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美術用人體比例剖析,例如上臂是幾個頭長、下臂等………
小孩:
孩子的頭部較大,一般比例為三到四個頭高。 成年人: 人體立姿為七個頭高(立七),坐姿為五個頭高(坐五),蹲姿為三個半頭高(蹲三半),立姿手臂下垂時,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處。
老人:
由於骨骼收縮,老年人的比例較成年人略小一些,在畫老年人時,應注意頭部與雙肩略靠近一些,腿部稍有彎曲。人體性別基本特徵:
男性:男性肩膀較寬,鎖骨平寬而有力,四肢粗壯,肌肉結實飽滿。
女性:女性肩膀窄,肩膀坡度較大,脖子較細,四肢比例略小,腰細,胯寬,胸部豐滿。漫畫中的人體比例及表現:
漫畫中為了表現人體的美,經常採用一些誇張的畫法,也就是在適當的部位做一些變形處理,常會運用一些誇張手法將人物的身材拉長,但是變形是建立在人體基本結構基礎上的。通常女主角為七個頭高,而男主角為八個頭高。正常掌握人物的比例關系,對畫好漫畫是很重要的。
男性: 由於男性沒有女性那麼明顯的胸部,很容易畫成平板的體型,因此,在畫男性時,要想最大限度地突出男性的特徵,就要把肩膀畫得又寬又厚,如果再畫出鎖骨,人就會顯得很魁梧。此外,還應注意男性關節的起伏感,手、胳膊與腿要粗壯些,手腕處要比女性的手腕部位畫得要偏下(就是把手臂畫長一些)。畫男性的側身像時,鎖骨和肩頭的線條應是連在一起的,胸部、後背不要畫成直線,要表現出肌肉的起伏,從頸部到後背的線條要畫得稍有曲線,這樣,可以表現出男性身體的厚度。
女性: 女孩子的特點是全身曲線圓潤、柔美,要注意胸部和臀部的刻化。手、胳膊與腿要纖細,手腕和大腿根部在同一個位置,胳膊肘的位置在腰部附近,畫側面像時,要注意畫出關節部位、臀部與大腿根部處的關系,肩膀的位置畫准確胳膊就顯得自然了。人體透視:
正前方: 首先可以將人體看成一個長方形,也就是說人體不同角度的透視也就是不同長方形角度的透視。然後按分段的方法將長方形分為有透視的八段,先將長方形畫出對角線,然後按著幾何的分法在對角線相交處畫上一條平行線,以此類推一共畫出八段,由於漫畫中的人物一般為八頭身,所以長方形的每一段就是一個頭高,而胸腔的長度、肘到手指尖和膝蓋到腳底的長度均為兩個頭高。
俯視: 從正面或是背面正上方的角度來畫,需要考慮其透視關系。就是說頭部最大,到腳尖處越來越小,頭部大,肩膀也大,和腳比起來手略長略大。
斜上方: 斜上方的角度最有縱深感。肩膀隆起,肩與腳平行稍斜,臉朝下,頭很大,看不見脖子,越往下越小,給人的感覺是腳短身長,如果再在地面上畫上陰影效果會更突出,可以特別清楚地表現雙腿垂直於地面的感覺。
仰視: 下面的仰視,畫出肩膀上有頸部的感覺。臉朝上,比較小,腿比上身要長,略粗些,腳最大,越往上越小,給人感覺腳長身短,俯視和仰視正相反。在繪制一個人體時,必須要做到「意在筆先」。應首先考慮你要畫的人物在做什麼,有什麼具體動作,其次應該考慮用什麼樣的視角來表現人物的動態與個性,在頭腦中逐步構築一個有動作、有視角、清晰的人物畫面。人體運動的基本規律: 頭部、胸部和骨盆部是人體中三個最大的體塊,這三個部分本身都是固定的,不會活動的,身體的活動除了四肢以外主要是靠頸和腰部的活動而產生運動的。如果這些體塊是彼此處於平行和對稱的情況下,人體是靜止的;相反,當這些體塊向前後左右屈伸、旋轉、扭動時,它們的變化就產生了人體的動作。 無論這三個體塊是處於什麼樣的位置,不論它們在一側的動作是怎樣劇烈或怎樣集中,而在另外的非活動的一側,相對地總是有一種比較柔和的線條,以保持身體的平衡,整個人體則有一種微妙的、生動的協調感,所以說人的所有動作都將體現運動的重心平衡規律。 以支重的一側為准,將人物運動趨勢線畫出,以表明身體的總的傾向,然後,將四肢的運動線畫出。理解頭部、胸部和骨盆部三大體塊的傾斜度和透視變化,要在復雜變化的動作中抓住要領。