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這種天氣標志代表什麼意思
沙塵暴。
形態特徵
1、風沙牆聳立
大陸強沙塵暴多從西北方向或西方推移過來,也有少數從東方推移過來。幾乎所有的沙塵暴來臨時,我們都可以看到風刮來的方向上有黑色的風沙牆快速地移動著,越來越近。遠看風沙牆高聳如山,極像一道城牆,是沙塵暴到來的前鋒。
2、漫天昏黑
強沙塵暴發生時由於颳起8級以上大風,風力非常大,能將石頭和沙土捲起。隨著飛到空中的沙塵越來越多,濃密的沙塵鋪天蓋地,遮住了陽光,使人在一段時間內看不見任何東西,就像在夜晚一樣。
3、翻滾沖騰
刮黑風時,靠近地面的空氣很不穩定,下面受熱的空氣向上升,周圍的空氣流過來補充,以至於空氣攜帶大量沙塵上下翻滾不息,形成無數大小不一的沙塵團在空中交匯沖騰。
4、流光溢彩
風沙牆的上層常顯黃至紅色,中層呈灰黑色,下層為黑色。上層發黃發紅是由於上層的沙塵稀薄,顆粒細,陽光幾乎能穿過沙塵射下來之故。而下層沙塵濃度大,顆粒粗,陽光幾乎全被沙塵吸收或散射,所以發黑。風沙牆移過之地,天色時亮時暗,不斷變化。
(1)風沙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沙塵天氣由強度輕至重分為5級:
1、浮塵:塵土、細沙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公里的天氣現象;
2、揚沙: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相當混濁,水平能見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內的天氣現象;
3、沙塵暴:強風將地面大量塵沙吹起,使空氣很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1公里的天氣現象;
4、強沙塵暴:大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模糊不清,渾濁不堪,水平能見度小於500米的天氣現象;
5、特強沙塵暴:狂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50米的天氣現象。
❷ 沙塵暴漫畫
自己不會寫還來找別人,真是厚臉皮。
❸ 沙塵暴下在屋子裡需要採取哪些措施
生活在風沙肆虐的地方,防風防沙是經常需要做的事情,現在寫下我們生活中防沙的一些方法,供大家參考
❹ 《花生漫畫》中的史派克,是怎樣一個人物
史派克是史努比的哥哥,留著長鬍子,瘦瘦的身體,頭頂一頂漁帽。它獨自生活在加利福尼亞針葉地附近的沙漠里。其在沙漠中的生存狀態和行為是其在這部作品中自我表達的核心內容。
1、史派克住在沙漠里:
史派克住在加利福尼亞州針葉附近的莫哈韋沙漠、看來這個地方不適合花生漫畫卡通里的人物。事實上,它在這里已經住了很久、它曾經和沙漠裡面的郊狼住在一起、後來被郊狼趕了出來、因為他們一直是不平等的關系、它盡管被欺負、但還是被郊狼給趕了出來、被趕出來的史派克沒有地方可去、所以不得不再去投靠它的弟弟。
附近的沙漠不僅是它的住所,也是他戲劇的主要舞台、雖然獨居生活條件惡劣,身邊卻只有仙人掌這樣一個沉默的伴侶。但它的生活還是非常豐富的,而它與仙人掌之間是這一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除了善於自娛自樂外,還熱衷於經商,因為他的經商行為總是不切實際的、自然也沒有得到過什麼好結果。
❺ 漫天風沙撲面而來是什麼生肖
漫天風沙撲面而來是龍生肖,因為龍卷風是何等的兇猛,或者是生肖虎。具體解釋見圖片。
❻ 內蒙古大草原卡通圖片
內蒙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經緯度西起東經97°12′,東至東經126°04′,橫跨經度28°52′,相隔2 400多公里;南起北緯37°24′,北至北緯53°23′,縱占緯度15°59′,直線距離1 700公里;全區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2.3%,居全國第3位。東、南、西依次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和甘肅8省區毗鄰,跨越東北、華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接壤,國境線長4221公里。
[地質]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地層發育齊全,岩漿活動頻繁,成礦條件好,礦產資源豐富。以北42°為界,可分為兩個I級大地構造單元。42°線以北為天山--內蒙古--興安地槽區,以南為華北地台區。中、新生代時受太平洋板塊向西俯沖的影響,內蒙古東部地區形成北北東向的構造火山岩帶,即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內蒙古存在著兩個全國著名的Ⅱ級成礦帶,就在這兩大工級構造單元接觸部軸和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上。前者為華北地台北緣金、銅多金屬2級成礦帶,後者為大興安嶺Ⅱ級銅多金屬成礦帶。
