和咽喉互通的位置。
Ⅲ 咽的位置和分布如何
咽(英文名:pharynx)是一前後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位於第1~6頸椎前方,上端附於顱底,向下於第6頸椎下緣或環狀軟骨的高度續於食管。咽有前壁、後壁及側壁,其前壁不完整,故咽向前分別與鼻腔、口腔及喉腔相通。咽腔分別以軟齶與會厭上緣為界,分為鼻咽、口咽和喉咽3部。咽具有吞咽功能,呼吸功能,保護和防禦功能以及共鳴作用。此外,咽也是一個重要的發音共振器,對發音起輔助作用。
咽(pharynx) 食物入食管和呼吸介質(水或空氣)入鰓或肺的共同通路。咽介於口腔和食管之間,既屬於消化系統又屬於呼吸系統。
魚類的鰓於咽的兩側形成。在胚胎的早期,咽部兩側突出5個咽囊。與此相對應,外胚層也向內凹陷,內外兩胚層相遇後打穿,乃形成鰓裂。鰓裂間為鰓隔,其前後面發生出絲狀或板狀的表皮突起——鰓。鰓裂的數目隨動物種類而不同。在脊椎動物中,最多可達14對,如一種盲鰻;圓口類多為7對鰓裂。鯊魚一般為5對,許多種鯊魚在鰓裂前面還有一個吸水孔,從發生來看,吸水孔乃是退化的第一對鰓裂。
陸棲脊椎動物雖用肺呼吸,但在胚胎期也形成咽囊,這些咽囊有些暫時打穿形成鰓裂,但以後即行封閉。咽囊在發育中形成一些和呼吸無關的衍生結構。
第1對咽囊的遠端部膨大形成鼓室(中耳),其近端部仍保留著和咽的聯系,成為耳咽管,或稱歐氏管。耳咽管和鼓室與鯊魚的吸水孔同源,都是由第1對咽囊發生而來。第2對咽囊在哺乳類形成齶扁桃體,在其他陸棲脊椎動物多趨於退化。齶扁桃體為淋巴器官,其功能是產生淋巴細胞和抗體,有防禦作用。第3和第4對咽囊形成甲狀旁腺(背側上皮)和胸腺(腹側上皮)。第5對咽囊的上皮形成後鰓體。陸棲脊椎動物的後鰓體位於甲狀腺旁,哺乳類的成體無後鰓體。後鰓體分泌的激素稱為降鈣素,可調節血漿中鈣離子濃度。
咽囊的底面中央處發生出甲狀腺。在系統發生上,甲狀腺相當於文昌魚的內柱。用放射性碘注入文昌魚體內,則注入的碘全集中到內柱,證明內柱與甲狀腺同源。圓口類的幼體在咽部有內柱,變態後內柱變為甲狀腺。
在魚類,水與食物共同入口,到達咽部,水由鰓裂流出,在流經鰓絲時進行氣體交換;食物則由咽入食管。兩棲類有了內鼻孔,空氣由鼻孔經口咽腔入肺;食物則由口經過口咽腔入食管。
哺乳類的內鼻孔後移,硬齶之後延伸出軟齶。沿軟齶的背中線向前剪開,可見鼻咽腔(咽部對向鼻腔的部分)。在鼻咽腔側壁上可見耳咽管(歐氏管)的開口,此管溝通咽部及中耳腔。咽向後有兩個通路:一是靠背面的食管,一是經喉門通入腹面的氣管。吞咽時,食物經口腔、咽進入食管,即從腹前方通向背後方,所以呼吸通路和消化通路在咽部形成咽交叉。在喉口外蓋有一個葉片形的軟骨——會厭軟骨,吞噬食物經過咽部時,會厭軟骨蓋住喉門,迫使食物進入喉門背面的食管而不誤入氣管。呼吸時,空氣通過鼻腔、咽,由喉門入氣管,即從背前方通向腹後方。
對於人體而言,咽是消化道與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呈前後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上附於顱底,下端至第6頸椎體下緣續於食管,全長約12 cm。咽的後壁與側壁較完整,前壁自上而下分別與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因此,咽可分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Ⅳ 鼻子內部結構(圖)
