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太公釣魚妻送飯
你好,你說的是姜太公釣魚,姜太公釣魚是發生於商周時期的歷史傳說故事。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中文名
姜太公釣魚
年代
商周時期
類別
歷史典故
歇後語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詞語出處
點擊查看圖片
《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立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釋義「姜太公」,即西周初的姜尚,又稱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鉤不掛魚餌垂釣,願意上鉤的魚,就自己上鉤。比喻心甘情願地中別人設下的圈套。
詞語釋義
呂尚隱居,垂釣於渭濱溪,周文王打獵時和他相遇,談得極為投機,即拜為師。後呂尚幫助武王伐紂滅殷,建立周朝。後遂用「太公釣、呂釣、渭釣、子牙垂鉤、溪釣、渭濱垂釣、釣周、釣渭、垂釣溪、大釣無鉤、直鉤釣國、溪直釣、溪未遇」等寫隱居、賢才待用,及賢能執政,大業盛隆;以「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直鉤魚」等表示心甘情願。
主要內容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興起了一個國名叫周的強國,周的祖先姓姬,歷史很悠久,據說他們的遠祖後稷在堯的時候擔任農師,以後世世代代承襲這個職務,管理農業方面的事情。夏朝末年,政府腐敗,農業衰弱,周的祖先就西遷到現在的甘肅東部和陝西西部一代,自己組成了部落。商朝後期,周族遭受西北的狄族的侵擾,周族的首領古公儃父率領族人從岐山北邊遷到岐山南邊的周原上居住,並且在那裡建築城郭宮室,開墾荒地,設置官。
姜太公釣魚
吏。大概從那時起,周族逐漸形成了奴隸制國家。古公亶父的兒子季歷在位時,周的勢力強大起來。商朝的王感到周的威脅,就殺害了季歷。
㈡ 為什麼叫姜子牙為太公
因為姜子牙拜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所以叫姜太公。
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成為周國軍事統帥。
輔佐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冊封齊侯,定都於營丘,成為呂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輔佐執政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促成成康之治。
(2)太公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相關演繹
姜尚其奉命代理封神榜、執掌打神鞭,有法寶杏黃旗護體,騎著神獸坐騎四不相;深得師父元始天尊器重,被封為大周丞相,斬將封神,西周領軍人物,統領著千兵萬馬的周朝軍隊,麾下有眾多玉虛門人護法衛戰;和闡教叛徒申公豹亦敵亦友,最終為西周大軍立下重大功勞,在封神台上成就封神大任。
擅長手使無餌直鉤的釣魚法,可令願者上鉤。土遁救助難民百姓,隱居磻溪,垂釣渭水,禍福由命,因不識人間善惡冷暖,生意故敗,以此失了夫妻之緣。
相貌年老,有人仙道行,武法雙修,精通兵法和一些道術,生性厚道老實,喜好學道釣魚。更兼有主將領袖之才,與其座下部將多次大敗商軍。貴為天道滅商之士,天命重任在身,曾火燒玉石琵琶精,得陸壓所授斬仙飛刀,斬殺了九尾狐狸精所化的蘇妲己等多名反天為紂的勁敵。
㈢ 姜子牙的介紹帶圖片的。
姜子牙本姓姜,名尚,字子牙,他的祖先曾受封於「呂」地,故又名「呂尚」。他是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一位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將他視為本家人物,故被尊為「百家宗師」。
窮困潦倒
姜子牙未輔佐周文王前,生活十分潦倒、坎坷多磨。三十二歲時,因為商朝戰爭不斷,他為了躲避戰禍,跑到山上修道,經過四十年的苦修,直到七十二歲才出山。出山後,因為年紀大又沒有一技之長,只好暫時投靠在朋友的家中。為了謀生,他曾經編制竹簍或把小麥磨成麵粉拿到市集上販賣,也開過飯鋪、賣過牛馬豬羊、為人算過命…等等,可是每次都支持不久就失敗了,因此經常受到妻子的奚落與冷嘲熱諷。
後來他在紂王手下擔任下大夫的職務,可是紂王荒淫酒色、暴虐無道,命令他監造「鹿台」。姜子牙看了圖樣,發現這「鹿台」高四丈九尺,上造瓊樓玉宇、殿閣重檐,且要以瑪瑙砌成欄桿,寶石妝成棟梁。姜子牙見到紂王如此役使百姓、荒唐無度,末日必將不遠,於是對妻子說:「我不忍見萬民遭殃。娘子!你和我前去西岐,將來必有騰達之日。……」可是他的妻子嫌他沒本事,好不容易熬到一個小官也做不好,就不願跟他在一起了。姜子牙不得已只好獨自一人逃到西岐了(西岐就是後來的周國)。
姜太公釣魚
姜子牙最後到了陝西省的終南山,經常到渭河釣魚,因為他的魚鉤是直的,所以三年過去了連一條魚也沒有釣到。可是神奇的是:後來他不但釣到一條大魚,而且還在魚肚子里發現了一本兵書。