可以把肩膀與骨盆的關系簡化為二根橫線,把活動性最大的脊柱簡化為一豎線,即簡稱的「一豎、二橫、三體積」,通過它們之間的變化規律來掌握人體運動的基本規律,例如:走、跑、跳、站、坐。頭部的基本結構: 一般把頭部分為兩個大塊。頭的上半部,歸納為一個橢圓形,而頭的下半部歸納為梯形;細部的結構位於頭部橢圓形的中央;眉弓畫成一個長方形,顴骨也看成長方體,它位於頭部梯形的上半部;穿插結構要比眉弓部分的長方形要向里一些,在顴骨的下面;口部歸納為一個圓柱體,它插在顴骨長方形下部的那個面;最下面是下齶,把它看成一個長方形將它與梯形穿插起來;鼻子起始於圓柱形的上半部,終止於眉弓長方形的根部,它也是一個長方體;眼睛也位於眉弓長方形的根部;嘴在圓柱形一半向上一點兒的位置。通過對頭部的基本結構的理解,可以畫出頭部的基本形狀,這樣會使其形體結構更准,然後在此基礎上通過輕微變化便可以畫出不同的人體頭部。三、位置: 因為人的頭是一個球體,就是說,是立體的。用十字和圓表示的話很簡單,在圓形的基礎上,將人臉部十字線畫出來,根據十字線的位置將人物眼睛、鼻子、嘴畫出來.
正面像: 眼睛要左右對稱,嘴要畫在中間十字線上,鼻子要有隆起的感覺,所以可畫的不對稱,耳朵在兩邊左右對稱,位置在眉弓到鼻底線之間 。四分之三側面:
線不變,豎線要向一弧,耳朵的位置在眉弓到鼻底線之間。 正側面:
鼻子是突出的,耳朵的位置在人物頭部的二分之一處。正面上仰:
以鼻子為中心,眼睛、耳朵都會象球體的感覺偏向下方,眉弓到鼻子的距離要縮短,鼻底到下頜的距離要長
❷ 求一照片, 兩個 外國人,一個男的用手臂抱著女人,那個女人跪在男人的手臂上, 跪求。
❸ 和男朋友處了5年了,感情一直很好,但是我有身體殘缺,左手沒有大拇指,手小,左胳膊伸不直,但是
你和你男朋友相愛,你們有感情基礎,你不要擔心,你男朋友是很愛你的。你身體有殘疾,不要自卑,你有好的工作,能自食其力。你男朋友的媽媽的表現 ,是可以理解的,為此你們也不用傷心,只要你們真心相愛,什麼事情也阻擋不了你們走到一起。你可以和你男朋友好好溝通一下,今年過年暫時不要去你男朋友家過年了,以後讓你男朋友的家人慢慢接受你以後,你們在2談婚論嫁吧。
❹ 一個女醫生給一個有紋身的男人接手臂是什麼電影國外的,男的手臂紋的
腦囧
喜劇 / 劇情 / 倫理
年代:2015
地區:大陸
演員: 何承熹 覃輝 張非 李凱詩 尹超良
導演: 劉靜
❺ 我是學美術的,鍛煉手臂肌肉會不會影響畫畫的手感
素描水粉是不會的 尤其是同步進行的時候 比如你隔三差五的畫畫也隔三岔五的打網球 我高中是學網球的 也在學畫畫 左右手肌肉明顯不一樣大了 但是因為畫畫也一直在跟著習慣手臂的力度 所以沒有太大的感覺 不過你要是鍛煉幾個月不畫畫 再拿起筆 估計就要適應一段時間了
國畫系書法系的同學說突然強烈鍛煉完運筆是不順暢的 不過那是因為手臂酸軟啦~
❻ 正常人1.75米,手臂長是多少
正常人1.75米,手臂長也應該是1.75米左右。根據《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GB10000-88)》和《工作空間人體尺寸(GB/T 13547-92)》
男性若為18-60歲,身高為1678mm,那麼他的臂展應該是1691mm。
女人若為18-60歲,身高為1570mm,那麼他的臂展應該是1559mm。
臂展為兩臂側向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時,兩中指指尖點(daⅢ)之間的直線距離。
大多數成年人的身高大於指距,或二者相等。德奎克(Dequeker)等報告,女性組40~50歲身高大於指距1厘米,60歲以上指距則超過身高,這種差距在老年組更為顯著。90歲以上的老人平均指距可大於平均身高8厘米。由於老年人身高降低的幅度遠大於指距縮短的幅度,因此,使身高與指距的比值發生顯者改變,井呈現出一種特殊的姿態
(6)美術圖片外國男人伸展手臂擴展閱讀:
