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拇指上哪個穴位防喉嚨痛
少商穴
位置:大拇指指甲根橈側一點就是。
按摩方法:按摩者指甲掐按被按摩者少商穴30秒,放鬆10秒,反復操作10餘次,左右手交替進行。
功效:治療咽喉疼痛、不能說話、發熱、咳嗽、喘氣、胸痛、咯血、乳房刺痛、手腕疼痛等。
Ⅱ 喉嚨癢是怎麼回事
典型的慢性咽炎。和我以前一樣。這玩意兒我以前也得過,很難好的,不過我還是自己用按摩手法治好了,一般是受涼和疲勞引起的。下面就談我的治療方法。
從現在開始就來了解一下咽炎的病症,首先咽炎分為兩類: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
急性咽炎的症狀主要是咽痛,吞咽時加劇,常伴有發熱、頭痛和全身不適,另部充血腫脹。
慢性咽炎由急性咽炎反復發作,患者常感咽干、咽癢、分泌物增多,中醫稱之為「梅核氣」。
別看咽炎是小病,但它往上走可以引起腦部疾病,往下走可以引起腎部疾病,常常久冶不愈,時時發作,令人痛苦不堪啊!特此獻上秘方一份:
治療方法:
1、 按揉天突穴(主穴)3分鍾(仁脈)
2、 按揉腳全息穴上頜、下頜(在腳背上大腳指的第二指節上面,有突起的骨頭上)、腎上腺穴各2分鍾(找腳穴圖)
3、 按揉合谷(大腸經)、列缺穴(肺經)各2分鍾
4、 切壓少商穴(肺經)1分鍾
5、 照海穴可治急性咽炎,5分鍾,按揉時不可以講話,把唾液咽下。它在那裡呢?好好找上一找吧。(在腳踝處下方的凹陷處)
預防:
1、 疲勞、煙、灑過度,受涼受濕,人體抵抗力減弱,細菌易侵入咽部引發炎症。因此,預咽炎要注意不過分疲勞,戒煙,飲酒不過量,經常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2、 在耳全息穴咽喉區找壓痛點,用壓丸法貼壓,對咽炎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只要你有心學按摩,一定能手到病除!祝你早日康復!!!!!
Ⅲ 喉嚨左邊這個位置痛了十幾天了,誰知道怎麼回事
咽喉痛是一種最常見的病症,它多發於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感冒、扁桃體炎、鼻竇炎、百日咳、咽喉炎以及病毒感染甚至心肌梗死均可引起咽喉痛。在醫生的診療過程中聽到的所有抱怨中,「我喉嚨痛」幾乎是首當其沖的。
從感染到過敏,再到胃酸倒流,甚至是腫瘤,這些症狀都可能導致喉嚨疼痛。這很可能是一種病毒——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喉嚨疼痛。
疼痛只是喉嚨痛的典型症狀之一。其他症狀包括喉嚨發癢,吞咽困難,吞咽時劇烈疼痛,聲音變化。
你的喉嚨疼痛可能會在幾天內消失,但是如果它持續存在的話就會有麻煩。這里有一個路線圖,告訴你什麼可能導致你的喉嚨疼痛。
病毒感染
到目前為止,病毒是引起喉嚨痛的最常見原因。
通常,是同樣的病毒引起普通感冒或流感,使你的喉嚨疼痛。但是引起單核細胞增多症、麻疹、水痘和哮吼(兒童常用於吠叫性咳嗽)的病毒也能引起咽喉痛。
抗生素不能幫助病毒感染,甚至不應該嘗試。取而代之的做法: 用溫鹽水漱口,試試非處方止痛葯,比如撲熱息痛(撲熱息痛)或布洛芬(布洛芬) ,確保體內水分充足,使用加濕器或蒸汽機來緩解呼吸道症狀,並充分休息。
除了單核細胞增多症,大多數病毒感染在一周內就會消失,這種症狀會持續數周或數月。經常洗手可以預防病毒感染。不要太接近生病的人,掩蓋你自己的咳嗽和打噴嚏。
鏈球菌性喉炎
除了病毒之外,細菌是引起咽喉痛的最常見原因。排在第一位的,尤其是兒童,是鏈球菌性喉炎,由鏈球菌引起。
像青黴素和阿莫西林這樣的抗生素通常可以很容易地清除鏈球菌和其他細菌感染。區分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鏈球菌性喉炎通常伴有高燒(超過38.3℃,也就是101℉) ,扁桃體上有紅斑或白色斑塊,以及淋巴結腫大。喉部培養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是否有感染,如果你確實有鏈球菌感染,治療非常重要。
我們擔心鏈球菌的晚期並發症,。這包括對腎臟和心臟瓣膜的損害。
扁桃體炎
扁桃體炎是扁桃體發炎和腫脹的總稱,通常由病毒性或細菌性感染引起。
