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張大千的資料與他所畫的荷花的資料
張大千,1899年生人,於1983年歿於台北.他系四川內江人,原名張正權,又名張爰、張季爰,字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其畫室名「大風堂」。張大千這個人生性耿直,說一不二,敢做敢為,不拘小節.1918年冬天,19歲的他離家出走,投身松江城內妙明橋附近的禪定寺,住持逸琳法師為他起了個法名叫"大千",從此以後張大千這個名字幾乎傳遍了世界.在他出家不久,還未來得及剃度受戒,就被他的二哥張善子強行叫回了家,並讓他去上海投師學畫.他的才華得以顯露,從而成了一名傑出的畫家.為現、當代畫壇上最具影響的國畫大師之一,也是世界畫壇上著名的藝術偉人之一。
張大千在創作上的卓越成就,與他的淵博的學術修養,深厚的生活積累以及他廣結師友,裁長補短密不可分.除繪畫外,他對詩詞,古文,戲劇,音樂以及書法,篆刻,無不涉獵.並先後與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溥儒等國內各名家及外國大師畢加索交遊切磋,功力自不一般.
他的繪畫從總體上講給人的感受是:酣暢淋漓而內涵深厚的傳統構成,雄奇瑰麗而富於精緻的寫真精神。
張大千在花卉畫中以荷花畫居多。他之所以喜愛畫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並且還認為畫荷與書法有著密切關系。故此,張大千畫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斷推出新意。形成馳名中外的"大千荷"。他在三十五歲時作的《金荷》,就被法國政府購藏。對此徐悲鴻曾說:"張大千的荷花,為國人臉上增色"。張大千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在中國美術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尤其是晚年創潑墨彩之後,所畫荷花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屬性,更將文人花卉的筆墨范圍拓展至另一境地。他不但愛畫荷,也愛種荷。他通過與荷花朝夕相處,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高度民主的概括力,長期捕捉荷花的特徵和瞬間的動態,然後用他自己的審美感和藝術情趣加以提煉、誇張,使之寓意深刻,生機勃勃
『貳』 請你找來張大千的代表作總結一下其藝術特點吧
不好意思,最近我這邊的度娘抽了所以上傳不起圖片,直接總結,代表作之一:黃山文筆峰
特點:此畫為張大千八十三歲高齡時憶游黃山之作,自題「以漸江、苦瓜兩尊者法寫此」。老筆縱橫,蒼勁有力,以赭色濃重施於山體陽面,多以皴擦為之,山腳染以花青潤澤,更見黃山之奇和筆墨的老辣。大千晚年的系列憶游作品在簡化具體真景的同時更以己意為之,氣質淳化而兼具蒼深渾穆。黃山本為張大千最喜愛的山,此畫又為張大千老年時技術純熟之時所畫,所以很代表~~
『叄』 張大千字畫拍賣價格
張大千(1899—1983),別號大千居士。四川省內江市人。國畫家。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繪畫、書法、篆刻、詩詞無所不通。早期研習古人書畫,後旅居海外,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畫風工寫結合,晚期重彩、水墨融為一體,開創了潑墨潑彩的新風格。上世紀30年代曾兩度執教於南京大學(時稱中央大學),擔任藝術系教授。他在亞、歐、美舉辦了大量畫展,蜚聲國際,被譽為「當今最負盛名之國畫大師」,仿古畫作可以亂真,「騙」過不少鑒別大師。徐悲鴻說過:「張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
香港正大國際字畫徵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可以從張大千作品這二三十年來價格飆升的程度入手來進行分析:上世紀90年代,張大千的作品還非常便宜,最好的作品也就賣七八千元;2001年,最近剛剛完璧歸國的青銅重器「皿方罍」,在美國拍出了900多萬美元,創造了中國藝術品的最高價,當時張大千的作品也就幾萬美元;而今天,張大千的作品動輒幾千萬元、上億元,已企及甚至高於很多青銅重器的價格。
1.008億成交 張大千<愛痕湖>
2010年嘉德拍賣成交作品。
鈐印:大千唯印大年、直造古人不到處、大風堂 題識:戊申夏日寫愛痕湖一曲,爰翁。
1965年秋,張大千與友人張目寒等游瑞士、奧地利諸國,在奧地利著名的風景勝地亞琛湖畔(Aachensee),有數日之勾留。關於此行的細節,張大千在翌年創作的另一本《愛痕湖》落款中,曾這樣寫道:「年前與藝奴漫遊歐洲,從瑞士入奧國,宿愛痕湖二日,曾做此詩以戲之。」藝奴不詳何人,聽名字似是一女子。文中提到的詩,也見於《愛痕湖》的題款:「湖水悠悠漾愛痕,岸花搖影狎波翻。只容天女來修供,不遣阿難著體溫。」詩旖旎而側艷,似張大千經歷於亞琛湖畔的,不僅有悅目的美景,也有動心的情事。張大千將「亞琛湖」譯為「愛痕湖」,或取「留情之地」的意思。
8050萬成交 張大千<夏日山居 立軸>
2011工美拍賣成交作品。
