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圖片 » 古代女人來月經的圖片
擴展閱讀
貼春聯放鞭炮動態圖片 2025-05-26 07:39:36
貌似沒什麼不對的圖片 2025-05-26 07:39:36

古代女人來月經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5-26 02:42:15

Ⅰ 古代女子如何處理月事

古代人來月經怎麼辦?古代女人來月經用什麼?原始社會里,女性來了月經是沒有任何處理措施的,她們就只用乾草或樹葉來搽搽血跡就算了事。 過度到奴隸社會時期,人類逐漸有了文明,這時候的女性則用樹皮或獸皮縫制內衣遮羞,月經來時,墊上一些乾燥物吸收污血,且學會用清水沖洗外陰。 到了封建社會,人類逐漸發明了絲綢、織布,漸漸的擯棄了獸皮樹皮等原始的東西,衣服成為文明的最大標志。這時候,在未發明造紙之前,女性採用的是將草木灰裝進小布條里,兩頭同細線系在腰間,成了所謂的衛生帶。更換條數根據富裕程度來決定。更換下的衛生帶,倒掉裡面吸滿污物的東西,將衛生帶用清水加皂葛等去污洗滌。風干後再使用,急迫的時候,便用火烤乾。這時候基本上是在私秘的條件下進行。 一些富裕的家庭,會為女性准備干凈的棉花等物品,作為製作衛生帶的材料。但是由於新棉花不容易吸水,所以很多女性更容易接受草木灰。 人類發明造紙後,草紙等容易吸收水分的東西邊派上用場。直接使用草紙或將草紙夾在衛生帶里使用,一些有錢人家則使用祭祀用的白紙製作衛生帶,因為這種白紙除了有韌性之外,還比較潔白,相對比較衛生。但是由於這種紙價格昂貴,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消費的起。 在女性生理衛生方面,過去只有比較富裕的家庭才會引起重視,女性的社會地位較低,很多百姓人家的女孩子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月經來潮時的痛苦。一些女孩子會使用棉花等物品作為塞子,塞進陰道,企圖阻止污血的外流,一些女孩子則終身未使用衛生帶。 古代的集市上很少有賣衛生帶的,就是有,也只是貨郎或一些胭脂水粉店才有賣。所以基本上女性使用的衛生帶都是自己製作。女性之間會老傳少,大傳小。互相學習製作衛生帶的技術和技巧。一些手巧的女性還會在衛生帶上綉上花紋圖案。 女性使用的衛生帶,根據所在家庭條件來決定換新的頻率和准備條數。有些女性一條衛生帶陪伴終身。 由於衛生條件和繁重的勞動,很多女性患有嚴重的婦科病,加上古代男性在衛生常識方面掌握的少,因此往往也給女性帶來很多病菌。一些惜香憐玉的男性,會為自己的女人積極購買材料來製作衛生帶,同時也有的男性以收集女性衛生帶為樂。但是大多數男人認為女人的衛生帶是邪惡的、骯臟的象徵。很忌諱看到女人的衛生帶。 20世紀初的時候,有些公司開始製造衛生棉,女生會用安全別針把衛生棉別在內褲上(不過如果別針蹦開了,後果不堪設想!),或者她們會綁個月經帶就像綁個麻煩的裹布,所以那時月經來的日子裡,總是很不方便。 在1921年,美國金百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終於成功地製造出第一塊拋棄式衛生棉--靠得住(Kotex)。1927年嬌生公司又出品了摩黛絲(Modess)。由於這兩家公司在拋棄式衛生棉的市場上擁有相當大的佔有率,所以很多女性提到棉墊時,不是說靠得住就是摩黛絲。後來第一個拋棄式棉條-Tampax於1933年問世,一直到今天如我們所見,已經有許多選擇性了。而且在70與80年代的時候,還有一個大突破:自黏式背膠的衛生棉墊的發明,自此以後再也不需要別針或帶子啦!活在現代的女性真是幸福! 古代:利用自然產物,而且通常是坐著一直等到月經結束後。 近代:使用布,而且洗了再用。 現代:脫脂棉普遍的使用在醫界。 現今:衛生棉的出現,大量生產的時代。而現在大家所看到的衛生棉形狀,大概就是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1910年代

Ⅱ 古代月經為什麼叫葵水

天癸水至,月經初潮的別名。《壽世保元》卷七:「室婦十四歲,經脈初動,名曰天癸水至。」

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中,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別代指五行和四方,其中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所以有癸水之稱。

女性生理期指經期,一般來說女性生理期就是指發育成熟的女性每個月都有一次月經,也就是月經期。正常育齡女性每個月來1次月經,從本次月經來潮開始到下次月經來潮第1天,稱為1個月經周期。從避孕的角度考慮,可以將女性的每個月經周期分為月經期、排卵期和安全期。

