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稱為水晶狐狸的徐世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稱為水晶狐狸的徐世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只有兩個人,一個袁世凱,一個徐世昌,都是清末政府官員,也是民國總統。袁世凱精瘦,亂世自然。從來不拿自己槍的許世昌憑什麼?
第一,徐世昌有君子的一面,做事一向謹慎。在沒有囂張氣焰的時候,在晚清到民國的官場上,這樣的做派讓他少了敵人,多了朋友;第二,徐世昌有智者一面,懂得兼收並蓄。他能緊跟時代潮流,永遠不會真正疏遠與舊派的關系。這使他始終能夠保持上上下下,無論是舊派當權還是新派獨霸,沒有人能忽視他;第三,許世昌有小人的一面。面對重大事件,他從不暴露自己。他只在幕後扮演主要角色。他善於取長補短,避災避批評。
正因為如此,徐世昌在官場上才會有「水晶狐狸」的名號。一點點有一些貶義,但更多的不得不佩服。
徐世昌一到北洋新軍,他的八面玲瓏立即派上用場。當時袁世凱被彈劾扣年薪,濫殺無辜,眼看就要被追究了。結果徐世昌利用人脈稍微動了一下,一場災難立刻無形中消失了。
從此袁世凱對他感恩戴德,信任有加。
北洋熊雄和文丹的最佳搭檔從此誕生。
隨後,這一對北洋文武英雄共同應對三大事件。
第一,戊戌變法。都說袁世凱搖擺不定,最後徐世昌果斷建議:「不如依附皇帝,得功名。」
所以袁世凱毅然改革榮祿,並在榮祿背後改革慈禧。
所謂審時度勢,就是這樣。
第二,光緒、慈禧相繼去世後,攝政王載灃先是想殺袁世凱,然後又逼袁世凱回鄉養病。這時,徐世昌是東北三省的省長。徐世昌得知此事後,立即辭職避險,既有自保之智,又有與袁進退之意。
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第三,武昌起義後,袁世凱、清廷、南方革命黨三方博弈。我們看到的大多是袁世凱如何腳踏兩只船,贏得天下。其中,徐世昌的建議和提議其實是不可或缺的。
所謂圓滑高明,就是這個。
袁在位後,徐世昌的表現依然卓越。他從來沒有真正走在袁世凱的後面,但總是明智地走在袁世凱的一邊。
看到袁世凱當政時安然無恙,他當國務卿也就差一半。不要小看這半拍,這是官場大智慧。
看到袁世凱是違背民心的,失了民心的,他不是從背後賣國賊,而是有分寸的從一邊走開,不要小看這一邊背後的勢力,這也是官場的大智慧。
袁世凱死後,北洋各派互相爭奪。你看看徐世昌,你沒見過他明確的改革,只是等著只有他一個人的時候,然後當選總統。
當然,他也知道漁翁之利是一時之利,所以皖皖之戰終於定下來了。曹錕大獲全勝之後,可以靜下心來,過上二十多年的生活。
你看,李跟不一樣。他總是想堅持什麼。正因為如此,有人評價李是民國偉人,而徐世昌卻得不到這樣的評價。
因為世人看得很清楚,許世昌是廟里的奇人。
無論好壞,都是值得敬佩的。
⑵ 楊局長你好:我在新鄉市衛輝市開了一個酒吧規矩的做生意:昨天晚上有一幫黑社會!把我們人打傷了!
老闆你好:
一幫小混混砸你的店、打你的人屬於違法行為。你應該在第一時間報警給我們請求幫助,以便我們依法現場懲治。但現在他們已經逃離,我局須依據監控錄像顯示圖片進行調查追蹤。時間尚需幾天,請耐心等候。
衛輝市公安局局長 楊XX
⑶ 未婚先孕,但對方不願意結婚,你會怎麼辦
如果遇到未婚先孕的情況,而對方又不願意跟我結婚的話,我可能會仔細考慮到底要不要單獨一個人撫養孩子,在咨詢家裡人的意見後,可能會綜合多方面的考慮再作出審慎的決定。畢竟單身媽媽撫養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如若沒有家人的支持,我大概會考慮將孩子流掉吧。
三、我不會以懷孕來捆綁對方。
如果我們在一起,而我本人未婚先孕了,對方作為孩子的父親又不願意負責任,不願意跟我結婚的話,這個時候我雖然很生氣、很失望,但我並不會失去理智,因為我不願意將自己的姿態放得過低,我更不想用懷孕來捆綁對方一生一世。既然這樣的人不懂得珍惜我,那我也沒必要再留戀這樣的一段感情,我很有可能會考慮直接跟對方分手,此後再也不必存在聯系。
⑷ 有個故事,畫里有個女的,一直看著他,會被吸引進畫里
故事名 :貌似叫「一張畫」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很喜歡古董,喜歡收集古董,把古董放在自己的居室,用做裝飾或是研究。那麼,你也有這個嗜好嗎?
