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配飾的意義及影響
隨著古代女子愛美之心盛行,各式各樣的飾品不斷衍生。古代飾品復雜多樣,不止有簪、釵、鐲、環等現在常見的飾品樣式。以下幾種配飾。你知道幾個呢?
瓔珞本是印度佛教的裝飾,意為「無限光明」,後傳入中國。經唐朝的時候由唐朝女子所創新改進,變成項飾,環飾於額部。
男子也可享有。自古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謂玉樹臨風,靠的不僅是容顏姣好,還有品位與內涵。而配飾恰有此作用。
接下來,就一起看看古代男子是通過哪些配飾來突顯他的獨特品位的。
玉佩
古有雲:「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我國自古以佩玉為美:帝王將相的冠冕上嵌著玉珠,達官貴人的腰帶上鑲著玉片,文人騷客的衣服上系著美玉,宋徽宗嗜玉成癖,就連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時也不忘給他偏愛的主人公脖子上掛塊「通靈寶玉」。 玉佩的精美,可用作裝飾;玉佩的品格,可用以修身。
(南北朝青玉朱雀紋玉佩)
戰國、秦漢時期的玉佩繁縟華麗,甚至數十個小玉佩,如玉璜、玉璧、玉珩等,用絲線串聯結成一組雜佩,用以突出佩戴者的華貴威嚴。魏晉以後,男子佩戴雜佩的漸少,以後各朝都只是佩戴簡單的玉佩。
(遼代雙魚玉佩)
扳指
扳指又稱韘,初見於商代,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扳指本是拉弓射箭時套於拇指上扣弦和防擦傷的工具,後至清代則多用作男子的配飾,用以裝飾和身份的顯示。
(清乾隆御制翡翠和闐玉扳指)
翡翠、和田玉、瑪瑙、珊瑚等名貴材料製作的扳指專屬於王公貴族,普通人佩戴的扳指多以象牙、瓷質為材料。在古代這是判定等級身份的標志,在如今則是衡量市場價格和收藏價值的尺度。
(清代翠鑲金里扳指)
帶鉤
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鉤,古又稱「犀比」。帶鉤起源於西周,戰國至秦漢廣為流行。帶鉤的作用不僅僅是束衣,還是身份的象徵。
(戰國錯金嵌玉鐵帶鉤)
帶鉤多用青銅鑄造,也有用黃金、白銀、鐵、玉等製成,其中玉質帶鉤最珍貴。它們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多採用包金、貼金、錯金銀、嵌玉和綠松石等工藝,斑駁陸離,多姿多彩。帶鉤所用的材質、製作精細程度、造型紋飾以及大小都是判斷帶鉤價值的標准。
(龍虎並體玉帶鉤)
在古代,劍被稱作「百兵之君」,不僅僅是一種武器,也常常被當作一種高貴的裝飾品。從皇帝到文人,都喜歡佩劍以顯示身份。
(越王勾踐劍)
武俠劇中,「尚方寶劍」人人慾求而得只。由此可見,一把優質的劍,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吳王光劍)
扇子
扇子史傳上最初稱為「五明扇」,它起初是一種禮儀工具。後慢慢轉變成為納涼、娛樂、欣賞等工藝品。古代男子,特別是文人雅士,多以摺扇作為其配飾。
(雕骨紗綉人物摺扇)
有讀者可能會覺得扇子很便宜,其實不盡然,古代優質的扇子會用檀香、象牙、貝殼等高檔材料製作成扇骨,扇墜則以玉石為原材料。所以,扇子的價格也是不便宜的哦。
(清代象牙透雕亭台人物摺扇)
簪花
不要以為簪花只有女人會戴,其實古代男子也是簪花的忠誠粉絲。古時的男子,用時令鮮花,或金銀、綢絹等,製成假花插於發髻、鬢角或冠上,作為裝飾或禮儀程序的一種風俗。
抹額
抹額,是包於頭額,束在額前的巾飾,一般多飾以刺綉或珠玉。大家見多了女子抹額,一定沒想到這也是古代男人的飾物,比起女子繁瑣的裝點、綉工,男子抹額較為簡潔。
配飾的世界裡不只有女子,還有男子,而且也可以珠光寶氣。謙謙君子,玉樹臨風。美,源於沉澱。我國文化歷經千年的沉澱,已成為華夏這片土地上最為鮮明的標志,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前進,需要傳承,需要創新。
❷ 為什麼要小心帶鉤子的男人
死神來了2里,一個人通過物品合成的影子看到一個帶鉤子的男人,預示著一個女人會被帶鉤子的男人殺死,那人通過對講機來與那個女人說:「你會被一個帶鉤子的男人殺死。」當時那個在電梯里的女人很害怕,因為電梯里就有一個帶鉤子的男人。女人想借用電梯在樓層之間,開門的時候,逃走,不料,她的辮子卻被那個男人手裡拿的鉤子鉤住,無法逃脫。電梯門關上,卡住了女人的脖子,女人的朋友趕過來救女人,女人的朋友拉住女人的腿,用力往下拉,想救女人,女人的頭在電梯里,脖子以下全在電梯下。女人的朋友沒有成功救出女人,女人的頭被電梯夾斷。
❸ 古代的帶鉤,是怎麼用的
古代的帶鉤的用法是系在腰帶上面。
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鉤,古又稱犀比。比較普遍的是將鉤鈕嵌入皮革製成的腰帶的一端,讓鉤體正面向外,鉤首鉤掛在腰帶的另一端穿孔中。