[地貌] 內蒙古自治區的地貌以蒙古高原為主體,具有復雜多樣的形態。除東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總土地面積的50%左右,由呼倫貝爾高平原、錫林郭勒高平原、巴彥淖爾--阿拉善及鄂爾多斯等高平原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點賀蘭山主峰3556米。高原四周分布著大興安嶺、陰山(狼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灰騰梁)、賀蘭山等山脈,構成內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樑。內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其、毛烏素等沙漠,總面積 15萬平方公里。在大興安嶺的東麓、陰山腳下和黃河岸邊,有嫩江西岸平原、西遼河平原 、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黃河南岸平原。這里地勢平坦、 土質肥沃、光照充足、水源豐富,是內蒙古的糧食和經濟作物主要產區。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帶,分布著黃土丘陵和石質丘陵,其間雜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較嚴重。全區高原面積佔全區總面積53.4%,山地佔 20.9%,丘陵佔16.4%,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面面積佔0.8%。
[氣候]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廣袤,所處緯度較高,高原面積大,距離海洋較遠,邊沿有山脈阻隔,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勻,風大,寒暑變化劇烈的特點。大興安嶺北段地區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巴彥浩特--海勃灣--巴彥高勒以西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總的特點是春季氣溫驟升,,多大風天氣,夏季短促而炎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劇降,霜凍往往早來,冬季漫長嚴寒 ,多寒潮天氣。全年太陽輻射量從東北向西南遞增,降水量由東北向西南遞減。年平均氣溫為 0℃~8℃,氣溫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為12℃~16℃。年總降水量50~450毫米,東北降水多,向西部遞減。東部的鄂倫春自治旗降水量達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於50毫米,額濟納旗為37毫米。蒸發量大部分地區都高於l200毫米,大興安嶺山地年蒸發量少於1 200毫米,巴彥淖爾高原地區達3200 毫米以上。內蒙古日照充足 ,光能資源非常豐富, 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數都大於2700小時,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區達 3400小時以上。全年大風日數平均在10~40天,70%發生在春季。其中錫林郭勒、烏蘭察布高原達 50天以上;大興安嶺北部山地,一般在l0天以下。沙暴日數大部分地區為 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爾多斯高原地區達20天以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呼魯赤古特大風日,年均108天。
[水文] 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共有大小河流l000餘條,祖國的第二大河--黃河,由寧夏石咀山附近進入內蒙古,由南向北,圍繞鄂爾多斯高原,形成一個馬蹄形。其中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0多條;流域面積大於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條。有近千個大小湖泊。全區地表水資源為671億立方米,除黃河過境水外,境內自產水源為371億立方米,佔全國總水量的1.67%。地下水資源為300億立方米,佔全國地下水資源的2.9%。扣除重復水量,全區水資源總量為518億立方米。年人均佔有水量2 370立方米,耕地每公頃平均佔有水量l萬立方米,平均產水模數為4.4l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內蒙古水資源在地區、時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勻,且與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適應。東部地區黑龍江流域土地面積佔全區的27%,耕地面積佔全區的20%,人口佔全區的18%,而水資源總量佔全區的65%,人均佔有水量8420立方米,為全區均值的3.6倍。中西部地區的西遼河、海灤河、黃河 3個流域總面積佔全區的26%,耕地佔全區的30%,人口佔全區的66%,但水資源僅佔全區25%,其中除黃河沿岸可利用部分過境水外,大部分地區水資源緊缺。
