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角,五角,一元的人民幣上有哪些少數民族
壹角:1988年9月22日發行。正面是高山族和滿族男子頭像,主色為深棕色。
貳角:1988年5月10日發行。正面是土家族姑娘(黃其萍)和朝鮮族姑娘(蘇春熙)頭像,主色為藍綠色。
伍角:1987年4月27日發行。正面是苗族和壯族婦女頭像,主色為紫紅色。
壹圓:1988.5.10發行,古錢滿版水印。另外還發行有票面圖案顏色相同的1990年版以及正面主色稍紅、鈔票號碼為黑色的1996年版。正面是侗族和瑤族婦女頭像,左邊是「燕子桃花」圖。
(1)2毛錢圖片是哪個民族擴展閱讀
1角、2角、5角、5元、10元只有1980年版一種,2元、50元、100元有1980版、1990版兩種,1元有1980、1990、1996版三種。
與第三套人民幣相比,為適應反假人民幣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發行了改版後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線與無色熒光油墨印刷等新技術。
⑵ 2角紙幣圖片兩個女人哪個民族的
布依族(黃其萍[1])、朝鮮族(蘇春熙)
2角 規格為:120×55mm。正面為布依族(黃其萍[1])、朝鮮族(蘇春熙)人物頭像,藍綠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等,藍綠色調色調。該幣於1988年5月10日發行。2004年開始只收不付。
⑶ 2角上的民族是那個民族
第四套人民幣上的少數民族頭像, 具體民族如下:
1角 高山族、滿族人物頭像
2角 布依族、朝鮮族人物頭像
5角 苗族、壯族人物頭像
1元 侗族、瑤族人物頭像
2元 維吾爾族、彝族人物頭像
5元 藏族、回族人物頭像
10元 漢族、蒙古族人物頭像
50元 工、農、知識分子頭像
100元 毛、周、劉、朱浮雕像
⑷ 2角錢上面的人是哪個民族的
第四套人民幣上的少數民族頭像,是北京某旅遊景點的一些少數民族員工。當時為了設計四版幣的圖稿方案,央行設計小組的攝影師邀請他們穿上本民族的特色服裝,拍攝了一組照片。後來雕刻師選取了一些比較好的、有代表性的,雕刻成了印刷鋼版。其中一些最終被選中,印在了第四套人民幣上。 具體民族如下: 1角 高山族、滿族人物頭像 2角 布依族、朝鮮族人物頭像 5角 苗族、壯族人物頭像 1元 侗族、瑤族人物頭像 2元 維吾爾族、彝族人物頭像 5元 藏族、回族人物頭像 10元 漢族、蒙古族人物頭像 50元 工、農、知識分子頭像 100元 毛、周、劉、朱浮雕像
⑸ 一角、兩角紙幣上的人是哪個民族的
壹角:1988.9.22發行,正面是高山族和滿族男子頭像,主色為深棕色。背面圖案是國徽、民族圖案;紫色
貳角:1988.5.10發行,正面是布依和朝鮮族婦女頭像,主色為藍綠色。背面圖案是國徽、民族圖案;深綠色
⑹ 第四套人民幣2角的少數民族是布依族還是土家族
第四套人民幣紙幣的製版年份只有3種,分別是1980年、1990年、1996年。
各少數民族頭像說明如下:
1角:高山族、滿族
2角:布依族、朝鮮族
5角:苗族、壯族
1元:侗族、瑤族
2元:維吾爾族、彝族
5元:藏族、回族
10元:漢族、蒙古族
⑺ 第四套人民幣2角是土家族還是布依族啊,百度百科說是土家族
第四套人民幣2角正面主景是土家族和朝鮮族人物頭像。網路說是土家族是對的。
據說這兩個人還是真實人物,畫面左邊的土家族姑娘,是現任湖南省農業廳副廳長的黃其萍。
右邊的朝鮮族姑娘名叫蘇春熙,現為北京某外語培訓機構負責人。
⑻ 請問壹角,貳角,伍角,壹元,貳元人民幣紙幣上正面少數民族頭像是屬於哪個民族並說明這些民族分布在哪些地區
1角是高山族、滿族,2角是布依族、朝鮮族,5角是苗族、壯族,1元是侗族、瑤族,2元是維吾爾族和彝族,5元是藏族、回族,10元是漢族、蒙古族。
高山族是居住在台灣省的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台灣省台灣本島的山地和東部沿海縱谷平原以及蘭嶼上。台灣當局稱之「山地同胞」,簡稱「山胞」。因地區、語言的差異,內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灣人、布農人、魯凱人、卑南人、曹人、賽夏人和雅美人等之別。此外,尚有10多萬已被漢化的平埔人。平埔人歷史上包括10個族群。他們散居在台灣西部、北部、西南部平原與沿海,長期與漢族雜處、通婚,較早接受漢族文化,至19世紀以後已基本與漢族融為一體。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還有4461人散居祖國大陸。高山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無文字。不同地域的高山族使用不同的語言。
族古稱肅慎、勿吉、靺鞨、女真。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另外,在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等省、自治區以及北京、成都、蘭州、福州、銀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數散居滿族。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人口為982.118萬;2000年人口普查時,滿族人口為1068萬。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居第二位。
布依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2545059人,其中貴州省有200多萬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貴州的都勻、獨山、平塘、鎮寧等10個縣(市)。其餘散居於雲南、四川、廣西等省(區)。