有一回,周文王到渭河一帶打獵,遇見八十多歲的姜子牙坐在河邊垂釣。經過交談之後,發現他就是周朝從太公亶父起就一直盼望著的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賢才,於是周文王高興地說:「吾太公望子久矣!」所以姜子牙又號「太公望」,俗稱姜太公。後來他輔佐周武王滅商,屢建奇功,受封於齊地。
輔佐周室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姜太公封於齊地後,過了五個月,回來向周公報告齊地的情況,周公問他:「你怎麼這樣快就回來報告呀?」他回答說:「我簡化了君臣的禮節,一切順著當地的風俗民情做,所以齊國很快就上軌道了。」周公的兒子伯禽被封在魯地,三年後伯禽回來向周公匯報情況,周公問他:「為什麼這么慢才回報呢?」伯禽答道:「改變那裡的習俗、革新那裡的禮法,至少要三年才能看到效果,所以回來晚了。」周公聽了以後,嘆道:「政令只有平和易行,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國家才會長治久安。」
姜太公在他著作的《六韜》一書中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他主張國君要行仁修德,不可為己而害民,如此人民才能與國君同舟共濟,國家才會越來越強盛。
姜太公不僅為周朝建立了完整、嚴密的政治體系,也為齊桓公和管仲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奠定了堅實基礎。他的軍事思想,在《六韜》、《陰符經》、《太公兵法》、《太公金匱》等著作中都有論述。歷代著名的軍事家如孫武、鬼穀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吸收了《六韜》等著作的精華,並予以發揚光大,故皆能在中國的歷史上名垂不朽。
圓滿成仙
據史書記載,姜太公活了139歲。為什麼他能活得那麼久、且有那麼大的智慧呢?據了解,修煉的人達到某個境界之後,可以開智慧,也可以延長壽命。姜子牙經過四十年的苦修,不但延長了壽命,還悟到了常人悟不到的宇宙真理,然後再經過十幾年的艱苦磨煉,最後終於成就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豐功偉業。
因為太公的生平是如此的偉大、超常與不凡,可以說幾乎只有神仙才能做得到,所以齊人稱他為「天齊至尊」。道家則傳說他已經修煉圓滿升天成仙了。明代的《封神演義》中,更明確把他納入神仙之列。而歷朝歷代也都有人為他建立寺廟,以供後人瞻仰。
㈣ 姜子牙為什麼不能成神
原因有二:
一、姜子牙道行淺薄,只能享受人間富貴。
元始天尊說他生來命薄,仙道無緣,只能享受人間富貴。
二、凡是在封神榜上能夠封神的都是死去的人。
無論是曾經是凡人武將,像黃飛虎,鄧嬋玉等人,還是像曾經的仙人,黃天化土行生等人,他們都是在封神大戰前後被殺死,然後魂魄歸於封神台。最終在元始天尊敕命之下接受封神,進入天庭。
沒有被殺死,而最終成神的只有七個人例外。像哪吒,楊戩,李靖,木吒,金吒,韋護,雷震子等等。這七個人被稱為肉身成聖,所謂肉身成聖,其實就是肉身成神。
也正因為他們七人並沒有被殺死,所以在姜子牙宣讀的封神名單當中並沒有他們。
換言之,哪吒楊戩等人並不在天庭365位八部正神當中。他們是在封神行動結束,回山修行多年後,方才被天庭特招,成為神。
(4)太公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姜子牙其人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望,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今河南衛輝市)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勛,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
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成為周國軍事統帥,人稱姜尚。輔佐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封為齊侯,定都於營丘,成為姜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輔佐執政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卒於鎬京,長子姜伋嗣位。
後世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 唐肅宗時期,追封為武成王,設立武廟祭祀。宋真宗時期,追謚昭烈。
姜太公釣魚 願者上鉤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東海邊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兩代,申、呂有的封給旁支子孫,也有的後代淪為平民,呂尚就是其遠代後裔。呂尚本姓姜,因為以其封地之名為姓,所以叫作呂尚。
呂尚曾經窮困,年老時,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周西伯。西伯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 之業的輔臣。」