衛輝一個人在這個繁榮的大都市裡生活,是一家非常大的醫院里的醫生。他個性比較內向,沒有什麼朋友,除了那個張亞明,是他大學的同學,在本市的另外一家醫院做醫生。高大的衛輝個人條件非常好,又有一個三室兩廳的大居室,但是快三十歲的衛輝卻獨獨沒有女朋友。醫院里也有許多女孩子喜歡他,但是不知為什麼,衛輝好象和她們不來電。
衛輝也沒有什麼不良的嗜好,但聽說卻有一個特別的愛好,那就是收集古董。本市的老城區有一條老街,是專門售賣古董的地方,老街上有較大的古董店,也有街邊的小攤檔,有真古董,也有很多假貨,至於能不能買到真品,全看個人的眼光和運氣了。這條街是衛輝常去逛的,他買一些自認為有價值而又在能力范圍內的古董。
這個星期日的下午,衛輝和往常一樣又來到古董街閑逛,逛了半天,沒有看上眼的東西。於是信步走入街尾的一家古董店,想著如果沒什麼東西好看就回家去了。
古董店裡較暗,這也是各個古董店都有的特色,一來是製造氣氛,二來是易賣假貨嘛。
衛輝正看得索然無味,卻好象覺得背後有道目光在盯著他,回過頭去,卻又不見有人在身後。就在這時,衛輝發現了掛在牆角的那幅古畫。
畫上是一個長發披肩少女,衛輝看著她的時候,覺得她的眼睛中彷彿有光在流轉,好象她也在看著你,而且要看到你的心裡去。衛輝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幅畫,他的居室里不是正好缺了這么一幅古畫嗎?衛輝走近那幅畫,在暗淡的光線下仔細欣賞著,那少女看不出是什麼時代的人,只是穿著一襲粉紅色的長裙,長發披肩而下,彷彿剛沐浴出來,少女的背後也沒有什麼背景。畫布是絹質的,衛輝仔細看了看,那畫布顯得很老,卻看不出是什麼朝代的織品。但衛輝確定這是有價值的真貨。
問了價錢後,衛輝連想也不想就買下了,甚至也不再仔細研究一下,付了錢,拿著畫就快步走出去,打了個的士回家去了。好象生怕古董店的老闆反悔似的。
其實,衛輝確實是怕古董店的老闆反悔。因為那幅畫的開價太便宜了,便宜的象是街邊賣的那些印刷拙劣的明星畫,即使這幅畫是假的,都完全不止這個價錢了,何況這幅畫的質地和畫家的手法,就算是贗品,都是一流的贗品了。衛輝以為老闆一定是報錯價了。
回到家,衛輝立刻把這幅畫掛在卧室睡床對面的牆上,衛輝是一直都想在那裡掛上這樣一幅畫的。
在卧室明亮的光線下,衛輝再次仔細欣賞著這幅畫。
白色的絹質畫布已有些發黃了,但是是很淡的黃,對整幅畫的效果沒有什麼影響,仍是看不出畫布的織法,這種織法是在衛輝對古董的研究范圍之外的。
而畫上少女的神情極為逼真,無論衛輝站在什麼位置上,都覺得似乎畫上的少女也在盯著他看,那眼光里流露出極度的溫柔和誘惑,象是情人看著你的感覺。畫上的少女也是極度的美麗,帶著淺淺的笑容,彷彿不是人間的女子。其實衛輝一向對女孩子有點冷漠,但是在畫中少女目光的注視下,衛輝心裡有種異樣的感覺,如果這畫上的少女是真人的話……衛輝心裡盪漾起一種以前從未有過的情慾。
衛輝收起盪漾的心神,再仔細地欣賞這幅古畫。忽然衛輝有了新的發現,原來這幅畫並不是沒有背景的,只是背景極淡,是用比畫布顏色稍深一點的顏料畫成的白描,再加上畫布由於時間的久遠而變成淡淡黃色,所以背景就更加看不清了。衛輝走到近處仔細地看看畫上的背景,卻不由呆住了。
畫上的背景是一群人!而且是一群男人,一群不同時代的男人!從這群男人的衣著和飾物看來,衛輝一眼看就看出這群男人中衣飾最古老的是隋唐時候的人,還有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的人等,最怪的是有三個人,一個人長袍馬褂,金絲眼鏡,顯見得是民國時候的衣飾;一個人是一身中山裝,上衣口袋裡還插著一支筆,這種服飾也是顯而易見的,是民國時候到解放初期進步人士的穿著;第三個人更怪,穿著一身軍綠色的軍裝,戴著軍帽,腰扎寬皮帶,但軍裝上卻沒有肩章和帽徽,其實一看之下大家都應該知道,這個人應該是二十一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那麼這幅畫應該是在這個時間之後畫的了?
