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稻生長過程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約1.2米,葉長而扁,圓錐花序由許多小穗組成。水稻喜高溫、多濕、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嚴,水稻土最好。幼苗發芽最低溫度10~12℃,最適28~32℃。分櫱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適溫30℃左右;低溫使枝梗和穎花分化延長。抽穗適溫25~35℃。開花最適溫30℃左右,低於20℃或高於40℃,受精受嚴重影響。相對濕度50~90%為宜。穗分化至灌漿盛期是結實關鍵期;營養狀況平衡和高光效的群體,對提高結實率和粒重意義重大。抽穗結實期需大量水分和礦質營養;同時需增強根系活力和延長莖葉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穀約需水500~800千克。
水稻除稱為旱稻的生態型外,稻都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等地區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水稻)。種子播在准備好的秧田上,當苗齡為20�6�525天時移植到周圍有堤的水深為5�6�510公分(2�6�54吋)的稻田內,在生長季節一直浸在水中。
稻的植物剖面繪圖稻葉在幼年時,跟雜草非常相似,一樣具有長扁型的外觀,農人多依賴稻葉特殊的葉耳與葉舌來區分。葉耳就是稻葉葉環的兩端長出耳狀之物,葉舌則是稻葉葉環內長出的薄膜。稻葉的葉脈是平行的,中央有很明顯的中脈,呈綠色,在中肋,邊緣或尖端有時也會有紫色色素。
稻子的根呈胡須狀,細短而多,隨著稻的成長數量會增多,稻株旁也會不斷長出小枝來。
稻成為稻穗後,一株稻穗約開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會形成一粒稻穀。稻花沒有花瓣,也很難看到雄蕊雌蕊,它們都由稻花的內外穎保護著。稻在自體授粉時,雄蕊上的花葯會破裂,花粉相當細小,會隨風力,稻的搖擺,落到隔壁雌粉上頭。與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結合,發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類食用和攝取營養的主要來源。在胚芽附近,還有漿狀的胚乳會不斷增加,使子房日漸肥大。外觀上則會看到綠色的稻穀上有細毛,稱為稻芒。
由外而內分別有稻殼(穎)、糠層(果皮、種皮、糊粉層的總稱)、胚及胚乳等部分。
稻的生長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則三到四個月,就能從發芽、開花、完成結實的過成。稻的種子在伸出幼芽的時間僅需兩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葉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氣候溫和的地區,一年可種三期稻。農人選稻種時,多會將其泡在水中,輕而浮起的稻種會被淘汰,剩下來的就會培育成稻苗。目前稻的耕種除傳統的人工耕種方式,亦有高度機械化的耕種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驟:
整地:
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松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現在多用機器整地了。
育苗:
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插秧:
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葯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成長的健壯,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灌排水:
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
收成:
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乾燥、刪選:
收成的稻穀需要乾燥,過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曬谷,需時時翻動,讓稻穀乾燥。刪選則是將癟谷等雜質刪掉,用電動分谷機、風車或手工抖動分谷,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穀自動篩選出來。
『貳』 空姐穿絲襪制服幫助農民插秧,你怎麼看
最近一組空姐空少穿著制服下地幫助農民插秧的照片走紅網路。看到這組圖片,更多的是讓人想到“作秀”這個詞!確實,廣大網友們確實也是這樣認為的。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下情況吧!
面對網友們的熱議及爭執,6月6日,青島航空的給予了回應。據宣傳人員張先生稱,這是公益活動現場臨時設置的插秧體驗環節,大家穿水鞋在田邊體驗,目的是推廣海水稻,讓大家珍惜糧食。
其實,並不只有空姐、空少下地體驗插秧,就連小學生、中學生也下地體驗插秧活動。日前某地就出現教師為了讓學生們親身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讓學生們切身體驗勞動的艱辛。組織學生下地插秧。這一活動也獲得了眾網友的支持和贊許。但此次換成是空姐空少穿著制服下地插秧就被眾網友質疑。對此山村覺得這樣的活動並沒有什麼不妥,也許人們在意的還是穿著空少、空姐的衣服下地插秧吧!
