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圖片 » 女人背部刮痧的圖片
擴展閱讀
諷刺出軌男人的圖片大全 2025-05-17 11:03:20
禁止吃雞蛋的搞笑圖片 2025-05-17 10:38:35

女人背部刮痧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5-17 05:43:46

A. 正確的刮痧方法圖解

正確的刮痧方法圖解

正確的刮痧方法圖解,中醫養生有很多方法,刮痧就是其中之一。冬季氣溫驟降,不少人愛上了刮痧,感覺這樣能讓自己更暖和,手腳也不那麼涼了。下面就為大家分享正確的刮痧方法圖解。

正確的刮痧方法圖解1

一、角刮法又分兩種:單角刮法、雙角刮法

1、單角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抹上刮痧精油,用刮痧板的一角,朝刮拭的方向傾斜45°,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常規刮拭30~50次。

適用部位:全身各個部位

2、雙角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抹上刮痧精油,以刮痧板凹槽處對准脊椎棘突,凹槽兩側的雙角放在脊椎棘突和兩側橫突之間的部位,刮痧板向下傾斜45°,自上而下刮拭,常規刮拭30~50次。

適用部位:常用於脊椎部

二、面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塗抹刮痧精油,將刮痧板的整個長邊接觸皮膚,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傾斜30~60°,自上而下均勻地向同一方向直線刮拭,常規刮拭30~50次。

適用部位:背部、腰骶部和下肢部

三、平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塗抹刮痧精油,將刮痧板的整個長邊接觸皮膚,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傾斜的角度小於15°,自上而下均勻地向同一方向直線刮拭,向下的按壓力大,常規刮拭30~50次

適用部位:適用於身體敏感的部位

四、推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塗抹刮痧精油,將刮痧板的整個長邊接觸皮膚,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傾斜的角度小於45°,自上而下均勻地向同一方向直線刮拭,刮拭速度慢,按壓力大,每次刮拭的長度要短,常規刮拭30~50次。

適用部位:常用於肩背部、腰骶部和下肢部。

五、立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塗抹刮痧精油,讓刮痧板與穴位區成90°角垂直,刮痧板始終不離皮膚,並施以一定的壓力,做短距離前後或左右摩擦刮拭,常規刮拭30~50次。

適用部位:適用於全身各個部位。

六、揉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塗抹刮痧精油,以刮痧板整個長邊接觸皮膚,刮痧板與皮膚的夾角小於15°,均勻、緩慢、柔和地作弧形旋轉刮拭,常規刮拭30~50次。

適用部位:適用於全身各個部位。

七、點按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塗抹刮痧精油,讓刮痧板角部與穴位成90°,垂直向下按壓,由輕到重,按壓片刻後立即抬起,使肌肉復原,多次重復,手法連貫,常規刮拭30~50次。

適用部位:適用於受力面積較小的穴位

正確的刮痧方法圖解2

肩頸部刮痧方法

選擇坐位或俯卧位,暴露頸肩刮拭部位,用熱毛巾擦拭清潔。

頸部刮痧

坐位肩頸刮拭方法:

首先,在頸部塗抹均勻刮痧介質(刮痧油),並用刮痧板的平面在皮膚上摩擦到有熱感為度,被刮痧者一定要放鬆。

其次,先從頸部正中刮痧開始,用水牛角的刮痧板,從頸部上的風府穴向下刮至大椎下的陶道穴;從啞門兩側的天柱向下刮至風門穴刮痧板應以45度角平面向下均勻一致,從輕手法逐漸加力到中度手法。整個刮痧過程中刮痧板都要有一種滲透到皮膚內部的力,每一條刮痧帶刮拭15-30次。

最後,再從雙側的風池穴刮至肩井穴,風池穴和肩井穴採用點壓、按揉法。頸部一律採用輕手法刮痧,刮15-30次。

肩部刮痧

頸部俯卧位刮痧

讓患者將前額面部放於床的凹孔中,俯卧於刮痧床上,保持頸部前屈而充分暴露頸肩部的皮膚,施者應坐在顧客被刮者的正前方。

從後發際正中的風府穴刮向第一胸椎處的陶道穴,然後刮兩側的天柱至風門,使用輕刮法進行,每一部位刮拭15-20次。

刮拭後發際兩側的凹處的風池穴至肩正中部的肩井穴,在兩側肩上 進行刮拭,每一側刮拭15-20次,使用輕手法,風池和肩井可用點壓、按揉手法。

背部刮痧具體操作手法

中醫認為脊柱兩側的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俞穴,為內臟氣血輸注之處,刺激背部臟腑俞穴,對五臟六腑的精氣有直接的調節作用現代醫學認為脊柱不但是人的支柱,內在的脊髓神經還是人體大腦與四肢末端及內臟聯系的橋梁,人體各個部位的神經支配幾乎都是從脊柱兩側分布出來的。