衛輝對此並不是很失望,但心裡卻很疑惑:是哪個畫家有如此的神筆,而又為什麼要畫這么古怪的畫呢?畫布又是怎樣造出來的呢?讓人看不出織法,卻又能讓才幾十年的東西象真正上千年的古物一般?這人一定是造假中的極品高手了,可價錢卻為什麼又這么便宜呢?衛輝邊想著邊數了數畫上的男人,一共是二十一個人。
衛輝帶著疑問細細看著畫,卻忽然一下呆住了,畫中少女那原本淺淺的笑容,這時候變得詭異神秘起來,彷彿是看透了衛輝的心事一樣。衛輝不知呆了許久,回過神來,再看少女,一樣是淡淡的笑容。
第二天早上衛輝一覺睡醒來就向畫上的少女望去,少女仍帶著淺淺笑容,眼光里流露出極度的溫柔誘惑。衛輝拍拍自己的頭,昨晚的夢太荒唐了,一定是昨天看畫時想的太多了。
衛輝到底做了什麼荒唐的夢呢?
原來衛輝昨晚夢見了畫上的少女,而少女在他的夢中,是那麼柔情似水,充滿著對男人的無窮誘惑。於是,衛輝在夢中禁不住少女的誘惑,不能抑制地拜倒在少女的粉紅色長裙之下。甚至在衛輝早上醒來的時候,還能想起少女美妙的身材以及所帶來的快感,那如凝脂般的皮膚在手下的滑膩感,似乎空氣中還流動著少女身上的幽香……
此後一連好多天,衛輝都在夢中夢見和少女的無限柔情。
衛輝從最初的疑惑已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他也曾打電話給最好的朋友張亞明,想詢問一下,但話到了嘴邊又說不出來。而這個古怪的夢對他的身體卻也沒什麼影響,只是讓他老是牽掛著夢中人,有時上著班就想起那些旖旎的情景來,就想快點下班回家去,好躺在床上做那美妙無比的夢。不久,衛輝已經變得有些無心上班了,甚至連慣常的值夜班也不想去,總想著可以找個借口不值夜班,好留在家裡做那旖旎的美夢。
「如果你要是真人該有多好,就可以和你永遠在一起了。如果可以和你這樣的美人永遠在一起,死了也是值得的呀!」衛輝對著畫上的少女喃喃自語著。那一瞬間,他好象又看見了少女露出的詭異而又神秘的笑容,但他已經不覺得了。
這天夜裡,衛輝再次在夢中看見少女時,少女並沒有象往常一樣,她只是站在一扇門的後面,向衛輝輕輕地招著手,門里發出柔和的金色光芒,這扇門就出現在對面牆上原來掛畫的地方。
衛輝向著門內的少女走去……
「砰!」一聲巨響,把衛輝從夢中震醒過來,眼前發出金光的門消失了,四周一片黑暗,而衛輝自己仍然躺在床上,黑暗中,彷彿仍看見畫上的少女微笑著。衛輝聽了一下,原來又是樓上那對夫妻在打架。衛輝心暗罵著樓上那對夫妻,偏偏在這個時候打擾了他的美夢,要不,就和那少女進了門里了,說不定裡面有著更旖旎的風景,更誘人的激情呢!
衛輝翻身捂住了耳朵,心裡念叨著,快快睡著,快快睡著,他希望那夢境再次出現。這樣還是挺有效的,衛輝不一會兒就又沉沉進入了夢中的溫柔鄉。
衛輝已經三天沒來醫院上班了,醫院里的領導打了好多次電話,手機關機,家裡電話也沒有人接聽。派人去了他的家,喊破了嗓子,也沒人出來,可能他也不在家。
無奈之下,醫院報了警,並通知了衛輝的父母。
警察打開衛輝居室的門,發現門是從裡面反鎖上的,而且衛輝的錢包、他家裡和辦公室的鑰匙、他的手機等,全放在卧室的桌子上,床上的被子沒有折,一看就知道曾有人在睡覺,只是不知道那人什麼時候起床,隨手就將被子掀在一旁,之後似乎就沒再動過,門窗及陽台的防盜網良好,全無被撬的痕跡,屋裡也沒有被盜或扭打的痕跡。
那這樣的話,就是說,衛輝是「在家裡」失蹤了!