每次出血的第一天稱為月經周期開始,兩次月經第一天所間隔的時間稱為一個月經周期。一般的月經周期為28~30天,提前或錯後7天都屬於正常范圍。

ps://iknow-pic.cdn.bcebos.com/2e2eb9389b504fc2dd3ce865f5dde71190ef6d6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2)古代女人來月經的圖片擴展閱讀

經期要注意的事項

1、不適宜吃太咸:過鹹的食物,會使體內的鹽分和水分貯留增多,在月經來前,很容易發生頭痛、情緒激動和容易生氣等症狀。

2、不適宜喝濃茶、咖啡:這類飲料中咖啡因含量很高,容易刺激神經和心血管,以致產生月經疼痛、經期延長和經血過多等不適症狀。

3、不宜吃生冷的蔬菜水果和冰冷的飲料:生冷的食物,會降低血液循環的速度,進而影響子宮的收縮及經血的排出,致經血排出不利,引起月經痛。

4、注意休息,月經期間不建議劇烈的運動,同時也不能同房,要保持比較充足的睡眠。

Ⅲ 古代女子的「大姨媽」來了,怎麼辦

在人類沒有發明衛生巾以前,女人來月經都是如何處理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古代女人是如何招待大姨媽的吧! 又稱姨媽巾進化史..... 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乾草樹葉 原始社會時期,生存條件極其有限。當大姨媽來臨,女性只能用乾草或樹葉等擦拭血跡就算了事。直到過度到奴隸社會時期,姑娘們開始用獸皮或樹皮縫制內衣遮羞,姨媽來時,才墊上一些乾燥物吸納。 封建社會:草木灰、棉花 到了封建社會,人類逐漸發明了織布、絲綢。漸漸摒棄樹皮、獸皮等原始的東西。這時候,在未發明造紙之前,姑娘們將草木灰裝進小布條里,兩頭同細線系在腰 間,成了所謂的衛生帶。更換條數根據富裕程度來決定。更換下的衛生帶,倒掉裡面吸滿污物的東西,將衛生帶用清水加皂葛等去污洗滌。風干後再使用,急迫的時 候,便用火烤乾。一些富裕的家庭,會准備干凈的棉花等物品,作為製作衛生帶的材料。但是由於新棉花不容易吸水,所以草木灰顯然更流行。 造紙術發明後:草紙、白紙 發明造紙後,草紙派上了用場。姑娘們在姨媽時直接使用草紙或將草紙夾在衛生帶里使用,一些有錢人家則使用祭祀用的白紙製作衛生帶,因為這種白紙除了有韌性之外,還比較潔白,相對比較衛生。但是由於這種紙價格昂貴,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消費的起。 「塞子」或生孩子…… 封建社會除了富裕的家庭以外,姑娘們總要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姨媽帶來的麻煩。一些姑娘用棉花等物品作為塞子,還有更絕的,早早的嫁人為妻,懷孕生孩 子的期間,不會來大姨媽,對於家庭環境差的女人來說,是最快樂的。古代沒計劃生育,這些姑娘們基本上是生了一個又生一個,等不能生育的時候,大姨媽也停 了...... 姨媽巾也是祖傳的手藝 古人很傳統,集市上很少有賣姨媽巾的,基本上姑娘用的姨媽巾都是祖代相傳的手藝。一些手巧的姑娘,還會在衛生帶上綉上花紋圖案。 從色彩來看,藍色和黑色,是女性比較喜歡使用來做衛生帶的布料。也有少數人使用沒經過染色的白布來製作。紅色的布料基本上是不選用的。在帝王家庭,偶有會選用黃色,但是基本上均偏愛黑色和藍色。 姑娘使用的姨媽巾數量要根據家庭條件來決定。有些人一條姨媽巾陪伴終身。 近現代:別腰上 20世紀初的時候,海外有些公司開始製造衛生棉,歐美的姑娘會用安全別針把衛生棉別在內褲上。或者她們會綁個姨媽帶-就像綁個麻煩的裹布。 到了20世紀70年代,歐美還有這類產品在市場上出售,實際上中國的姑娘到了80年代還在使用月經帶。 這是1971年的產品,包裝還挺花哨。 20世紀70年代:背膠式姨媽巾的誕生 在1921年,美國金百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終於成功地製造出第一塊拋棄式衛生棉-靠得住(Kotex)。 1927年嬌生公司又出品了摩黛絲(Modess)。由於這兩家公司在拋棄式衛生棉的市場上擁有相當大的佔有率,所以很多姑娘提到棉墊時,不是說靠得住 就是摩黛絲。後來第一個拋棄式棉條-Tampax於1933年問世,而且在70與80年代的時候,還有一個大突破:自黏式背膠的衛生棉墊的發明,自此以後 再也不需要別針或帶子了。

Ⅳ 遠古時期的女性會來月經嗎她們怎麼處理的

遠古時期的女人肯定是有月經的,遠古時期的女人來月經他們會用樹葉來擦拭血,他們那時候還沒有布條之類的東西到了後來比較人們有布後他們會用草木灰用布包裹住,類似我們現在的衛生巾,更換下來後把裡面的灰倒掉再把布條沖洗干凈。

Ⅳ 古代女人來了大姨媽,怎麼處理

每一個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是要來月經的。當今時代,來月經了女人們有衛生巾可以用,但是在沒有衛生巾的古代,那些女人們要如何度過呢?