對於這一問題,你怎麼看呢?歡迎各位留言交流!
(圖片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山村老師看教育”
『叄』 插卡什麼意思
插卡通常是指手機插入SIM卡,常見操作方法如下:
工具:華為榮耀9X
操作系統:EMUI 10.0
1、首先准備好一隻取卡針,如下圖所示:
『肆』 新疆180畝稻田畫致敬抗疫英雄,這是怎麼畫成的
看到相關的報道的180畝稻田畫的圖片,小編也是很吃驚,通過了解,稻田畫上的不同顏色並不是染上去的,而是水稻本身顯現的顏色,這種水稻也不是通過轉基因技術培育的,而是多代雜交而成,最終形成彩稻。
巨幅稻田畫的製作至少要有四步,從選種到設計再到定點,最後插秧,能顯現如此美圖,研究雜交彩稻的工作人員,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們不得不感嘆科技的進步,當然,這種彩稻的米也是可食用的,只是通過多代雜交後,它的口感已經不如原來的口感,但是它的觀賞價值高於它的實用價值。
『伍』 暑假趣事――插秧作文400字
1。暑假趣事
暑假生活就象一隻萬花筒,異彩紛呈;暑假中我所做的事,已成了一張網中的記憶。那張網捕撈著生活中的各種大小事情。其中有一種,今天還時時縈繞在我的腦際,使我感覺當時的甜美、情趣。
暑假的一天清早,我來到姐姐家,看見她手裡正那著一個紅色的雞蛋。姐姐對我說:「迎春,你信不信,這只雞蛋會跑。」我笑著說:「鬼才相信你的話呢。」姐姐說:「不信你瞧著,」說完,她把雞蛋放在水泥地上,在沒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那個雞蛋竟真的滾了起來。雞蛋怎麼會滾呢?我迷惑不解。我把雞蛋拿起來放在耳邊一聽,裡面有沙沙的聲音,這聲音著實讓我吃了一驚!我問姐姐:「這裡面有什麼東西?」姐姐一連嚴肅地說:「這是神蛋,是我家母雞下了10天10夜才下出來的。說不這下是哪路神仙下凡,投錯了胎。」我更是吃驚了,這中神話里的事,難道是真的?我不相信,問:「不會吧,快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姐姐小笑了,說:「看把你急的,這里頭裝的是一隻蟲子,蟲子一爬,雞蛋也就滾了起來。」你也幫我做一個,性嗎?「我央求她。姐姐滿口答應:」行。「
到了我家,我按照姐姐話,找了一個一旦,有捉來了一隻,姐姐把雞蛋的一頭挖了一個小洞,把蛋黃清倒在碗里,又用水把 裡面的地方吹乾,把蟲子放進去,用一張紙把洞口糊住就,然後,用紅墨水染紅,「滾蛋」就做成了。往地上一放,蛋竟真的滾了起來。兩個蛋一前一後得滾著,太好玩了,逗引 得爸爸、媽媽也趕來湊熱鬧……屋裡不時地穿出我和姐姐歡快的笑聲。
時光如梭,往事如煙,我們又開學了,暑假中所放生的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在我的腦海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漸漸淡薄,而惟有「滾蛋「這件不起眼的小事留在我的 腦海中,並深深地紮下了跟,每想起它,我就忍不住想笑,多有趣、多快樂的暑假生活啊!
2。炎熱的夏季往往是考驗人毅力的時候,每個人的毅力不同,但求知的大門永遠敞開。就看遠處的你我願不願走進。走過了炎熱,也就代表你走上了一個新的起點。今天我無意中看書,看到童第周這篇課文,童第周學習十分差,但他艱苦努力,早上、晚上都合理利用學習,從最後一名成為第一名。我從中受到很大的啟發:無論做什麼事要想成功,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才能獲得豐收的喜悅。這又使我想起一句名言:「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多麼好的名言,我的精神一下子提上來了,我找到了精神需要的補品。向以往那樣,我又好好學習,每天老師帶我們去知識的海洋,攻破了一道道難關。得到了一份份美好的戰利品。
使我堅定了信念,鍛煉了意志和不斷學習攀登的精神。等待下一關的挑戰......
