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刮痧去濕氣
怎麼刮痧去濕氣
怎麼刮痧去濕氣,在中醫上有濕氣重的說法,刮痧是我國一種比較傳統的方式,雖然刮痧後皮膚變得通紅,看起來很嚇人,但保健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但是怎麼刮痧去濕氣呢?
怎麼刮痧去濕氣1
刮痧祛濕的方法1、曲池穴
定位方法: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完全屈肘時,即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處。
刮痧作用: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在此穴位刮痧能夠轉化脾土之熱,燥化大腸經的濕熱,緩解皮膚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和上肢癱、麻、痛,對高血壓也有緩解作用。
刮痧祛濕的方法2、血海穴
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綳直後,會在膝蓋內側看到一個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
刮痧作用:可輔助緩解月經不調、閉經、氣逆腹脹、濕疹、皮膚瘙癢、貧血等狀況。
刮痧祛濕的方法3、陰陵泉穴
定位方法:採用正坐或仰卧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處於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
刮痧作用:體內有濕就容易感受外濕,別讓體內濕邪太大,除了外散還要內化一部分。在陰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內化濕邪的作用,還可清利濕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輔助緩解腹脹、泄瀉、水腫、膝痛等。
刮痧祛濕的方法4、豐隆穴
定位方法: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拇指)。
刮痧作用:中醫認為濕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濕、清神志,尤其適合初秋里濕邪較盛的人群,可輔助緩解痰濕誘發的胸腹痛、嘔吐、便秘、眩暈、煩心、面浮腫、四肢腫等狀況。
刮痧祛濕的方法5、天樞穴
定位方法: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天樞穴位於人體中腹部,肚臍兩側兩寸處。
刮痧作用:在祛淤邪的同時要給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濕邪、毒邪從糞便排出,起到緩解便秘、腹脹、腹瀉、臍周圍痛、消化不良、惡心想吐等症。
刮痧祛濕的方法6、中脘穴
定位方法:位於上腹部,在肚臍上4寸的腹中線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刮痧作用:這個穴位對於緩解伏天暑濕造成的.腹脹、反胃、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對於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刮痧祛濕的方法7、地機穴
定位方法: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在陰陵泉穴直下3寸,即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脛骨內側面後緣處。
刮痧作用:地機穴具有較強的解痙鎮痛、行氣活血功效,可用於輔助緩解腹痛、腹瀉、水腫、月經不調、痛經等狀況。
怎麼刮痧去濕氣2
刮痧是我國很傳統的一種養生方式,它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可以防治多種疾病濕氣重刮痧有用嗎刮痧的確可以祛濕排毒,因此,濕氣重可以刮痧,主要刮脾經為主,然後整個背部刮一刮。
刮的是背部,也就是陽經的穴位,如膀胱經、督脈上的穴位等。通過刮痧,也就是藉助外力的作用,使人體的陽氣振奮,陽氣振奮後,體內的濕氣自然就去除了。穴位刺激、拔罐等都是基於這個原理。
雖說刮痧或拔罐這些方法有一定的祛濕作用,但並不是祛濕的主要治療手段。中醫所講的『濕』的本質是水。濕氣主要通過大小便、汗液排出。拔罐和刮痧祛濕作用其實十分有限。所以,祛濕主要靠內治,而非外治。
濕氣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證濕的類型,可以採用利濕的葯物,緩解表面症狀。由於濕氣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蘊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濕之後,還得調理脾胃,從根本上改善體質。