也可以在寬的皮帶上將兩個以上的同樣大小的帶鉤並排使用,以便增加牢固性。在古代有些貴族使用腰帶時,為顯示身份,不在腰帶上穿孔。
而是將皮革腰帶的一段裝置上一個玉環或者是銅環,然後將帶鉤的鉤首掛在環上。這種用法既美觀又華貴,還可以保護腰帶。
(3)帶鉤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帶鉤的出現,早至春秋時期。現在科學發掘出土最早的,當屬洛陽西周墓出土的水禽式帶鉤,這個帶鉤長7.4厘米,迄今已三千年。
帶鉤是人們生活必需之物,倉廩足,知禮儀,即使是到了信息化的今天,男人穿衣依然要配一個好皮帶,而帶前的那塊牌子也頗為講究。
這都是從中國古代的帶鉤沿襲下來的。但十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很少有人對帶鉤作過系統、深入的研究。
帶鉤在收藏、研究和出版上的寂寞,有多種原因,最主要的是時代審美觀的錯位。一直以來,有些收藏家,甚至有的文化、藝術史學者,認為商周青銅大器是禮器,有重要的收藏價值。
而帶鉤、銅鏡一類,不過是日常生活用具,價值不大。其實,日常生活用具並非就沒有文化內涵和藝術性,恰恰因為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反而注入了更為豐富的時尚內容,而這種時尚之美甚至是超越時空的。《淮南子》中在談及帶鉤時,用了這樣的話:滿堂之座,視鉤各異,於環、帶一也。
意思是說,放眼看去,賓客滿堂的腰間環帶上,都露出奢華的鉤飾,沒有相同的。而正是在這個視鉤各異間,人們的身份、地位都表露無遺,王侯之鉤、官宦之鉤、百姓之鉤,分得清清楚楚。
帶鉤雖小,卻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十分講究禮儀等級、非禮勿視的中國古代,佩鉤是件大事,它反映著佩用者的身份地位,代表著那一時期的摩登和時尚。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帶鉤已居主角的地位。成熟的青銅冶煉技術,使帶鉤製作從一開始就處在一個很高的水平。
而黃金和白銀以其眩目的光澤、艷麗的色彩,很早就進入了帶鉤的藝術體系,使帶鉤具有藝術和財富的雙重價值。
玉在中國文化中被認為有君子之德,其潔白、細膩,珍稀、高貴,更為佩鉤者帶來一種脫俗內斂之美。
而鐵帶鉤的出現有重要意義,它最初的價值是超過青銅的,雖然韌性不如青銅,但硬度卻高過青銅,用來製作帶鉤,且都有貼金貼銀之作,足以表明其高貴身份,只是因其銹蝕,保存下來的不多。
❹ 中國歷史上男人的傳統首飾,都有哪些
我覺得中國歷史上男人的首飾里肯定會有玉佩的,玉佩是男人和女人都帶的一種裝飾品。一般男人都會把玉佩別在腰間,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徵。而且身份越尊貴的,戴的玉佩的質量會越好的,越證明自己很有地位。而且有的時候玉佩會被鑲在腰帶上,一般都是鑲在腰帶正面的正中心很好看,通常是有錢人家才會用這種腰帶。有的還把玉佩鑲到了帽子上,一般男人戴的帽子在帽檐的正中間會鑲著一塊玉佩,一般都是商人或者當官的才會戴這樣的帽子。
而且有的時候還可以應急,比如說在外面沒帶錢就可以把扳指抵押給當鋪,當鋪會給他們開一個銀票,只要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補上銀子就會把扳指再還給他們。
❺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人人都喜歡美的事物也指人們喜歡將自己裝扮得美麗。
單字意思
第一個之:的;人:泛指任何人;皆:都;
第二個之:它,指愛美之心。
下一句是: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出處:出自《孟子告子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5)帶鉤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古代男子的愛美之心
古人雲: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古至今,無論男女,對美都有一種極致的追求,古代女子以塗脂抹粉綾羅綢裙,來美化自己,男子則以配飾來提升品位。古代男子的配飾有刀、劍、玉、佩、囊、符、袋、笱、帶等不勝枚舉。
一、蹀躞帶 [dié xiè]
蹀躞帶,俗稱腰帶,這個腰帶是一種多功能的腰帶,它是從魏晉時傳入中原的,到了唐代一度被定為文武官員必佩之物,而且一定要把七種東西掛在上面,分別為算袋、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袋,俗稱「蹀躞七事」!