醫院的同事和左右隔壁的鄰居完全提供不出任何線索,只有衛輝的好友張亞明說,衛輝在失蹤的前幾天打來過電話,似乎有些問題想問,但最後吞吞吐吐,打了幾個哈哈,又什麼也沒問。張亞明對此並不覺得特別奇怪,衛輝向來是這種人的。從外地匆匆趕來的衛輝父母更是一問三不知,完全不知怎麼回事。
也有人留意過衛輝收藏的古董,但也沒什麼發現。那幅古畫仍然掛在那面牆上,畫上的少女仍是淡淡笑著,用極度溫柔和誘惑的眼光看著每個人。
衛輝的失蹤成了懸案。
警方沒有任何結果和說法,衛輝的父母在極度的悲傷之下,要返回自己居住的城市了,於是把衛輝的居室鑰匙交給張亞明,請他照看一下,萬一哪天衛輝回來的話……
張亞明於是常常去衛輝的居室看一看,雖然這里離他住的地方很遠,但也是義不容辭的事情。
來來去去,半年過去了,衛輝沒有回來,警方也沒有更進一步的消息和進展。
一天夜裡,張亞明和朋友從酒吧喝完酒,微微有點醉意地走出來,已是太夜了,等張亞明回到住的地方都不用睡覺了。幸好這里離衛輝的住所很近,張亞明打算去那裡睡一夜,明早起來正好再幫衛輝整理一下居室。
洗完澡,張亞明躺到衛輝的床上,一抬眼,正好就看見了古畫,畫上的少女正微笑著,眼光中流露出極度的溫柔和誘惑。
「多麼甜美的少女,如果能和這樣的女人,啊……」張亞明一邊在心裡下流的想著,一邊隨手關了床頭燈,微醉的他很快睡著了。
早上醒來,張亞明還在想著那個極盡下流的夢,他居然在夢中和那畫上的少女做了那樣的事。
張亞明從床上跳起來,打開窗簾,他要在陽光下仔細看看這幅極盡誘惑的畫。
在明亮的光線下,張亞明發現了畫中奇怪的背景,那群古古怪怪的男人!這個背景和畫中的少女多麼不相稱呀。他曉有幸致地數了數畫上的男人,二十二人,上面有二十二個男人。再仔細看一下,他發現了那些男人的身上穿的衣物,怎麼都是不同時代的呢?
「畫畫的人,畫技雖然高明,但構思的卻狗屁不通!」張亞明心裡暗暗地說,邊說還邊看著畫中的男人。
忽然一陣冷汗從張亞明的身上冒出來,他毛發都豎了起來,背上一陣陣地發冷,他想動一動,卻發現渾身似乎都僵了,一動也動不了,他想喊一聲,也喊不出聲來。那種感覺象是在夢中魘住了一般。
畫中少女淡淡的微笑這時已變成了神秘而帶點邪惡的笑。
但是張亞明根本也已經看不到這些了。他的眼睛只是定定的盯在一個地方,是少女後面背景上的一個人,那一群男人中的一個!一張他非常熟悉的面孔!
那張面孔就是半年前莫名失蹤的衛輝!
⑸ 一代梟雄裡面的何輔堂是歷史上那個的原型
魏輔唐。
劇情簡介· · · · · ·
20世紀20年代,留洋歸來的何輔堂(孫紅雷 飾)回到家鄉陝西風雷鎮,誰知適逢父親被貪婪兇狠的團總魏正先(巍子 飾)和地主劉慶福合謀害死。在此之後,輔堂忍辱負重,做了劉慶福的上門女婿,他奉命私運煙土被軍方查繳,隨即藉助對方之手除掉了仇人劉慶福。魏正先察覺不妙,已先行逃脫。然而何已從此踏入充滿凶險的梟雄人生,原配劉二泉與之心生猜忌,在亂世中縱橫的魏時刻圖謀復仇。土匪、軍閥、紅軍,各方勢力交錯的中心,何更需小心周旋,而與程立雪(陳數 飾)之間纏綿無奈的情感糾葛也讓這位亂世梟雄的人生平添了幾分暖色。
紛繁亂世,一個男人的傳奇……
一代梟雄 鏈接: https://pan..com/s/1Tj8Wyjyi1dkE5zcgS6tthw
⑹ 紅旗渠總設計師
紅旗渠總設計師是楊貴。
多年來在河南省老百姓中流傳兩句話:「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懷念三書記。」這三位書記是:蘭考縣焦裕祿、林縣楊貴、輝縣鄭永和。
楊貴,被譽為紅旗渠總設計師,1928年出生,河南衛輝人,據楊老生前講述,林縣給他的第一印象,除了街道牆邊的斷壁殘垣,還有乾涸龜裂的田地。有一次,他去村民家裡做客,主人當他是貴賓,特意端出一碗水讓他洗臉洗手。末了,楊老順手把用過的臟水倒了,誰知主人卻急紅了臉。
事後經人提醒,楊老才知道,因為缺水情況嚴重,林縣人很少洗臉洗手,偶爾洗一次,洗臉的水也是老人用完孩子用、男人用完女人用。楊老聽完心裡很不是滋味,當時就痛下決心,一定要解決村民的吃水問題。
1960年,他帶領林縣人歷時10年修建了舉世矚目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徹底解決了林縣人祖祖輩輩的「吃水難」問題。
