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末期後宮服飾圖片及等級 需要圖片
1、清代皇後朝服朝褂:清代皇後服飾 皇後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絨,上綴有紅色帽緯。頂部分三層,疊三層金鳳,金鳳之間各貫東珠一隻。帽緯上有金鳳和寶珠。冠後飾金翟一隻,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顆,每行另飾青金石、東珠等寶石,末端還綴有珊瑚。
朝袍以明黃色緞子製成,分冬夏兩類,冬季另加貂緣。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領、護肩與袍身組成。披領也綉龍紋。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飾,其樣式為對襟、無領、無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綉有龍雲及八寶平水等紋樣。本圖為戴朝冠、穿朝服、朝褂的皇後(《清代皇後像》)。
2. 楊貴妃銅幣貫妃出浴圖
楊貴妃出浴圖
楊貴妃是歷史上有名的美人,唐玄宗為了她可以說是將後宮佳麗形同虛設,獨寵她一人,為了她不惜用良駒從千里之外運送新鮮的荔枝,只為了博得楊貴妃的歡心。後世也有很多楊貴妃的畫像流傳,其中《貴妃出浴》一圖也是受到比較多關注的一幅圖。不過貴妃出浴有很多表現手法,下面就一幅圖來簡要說一下。
楊貴妃出浴圖
貴妃出浴講的是楊玉環在華清池沐浴之後出水的畫面,圖中她在兩個丫鬟的攙扶下,全身柔若無骨,正應了那一句「侍兒扶起嬌無力」,她的衣帶還沒有完全穿好,鬆鬆垮垮的搭在身上顯示出另一種風情,賽雪的肌膚在神色的衣衫下更是嬌媚。她雙目微閉,對於剛剛的沐浴很是享受,搖曳的身姿嫵媚動人。
楊貴妃當時額頭上有傷,唐玄宗特意賜華清池於她沐浴,可謂是榮寵無限,從圖中也能看出來她享受恩寵的嬌媚模樣。這時候,是唐玄宗最寵愛她的時候,為了她甚至連早朝都沒有再去。不過縱然是千嬌百媚的楊貴妃也無法和唐玄宗的江山相比,在唐玄宗受到了百官相逼,這個曾經在華清池嬌媚的沐浴的楊玉環也只能香消玉殞,徒留唐玄宗午夜夢回的感嘆。
這一張出浴圖和楊貴妃在馬嵬坡被賜死的時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帝王的寵愛總是抵不過江山,而楊玉環卻要承受紅顏禍水的罪名,殊不知之所以為紅顏禍水不過是帝王本身貪色罷了。
楊貴妃簡介
楊貴妃,原名楊玉,據說她幼時父母稱之為玉奴,成年後稱之為玉娘,直至封為貴妃,才叫玉環,楊玉環生於公元719年,卒於公元756年,號太真。楊玉環出生在官宦世家,她的父親是楊玄琰,曾是蜀州司戶。
楊貴妃像
關於她的出生地,史上眾說紛紜。但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既然她的父親曾是蜀州司戶,那麼楊玉環的家鄉應該就在蜀州一代,也就是現在的四川成都。
楊玉環不僅是中國四大美人之一,更是三千寵愛集於一身的貴妃,也是皇帝的紅顏,朝廷的禍水。
閉月羞花,「羞花」二字,便是來源於楊玉環。相傳楊玉環剛入宮時,不得君王召見,中日悶悶不樂,一日,楊玉環和宮女們在花園賞花,楊玉環無意間碰到了含羞草,含羞草的葉子立馬閉合起來,宮女都說這是花兒見到楊玉環的美貌,自覺比不上,所以害羞得低頭了。唐玄宗聽到宮里與這么一個美人兒,立馬召見了,從此以後,楊玉環就成了「羞花」的美人。
楊玉環一生也頗為坎坷,先是壽王李瑁的妃子,因為被唐玄宗李隆基看上,所以在武惠妃死後,令楊玉環盡孝出家,又被再接回宮中,成了貴妃。「太真」的名號,便是楊玉環出家的時候,封的「太真妃」。
而關於楊貴妃的死,歷史上也沒有定論,有的學者認為楊貴妃在馬嵬坡懸梁自盡;有的學者認為楊貴妃被唐玄宗遣送東瀛;更有的學者認為楊貴妃是吞金而死……無論如何,馬嵬坡一戰後,美人是香消玉殞了。
楊貴妃圖片
楊貴妃,是歷史上有名的美人。當然和她的美貌齊名的就是她當時以胖為美的身材。現在楊貴妃的圖片也多以圓潤的仕女圖為主。圖片中,她多是裊裊婷婷的站著,嫵媚橫生。更多的也有楊貴妃出浴圖,多是說楊貴妃在華清池的寵愛集於一身的典故。
