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武林群俠傳的攻略
這個游戲很多關鍵的事情都必須要和一些人物對話,所以大家要找線索的話可以多和人物對話。以下是下弟最近幾天幾夜打了6,7遍的一些小小的攻略。因為這個游戲的難度較大,如果不改的話幾乎是不能打到全部劇情的。如果你是個完美主義者,本人特別推薦雨寒同志的武林群俠傳修改器V3。0A還有金山游俠3的變速齒輪在這個游戲里很多地方都用的著。
洛陽:
游戲一開始會看見江天雄打敗犯人,然後到小蝦米的雕像前,認識古月軒。接著在茶鋪里和姓徐的交談。再和旁邊的那兩個老頭講話。可以在店裡喝茶加茶藝.出店。去小白的鋪子吃點東西吧。接著到賭坊下方去發展劇情。然後進賭館。進去後可以看見一個老頭正在旁邊。和他講話並要幫他贏回300錢。一定要幫。一定要贏。在這里如果贏不了的話小弟建議修改。幫他贏後他回去打獵。(在此先幫他的原因是可以節約時間。因為他走到森林還要一段時間。礦工到礦場的速度就更慢了)出店。去看野球門的表演吧。就在賭館的右上方,發現小德正在偷棋。發現方法:小偷其實就是阿德。在野球門父女的表演台前面。一個小孩。要等他偷的時候點他。(各位不要以為我是在抄劍次狼的東西。其實他那篇文章是我寫的。我根本就沒打算在新浪發表。因為上次寫的太臭。)然後去野球門表演的右邊房間。進去後和小孩子對話,給他棋。他會教你下棋還有給你一本橘之秘,多和他說話然後選棄子爭先.接著去酒館先上樓喝酒,選擇喝杜康酒,認識楊雲。接著到樓下的廚房,和老太太對話。她要然後再買兩瓶即墨老酒吧。為什麼買兩瓶?一瓶是給我喝的啊。呵呵。接著再去武器店。和老闆對話。要學劍的買重劍,要學刀的買柳葉刀,要學棍的買四平棍和皮甲。如果你有自信可以在後來打出更好的武器,那麼就別買了。不過可以買皮甲。
出店去客棧,叫東西吃。有張空桌坐下來吧,可以和旁邊兩桌的人對話。一個是華上派的好色之……哦,對不起現在還沒到知道這件事的時候。一個是天劍門的長門……的兒子。和他們對完話後進廚房誇獎廚子可以學會道口燒雞。隨後去古玩店,和老闆講話,買不買隨你。(我是買了的。因為我是瘋狂的搜集古玩家,呵呵,並且是為了加鑒定能力)接下來去當鋪,當鋪第一幅舊畫要買。第一張字帖要買。鑒定能力低的先別慌鑒定。等鑒定能力高的時候再鑒定,可得自敘帖和雙喜圖。接著去葯店和老闆對話。在葯店的右方的房子里和那個磨豆花的老太對話。對話完後去枷蘭社把所有的東西都買了吧。(小弟我是買了的,這些東西有的可以以後送人,有的可以自己用)接著去白馬寺。一進去就和正在吵架的兩個人講話。接著去和小孩說話。其中有個小孩會給你出密語。答案很簡單,只要按照順序去答就可以了。在到小孩上方去和彈琴的女的講話,到白馬寺前和江老和尚講話,然後進入寺里。去拜佛吧。有四個選項。看你選哪一個。第一項,運氣+40選第二項,基本屬性+20選第三項,魅力+30,選第四項,悟性+20,我選的是加運氣。
出寺去雜貨店。裡面的東西買鐮刀,釣桿,鏟子,紅蟲,蚯蚓,最起碼要100劍枝.現在再去小田那裡把他媽媽的營養雞湯給他。和賣字畫前的白衣公子說話,接著去和客棧裡面的廚師講話(有兩個廚師了,和以前沒講過話的那個廚子講話吧。他會叫你去采黃精。)好了。獵人和礦工應該是到達了。我們去打獵和挖礦吧。在去郊外的途中別忘了和花匠講話。然後去花匠右邊的房間,和那個死板的老同志講話吧。給他即墨老酒吧,得了。你學會釣魚了。現在要做的就是去打獵,釣魚,挖礦和采草葯了。不過有幾個時辰必須得出去看一下,會有情節,如:巳時記得去野球門表演那裡,可以遇到商仲仁,和他對話選擇光天化日之下……會加道德。可以一直不停的和他說話一直選這個選項。把你的道德加滿吧。呵呵。