3。呆在家裡做作業,不免覺得有些乏味,除了看看書或電視,陪著外公外婆打幾副牌,尋開心。媽媽對我非常苛刻,時常在我耳邊嘮叨,定要讓我復習語數英,說什麼「馬上畢業了,升初中還那麼放鬆!」我只好乖乖認命,僅5天,就做完了作業的一半!驚人啊!我的暑假雖吁了口氣,但還是「閉門自習」的,唉,倒霉!
游泳是我在夏日中必不可少的運動,在碧波里狠狠一個猛躥,便會讓那碧湛湛的、清涼的池水,涼便全身,浸透心田。雖說在游泳池裡偶爾喝幾口水,但在池裡感覺還是很棒、很爽的!在炎熱的夏,來幾個狗爬式,幾下蛙泳,有一種休閑時尚的感覺。
暑假,平淡中也有自在,也有快樂。無聊而快樂的生活啊!呵呵。
4。今天去吃肯德基了。一進去,我們一家三口立即分了工,爸爸去訂餐,我和媽媽去找座位。好不容易找了個座位坐了下來,趁爸爸還沒來,我又打量了一下肯得基店堂:大廳很寬敞,桌椅整潔漂亮,設施齊全,四周的牆壁上畫滿了兒童卡通畫和肯得基宣傳畫,有清涼的飲料、酥焦的薯條、香噴噴的漢堡包、色香味具全的大雞腿,看著畫上的食物,我饞得直流口水。「可以吃了!」隨著我的一聲歡叫,爸爸端著滿滿一托盤食物走來了。爸爸給我買了兒童套餐,我往餐盤里一看,哇!兒童套餐原來還送玩具呢!一個小巧玲瓏的肯得基小人正在翻油桶,可每次他都運氣不好,總是一頭栽進桶里去!看著他那滑稽的樣子,我不由得「咯咯」地笑出聲來!「洋洋,你要是不餓,我們可要全吃了!」媽媽故意逗我,只見她拿起漢堡包大大地咬了一口,我一看急了,左手抓起大雞腿,右手拿起漢堡包,也啊嗚啊嗚地吃起來,不一會兒,一套兒童套餐就被我「報銷」了!
走出肯德基店門,肯德基的美味還在我嘴裡回味。我心中一直在想,其實國外真的有很多好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
5。
今天,因為天氣炎熱,所以爸爸帶我到河邊去玩,還帶了瓶子裝魚。來到河邊,爸爸坐在大樹下乘涼,我呢,就在河裡玩水呀、捉魚呀。
忽然,我看見一隻蝦,還以為是魚,就迫不急待地正想把它摟了起來,沒想到它卻跑了。我又去追,好不容易才用手把它圍住了,摟到瓶子里,仔細一看,呀,原來是一隻蝦。這時,我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一下子軟了。我想:好不容易才把它抓住,還是把它養起來吧!接著,我又捉住幾條魚放在
『陸』 村莊柳樹插秧的圖片名稱
沖撞柳樹插秧的圖片名稱,稱叫柳樹插秧的圖片名稱,叫叫叫柳樹插秧啊,就是在插秧啊!
