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潘國梁在眉戶戲表演方面有什麼成就
潘國梁出生於一個農村家裡。在那時,聽眉戶戲、唱眉戶戲、演眉戶戲,是這里老百姓茶餘飯後、農閑休息之時的一大樂事、快事。
潘國梁曾經打趣說,在他們那個地方,攥一把泥土,都流淌著眉戶戲的濃汁。因此,生長在這方水土之中的潘國梁,從小就和眉戶戲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很小的時候,潘國梁就已表現出過人的演戲天賦。在學校里演樣板戲不過癮,回到家裡還常常沉浸在戲中。
他常常偷穿家裡的雨衣,戴上爺爺的花鏡,拿玉米纓子當鬍子,把好好的草帽剪破了當道具,就這樣全副武裝地為左鄰右舍演唱眉戶戲,成為當年村子裡頗為有名的明星式人物。
潘國梁13歲那年進入專業劇團。15歲時,他考進臨汾市藝術學校,專修戲劇表演,主要學習小生表演。
4年後,他以門門功課名列第一的成績畢業,被分配到眉戶劇團工作,在真正的舞台上,開始追隨他心中的戲劇夢想。
從20歲至45歲,潘國梁成為眉戶劇團小生行當中,不可或缺的代表人物。
當時,在眉戶戲迷中,他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每到一處,老百姓總是搶著點他的戲。他是團里最讓人放心的演員,不論發生什麼事情,他都做到了不鬧情緒,不撂挑子,不誤場子。
他視演戲為生命,痴迷到近乎犯傻的程度。為此,他曾經說:「我愛戲曲,戲曲是我的全部生活,為了演戲,讓我付出什麼都行,包括生命。」
有一次,潘國梁練功時摔傷了膝蓋,縫了7針,不滿一周,他就出現在演出現場。在舞台上,每一個動作他都認真去做,力求完美,縫好的傷口又裂開了,鮮血直流,他吃了幾片鎮痛葯,強忍著劇痛堅持演完。全台演員看在眼裡,無不為他的敬業精神所感動。
潘國梁在其20多年的演藝生涯中,先後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40多個時代層次不同、性格情態各異、獨具神韻、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其中,他主演了5部戲曲電視劇,一部電視劇和一部電影故事片,獲取大獎無數。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他的唱腔雄渾、圓潤、內功旺盛,他的扮相朴實、厚道、定力十足,整體表演個性鮮明、獨樹一幟、成熟老練,已呈厚積薄發、爐火純青之勢。
㈡ 潘國梁的藝術成就
「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潘國梁從藝20多年來,先後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40多個時代層次不同、性格情態各異、獨具神韻、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其中,主演5部戲曲電視劇,一部電視劇和一部電影故事片,贏得掌聲雷動,獲取大獎無數。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他的唱腔雄渾、圓潤、內功旺盛,他的扮相朴實、厚道、定力十足,整體表演個性鮮明、獨樹一幟、成熟老練,已呈厚積薄發、爐火純青之勢。
潘國梁說:「到這個年齡我才真正會演戲了。我還要再演30年!」
1986年創作主演現代戲《在是非面前》,獲山西省主演金牌獎;1988年在現代戲《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中,扮演男主角孫旺泉,獲全國現代戲第七屆年會「優秀表演獎」;1991年創作現代戲《幫工與主人》,扮演男主角憨牛,獲全國現代戲觀摩演出「優秀青年演員獎」;1993年參加拍攝的戲曲電視劇《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扮演男主角孫旺泉,獲全國「飛天獎」單本電視劇一等獎;1995年參加拍攝戲曲電視劇《山凹人家》,出演男主角,獲華北區「國際杯」二等獎;1997年在現代戲《月好媽媽》中扮演來福,獲山西省現代戲調演「優秀表演獎」;1999年在現代戲《鳳凰嶺》中扮演男主角高萬成,獲省建國50周年調演「優秀表演獎」、導演獎」、第八屆中國人口文化獎(廣廈杯)戲曲優秀獎;2002年在創作現代戲《村官》,扮演男主角高秀民,獲省「三小」調演「表演一等獎」、導演一等獎」。村官》被國家廣電總局列為十六大獻禮片,在中央電視台及省台、市台各個頻道進行播放,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和贊揚,榮獲中宣部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全國電視劇「飛天二等獎」和「蘭花獎」;2003年,主演電視劇《梁世奎》,獲全國電視劇「金鷹獎」;在《祥林嫂》中扮演賀老六,主演電影故事片《情系故鄉》獲省第九屆「杏花表演獎」;2004年《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在全國現代戲優秀保留劇目展演獲「優秀主角獎」;2007年創作劇目《父親》,並主演父親牛耕田,獲山西省第十一屆「二度杏花表演獎」和「導演獎」。2009年獲得24屆「梅花獎」!