地表水] 內蒙古自治區平均地表年徑流量約291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總量的78%;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0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總量的22%。由於河川徑流受大氣降水及下墊面因素的影響,年徑流量地區分布不均,水資源也不平衡,局部地區水量富而有餘,而大部分地區乾旱缺水。同時,河川徑流年內分布 不均,年際間變化比較大。年降水集中在6~8月,汛期徑流量佔全區徑流量的60~80% 。歷年間徑流量大小不勻,相差很大。年徑流量最大與最小的比值,東部林區各河流為4~12;中部各河流為6~22;西部地區各河流高達26以上。此外,從區外流入自治區境內的河川徑流量有330.6億立方米,其中黃河入境的平均年徑流量315億立方米,額濟納河8.4 億立方米。
[地下水] 內蒙古自治區地下水平均資源量為254億立方米。山丘區地下水平均年資源量為113億立方米,佔全區地下水資源量44%。其中河川徑流量為80億立方米,佔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的7l%。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年資源量為172億立方米,扣除與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的重復計算後,佔全區地下水資源量的56%。自治區地下水資源的分布受大氣降水、下墊面條件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具有平原多、山丘區少和內陸河流域更少的特點。自治區平原區扣除與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間的重復計算後的地下水資源模數,一般在5.9~6.5萬立方米/平方公里,為山丘區地下水平均水資源模數的2.2~2.7倍。內陸河流域地下水資源模數為1.1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因而地下水資源十分貧乏,只是在內陸閉合盆地的平原或溝谷窪地,地下水才比較富集。全區按自然條件和水系的不同,分為:大興安嶺西麓黑龍江水系地區;呼倫貝爾高平原內陸水系地區;大興安嶺東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區;西遼河平原遼河水系地區;陰山北麓內蒙古高平原內陸水系地區;陰山山地、海河、灤河水系地區;陰山南麓河套平原黃河水系地區;鄂爾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區;西部荒漠內陸水系地區。
[土壤]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土壤種類較多,其性質和生產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點是土壤形成過程中鈣積化強烈,有機質積累較多。根據土壤形成過程和土壤屬性,分為9個土綱,22個土類。在9個土綱中,以鈣層土分布最少。內蒙古土壤在分布上東西之間變化明顯,土壤帶基本呈東北--西南向排列,最東為黑土壤地帶,向西依次為暗棕壤地帶、黑鈣土地帶、栗鈣土地帶、棕壤土地帶、黑壚土地帶、灰鈣土地帶、風沙土地帶和灰棕漠土地帶。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結構和水分條件良好,易於耕作,適宜發展農業;黑鈣土自然肥力次之,適宜發展農林牧業。
[植被] 內蒙古境內植被由種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植物種類組成。植物種類較豐富,已搜集到的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共計2351種,分屬於133科,720屬。其中引進栽培的有184種,野生植物有2 167種(種子植物2106種,蕨類植物61種)。植物種類分布不均衡,山區植物最豐富。東部大興安嶺擁有豐富的森林植物及草甸、沼澤與水生植物。中部陰山山脈及西部賀蘭山兼有森林、草原植物和草甸、沼澤植物。高平原和平原地區以草原與荒漠旱生型植物為主,含有少數的草甸植物與鹽生植物。內蒙古境內草原植被由東北的松遼平原,經大興安嶺南部山地和內蒙古高原到陰山山脈以南的鄂爾多斯高原與黃土高原,組成一個連續的整體,其中:草原植被包括世界著名的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烏蘭察布草原、鄂爾多斯草原等。荒漠植被主要分布於伊克昭盟西部、巴彥淖爾盟西部和阿拉善盟。主要由小半灌木鹽柴類和矮灌木類組成,共有種子植物1000多種。植物種類雖不豐富,但地方特有種的優勢作用十分明顯。
❼ 誰有AKB0048的圖片,最好是本宮風沙的
我qq有很多,先發點
❽ 北京發布沙塵藍色預警,怎樣的措施可以預防沙塵天氣
沙塵的天氣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的影響,那麼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到合理的預防和保健呢?有很多專家指出,一般沙塵的天氣,空氣會比較乾燥,一定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及時補充體內的水分,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此外,預防沙塵暴的發生才是解決沙塵天氣的關鍵,我們應該如何預防沙塵天氣呢?