『柒』 查看美童圖片,聽人家說過,沒看到過,想看看是什麼樣子的,怎麼使用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一、全文注釋:
白天到田裡鋤草,晚上歸來後在燈下把麻搓成線(搓麻繩);村裡的青年男女都在各自為家庭承擔責任。小孩子還不懂得耕田織布的事,但也在靠近桑樹蔭的地方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玩耍。
二、注釋 :
①晝:白天。 耘 (yún)田:除去田間雜草。 績麻:把麻搓成細繩。
這里泛指紡線織布之類的活兒。
②兒女:指男男女女,指所有參加勞動的人。 各當家:各人承擔起家
庭中一定的生產任務。
③童孫:幼小的孫兒。 未解:不懂得。 供:從事,參加。
④傍:靠近,依傍。
三、解析:
這首詩寫初夏時節農村人們緊張勞動的生活情景。詩的大意說:白天人
們忙著到田裡去鋤草,回家後夜晚忙著紡線織布。農村裡男男女女,老老少
少,各自都擔當起家庭中一定的工作。幼小的孩童雖然還不懂得干耕田織布
的活兒,可是也在桑樹陰下學著大人的樣子種菜種瓜。
詩人善於從側面著筆,通過童孫也學種瓜的描寫,突出了農村男女老幼
都熱愛勞動的主題,富有農家生活氣息。
四、《四時田園雜興》教案
一、說教材
《四時田園雜興》是人教版第八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首田園詩,作者是宋代詩人范成大。詩人描繪了鄉村農人耕織以及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耕種田地的情景。展現了農家夏忙時的熱鬧的勞動場面,塑造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全詩語言平白、朴實、自然,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
二、說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領會詩的意境。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通過讀體會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以及對教法學法的滲透運用。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領學生走進這民族獨特的文化,從而熱愛古詩。為體現新課標「以讀為本」的理念,本節課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古詩詞的優美精湛的語言文字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在讀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獲的思想的啟迪。
四、本節可的教學亮點有四
視范讀,作好示範。
要讀好一首詩並不容易,因為讀詩與讀文有一定的區別,古詩不但要讀的正確,還要讀出節奏、感情,讀出詩的韻味來。可以說,詩不是讀的而是吟的。如何去吟,老師一定要作好示範。開頭初讀時要示範,讓學生聽聽詩是怎麼讀的,有沒有讀錯字,節奏應該怎樣處理。中間更應該聲情並茂的范讀,讀出農人的勤勞,本事;讀出作者對農人的欽佩贊美;讀出兒童的天真可愛。讓學生模仿,學會讀詩。
細細品讀,體味詩情。
詩要細細品讀的是什麼?是詩眼,是佳句,是精妙之處。通過品,品出詩的意韻來。第一、二句詩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寫了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晝和夜說明農民日夜辛勞,各當家是指農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現出自承擔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個的拿手本事。表現出作者對勞動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詩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和學二字使用的簡潔傳神。特別是一個「學」字,天真、好學、可愛熱愛勞動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這些地方我讓學生細細的品,有感情地反復誦讀,不但讓學生領悟它的表層意思,還要領悟它的深層意思,體會語言的感彩,體會豐富的思想和情感內涵。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讀中想像,體會詩的意境。
沒有想像,就沒有詩的意境。如何想像?第一、二句圍繞耘田績麻啟發想像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在夏忙中還要幹些什麼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想像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麼?(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讓學生在想像中體會農民的艱辛。而第三、四句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像其語言,體會兒童的天真。通過想像詩的意蘊豐富起來。
讀中拓展,提高學生的對古詩詞文的修養。
古人雲:為文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少年兒童只有通過大量的經典誦讀,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因而學習詩詞不能只僅僅局限於課文,要一篇帶多篇。由一篇田園詩帶出多篇的田園詩來,由一位田園詩人帶出多個田園詩人來。在學習完《四時田園雜興》之後,我要求學生再來學習另一首田園詩《夏時田園雜興》。在自學的基礎上大概說說詩的意思,爭取背下來,接著讓學生背誦自己熟知的田園詩,再鼓勵學生多收集田園詩來誦讀。目的是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一、導入
1、詩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情動於中而言溢於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要反復朗讀,體會詩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今天,咱們來學習一首詩,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2、介紹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 (2)介紹作者:播放視頻資料「范成大的簡介」。
3、釋題:「四時」「興」是什麼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說明:
興趣是學習的動機,激發學生認知興趣,使學習成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前提。語文教學中我就利用「情感導語」,使教學主體-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語言學習。我的導入語是著樣設計的(同學們……略)
通過這樣的導語激起學生對詩詩人濃濃的興趣,也知道學習詩的基本方法後才引出對新課文的學習。
接著我就問: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你讀過他寫的詩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范成大嗎?(讓學生說,可根據以前知道的或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然後播放 「范成大的簡介」 資料。
這樣做一是要檢查學生的課前資料的收集情況,二是要使學生知道範成大是一位了不起的田園詩人,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的興趣。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1.指導讀准字音,讀出節奏。
A請說說詩應該怎樣讀?
