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皮脂腺在哪些部位分布最多
皮脂腺也是皮膚附屬器的一種,分布很廣,除掌跖與指(趾)屈面外,幾乎遍及全身。唇紅區、陰莖、龜頭、包皮內面、小陰唇、大陰唇內側及陰蒂處也有皮脂腺。皮脂腺是一種全漿分泌腺,沒有腺腔,整個細胞破裂即成分泌物。其結構分為腺體和導管兩部分,腺體呈泡狀,由多層細胞構成,周圍有一薄層的基底膜帶和結締組織包裹;導管由復層鱗狀上皮細胞構成,向下與毛囊的外毛根鞘相連,向上則與外毛根鞘或表皮的基底細胞連接。皮脂腺通常分為三種類型:①附屬於毛囊,此種皮脂腺開口於毛囊,與毛發共同構成毛皮脂系統。②與毳毛有關,其導管直接開口於體表。③與毛發無關,直接開口於皮面,又稱自由皮脂腺。
皮脂腺分布的密度在各部位是不同的。以頭皮、面部,特別是眉間、鼻翼和前額部最多,平均有400 ~ 900 個/cm2 腺體,而軀幹部中央部位及腋窩也較多,平均為100 ~ 150 個/cm2 腺體,故把頭皮、面部、胸、背及腋窩等處又稱皮脂溢出部位。四肢特別是小腿外側皮脂腺分布最少,所以洗澡後往往小腿外側乾燥起白屑。
Ⅱ 為什麼臉部出油比身體其他部位出油多
臉部出油比身體其他部分出油要多,這是因為在身體各個部位的皮膚中,皮脂腺的分布和功能是有差異的。皮脂腺幾乎分布在全身的皮膚中,但是手掌和腳底是沒有的(除非個別特別案例)。面部、頭皮、軀乾的中部皮脂腺不但數目多,而且大。所以和其他部位相比,面部是最容易出油的,尤其是面部正中線,從眉間和鼻子到嘴巴周圍這樣一個倒T字區域,皮脂腺的分布特別集中,生理活動也特別旺盛,所以面部正中部位尤其容易出油。
Ⅲ 大神求解釋一下皮脂和體脂的區別
皮脂和體脂的區別:
1、位置不同。
皮脂是皮膚表面分泌的油脂,位於皮膚表面。體脂指的是體內全部脂肪,位於身體內部。
2、來源不同。
皮脂是由位於毛囊和立毛肌之間的皮脂腺分泌而來。
體脂是進食後,從食物中獲取的能量轉化而來。
3、作用不同。
皮脂可以使動物毛皮變得柔軟。皮脂含有一些能防止細菌和真菌滋生的物質,對皮膚有保護和滋潤的作用。
體脂在體內是一種作為脂肪而存在的能量,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在體內分解,為人體提供能量,厚厚的脂肪還可以保溫。而且,脂肪在體內,處於各臟器之間,有一定的潤滑作用。
Ⅳ 流傳一種痘痘分布圖,根據長痘位置就能看出身體哪裡有問題,這個有道理嗎
面部痤瘡與臧否是相對應的。額頭上有,代表肝臟有問題,它的脾氣比較暴躁停滯。眉毛中間的印堂穴長痘代表心臟有問題,多為心火旺盛。太陽穴的痘痘代表膽囊有問題,多是膽囊堵塞。鼻部長痘則是胃火較旺。嘴唇周圍長痘是大腸火。下巴上長痘表示腎臟有問題,內分泌失調。左臉頰長痘代表肝功能不好,有熱毒。右臉頰長痘表示肺功能不好,有肺熱。臉上長痘痘的位置一般並不能代表身體的哪個部位有病,如果臉上出現了痘痘,很有可能是因為內分泌失調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做好皮膚的清潔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Ⅳ 皮脂腺在哪些部位分布最多
皮脂腺也是皮膚附屬器的一種,分布很廣,除掌跖與指(趾)屈面外,幾乎遍及全身,唇紅區、陰莖、龜頭、包皮內面、小陰唇、大陰唇內側及陰蒂處也有皮脂腺。皮脂腺是一種全漿分泌腺,沒有腺腔,整個細胞破裂即成分泌物。其結構分為腺體和導管兩部分,腺體呈泡狀,由多層細胞構成,周圍有一薄層的基底膜帶和結締組織;導管由復層鱗狀上皮細胞構成,向下與毛囊的外毛根鞘相連,向上則與外毛根鞘或表皮的基底細胞連續。皮脂腺通常可分為三種類型:
①附屬於毛囊此種皮脂腺開口於毛囊,與毛發共同構成毛皮脂系統。②與毳毛有關其導管直接開口於體表。③與毛發無關直接開口於皮面,又稱自由皮脂腺。
皮脂腺的分布密度在各部位是不同的,以頭皮、面部,特別是眉間、鼻翼和前額部最多,平均有400~900個/cm2腺體,而軀幹部中央部位及腋窩也較多,平均為100~150個/cm2腺體,故把頭皮、顏面、胸、背及腋窩等處又稱皮脂溢出部位。四肢特別是小腿外側皮脂腺分布最少,所以洗澡後往往小腿外側乾燥起白屑。
