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一種什麼特殊的刑罰,男人受刑後屈辱,女人受刑後卻更漂亮
這種刑罰叫做「墨刑」,是在臉上刺字的一種刑罰。古時候的刑罰多種多樣,又聽到就讓人膽戰心驚的炮烙、凌遲、腰斬等,還有折磨人的灌辣椒水、插針等,還有侮辱人人格的遊街、宮刑等,而這個墨刑應該就屬於最後這一種,侮辱人的人格。
據記載,上官婉兒也被用過這種刑罰。
天後(武則天)每對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兒)卧於案裙下,記所奏事。一日宰相對事,昭容竊窺,上(唐高宗)覺。退朝,怒甚,取甲刀札於面上,不許拔。昭容遽為乞拔刀子詩。後為花子,以掩痕也。
但是不同的是,上官婉兒被實施墨刑之後,因為覺得被黥面很羞恥,為了掩蓋傷痕,就在上面刺上梅花,染了紅色。所以上了刑之後的上官婉兒反而引領了當時唐朝婦女在面上刺梅花的梅花妝風尚,這應該也算是最早的紋身了。
❷ 清代的「閹流刑」是一種什麼樣的刑罰,你怎麼評價
說起閹刑,大家都很清楚,就是咱們所說的宮刑;但這個“閹流刑”是個什麼鬼,想必很多人都還不太了解。其實,所謂的閹流刑,就是把閹刑和流放這兩種刑法合在一起實施,即將犯人先閹割成太監,然後再流放到偏遠之地服勞役,故簡稱“閹流刑”。
閹刑和流放這兩種刑法在秦漢時期就已經被廣發使用,但閹流刑卻是在清朝才出現,是當時統治者特意為羞辱和整治那些謀反謀逆之人所設置的刑法。
根據《大清刑律》記載:“凡犯謀反、謀大逆者,只要是共謀的,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即使子孫確不知情,十一歲以上,也要閹割發往新疆給官為奴。”
❸ 清代的「閹流刑」是怎樣的一種刑罰
在古代,對於任何一個男人而言,比死難以接受的刑罰有兩種:閹割、流放。
閹割,可以奪取一個男人的尊嚴。
流放,可以把一個男人送入煉獄。
比外人帶給他的創傷更嚴重的,是家人帶給他的心靈打擊——司馬遷的兩個兒子因蒙羞而改姓!
古人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司馬遷雖說有二子一女,可是兩個兒子都改了姓,那還算是司馬家的後代嗎?這才是司馬遷所說的「以污辱先人」,更沒臉去給爹媽上墳了。
想到這些,身心俱疲,冷汗直流。
司馬遷想過自殺,可是他還有未竟之事業。歷史上被施以閹割的男人何其多?他們大都像剛剛被施以極刑的司馬遷一樣,在遭此橫禍之後,第一時間想到了死,然後執行潛意識里的命令。
讓這些被閹割的人自己去死,才是皇帝的終極目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其變態需求——凌辱。(能被施以閹割之刑,大都是士族階層,往往把面子看得比性命還重要。)
有沒有比閹割還要恐怖的刑罰?
司馬遷被閹了之後,並沒有繼續關押在監獄,而是被贖出來,繼續從事老本行。
在所有被閹割的男人里,司馬遷是幸運的。與其他「被閹割的罪犯」相比,司馬遷「只需」承受心理上的磨難。更多被閹割的男人,在承受那一刀的痛苦之後,還要繼續接受另一種處罰——流放。
❹ 清代的「閹流刑」是一種什麼樣的刑罰,你怎麼評價呢
清代的“閹流刑”是一種什麼樣的刑罰,你怎麼評價?
