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新娘子坐的花轎的真實模樣,到底是什麼樣的
前幾年,有一句話特別流行,那就是“待我長發及腰,少年娶我可好”,一時間許多姑娘都在網上曬出自己的“及腰長發照”,並感慨道:“我已經長發及腰,我的少年又在何處?”結婚,是每一個女孩子都有過的期盼,若對方還願意為你鋪“十里紅妝”,那便是最幸福的事情。
⑵ 封建社會的八抬大轎是什麼樣的
古代轎子有四人抬、八人抬、十六人抬。八抬大轎,顧名思義,是由八名轎夫所抬的轎子,前面四名轎夫、後面四名轎夫。只有五品以上官員才可乘坐。除此以外,二人抬稱為滑竿、三十二人抬則稱為輦。
只在電視中見過呵呵
⑶ 古時候的花轎長什麼樣子和古裝劇中的一樣嗎
花轎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在古代交通不發達的時候,馬車、轎子、船、馬、驢是大家的主要交通工具,一般官員家中或者有錢人家中都以馬和馬車為主,馬在古代就相當於現在人家中的車,能買得起馬匹的家庭經濟應該都算不錯,而有身份的女子主要是坐轎子出門,當朝時間稱呼為肩輿,而且普通人不允許坐肩輿,除非皇帝給了特許,這是身份的象徵。包括結婚迎娶新娘普通人也不能用,而是用馬匹拉的車輦迎娶。
這頂轎子需要八個人抬,全部採用的榫卯結構相連接的,也就是說整個轎子沒有一顆釘子但是卻非常結實,榫卯結構本身就是極為精巧的內部結構,它的外觀以金色為主,像是一座迷你形式的宮殿,並用了圓雕、浮雕、透雕三種工藝,轎車定上面雕刻了250位人物和花蟲鳥獸在上面,裡面分別有《水滸傳》、《天水關》、《拾玉鐲》《西廂記》等戲曲場景再現,轎子的四周是用幾百片朱金木雕的花板裝配而成的,非常的奢華。想要觀看轎子的裡面或者是乘坐這頂轎子也要專門的師傅「開門」。因為進去轎子裡面的那一面需要專門的師傅拆下幾十片朱金木雕的花板下來才能進去,這才是古代真實花轎的樣子。
⑷ 大花轎圖片
已經找到:
⑸ 請問有人知道花轎的式樣、尺寸、製作方法嗎
婚禮流程 婚禮前一個月:
與主持人溝通婚禮形式和內容。確認花轎、服裝、婚宴地點、場景裝飾等細節。
提前二周:
通知親朋好友,並告之婚禮形式。希望他們也能夠身看中式服裝,真正體現民族特點。
提前一周:
安排化妝、場地布置、婚慶用品、菜單、酒水等細節。提前一天,與轎夫、主持人、攝像師等一起到現場實地勘察一下。演練一下當日過程。
婚禮當日:
8:00 新娘化妝開始。新郎准備更衣。
9:OO 新郎乘坐花孿迎接新娘。花轎等已經准備完畢。
9:30 新郎到達新娘家。新娘蒙紅蓋頭,在伴娘的伴隨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紅綢牽著,慢慢地登上花車。
10:OO花車到達花轎位置,新人改汞花轎。轎夫起轎,顛轎,在樂隊伴隨下,向婚禮地點行進。來賓可以向新人噴放禮花彈、沿途設置歡樂球或綵帶橫路。在鑼鼓手的敲打聲中,喜慶熱烈場面盡顯風采
傳統的中式婚禮用紅色營造了一種喜慶而熱烈的婚禮氣氛,許多新人尤其是一些外國新人格外鍾情於此種形式。
現場布置:中式建築室內比較輝煌,不適宜特別的裝飾,只擺中國節.燈籠.鞭炮.紅蠟燭.大紅喜字.開得很旺的杜鵑花等即可。
新人服裝:鳳冠霞帔.長袍馬褂.新娘蒙紅蓋頭。
時間安排:
8:00新娘化妝開始,新郎准備更衣;
9:00新郎乘坐花車迎接新娘,花轎等已准備完畢;
9:30新郎到達新娘家,新娘蒙紅蓋頭,在伴娘的伴隨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紅綢牽著,慢慢得登上花車;
10:00花車到達花轎位置。婚禮行列已經准備好:兩面開道鑼在前,前面是舞獅表演,後面是8位吹鼓手,緊接著是手舉冠蓋的8位執事,最後是披紅掛彩的8抬大轎;
10:05新人改乘花轎,轎夫起轎。新郎手扶花轎而行。在鼓樂喧天的樂曲聲中,浩浩盪盪向婚禮地點出發;
10:30中途顛轎
11:00新娘下轎:轎簾打開,新娘在女儐相攙扶下,走下轎子;
11:03邁火盆,寓意未來的生活紅紅火火;
11:05進門:獅子封門,討要紅包;