鼻子內部結構如下所示:
1、鼻骨
左右成對,中線相接,上接額骨鼻部成鼻額縫,外緣接左右兩側上頜骨額突,後面以鼻骨嵴與篩骨正中板相接,下緣以軟組織與鼻外側軟骨相接。上部窄厚,下部寬薄,易受外傷而骨折,發生鞍鼻,由於血管豐富,骨折復位後易癒合。
2、血管
外鼻的靜脈主要經內眥靜脈及面靜脈匯入頸內、外靜脈。由於內眥靜脈經眼上、下靜脈與顱內海綿竇相通,面部靜脈且無瓣膜,血液可上下液動,故當鼻或上唇(稱危險三角區)患癤腫時如誤擠壓或治療不當則有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之虞。
3、鼻腔
位於兩側面顱之間的腔隙,以骨性鼻腔和軟骨為基礎,表面襯以粘膜和皮膚而構成。鼻腔是頂狹底寬、前後徑大於左右兩側的不規則的狹長腔隙,前起前鼻孔,後止後鼻孔通鼻咽部。鼻腔由鼻中隔分為左、右兩腔,前方經鼻孔通外界,後方經鼻後孔通咽腔。
4、鼻前庭
由鼻翼所圍成的擴大的空間,內面襯以皮膚,生有鼻毛,有滯留吸入塵埃的作用,此外皮膚與軟骨膜緊密相貼,所以發生癤腫時,疼痛甚劇。鼻前庭的前部相當於鼻尖的內角處,有一向外膨隆出的隱窩,稱為鼻前庭隱窩,常為癤腫、痤瘡好發之處。
5、鼻竇是鼻腔周圍,顱骨與面骨內的含氣空腔,又稱鼻旁竇。鼻旁竇由骨性鼻旁竇表面襯以粘膜構成,鼻旁竇粘膜通過各竇開口與鼻腔粘膜相續。鼻旁竇對發音有共鳴作用,也能協助調節吸入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由於鼻腔和鼻旁竇的粘膜相延續,鼻腔炎症可引起鼻旁竇發炎。
Ⅳ 咽(鼻咽)和扁桃體是一個地方嗎
不是一個部位,但都是人的口腔內部的組織器官,人的五官是相通的,鼻咽在喉嚨的後部與鼻腔和氣管及口腔相通,軟齶在口腔內牙齒後的上頜部,扁桃體在喉嚨的兩側
Ⅵ 咽隱窩為什麼是鼻咽癌的好發部位
咽是人體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端共同的通道,咽部自上而下可以分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鼻咽隱窩,是鼻咽癌的好發部位。
說起鼻咽癌,人們一定不陌生,但是鼻咽癌到底發生在哪裡呢?恐怕很多人都說不清。要了解鼻咽癌發生的部位,就要從咽的解剖說起。
咽是人體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端共同的通道,上寬下窄、前後扁平略呈漏斗型。前面與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後壁與椎前筋膜相鄰;兩側與頸部和神經毗鄰。咽部自上而下可以分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鼻咽,又被人們稱為上咽,位於顱底與軟齶游離緣平面之間。其頂為蝶骨體及枕骨基底部;前方正中為鼻中隔後緣,兩側為後鼻孔,經此孔與鼻腔相通;後壁平對第1、2頸椎。在鼻咽的左右兩側有有咽隱窩:在咽口的上方有一隆起部分稱為咽鼓管圓枕,咽鼓管圓枕後上方與咽後壁之間有一個凹陷區,稱為咽隱窩,是鼻咽癌的好發部位,其上方與顱底破裂孔鄰接,鼻咽癌易經此孔侵入顱內。
看了上述這些,你是不是對鼻咽癌的發生部位有了一個了解呢?!