在古代,對於任何一個男人而言,比死難以接受的刑罰有兩種:閹割、流放。
閹割,可以奪取一個男人的尊嚴。
流放,可以把一個男人送入煉獄。
因此,很多押送閹流刑的官兵,手裡都挺富裕。為什麼呢?猜猜吧。
這種變態的刑罰,當然只有變態能想得出來。正因為這種刑罰的變態,才能夠震懾一部分膽小怕死的官員。但是,對於我等平頭百姓而言,恨不得將天下所有貪官捆起來,然後施以閹流刑,看他們還敢不敢貪贓枉法。
❺ 清末老照片:真的男人剪辮子,小孩干農活嗎
某地街景,看上去熙熙攘攘,又給人一種破敗之感。
蹲在地上的男人正在剪掉長長的大辮子。這應該是辛亥革命之後拍攝的場景。男人頭上拖了260多年的辮子終於剪掉了,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事實上,當時很多人並不願意剪辮子,新政府發了多道強制剪辮的法令、用了好幾年才解決這一問題。
一群武裝起來的男人。這群人有的拿槍支、有的拿大刀,穿著便服,應該不是正規軍隊,而是地方士紳捐資組建的民團,用來維護地方治安。當時處於王朝末世,社會不安定,盜匪出沒,大戶人家往往合夥組建武裝力量自衛。
站籠里的囚犯。這種刑罰不在《大清律例》的規定之中,屬於地方官私設的法外之刑。站籠的上端是枷,卡住犯人的脖子;腳下墊著幾塊磚頭,犯人痛苦的程度和苟延性命的長短,全在於抽去磚頭的多少。
笨重的獨輪車,四個人又推又拉才能駕馭。這種小車在清朝各地都非常普遍,推起來保持平衡很難,尤其是在載重的時候。
某地山間道路上的一景。攝影師是業余的,這張照片構圖不佳。
田間的孩子們。他們可能幫父母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除了騎在驢上的娃娃太小,另外兩個肯定不是吃閑飯的。那個年代孩子們接受教育的機會很少,能拎動醬油瓶的時候就開始分擔家務了。
❻ 史上最奇葩的10種酷刑,都有哪些讓人痛不欲生的刑罰呢
我們都知道古代對於罪人是有很多讓人難以承受的刑罰的,那麼史上最奇葩的10種酷刑,都有哪些讓人痛不欲生的刑罰呢?
三、梳洗之刑。
也是十分殘酷的刑罰。它需要將受刑人脫光衣服綁在一個鐵床上,然後用滾燙的開水全身澆下,再用鐵梳子將受刑人的皮肉刮下,直到露出白骨。
四、剝皮,凌遲,烹殺、絞殺、斬首也是非常殘忍的刑罰。
還好我們生活在新時代,廢除了這些陋習。
❼ 清代流行的「閹流刑」是一種什麼樣的刑罰
在我國古代,有各種各樣的刑罰,有些刑罰也是比較殘忍的,其中就有「閹流刑」。而受到「閹流刑」懲罰的人,一般都是犯了大不敬的罪過繼而觸怒了君主,導致君主大怒的人。「閹流刑」這個刑罰的特點之一就是,那些大逆不道的犯人家屬也會受到牽連。
這些刀兒匠會對16歲的少年進行閹割,只是刑部進行閹割的方式比較簡單,遠遠比不上內務府對太監進行閹割,許多少年就因為接受刑部閹割而死去了。據記載,乾隆曾經因為刑部閹割少年導致人員死亡幾率過大而將「閹流劊役」裁撤掉了,讓內務府給太監閹割的師傅兼任刑部閹割事宜。
等到閹割工作完成以後,這些少年就會被送到西北那邊充當西北邊疆士兵的奴僕。
❽ 古代有一種酷刑:女人覺得羞辱寧死不從,男人卻很喜歡寧死也要受,這是何酷刑
這種刑法就是廷杖,其實通俗的說法就是打屁股。但是這種刑罰和電視劇中有著很大的區別,因為這種刑罰在執行的時候會把褲子脫掉。所以這對於女人來說是非常羞辱的事情。在古代由於封建文化的影響,使得女人對於自己的名節非常的看重,一旦出現名節受辱的情況,甚至有很多的女子會選擇用自殺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名節。不得不說這種刑罰對於女人來說,從身體上還有心理上都是一種非常大的折磨。
當然這種懲罰相比於其他的懲罰來說,並不算是多麼嚴厲,不過這種刑罰在心理上確實讓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尤其是在眾目睽睽的情況下受到懲罰,這將會使得女子在心理上承受非常大的壓力。