西伯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與太公談論後西伯大喜,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 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呂尚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有人說,太公博學多聞,曾為商紂做事。商紂無道,太公就離開了。四處 游說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歸依周西伯。有人說,呂尚乃一處士,隱居海濱。周西伯被囚禁在羑里時,西伯之臣散宜生、閎夭久聞呂尚之名而召請他。
呂尚也認為「聽說西伯賢德,又一貫尊重關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為了營救西伯,尋找美女奇寶,獻給紂王,以贖取西伯。西伯因此得以被釋,返回周國。 雖然呂尚歸周的傳說各異,但大旨都認為他是文王武王之師。
㈤ 姜太公到底有多少個名字
准確講,不是「名字」,是「稱呼」。我數了數,除去「爹地」「兒砸」「大姨夫」「二舅爹」「親愛滴」「老寶貝兒」之類的「家庭內部叫法」,能夠正兒八經用來確指姜老先生本人的稱呼,至少有18種。可能因為姜老的時代過於遙遠,古籍對他姓名的記載比較混亂。一般認為他姓「姜」,名「尚」,字「牙」,也有人說他字「子牙」,還有人覺得「牙」是他的名,「尚」才是字。反正不管怎麼說,我們可以稱他為姜尚、姜牙或者姜子牙。
「姓氏」一詞原本包含「姓」和「氏」兩層意思。隨著後代開枝散葉,同一個「姓」會細分出不同的「氏」來。比如周文王有個兒子,姓姬,名奭(音是),文王把「召(音邵)」這個地方劃給他做「采邑」,供他吃喝,所以他被稱為召公奭。召公奭後來接受「太保」官職,又被封為燕國國君。等到他死後,三個兒子分別繼承召公奭的采邑、官職和封國,於是發展出三個「氏」來:召氏、太保氏和燕氏。但這三個「氏」的子孫,仍然「姓」姬。
㈥ 如何供奉姜太公
寫名字或列印圖片 可以直接燒香供養了
還有很多注意事項······
客廳 陽台都行的 一般除不能面對北方 其他自願就行了
自己就能開光加持
開光是念誦經文把神、佛的法身請來進入這個像里受眾生供養,才是真正的開光不然都是空殼,除神、佛像以外,其他物品都是加持,不叫開光。
佩戴的神、佛像,圖片等等,自己念誦佛號----阿彌陀佛 意念請佛加持一下就行了
燒香一般要看香譜的而不是其他 24香譜很准 48香譜、72香譜的都是後人編寫的不準!一般都是三根為一柱可以以3為基數6、9根就是2柱!3柱!更多
可以用 瓶裝水 不用打開 可以放半年一換就行 紅茶、綠茶都行 !!這樣干凈 神佛都可以受用的!!就像水果不用打皮的!!西瓜、桔子都是這樣一樣供養 一樣可以受用到的!!一般水果都行 梨不行
香灰不能隨意扔掉的!要破財的!弄個大的容器留著,如果多了可以找個干凈隱蔽的地方埋了最好!先要和佛說一聲,後念誦佛號 或觀音心咒同時埋香灰
㈦ 姜太公和魯班為什麼要同時供奉
這個是自願的,沒有一定要如此的,如果是圖片那種可以直接燒香供養,像身那種必須先開光正規才能供養!就是放經文在像身里,念誦咒語加持,請法身入像身里受眾生,才叫真正的開光!不會可以教你!!
燒香看24香譜很准,48...72香譜這個是後人臆造的不準,一般水果都行,可以放瓶裝水不用打開,或那種紅茶綠茶花茶不用打開,一年換一次就行,干凈衛生!!
香灰太多可以找干凈隱蔽干凈位置深埋,先說一聲,後同時念誦佛號!!
㈧ 姜子牙是誰他的資料圖片
姜子牙
姜子牙(前1128-前1016),本姓姜氏,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從其封姓,故以呂為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出生地主要有東海說和河內說(《孟子·離婁上》:「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濱。」 《水經注·齊乘》:「莒州東百六十里有東呂鄉,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 )。先後輔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和「謀聖」,輔佐文王,與謀「翦商」。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姜子牙祖居東海,商末居汲,紂時寄居朝歌城南,為生活所迫,以賣笊籬、麵粉、牛肉、酒及販豬羊為生,均不順利。後在朝歌上街口開算命館,接著到紂朝謀了個下大夫職。見紂王荒淫無道,隱居渭水北岸(今寶雞)釣魚,被周文王訪賢稱「吾太公望子久矣」。留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等千古佳句。據說姜子牙的祖先在舜時為「四岳」之一,曾幫助大禹治水立過功,被封在呂,姜為其族姓。伯夷的後代,上古呂國人。姜子牙七十歲,佐武王伐紂,牧野之戰紂兵大敗,紂王登鹿台自焚而死,從此商亡周立。㈨ 古畫姜太公釣魚
項子京家珍藏印章是明朝的。武英殿藏是清朝的。所以可能是宋徽宗畫的,建議你拿圖片在一些書畫論壇里讓行家看。另外,如果是宋徽宗自己畫的,應該有他的瘦金書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