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過後卻特別後悔,該怎麼辦
如果控制不住吼了孩子,其實是可以進行補救的。畢竟誰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即使面對的是自己最愛的人。事情既然已經發生,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首先父母可以在冷靜過後,主動向孩子道歉,並告知孩子當時吼他的原因,這樣既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當時的心情,還能緩和兩個人的關系。沒有孩子是不體諒父母的,既然父母願意主動,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欣然接受。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人生中的尊重,而這種尊重、信任,會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面對突發事件時,父母能冷靜、從容處理,不僅能很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更讓孩子和別人交往時,習得父母的正確處事方式,自然孩子會更自信、開朗、願意和別人交往和成為受周圍歡迎的人。為了你們所愛的孩子,也要時刻控制自己的脾氣,經常笑一笑,畢竟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愛笑的母親也更受孩子歡迎。
B. 家長吼罵孩子時,孩子出現什麼樣的反應家長需要警惕
記得以前在網上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主題旨在講父母的氣質和性格對孩子的影響。許多父母對此產生了共鳴,但他們也很無奈。因為帶娃的辛苦,沒有經歷過的父母是不是知道的。因此一些網友也在文章下面發表評論,他們也不想對孩子發脾氣,但有時實在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孩子太調皮了,總是惹事,說多少次都沒用,父母的脾氣上來了吼兩句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人的忍耐力有限。
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建議父母不要對孩子吼罵。畢竟,孩子有時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行為不受限制。這就要求父母一點一點地教他們,訓練他們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確實脾氣暴躁的父母,忍不住吼罵孩子時,如果他們有以下這些反應要注意了,可能存在心理問題。
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從親子溝通開始。
許多父母一發脾氣就無法控制自己,這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即使對孩子大吼大叫,吼完了也必須學會與孩子和解。但是,根本方法仍然是盡量控制,不亂發脾氣,因為有很多方法比發脾氣更有效,並且還關繫到孩子的心理成長。在親子關系和孩子的教育中,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彼此理性平和地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從而消除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
C. 經常吼孩子有什麼樣的後果
每位家長都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可能會扮演「虎媽貓爸」或是「慈母嚴父」的形象。嚴慈並濟的教育方法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一定不要帶著情緒去管教孩。孩子沒有達到要求或是犯錯誤時,如經常發火大吼,可能會讓孩子一生受到傷害。
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正確對待孩子呢?
一、發脾氣之前先讓自己冷靜十秒鍾
孩子有時候調起皮來,是很會讓人發狂,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會不經意間對著孩子大吼,吼過之後才後悔。所以發脾氣之前,可以先深呼吸,然後沉默十秒鍾,讓自己心情冷靜點,也給孩子一點思考時間,平復心情才能教育好孩子,能讓孩子意識到錯在哪裡,也能很好地避免激烈的沖突,影響親子關系。
二、不要忘記安撫孩子
想要培養一個懂事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管教,所以在孩子犯下錯誤的時候,難免需要一些嚴厲的方法,讓他們能夠牢記教訓。但是無論何種教育方法,都要記得安撫孩子,就事論事,不要將負面情緒帶到孩子身上。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想讓孩子學會反思,改正錯誤而不是一味活在愧疚和恐懼當中。所以如果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吼了孩子之後,一定要記住及時和孩子談心,化解彼此之間的矛盾。
D. 當你生氣對孩子發火的時候,你會不會選擇打罵孩子
我不會選擇打罵孩子,我認為打罵孩子對他的成長不利,可能會留下永久的傷害。
在生氣發火的時候,一定不能去打罵孩子,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也是失敗的家庭教育,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宣洩在孩子身上。孩子是一個獨立的課題,不是家長的附屬物,即使他調皮搗蛋犯了錯誤,惹家長生氣發火,也不應該用打罵的形式來解決問題,不然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陰霾。