扁桃體是位於咽喉後部的兩種生長物,構成身體免疫系統的前線。它們檢查進入你體內的細菌,並且經常在這個過程中被感染。
除了扁桃體紅腫外,扁桃體炎的其他症狀還包括扁桃體上的白色或黃色斑塊、發燒、聲音變化、口臭和吞咽時的疼痛。在嚴重的情況下,扁桃體會變得足夠大,阻礙鼻腔通道,導致呼吸、吞咽和睡眠困難。
過敏
根據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學院的數據,美國有超過5千萬人有這樣或那樣的過敏症。當你的身體對某些外來入侵物如灰塵、花粉、寵物毛屑或黴菌產生過敏反應時,就會出現一連串的症狀,包括流鼻涕或鼻塞、打噴嚏、瘙癢,當然,有時還會出現喉嚨痛。
過敏引起的喉嚨痛可能會因為鼻後滴液而加重,這時鼻內腺體正常分泌的粘液開始堆積,從喉嚨後部滴下。
過敏引起的喉嚨痛可能與病毒和細菌引起的喉嚨痛相混淆,但是有很多方法可以區分它們。
過敏會持續更長的時間,他們不會有發燒的症狀,你可能眼睛發癢,流鼻涕。
許多與過敏有關的喉嚨痛也只在某些季節出現,如秋季或春季。
刺激物
刺激物不同於過敏,即使它們也會引起對某些外界因素的反應,如空氣污染、吸煙(你自己或別人的)、飲酒、清潔產品和氯。
「過敏機制是一種免疫反應,刺激不是免疫反應。它只是刺激了組織——隨著人們暴露在污染中,我們在城市地區看到越來越多的組織。」
接觸某些刺激物會使你的喉嚨長期疼痛,所以盡可能避免接觸它們。
乾燥的空氣
濕度和溫度都會影響你喉嚨周圍的粘膜。乾燥、炎熱的空氣——就像在加熱的建築物中一樣,會引起不適,而且往往在早晨第一件事情就是感覺更糟。
在冬天的幾個月里,很多時候暖氣都開著,所以你整晚都在呼吸乾燥的空氣。晚上睡覺的時候在房間里使用加濕器。你也可以加熱一壺水,吸入舒緩的蒸汽。
Ⅳ 咽喉腫痛是什麼原因
喉嚨痛,咽炎通常是由於喉部組織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出現了炎症。病毒或細菌病原體存在於正常人的口腔及扁桃體內不會引起發病,當某些誘因如熬夜、受涼、過度勞累、煙酒過度、有害氣體刺激、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等,使全身或局部的免疫力降低時,病原體侵入體內或原有病原體大量繁殖則可致病。另外病原體可以通過飛沫、食物或直接接觸而傳染,故有傳染性。
第二,如果發現自己患病,要盡早就醫
任何刺激咽喉及口腔黏膜的物質都可能引起咽喉痛。它們包括:病毒、細菌感染、過敏反應、灰塵、香煙、廢氣、熱飲料或食物,牙齒或牙齦感染有時也會累及咽喉,慢性咳嗽、極乾燥的環境、胃食管反流及說話聲音過大同樣會刺激咽喉,聲音嘶啞是常見的伴隨症狀。出現咽喉痛症狀的常見疾病有:全身病毒感染、腮腺炎、咽炎或扁桃體炎、感冒、咽喉炎
這些是最常見的。當然還有一些少見的原因,包括莖突過長引起的,還有就是要注意咽喉部的腫瘤,這些器質性的病變也可以導致咽喉炎。所以這種最好找專科醫生進行檢查以後排除這些器質性的病變,才能夠比較放心。
Ⅳ 咽喉分別在什麼位置
咽喉是咽,食管上部,喉及氣管通向胃和肺的通道。頸的前方上部緊接臉頰的部位。
Ⅵ 按摩哪幾個穴位能夠緩解慢性咽炎的疼痛感具體如何按摩
咽喉炎這種疾病,通過按摩效果其實並不是特別好。只能說適當的緩解,想要注意還要打吊瓶吃葯。
所以說碰到了咽喉腫痛的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就醫並且找到了病源。到底是著涼了導致的,還是說長期的抽煙所導致的,將病源掐掉,這個疾病康復之後才能不再復發,不然的話現在你治好了,然後再接著抽煙,然後再接著穿的少,將來一樣會復發,還是會很疼痛,還要重新治,很麻煩的。
Ⅶ 咽喉部位是哪
醫學生咽和喉是分開的兩個不同部位,而我們通常所說的咽喉是指口咽,慢性咽炎最主要的病變也是在口咽。口咽對著圖看。而你非要咽喉的話,咽是指鼻咽+口咽+喉咽。而喉是指圖上標著的喉咽前面的部位,就是聲門附近那裡,大概就是喉結的高度。咽部是在喉結上方的。
Ⅷ 感冒發燒喉嚨痛,得了咽喉炎,按摩哪些穴位,疼痛立竿見影
在天氣變化多端的季節里,感冒發燒,喉嚨痛是常見的小病,如果在一開始還不嚴重的時候,我們採取措施,病症就不會惡化。但是有些人的體質就是非常奇怪的,受不了一點的小風小寒,如果一受涼了就會感冒、發燒或者喉嚨痛,很多人都瘦這種病症的困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一說感冒發燒,喉嚨痛得了咽喉炎,按摩哪些穴位疼痛,立竿見影?