楊貴妃像
白居易有詩講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樣的詩句來描述了楊貴妃美的程度,楊貴妃的美在當時已經傳出了很多的故事,如「閉月羞花」等等;當時的唐朝是以豐腴為美,楊貴妃雖然體態豐腴,但是卻精通音律和舞蹈,唐玄宗也是個精通音律的人,得到楊貴妃這樣一個通曉音樂的美人兒,更加是歡喜不得,再加上楊貴妃還跳了一手好舞蹈,稱其在舞蹈的時候,姿態優美,身輕敏捷,翩翩起舞猶如彩蝶紛飛。
為了寵愛楊貴妃,唐玄宗不惜重金為楊貴妃打造華清池,僅供楊貴妃一人使用,這華清池傳說有著治癒疫病與皮膚病的功效,這也使得楊貴妃的皮膚水靈靈的;傳說中楊貴妃也用了很多的美容秘術,還有就是荔枝的說法,荔枝成為當時的美容水果,唐玄宗為了她不惜千里運送荔枝,可見唐玄宗對楊貴妃的迷戀。
楊貴妃之美不僅能夠迷住唐玄宗,而且也迷住了其他的人,雖然一直是貴妃,沒有被封為皇後,卻過著和皇後同樣的待遇,但是紅顏多薄命,楊貴妃最後還是被賜死於馬嵬坡。
楊貴妃玉像
楊玉環(719-756),她在天寶四年約公元745年被唐玄宗冊為貴妃,她從小變天資聰慧,花容月貌,在音樂與舞蹈上有著較高的造詣。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之前還是唐玄宗壽王李瑁的王妃。是自己的兒子又怎麼樣?他是皇帝,誰敢說什麼?看上的女人,哪怕是自己兒子的媳婦也要搶過來。
楊貴妃玉像
於是便有了「從此君王不早朝」的說法,從此這世間只恨自己沒有生得像楊玉環這樣的讓家族榮耀的女子。
可是這樣一個傳奇貴妃的一生,讓人羨慕不已的千古美人的生命卻終結於戰亂。
公元756年,歷史上爆發有名的安史之亂,此次禍亂不僅徹底將長達兩百多年的盛世唐朝覆滅,還讓楊貴妃這樣的千古美人香消玉殞。
戰亂爆發之後唐玄宗帶著貴妃逃離,但她卻被殺於馬嵬坡上,後來有人去挖開埋葬她的墓時卻並沒有發現她的遺骸。於是種種猜疑撲面而來,說是有人代替她死了,或是唐玄宗掩護她乘船逃離大唐去了日本。
現代的日本的確有人指出有楊貴妃的墳墓,也有她的雕像,在一個村莊里還有著關於楊貴妃的傳說。她在死的時候有侍女代替她死了,楊貴妃在隨從的幫助下漂洋過海到達了一個小漁村從此就在日本定居了。
歷史上對於楊貴妃的傳奇描述也挺多,還是很多人還是認為她其實沒有死,不然怎麼日本的那些種種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了。
描寫楊貴妃的詩句
楊貴妃速來有四大美人的稱號,她的美麗可以說是在當時唐朝最美的一個,因為楊貴妃的美貌,唐玄宗對其寵愛有加。
楊貴妃像
白居易有詩講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樣的詩句來描述了楊貴妃美的程度,楊貴妃的美在當時已經傳出了很多的故事,如「閉月羞花」,就連當時出名的詩人李白也贊嘆楊貴妃的美貌,以一句「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來比喻楊貴妃的美貌,杜丹雖然美麗,但也比不過楊貴妃的美貌;還有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可見楊貴妃的美貌已經將唐玄宗迷得團團轉了;白居易的《長恨歌》基本上就是集於楊貴妃的美貌所寫,「紅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就連楊貴妃哭的時候也有「梨花一枝春帶雨」的絕妙,連哭都那麼美。
當時的唐朝是以豐腴為美,楊貴妃雖然體態豐腴,但是卻精通音律和舞蹈,唐玄宗也是個精通音律的人,得到楊貴妃這樣一個通曉音樂的美人兒,更加是歡喜不得,再加上楊貴妃還跳了一手好舞蹈,稱其在舞蹈的時候,姿態優美,身輕敏捷,翩翩起舞猶如彩蝶紛飛,唐玄宗自然對這樣的美人兒痴迷。
但是紅顏多薄命,楊貴妃最終死於馬嵬坡,世人為了描述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愛情稱之為「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