Ⅶ 咽部在人的哪個部位
實際上有很多類型的扁桃體。經常患扁桃體炎的並因此而被摘除的稱為齶扁桃體。這類扁桃體是位於上咽部兩側,是由淋巴組織聚合而成。
第二類扁桃體稱為舌扁桃體位於舌根部。第三類位於鼻咽部,稱為腺樣體,位於咽喉的最上部和鼻腔最上端的交界處。
Ⅷ 在解剖學上咽和喉分別在什麼部位
咽pharynx是一個上寬下窄、前後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圖:頭正中矢狀斷面右側觀),上端附著於顱底,下端平環狀軟骨弓(第6頸柱下緣平面)續於食管,全長約12厘米。後壁平整,前壁不完整,與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據此,以軟齶和會厭上緣平面為界,咽腔可分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咽腔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在鼻咽部的側壁上有咽鼓管咽口,經咽鼓管與中耳鼓室相通。
喉larynx是呼吸的通道,也是發音的器官。上通咽腔,下接氣管。喉的後方是咽的喉咽部;前方有舌骨下肌群覆蓋;兩側有頸部的血管神經和甲狀腺側葉。喉相當於第4-6頸椎的高度,女性喉較男性者高。小兒喉較成人為高。
喉由軟骨作為支架,軟骨間借關節、韌帶連結;並有肌肉附著,使關節運動,喉內面襯以粘膜,形成喉腔。
http://www.zgxl.net/sljk/imgbody/yanhou1.jpg
http://www.zgxl.net/sljk/imgbody/yanhou2.gif
Ⅸ 請問誰能給我提供一張人體鼻子的詳細構造圖
鼻解剖圖
http://www.fx120.net/JBZT/RTGS/200503021741323133.htm
http://www.myausblue.com/Principle.asp
一、鼻腔衛生學
鼻腔形態:鼻解剖圖
鼻子的結構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竇3部分組成。
(1) 外鼻由鼻骨、鼻軟骨和軟組織組成。
外鼻突出於面部,容易受到外傷。鼻尖與鼻翼軟組織與皮膚粘連甚緊,如果發炎則很疼痛,
也是痤瘡、酒渣鼻的好發部位。外鼻的靜脈血匯流海綿竇,如炎症處理不當,可引起海綿竇血檢性靜脈炎
等並發症
鼻子的結構:
1、鼻根 2、鼻樑 3、鼻尖 4、前鼻孔 5、鼻背 6、鼻唇溝 7、鼻翼(2) 鼻腔的前部稱鼻前庭,有鼻毛,並富有汗腺和皮脂腺,易生癤。鼻腔的頂部是顱前窩底部一部分,較薄,與硬腦膜相連甚緊,有嗅神經通過。鼻的內側為鼻中隔,其下前方有豐富的血管網,鼻腔外側壁表面不規則,有3個垂向下方的突出部,分別稱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的下方的空隙稱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鼻甲內側與鼻中隔之間的空隙稱總鼻道。在下鼻道有鼻淚管開口,在中鼻道有額竇、前篩竇及上頜竇 開口,在上鼻道有後篩竇和蝶竇的開口。
http://www.blueair.com.cn/cpxx/2003513171703.asp
鼻腔常識
--------------------------------------------------------------------------------
一、鼻腔衛生學
鼻腔形態:鼻解剖圖
鼻子的結構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竇3部分組成。
(1) 外鼻由鼻骨、鼻軟骨和軟組織組成。外鼻突出於面部,容易受到外傷。鼻尖與鼻翼軟組織與皮膚粘連甚緊,如果發炎則很疼痛,也是痤瘡、酒渣鼻的好發部位。外鼻的靜脈血匯流海綿竇,如炎症處理不當,可引起海綿竇血檢性靜脈炎等並發症。(圖2)
圖2 鼻子的結構
1、鼻根 2、鼻樑 3、鼻尖
4、前鼻孔 5、鼻背
6、鼻唇溝 7、鼻翼
(2) 鼻腔的前部稱鼻前庭,有鼻毛,並富有汗腺和皮脂腺,易生癤。鼻腔的頂部是顱前窩底部一部分,較薄,與硬腦膜相連甚緊,有嗅神經通過。鼻的內側為鼻中隔,其下前方有豐富的血管網,鼻腔外側壁表面不規則,有3個垂向下方的突出部,分別稱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的下方的空隙稱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鼻甲內側與鼻中隔之間的空隙稱總鼻道。在下鼻道有鼻淚管開口,在中鼻道有額竇、前篩竇及上頜竇 開口,在上鼻道有後篩竇和蝶竇的開口。(圖3)
1-額竇 2-上鼻甲 3-上鼻道
4-中鼻道 5-中鼻甲 6-下鼻甲
7-下鼻道 8-鼻前庭 9-蝶竇
10-咽鼓管隆突 11-咽鼓管咽口
(3)鼻竇也稱為副鼻竇,有4對,即額竇、篩竇、上頜竇及蝶竇。
①額竇:位於額骨的下部,後壁為一薄骨板與顱前窩相隔,底壁相當於眼眶的內上角,甚薄。發生急性額竇炎時,此處有明顯的壓痛。
②篩竇:位於眼眶與鼻腔外上方之間的篩骨內,由極薄的小骨板組成蜂窩狀小氣房,分前後組。其外側面與眼眶的內側面為紙樣板,菲薄如紙,故篩竇或眼眶炎症可互相感染。
③上頜竇:居於上頜骨體內,為鼻竇最大的一對,其平均容量約13毫升。上頜竇的開口位置較高,不利於引流,故比其它的竇易發炎。
④ 蝶竇:位於鼻腔後上方蝶骨體內,其頂、外、後壁均借骨板與顱中窩及顱後窩相隔,與眶尖關系密切,故蝶竇炎時可引起視神經病變。
二、什麼是鼻腔衛生學?