Ⅵ 頭皮皮脂腺主要分布在哪些位置
好發於皮脂腺分布較多的地方,如頭皮、面部、胸部及皺褶部
Ⅶ 皮膚分為哪幾層
皮膚由三層結構組成: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
皮膚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約占體重的15%,成人的體表面積為12-20平方英尺。皮膚的化學組成包括70%的水,25%的蛋白質及2%的脂質,還有微量元素、核酸、葡糖胺聚糖、蛋白聚糖和大量其它化學物質。
(7)皮脂腺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皮膚作用
(一)屏障作用:皮膚一方面保護機體內各種器官和組織免受外界環境中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等有害因素的侵襲,另一方面防止組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電解質和水分的流失。因此,皮膚在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皮膚,不可想像我們體內的器官將如何發揮作用。
(二)感覺作用:皮膚內分布有感覺神經及運動神經,它們的神經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廣泛地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內,感知刺激並產生觸、冷、溫、痛、壓、癢等各種感覺,引起相應的神經反射。
(三)調節體溫作用:體溫是機體內物質代謝過程中產生熱量的表現,也是機體細胞進行各種生化反應和生理活動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皮膚是體內熱量散發的重要組成部位,可以通過皮膚血管收縮、立毛、排汗減少等形式來調節體溫,也可以通過輻射、對流、傳導、蒸發等物理方式來散發熱量。
(四)吸收作用:皮膚具有通過角質層、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口吸收外界物質的能力,稱為經皮吸收、滲透或透入,它對維護身體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同時也是現代皮膚科外用葯物治療皮膚病的理論基礎。
(五)分泌和排泄作用:皮膚具有一定的分泌和排泄功能,這主要是通過汗腺分泌汗液,皮脂腺排泄皮脂進行的。排汗具有散熱降溫、保護皮膚、排泄葯物、代替腎臟部分功能等作用;皮脂具有形成皮表脂質膜、潤滑毛發及皮膚的作用。
(六)免疫作用:皮膚表皮與真皮都含有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如角質形成細胞、朗格漢斯細胞、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角質形成細胞分泌白介素-1、白介素-2、白介素-3、白介素-6等細胞因子,參與皮膚免疫功能的調節,能激活靶細胞。朗格漢斯細胞能結合抗原,並將抗原信息傳遞給免疫活性細胞,啟動免疫反應。
(七)代謝作用:皮膚和人體其他組織器官一樣,有著共同的生化代謝過程。當機體代謝發生障礙時,也會影響到皮膚的正常代謝,從而導致損容性皮膚病的發生。反之,當皮膚代謝發生障礙時,也可影響整個機體的代謝。如表皮內的7-脫氧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後可合成維生素D3,當這一代謝過程出現問題時,就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造成軟骨病的發生。
參考資料皮膚_網路
Ⅷ 懂皮脂腺囊腫的醫生過來看看,非醫生的勿進
你好!