此幅張大千作於1947年的作品即是最佳左證。早於二十一歲時張大千就在上海書畫收藏家狄平子處欣賞到王蒙的作品,大為感動。其後張大千花了十多年的時間,臨摹了大量王蒙的重要畫跡,而據傅申先生考證,1937年大千即有王蒙臨本。四十年代中後期,大千更是逐一臨習過王蒙的《夏山隱居圖》、《林泉清集》、《雅宜山齋》等名跡。此圖原跡也是傳世王蒙的真跡精品,為上海藏家龐萊臣所收的名跡,根據大千先生在臨本上的自題,乃是在丁亥(一九四七年) 三月背臨而成。抗戰勝利的第二年(一九六四年) ,大千居士自成都來上海,曾與龐萊臣數數往來,龐氏曾為大千題所畫九歌圖卷及所藏董源江堤晚景及劉道士湖山清曉圖,至丁亥(一九四七年) 閏二月,又為大千題韓熙載夜宴圖。
7448萬成交 張大千<天女散花 立軸>
2010年保利拍賣成交作品。
題識:1.偶聽流鶯偶結鄰,偶從禪榻許相親。偶然一忘維摩疾,散盡天花不著身。此去年六月避暑昆明湖上戲效定庵體絕句也,漫書畫上。大千居士。2.乙亥二月擬唐人壁畫筆法作於大風堂下。蜀人張爰。 鈐印:大風堂、張爰私印、蜀客、蜀中張爰、大千豪發、摩登戒體題跋:每嘆飛花委暗塵,天風飄墮去無因。為誰怨損作殘春,浪蕊浮香終易盡,倡條冶葉霎時新,畫中非幻亦非真,浣溪沙。甲申花朝偶展此畫漫題。大千居士張爰。成都桂玉橋借居。鈐印:張大千、蜀客
『肆』 這是張大千作品嗎
太不是了,這,這仿的,拿不出手啊。
哦,這落款是張大十吧
如果答得好,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ω^ 謝謝您的支持!!)o(∩_∩)o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o(∩_∩)o
原創只為你,施主的採納,是貧道修行的動力!!o(∩_∩)o
『伍』 中國歷史上成就最高的山水畫大師
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 北宋 范寬 絹本墨筆 縱206.3厘米,橫103.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
米芾對范寬的繪畫風格曾作過這樣的描述:「范寬山水叢叢如恆岱,遠山多正面,折落有勢。山頂好作密林,水際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虛,水若有聲。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無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勢雖雄偉,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我們把這段話用來與本圖勘校,就會感到很是妥貼。所以歷來鑒藏家和美術史家們均堅信此圖為范寬真跡。近年對畫幅樹下草業間「范寬」二字款 的發現更證實了這點。
此畫單從構圖方面說,應屬於平易之境,但它卻產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一是造型的峻巍,其次是筆墨的酣暢厚重。此圖經清內府收藏,《石渠實笈初編》著錄。
「溪山行旅圖」是范寬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繪畫史中的傑作。這件作品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氣勢雄強,巨峰壁立,幾乎占滿了畫面,山頭雜樹茂密,飛瀑從山腰間直流而下,山腳下巨石縱橫,使全幅作品體勢錯綜,在山路上出現一支商旅隊伍,路邊一灣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飛瀑,使觀者如聞水聲、人聲、騾馬聲,也點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題。
范寬以雄健、冷峻的筆力勾勒出山的輪廓和石紋的脈絡,濃厚的墨色描繪出秦隴山川峻拔雄闊、壯麗浩莽的氣概。這幅豎長的大幅作品,不僅層次豐富,墨色凝重、渾厚,而且極富美感,整個畫面氣勢逼人,使人猶如身臨其境一般。撲面而來的懸崖峭壁佔了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二。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頭仰看,山就在頭上。在如此雄偉壯闊的大自然面前,人顯得如此渺小。 山底下,是一條小路,一隊商旅緩緩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給人一種動態的音樂感覺。馬隊鈴聲漸漸進入了畫面,山澗還有那潺潺溪水應和。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就是詩情畫意!詩意在一動一靜中慢慢顯示出來,彷彿聽得見馬隊的聲音從山麓那邊慢慢傳來,然後從眼前走過。
《溪山行旅圖》,好就好在靜止的畫面有一種動感,一幅空間藝術的繪畫卻有一種時間藝術的感覺。面對這幅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繪畫,體味著畫中令人心醉的意境,怎能不令人發出由衷的贊嘆。
打開《溪山行旅圖》,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人們眼簾的,還有不少收藏者的題款,而這些題款,就成了揭開名畫流傳千年的唯一線索。
