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纏腰龍最初的症狀如何
發疹前可有輕度乏力、低熱、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患處皮膚自覺灼熱感或者神經痛,觸之有明顯的痛覺敏感,持續1~3天,亦可無前驅症狀即發疹。好發部位依次為肋間神經、頸神經、三叉神經和腰骶神經支配區域。患處常首先出現潮紅斑,很快出現粟粒至黃豆大小的丘疹,簇狀分布而不融合,繼之迅速變為水皰,皰壁緊張發亮,皰液澄清,外周繞以紅暈,各簇水皰群間皮膚正常;皮損沿某一周圍神經呈帶狀排列,多發生在身體的一側,一般不超過正中線。神經痛為本病特徵之一,並在發病前或伴隨皮損出現,老年患者常較為劇烈。
⑵ 男士,佩戴龍有什麼寓意
佩戴龍寓意神龍滿背,權威尊貴。
龍是正義化身,炎黃子孫賦予龍諸多美好善良之心性。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傳說小白龍曾因行雨救民而得罪玉帝,為懷念小白龍的恩德。
民間將二月二定為春龍節,焚香禱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傳統的春節,也於此日正式結束。龍可代表英雄。龍之形象幾乎活躍於各個層面和領域,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感召力,是理想中英雄之典型。
人文精神
1、創新精神。龍文化歷久不衰,與古代中國人的創新精神分不開。龍文化經歷了若干發展階段,每一個發展階段主要是通過內部創新完成的。觀察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的龍藝術形態,從無角到有角,從無翼到有翼,從無足到有足,可看出龍形象是經過不斷創新而形成的。
2、綜合精神。龍的形象是古代中國人綜合了走獸、飛禽、水中動物和爬行動物的優長而形成的。龍文化的綜合性還表現於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龍不斷吸收外來的優秀藝術元素,從而使其形象更為完整。比如,唐宋時期龍吸收了印度佛教中獅子的形象,頭圓而豐滿,腦後披鬣,鼻子也近似獅鼻,增加了龍的威信感。
⑶ 什麼叫轉腰龍
「纏腰龍」的葯物治療
纏腰龍,醫學上稱為帶狀皰疹,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以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皮膚病。人們大多數聽說過這種病。還有一些迷信的老人說纏腰龍轉腰一圈,人就要死了,所以,許多老年人得了病後十分緊張。那麼纏腰龍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實際上,帶狀皰疹和水痘是同一種病毒引起的不同的臨床表現。原發感染為水痘,繼發感染即帶狀皰疹。水痘流行時,對這種病毒無免疫力的兒童被感染後,經呼吸道粘膜進入體內,經血行傳播,發生水痘。但大多數患者被感染後並不發生臨床症狀(隱性感染),而成為帶病毒者。這種病毒有親神經性,可長期潛伏在神經細胞內,當人們的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如患感冒、外傷,惡性腫瘤、神經系統障礙以及過勞等,病毒即被激發並在神經細胞內大量繁殖,並延神經纖維擴散蔓延,移動到皮膚引起炎症,形成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有哪些表現呢?
這種病好發於春秋季節,中老年人多見,據統計50歲以上的患者約佔60%以上。發病開始一般先有輕度發熱,疲倦乏力,全身不適及患部灼熱,疼痛等先軀症狀。有時疼痛劇烈,可以被誤認為胸膜炎、心絞痛、急腹症等。隨後在疼痛部位,沿皮神經分布的走向,出現成簇的米粒至綠豆大小的皰疹,一、二日內成為水皰,皰壁緊張發亮,周圍有紅暈。一般發生在身體的一側,呈帶狀,很少對稱。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最常發生於胸壁,治肋間神經走行分布,從胸背部一側到胸壁到胸膜正中,一般不超過中線。發生在面部者,多沿三叉神經眼支走行分布,引起一側眼和額部頭皮腫脹、起皰,甚至發生角膜潰瘍。水痘於數日後混濁,最後乾枯結痂,全病程一般為3—4周。疼痛自始至終存在,兒童較輕,老年人較重,甚至在皮損消退後,仍遺留頑固的神經痛,持續數月至半年。
帶狀皰疹的治療原則為止痛,消炎、保護局部、防止繼發感染。
一般情況可給予鎮痛劑如阿斯匹林,維生素B1內服,可以止痛並縮短病程。維生素B12及維生素E(300—600毫克/日,飯前口服)可防止或緩解神經痛。