《父親》
昨晚(2009.4.23),在第二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2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大賽(北方片)上,由山西省臨汾市眉戶劇團推薦的參評演員潘國梁表演的眉戶現代戲《父親》在平聲影劇院上演。演員唱做俱佳的精彩表演,劇組人員配合默契、渾然一體的整體效果,傾倒了鷹城觀眾。
山西省臨汾市眉戶劇團成立於1952年,劇團演員陣容強大,設備先進,團風過硬,是山西省著名表演藝術團體。多年來,該劇團既演古裝戲又創作演出現代戲,尤以編演現代戲而名噪全國。劇團創作的劇目《在是非面前》《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幫工與主人》《山凹人家》《月好媽媽》《鳳凰嶺》《祥林嫂》《村官》《情系故鄉》《父親》等作品深入人心、深受歡迎。
《父親》以農民工牛耕田的家庭生活為背景,以養女牛小春的命運為主線,為觀眾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故事。該劇以百姓的眼光平實的筆調,把著眼點放在小人物、城市邊緣人物身上,通過發生在養父、養女之間的幾件事,演繹出一段人間真情。厚重的父愛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是一曲團結和諧、真善美的頌歌。該劇導演手法獨特,使人耳目一新。這出戲通過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家常故事,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活迅速而深刻的變化,以及人們人生觀、價值觀的變化,揭示出在當今社會大變革時期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的精神定力。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人生價值取向,仍然是我們所追求的崇高境界,永遠是一種奮發向上、凝聚社會的道德力量。
該劇那優美動聽的樂曲、自然流暢的唱腔、細膩傳神的表演,一次次將演出推向高潮。演出熱烈歡快,氣勢恢宏,台上台下匯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戲演完後,觀眾爭相議論,久久不肯離場。一位觀眾說:「好多年都沒看過這么感人的好戲,貼近實際,貼近群眾,既教育人,又體現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心聲,戲演得好,我們看得過癮,真是太棒了!希望以後能看到更多更好的眉戶劇。」(記者盧曉兵)
本報訊(記者王春生)昨晚,由山西省臨汾市眉戶劇團帶來的眉戶現代戲《父親》在市平聲影劇院上演。該劇展現了一位養父為撫育養女甘願付出一切的情懷,朴實感人的人間真情深深打動了在場的觀眾,不少觀眾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父親》的劇情是:小春出生時母親離世,父親在監獄服刑,農民牛耕田抱養了小春。18年後,小春同牛耕田的親兒子小強一起考上大學,牛耕田家裡的經濟狀況只負擔得起一個孩子去上大學。幾經艱難抉擇,牛耕田讓小強與他外出打工,供小春上大學。小春得了尿毒症,牛耕田不惜賣血為她治病。小春需要換腎,小強執意要為姐姐捐腎。奶奶說出實情,小春痛不欲生。郊外河邊,牛耕田對小春訴說18年父女深情,用深沉父愛救回了小春的生命。最後,牛耕田的腎和小春配型成功。小春康復出院,得知為自己捐腎的竟是養父牛耕田。