美國《神經病學》雜志的一項研究稱,胳膊短的女性患認知障礙症的可能性增加50%。可以通過下面方法測試:站立,展開雙臂與地面平行,量量左手指尖到右手指尖的長度,成年女性最短不能低於152厘米。手臂過短的人平時要多活動雙臂,還可以培養能使手臂靈活的繪畫或陶藝等愛好。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一項研究稱,女性身高超過157.5厘米,就可能缺少一種能長命百歲的基因變異。因此,身高較高的人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戒煙、少喝酒、少吃肉。
❼ 一副名畫四隻手四隻腳的沒有穿衣服的男人
《維特魯威人》
維特魯威人(VitruvianMan)維特魯威是公元1世紀初一位羅馬工程師的姓氏,他的全名叫馬可·維特魯威(MarcusVitruviusPollio)。當時他寫過一部建築學巨著叫《建築十章》,其內容包括羅馬的城市規劃、工程技術和建築藝術等各個方面。由於當時在建築上沒有統一的丈量標准,維特魯威在此書中談到了把人體的自然比例應用到建築的丈量上,並總結出了人體結構的比例規律。此書的重要性在文藝復興時期被重新發現,並由此點燃了古典藝術的光輝火焰。在這樣的背景下,達·芬奇為此書寫了一部評論,《維特魯威人》就是他在1485年前後為這部評論所作的插圖。准確地說,這是一幅素描,畫幅高34㎝,寬25㎝。問世以來,一直被視為達·芬奇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收藏於義大利威尼斯學院。
[編輯本段]構圖介紹
此畫的構圖由一個圓圈、一個正方形和一個裸體男人構成:正方形下邊的邊線外切於圓周,外切點剛好是這條邊線的中點;人體仰面躺在圓圈與正方形相重合的范圍內,頭部的頂點與正方形的上邊線相切,切點也正好是邊線的中點;兩腳並攏於圓圈與正方形下邊線的切點上,軀干與正方形的上下兩邊的邊線垂直,兩手平伸成180度,兩手的指尖剛好抵達正方形左右邊線,並與之垂直。在此基礎上,人體在畫面中又擺出第二種姿勢,兩腳分開,腳掌面與圓圈相交;兩手上舉至正方形上邊線與圓周的交匯點上,剛好與頭頂同高。整個人體,無論是第一個姿勢還是第二個姿勢,都在圓圈和正方形內顯得十分對稱。
人們看重這幅畫的對稱與諧調。許多年以來,這幅畫作的基本構圖被視為現代流行文化的符號和裝飾,廣泛應用於各種招貼畫、滑鼠墊和T恤衫。
其實,顯示人體的對稱美,並不是這幅畫作的全部意圖。細心的人還會發現,在人體的輪廓線之外,軀乾和四肢上還畫有一些切線。這些切線都畫在人體的關鍵部位:軀乾的切線分別在膝關節、生殖器根部、胸部(切線與兩個乳頭相交)和兩個肩頭之間。在兩手平伸的姿勢中,分別在兩手的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也描著切線。這些切線是人體結構的分割線,用以說明人體結構的某些規律性。
在畫面上端和下端的空白處,是達·芬奇親筆寫下的註解文字。這些文字是理解這幅畫作的關鍵。然而在過去1000多年中,這些文字一直未引起中國藝術史學家的足夠重視,在包括《西方美術史》在內的眾多有關西方的藝術著作中,不僅沒有提及這些註解文字,而且在刊登此畫時對畫面上下的文字進行了剪裁,使讀者無法看到文字。
這副圖的下面達芬奇自己的描述:
……建築師維特魯威在他關於建築的作品中談到,人體的自然尺寸是按如下原則分配的:4指為一掌,4掌為一尺,6掌為一腕尺,4腕尺為一人的身高。這種丈量方式可以用到建築中去。假如你伸開雙腿、抬高你的胳膊直到中指與你的頭頂等高,你會發現,你張開的四肢以肚臍為中心,而你雙腿間的空間會是一個等邊三角形。一個人從發根到下巴頦的長度等於他身高的八分之一;從胸部頂端到頭頂的距離是人身高的六分之一,從乳頭到頭頂的距離等於雙肩的寬度,並且是人身高的四分之一;從肘到腋窩的長度是人身高的八分之一,從肘關節到手指尖的長度是人身高的五分之一。生殖器的起始點是人身體的中分點。從腳底板到膝蓋下的距離與生殖器起始點到膝蓋下的距離相等,都是人身高的四分之一。從下巴頦到鼻子和從發根到眉毛的距離都與耳朵的長度相等,並且都是面部長度的三分之一……