根據神經分布和經絡腧穴的特點,通過出痧的形式,達到疏通經絡、驅邪散熱、提高人體抵抗力的功能。不僅可以祛風泄熱,還可以起到調理全身整體功能的作用。

背部刮痧示意圖

操作程序如下

(1)先刮督脈: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與皮膚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脈,每個動作重復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別刮拭與督脈緊鄰的華佗夾脊穴所在的經絡。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雙側肩胛縫,刮痧板緊貼皮膚,力度均衡滲透。

(4)刮膀胱經:先刮外膀胱經,後刮內膀胱經。(內膀胱經在脊椎兩側各旁開1.5寸的`位置,外膀胱經在脊椎兩側各旁開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縫:刮五條至六條肋縫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脈為刮拭起點,刮至肋骨下為止。

每條刮拭部位都不要可以追求出痧,以所刮拭部位汗毛孔張開為宜。在背部的刮痧過程中,由於背部是人體比較大的反射區,所以在刮痧過的局部會出現痧斑黑紫的現象,這可能就是對應的臟腑功能、經絡出現了問題。

胸部刮痧操作手法

刮痧可以治療很多種疾病,活血化瘀等各種功效,但是因為刮痧的不同部位,針對不同的部位刮痧的要求技巧也是不相同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習慣了刮痧時只刮後背,長時間如此會造成人體的陰陽失衡,所以在補陽的同時還要刮拭胸腹部以補陰。

胸部的刮痧方法

胸部刮痧

胸部刮痧的操作順序先刮任脈(即中間),一直刮到胸骨的最下端,用單腳刮法;再避開乳頭分別橫向刮拭左右兩側。

對胸部刮痧時刮板與體表的接觸角度要小,受力就相對越小角度以45°為宜,力度要輕。患者仰卧位,施痧者位於患者左右側開始施痧。

(1)施痧者塗抹少許介質於患者胸骨柄體表處,右手握住刮痧板,自上而下刮拭任脈循行部位的胸骨柄體表,刮至膻中穴時,可稍微多刮幾下,可以起到補氣的作用,到上皖穴止,局部痧出為度。

(2)用刮板角輕輕點揉天突穴(點揉天突穴時用力要輕揉,此處深部為氣管所在,用力過重會引起嗆咳甚至造成窒息)。

(3)以患者胸骨柄為中線,施痧者用刮板分別向左右兩側沿肋骨橫向刮拭,刮痧時整個刮痧板要緊貼肋骨,角度要小,經過乳頭時(哺乳期婦女不宜進行治療)要繞過,至局部皮膚微紅即可。

注意:胸部刮痧時刮板與體表接觸角度不宜過大,角度越大,力度就相對越重。胸部為心、肺之所在,用力過重會對心肺功能造成影響和損害,對於嚴重心,肺疾病患者不宜採用。

在胸部刮痧的時候,不僅可以改善女人的乳腺增生、胸部血液循環不良等狀況,而且對於心肺肝膽脾胃這幾個臟器的治療、保健預防等也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

胸部刮痧的注意事項

除了中間豎著刮拭以外,胸部肋骨區域要橫向刮拭(胸部是肋骨所在的地方,一般刮痧都是從上往下刮的,在胸部只有中間是從上往下刮,其他地方都是橫著刮,盡管經脈是豎著的,但我們不能豎著刮,豎著刮的話,那刮過一根一根的肋骨不就像搓衣板一樣嗎?對瘦的人來講就太難受了,所以胸部由肋骨的地方都要橫著刮。