眉戶又稱「迷糊」、「小曲」、「曲子戲」,據傳最早源自陝西眉縣、戶縣、周至、武功一帶的情歌小調。與秦腔高昂激揚、豪放粗獷的演唱風格不同的是,眉戶的唱腔委婉細膩,唱調幽悱、深沉、凄楚、悲痛。表演動作真實、生活化。
昨晚上演的《父親》將眉戶的藝術風格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劇情太感人了,這是一出溫暖人心的難得的好戲。」一位觀眾在觀看該戲時對記者說。
該故事發生在90年代中期,晉南某農村,庄戶人家牛耕田(劇中由潘國梁飾演)家庭貧寒,但養女小春和親生兒子小強同時考上了大學,做為父親的牛耕田又是高興又是愁,高興的是兩個孩子很爭氣,考上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大學,愁的是上學的錢從哪裡來呀?牛耕田左右為難,思前想後,決定讓養女小春先上大學,但這個想法怎麼向兒子說呢?這個想法母親肯定也不會同意的。為了消除養女心中的疑慮,同時也能向全家人有個比較合理的交待,他想出了抓 「鬮」辦法,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讓兒子先抓「鬮」,其實兩個「鬮」他都寫的是「留」,當謊言被兒子戳穿時,他那種對兒子愧疚的心情用世間最美麗的語言也難以表達,但最終兒子還是理解了父親,大家一致同意讓小春先上大學。小春(劇中由王倩飾演)上大學後,非常珍惜這難得的上學機會,勤工儉學,貼補家用,時刻不忘父親及全家對自已的養育之恩。而弟弟小強(劇中由張健飾演)是邊打工邊學習。牛耕田和兒子小強在建築工地打工省吃儉用,甚至多長時間也捨不得吃上一塊肉,高強度的勞用,再加上營養不良,他暈倒在工地上。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這當口,兒子小強又接到了姐姐病倒的電話,經醫院檢查診斷為尿毒症。這個消息對這個本來就困難的家庭來說簡直是晴天劈靂,對他們家來說是當頭一棒。醫生明確告訴老孟,如果想治好女兒的病,必須進行腎移植,而醫葯費對老孟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他首先做了配型,在小強要為姐姐做腎移植供體時,父親這才告訴了兒子實情,小春不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只是為了朋友高大伯妻子的一生囑托。
高麥山(養女小春的親生父親,劇中由賈福林飾演)因為偷盜賭博進了監獄,其妻子病逝前把小春托咐給老孟,高麥山出獄後悔過自新,千里尋女,找到了女兒的養父家,為了能經常看到自已的女兒,高樂天搬到老孟家旁邊做鄰居,並在默默地關照老牛全家。耕田在工地的打工回來知道此事後,怕影響孩子,讓高麥山遠離他家。
為了能籌到這筆養女的救命錢,他不顧自已身體的虛弱,四處求人,在等待合適腎源,維持透析治療的時候,老牛瞞著母親和兒子賣血給小春看病。當雙目失明的母親(張雲霞飾演)無意間聽到兒子為給養女治病,竟然賣血,母親又心疼兒子,更心疼孫女,她老人家決定賣掉家中僅有的祖產房子。在聽說親人間配型成功率大的情況下,老孟四處尋找高麥山。老天有眼,老牛與養女移植配型成功率僅有萬分之一,而他就是那萬分之一呀!