B明確詩的朗讀方法:朗讀詩,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C聽范讀
D個人朗讀。
E指名試讀,評議。
2、讀了這首詩,你能簡要的說說詩寫什麼情景嗎?
3、小聲自讀,邊想邊畫: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並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 織布
童孫----------學種瓜
說明:這一步是讓學生讀通、讀順、讀通。學生喜歡古詩,因為它短小精悍, 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的學生上學前就能背誦很多古詩,但背起來往往如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在古詩教學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古詩,是古詩教學的重點。而讀准字音,讀出基本的節奏是前提。所以我一進入古詩的學習就是讓學生讀(包括讀、聽讀、指名讀,模仿讀、評議讀等),聽讀非常重要,尤其是一開始學習古詩,讓學生聽聽詩是怎麼讀的,有自己沒有讀錯字,節奏應該怎樣處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利用用多媒體教學,屏幕上出現的詩全標上拼音,便於學生拼讀,糾正讀錯的字音,又播放錄制好的由專業人員朗讀的古詩朗讀錄音,讓學生聽讀。由於專業人員能夠很好地把握古詩所表達的情感,用標準的普通話,抑揚頓挫的聲調,准確、傳神地傳達出古詩的感情基調。所以學生非常願意模仿。
接著我讓學生小聲自讀,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邊想邊畫: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從整體入手,粗淺的知道詩大概講了什麼。
三、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讀文,藉助注釋或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
晝: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裡除草。④績麻:把麻搓成線。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參加。⑧耕織:耕田織布。⑨傍:靠近。⑩桑陰:桑樹下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指名試著概述全詩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裡搓麻條,村裡的男女都擔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 質疑
說明:
傳統的古詩教學中,唯恐學生不能理解詩意,於是反復解說,還讓學生背誦詩意,這樣的結果只會使學生害怕、討厭古詩,更不用說體味詩的美感了。而我的學習詩文探究詩意讓學生充分自學。首先是藉助注釋或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小組交流,然後全班交流,利用課件檢查學生對詞的理解。如……
最後試著讓學生簡單概述全詩大意,學生領悟它的表層意思,為下面的品讀作好鋪墊。
四、品詞賞句想像悟情
1、賞析「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A詩一、二句寫了什麼內容?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B、想像:晝和夜分別指什麼?圍繞耘田績麻啟發想像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還要幹些什麼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想像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麼?(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C、結合想像誦讀(讀出敬重之情,讀出詩的節奏)反復讀: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做著動作豎著大拇指來讀、齊讀。
2、賞析「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像其語言),你們喜歡這些小孩子嗎?(天真、勤勞、好學、可愛、愛勞動)。
品後指導誦讀,帶著作者對那些兒童的喜愛之情來讀。讀出小孩子的調皮可愛。讀出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你自己的喜愛之情……一遍一遍地讀,一次比一次讀得好。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1、 放聲讀詩,想像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2、 指名讀
3、 老師配樂吟讀
4、 學生入情入境的齊讀,朗讀中自然成頌。
六、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朴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四五六說明:
這是節課的重點 ,那是對詩深層意思的領悟,語言感彩的體會,豐富的思想和情感內涵體會。葉聖陶曾說過:詩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像;應抓住精要之處,指導細細品讀,體味詩情,品出詩的意韻來。我是怎樣抓的呢?