其實說,如果因為感冒發燒,喉嚨痛引起的咽喉炎,並沒有通過按摩能讓疼痛起到緩解的作用。不過關於咽喉炎有很多的治療方法,建議你咨詢過專業的醫生,之後採取一些現代化科學的醫療手段。
健康是自己的,我們應該要重視起來,在平時的生活裡面多加註意,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積極參加健身活動,讓自己保持心情和身體上面的輕松,祝願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Ⅸ 咽喉在哪個部位
咽喉:器官名。①「咽」為食道通稱,後人又稱作「胃系」。喉為氣管的通稱又稱「肺系」。《靈樞·憂恚無言》:「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也。」《類經》卷二十一張介賓:「人有二喉,一軟一硬。軟者居後,是謂咽喉,乃水谷之道,通於六府者也。硬者居前,是謂喉嚨,為宗氣出入之道,所以行呼吸,通於五藏者也。」②咽門和喉管的總稱。《素問·太陰陽明論篇》:「喉主天氣,咽主地氣。」《類經》:「喉為肺系,所以受氣,故上通於天;咽為胃系,所以受水谷,故下通於地。」
《靈樞》記載任脈,「至咽喉」;督脈,「入喉」;沖脈、任脈,「會於咽喉」;手太陽經,「循咽」;手少陰經,支者:「上挾咽」;足少陽經別,「上挾咽」;足陽明經別,「上循咽」;足太陰經別,「上結於咽」。
中醫學名詞。咽與喉的總稱。口腔鼻腔之後,食管以上的空腔處為咽; 喉腔內近氣管上端處為喉。咽者,主通利水谷,為胃之系,乃胃氣之通道也。喉者空虛,主氣息出入呼吸,為肺之系,乃肺氣之通道也。人體中有很多經脈均循行至咽喉,故咽喉疾患,可與某些內臟和經脈的病變有關,而與肺、胃的關系更為密切。
Ⅹ 右側喉嚨部位一直在痛,請教原因
喉嚨痛考慮為上呼吸道感染,而且是不是有扁桃體的炎症.如果你身體差容易引起感冒等症狀,就容易導致扁桃體的長期炎症,如果長期這樣的話,就應該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否則會導致切除扁桃體.
大部份的喉嚨痛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傷風或鼻竇炎感染所引起。臟空氣、煙、過敏原或冬季使用的暖氣也有可能引起喉嚨痛。甚至大聲吼叫也會導至喉嚨痛。
有些喉嚨痛是因為細菌所引起的,通常是鏈球菌所引起。這種感染最常發生在兒童身上,鏈球菌也可以侵犯身體的其他部位,而造成嚴重的風濕熱或腎臟感染,而且不經檢驗無法得知是否被感染,所以一旦你懷疑自己被感染,就應該立刻就醫。醫生可以做喉嚨的細菌培養或做一個快速的鏈球菌感染測試。如果你真的被感染,抗生素將會是對抗該細菌的武器。
喉嚨痛--14種消除疼痛的方法
吞咽可是真正的痛苦難熬。
畢竟,你大約每15秒就得吞咽一次。而且,你愈克制,吞咽的頻率反而愈高。喉嚨痛加上刺耳的咳嗽聲,讓你體會到折磨莫過於此。
1、服用口含片
假使喉嚨痛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則抗生素無用武之地。但含酚的口含片或許有些療效。酚可以殺死表層的病菌,因此有助於控制入侵者,直到體內的抵抗力形成。同時,酚的輕微麻醉作用,可麻痹神經末梢,使喉嚨不覺得癢痛。口含片的劑量不一,購買及使用時,應參照說明。
2、使用噴液
同樣地,使用含酚的喉嚨噴液,也能緩和不適。然而其效果較不持久。
3、服用鋅口含片
鋅口含片能幫助由感冒引起的喉嚨痛。"我們給受試者1片葡萄糖酸鋅(23毫克),每2小時服用一次。並請他們含在口中慢慢溶解,而不是用吞的。結果,不僅喉嚨痛獲得緩解,其他的感冒症狀亦然。"達維斯博士說。 但他警告,勿連續使用如此高劑量鋅達七天以上,以免干擾體內其他礦物質。如果你不喜歡鋅的味道,不妨選用含鋅的口含片即可。
