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禹貢地域圖》的作者是誰
《禹貢地域圖》的作者是裴秀。裴秀字季彥。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聞喜縣)人。魏晉時期名臣、地圖學家,東漢尚書令裴茂之孫、曹魏光祿大夫裴潛之子。
裴秀出身著名的大族「河東裴氏」,少時有名,後被大將軍曹爽辟為掾屬,襲爵清陽亭侯,又遷黃門侍郎。高平陵之變後,被罷免。泰始三年(267年),升任司空。有文集三卷,作《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制學。
《禹貢地域圖》其他情況簡介。
《禹貢地域圖》為一部以疆域政區為主的歷史地圖集,也是目前所知中國第一部歷史地圖集。裴秀主編完成《禹貢地域圖》18篇,它是中國目前有文獻可考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並在序言中提出了繪制地圖的6項原則,即著名的「制圖六體」,為中國傳統地圖(平面測量繪制的地圖)奠定了理論基礎。
Ⅱ 禹貢地域圖是誰主編的
《禹貢地域圖》的主編是裴秀。《禹貢地域圖》是一部以疆域政區為主的歷史地圖集,也是中國目前有文獻可考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主編裴秀是魏晉時期著名的地圖學家,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為我國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Ⅲ 禹貢地域圖的作者是誰
禹貢地域圖的作者是裴秀,約在泰始四年至七年,裴秀主編完成《禹貢地域圖》18篇,它是中國有文獻可考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並在序言中提出了繪制地圖的6項原則,即著名的「制圖六體」,為中國傳統地圖奠定了理論基礎,裴秀因此被稱為中國傳統地圖學的奠基人。
《禹貢地域圖》是一部以疆域政區為主的歷史地圖集,也是所知中國第一部歷史地圖集。圖集所覆蓋的年代上起《禹貢》時代,下至西晉初年。
內容則包括從古代的九州直到西晉的十六州,州以下的郡、國、縣、邑及它們間的界線,古國及歷史上重大政治活動的發生地,水陸交通路線等,還包括山脈、山嶺、海洋、河流、平原、湖泊、沼澤等自然地理要素。
(3)魏晉時期哪個圖片禹貢地域圖擴展閱讀:
裴秀作《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制學。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為紀念這位中國地圖科學創始人而設立的「裴秀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是中國地圖學界最高獎項。
裴秀除著有《禹貢地域圖》外,還有文集三卷。《全晉文》收錄有《平吳表章》、《奏事》、《與山濤書》、《禹貢九州地域圖序》、《晉詩》有《大蠟詩》及兩篇《新詩》。
Ⅳ 禹貢地域圖的作者是魏晉時期的誰
是北魏時期的著名地質學家酈道元先生
Ⅳ 禹貢地域圖是誰編制的
《禹貢地域圖》是裴秀編制的,他是魏晉時期著名的地圖學家。裴秀的少年時期就已經頗有名氣了,他編制的《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中國古代地圖繪制學,繪制的《地形方丈圖》對後世地圖學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影響。
Ⅵ 魏晉時期的誰因主持編繪禹貢地域圖和提出制圖六體是什麼
魏晉時期的裴秀因主持編繪禹貢地域圖和提出制圖六體而被稱為地圖學家。
裴秀作《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制學。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為紀念這位中國地圖科學創始人而設立的「裴秀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是中國地圖學界最高獎項。 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正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裴秀環形山」。
後進領袖
裴秀出身於魏晉時期的著名士族「河東裴氏」,他的祖父裴茂、父親裴潛,分別在東漢和曹魏官至尚書令。
裴秀自幼便好學,有風度和良好的品德,八歲時就會寫文章。他的叔父裴徽,在當時名望很高,家中常有很多賓客來往。有些賓客在來拜見裴徽之後,還要到裴秀那裡交談,聽聽他的想法,裴秀當時才十幾歲。
但裴秀的生母的出身微賤,裴秀的嫡母宣氏對她無禮,曾讓她給客人端飯菜,客人見她後都站起來致禮。裴秀的母親說:「我這樣微賤,客人致禮應當是為小兒的緣故啊。」宣氏知道此事後,就不再輕視她了。當時人們作諺語稱贊裴秀道:「後進領袖有裴秀。」
Ⅶ 魏晉時期的誰應主持編繪禹貢地域圖而被稱為地圖學家
裴秀
約在泰始四年至七年(268~271),裴秀主編完成《禹貢地域圖》18篇,它是中國有文獻可考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並在序言中提出了繪制地圖的6項原則,即著名的「制圖六體」,為中國傳統地圖(平面測量繪制的地圖)奠定了理論基礎,裴秀因此被稱為中國傳統地圖學的奠基人。
「制圖六體」是:
一曰分率(比例尺),用於測定地區的大小;
二曰准望(方向),用於確定各地物的方位;
三曰道里(距離),用於確定道路的理程;
四曰高下(高取下,取下為水平直線距離);
五曰方邪(方取斜,取斜為直線距離);
六曰迂直(迂取直,取直為直線距離。
《禹貢地域圖》內容:
包括從古代的九州直到西晉的十六州,州以下的郡、國、縣、邑及它們間的界線,古國及歷史上重大政治活動的發生地,水陸交通路線等,還包括山脈、山嶺、海洋、河流、平原、湖泊、沼澤等自然地理要素。
從圖集分為18篇以及以後的歷史地圖集的編排方式來推測,這部圖集很可能是採取以時期分幅和以主題分幅兩種方法,即以時間為序繪制不同時期的疆域政區沿革圖,又按山、水或其他類型繪成不同的專題圖。
Ⅷ 禹貢地域圖的作者是誰
作者是裴秀。
約在泰始四年至七年,裴秀主編完成《禹貢地域圖》18篇,它是中國有文獻可考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並在序言中提出了繪制地圖的6項原則,即著名的「制圖六體」,為中國傳統地圖(平面測量繪制的地圖)奠定了理論基礎,裴秀因此被稱為中國傳統地圖學的奠基人。
裴秀,字季彥。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聞喜縣)人,魏晉時期名臣、地圖學家,東漢尚書令裴茂之孫、曹魏光祿大夫裴潛之子。裴秀作《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制學。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燦爛明星。
主要影響
裴秀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理論。他總結中國古代地圖繪制的經驗,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制圖理論「制圖六體」。
Ⅸ 魏晉時期的誰因主持編繪禹貢地域圖和提出制圖六體
魏晉時期的裴秀因主持編繪禹貢地域圖和提出制圖六體而被稱為地圖學家。
裴秀作《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制學。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為紀念這位中國地圖科學創始人而設立的「裴秀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是中國地圖學界最高獎項。 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正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裴秀環形山」。
裴秀的主要影響
裴秀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理論。他總結中國古代地圖繪制的經驗,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制圖理論「制圖六體」。
所謂「制圖六體」就是繪制地圖時必須遵守的六項原則,即: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邪(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條講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離。
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繪圖原則;後三條是因地形起伏變化而須考慮的問題。這六項原則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它把制圖學中的主要問題都接觸到了。裴秀的制圖六體對後世制圖工作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直到後來西方的地圖投影方法在明末傳入中國,中國的制圖學才再一次革新。
Ⅹ 魏晉時期的有什麼區別返回的貢地域圖提出制圖六體
魏晉時期的裴秀因主持編繪《禹貢地域圖》和提出「制圖六體」而被稱為地圖學家。
裴秀作《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制學。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為紀念這位中國地圖科學創始人而設立的「裴秀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是中國地圖學界最高獎項。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正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裴秀環形山」。
其影響
據史書記載,裴秀還曾繪制一幅《地形方丈圖》,一直流傳了幾百年,對後世地圖學的發展有相當大有影響。大概在他以前不久,有人繪制了一幅《天下大圖》,規模非常龐大,據說「用縑八十匹」,但這幅《天下大圖》有不便攜帶、閱覽和保存。
裴秀於是運用制圖六體的方法,「以一分為十里,一寸為百里」的比例尺(大約相當於一百八十萬分之一)把它縮繪成《地形方丈圖》,並且把名山、大川、城鎮、鄉村等各種地理要素清清楚楚地標示在圖上,這樣對於閱覽也就更加方便。可見,裴秀已掌握了縮放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