濕氣重刮痧刮什麼穴位背部穴位刮痧位置:整個背部,包含背部的諸多穴位,如肺俞、心俞、脾俞、肝俞、腎俞等重要穴位。
刮痧作用: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濕邪、毒邪從糞便排出,起到緩解便秘、腹脹、腹瀉、臍周圍痛、消化不良、惡心想吐等症。中脘穴刮痧位置: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在肚臍上4寸的腹中線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刮痧作用:刮痧這個穴位對於緩解伏天暑濕造成的腹脹、反胃、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對於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地機穴刮痧位置:地機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在陰陵泉穴直下3寸,即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脛骨內側面後緣處。
刮痧作用:在地機穴刮痧具有較強的解痙鎮痛、行氣活血功效,可用於輔助緩解腹痛、腹瀉、水腫、月經不調、痛經等狀況。刮痧祛濕氣注意事項1、刮痧時注意要從上向下單方向刮拭,刮下來不能再掛上去,每次刮拭都是向下的一個方向。
2、刮痧過後一定要喝一杯熱水,能夠使祛濕排毒的功效加倍。
3、注意不要天天刮痧,必須在上次刮的痧都消退之後才可以進行下一次刮痧。
怎麼刮痧去濕氣3
刮痧是可以祛濕,刮痧可以找陰陵泉穴,定位方法,採用正坐或仰卧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處於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
。體內有濕就容易感受外濕,別讓體內濕邪太大,除了外散還要內化一部分。在陰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內化濕邪的作用,還可清利濕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輔助緩解腹脹、泄瀉、水腫、膝痛等。
首先選擇刮痧板和刮痧油。一般牛角,硬幣,瓷勺均可。刮痧油選用香油,紅花油,扶他林膏,蛇油膏均可。第二步選擇刮痧的部位,先擦拭乾凈皮膚,一般是選擇肩背部督脈和膀胱經穴位,以及肺脾腎經的穴位,如肩井,曲池,大椎,肺腧,脾腧,腎腧,豐隆。
第三步用刮痧板蘸刮痧油沿確定的部位由上至下,由中間向兩側,由內到向外進行刮,手法由輕到重,循經絡路線單向刮,切忌來回刮,每個部位約20次,動作穩健,力度適中,以致皮膚淺表絡脈徐徐出痧。第四步刮痧後用毛巾擦乾凈皮膚,多喝水,注意避風保暖,一般2-3天可退痧。
第五步注意事項在刮痧時感覺體表溫度適宜,不可對著風口處刮,汗孔閉合後方可洗浴。如有牛皮廯,心衰,出血性疾病,醉酒,疲勞狀態,糖尿病患者不宜作刮痧。隔日1次進行,連續10次,一般可去除體內濕氣。
⑵ 早上去做了推背,刮痧,跟拔罐那個人我經絡堵了,各位幫忙看下我濕氣重不重
你好,從圖片上來看,您的濕氣大部分聚集在肩背部,一般拔罐拔一次罐休息2到3天,每次拔罐的時間在15到20分鍾左右為好。
⑶ 網友炸了!阿嬌微博曬刮痧照,醫生說「下手過重」
阿嬌在微博曬出刮痧照片後,引起網友廣泛關注。粉絲們紛紛留言,表達對她的關心與擔憂。有人心疼地表示,濕氣太重了,要多注意身體;還有人直指刮痧手法過重,擔心造成皮膚損害,甚至有人提議應將醫生「請來教訓」。評論區中西醫觀點交織,西醫粉指出刮痧出血與濕氣無關,本質是人為製造皮下出血,而中醫粉則強調阿嬌刮痧後後背酸痛全好了的事實。
娛樂圈中刮痧風潮盛行,多位女明星如Twins成員阿sa、容祖兒、楊丞琳、王祖藍及鄭秀文等皆有曬過刮痧照片。鄭秀文甚至力挺刮痧,表示對其信任並喜歡中醫,認為中葯效果需要時間但實力不容置疑。然而,醫生張銘傑指出,刮痧出痧是正常現象,但停止治療,給皮膚休息。刮痧後,應注意避風保暖,補充消耗體液,避免洗浴過早。
刮痧適應症廣泛,包括感冒咳嗽、體虛易感、自汗盜汗、發熱中暑、頭暈頭痛等。對於脊椎關節疾病如頸椎病、背痛、腰椎間盤突出等也有獨特作用。然而,需注意九大禁忌症,包括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全身浮腫、孕婦禁忌、接觸性傳染者、出血傾向者、過度疲勞者、精神病患者等。刮痧方法不當,非但不能調理身體,反而可能帶來傷害。
張銘傑醫生強調,刮痧應去正規醫療機構接受治療,以確保安全有效。正確掌握刮痧技巧和適應症,避免禁忌症,才能實現養生保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