午時可以和葯店上方的那個房子里和人對對子。對子如下:「一個人,一片天,百世勸人以書千古文章四大家半邊鍋內煮乾坤滿腔熱血酬知己一個千錘百煉人人情練達即文章作人須要一點素心四時風雅一片詩月如無恨月常圓」,和他對完對子後可以拿去給買字畫的老頭。他會給你《祭侄稿文》摹本,然後再拿去給李微之。午時去白馬寺可以看見公子哥在大殿,同時可以看見商仲仁。未時可以去古玩店找到一開始的那個公子哥。未時到葯店與一位病人說話,可得知關於頑固老同志的消息.未時去小蝦米的雕像前可以遇見商仲仁,還有記得得到銅礦的話去一趟武器店,可學會造劍。釣到虹鯉後拿去給酒館倆的那個老太太可學會酒煎黃河鯉魚。得到黃精後拿給客棧中說材料要黃精的那個人,記得要去給小白講哦,說多久去取菜。可增加技藝書中燒菜的技能(小弟可能有的劇情沒打到。請打到其他劇情的朋友幫忙加一下)對於打獵,釣魚,挖礦和采草葯,如果你是修改著打的話,那麼我建議只打一次獵。(但是必需打到熊,打到熊後如果你的狩獵能力夠高的話可以得到熊膽和熊掌。記得要去賣給那個賣野味的但是只能賣熊膽哦。熊掌為後期作打算)釣一次魚,一定要釣的虹鯉。采一次葯,一定要採到黃精。剩下的時間全部拿來挖礦。而且一定要挖到寶藏。(運氣好的可以挖到射鵰弩)不修改老大們,你們就慢慢在那裡練吧,什麼都要練,醫術可以把三次機會都壓在同一葯物上,如果中了的話,那麼恭喜你,你的醫術已經很可以了。
申時時,經過一段情節你來到逍遙谷。
逍遙谷中:第一年
進谷後一開始只能點右下角的休息。這時古月軒會拿葯給你吃,不要白不要,吃了吧。(小弟我每次吃都沒事,但是聽人說吃了後會中毒,這可能跟前期沒打好有關)接著會在有一天聽到無暇子彈琴,他彈的是民族調式,宮商角徵羽,也就是12356,然後他會問你他彈的是什麼音。回答吧是宮。接著他會考你圍棋,第一個是下在中間有空的那裡。第二盤是下在最上面白棋的左邊。第三盤是下在最下方,黑點上,(另一顆黑棋的左邊)之後你又會碰到逍遙谷里的僕人,老胡,接著又看見了許多花,不過無暇子的歌聲就………………
到了十一月的時候你會拜無暇子為師,從此你就是逍遙門的三弟子了。(此處如果你在前期的表現不好,而且在逍遙谷中又沒有答對問題的話,無暇子不會答應你的,那麼你一出谷去必死無疑)拜完師後你就
可以在逍遙谷里打打雜了。我個人意見,先選擇燒菜給大家吃,可以加所有人的好感。十一月下旬,你的二師兄回來了,那個人很討人厭,他受傷了,你給他治吧,他的穴道就是在身體從下往上數的第四個穴道(不包括手上的穴道)十二月時,無暇子會教你逍遙心法,裡麵包括:眼功,耳功,軟功,硬功,輕功,內功。
不修改的朋友們建議先練內功,加體力。
逍遙谷中:第二年