重症患者應卧床休息。如無嚴重的並發症或禁忌症如肺結核、細菌感染、淋巴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可早期應用小劑量強的松等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以減輕神經根的損傷,避免發生嚴重的神經痛後遺症。全身泛發者可用阿糖胞苷、甲吲噻腺、正常人免疫球蛋白等葯物。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的療效較好,可惜葯源少而價格昂貴。
近年來抗病毒葯物發展很快。阿昔洛韋治療水痘,帶狀皰疹的療效較好,可以全身用葯,也可用阿昔洛韋軟膏局部塗抹。素立夫定是有希望治療水痘、帶狀皰疹的新葯,它在只是阿昔洛韋1/1000的濃度下即可抑制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而且在使皮損消退方面比阿昔洛韋更快,只需每日給葯1次。
中醫認為帶狀皰疹為因情態內傷,以致肝膽火盛;或因脾濕郁久,濕熱內蘊,外受毒邪而誘發。分熱盛型、濕盛型、肝鬱氣滯型。
熱盛型:表現為皰疹紅赤,灼熱疼痛,兼見口乾口臭,煩燥易怒,大便干,治宜瀉肝膽實火,清熱利濕解毒,成葯可選用龍膽瀉肝丸,湯葯用龍膽草10克、連翹15克、生地50克、澤瀉10克、一前子(包煎)10克、黃芩10克、丹皮10克、梔子10克,木通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
濕熱型:皰疹黃白,皰壁松馳易破,滲水糜爛,兼見食慾不振,腹脹便溏,治宜清熱燥濕,理氣和中,可用蒼術10克,厚朴10克,陳皮10克,炒白術12克,豬苓12克,黃柏12克,澤瀉2克,滑石12克,赤苓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肝鬱氣滯型:多見老年人,皰疹消退後,仍後遺神經痛,治宜疏肝理氣活血,成葯可選用加味消遙丸。
也可用簡便方,效果也不錯。
①自采馬齒莧、蒲公英、紫花地丁、車前草各30克,洗凈後水煎服,每日一劑。此葯簡力專,一般10天左右可自愈。
②雲南白葯用白酒調成糊狀,塗敷患處,每日3—5次,同時內服0.3克,每日4次。
③鮮鞭蓉葉或馬齒莧葉適量,搗爛敷於患處,每日2—3次。
④南通蛇葯片適量,加50—60度白酒調成糊狀擦患處,並內服,每次5片,一般4—5天可痊癒。
⑤石灰粉適量,雞蛋清1個,調成糊狀,塗於患處,每日1—2次。
⑥鮮絲瓜葉或仙人掌搗爛後塗敷患處。
另據報導,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效果好,顯效快,後遺症少。
方法是:紫龍湯即紫草15克,龍膽草15克,生地20克,黃芩10克,山梔15克,生苡仁30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杭菊12克;發於腰腹,下肢者加蒼術15克,牛膝15克;疼痛甚者加延胡牽15克,珍珠母30克;失眼者加柏子仁15克;年老體弱者加黨參15克。每日一劑,水煎兩次,半晚各服一次,連服7天。輔以西葯病毒唑針0.2肌注,每日一次,維生素B1250mg肌注,每日一次,連用7天,疼痛難忍者可用芬必得膠囊0.3克必要時口服;患處外搽三黃洗劑或爐甘石洗劑,每日3次,另用頻譜儀或神燈照射患處,每日一次,每次20分鍾。治癒率可達98.46%,治癒時間為7—8天。
未患帶狀皰疹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應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抵抗力,防止感染。生活要有規律,工作勞逸適度,注意精神調理,保持樂觀情緒,正確對待生活、工作中各種矛盾,避免情緒激動及不良精神刺激。飲食宜葷素適量,不飲酒,多食蔬菜水果,保持消化道通暢。
患了帶狀皰疹的病人,內衣應注重潔凈柔軟,以防摩擦而引發劇烈疼痛;防止水泡劃破,保持患部清潔,避免觸摸搔抓,以免繼發感染。
當然,患了帶狀皰疹,還是應首先去醫院,進行身體檢查,以防有其它嚴重的疾病伴發,並且在醫生指導下用葯治療,才更安全更有效。
⑷ 請問這是纏腰龍嗎。長在腰部往上一點。
去醫院看看吧,龍纏腰又名帶狀皰疹,主要特點為簇集水泡,沿一側周圍神經作群集帶狀分布,伴有明顯神經痛。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以後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免疫功能減弱可誘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可再度活動,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發生帶狀皰疹。
⑸ 什麼是纏腰龍
纏腰龍,又稱纏腰火龍、蛇盤瘡和帶狀皰疹(HerpesZoster), 纏腰龍(圖)