紅旗渠的修建過程是一首悲壯的史詩,其修建過程中先後有81位幹部和群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63歲,最小的只有17歲。
歷經近10年,楊貴帶領十萬開山者,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乾渠支渠分布全市各鄉鎮。
據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紅旗渠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⑺ 著名發明家有哪些
1.萊昂納多·達·芬奇(義大利)
達·芬奇是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義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公—1519年5月2日),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是發明家、 醫學家、 生物學家 、 地理學家 、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約有15000多頁,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半個世紀。
⑻ 日軍打新鄉是19幾幾年
1938年(民國27年)
1月3日,日本侵略軍從安陽南犯,駐新鄉的國民黨部隊聞風攜眷南逃。2月13日至25日,日軍沿平漢線長驅直入,先後佔領輝縣、新鄉、獲嘉、汲縣。另一支由山東侵來的日軍相繼佔領長垣、封丘、延津、原陽。
2月14日,日軍攻陷新鄉市以前,先進攻國民黨軍隊設防的汲縣楊井村。他們先用重炮轟擊,繼以坦克開道,步、騎兵跟進。日軍進村後,抓到婦女先奸後殺,抓到男人用刺刀戳死,然後架到火上焚屍。一名12歲少年被日本兵活活撕成兩半,其狀慘不忍睹。不足500人口的村莊,被日軍用槍殺、刀砍、割喉、挖心、犬咬等手段殺死60多人。這就是日軍製造的楊井村血案。
2月17日,國民黨29軍宋哲元部向西撤退。日本侵略軍佔領新鄉,新鄉人民陷入日軍鐵蹄之下。
2月,日軍在新鄉建立領事館,搜集情報。
3月,日軍到處殺人放火,僅3月25日在長垣一次就殺害無辜群眾1700餘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屠城慘案」。
新鄉東關慘案
3月16日夜,新鄉的抗日武裝襲擊新鄉縣宋王莊南頭岳飛廟內的日軍哨所,縣城裡的日軍得知後,向縣城東南方台頭、楊村一帶猛轟排炮,並出動人馬到飲馬口、宋王莊、東關一帶"清鄉"。在東關,劉長大的弟弟因開門慢了,被劈死在門口。路北關爺閣上住一窮漢范鶴妞,也被劈死。日軍又把抓來的200多名老百姓,關在岳飛廟西隔壁的祖師廟內,強令人們跪下,用槍托向跪著的人頭上、身上亂打,許多人被打得頭破血流,呂寶華頭被打破後死亡。天亮時,一日軍軍官到廟內人群中巡視一圈,見李陵西老人穿著破軍裝(李系一窮人,拾了軍隊扔掉的破軍裝禦寒),即把他拉出去綁在樹上,讓幾只狼狗把他全身上下連衣
帶肉撕得稀爛。李喊叫得不成人聲,又被當胸一刀捅死。日軍還把一位年過花甲的侯姓老人和一名叫良貴的青年砍死在門外。(
3月,日軍推行「以華治華」和「治安強化運動」,進行奴化宣傳,各縣相繼建立維持會,4月改為縣公署,同時還成立了新民會。自此,各縣相繼形成中共、國民黨、日偽三種政權並存的局面。
6月5日,蔣介石借抵抗日軍,下令炸開黃河花園口大堤,致使黃河改道南流。1947年花園口堵復後,黃河又流回故道。
1939年(民國28年)
3月5日,日本為掠奪我國資源,便利部隊調遣而鋪設的新(鄉)開(封)鐵路通車(1947年被國民黨拆除)。
5月15日,駐延津日軍一個小隊由漢奸劉善道引路,到野廠村搶糧抓夫。農民武術師李思功、李金亭聚眾奮力抵抗。5月30日拂曉,日偽軍200餘人再犯野廠,村民誓死禦侮,堅守寨牆,與敵人激戰一整天。敵動用坦克、毒氣彈,傍晚攻入寨內,遂進行野蠻燒殺搶掠,全村170餘人慘死,500多間房屋化為灰燼。這就是日軍製造的「野廠血案」。
同年,日軍侵略者誘使獲嘉縣百姓廣種罌粟,並大量出售鴉片煙、海洛因。據調查,東辛庄(今屬大新莊鄉)91戶人家吸食毒品者29戶37人,其中破產者25戶,流落外地失蹤者5人。
1940年(民國29年)