第一、二句詩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寫了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抓詩眼,晝和夜說明農民日夜辛勞,各當家是指農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現出自承擔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各的拿手本事。表現出作者對勞動的敬重之情。圍繞耘田績麻啟發學生想像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在夏忙中還要幹些什麼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接著讓學生想像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麼?(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讓學生在想像中體會農民的忙碌和艱辛。最後是指導有情的讀,讀出敬重之情,讀出農人的勤勞,讀出作者對農人的欽佩贊美本事,我讓學生反復的讀: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做著動作豎著大拇指來讀、齊讀,要求學身學生要聲情並茂。讀好「晝、夜、各當家」 晝夜讀重音,各當家要上揚。
而第三、四句詩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和學二字使用的簡潔傳神。特別是一個「學」字,天真、好學、可愛熱愛勞動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利用媒體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你從這幅圖話里看到什麼啦?(大人在忙著幹活,小孩在種瓜),然後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像大人和小孩在說些什麼呢?大人說:「爸爸媽媽忙著了,去、去、去……玩去吧。」小孩噘起嘴說:「不,我也能幹活……」於是就學起大人種起瓜來。那你們喜歡這些小孩子嗎?(天真、好學、可愛、愛勞動,不怕苦不怕累)。最能體現不怕累的是那個詞呀?是「也」,字,大人能乾的他也能幹最能體現好學的是哪個詞啊?學。詩眼就這樣被品出來了,詩人對勞動的贊美之情也出來了。接著也是反復誦讀,要求學生讀出「也、學」的感彩來,(老師范讀一次)帶著作者對那些兒童的喜愛之情來讀。讀出小孩子的調皮可愛。讀出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你自己的喜愛之情……一遍一遍地讀,一次比一次讀得好。
七、知識的延伸
1、說明《四時田圓雜興》還有60首,田園詩人還有很多,孟浩然、王維、陶淵明……(課件)
2、再學習一首(課件)田園詩篇
在古代也有許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田園生活,如陶淵明、楊萬里等。老師這里再提供兩首詩人們在田園生活中寫下的詩讓大家欣賞學習:要求大家藉助老師提供的注釋自學古詩,說說詩的意思,並嘗試背下來。
夏時田園雜興
黃塵行客汗如漿,
少住儂家漱口香。
借與門前盤石坐,
柳陰亭午正風涼。
3、背誦自己熟知的田園詩。
說明:
讀中拓展,提高學生的對古詩詞文的修養。古人雲:為文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少年兒童只有通過大量的經典誦讀,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因而學習詩詞不能只僅僅局限於課文,要一篇帶多篇。由一篇田園詩帶出多篇的田園詩來,由一位田園詩人帶出多個田園詩人來。在學習完《四時田園雜興》之後,我要求學生再來學習另一首田園詩《夏時田園雜興》。我藉助媒體加以展示。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大概說說詩的意思,說說詩中的兒童是一個怎樣的兒童。並爭取背下來,接著讓學生背誦自己熟知的田園詩,再鼓勵學生多收集田園詩來誦讀。目的是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八、總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賦更是其中的燦爛奇葩,同學們在課後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園詩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同學們可以成為象范成大、李白一樣的大詩人。老師期待著你們的大作。好嗎?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說明:
這一節課除了要學好《四時田園雜興》本身外,另一個教學目標是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最後的總結是這樣的……(略) 這既是對全詩的總結,也是對同學的期盼和鼓勵。
五、怎麼背更容易些?
時序--白天夜晚,分別干什麼?
人物--男女老少,分別干什麼?
把這個捋清晰了,就等於是白話描寫的一篇小小短文,就好背了。
『捌』 誰有關於水稻從耕地到變成大米的每一步過程的圖片
水稻從耕地到變成大米全過程:
1、整地
(1)、插秧前,農戶在稻田撒播有機肥,進行積肥。
『玖』 宮崎駿動漫插秧種菜那部是什麼
龍貓裡面就有插秧種菜的鏡頭
『拾』 農村人工手插秧,應該倒著栽還是進著栽
前進和後退兩方都可以,當第一種載陽方式時,由於人們後退時有很多腳印,當插上秧苗時,有腳印,秧苗就不能入泥,不穩定,就要利用時間用手或腳去移動才能填土穩定,否則會影響載陽質量,降低載陽效率。第二種載陽方式,站在上面用腳向前寬行栽種,這時前面沒有人走的腳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