手術順利完成,養女得到老牛的一個健康腎,身體很快康復,她又重新回到了親生父親的懷抱。
㈢ 許愛英在眉戶戲表演方面有什麼建樹
許愛英出生在山西省襄汾古城鎮一個普通的農民家裡。許愛英小時候就喜歡聽戲,每逢鎮上有戲唱,她總是圍著戲台和演員轉。
後來,山西省臨汾地區藝術學校去襄汾縣招生,許愛英過關斬將,為自己打開了走向藝術殿堂的大門。
在藝校學習期間,許愛英和同學們一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練功吊唱,為她以後的表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時,像踢腿、劈叉、拿頂、搶背等基本功的訓練特別艱苦,一到晚上她躺在床上,渾身骨頭就像散了架似的。但她非常堅強,從不喊苦叫累。
許愛英畢業分配進了眉戶劇團。許愛英在藝校學的是蒲劇,畢業後改唱眉戶戲,對她來說是一種新的挑戰。許愛英坦然地接受了,並立志要唱好眉戶戲。
許愛英在很短的時間里,她就掌握了眉戶戲演唱的基本唱法。而且,她喜歡看別人的演唱,舞台兩側的幕條幾乎成了她的專座。
許愛英在台上學了,台下趕緊悄悄練習,學老演員的演唱技巧,模仿他們的形體動作。功夫不負有心人,許愛英的演藝越來越成熟了。
她演了《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祝英台、《三進士》中的白玉蓮、《紅樓夢》中的薛寶釵、《李亞仙》中的李亞仙、《狀元與乞丐》中的柳氏等角色,受到觀眾和有關專家的好評。
後來,許愛英在《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中成功地扮演了喜鳳這個角色。這出劇以3個青年人的愛情糾葛為主線,講述了發生在偏遠山村的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
劇中的段喜鳳是一名寡婦,在她身上既有中國傳統婦女的美德又有封建禮教束縛。她渴望美滿的婚姻,而現實帶給她的卻是痛苦,她經常處在怨和恨、憂和悲的感情矛盾中。
在表演中,許愛英力圖表達人物的內心感情,運用了內動外靜的手法,不用語言卻用眼睛、心來完成,並吸收了陝西眉碗劇團李瑞芳《杏花村》唱段里的氣聲唱法和搶板、拖板唱法,同時借鑒西北風的演唱特點,唱得纏綿深沉、憂郁凄涼,聲淚俱下。這出戲所到之處,無不引起轟動。
幾分耕耘,幾多收獲。熱愛眉戶戲表演藝術的許愛英將段喜鳳這個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並因此摘取了中國戲劇最高獎項梅花獎。
㈣ 臨汾眉戶劇團副團長是誰
潘國梁,1963年出生,臨汾市眉戶劇團團長,工小生。1975年考入臨猗縣藝術學校學習,1976年考入臨猗縣眉戶劇團工作,1980年又考入臨汾地區戲校學習,1984年畢業分配至臨汾眉戶劇團。從藝30多年來,他塑造了40多個不同年齡、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表演自然細膩,朴實逼真,聲音圓潤渾厚,有感染力。1988年他憑借在現代戲《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中的出色表演,獲全國現代戲第七屆年會「優秀表演獎」,2007年在現代戲《父親》中扮演的牛耕田形象獲山西省「二度杏花表演獎」。
㈤ 晉南眉戶戲起源於哪裡
「晉南的眉戶原稱『迷胡』,又稱『曲子』、『清曲』,因曲調婉轉纏綿,使人聽之入迷而得名,不僅當地群眾喜歡,其它地方的群眾也喜愛。」昨日下午5時,臨猗縣眉戶劇團的閆慧芳在化妝間接受《山西青年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眉戶已經是三次拍電影,六進北京,三進中南海,現在的演出邀約不斷。我們的目標就是發揚眉戶劇,把精品奉獻給更多的觀眾。」這位年近50歲的藝術家是眉戶劇的傳承人之一,20餘年來演繹了數不清的眉戶角色,眉戶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她的手中得到了很大的傳承發展。 民歌曲調發展而來的眉戶只要是晉南人,尤其是常年在外工作的老晉南,一提起 「迷胡」就走不動了,那是一種鄉情,聽一聽「迷胡」,就像是回到了家鄉。「『迷胡』是以民歌連接而發展起來,由地攤說唱過渡到舞台演出的戲曲劇種。晉南眉戶經過了民歌、說唱、家戲、職業班社四個階段。」臨猗縣文化館館長張建軍對《山西青年報》記者介紹起眉戶劇的歷史。「清乾隆年間,所載的十二首民歌曲調中 「兩頭忙」「銀紐絲」「醉太平」等都是晉南眉戶保留下來的主要曲調。這些曲調被一些盲人和貧民以三弦伴奏、四頁瓦擊節,走街串巷,打地攤演唱,為人婚喪嫁娶助興,成為一種謀生的手段。」張建軍說,「據史料記載,清道光年間,解州社東村段耀功與河南靈寶民間藝人組織了第一個眉戶家戲班。民國十年(1921年)前後,晉南眉戶得到了發展,形成了不少的職業班社。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晉南眉戶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並形成了南北兩大派,南路以臨猗為中心,北路以臨汾為中心。」在此期間,眉戶劇吸收了蒲州梆子的鑼鼓經、念白、帽翅、鞭子、口條、靴子、水袖、椅子等表演技藝,並在當地群眾中廣為流傳,成為各種慶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
