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圖片 » 男人的官職圖片
擴展閱讀
淘寶圖片背景素材多少錢 2025-09-21 23:32:48
小孩謝謝表情動態圖片 2025-09-21 23:31:20
軍人火車圖片素材 2025-09-21 23:23:43

男人的官職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2-27 00:00:51

A. 古代的爵位,公、侯、伯、子、男,這些稱呼怎麼來的呢

爵,是古代飲酒用的酒杯,它的形狀今天看來可能比較怪。

它的下面是三條扁長的尖足;中間的杯身是圓筒形,杯身的一側裝一個把手,方便把握和舉持;開口部分最特殊,圓形的器口被向兩側拉長,前端開出一個長凹槽,將爵側傾,酒就可以從這個凹槽流出來;後端則上翹,形成一個尖尾,主要是保持器體的平衡。

到了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封爵,爵位分九等:(1)王,正一品,食邑萬戶;(2)嗣王、郡王,從一品,食邑五千戶;(3)國公,從一品,食邑三千戶;(4)開國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戶;(5)開國縣公,從二品,食邑一千五百戶;(6)開國縣侯,從三品,食邑一千戶;(7)開國縣伯,正四品上階,食邑七百戶;(8)開國縣子,正五品上階,食邑五百戶;(9)開國縣男,從五品上階,食邑三百戶。這種爵位一直到中晚唐。

宋代的爵位和等級基本上繼承了唐制。

B. 後宮男性職位(清朝)

1、後宮男性職位:

(1)總管太監:四品、14人

(2)副統管太監:六品、 8人

(3)首領太監: 八品使監、43人

(4)筆貼式太監:八品侍監、只有敬事房才有;

(5)太監:沒有品級人數不定。

2、宦官,也稱太監、內官、內侍、中官、中涓、中貴人,是指古代宮廷中替皇室服務並閹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到了明朝,對於年紀大的太監又稱伴伴。

3、宦官是負責宮廷雜事的奴僕,不得參與國家政務,但因與皇室朝夕相處,遂能博取信賴或有可乘之機,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著宦官掌握國家政務大權的情況。中國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閹人,在東漢之後才完全使用閹人做宦官。

(2)男人的官職圖片擴展閱讀

1、後宮除了太監還有宮女職位:

宮女者、需年滿二十五歲才可出宮。可由主子自行調配,少數受到皇上寵信者,可封答應或常在。

2、宮女亦按等級分為:

(1)管事嬤嬤

(2)管事姑姑

(3)姑姑

(4)管事宮女

(5)宮女

3、後妃的個數以及配備宮女的個數受等級位分的嚴格限制:

(1)皇後(正室) X 1 (可分宮女10人) 皇貴妃(大姨太) X 1 (可分宮女8人) 貴妃(二姨太) X 2 (可分宮女8人) 妃(三姨太) X 4 (可分宮女6人) 嬪(四姨太) X 6 (可分宮女6人) 貴人(五姨太) X 不限(可分宮女4人) 常在(六姨太) X 不限(可分宮女3人) 答應(七姨太) X 不限(可分宮女2人) 宮女(丫環) X 應少過二千人 給皇上看上的宮女可以由答應、常在一步步升上去。

(2)居住方面,嬪以上分居東西十二宮,各有專房,貴人以下則住在一塊。

C. 公、侯、伯、子、男到底是中國爵位還是西方爵位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都是中國爵位,只不過西方的爵位體系恰好也是五等,所以為了便於理解,就說是公侯伯子男。


誰最早把中國傳統中的公侯伯子男,和英國傳統下的五級爵位對應起來,我也沒有系統地考察過。就我所見,1711年,衛方濟(François Noël )用拉丁文翻譯《孟子》等書出版;其中使用了西方的爵位來翻譯公侯伯子男,不過和現在習慣的對應方式有些區別。其中,侯爵沒有用後來的Marquis,而用了Princeps——本意是領頭者,在羅馬傳統下可以是一些重要的官職;子爵也沒有用viscount,而用了Marchio——拉丁文中是邊境將領的意思。