如果人比較瘦,刮拭時力度要輕,如果刮的力度過大、刮的時間很長,容易造成骨膜的損傷。

橫刮時,要橫著大面積的刮拭。刮板是有一定寬度的,它每次接觸皮膚的區域就是刮板的寬度,千萬不要拿角部,沿肋骨溝去刮易造成肋骨的損傷。

肋骨的區域刮的時間不要太長。一般局部刮痧刮到毛孔微微張開就可以了,若刮的過度,就會造成骨膜的損傷。

乳頭部位千萬不要刮。

正確的刮痧方法圖解3

持板的正確方法:用手握住刮痧板,將刮痧板的底邊橫靠在手掌心部位,大拇指及另外四個手指呈彎曲狀,分別放在刮痧板的兩側,刮痧時用手掌心部位施加向下的按壓力。

刮痧板的正確 拿法

基本刮痧方法有以下7種:

1、面刮法

將刮痧板的1/2長邊或整個長邊接觸皮膚,向刮拭方向傾斜30~60度(45度最為常用)均勻地向同一方向刮拭。適用於軀干、四肢、頭部的平坦部位。

面刮法

2、角刮法(單角刮法、雙角刮法)

單角刮法:用刮痧板的一個角部朝刮拭方向傾斜45度在穴位處自上而下刮拭。用於肩貞穴、膻中穴、風池等穴位。

單角刮法

雙角刮法:以刮痧板凹槽部位對准脊椎棘突,凹槽兩側的雙角放在脊椎棘突和兩側橫突之間的部位,向下傾斜45度自上而下刮拭。常用於脊椎部位。

雙角刮法

3、點按法

將刮痧板角部與穴位呈90度垂直,向下按壓,由輕到重,逐漸加力,片刻後迅速抬起。適用於人中、膝眼等穴。

點按法

4、拍打法

將五指和手掌彎曲成弧狀進行拍打。拍打法僅限於肘窩和膝窩。

B. 48歲鄭秀文分享背部刮痧照片惹關注,網民看呆:好舒服,你怎麼看

中國香港知名女明星鄭秀文(Sammi)素來熱衷運動健身,正所謂健身運動便是性命,鄭秀文有時候會將自身健身運動時大量出汗的照片分享在社交平台,紀錄點點滴滴的與此同時,又向眾多網友傳播正能量,曾颳起圈中許多明星仿效,就連73歲的阿姐汪明荃都曾添加一起運動與健康流汗。

期待Sammi再次堅持到底,身心健康!

C. 怎麼刮痧圖解

①選環境,選一個風不大,不能開空調和風扇干凈的地方進行刮痧。當我們刮痧的時候,刮到皮膚的時候,我們的毛孔會打開,風吹到毛孔裡面對人體不好。

5、刮痧的時間及頻率,刮痧的時間依患者病情和體質而定,每次刮痧在10-15分鍾出痧即可,間隔1-2周。

⑥刮痧後20分鍾以內不可以吹風以及洗澡,等過後才可以洗澡。

(3)女人背部刮痧的圖片擴展閱讀:

刮痧的用途:刮痧具有調氣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絡、驅邪排毒等功效,已廣泛應用於內、外、婦、兒科的多種病症及美容、保健領域。尤其適宜於疼痛性疾病、骨關節退行性疾病如頸椎病、肩周炎的康復;對於感冒發熱、咳嗽等呼吸系統病證臨床可配合拔罐應用;對於痤瘡、黃褐斑等損容性疾病可配合針灸、刺絡放血等療法;還適用於亞健康、慢性疲勞綜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參考資料:網路-刮痧

D. 我的背部刮痧出痧圖 誰能告訴我我都有什麼

看圖,痧點偏紫,有血瘀現象,中焦問題比較明顯,脾胃應該不好,注意胃火。心火亦較旺,注意多調整心情。

E. 後背出痧部位對照圖解

後背出痧部位對照圖解

後背出痧部位對照圖解,腹 痛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而刮痧是中醫防病治病的物理方法,簡單方便且安全,對於腹痛也有輔助治療的效果,下面看看後背出痧部位對照圖解。