㈥ 潘國梁的介紹
潘國梁,1963年出生,臨汾市眉戶劇團團長,工小生。1975年考入臨猗縣藝術學校學習,1976年考入臨猗縣眉戶劇團工作,1980年又考入臨汾地區戲校學習,1984年畢業分配至臨汾眉戶劇團。從藝30多年來,他塑造了40多個不同年齡、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表演自然細膩,朴實逼真,聲音圓潤渾厚,有感染力。1988年他憑借在現代戲《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中的出色表演,獲全國現代戲第七屆年會「優秀表演獎」,2007年在現代戲《父親》中扮演的牛耕田形象獲山西省「二度杏花表演獎」。
㈦ 求2007年太原市的勞模名單
山西省特級勞動模範名單公示
現將初選的山西省特級勞動模範名單予以公示,進一步徵求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如有意見,請向山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辦公室反映。
電話:(0351)8380549
傳真:(0351)3085092
地址:太原市東緝虎營一號
郵編:030009
山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
2007年4月20日
名單
姓名 工作單位及職務
郭雷雲 太原煤氣化嘉樂泉煤礦採煤一隊隊長
牟壽德 太原市公交總公司汽車二公司一車隊四路駕駛員
吉永業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煉鐵廠噴煤作業區主管
黨素珍(女) 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杜兒坪礦礦工家屬
石佔山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太原第一熱電廠生產技術部副主任
李學花(女) 山西省太原市動物檢疫站站長
武潤威 山西水塔老陳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東亮 太原田和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進書 太原鋼鐵?穴集團?雪不銹鋼工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金元 太原市建築工程總公司經理
張明智 太原市熱力公司經理
張國奇 山西晉能集團新東方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復興 太原鋼鐵?穴集團?雪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宋廷殿 山西晉能集團大同能源發展公司炭素分公司總工程師
胡開通 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晉華宮礦綜采一隊隊長
高寶霞(女) 大同市北嶽中學教師
王 宏 中國北車集團大同電力機車有限責任公司工段長
蘇 敏 陽高縣自來水公司工人
趙九高 山西晉能集團大同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 波 大同齒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工程師
趙貴廷 大同賓館有限公司廚師
李衛國 山西金地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鄭 軍 大同市南郊區馬軍營鄉西水磨村黨支部書記
蔡廷軍 陽泉煤業集團三礦採煤項目總部綜采一隊工人
周拉柱 陽泉蔬菜副食有限公司經營部主任
李冬花(女) 陽泉市城區南山路街道新華東街社區主任
李書田 陽泉市交通局局長
田計羅 平定縣東回鎮西回村黨總支書記
趙國祥 長治縣蔭城鎮荊圪道村黨支部書記
李生貴 長子縣生貴大棚技術推廣有限公司種植戶
屈海清 潞安礦業集團公司漳村煤礦水電中心管道組長
殷秀珍(女) 長治市城區環衛處工人
袁秋梅(女) 長治市城區五馬中心衛生院院長