伴隨著人口增長的是掠奪式的開發,人們為了自己的生存,就會對大自然的資源進行無限的開采,加強沙塵暴的發生,增加危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科普宣傳,讓人們意識到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這樣就能夠積極有效的遏制沙塵暴天氣的出現,也會避免惡性循環,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的保護我們人類的生存環境。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❾ 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沙漠
地球表面由於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的不同,分布著不同的「陸地自然帶」,根據水分條件的不同可以分為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三大類。一般來說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的半濕潤、濕潤地區,多分布森林自然帶;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的半乾旱、半濕潤地區,多分布草原自然帶;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乾旱地區,多分布荒漠自然帶。所以,「荒漠」指示地是乾旱的地表環境,具體來說荒漠自然帶包括岩漠、礫漠、沙漠和泥漠等分類。
塔克拉瑪干沙漠風光
❿ 火影忍者1至10尾的圖片和介紹
1、一尾
沙之守鶴是生長在奈良沙漠,受異界魔力影響,被風沙掩埋堆積而產生的狸貓怪物,它以在沙漠中被風沙 沙之守鶴 困死的死者怨靈而生,本體為一隻狸貓,生性愛玩,喜歡用風沙掩埋自己眼前所有的東西。身上文身為紫羅蘭色,紋身的意思代表風神的圖案,象徵是風。
2、二尾
二尾又旅,日本漫畫《火影忍者》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貓妖。 它是上古時期六道仙人大筒木羽衣從十尾體內分出的九份查克拉之一,全身布滿藍色查克拉火焰,在九大尾獸中力量排名第八位,後來被飛段和角都捕獲,並被抽取尾獸,死後被面具男阿飛(即宇智波帶土)控制,與八尾、九尾交戰。
3、三尾
《火影忍者》中十尾的一部分,由六道仙人從十尾查克拉用陰陽遁分離出來的,名叫磯憮。外形是一隻烏龜後面有三隻扁狀尾巴,身上有刺菱。
漫畫原作中迪達拉和阿飛捕捉三尾時沒有人柱力。原作的420話卻有三尾人柱力之圖像,來自於水之國的霧忍,即第四代水影,其左眼下有一道疤痕,名叫矢倉,曾經被阿飛控制,漫畫本篇中沒有正式登場。
4、四尾
火影忍者四尾孫悟空(又稱鼠鮫)原型為一隻巨大的猩猩,四尾人柱力為岩忍者村老紫。四尾被曉組織鬼鮫捕獲,後被抽取。火影忍者中四尾同龍珠中的賽亞人一樣都借鑒了中國的神話故事西遊記。
5、五尾
彭侯,神話動物,原型出自《搜神記》——吳先主時,陸敬叔為建安郡太守。使人伐大樟樹,不數斧,有血出,樹斷,有物人面狗身,從樹中出。敬叔曰,此名「彭侯」。乃烹食之。白澤圖曰:「木之精名彭侯,狀如黑狗,無尾。可烹食之。」
後因鳥山石燕《百魅夜行》中記載了彭侯,因此傳入日本,動漫劇火影中就出現過彭侯這一形象。
6、六尾
六尾犀犬是日本動漫《火影忍者》中的角色,外形為白色的鼻涕蟲。當年六道仙人大筒木羽衣從十尾體內分出的九份查克拉其中之一,與綱手的通靈獸蛞蝓非常相似,但是卻具有手腳。 使用具有強烈腐蝕性的液體和蒸汽戰斗。
人柱力為來自於水之國的羽高(ウタカタ),是會使用泡沫忍術的叛忍。漫畫本中沒有正式登場。動畫364集是以六尾人柱力為主題的TV原創。
7、七尾
七尾重明(七尾貉)是擁有三對翅膀加一條長尾巴的蟲類,七尾人柱力芙被「曉」擊敗抓走並抽走了尾獸。後被阿飛(宇智波帶土)控制與八尾九尾交戰。當年六道仙人羽衣從十尾體內分出來的九份查克拉之一,火影忍者劇集中並未細述此尾獸。
帶土在五影大會上向五大國正式宣戰時才正式爆料九大尾獸,在第四次忍者世界大戰上連同被轉生出來的前人柱力一同被控制與主人公等人為敵,後被九喇嘛的鳴人痛虐,在尾獸與人柱力才能去的空間里把自己的名字告訴了鳴人,臨走前把自己部分查克拉分給了鳴人。
8、八尾
八尾牛鬼,日本動漫《火影忍者》中的角色,當年六道仙人大筒木羽衣從十尾體內分出的九份查克拉其中之一,是一隻長著類似章魚觸手尾巴的巨牛。性格狂躁,在九大尾獸中實力排名第2位,三代目雷影曾經多次打敗八尾並把它封印在弗卡伊體內,直到奇拉比的出現。
可以與人柱力配合免疫幻術,用了一條尾巴作為替身騙過了佐助。左角的缺口是在與三代目雷影率領下的雲隱村精英忍者的戰斗中,被當時的三代雷影砍下。現任人柱力是奇拉比。
9、九尾
九尾(クラマ),日本動漫《火影忍者》中的角色,又譯九摩訶,是擁有九條尾巴的巨大尾獸。 它和其他尾獸是在上古時期被六道仙人從十尾的身體里分出的九份查克拉,九尾的查克拉最多,實力十分強大。先後被封印在漩渦水戶,漩渦玖辛奈和漩渦鳴人體內,最終與漩渦鳴人互相和解,使鳴人成為完美人柱力。
10、十尾
十尾是漫畫《火影忍者》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是擁有最強查克拉的超級生物。 他擁有一個眼睛和十條尾巴,其真正面目為神樹,現存的九隻尾獸均為他的查克拉分裂而來。
他因他的果實被大筒木輝夜偷食而與大筒木輝夜合二為一,最終被大筒木輝夜的兩個兒子大筒木羽衣和大筒木羽村封印,而他的查克拉被分裂成了九隻尾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