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纏腰火龍」、「纏腰火丹」,俗稱「蜘蛛瘡」。其主要特點為簇集水泡,沿一側周圍神經作群集帶狀分布,伴有明顯神經痛。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以後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免疫功能減弱可誘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可再度活動,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發生帶狀皰疹。帶狀皰疹患者一般可獲得對該病毒的終生免疫。
⑹ 男姓纏腰龍是什麼造成的
帶狀皰疹,民間俗稱「蛇纏腰」、「串腰龍」、「纏腰火丹」,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膚病。多數發生在胸背部、頭面部、腰腹部、頸項部等。表現為紅斑基礎上成群的密集性小水皰。大都是單側分布,並排列成帶子形狀。皰疹出現之前,患者會有幾天的局部神經痛和皮膚過敏症狀。皰疹發生以後,皮膚燒灼樣疼痛是其最主要的症狀。這種疼痛的程度,大多與患者的年齡成正比,即年齡越大疼痛越劇烈。年老體弱的患者在皰疹完全消失後,神經性皮膚疼痛還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⑺ 中國民間有一種怪病叫「纏腰龍」,纏一圈真的會死人嗎
人體出現不明原因的陣發性疼痛,多呈現為針刺樣、放電樣、火燒樣、刀割樣、抽痛等,夜間無法正常入眠,而常規性的體檢也未有明顯的異常指標,則要高度懷疑「纏腰龍」,我建議此類患者直接到疼痛科就診,要避免誤診而延誤病情,導致後遺症的加重而抱憾終身。
像民間之所以有這樣的一個說法,那是因為確實有出現過水泡纏滿腰部一圈之後死亡的案例,但這種情況其實並非死於帶狀皰疹。帶狀皰疹的發病只與人體的免疫力低下有關,如果皰疹發展的很嚴重,那也只能說明患者本身身體的健康程度已經亮起了「紅燈」,身體狀況著實很糟糕了,皰疹的發展也只是患者身體素質越來越差的表現,而非原因。患者最終死去,那也只是由於免疫力低下而導致的各種疾病的出現,最後身體無力支撐造成的。
⑻ 纏腰龍到底是什麼東西流傳腰上長一圈就壽命已盡
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纏腰龍到底是什麼東西?流傳腰上長一圈就壽命已盡?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老話都講:纏腰龍纏一圈,壽命就到頭了。這纏腰龍到底是何方神聖,有這么大的威力?
01
本人研究過但不專業勿噴,其實這個東西就是帶狀皰疹,病毒性的,傷害神經隨神經線路發展,只有免疫力低下的時候剛好激活這個病毒才會出,常見的都是小孩和老人多些,要麼就是體質弱的。
05
民間有這樣的說法,即當腰身周圍長滿紅色的皰疹的時候,預示著人離死亡不遠了。更為神奇的說法是,當腰被這種皰疹圍繞一圈的時候,人可能就真的要死了。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言呢?對於人們所說的“纏腰火龍”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對於這種沒有來頭的疾病是否有解救辦法呢?今天,筆者就跟大家談談帶狀皰疹病毒的相關症狀及診治方法。
對於“纏腰火龍”,其實就是帶狀皰疹病毒侵犯身體以後形成的,由於皰疹對皮膚造成的損傷形似火龍而得名。通常情況下,這種病毒會在人體某些部位潛伏著,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病毒是不會出來鬧事的,只有當身體的免疫力下降的時候,病毒才會出來大肆繁殖,從而產生所謂的“纏腰火龍”現象。為什麼這種症狀會出現在人體的腰周圍呢?這與病毒寄生的部位有關,該病毒最喜歡寄生在腰部的神經周圍,並且隨著發病以後病毒不斷蔓延,病毒會對周圍神經造成侵犯,從而引發神經性疼痛不適,疼痛的程度與病毒侵襲的程度有很大關系。一般來說,年齡越大的患者遭受的疼痛也就越重,病毒對神經造成的損傷也就會越大,有時候甚至是不可逆轉的。