3月,國民黨四十軍軍長龐炳勛,新五軍軍長孫殿英率部進駐輝縣(今輝縣市)侯兆川。
6月5日,日偽步騎8000多人分三路向濮陽、長垣交界處之桑村合擊,八路軍第二縱隊新三旅第八團在小渠、黃凸與敵激戰,斃傷日偽軍400餘人,擊毀汽車26輛。該團三營掩護主力突圍,營長張海月等300餘名指戰員壯烈殉國。敵人以為發現八路軍第二縱隊主力,調集2萬重兵,於6月10日(農歷五月初五)發動更大規模的「掃盪」,史稱「五·五大掃盪」。
1941年(民國30年)
5月,被日軍霸佔的武陟縣木欒店成興紗廠遷至新鄉(今新鄉市化纖紡織廠),次年1月開工生產。
8月,一名日軍在汲縣(今衛輝市)八里屯馮姓瓜地搶瓜,被馮家父子三人打死,日偽軍聞訊開來數百人,燒死馮全家,燒毀房屋500餘間。
同年,日貨大量湧入淪陷區,民族工業遭到嚴重破壞,新鄉原12家蛋廠僅剩7家,職工由3000人降至250人以下,小鐵廠只剩2家11人,針織業只剩2家9人。
1942年(民國31年)
3月29日,日軍出動汽車10輛,向長垣岸下、趙堤、連庄、找寨一帶「掃盪」,逮捕共產黨員陳春景及160名群眾,押送到開封監獄後,有的被送往東北當勞工。
1943年(民國32年)
5月21日,盤踞在輝縣侯兆川的國民黨四十軍龐炳勛、新五軍孫殿英及輝縣雜牌趙全五、秦守英部共70000人,全部投降日本。
7月7日,新鄉、安陽日軍集結6000餘人,對太南地區進行掃盪。
1944年(民國33年)
3月28日,八路軍太行第七分區的偵察隊在新鄉縣秀才庄(今屬大塊鄉)一帶執行任務,被漢奸偽保長告密,陷入日偽軍重圍,一哨兵當場犧牲。經激戰後,除衛生員周太生脫險外,46位偵察員陷入敵人魔掌,4月7日,被日軍殺害於陳堡東北地。後葬於市烈士陵園,即「四十七烈士」(當時認為47人全部犧牲)。
7月,日本侵略者擄掠原陽縣青年農民240多人,到日本神戶、大阪、石川等地充當苦力。日本投降後,這批勞工返回祖國,但他們中有的死在日本,有的因傷致殘。關於勞工索賠問題至今未果。
10月17日拂曉,日軍騎兵300人,偽軍1000餘名,包圍了濱河縣中心區小渠村(今屬長垣縣武丘鄉),殘殺無辜同胞600多人,造成駭人聽聞的「小渠慘案」。
秋,日本侵略軍通過所謂「合作社」以低價強購糧食,加之地方強征,農民每畝約出糧食百餘斤,雜差款1000餘元,人民苦不堪言。
1937年(民國26年)
1937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後,八路軍駐國民黨第一戰區聯絡處在新鄉成立。9月,中共中央北方局軍事委員會書記朱瑞任主任,恢復豫北黨組織,成立了豫北抗日民眾動員實施委員會,舉辦了豫北師管區抗日幹部培訓班,培訓了一批抗日骨幹。
2月15日,中共黨員李毅之、許雛生(又名許冠英)分別在新鄉、輝縣、獲嘉農村組織百餘名青年進行武裝抗日准備,奔赴山西陵川訓練。3月成立豫北民眾抗日自衛隊(後易名為平漢抗日游擊支隊,李毅之任司令員,許雛生任政治特派員),在豫北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2月16日,與共產黨素有聯系的國民黨河南省保安副司令張權在輝縣(今輝縣市)趙固鎮將汲縣(今衛輝市)華新紗廠106名工人編成抗日大隊,孫伯嬰任大隊長。8月,該大隊編入共產黨領導的河北民軍第九支隊。
3月,八路軍一二九師補充團南下豫北,武裝開辟太南和道清路沿線工作,輝、汲、獲、新鄉等縣先後成立了抗日游擊隊。
4月15日,陳賡率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進駐輝、汲兩縣,與趙(基梅)、塗(錫道)支隊一起開辟了輝縣黃水溝抗日根據地。
7月,為配合武漢保衛戰,防止日軍修復黃河橋南犯鄭州,劉伯承部依託太行,出平漢路兩側和道清西段,轉戰安陽、輝縣、汲縣、新鄉、修武等地,頻頻向敵軍出擊。
8月6日,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襲擊潞王墳火車站,斃傷日軍百餘人。
8月,楊得志、王新亭領導的六八八、六八九兩個團,為確保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動員群眾把道清鐵路道口至李源屯(今屬李源屯鄉)段扒除。
10月,中共新輝獲中心縣委撤銷。新輝獲汲中心縣委在輝縣西平羅成立,對外稱八路軍工作團。