❾ 古代對男子有什麼酷刑
1.車裂
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五塊。 據說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
要把人的頭跟四肢砍下來都得花不少力氣,更何況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時候。
2.凌遲
中國古代各種殘酷的刑罰中,最慘無人道的莫過於凌遲。凌遲,原來寫作「陵遲」,本意指山丘的緩延的斜坡。
荀子說:「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意思是指,三尺高的陡坎,車子便拉不上去,但百仞高的大山因為有平緩的斜坡,車子可以一直拉到山頂。
後世將陵遲用作刑罰的名稱,僅取它的緩慢之義,即是說以很慢的速度把人處死。而要體現這種「慢」的意圖,就是一刀一刀地割人身上的肉,直到差不多把肉割盡,才剖腹斷首,使犯人斃命。所以,凌遲也叫臠割、剮、寸磔等,所謂「千刀萬剮」指的就是凌遲。
3.刖刑
刖刑,中國古代刑法之一,又稱剕刑,中國古代一種酷刑,指砍去受罰者左腳、右腳或雙腳,通常指割去犯人膝蓋骨。
4.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鼻,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
5.棍刑
即木樁刑。 這里要說的棍刑,不是用棍子打人。這里說的棍刑,是拿根棍子直接從人的嘴或肛門里插進去,整根沒入,穿破胃腸,讓人死得苦不堪言。
(9)男人刑罰圖片擴展閱讀:
十大酷刑,是中國古代的殘酷刑法的主要表現,是那個時代用法律作為震懾手段維護統治的原則指導下產生的產物,主要內容有剝皮,腰斬,車裂,俱五刑,凌遲,縊首,烹煮等。其中尤其以凌遲最為殘酷。
不過隨著歷史發展,這些不合人性的刑罰也歸於歷史了,看看歷朝的灰燼,這里給我們留下了一份思考,治理國家,刑重,還是民重?
參考資料網路-十大酷刑
❿ 古代懲罰男性的酷刑
古代懲罰男性的酷刑有凌遲、車裂、斬首、剝皮、炮烙、宮刑等。
1、凌遲
後世將陵遲用作刑罰的名稱,僅取它的緩慢之義,即是說以很慢的速度把人處死。凌遲也叫臠割、剮、寸磔等,所謂「千刀萬剮」指的就是凌遲。
2、車裂
所謂車裂,就是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套上馬匹,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拉,這樣把人的身體硬撕裂為五塊,所以名為車裂。有時,執行這種刑罰時不用車,而直接用五條牛或馬來拉,所以車裂俗稱五牛分屍或五馬分屍。
3、斬首
斬首是古代執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先秦時的死刑有車裂、斬、殺等名目,但那時的斬不是斬首,而是斬腰。執行時,囚犯的身體伏在「椹質」上,劊子手用巨斧砍斷其腰(參見本書《腰斬》)。
4、剝皮
剝皮,這兩個字一聽就叫人毛骨悚然,其殘酷程度並不亞於凌遲。這種刑罰不在官方規定的死刑處死方式之列。但在歷史上確實被多次使用過,並見諸史籍記載。
5、炮烙
封神演義中妲己是千年狐狸精所化,進宮迷惑紂王,以至商朝滅亡。炮烙由妲己發明。
6、宮刑
在古代中國,閹割術的淵源是相當久遠的。秦漢時期的閹割技術已較為完備,並已經注意到閹割手術後的防風、保暖、靜養等護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