[編輯本段]創作經過
根據丹·布朗的暢銷小說《達·芬奇密碼》改編的同名電影,在全球上映,引起廣泛關注。《達·芬奇密碼》一書中的第一個密碼即是巴黎盧浮宮博物館館長臨死前所擺放的達·芬奇著名畫作《維特魯威人》的造型。
列奧納多·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所有偉大藝術家中涉獵面最廣的一位,他不僅是畫家,制圖家,發明家,解剖學家,還是音樂家和哲學家。同時他也是最神秘的一位。盡管幾百年來他的偉大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家喻戶曉,但他本人在世人眼中卻始終像謎一樣難以捉摸,令人好奇。而他的許多生平亦不為人所知。
《放飛的心靈:達·芬奇傳》(〔英〕查爾斯·尼科爾著朱振武等譯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為傳說中「文藝復興天才」和「全能的人」背後的這個多元發展、有創造性的和具有永無休止的探索精神的個體描繪了一幅最令人信服和最為隱私的肖像。此書追溯描寫了列奧納多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包括他創作《維特魯威人》的經過。
[編輯本段]達·芬奇與解剖學
最早可以確定列奧納多·達·芬奇對解剖學產生興趣的素描和筆記作於15世紀80年代末。這些素描和筆記只是他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大成就的開端。就他的實際貢獻或影響力來說,他在解剖學方面取得的成績要遠大於他在工程、發明和建築方面的成績。他繪制的人體圖和記錄的相關筆記要比前人在這方面的成就更為嚴格和准確。他的人體解剖素描為揭示人體器官提供了全新的視圖,就像他的機械素描與機器的關系一樣。進行這種探索需要頑強的意志和勇氣,會受到傳統禁忌的阻礙和教條主義者的質疑,而且還需要在屍體冷卻之前在緊張的時間內,進行令人厭惡的解剖。列奧納多的解剖活動體現了他「勇於實踐」的工作理念,這是對先哲——加倫、希波克拉底和亞里士多德被普遍接受的智慧的剖析和再評價,這三人當時依然是醫學派別的主流。
傳統觀念認為解剖學太過古怪,因為人是按照上帝的樣子生出來的,因此不能像機器那樣被大卸八塊。早期的人文主義者科盧切·薩盧塔蒂就曾寫道,解剖學揭示了「自然所一直精心隱藏的東西」,「我不相信如果在看到人體深處的時候,有人能不潸然淚下。」列奧納多的解剖活動至少有一次使自己與教會發生過對立。那是1515年的羅馬,一個居心叵測之人「千方百計阻撓我進行解剖,不僅在教皇面前公開指責我,還在醫院里喋喋不休」。
達·芬奇的解剖活動屬於科學研究,同時也與藝術領域有著緊密聯系,解剖學拉近了科學與藝術的距離,或者表明兩者之間根本就不存在什麼距離。解剖學同幾何學和數學一樣,都是繪畫的基礎。在一幅畫出頸部和肩膀神經的解剖圖的下面,列奧納多寫道:「這種表現形式對一名優秀的繪畫者十分重要,就好比優秀的語法家要知道單詞的拉丁文起源一樣。」你是否還記得,《最後的晚餐》中列奧納多用人物的緊綳而又扭曲的頸部肌肉來表現當時戲劇性的一刻。列奧納多對解剖學的興趣,就像稍晚一些對光學的興趣一樣,是他從事繪畫的必然結果,也許更准確地說是他在米蘭作坊向弟子和學徒傳授繪畫技藝的必然結果。「畫家哲學家」的理想觀念也隨之產生,列奧納多的藝術是建立在他對描繪之物的深厚的科學知識之上。他也是自此開始發奮撰寫小冊子和專題文章,這些文章在他死後被收錄進他偉大的《論繪畫》中。
[編輯本段]達·芬奇對人類靈魂的研究
達·芬奇應該可能跟韋羅基奧學過解剖。佛羅倫薩15世紀70年代的藝術表現風格,比如安東尼奧·德爾·波萊沃洛的繪畫和韋羅基奧的雕塑,都帶有強烈的人體解剖的細節和戲劇性。波萊沃洛對人體肌肉曾做過十分細致的研究,這顯然是藉助解剖進行的,隨後他創作了著名的《裸體人大戰》。列奧納多應該知道佛羅倫薩的解剖專家安東尼奧·貝尼維尼,他倆可能還彼此相識,貝尼維尼還是洛倫佐·德·美第奇的朋友。貝尼維尼研究過心臟和其他內部器官的功能,但他主要的興趣在於在死刑之後解剖屍體,尋找犯罪行為的體內表徵。他的專著《隱藏的原因》講述了他在進行20次這種解剖之後的調查結果。