後背出痧部位對照圖解1

1、頸椎出痧:落枕、咽喉炎、頸椎病變。

2、大椎出痧:全身氣血運行不暢。

3、脊椎出痧:睡眠質量偏差。

4、右肩頸出痧:勞累過度。

5、左肩頸出痧:用腦過度。

6、左天宗出痧:膽囊病變,膽汁粘稠。

7、右天宗出痧:環跳內分泌失調,婦科疾病,小氣泡代表輕度的經絡不通。

8、肩頸部位出現紫紅色的痧:屬於肩周炎。

9、肩夾縫有痧:屬於淋巴排毒不暢。

10、後背心肺區出痧:感冒胸悶,胸通,心肺機能弱、

11、肝木區出痧:長期疲勞,睡眠不足,嚴重的會出現肝硬化、

12、脾胃區出痧:消化不良,胃腸脹氣,胃酸過多,腰痛、

13、腎水區出痧:膀胱炎,口味重,腰酸,易水腫、

14、臀部坐骨區出痧:月經失調,子宮機能偏弱,痛經,婦科疾病,更年期障礙症,坐骨神經痛。

15、肩胛手足區出痧:手腳發麻,膝蓋酸痛,卵巢機能差,四肢腫脹。

後背出痧部位對照圖解2

腹痛刮痧位置圖

一、刮痧位置

1、背部出痧: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腸俞。

2、腹部出痧:中脘、天樞、關元。

3、雙下肢出痧:梁丘、足三里。

二、刮痧方法

1、局部塗抹少量刮痧油,先自上而下由肝俞穴刮拭至大腸俞穴,重點加強胃俞、大腸俞穴的刮拭;

2、再刮拭腹部穴位,沿箭頭方向刮拭,並在穴位及其周圍點穴、按揉等刮拭;

3、最後用刮痧板的圓角點按或刮拭梁丘、足三里穴。

上述部位刮30次左右,或以局部出痧為度。

三、適應症

緩解腹痛。

注意出痧:刮痧只能作為臨時改善腹痛的一種應急手段,但不能作為治療器質性(腹腔器官發生損害)腹痛的方法,必須及時去正規醫院明確診斷,配合刮痧可獲得良好的療效。

另外,腹部疼痛發作時一般不宜刮。

刮痧出痧好不好

刮痧出痧並不能一概而論的說是好還是不好。

因為一般情況下,身體健康者出痧較少且均勻,多為紅色;出痧的部位一般多在頭面、背部及四肢外側,胸腹及四肢內側不易出痧,若出痧說明手法偏重。慢性病患者,多伴有紫痧或血泡;急性病多為粟粒狀,大面積;若為血斑、血泡,說明病情較重。

通過出痧部位可判斷健康狀況:凡經絡線路和穴位區域容易出現痧,提示相應經絡所聯系的內臟功能病變。例如在背部膀胱經循行路線上均勻刮拭,心俞穴區出現紫痧或痧斑,則說明心臟功能變化,應提早預防和保健。

但是刮痧時不是出痧越多越好,因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血淤之證出痧多,實證、熱證出痧多,而虛證、寒證則出痧少;服葯過多者。

特別是服用激素類葯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者與肌肉豐滿的人也不易出痧;室溫較低時出痧也不明顯。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長刮痧時間只會傷害身體。

濕熱嚴重刮痧還是拔罐

無論是刮痧還是拔火罐,都沒有太大的除濕作用,如果非要比出個高低,那麼拔火罐略勝一籌,因為拔火罐的'過程中會拔出身體中的部分水汽。

造成濕熱嚴重的最主要原因還是脾胃失調,當脾胃運化功能失調,體內水液代謝出現障礙,水濕就會積聚在身體中。濕熱嚴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證濕的類型,可以採用利濕的葯物或者食材,緩解表面症狀。由於濕氣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蘊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濕之後,還得調理脾胃,從根本上改善體質。

刮痧療法的注意事項

一、刮痧前注意事項

1、刮痧療法須暴露皮膚,且刮痧時皮膚汗孔開泄,如遇風寒之邪,邪氣可從開泄的毛孔直接入里,影響刮痧療效,而且易引發新的疾病。故刮痧前要選擇一個好的治療場所,空氣流通清新,並注意保暖,注意避風,夏季不可在有過堂風的地方刮痧。盡量少暴露皮膚。

2、選擇舒適的刮痧體位,以利於刮拭和防止暈刮。

3、刮痧工具要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刮拭前須仔細檢查刮痧工具,以免刮傷皮膚。

4、施術者的雙手也應消毒。

5、刮拭前一定要向患者解釋清楚刮痧的一般常識,消除其恐懼心理,取得患者配合,以免暈刮。

6、勿在病人過飢、過飽及過度緊張的情況下進行刮痧治療。

二、刮痧中注意事項

1、刮拭手法要用力均勻,以能耐受為度,達到出痧為止。

2、嬰幼兒及老年人,刮拭手法用力宜輕。

3、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長刮痧時間。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般情況下,血瘀之證出痧多;實證、熱證出痧多;虛證、寒證出痧少;服葯過多者,特別服用激素類葯物不易出痧;肥胖者與肌肉豐滿的人不易出痧;陰經較陽經不易出痧;室溫低時不易出痧。