11:07射箭: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長地久;射向遠方,祝願未來的生活美滿幸福;
11:08拜天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對拜;
11:10掀蓋頭:用秤桿挑下新娘的蓋頭;
11:15喝交杯酒;
11:18敬交杯酒;
11:20進入洞房;
11:40新娘更換服裝,為來賓敬酒;
12:00民俗表演;
12:30婚宴結束。
一 婚 禮
漢族傳統婚嫁有發八字、報日、過禮、迎親、鬧房等程序。發八字,即定親。舊時聯姻,由父母包辦,男家看中某家之女,即備禮物請合適人選為媒,俗謂「請媒」。媒人受託之後,上女家說合,探視女家意向,俗謂「提親」。女家表示聯姻意願後,男女雙方即請算命先生合生辰八字。八字合,女家即選定日期,邀集至親到男家去探視家境與婚姻當事人的相貌、人品,俗謂「看人家」。人家看成後,男家即選定黃道吉日與女家交換當事人的生辰八字,俗謂「發八字」,即算正式定親。是日,一般男家邀請男女雙方至親參加,設宴招待。
報日,即「請期」。先是男方備禮托媒人前往女家「求喜」,提出結婚日期,經女方家認可,便選定吉日,備辦牲酒茶點,正式提出婚期,稱為「報日」。報日一般在婚前半年進行,以便女家置辦嫁妝。
過禮,指迎接親的前一天,男家送給女方禮服、首飾、化妝用品,以便新娘裝新;又送牲酒糕點等,以便女家待客。同時,女方將床、櫃等大型嫁妝交男方帶回。是日,新娘開臉、梳頭、戴花、著新衣,並宴請親友。晚上舉行一『辭家禮」,專為女兒設筵席,並邀女之至親至友相陪,稱為「辭親酒」。席間,親友臨別贈言,父母告以為人處世之道。席散,女方至房中「哭嫁」,實為哭唱,舊時有《哭嫁歌》。
迎親,指成婚之日,由媒人率領新郎及伴娘(一般由少女充任)等迎親人員至女家迎接新娘。舊時男方用花轎迎親,富者還帶有樂隊、儀仗。60至70年代,時興自行車迎親,80年代以後時興小轎車迎親。女家於迎親人員來到之前緊閉大門,要「開門利市」,經討價還價之後始開門「發親」。陪送新娘出嫁曰「送親」,陪送者稱「上親」。「上親」為大,男方須請對等人員相陪。新娘到男家,由伴娘牽引與新郎在香案前拜堂。舊時,拜堂很講究,有禮生司禮,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夫妻對拜。新中國成立後,改用行禮,或改在晚上舉行結婚儀式。新婚之夜,有鬧房習俗。
婚禮次日早晨,新婚夫婦「篩茶」(蛋茶),以此拜見父母、尊長、親友與百客,受拜者須償錢,稱為「拜茶錢」。早餐後,新郎偕新娘至岳父母家省親,與女家親友晤面,稱為「回歸」。岳家設盛宴款待新郎,但不留宿,習俗新婚一月不空房。夫妻當日回家,婚禮便告結束。
花轎:花轎選材要求既輕又有耐力,一般選用香樟、梓木、銀杏等木材,雕刻多是「八仙過海」、「麒麟送子」、「和合二仙」、「金龍彩鳳」、「喜上眉梢」等喜慶吉祥的題材。花轎的製作工藝非常復雜,採用了浮雕、透雕、貼金、塗銀、朱漆等裝飾手法,精美華麗,猶如一座黃金造就的佛龕。
這頂稱為龍鳳轎的花轎,由香樟等木料製成,高2.6米、寬1.1米、深1.3米,轎身上雕刻了身形各異的18條龍和18隻鳳外,還有栩栩如生的麒麟送子、仙女拜壽等象徵吉祥的各種圖案、人物。江聖彪還從南京金鉑廠買來價值一萬元的24K金鉑,貼在轎身的圍欄、花板、立柱上,使整頂轎子顯得金光燦燦、氣派不凡。
⑹ 古代花轎的真實模樣,跟現在展示的有何區別
大家想必在影視劇或者各類書本上都有看到古代結婚時花轎是什麼樣子的吧,但是畢竟製作經費有限,一般不會有人會花時間、精力復制出一個真的花轎。
大家可能會好奇了,花轎沒有轎門,那麼,結婚的新娘又是怎樣進入花轎。其實這頂花轎是由幾百片木雕的花板合成的,全部都是榫卯結構,花板與花板之間也沒有被訂牢,在新娘上花轎的時候,人們只需要將花板拿開就好了。不知說到了這里,古代十里紅妝,單單從花轎看,便有許多的講究,更何況那入眼的紅。
⑺ 晚清的花轎到底是怎樣的