1939年(民國28年)
5月15日,駐延津日軍一個小隊由漢奸劉善道引路,到野廠村搶糧抓夫。農民武術師李思功、李金亭敲鍾聚眾,組織全村青壯年,用土槍土炮、大刀長矛抗擊敵人,敵人丟下機槍和幾具屍體,狼狽逃走。
1940年(民國29年)
3月,國民黨四十軍軍長龐炳勛,新五軍軍長孫殿英率部進駐輝縣(今輝縣市)侯兆川。
6月5日,日偽步騎8000多人分三路向濮陽、長垣交界處之桑村合擊,八路軍第二縱隊新三旅第八團在小渠、黃凸與敵激戰,斃傷日偽軍400餘人,擊毀汽車26輛。該團三營掩護主力突圍,營長張海月等300餘名指戰員壯烈殉國。
1942年(民國31年)
4月,封丘城內東街居民張宗晉乘黑夜潛入日軍汽車隊駐地,用炸葯炸毀汽車兩輛。8月,又炸日軍特務機關新民會,炸傷漢奸三人。
5月22日,日軍出動6萬餘人,對太行區進行掃盪。八路軍一二九師在反掃盪中斃死敵5000餘人。
7月13日,陽武縣(後合原武縣合並為原陽縣)大賓鄉佛教會組織會眾抵制偽政府所派糧款,日偽軍100多人出動「清剿」。佛教會長孫廣勝集合孫堤、溫堤、田莊、碼頭、費辛庄等村佛教會員數百人,與敵人肉搏拼殺,打死3個日本兵、4個偽軍,孫廣勝等12名佛教會員戰死。
1943年(民國32年)
同年,日軍為掠奪我國資源,方便兵力彈葯運送,以灌溉為名,強迫數萬民工開挖引黃入衛工程。由於民工反抗,工程半途而廢。
1944年(民國33年)
6月,太行八路軍發起夏季攻勢。6月3日,七分區部隊再剋薄壁,拔除廟崗據點。6月7日,七分區一團在輝縣獨立營、汲縣縣大隊配合下,攻克日偽安插在新輝汲三縣間的重要據點張村,俘偽軍130餘人。
同年,日軍一列車由黃河南岸開往新鄉,火車司機李永錄(共產黨員)根據黨的指示,在獲嘉忠義至亢村之間,以八路軍攻擊列車為幌子,突然加快車速,致使列車顛覆起火,物資被焚。
1945年(民國34年)
1月6日至15日,美國空軍炸平漢鐵路新鄉段、新鄉火車站、潞王墳火車站、飛機場、日軍營房、油庫等。
1月,太行第七專署新鄉辦事處建立,張天性任主任,其任務是組織力量,迎接反攻,收復新鄉縣城。
1至2月,太行區第七、第八分區主力部隊在地方武裝緊密配合下,發動了道清戰役。肅清了道清鐵路兩側的日偽大小據點,收復了1750平方公里的土地,解放了75萬人民。俘虜日偽軍1800多人。
8月,蘇聯對日宣戰後,冀魯豫軍區三路大軍向開封、新鄉、安陽出擊,在地方軍民配合下,向日偽發動全面進攻,先後收復輝縣、陽武、原武、封丘、長垣等縣城。
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正式簽字,次日,各地集會慶祝抗日戰爭勝利。
在新鄉縣西龍寺,現藏有一通侵華日軍為紀念其在新鄉死亡的日本軍人所立的「戰歿勇士之墓」碑。該碑原立於新鄉縣小冀鎮北門里,1958年修橋時,被砌在橋上。1981年原橋改建為水泥橋,墓碑被拆下移到了縣博物館,新鄉縣為建立石刻博物館,把該碑又移放西龍寺。此碑真實地記錄了日本帝國主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侵華戰爭中,被新鄉抗日力量打死的部分日本軍人的情況,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一個可恥的記錄。
該碑碑文全部用漢字撰寫。碑的陽面正中豎寫著楷書「戰歿勇士之墓」。可能人們出於對日寇的痛恨,「戰歿勇士」四字已被鑿毀,字跡模糊,現在只能大概辨認。墓碑陰面共刻有碑文16行,內容全部書寫的是從1938年8月11日到1940年5月21日,日軍9批在新鄉死亡的人員名單,詳細地記述了死者所在部隊、兵種、職務等。
碑的下半部有「小冀鎮警備隊長村田賢二、站長和田勇、警備所長石田吉太郎、保線工長定峙九一」等立碑人的署名,從名字可以看出他們也是侵華分子。
日寇的鐵蹄是1938年2月17日踏入新鄉的。他們進入新鄉後,即對新鄉人民大肆燒殺掠搶,給新鄉人民帶來亘古未有的大災難。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行徑遭到了新鄉人民義無返顧的反抗。面對全副武裝、兇狠殘暴的日寇,新鄉的人民群眾不屈不饒,為保家衛國勇敢拼殺。1938年2月15