這枚「御書之寶」方璽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顯的宋代特點。可見,這幅名畫曾經被收藏於北宋的皇宮。隨著金兵南下,北宋滅亡,皇宮里的大量珍寶繪畫開始流散於民間,其中也包括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范寬發展了荊浩的北方山水畫派,並能獨辟蹊徑,因而宋人將其與關仝、李成並列,譽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 。後人將范寬與李成、董源二人合稱「宋三家」,之後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畫派」和現代的黃賓虹等大師,都受到范寬畫風的影響。
宋元兩代,大師級的畫家都以范寬的繪畫為典範。南宋初期的李唐,稍後的一些的馬遠、夏圭元代的倪雲林、王蒙,都對范寬的畫風大加贊賞。
幾乎所有著名的畫家,說到范寬山水畫神異的表現力時,都一致認為「范寬之畫,遠望不離座外」,范寬的畫,遠遠看去,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認為范寬「畫山,皆寫秦隴峻拔之勢。大圖闊幅,山勢逼人,真古今絕筆也」。
繼續看畫,就會發現第二枚御用方印,這枚 「御書之寶」的印鑒,是乾隆皇帝專門用於收藏的印鑒。
巍峨的山峰,蔥蘢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繪出雄偉的自然景色;山路間行商的小小馱隊又顯出了人世間生活的脈搏,自然與人世的生命活動處於和諧之中。
『陸』 描述張大千的畫
張大千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在中國美術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尤其是晚年創潑墨彩之後,所畫荷花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屬性,更將文人花卉的筆墨范圍拓展至另一境地。他不但愛畫荷,也愛種荷。他通過與荷花朝夕相處,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高度民主的概括力,長期捕捉荷花的特徵和瞬間的動態,然後用他自己的審美感和藝術情趣加以提煉、誇張,使之寓意深刻,生機勃勃。
『柒』 張大千畫虎非常少見!
我不知道你的藝術修養如何,不過起碼應該能看得出你那幅跟這一幅商品畫里的虎動作角度完全一致,A肯定是比著B描的。如果你有一定藝術鑒賞能力,應該能看出B整體水平比A不只高了一個層次,甚至A的主體和背景空間關系都合不起來,可以合理推斷,A的背景也是從另外的一幅山水畫里描的。
至於誰是A誰是B,還要我明說嗎?
『捌』 張大千什麼都能畫,唯獨不畫老虎,只因哥哥對他說了什麼
張大千是我國著名的一個畫家,他畫的很多的作品流傳到現在都是價值不菲的東西,而張大千他的人生經歷也是比較坎坷的,他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這樣偉大的成就,這個過程之中除了他自身的個人努力之外,還有他的哥哥的鼎力支持,可能有的朋友會注意到張大千他一生畫了很多的作品,但是就是不畫老虎,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其實就是因為當年他的哥哥曾經說過一句話。
後來有一次張大千一不小心也畫了一個老虎,老虎的畫像被別人拿去拍賣了,而且價格非常的高,後來他的二哥知道這個事情之後就說了一句話,說自己一輩子就學習畫虎了,結果還是比不上自己的弟弟,張大千聽到這件事情之後非常的傷心,後來就決定了,從此以後再也不畫虎了。‘
『玖』 請問這是張大千真跡嗎現在的價格大概在什麼位順便問問5牛價值
您的問題,這不是張大千真跡;是典型的現代的印刷品做過舊的狀態,市場上一般喊價在200元左右;市場上常見不法商人,拿著這樣的,冒充老的真品,高價銷售,千萬要注意;「五牛圖」金箔畫,市場上一般喊價在600元左右!
『拾』 張大千的荷花 和介紹
旅居海外的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擅長畫花卉。他畫的花卉種類很多,如荷花、秋海棠、牡丹、蘭花、水仙、梅華等。而他平時畫的最多的還是荷花,他自己常說:「賞荷、畫荷,一輩子都不會厭倦!」
張大千年輕時住在蘇州,庭院里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寫生的好地方,他三十三歲時開始住進北京頤和園,一住就是五年,頤和園池塘中那又肥又大的荷花使他對畫荷的興趣越加濃厚。由於長期與荷花相處,使他特別偏愛荷花。張大千愛荷花得出泥不染,娉娉婷婷從水中浮起,雍容高貴,而田田荷葉,姿態優雅的荷桿也時常走進他的畫面。他認為,荷花醉南下手的部分不是花,而是桿子,因為一筆下去不得回頭,重描就不成畫了。張大千常作小品荷花,但也有許多壯觀的大幅荷花作品,如 1963年他在美國展出的六屏巨幅荷花,這六幅墨荷在作畫當時,必須大通大畫室才能完全擺平,在日本裱襯時,裱畫店只好打通工作房裱畫。這些常12尺,寬 24尺的六幅荷花屏風,在美國展出後,由<<讀者文摘>>購藏,14萬美元的售價,打破中國畫售價的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