在古裝電視劇的婚禮中,經常能看到新娘子出家總是要坐花轎,花轎也是中國古代獨有的禮儀。在傳統的婚禮中,花轎是必不可少的道具,它能將整個送嫁迎娶的氣氛推向高潮,花轎的起源頗有爭議。有人認為起源唐代北方士族違禁偷娶活動,從東漢魏晉以來,士族大家認為門第高貴,兒女婚事便只在小圈子內進行。唐高宗時,在香港李義府出身寒族,卻想給兒子從七大望族中娶一位老婆,結果都不願意
李義府為此很是憤怒,慫恿皇帝下詔說禁止七大家族互相通婚,但是望族們哪裡肯?便偷偷的在傍晚找一頂花紗遮蓋的“檐子”,把新娘抬去男家結婚。
為此,唐高宗和文宗一度禁止過“檐子”,到了宋朝,這禁令徹底被廢。“檐子”逐漸成了身份的的象徵,花轎流傳便越來越廣,由於身份象徵,納妾收房、寡婦再嫁便不得乘坐花轎走正門。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說法,還有說因為趙構一場歷險而來的,究竟是哪一種並沒有人知道。
不過新娘必坐花轎出嫁這習俗倒是深入人心,清朝民國年間,一度有女子不肯坐花轎。但這種傳統並沒有就此消失,直到現代不少人舉辦中式婚禮,還是會坐花轎出嫁。許多人對花轎的印象或許都是電視劇中,稍微加個綢帶、加個綉球的花轎,千篇一律。但真實的花轎可不是那樣的,古代花轎的種類和樣式非常多,各地的習俗、主人的身份、婚嫁人家的貧富都會造成花轎的外觀發生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這座轎子沒有轎門,也沒有一顆釘子,都是用榫卯結構連接。當然,如果真有人在裡面,下轎也是比較麻煩的。它的觀賞性早就大於實用價值了,能裝飾如此豪華,據說就是源於趙構曾下命令允許寧波女子使用四抬大轎。因為皇後所坐是八抬,四抬剛好是一半規格,所以寧波的花轎還有半副鸞駕之稱。
⑻ 中國古代結婚什麼時候開始用花轎
轎子原名「輿」,最早記載見司馬遷的《史記》,說明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有轎子了。晉六朝盛行肩輿,即用人抬的轎子。到後唐五代,始有「轎」之名。北宋時,轎子只供皇室使用。宋高宗趙構南渡臨安(今杭州)時,廢除乘轎的有關禁令,自此轎子發展到民間,成為人們的代步工具並日益普及。南宋孝宗皇帝為皇後製造了一種「龍肩輿」,上面裝飾著四條走龍,用朱紅漆的藤子編成坐椅、踏子和門窗,內有紅羅茵褥、軟屏夾幔,外有圍幛和門簾、窗簾。這是最早的「彩輿」(即花轎)。
把轎子運用到娶親上,最早見於宋代,後來才漸漸成為民俗。那時,待嫁的女方在家裡打扮停當,凌晨,男方就會派來迎親的鮮艷的大花轎,這叫「趕時辰」。據說當天如有幾家同時娶親,誰趕的時間早,將來誰就會幸福美滿。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娶嫁篇》里有這方面的記述。這一習俗,在現在的泰安市寧陽縣沿汶河一帶的村莊還十分盛行。
⑼ 古代結婚要用花轎,坐花轎習俗從何而來
從習慣社會而來。古人結婚要用到花轎,迎娶正妻用八抬大轎,迎娶小妾雖然不用八抬大轎,但是也會用一定裝飾紅火的轎子把小妾抬進家門,轎子似乎就是古人結婚必不可少之物,但是古人為何結婚要坐轎子?難道走路不行嗎?
同理,古代坐花轎,現代坐轎車,將來也一定會改變。如果將來人類走向了銀河系,在銀河系開辟了第二家園,那麼可以想像得到,那個時候新娘做航空母艦結婚的宏大場面了,真希望有生之年能夠見到。
綜合而言,坐花轎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但這種傳統文化不是說讓人們必須去刻意遵守,畢竟這種文化是為了迎合人們的生活習慣而形成的,而不是為了迎合文化人們才這么做的。
⑽ 90年代他因「大花轎」走紅歌壇,爆紅後怎麼樣了
曾經有這樣一首歌,它用最直白的語言唱出了丈夫對妻子的愛意,用佛系的祝福來保佑妻子的平安,也因為這首歌,它的演唱者成為了當時好男人的模範,而這首歌,就是《老婆老婆我愛你》,它的演唱者就是一貫大叔形象的火風。
很難想像這樣一位曾經愛好搖滾的青年才俊,從經歷人生的巔峰,到家庭破碎,最終遁入佛門,兩眼不觀紛擾俗世,兩耳不聞樂壇盛象,但就是這樣的平淡生活,才更加像是火風的精神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