一月無暇子會傳授武功招式給你,至於你學什麼就要看你個人喜好了。我呢,既然叫方仕育,當然學的是佛山無影腿咯。哦。對不起是逍遙迷蹤腿。學會招式後不要去練他。以後出去打架的時候可以慢慢練。二月時無暇子又會來傳授你武功,有逍遙刀法,劍法和棍法,小弟前幾次選的是劍法,以為可以是令胡大俠,但是經過試驗後覺得最厲害的還是棍法。而且學了棍法以後還可以學醉棍(本人認為是武林群俠中最厲害的武功)四月時你得到師傅的批准可以到處走走了。小弟在這里建議大家每次去其他地方之前去一趟雜貨店,裡面看見有什麼好東西就買了吧。到了四月下旬之前的時候記得把存檔文件備份一下,(他們的名稱分別是HEROSAVE。000,HEROSAVE。001,HEROSAVE。002,HEROSAVE。003)因為會碰見師傅的師弟。這時如果你選擇跟他學毒的話,那麼以後就去不了杭州,見不了蘭婷。(我的MM)這個地方是個小分岔口。學習毒功的話那麼你師傅對你的好感會下降。以下是在去洛陽之前會發生的一些事件。在逍遙谷內:找師傅他會說他弄掉了個什麼丹,記得一定要選第三個選項啊。要不然無暇子對你的好感會下降。結果原來這粒什麼丸的在棋桌的旁邊啊。不過那個討厭的二師兄又來了。沒辦法你可以選擇給他或是和他打一架,我是選的打架,贏後這粒丹丸就是你的了。會遇見橘叟,會遇到師傅正在寫字,會遇到丹青,第一幅圖是真的,答案在第二排的第三幅圖上。四月下旬大師兄會叫你出去。打死熊後認識神醫。端五節做菜。六月會得知少年英雄會的消息。六月會遇到花翁。七夕會遇到琴仙。她會考你問題。春:535231231236151235251231(歡快夏:5656161256561612223123523521(活潑) 秋:532123532161235321(慢) 冬:3564324542312376(裡面有風聲)八月十五的時候老頭子有會考你問題。答案是推翻前朝的暗號。
八月底,(如果你前面選擇的是求教武功的話)你師叔來檢驗你的毒功。九月上旬,江天雄的生日,他兒子會來谷中拜訪。在森林內:遇到紀文(一個長的很像李文的女孩)如果你想追她的話,先把熊打死,而且必須採到草葯:紅花,茯神,延胡索。遇到百草門的少主。這小子太不知道好歹了。KAO。為什麼不許其他人挖葯啊?難到他已經把那塊地皮買下來了?在這里可以選擇他說的有道理,或者是選擇PK他。功夫沒有練到家的建議不要打,浪費體力。遇見少林無戒。又一個不講理的。他居然叫我給他磕頭。難道他不知道男兒膝下有黃金嗎?打他。(不過,功夫不到家的還是給他磕頭吧)。遇到獵人和野人在吵架。幫誰就看你自己選了。幫獵人會得一些無聊的東西,幫野人的話可以學會說猴語。還好不是學鷹語和鵝語這種鳥語。會遇到天劍門的少主和絕刀門的少主在打架。如果幫助夏侯兄獲得勝利的話,會出現一段非常搞笑的情節。(記得夏兄叫你去喝酒你要去哦。)會再次遇見紀文,和她打獵,一定要贏她啊。然後她回脫衣服,別想歪了。人家是用的動物的頭腦來思考問題的。遇到齊麗在那裡沮喪,如果你要追她的話選擇願意吧。然後一定要輸給她。贏了的話就重新打吧。遇到齊麗在挖葯,答應幫她治好她老爹的病。(醫術要高才行)不過葯材是什麼我忘記了。大家留意一下吧。在逍遙谷的雜貨店裡都有買的。城鎮里:遇見黑風寨的人在欺負虛真。你也可以選擇幫他或者是不幫。遇見齊麗在被黑風寨的人欺負。又是他們,煩不煩啊。智冠也是的,壞人可以多一點啊。別老是同一樣的壞人啊。也可以選擇幫或者是不幫。遇見丐幫逍遙給了他干糧後又說什麼我是他的靠山了。切~~以為我是大款啊?這里可以選擇,隨時歡迎他去逍遙谷坐客,另一項是教育他。要當一個好人的話,那麼建議選讓隨時歡迎他去逍遙谷坐客。遇到紀文約你去打獵,然後又是那幫該死的黑風寨的人。OH MY GOD。拜託,換個人吧。打敗那幫人,你的腳扭傷了。回逍遙谷的時候紀文會問你夢想是什麼,想追她的人注意了。一定要選擇獵盡天下奇珍異獸。
回洛陽:
十月,和兩位師兄回到洛陽。誰知竟被還豬割擱-小燕子把我送禮的東西偷去了。進洛陽後去和驛站旁邊坐著的那個人說話。然後得知史燕要去當鋪買東西。我為什麼知道是當鋪啊?因為我聰明啊。倆到當鋪記得選則臉上塗的很花的那個女孩。然後再繼續去古玩店。和老闆對完話後去客棧,進客棧後和坐在那吃東西的老兄講話。在這里可選和他打架,和給他熊掌。(前面我講的不買熊掌在這里有用了吧。)給他吧。反正我也拿來沒什麼用。接著去酒館,如果此時你的飲酒技能達到了60的話,那麼他就會告訴你他四弟在哪裡。如果沒達到的話也可以去花農的那裡,一進去後看見了嗎?有個缸里裝著水。一開始我不是叫大家買水缸了嗎?這時有用了。點擊水缸,好了,再回到酒館先別慌上樓。去廚房裡把那裡面的那個有酒的缸子換掉吧。同樣也是點擊。好了。現在你可以去找喝說話了。然後去賭館,找到一個長的象二階堂紅丸的人。和他賭吧。不過不管怎麼賭,必輸。在賭館下方的天劍門現在可以進去了。(可以不打,不影響情節)不改的老大們可以在這里修煉。找西門瘋。練完後去野球門吧,好老頭的病後齊麗到手了。去礦場那裡吧。看見小燕子正在被嫖調戲,KAO居然也學起電視情節了。說什麼你叫吧,叫吧,你叫破喉嚨也沒人聽見的。難道我不是人??PK嫖,打不贏也不要緊,你的師兄們會來救你的。有師兄的感覺實在是太好。隨後你們去了江天雄的家。這時候天魔教的人會來搗亂。PK 他們吧。打不贏也不要緊的。隨後你們回去了。
回到逍遙谷:
逍遙谷內:
十一月的時候你會出去走走,沒想到大師兄也跟著來了。師傅很生氣,肺可能都氣炸了吧。不過放心,不減好感的。到樹林里會遇見華山派的大小姐,大師兄幫她解決掉了一個壞蛋。(又是黑風寨的,看裝束就知道了)之後她會說要來報答之類的話。回到樹林:會發現小燕子神神秘秘的,跟她去到一個古墓前,進古墓,然後難題開始了,因為小弟實在是對金木水火土五行不了解,我只成功過一次,那就是一直朝左走,當然如果你十分了解五行的話也是可以走對的,這個謎題希望有誰能用最簡單的方法破解,破了以後記得給小弟說哦。有很多人都說這里會影響後面史燕和我的關系,其實不然,因為這里不會影響到後面的情節,只是你可能會得不到史燕送你的東西。遇見關偉,有人想搶鏢,當然是幫他啦。沒想到啊。又是黑風寨的。城鎮:遇見華山派的大弟子正在調戲一女子(天山派掌門的女兒),可以選擇幫那女的或者是華山派的。當然大俠是不會幫壞人的,PK那個傢伙。
少年英雄大會:
十二月初,如果你和師傅的好感度很高的話那麼他會派你去參加少年英雄大會。在少年英雄大會中,會考你的智力,以及你的武功。題目不是很難,但是也不是很簡單。(過段時間我會把少年英雄大會的題目弄出來,敬請期待)在武林大會中你一舉奪魁,當你選禮物的時候第一項是日月神功。其他的自己試吧。要不然就不好玩了(其實是我不記得了,呵呵)
逍遙谷中:第三年
逍遙谷中:
1月時逍遙會來叫你做菜給他吃,可以選擇趕走他或是做菜給他吃。
2月初師傅會叫你去杭州。
杭州:
杭州找像:先別慌進城,去龍井村。一進去的那個女的如果你的醫術夠高的話,治好她。那麼她會給你蜂蜜。然後去找燒東西的GG,看對話去找在底下的採茶的MM。然後再回去給那個GG說。把蜂蜜給正在寺門口玩的小孩,得鹽。再去HOTEL。進廚房和廚師講話用鹽換得肉包。再和這個飯店裡面的四個PK。得簪。(可以不打他們,要看你的在逍遙谷內是否認識了他們)去橋上給蘭婷(我的MM哦)得頭像。接著去幫站在三個孩子邊的那個小女孩找人。一個在缸里。一個在樹邊。一個在衙門的旁邊。