一個人在生氣發火的時候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特別是面對孩子的時候,能保持冷靜,不能因為生氣發火就打罵孩子,這樣做根本解決不了解任務問題,還會讓相互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會讓孩子越叛逆,對家庭和諧不利,更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在自己平靜以後就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會有更好的教育成果。
E. 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發火,大吼大叫
越是對孩子大吼大叫表面強勢的媽媽,其實內心越是脆弱的,他們強烈的控制慾望,無非是想要獲取安全感。為何想要安全感?源於缺乏。
養育下一代時出現的諸多困難,常常與父母自己早年成長中由於種種原因導致的缺撼有關。 這點我深有感受。
在嬰兒期缺乏理想化父愛的人常常想:
「從來靠不上別人,所以只能靠自己,只能相信自己。」
「從小自強不息,視挫折為一種挑戰和磨練,愈挫愈勇。」
不斷的給自己上發條,不斷的苛求自己,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踏實,才能安心。
其實,缺乏安全感的我們,不妨「自私」一點,先學會照顧自己內心的需求,自己過舒服了,孩子和我們相處時也就舒服了!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由自主地成為「控制狂人」。他們的人際關系模式會表現為嚴重的自我界限混亂或沒有自我界限。他們從自我出發,卻常常以高道德標準的名義為別人做決定。
他們常常無視周圍人的存在,周圍的人對於他們來說常常被當作一個工具,或被作為一面理想化的鏡子,從中可照出同樣理想化的自身。
從我們身上,孩子學習愛自己
可以理解,那些剝奪孩子選擇權卻還要孩子感恩戴德的強勢父母,那些總想控制孩子的現在和未來的父母,原來背後,是他們自己在嬰兒期沒有得到很好的接納。
養育下一代時出現的諸多困難,常常與父母自己早年成長中由於種種原因導致的缺撼有關。
所以,不必因為自己做的不夠好而自責,也不必去責備我們的父母,因為每一個父母已經在自己認知的范圍內,盡量做到了最好。
最後,一種提升孩子養育質量的方法,希望每個父母都可以學習並運用:讓我們學習照顧自己內心的需要,當我們過得舒服了,對待孩子的情緒也會更加平和,更重要的,這也是給孩子做出的示範,讓他們學會愛自己。
覺醒的父母們,讓我們通過努力,打破原生家庭的循環,給孩子完整的愛!
微信公眾號 【娟子媽媽講故事】
F. 經常吼孩子,對孩子究竟有哪些傷害呢
導語:眾所周知,有孩子的家庭,很多父母都避免不了對孩子吼,不好好吃飯,吼,不好好寫作業,吼,不愛起床,也吼,有的家庭的熊孩子,更是給老媽起了個外號,叫''吼叫之王''。
有很多的家長和我聊天時都說過,這孩子,你不吼他兩句是真的不聽話,可是吼完了看到孩子那害怕的眼神又覺得很後悔。
也有的家長說:我白天上班太累了,晚上回家就想好好休息一下,可孩子老是纏著你問東問西的,讓我的情緒一下子就爆發了,可吼完了就覺得不應該這樣。
子謙媽媽和我說:''每次吼完就後悔,每次因為不好好吃飯訓他,不管怎麼哄都不吃,沒忍住把他從椅子上提了起來扔在了地上,結果摔倒了,躺在了地上磕著頭了,當他用害怕的眼神望著我,想哭不敢哭的樣子,我心疼了,也後悔了!''
當父母想著怎麼對別人家的孩子就怎麼對自己家的孩子的話,吼叫沒有了,打罵消失了 ,遇到孩子闖禍也能和聲細語的和他們說:''沒事沒事,你沒受傷就行。''
我們把所有的壞脾氣,壞情緒,都給了自己的孩子,這樣對他們很不公平。
有的父母覺得,我就這樣的脾氣,改不了,從小我父母也是這么對我的,我不也長大成人,有房有車了。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如果以我們小時候的情況來衡量現在的孩子,那就是大錯特錯了,現在的孩子五歲的智商可以碾壓十歲時的我們。
所以教育孩子也是一樣,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改變自己從老輩人手中繼承的教育思想。
枕邊育兒寄語:
真正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不修不行,越修越行。孩子身上有問題,家長身上找答案。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路,侵立刪】
G. 自己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火,該怎麼調節自己的情緒
首先,放低聲音,慢慢說
情緒爆發時,主要表現是提高嗓門,大聲說話。這是很多人發泄情緒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當他們生氣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內心就像一團火。
不是,你覺得這么簡單的事情你的孩子做不好,你就覺得丟人。
其實不是你想對孩子吼,而是這種「感覺」迫使你通過對孩子吼來發泄情緒。所以,從現在開始,看到孩子犯錯,不要急著出聲,先在心裡背五個數字。
第四,先離開戰場,給自己一個平靜的時空
當一個孩子犯了妖的錯,讓他媽不發火,不吼不罵的最好辦法就是遠離戰場。
處理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戰場,給自己一個平靜的時間和空間,等情緒調整好了再去面對家裡的小魔王。當然,也許等你走到外面讓自己冷靜下來,你的小畜生和豬隊友也能找回自己的良心,主動清理戰場。
H. 為什麼我一發火就打孩子罵孩子聲音很大這是怎麼回事
內火太重了,,調整,,經常打罵是很不好的,孩子會有陰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