1.原始社會

在原始社會,人類還沒有完全進化,來月經了還不像現代人一樣有羞恥感,因此她們是沒有任何處理措施的,只會用乾草或樹葉等遮蓋和擦拭血跡就算了事。再加上生存條件極其有限,營養缺乏,她們的月經期量也比較少時間也不長,所以這些簡單的措施還是夠用的。

2.奴隸社會

在奴隸社會,女子們開始學會用獸皮或樹皮縫制的內衣來遮羞,還會墊上一些乾燥的東西來吸收經血,同時,她們還學會了用水沖洗外陰保持清潔。

3.封建社會

到了封建社會,女子們開始將草木灰裝進小布條里,把小布條用細線系在腰間,這就是衛生帶。

需要更換的時候,就把衛生帶里吸滿污物的東西倒掉,清洗好後再裝上新的草木灰重新使用。

一些家庭富裕的女子,會用棉花和布來代替草木灰,但因為新棉花不容易吸水,所以大部分女子還是更容易接受草木灰。

造紙術發明後(公元105年),草紙等容易吸收水分的東西便派上了用場,女子們開始將草紙夾在衛生帶里用。

而有錢人家則使用白紙,因為這種白紙除了有韌性之外,還比較干凈衛生,但是因為這種紙價格昂貴,所以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消費的起。

古代的人們非常傳統,集市上基本是沒有買衛生帶的,所以女子使用的衛生帶大多是自己製作的。

老傳少、大傳小,不同花樣的衛生帶也越來越多。

女子們喜歡在上面紋上各種各樣漂亮的花紋。

而顏色方面,除了帝王家的女子偶爾會選用黃色,普通女子的衛生帶基本都會以黑色和藍色二色為主。

女子們的衛生帶,會根據家庭狀況來決定更換條數,有些女子一條衛生帶會陪伴終身。

在封建社會之前,女性一般都是處於比較低的地位,只有比較富裕的家庭才會注重女性生理衛生,普通人家的,只有自己想辦法解決月經時的痛苦。

由於衛生條件和繁重的勞動,很多人會患有婦科病,有些古代男子會為自己的女人積極購買材料來製作衛生帶,但是大多數男子認為女人的衛生帶是邪惡的、骯臟的象徵,他們很忌諱看到。

大部分女性在月經初潮後,就已早早嫁為人妻,結婚生子,懷孕期間也是她們最幸福的時刻。生完一個又一個,基本上不能生育了,月經也就停了。

4.衛生巾、衛生棉條的出現

到了20世紀20年代,真正有革命意義的東西出現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醫生跟護士是非常吃緊的,不斷有人員傷亡,不斷有新的狀況,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是,如果女醫生來了月經,那麼就很麻煩了,因為月經帶的不方便會影響她們的行動敏捷程度。所以,這些美國女護士就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將葯用棉花鋪在衛生帶裡面,雙面用綳帶固定起來,這樣既不會沾到棉花,大量吸血也不會漏,這就是衛生巾的前身。

1921年,美國金百利公司生產出世界第一片拋棄式衛生棉――靠得住(Kotex),也就是如今的高潔絲。

1927年,嬌生公司又出品了摩黛絲。

1929年,來自美國的哈斯醫生,覺得自己妻子的衛生巾太過於厚實,而且不透氣,墊著很不舒服,特別是夏天,還會流一屁股汗,所以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內用衛生棉條。

哈斯醫生的發明於1933年獲得了專利,並將它取名為丹碧絲。

不久,美國的市場就開始出售丹碧絲內用衛生棉條,同時丹碧絲也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內用衛生棉條品牌而聞名。

衛生巾是外用的,衛生棉條是內用的。

這二者的發明都解放了女性,女性不必再在生理期不敢動彈,時刻擔心外漏;也不必在整個生理期一直清洗衛生狀況堪憂的月經帶。

1970年,衛生巾的演進又有了重大突破,就是自粘式背膠衛生巾誕生。

此後的半個世紀,衛生巾的品牌越來越多,工藝手段越來越精湛,材料越來越安全,使用也更加便捷,攜帶也變得越來越方便。

而衛生巾的發明,無疑是偉大的,其意義更是跨時代的,正是因為如此,它才會被譽為二十世紀影響人類的十大發明之一。

從原始社會女子所用的乾草和樹葉,到如今的衛生巾、衛生棉條;女性由之前較低的社會地位,到如今的男女平等,人們的思想文明與技術隨著時間與歷史一直都在不斷的進步,那麼,看完以上衛生巾發展歷程,你有何感想呢?

圖片來源:知乎

關注設計癖,發現好生活。關注設計癖微信公眾號(shejipi),下載設計癖 App同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