D. 古代爵位不是只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那韋爵爺到底是幾品官

韋小寶是金庸先生筆下《鹿鼎記》中的一個人物。作為男人,韋小寶無疑是達到人生之巔峰,迎娶七位貌美如花、千姿百態的美人兒回家,那麼,《鹿鼎記》中韋小寶最高官職是什麼呢?為啥他能迎娶這么多漂亮媳婦回家?看看他的官職就知道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韋小寶他是被皇帝賞賜穿黃馬褂的男人!黃馬褂又稱“黃馬袿”,乃有功之士經皇帝准許後穿下的金貴衣服,它更是一種尊貴地位的象徵。韋小寶曾多次擊倒暗殺皇帝的刺客,有功,便賞之,再有,《鹿鼎記》中,韋小寶與年輕的康熙皇帝本來相交甚好。

E. 古代男的職位和女的職位

中國古代帝王侍妾的統稱。嬪原指女官,妃指地位次於後的妾。據記載,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後六宮,三夫人 ,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除皇後之外都是妾侍。秦始皇統一天下,盡收六國宮女充實內廷,品級爵位分列8等。漢武帝將妃嬪的等級分為14級,如昭儀、婕妤、娥等。漢唐的內廷,後妃之下設有宮官女職,常有數百人之多,以供隨侍。明代確立六宮定製並嚴格出入制度,但是後宮妃嬪仍然為數不少。宮人的名號有宮人、選侍、才人、淑女等。明末,內廷宮女多至9000人。清代的妃嬪有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品級。宮女分秀女、官女子兩等 。封建帝王的多妻制是摧殘婦女的罪惡制度。嬪妃一旦失寵就要被打入冷宮。更有甚者,在明英宗以前,皇帝死了,還要嬪妃、宮女殉葬
1、正一品官職名稱:大長公主、長公主、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公主;從一品官職名稱:郡主
2、正二品官職名稱:昭儀、昭媛、充儀、充容、充媛、淑儀、德儀、婉儀、芳林
3、正三品官職名稱: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職名稱:美人、良媛
5、正五品官職名稱:才人、承徽、尚宮、尚儀、宮正、女史
6、正六品官職名稱:寶林、司記
7、正七品官職名稱:御女、昭訓
8、正八品官職名稱:采女
9、正九品官職名稱:奉儀
另外不列品級:宮女、民女
宦官,俗稱太監或「老公」。文書上的稱謂很多,例如有閹人、閹宦、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太監、內監等等。這些男子生殖器官被閹割後失去性功能而成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這批人是歷代王朝在宮廷內侍奉皇帝及其家屬的奴僕。
據記載,我國先秦和西漢時期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人。這是由於在皇宮內廷,上自皇太後、太妃,本朝後、妃以及宮女等,女眷較多,如果允許男侍出入,難免會發生穢亂宮帷的事。所以絕不允許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宮內當差。
我國歷代宦官的人數以明朝為最,號稱l0萬。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腫的太監機構,並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宮規宮法,將明崇禎末年的9萬多太監,削減為9000人。清朝太監的等級極其嚴格,清朝宮廷內設有管理太監的機構稱「敬事房」,又謂「宮殿監辦事處」。規定在督領侍下面,有大總管、副總管、帶班首領、御前太監、殿上太監、一般太監和下層打掃處小太監之分。發展至清代末期,太監等級更加復雜。在宮殿監中,就有總管、首領、掌案、回事和小太監之分;在各處所中又有首領、大師父、師父、帶班、陳人、徒弟之別等等。如此層層節制,一級管一級.一級壓一級,統治得非常嚴密。

F. 古代男子在朝中的職位有哪些.

關於你的問題可以參考以下相關文獻:
《職官志》及相關的二十四史都可以獲得各個時期的官職
除了其中部分是屬於太監或者女性官職,其他都以男性官職
例如:明朝官職設置按品級,官大小要辦其品,自正一品至從九品,共分18個等級。
其中少師
無定員
從一品
三孤
少傅
無定員
從一品
三孤
少保
無定員
從一品
三孤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G. 古代男子在朝中的職位有哪些.

朝中大臣職位一覽表
一品: 文職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武職官:領侍衛內大臣 從 一品: 文職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武職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官: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文職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 武職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副都統、總兵 副都統、總兵 從 二品: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 三品: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 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一等護衛、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 四品: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 四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 文職外官: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二等護衛、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 五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醫院院使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 五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三等護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副千戶 正 六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 六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 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滿洲鳴贊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 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台郎、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京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 八品: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