那麼,當身體出現了被皰疹纏腰以後,會不會出現所謂的死亡將近呢?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嚴格來講,當有了皰疹病毒纏身以後,腰周圍的紅斑現象只能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皰疹的分布面積越大說明病情發展的程度也就越重,所以在後續治療的過程中難度也就越大,對於身體造成的損傷也就更加難以逆轉。所以說,出現了纏腰以後,預示著治療應該越快越好,避免病毒瘋狂增殖以後,造成了神經組織被嚴重破壞,最後使得神經傳導、功能等癱瘓,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所以,可以這樣認為“纏腰火龍”是對帶狀皰疹病毒侵襲的警示,越嚴重的“火龍”預示著病情越嚴重。針對這種疾病的治療,目前主要以抗病毒治療為主,即採取相應的葯物控制病毒蔓延的勢頭,然後利用免疫葯物和自身免疫機制清楚病毒,最後實現根治病毒的結局。對於有病毒感染的人群而言,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為主,多注意運動和休息,保證身體得到充足的放鬆時間,從而減少病毒感染身體的機會。對於不同患者病情而言,葯物的治療周期也有所不同,病情越重的患者接受葯物治療的時間也就越長。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病毒即使被治癒以後,如果不注意預防,也有可能造成病毒再次感染的風險,所以建議大家在進行預防和治療的同時,最好是等待病毒被消滅以後,再連續治療2-3個療程,以達到有效根治疾病的目的。
⑼ 纏腰龍的主要症狀
根據單側沿外周神經分布的成簇水皰性損害及是否伴有神經痛,進行診斷。本病應與單純皰疹區別,後者常分布於皮膚粘膜交界處,與外周圍神經的分布無關,易復發,痛不明顯,在帶狀皰疹前驅期,及無疹性帶狀皰疹,有時易誤診為肋間神經痛、胸膜炎或急腹症等應予注意。
本病的病原,屬脫氧核糖核酸皰疹病毒,與水痘病毒一致,又稱水痘-帶狀皰疹病(varicellazostervirus,VZV)
皮膚的病變主要在表皮,水皰位於表皮的深層,在皰內及邊緣處,可見明顯腫脹的氣球狀,表皮細胞在變性的細胞核中,可見嗜酸性核內包含體,與皮疹相應的神經節內也有病變表現,為脊髓後柱節段性,脊髓灰白質炎神經節,和神經後根有劇烈炎症反應,真皮內的感覺神經纖維在皮疹出現後,不久也出現明顯變性。
常先有輕度的前驅症狀,如發熱,乏力,全身不適,食慾不振,局部淋巴結腫痛,以及患處皮膚灼熱,感覺過敏或神經痛等。
典型的皮損,為在炎症基礎上出現,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黃豆大丘疹丘疹,繼而變為水皰,皰液澄清皰壁,緊張圍以紅暈,皮損沿外周神經分布,排列成帶狀,很有特徵性,有診斷價值,各簇水皰群間,皮膚正常,若無繼發感染,數日後,水皰乾涸結痂,愈後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一般不留疤痕。
由於機體免疫狀態的不同,表現常不典型,而有不同名稱,對有神經痛而無皮疹者,稱無疹性帶狀皰疹;僅有紅斑丘疹,而不發展為水皰的稱無疹性帶狀皰疹;僅有紅斑丘疹而不發展為水皰的稱頓挫性;發生大皰的為大皰性;出血的為出血性;壞死明顯的為壞疽性;皮損因病毒血源播散的稱泛發性;累及內臟,如肺肝或腦部時稱帶狀皰疹,肺炎、肝炎或腦炎極少數可累及兩個以上神經節,產生雙側性或同側有數支不同神經分布的損害。 神經痛,為本病的特徵之一,具診斷價值。常出現在發疹前或出疹時,並可逐漸加劇。兒童患者痛較輕,或不痛。老年患者則常明顯,呈陣發性加劇難以忍受,且在皮損消退後可持續數月或更久。
帶狀皰疹病毒,最易侵犯肋間神經,脊神經中,除胸部神經單獨形成肋間神經,支配胸腹部皮膚外,其他的脊神經多與相鄰的幾個脊神經,互相聯合後,形成頸臂腰骶髂神經叢,再從各神經叢分出許多周圍神經,分別分布到頸上,下肢和會陰部皮膚,因此胸部神經發病後,常能由肋間神經,明確地反映出病變的節段,而頸部腰骶部神經發病後,僅能從皮損了解到脊神經病變的區域。
顱神經有其特定的分布區域,較常受累的為三叉神經和面聽神經,三叉神經中以眼支最常累及,多見於老年人,常伴劇痛皮損,分布於一側額面部,如鼻尖部出現皮疹,則易合並眼炎,嚴重的可導致失明,因此眼支病變時,應特別注意檢查角膜,以便及早採取相應措施,在上頜支受累時,於懸雍垂和扁桃體出現水皰,下頜支受累時,則在舌前頰粘膜等處出現水皰,面聽神經受病毒侵犯後,外耳道或鼓膜出現水皰,並可有耳鳴、耳聾、眩暈、惡心、嘔吐、眼球震顫以及患側面癱,舌前2/3處味覺消失等症狀,又稱為耳帶狀皰疹,由此組成的面癱耳痛和外耳道皰疹三聯症又稱Ramsey-Hunt綜合症。
顱神經或頸神經節,被病毒侵犯後,如向上蔓延,可產生帶狀皰疹性腦膜腦炎,引起頭痛嘔吐,驚厥等症狀應予警惕。
此外病毒由脊髓後根神經節侵及植物神經的內臟神經纖維後,可產生相應系統的症狀,如胃腸炎,膀胱炎,腹膜炎,胸膜炎等表現。 本病病程,一般約2~3周泛發,或復發者,常提示有免疫功能缺陷,應注意潛在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此症狀是B族缺乏者,需補充B1和B1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