有一定的惡性病變可能,表現為長大速度過快,局部自發性疼痛,邊界不清,這種現象十分不好,需要盡快治療。
還有如有感染時也需要盡快治療,感染消除後盡快手術切凈。
別看是小手術,但一定要找有經驗的醫師作,否則切除不凈還會復發。
如果沒有任何症狀,可以暫時不作,用中葯調理一段時間看看發展再決定手術否。
脂肪瘤在治療時惟一有效方法是手術切除。無明顯症狀或多發
性脂肪瘤可採取保守方針,不予處理。)體表腫瘤的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淺表腫瘤切除是門診小手術,不需要住院,往往幾分鍾就完成手術,痛苦輕
,一般不影響工作。
有皮脂囊腫的人,應特別注意對皮膚的護理,要講究衛生,做到勤洗澡、勤更衣、勤剪指甲。
預防常識
皮脂腺囊腫常發生在頭面部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且易合並感染,局部出現紅腫壓痛,甚至化膿潰破,因此,主張手術切除,術中要求囊壁一定要完整切除,否則很易復發。
Ⅸ 皮膚的結構和各部位的區別
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並含有附屬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肌肉等。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一個成年人的皮膚展開面積在2平方米左右,重量約為人體重量的16%。最厚的皮膚在足底部,厚度達4毫米,眼皮上的皮膚最薄,只有不到1毫米。
表皮
表皮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平均厚度為0.2毫米,根據細胞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形態特點,由外向內可分為5層。
1.角質層:由數層角化細胞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體液外滲和化學物質內侵。角蛋白吸水力較強,一般含水量不低於10%,以維持皮膚的柔潤,如低於此值,皮膚則乾燥,出現鱗屑或皸裂。由於部位不同,其厚度差異甚大,如眼瞼、包皮、額部、腹部、肘窩等部位較薄,掌、跖部位最厚。角質層的細胞無細胞核,若有核殘存,稱為角化不全。
2.透明層:由2~3層核已死亡的扁平透明細胞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電解質、化學物質的通過,故又稱屏障帶。此層於掌、跖部位最明顯。
3.顆粒層:由2~4層扁平梭形細胞組成,含有大量嗜鹼性透明角質顆粒。顆粒層里的扁平梭形細胞層數增多時,稱為粒層肥厚,並常伴有角化過度。顆粒層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
4.棘細胞層:由4~8層多角形的棘細胞組成,由下向上漸趨扁平,細胞間借橋粒互相連接,形成所謂細胞間橋。
5.基底層:又稱生發層,由一層排列呈柵狀的圓柱細胞組成。此層細胞不斷分裂(經常有3%~5%的細胞進行分裂),逐漸向上推移、角化、變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層,最後角化脫落。基底細胞分裂後至脫落的時間,一般認為是28日,稱為更替時間,其中自基底細胞分裂後到顆粒層最上層為14日,形成角質層到最後脫落為14日。基底細胞間夾雜一種來源於神經嵴的黑色素細胞(又稱樹枝狀細胞),占整個基底細胞的4%~10%,能產生黑色素(色素顆粒),決定著皮膚顏色的深淺。
另發現:從護膚的角度來講表皮並不是最外面的皮膚成分,外面還有一種起保護作用的皮脂膜。
真皮
來源於中胚葉,由纖維、基質、細胞構成。接近於表皮之真皮乳頭稱為乳頭層,又稱真皮淺層;其下稱為網狀層,又稱真皮深層,兩者無嚴格界限。
1.纖維:有膠原纖維、彈力纖維、網狀纖維三種。
(1)膠原纖維:為真皮的主要成分,約佔95%,集合組成束狀。在乳頭層纖維束較細,排列緊密,走行方向不一,亦不互相交織。