日夜,新鄉群眾在共產黨新、汲、獲中心縣委的領導下,將駐新日寇大野部隊炮兵團存放在東關校場的大炮拆毀數門,被日本哨兵發現後,他們即行撤退,途中在曹家祠堂將日寇小隊長殺死。1942年7月13日,原陽縣大賓鄉的佛教會員在孫堤村同日偽軍進行了一場慘烈的肉搏拼殺,他們懷著對敵寇的滿腔仇恨,英勇奮戰,打死三個日本兵,4個偽軍。該「戰歿勇士之墓」碑的樹立者,意在祭祀死亡的日本兵,但卻也留下了侵略的證據,也從側面顯示了新鄉人民奮勇抗擊侵略者、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氣概。
「戰歿勇士之墓」墓碑中所述的「勇士」,都是地地道道的帝國主義侵華的炮灰和殉葬品,這通墓碑正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日本侵華的反證。
楊井村血案
當年2月14日,日軍攻陷新鄉市以前,先進攻國民黨軍隊設防的汲縣楊井村。他們先用重炮轟擊,繼以坦克開道,步、騎兵跟進。日軍進村後,抓到婦女先奸後殺,抓到男人用刺刀戳死,然後架到火上焚屍。一名12歲少年被日本兵活活撕成兩半,其狀慘不忍睹。不足500人口的村莊,被日軍用槍殺、刀砍、割喉、挖心、犬咬等手段殺死60多人。
延津野廠血案
1939年5月15日,日軍一個小隊到延津縣野廠村抓夫搶劫,農民武術師李思功、李金言等敲鍾聚眾組織全村青壯年用土槍土炮、大刀長矛抗擊敵人。村民們不畏強敵,死打硬拼,使敵人丟下一挺機槍和幾具屍體,狼狽逃回延津城。5月30日拂曉,惱羞成怒的2000多名日偽軍將野廠村團團包圍。野廠村民同仇敵愾,男女老少登上寨牆,用簡陋的武器打退敵人一次次進攻。敵人先用坦克轟擊,接著向村裡施放毒氣彈。村民們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用麥秸火烘攆毒氣,堅持戰斗。對峙到傍晚,寨牆終被轟開,日偽軍端著刺刀沖進村裡,殺死了殘存的170名村民,又把500間房屋和所有的家禽牲畜燒光,仍不解氣,又將汽車、坦克一字排開,把1000多畝待收割的麥子碾倒軋毀。
原陽屠城
1938年日軍佔領原陽縣(當時是原武和陽武兩縣)殺害無辜群眾2000餘人。陽武城西門外沙丘和城東南奎星樓下成為日軍的殺人比賽場。他們每次用刺刀捅,戰刀砍,少則數人,多則數十人。1939年,日本憲兵隊長管原與汴新鐵路(新鄉—開封鐵路)陽武站站長武市權六比賽殺人。武市用戰刀一氣砍死了18人。
血洗高末庄 1942年,日軍將高末庄搶光燒光殺光,使一個300多人的村莊從此在地圖上消失。
長垣屠城1938年3月8日,國民黨68軍一度收復長垣縣城。4月25日,日軍調集重兵反攻,入城後在城內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大街小巷屍枕狼藉,血流成河。當時小南街楊連喜家11口被殺,胡大門街韓德潤一家9口無一倖免。日軍將躲在黌(hong)學院內的群眾驅趕到崇聖祠大殿,架起機槍堵住殿門,瘋狂掃射。300多名村民倒在血泊中。掃射後,日軍又進入大殿用刺刀翻檢屍體,發現一息尚存者即向其身上猛刺,慘叫聲撕裂人心。這一天,長垣縣城被殺了1700多人。
小渠慘案
1944年10月,日軍瘋狂「掃盪」抗日根據地。17日拂曉,日偽步、騎兵1500人對長垣縣前小渠村實行拉網式合圍,幹部、民兵和群眾拚死突圍,但許多人沒有能夠突出去。中午敵人把包圍圈內的人群驅趕到前、後小渠村的幾片空地上,查找誰是八路軍,誰是農會幹部。人們怒目而視,拒不回答。於是,敵人就開始瘋狂地大屠殺。在關帝廟前的場地上,敵人砍殺串綁的青壯年,把屍體垛起焚燒。在東寨外小樹林里,敵人把抓來的人蒙上雙眼,綁在樹上,喊著口令當活靶刺殺。在北寨牆跟兒的鹽土堆上,敵人燒死100多人。村後街有一水井,敵人把人逼進井裡,又推倒土牆把井填住,再用石磙壓碾。大屠殺一直持續到太陽偏西。這一天,敵人殺了690多人。1944年12月抗日縣政府特為小渠慘案死難同胞樹立了一座紀念碑,銘記日寇這次血腥罪行。現碑碣猶在,血淚井猶存。
日本侵略者在佔領新鄉及市屬8縣7年多的時間里,燒殺掠奪,給新鄉人民帶來亘古未有的大災難。這里記述的,只是日軍無數暴行中的一少部分,但僅此已足以警醒世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我們永遠記住這血的仇恨,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