1、鼻腔衛生的重要性
* 鼻腔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但卻常常被我們自己所忽視。
* 鼻腔是呼吸系統的重要成員
呼吸是人體的重要功能,停止呼吸人體就無法生存,但我們常常意識不到自己在呼吸。呼吸是鼻腔從大氣中抽取空氣,供應給我們的肺部。鼻腔位於整個呼吸通道的最末端,是呼吸通道的一部分。
* 鼻腔保護我們的肺不致直接暴露在外界的污染環境中,起著空調器和過濾器的雙重作用。
鼻腔不象我們人體的其他器官那樣敏感、脆弱。鼻腔內部覆蓋的鼻黏膜及鼻纖毛有兩個作用:
> 空調器的作用:濕潤和溫暖吸入的冷空氣
> 過濾器的作用:生長在鼻黏膜上的鼻纖毛過濾掉空氣中的雜質,阻擋粉塵等微粒進入呼吸道。當鼻纖毛無法正常工作時,人體會自動擴張鼻粘膜上毛細血管口,然後順勢排出大量的粘液清洗鼻腔。
鼻腔是人體呼吸的第一道防線,阻擋了粉塵、污染、細菌、病毒等對人體的侵襲。
如果吸入的灰塵、粉塵過多鼻黏膜乾燥了或者鼻纖毛阻塞了,即便擴張後粘液的大量分泌仍無法完全去除時,鼻腔內部鼻粘膜上就會形成了大的塊狀污垢。無法正常清潔吸入的空氣,在人體每天通過鼻腔吸入的空氣達15000立升的情況下,機體的健康將遭受嚴重的挑戰。
而通常人們會選擇清潔鼻腔,恢復鼻黏膜的正常運做從而使鼻腔正常工作。
* 鼻腔在我們人體的嗅覺和味覺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
位於鼻孔前上方的鼻黏膜中包含著嗅覺神經末梢,控制著味覺和辨識氣味的功能。由約500萬個感測器組成,使得人類可以分辨約3000種不同的氣味。
嗅覺功能是如何工作的?
氣體進入鼻腔,氣味的分子便分散滲入了覆蓋著黏液的鼻黏膜,然後到達嗅覺感測器,神經末梢受到氣味的刺激,將信號傳遞到大腦,大腦破解信號後,嗅覺就產生了,我們便感知到氣味了。
* 鼻腔是我們的發音和語言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許多因素影響著我們的發聲
* 空氣:能量的源泉
* 喉:震動器官
* 舌頭和嘴唇:附屬的震動器官
* 面部其他器官:嘴、咽喉、鼻等,放大或調整喉部發出的聲音,其中的鼻腔起者共振和混響的作用。
這個強有力的組合控制著發聲的質量和表現。
* 鼻腔衛生應象刷牙一樣,成為我們日常家居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每日清潔我們的牙齒,同樣,我們也應每日清潔我們的鼻子2-3次以確保順暢的呼吸和鼻腔的正常功能。
良好的鼻腔清潔習慣是保持鼻腔健康的重要手段。
接下來,我們將為您詳細介紹如何保護我們的「鼻腔財產」。
三、鼻腔衛生的保健措施
1、第一步:清空鼻腔異物。鼻子阻塞時,首先應將鼻腔塊狀污垢等異物清除,用紙巾逐個鼻孔進行清理;
2、第二步:定期清潔鼻腔
鼻腔清潔的頻率依鼻子的阻塞程度而定,良好的鼻腔衛生習慣體現在把清潔鼻腔當作清晨的第一件事和晚上臨睡前的最後一件事來完成。
使用一次性紙巾(而不是棉手帕)進行清潔,以預防重復感染。請將用過的紙巾丟入垃圾筒以避免隨手亂丟傳播細菌。
在兩中特定環境中,鼻腔清潔顯得尤其重要:
* 臨睡前:因為在睡眠過程中,鼻腔是我們最主要的呼吸通道,而不象白天我們有時也會用口進行輔助呼吸;
* 嬰兒期:出生不久的嬰兒,鼻腔是主要的呼吸通道,但他們還沒有學會自己清除鼻腔異物,因此一旦鼻腔阻塞,就會給他們的飲食和睡眠帶來極大的不適而啼哭不止。
四、耳、鼻、喉疾病的種類
** 過敏性鼻炎(乾草熱)
* 病因:您是否也是過敏反應的受害者?當您了解到全球20%的人口或多或少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過敏症狀,或許心理上可以得到一些安慰。過敏源多種多樣:動物的毛發、灰塵、花粉、某種特定的食物或物品等等。