(2)彈力纖維:在網狀層下部較多,多盤繞在膠原纖維束下及皮膚附屬器官周圍。除賦予皮膚彈性外,也構成皮膚及其附屬器的支架。
(3)網狀纖維:被認為是未成熟的膠原纖維,它環繞於皮膚附屬器及血管周圍。在網狀層,纖維束較粗,排列較疏鬆,交織成網狀,與皮膚表面平行者較多。由於纖維束呈螺旋狀,故有一定伸縮性。
2.基質:是一種無定形的、均勻的膠樣物質,充塞於纖維束間及細胞間,
皮膚
為皮膚各種成分提供物質支持,並為物質代謝提供場所。
3.細胞:主要有以下幾種:
(1)成纖維細胞:能產生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和基質。
(2)組織細胞:是網狀內皮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吞噬微生物、代謝產物、色素顆粒和異物的能力,起著有效的清除作用。
(3)肥大細胞:存在於真皮和皮下組織中,以真皮乳頭層為最多。其胞漿內的顆粒,能貯存和釋放組織胺及肝素等。
表皮和真皮區分的意義舉例:痤瘡之類的如果用手去抓,就容易繼發感染。一般來講,咱們的皮膚感染,感染到表皮層,什麼疤都不落,得一個皮膚病很厲害,它不落疤,它在表皮。如果說感染到真皮了,一定要落疤了。皮膚是一個屏障,你不要破壞它。
皮下組織
來源於中胚葉,在真皮的下部,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小葉組成,其下緊臨肌膜。皮下組織的厚薄依年齡、性別、部位及營養狀態而異。有防止散熱、儲備能量和抵禦外來機械性沖擊的功能。
Ⅹ 毛囊腺是怎樣的東西
皮脂腺(Sebaceous Glands)
皮脂腺為分泌皮脂的腺體,分布全身,其形狀如梨形小葉,一般伴著毛發存在,位於毛囊與立毛肌之間。較近表皮之處向著毛囊內開口,因此也稱皮脂腺為「毛囊腺」。除手掌和足跟外,在整個皮膚表面均有皮脂腺,以頭皮、面部尤其鼻、前額等處特別顯著,每平方厘米為400—900根,其它部位為100根左右。在嘴唇、面頰粘膜、乳暈和陰部街道上的皮脂腺完全與毛無關,直接開口與表皮,稱其為獨立皮脂腺。
皮脂腺是由腺體與排泄管而構成。腺體是眾多皮脂細胞的集體,腺體的周圍為基底膜(由扁平細胞而成基底層)所包圍,蕨外部再與真皮相接的結締組織所包圍。在腺體的外層而接著基底膜部分的細胞層叫「腺上細胞層」,其內部充滿著皮脂細胞。皮脂細胞是由腺上皮細胞而機關報生,因此越接近周圍部分越新,越至內部越陳舊。
皮脂細胞含有皮脂球,核的位置雖在細胞中央且隨著細胞的陳舊,脂肪量愈增加,核則漸次萎縮,細胞更新時,細胞膜便破裂,而與脂肪融合成為皮脂充填腺腔,再經由排泄管到達腺口而排出,同時與皮脂在一起的細胞殘屑亦被排出。經皮脂腺排出皮脂,其主要原因系脂肪細胞之增殖壓力所致,故皮脂排出受皮膚表面脂性膜粘度的影響很大。皮脂在腺導管或毛孔內是液體狀,到皮膚面則擴散並與水分乳化,形成表面上的油脂面,後由皮膚或毛發表面保持著,從而潤滑皮膚毛發。若天氣寒冷,氣溫下降,皮膚表面溫度隨之降低,發汗量亦減少,則脂性膜粘度隨之增加,皮脂排出則受抑制。冬天寒冷皮膚容易粗糙其原因就在此。
皮脂分泌速度每分鍾平方米約0.1mg,全身表面每小時分泌約1.2mg。皮脂分泌量一般說來,男人一直到老年期其分泌量幾乎沒有什麼變化,而女人則在20歲前後為最大量,然後逐漸減少。這是由於皮脂腺是受雄性激素支配的,而雌性激素對皮脂分泌起抑制的作用。從季節上講,夏季分泌量較多。此外,分泌量也受食物的影響,當吸收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過多時,則分泌量增加。皮脂分泌量因人而異,差別很大,根據皮脂分泌量的多少,將皮膚大致可分為脂性(油性)、中性和乾性的皮膚。女人隨著年歲的增長,脂性皮膚逐漸變少,而乾性皮膚則變多。目前,國外試用鐵酸辣試紙來測定皮脂量,准確度可達90%以上。
當皮脂排出達到一定量,且在皮膚表面擴展到一定厚度時,就停止皮脂分泌,這一量叫做飽和皮脂量。它雖然因人而異,但大體上2—4小時可達到該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