也許佛羅倫薩還有其他人在解剖學上影響過他,但是列奧納多對解剖學的興趣表現得最為強烈的時候還是在米蘭。1489年,列奧納多曾打算出一本關於這方面的「書」,這實際是一本手抄本專著。有一些文字資料可以證明這一點:有一些殘留下來的草稿和目錄列表,其中一張草稿的寫作日期是1489年4月2日。列奧納多後來給這個計劃中的書起名為《論人體的形態》,再一次證明了解剖學與繪畫之間的關系。
1489年,36歲的列奧納多開始思考世界通用的死亡的象徵:人的頭骨。在藏於溫莎皇家圖書館的三頁紙張上,他描繪了八幅關於頭骨的習作,有側面圖,有截面圖,還有從上方斜看頭骨的圖。這些素描畫得巧妙精緻,陰影效果優美,神秘怪異。不同的習作選取不同的角度——有畫臉部的血管,有的表示眼眶和顎骨之間的關系,還有的是俯看顱骨的空腔,描繪了顱內的神經和血管。但他繪制這些習作的主要興趣出現在畫邊的註解上。他的興趣不在科學研究,而是形而上學方面。其中一幅頭骨習作被按比例畫成方形,列奧納多在畫邊上寫著,「a-m線與c-b線相交的地方,就是各種感覺的交匯之所」。
他這里特意強調的「各種感覺交匯之所」就是亞里士多德曾假設的「共通感」。「共通感」被稱為大腦三個「腦室」中最重要的一個,另兩個一個是「印象區」,用以收集原始的感觀數據,另一個是「記憶區」,用以存儲加工後的信息。
「共通感」因此就成為理智、幻想、智力,甚至是靈魂的來源。列奧納多說道:
似乎靈魂就寄居在這個器官之內……名叫「共通感」。「共通感」並不是像許多人想的那樣遍布身體各處,而是應該集中在一個地方,因為如果靈魂到處都是的話,感官器官就用不著匯聚到一起……因此「共通感」就是靈魂之所在。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我們會冒出這樣一個不同尋常的念頭:如上圖所示,在溫莎這幅成比例的頭骨習作中,列奧納多用坐標方格找出了人類靈魂的實際位置。得出這樣的結論似乎太過簡單了。列奧納多其實是在提出問題,而不是得到結論。
[編輯本段]維特魯威人素描
在一張頭骨習作的背面他留下了日期:1489年4月2日,並記著還要研究的項目的列表。列表先是有關人的頭部和臉部,然後轉到頭骨部分:是哪一根肌腱導致眼睛的運動,以至於一個眼睛的運動又帶動另一個眼睛的運動?又是那些肌腱導致皺眉。……
他的問題的范圍突然變得寬泛起來,從大笑和驚訝表情的肌肉運動,突然轉向,描述人類的起源,人是怎麼會在子宮里的,為什麼八個月大的嬰兒不能在體外存活:人為什麼打噴嚏。人為什麼打呵欠……
他接著轉向人體的肌腱和肌肉體系——「使肩膀到肘部運動的肌腱」,「使大腿運動的肌腱」等等。
伴隨《論人體的形態》的研究還出現了一系列素描,這些素描用平面展現了人體比例,展示了人體各器官之間的數學比率。列奧納多這里又一次受到維特魯威的影響。維特魯威是羅馬公元一世紀偉大的建築家和軍事工程師,惟有他的著作提出了關於人體和諧比例的理論和實踐。溫莎皇家圖書館藏有一些列奧納多這方面的素描,它們大約作於1490年,其他一些素描已經失傳,但《惠更斯抄本》里收錄了一些摹本,這是一個16世紀下半葉匯編的一個手抄本,大概是米蘭藝術家季羅拉莫·費奇諾編纂,他曾是列奧納多早期助手弗朗切斯科·梅爾茲的弟子,因此有機會接觸梅爾茲收集的大量列奧納多的資料。
這些人體比例習作中最為著名的一幅,實際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素描之一,就是那幅人稱《維特魯威人》的素描,又稱《神聖比例》,該圖已成為列奧納多和他的雄心壯志的一個標志。就像大多數負有盛名的作品一樣,這幅作品常被單獨放在名譽的聚光燈下探討,而不是放在其誕生的背景里考慮。