在盛唐時期,從皇室宮廷到普通達官顯貴,均以配用玉帶為榮。從玉帶的底色還能將其官階體現出來。據兩唐書的記載,最高等級的玉帶底色為紫色,整條玉帶由十三塊組成。而在每塊玉帶板的下方,帶有能掛載小物品的小勾的玉帶便被稱呼為「蹀躞帶」。
二、帶鉤
如果說蹀躞帶是腰帶,那帶鉤則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皮卡帶,它是指的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鉤,帶鉤的不僅僅是皮帶扣還能束衣,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帶鉤主要用於鉤系束腰的革帶,多為男性使用。人們使用帶鉤,不僅為日常所需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尤其王公貴族、社會名流所用帶鉤甚為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價值。它們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多採用包金、貼金、錯金銀、嵌玉和綠松石等工藝,斑駁陸離。
三、玉佩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古人對玉佩的熱愛不是因為玉的貴重,而是源於玉的品格。玉佩歷來受到士大夫、文人雅士的厚愛,他們以玉喻身,用玉的品質作為自身德行的標准。正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古代男子佩戴玉石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性格像玉石一樣溫潤內斂。
❻ 女人說男人帶鉤的什麼意思
女人說男人都帶鉤的是什麼意思,就是沾花惹草的意思。這個是對男人這個行為不滿!希望那些有這想法的男人,做好自己,為在女人面前自己樹立一個好的形象!
古代的帶鉤,是怎麼用的?
我來答
凮起雲涌
來自網路知道認證團隊 2019-05-22
古代的帶鉤的用法是系在腰帶上面。
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鉤,古又稱犀比。比較普遍的是將鉤鈕嵌入皮革製成的腰帶的一端,讓鉤體正面向外,鉤首鉤掛在腰帶的另一端穿孔中。
也可以在寬的皮帶上將兩個以上的同樣大小的帶鉤並排使用,以便增加牢固性。在古代有些貴族使用腰帶時,為顯示身份,不在腰帶上穿孔。
而是將皮革腰帶的一段裝置上一個玉環或者是銅環,然後將帶鉤的鉤首掛在環上。這種用法既美觀又華貴,還可以保護腰帶。
(7)帶鉤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帶鉤的出現,早至春秋時期。現在科學發掘出土最早的,當屬洛陽西周墓出土的水禽式帶鉤,這個帶鉤長7.4厘米,迄今已三千年。
帶鉤是人們生活必需之物,倉廩足,知禮儀,即使是到了信息化的今天,男人穿衣依然要配一個好皮帶,而帶前的那塊牌子也頗為講究。
這都是從中國古代的帶鉤沿襲下來的。但十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很少有人對帶鉤作過系統、深入的研究。
帶鉤在收藏、研究和出版上的寂寞,有多種原因,最主要的是時代審美觀的錯位。一直以來,有些收藏家,甚至有的文化、藝術史學者,認為商周青銅大器是禮器,有重要的收藏價值。
而帶鉤、銅鏡一類,不過是日常生活用具,價值不大。其實,日常生活用具並非就沒有文化內涵和藝術性,恰恰因為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❽ 古代男子 服飾
「古代」這個跨度太大,專業點的說法應該是具體哪個朝代,每個朝代的服飾文化都不一樣,有其各自的特點。
魏晉南北朝男子寬衫大袖為這個時期服裝的主流;秦漢時期 男子的曲裾深衣是一種獨特的創造;漢代男子的首服又分為冠、巾、幘等。隋唐五代頭戴軟角巾頭,身穿圓領長袍。頭戴烏紗帽.黃袍.窄袖.革靴。此為隋唐五代時期,皇帝.太子特定的服裝。頭戴軟角巾頭,身穿翻領的胡服。唐代的胡服包括西域地區的少數民族服飾和印度.波斯等外國服飾清王朝時,以暴力手段推行剃發易服,按滿族習俗統一男子服飾。順治九年(1652),欽定《服色肩輿條例》頒行,從此廢除了濃厚漢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發挽髻,著寬松衣,穿長統襪、淺面鞋;清時則剃發留辮,辮垂腦後,穿瘦削的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但官民服飾依律涇渭分明。
❾ 古代時期,腰間有一間雜貨鋪的男子有多精緻
古代沒手錶,男人們想炫一下自己的身份品味怎麼辦呢?往腰上帶!玉佩、荷包、刀….到了清朝,甚至連牙簽、挖耳勺都帶上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代男子腰間都些什麼寶貝?
觽(xi)
先來說下今天視頻里講的觽吧,這個字一般人可能都認不出來,因為現在沒人用。
黃色緞串珠綉蝠壽雙喜活計 清光緒故宮博物院藏
都說男人出門不愛帶包,但是古代男人可是恨不得帶個梳妝台出門的!
除了這些,古代男子腰間配物還有刀劍、荷包、香囊、官符等等,真真也是精緻boy了~
❿ 古代男人的首飾有哪些,正史上有怎樣記載呢
扳指
在唐代武人中亦常見,李賀《畫角東城》詩雲:“水花沾抹額,旗鼓夜迎潮。”唐宋時期,抹額為男子襆頭內所襯的頭飾,而且官階不同,抹額色彩、工藝也不同,如宋代教官用紅綉抹額,招箭班為紫綉抹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