秦躍中 長治壺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寬德 黎城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
田 丹 陽城國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賈根柱 山西天澤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日東 晉煤集團寺河礦綜采一隊隊長
盧保國 澤州縣巴公鎮巴公三村黨總支書記
楊保忠 陵川縣蘇村煤礦開發部經理
楊月雷 山西蘭花科技創業股份公司化肥分公司車間主任
劉建銀 應縣龍泉村黨支部書記
安喜德 大同煤礦集團朔州朔煤王坪煤電公司綜采一隊副隊長
喬 宇 平朔煤炭工業公司電動設備維修中心鑽機車間副主任
白潤生 經緯機械?穴集團?雪有限公司工具廠工人
楊茂林 山西焦煤汾西礦集團公司董事長
郭永平 平遙中學校長
楊曉隆 靈石縣翠峰鎮黨委書記
李 猛 山西安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王四小 山西省公路局晉中分局局長
董良利 山西省農科院高粱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 樹 山西煤炭運銷總公司晉中分公司經理
智俊喜 山西金恆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人
馬達卡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總經理
李明造 運城空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喜存 運城南風化工集團原料分公司四工段工人
孫民英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西有限公司運城分公司總經理
王鮮朵(女) 運城市康傑中學物理教師
武建強 山西華聖鋁業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王志忠 夏縣廟前鎮西村村委主任
程兆會 萬榮縣王顯鄉王顯村黨支部書記
王兵娟(女) 山西兵娟制衣有限公司經理
賈建民 運城環城高速公路建設管理處處長
賀仙娥(女) 運城市慈善總會副會長
沙萬里 繁峙縣繁城鎮北城街村農民
陳忠堂 大同煤礦集團軒崗煤電有限責任公司劉家梁礦綜采隊隊長
姚俊祥 山西省定襄縣晉昌鎮城內村黨支部書記
張啟飛 山西省河曲縣劉家塔鎮馮家莊村黨支部書記
連振興 中國網通?穴集團?雪有限公司忻州市分公司維護助理
胡麗萍(女) 山西省五台縣第一人民醫院主治醫師
楊三俊 洪洞縣山頭鄉曹家溝村黨支部書記
邢長林 襄汾縣新城鎮官灘村黨支部書記
王秀敏(女) 山西勵鑫鋼鐵有限?穴責任?雪公司車間主任
曹國剛 臨汾市公安局堯都分局交警大隊五中隊中隊長
潘國梁 臨汾市眉戶劇團演員
李 俊 山西省電力公司臨汾供電分公司變電一工區110KV
維尼侖變電站站長
王玲玲(女) 臨汾第一中學教師
劉楊虎 霍州煤電集團公司黨委書記
許鎖子 臨汾市環保局局長
李生貴 山西金暉煤焦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
喬建平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喬氏新生林場場長
薛今英 石樓縣曹家垣鄉李家莊村農民
楊博究 興縣蔚汾鎮東關村黨支部書記
武勝耀 汾陽市肖家莊供銷合作社主任
范 秉 呂梁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主任科員
王宏偉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永旺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翁小綿 山西晚報總編輯
王奇英 山西省省級機關公務員住宅建設服務中心主任
劉克忠 山西省新康監獄政委
劉天生 中北大學教師
賈茂盛 山西省話劇院院長
魏 舒 山西省農村信用社中澗河信用社主任
張藕珠(女) 山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長
柴久茂 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金長福 山西柴油機工業有限公司396工程處電器維修工人
王德應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
楊大連 太原鐵路局大同西供電段工長
聶川勤 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橋隧工程分公司地鐵一隊領工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