醫學研究表明,在過去的30年間,人類過敏症狀的發病率番了一番。原因主要是:
> 生存環境的持續惡化,尤其的大氣污染的不斷加重;
> 居住空間的相對獨立和分隔(能源危機和科技進步導致現代居住空間趨向密閉和絕緣,從而致使過敏源聚集,室內過敏源密度持續增長;世界衛生組織將敏感症列為人類第4大常見病。預計到2010年,將有一半的人口受到感染;在法國,有350萬人感染敏感症,尤其是兒童和青年人,過敏性鼻炎便是因鼻黏膜暴露在過敏原(如花粉、室內粉塵或灰塵顆粒)引起的。
* 過敏性鼻炎的種類:
>> 季節性過敏(通俗叫法為「乾草熱「或」花粉熱:)與花粉的活動關系密切,在全球20%的敏感症患者中,75%的人對花粉過敏。花粉最活躍的月份是每年的4-6月份,此時正是草本植物(如油菜)和禾本植物(如乾草花)的盛開時節。而7月里,法國梧桐、白樺、楊樹、菩提樹、女貞等樹木也極易引發過敏感染。天氣條件、空氣污染、氣壓都會對花粉襲擊的發動時間造成影響。
>> 非季節性過敏:由一些非季節性的因素造成,一年四季都可能發作。過敏原包括:粉塵、蟑螂、霉變、動物毛發。(約2.5%的人對寵物過敏,其中貓居首位)
>> 雙重過敏:有一部分人既對季節性因素如花粉過敏,也對非季節性因素如狗的毛發過敏,被成為雙重敏感症患者。
* 過敏性鼻炎的產生
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對初次接觸的過敏原表現很敏感,肌體對該物質呈現免疫反應,並生成一種抗體能夠識別該過敏原並被裝備到鼻黏膜中。
第二階段:
當人體抗體反復與過敏原接觸,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細胞釋放具有生理活性的組胺。組胺反過來又有刺激
> 鼻腔黏液的過度分泌和鼻黏膜的膨脹,從而阻塞了空氣流通的通道。
> 持續打噴嚏
> 鼻腔充血、流眼淚
> 嗅覺敏感性降低
使用藍海豚鼻腔噴霧劑,可幫助您擺脫過敏原的影響,減輕鼻黏膜的充血狀況,減少鼻黏液的分泌數量,促使鼻腔回復到適宜的工作狀態。
*過敏性鼻炎的後果
@ 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 持續的不適使得身體虛弱無力,經常使用抗生素類葯物雖然可以緩解症狀卻易引發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如工作中、行駛、考試等場合)
@ 過敏性鼻炎還是哮喘等疾病的誘發因素,全球每年有18萬人死於哮喘。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過敏性鼻炎及其對哮喘病的影響」的報告,報告中明確努力的目標為:降低過敏性鼻炎的影響范圍;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為哮喘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條件。報告同時揭示80%的哮喘患者曾經患過不同類型的鼻炎,如果得到適當的治療,他們本可以避免病情的加重和後期向哮喘的轉化。
因此,敏感症和哮喘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影響公共健康的日常疾病。