《維特魯威人》是一幅鋼筆畫素描,畫在一張大紙上(13.5×9.5英寸),現藏於威尼斯的學院美術館。之所以藏在威尼斯,大概是因為弗拉·喬康多於1511年在威尼斯印刷了維特魯威作品的對開本,裡面有一張依照這幅素描作的版畫。素描的上面和下面都是手寫的小字。圖畫上面的字是這樣寫的:
建築家維特魯威在他的建築學著作中說,大自然把人體的比例安排如下:四指為一掌,四掌為一足,六掌為一腕尺(cubit)〔指前臂的長度,該詞來自「肘部」的拉丁文cubitus,四肘尺合全身……
這些人體比例是從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第三卷第一章中節選的,書的後面寫得越來越詳細:「肘部到手的中指尖的長度為身高的五分之一;肘部到腋窩的長度為身高八分之一……」素描下面是用手指和手掌為單位作的比例尺。
畫中描繪了一男子,他擺出兩個明顯不同的姿勢,這些姿勢與畫中兩句話相互對應。雙腳並攏、雙臂水平伸出的姿勢詮釋了素描下面的一句話:「人伸開的手臂的寬度等於他的身高。」畫中人因此被置於正方形中,每一條邊等於96指長(或24掌長)。另一個人將雙腿跨開,胳膊舉高了一些,表達了更為專業的維特魯威定律:
如果你雙腿跨開,使你的高度減少十四分之一,雙臂伸出並抬高,直到你的中指的指尖與你頭部最高處處於同一水平線上,你會發現你伸展開的四肢的中心就是你的肚臍,雙腿之間會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
畫中擺出這個姿勢的人被包在一個圓里,他的肚臍就是圓心。
這幅素描的一個魅力在於抽象的幾何學與觀察到的身體現實的相互作用。畫中人的身體只畫了主要幾部分,但輪廓優美,肌肉結實。這人的雙腳實際似乎是踩在正方形的底邊之上,或是抵在圓形的弧線上。這兩個姿勢給人一種運動的感覺,也許是體操運動員的動作,實際上是一個人在上下擺動雙臂,如同小鳥擺動翅膀一樣。人體的線條清晰而簡約,但臉部的處理卻有些不同。臉部畫得要更深刻一些,陰影處畫得更富有戲劇效果:這是一張怒視前方的臉。
有人會猜想這個《維特魯威人》是否就是作者的自畫像。仔細想想也許不是,因為該素描作於1490年,而畫中人看起來遠不只38歲。另一個可能就是,這張臉解釋了隨後文字中描述的人體比例,比如發根到眉毛的距離等於下巴尖端到嘴部的距離。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張臉是完美的,起到了示範作用。然而這幅畫似乎是對上述抽象的生物幾何學對稱規律的完美詮釋,因此圓圈中這個表情嚴肅的人似乎應該是個大人物,而不是無名小卒。他眼眶深陷,目光犀利,一頭濃密而捲曲的長發,頭發從中間分開。至少我要說這幅《維特魯威人》帶有自畫像的成分,這體現了自然和諧的人,同樣也體現了惟獨能理解這些真理的人——藝術家、解剖學家、建築家列奧納多·達·芬奇。
❽ 什麼動作能強化男人的手臂和肩部
想要強化男人的手臂和肩部的運動,最好的辦法就是引體向上。或者是俯卧撐這兩個運動可以有效地訓練手臂的肌肉群和肩部的肌肉群可以達到好的效果。
❾ 繪畫可以鍛煉到手臂的那些肌肉群
不會鍛煉到任何肌肉群。只有做阻抗運動,才能鍛煉肌肉,繪畫不是阻抗運動。甚至連運動都不算,所以無法鍛煉,畫久了,手酸,不代表就鍛煉肌肉了,而是肌肉產生乳酸了。
❿ 動漫人物的繪畫(手和手臂)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動漫設計」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4&zdhhr-11y17r-1901477540146944540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manhua?type=3&zdhhr-11y17r-1901477540146944540
在「動漫設計」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