朝鮮族是朝鮮半島(或稱韓半島)主要居民。在大韓民國,被稱為韓民族。
在我國境內現有人口192.1萬。朝鮮族主要聚居在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其餘分布在吉林其他地區及黑龍江、遼寧、內蒙古等省區。此外還有位於長白山懷抱中的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也是朝鮮族的主要聚居區。
苗族,現有人口7398035人,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區)。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米、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除此,還蘊藏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國」,從事農業稻作。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雲南)。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無民族文字,2 0 世紀5 0 年代後期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苗年」、「四月八」、「龍船」節等。
壯族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廣東、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區。以廣西最多。1990年人口1548萬。使用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南宋時已出現方塊漢字構成的土俗字。但使用面不廣,多用於書寫地名,編山歌、記事。1955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得到推廣,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訂。
壯族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發展而形成的,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共有1548萬多人,其中雲南有100萬,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紅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在1965年統一稱壯族以前,壯族的自稱和他稱較多,僅雲南就有40多種,主要有「儂人」、「沙人」、「土僚」等。
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的黎平、從江、榕江、天柱、錦屏、三穗、鎮遠、劍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縣、通道,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三江、龍勝、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豐等縣。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侗族人口數為2960293。
侗族使用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分南、北部兩個方言。原無文字,沿用漢文,1958年設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現在大部分通用漢文。
瑤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人口為2637421人。自稱「勉」、「金門」、「布努」、「炳多優」、「黑尤蒙」、「拉珈」等。因為經濟生活、風俗習慣的差異,又有「盤瑤」、「山子瑤」、「頂板瑤」、「花籃瑤」、「過山瑤」、「白褲瑤」、「紅瑤」、「藍靛瑤」、「八排瑤」、「平地瑤」、「坳瑤」等稱謂之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湖南、雲南、廣東、貴州等省。瑤族分布的特點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區。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瑤族人口數為2637421。人。瑤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支系比較復雜,各地差別很大,有的甚至互相不能通話。通用漢語或壯語。沒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
⑼ 人民幣1,2,5角的紙幣上,都是那些民族的人呀
壹角幣是高山族和滿族男子頭像
貳角幣是布依和朝鮮族婦女頭像
伍角幣是苗族和壯族婦女頭像
⑽ 一角 二角 五角紙票上的民族是哪些
1毛
1988.9.22發行,正面是高山族和滿族男子頭像,主色為深棕色。背面圖案是國徽、民族圖案;紫色
2毛
1988.5.10發行,正面是布依和朝鮮族婦女頭像,主色為藍綠色。背面圖案是國徽、民族圖案;深綠色
5毛
1987.4.27發行,正面是苗族和壯族婦女頭像,主色為紫紅色。背面圖案是國徽、民族圖案;紅棕色
註:為第四套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