** 急性鼻炎:由急性感染所致,俗稱「傷風」或「感冒」,可有全身症狀;以秋冬或冬春季之交多見。病情一般經過7~14天便逐漸好轉。抵抗力強者可不治自愈。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急性傳染病的前驅症狀多件有急性鼻炎的局部表現而缺乏傳染病本身的特點,臨床上應注意鑒別。
** 慢性單純性鼻炎:是常見的多發病,由急性鼻炎發展而來。與合並細菌繼發感染、治療不徹底和反復發作有關。臨床上要與慢性肥厚性鼻炎與慢性鼻塞炎相鑒別。
** 慢性肥厚性鼻炎:由慢性單純性鼻炎而來,是長期慢性炎症、淤血而使鼻粘膜、鼻甲出現增生所致。此時粘膜增厚、組織彈性下降、鼻腔通氣能力差,從而危害鼻的生理功能。
** 乾燥性鼻炎:乾燥性鼻炎的發生與氣候和職業因素等有密切的關系。系鼻粘膜長期受刺激而發生粘液腺體萎縮、分泌減少引起,粘膜因而乾燥甚至有淺表糜爛。
** 萎縮性鼻炎:主要是鼻粘膜、骨膜和鼻甲骨萎縮;由於鼻組織萎縮,雖然鼻腔比較寬大,但鼻粘膜卻喪失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且因鼻內干痴形成,患者仍感通氣不暢。當有細菌感染時,其毒素及排泄物等產生惡臭氣味,一經嗅到,終生不忘。
** 乾酪性鼻炎:是一種罕見的鼻病。臨床特徵為鼻內乾酪樣物積聚,有惡臭,日久侵蝕軟組織和骨質,發生鼻內、外畸形。在乾酪樣物質中發現有脫落上皮、壞死組織、化膿細胞、膽固醇結晶及黴菌樣微生物。至於病因目前尚無定論。
** 葯物性鼻炎: 葯物性鼻炎是不恰當的鼻腔用葯長期持續作用的結果,也可理解為是一種慢性鼻炎。其致病原因就是不恰當的鼻腔用葯,包括使用作用強烈的鼻粘膜血管收縮滴鼻劑、葯液濃度過高、非等滲葯液、用葯過量或長期用葯等。這些均會損害鼻粘膜纖毛的結構,從而影響鼻粘膜的生理功能,產生臨床病症。
** 鼻咽炎:是全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和淋巴組織的急性炎症,主要發生於咽扁桃體,成人與兒童多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驅症狀。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
* 主要症狀:鼻塞、流涕、頭痛及鼻咽部干痛、灼熱感、異物感等。鼻咽部黏膜充血水腫,並有多量黏液膿性分泌物附著,分泌物可沿咽後壁下流。有的會表現38度以上的發熱及嗅覺功能的減弱。嬰幼兒的鼻咽部不易窺見清楚,但因咽部分泌物及嚴重的鼻塞,可導致吸乳困難,易發生嗆咳,平時張口呼吸,影響睡眠。
* 致病原因:感冒、牙科疾病、外傷等
* 並發症:常見有急性上、下呼吸道炎症、中耳炎、鼻竇炎、喉炎、咽後壁膿腫及嬰幼兒並發腎臟疾病等。
** 鼻竇炎:
鼻竇炎的原因及誘因如下:
* 全身原因,如疲勞、愛涼、營養不良、變態反應體質、煙酒過度、全身疾患如結核、梅毒等,以致身體抵抗力減弱。
* 患急性鼻炎(即感冒)時感染蔓延至鼻竇。
* 鼻腔疾病妨礙鼻竇通氣與引流,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腔變態反應性病變、鼻腔腫瘤、異物。以上疾病均可阻塞中鼻道或上鼻道,妨礙鼻竇通氣與引流。
* 慢性扁桃體炎及兒童患增殖腺者常使鼻腔阻塞,易誘發鼻竇炎。
* 鼻腔手術或治療鼻衄時鼻腔填塞物置用時間太久。
* 游泳跳水,污水吸入鼻竇而生炎症。
* 鼻竇外傷骨折或異物存留。
* 上頜竇炎常因牙病而發生。
因以上種種原因,細菌侵入鼻竇,破壞組織,發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同時還容易引發腦膜、血管等並發症,大約1%的患者還會損害視神經,導致腦膜炎和血栓靜脈炎等嚴重疾病。
Ⅹ 鼻咽部的結構是怎樣的
鼻咽部的結構是;即上咽部.位於鼻腔後方,上起顱底,下達硬齶向後延長的平線.後壁為第一二頸椎.約啊離下鼻甲後端1.5CM處的兩側壁有咽鼓管咽口.在其後上方有一隆起,稱圓枕,圓枕後上方有一凹陷,稱咽隱窩,鼻咽的頂後壁叫交界處有呈橘瓣狀排列的淋巴組織,稱咽扁桃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