4、洗鹽水或其他溶液
若你吞咽時,會發生喉嚨痛,則疼痛的位置一定不致於太深, 可以漱鹽水或其他溶液來治療。但注意,假使你的聲音嘶啞或有咳嗽,則疼痛的部位比較深。這時,漱鹽水無濟於事。
①鹽水 將1茶匙食用鹽加入1品脫(約0.5公升)的溫水。這差不多接近生理食鹽水的濃度,因此你會覺得很溫和。每小時漱一次,勿吞咽這鹽水(假使你擔心鈉的攝取量過高)。
②洋甘菊茶(chamomile) 將1荼匙乾燥的洋甘菊粉泡入1杯熱水中。過濾。待微溫後使用。
③檸檬汁 在1大杯溫水中擠入數滴檸檬汁。
④威士忌 在1大杯溫水中加入一湯匙威士忌酒。以此液體漱喉嚨,有助於麻痹喉嚨痛。
5、增加室內的濕度
有時,睡醒的喉嚨痛是由於張著口睡覺。正常情況下,空氣先在鼻腔內被濕潤,然後才進入喉嚨及肺。但用嘴巴呼吸,則略過這個程序,使喉嚨焦干、不舒服。專家建議在卧房使用濕氣機,以提高周圍環境的濕度。
6、打通鼻塞
假使鼻塞是使你用嘴巴呼吸的部分原因,應設法使鼻子恢復通暢。可使用去充血劑的鼻腔噴液(例如Afrin)。但勿持續用兩天以上。並應依照說明使用,以免上癮。
7、服用止痛葯
大部分人的喉嚨痛不至於像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因此服用阿司匹林acetaminophen或ibuprofen即足以消減不適。(未滿21歲者,不宜服用阿司匹林,以免引起雷氏症侯群(Reye'ssyn。 dlome),這是一種致命性的神經疾病。)
8、增加水分的攝取
多喝水及其他飲料可滋潤乾燥的喉嚨組織。但有些飲料應避免:濃稠的乳品飲料容易使喉嚨的黏液增多,進一步刺激組織;柳橙汁可能刺激已發炎的喉嚨;含咖啡因的飲料有利尿作用,使體內流失水分。
9、敷喉嚨
以洋甘菊(chamomile)濕敷喉嚨,可緩解不適。將1湯匙的干洋甘菊花加入1--2杯的沸水中。浸泡5分鍾後,過濾。將干凈的毛巾浸入此溶液,擰掉多餘的溶液,直接敷在患部,直到毛巾冷卻。 必要時可重復。
10、服用蒜油膠囊
"大蒜是最佳的天然抗生素及殺菌劑。"一天服用六次蒜油膠囊。若有反效果,應停止使用。
11、服用維他命C
維他命C有助於強化組織,以對抗引起喉痛的病菌。一天服用60毫克。
12、更換牙刷
牙刷上所聚集的細菌及刷牙時的牙跟受傷,皆可能使細菌侵 人體內組織。 "當你一感到不舒服,應立即丟棄牙刷。通常,這足以制止牙刷 上的細菌侵入。假使,你還是生病了,應在病況逐漸復原時,再換一 次牙刷,以免再度感染。"葛拉斯醫師說。 就預防的觀點,專家建議每個月換一次牙刷,並將牙刷存放在乾燥處。
13、墊高床頭
睡醒發生喉嚨痛的另一個原因(除了張口睡覺外)是,睡覺期間胃酸逆流至喉嚨。胃酸對脆弱的喉嚨組織是相當刺激的。不妨用磚塊將床頭的底部墊高10一一15公分,使睡覺時,頭的位置高過腳。不要僅用枕頭墊高頭頸部,這樣可能使身體彎曲,反而增加食 道的壓力,使問題更嚴重。另外,睡前1一一2小時內,勿吃東西及喝飲料。
14、醫學小常識
鏈球菌及其他問題
由鏈球菌引起的喉嚨痛可能突然發作,若未治療,可能導致更 嚴重的問題,例如風濕熱及風濕性心臟病。由於許多種病毒及細菌 皆會引起喉嚨痛,要鑒定是否由鏈球菌所致,需作喉嚨組織培養。 幸虧,鏈球菌感染可以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其他情況如下所列,亦應看醫生。
·嚴重、長期或復發性的喉嚨痛。
·呼吸困難、吞咽困難或不易張嘴。
·關節痛、耳痛或頸內有硬塊。
·發疹或38.3CC以上的高燒。
·聲音沙啞持續兩周以上。
·唾液或痰中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