4、刮拭過程中,要經常詢問病人感受。如遇到暈刮,如精神疲憊、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惡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發涼或血壓下降、神志昏迷時應立即停止刮痧。

撫慰患者勿緊張,幫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飲溫開水或糖水。如仍不緩解,可用刮痧板角部點按水溝穴,力量宜輕,避免重力點按後出現水腫。對百會穴和湧泉穴施以瀉刮法。患者病情好轉後,繼續刮內關穴、足三里穴。

三、刮痧後注意事項

1、刮痧治療使汗孔開泄,邪氣外排,要消耗體內部分的津液,故刮痧後飲溫水一杯,休息片刻。

2、刮痧治療後,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須待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方可洗浴,一般約3小時左右。

3、對於某些病情復雜危重的病人,除用刮痧治療,更應配合其他療法,諸如葯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哪些人不適合刮痧

1、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忌用本法治療或慎用本法治療。如血小板減少性疾病,過敏性紫癜症、白血病等,不宜用瀉法刮療,宜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手法刮療。

2、凡危重病症,如急性傳-染病、重症心臟病等,應立即住院觀察治療。如果沒有其他辦法,可用本法進行暫時地急救,以爭取時間和治療機會。

3、新發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須待骨折癒合後方可在患部刮痧。外科手術疤痕處亦應在兩個月以後方可進行刮痧。惡性腫瘤患者手術後,疤痕部位慎刮。

4、傳染性皮膚病:如癤腫、癰瘡、瘢痕、潰爛、性傳染性皮膚病及皮膚上不明原因的包塊等,不宜直接在病灶部位刮拭。

5、年老體弱者、空腹及妊娠婦女的腹部、婦女經期下腹部,女性面部忌用大面積瀉法刮拭。

6、對刮痧恐懼或過敏者,忌用本法。

7、孕婦、婦女經期,禁刮下腹部及三陰交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且刮拭手法宜輕,用補法。

後背出痧部位對照圖解3

女生背部出痧示意圖

痧色勻稱,暗紅色無顯著痧為身心健康。若紅色為容易上火,暗紫色為有淤血,紫黑色為有瘀又有寒,灰綠色為有小寒,淺綠色或有點淡黃色為有葯毒,罐周邊有皺褶則為受寒症,罐內有水汽則是脾濕。

血壓根據起痧位置分辨身體狀況。凡經脈循環系統路線和穴道地區非常容易出現痧,提醒相對經脈所聯絡的內臟器官作用變病。例如在背部膀胱經勻稱刮拭,心俞穴區出現痧斑或紫痧,則表明心臟作用有出現異常轉變,應提前健康保健。

血液痧象可分辨康復治療水平。痧象可分辨康復治療水平。若出散痧,色調較淡,表明病況比較輕,非常容易康復治療;若起痧較多並且點大德塊,藍紫色血包等,表明病況較重,數次健康保健才可以康復治療。

拔罐全過程中,部分出現痧跡後改成輕刮法刮,使痧漸漸地透傳出來,以緩解疼痛,稱透痧。此外一些神經肌肉癱瘓的人,拔罐後不容易起痧,不能硬刮、重刮,奢求起痧,宜多刮幾回,痧象當然閃過,表明病情好轉,這亦稱透痧。

拔罐後,皮膚上的紫黑印著礙美觀大方,純棉毛巾敷熱、多飲水更加容易退痧。身體素質好的人,一般2天~3天就可以消散;體質差的人,一般需要4天~5天。拔罐實際效果雖好,但並不是任何人都合適,拔罐也是有忌諱,非常是臉部刮痧,更需慎重。

F. 請專家看下這個背部刮痧圖,解釋下,謝謝。

可能是經常熬夜休息不足,心肺功能需要調理,頸椎病肩周炎。日常需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堅持慢跑多喝溫水,不喜歡白開水,考慮泡菊花,綠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