要等到你的手指到他們的時候出現對話的狀態再點他們。找到後得頭像。接著去酒樓。在一樓處找人交談。再去買傘的那裡。鑒定能力高的可以直接獲得有伯虎兄的真跡的一把傘。記得要買哦。然後去和旁邊的釣魚的老頭比賽釣魚。贏不了就改吧。記得是釣鯉魚哦。贏了得像。另外一個像是在城外,給城外那個乞丐肉包,他會給你蛐蛐,然後進城到JI院那裡,不是有個人說他的主人最近迷上了斗蛐蛐嗎?選擇把蛐蛐給他,沒想到還居然會有這么白痴的人,給我那麼多錢還有像,哈哈哈哈。我得意的笑。
丐幫問題:賣肉包的會給你說有人……然後調查他旁邊的牆。記得買肉包哦。然後往下走。在衙門的牆上會發現另一個記號。繼續朝著記號指的地方走。然後會發現在右下方的牆上會有記號。找到了嗎?現在試試把你的手指在門上。變化了嗎?好了。現在可以進去了。進去後說了一大堆無聊的話,有什麼好說的呢?在這里可選擇幫他們去營救人,幫忙找人,或者是不管。這就要看你自己了。小弟我是幫他們去打架了的。進入裡面後又有一些小謎題在等著你,不過都還算簡單。實在覺得難的兄弟,別忘記了RPG游戲大法,L&S,在這里我就不一一介紹了。雕像的排法依次為:蟾蜍,鶴,魚.裡面有一個謎題是叫你排一首詩:詩是這樣的: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救完人後回到逍遙谷。
杭州城裡面的隱藏的小游戲。一開始進城的時候可以看見一個算命的,和他講話前記得先存檔。一定要加運氣,要不然就讀檔。在他下方的那個老頭出的迷題的答案順序是:24144134。在巳時可以去找李徽之(洛陽的兄弟)對對子。對子如下:投石驚破水中天,山不衿高自極天,一潭明月釣無痕,落花水面皆文章,心地功夫在聖賢。在太白樓午時-未時有謎題,去找人吧。雙溝大麴是給武器店的老兄喝的。茅台是給賣菜的女的喝的。賣傘的女的喝的是惠泉酒。賣魚的男的喝的是江西麻姑酒。釣魚的老頭喝的是吳酒。丹陽封缸酒是給賣扇子的老闆喝的。這家酒店的老闆挺聰明的啊。那個時候就知道開始搞促銷了。在當鋪中可以買第一個舊玉手鐲,買第一個舊瓷器,買最後一幅字帖。鑒定後包你有收獲。還有記得去客棧學會做叫花雞和東坡肉.杭州香兒可找可不找。不過還是建議去找。她的題目不是很難。希望大家用心去解答,最後說一點,她的歌很好聽哦。找到她後,她會約你第二天在午時在湖心亭見面。等你救完人後電腦會自動帶你去找她的,在此處認識她的好處是以後可加入魔教。打出另外一個情節。
㈡ 關於一篇「老師不在的時候」作文(600字)謝謝!!!急啊!!!
當老師不在的時候,我們班裡就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當回想起來時,真讓人忍俊不禁。
一天,因為什麼事情老師忽然離開了,我們先是一陣躁動,但隨後就是一片興奮,因為老師不在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接著,有趣的事一個接著一個。
首先,不知是哪兩個男同學帶的頭,他們竟玩起了游戲。不久,全班也開始了此行動。這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大「壯舉」,我們班可從來不敢在課堂上玩的,這可真是驚天地泣鬼神呀。
但,有的同學卻沒有參加此活動。快畢業了,有的同學晚上很晚才睡覺,因為太困了,所以趴到桌子上就睡著了,睡的姿勢極其可愛,有的在吸食指,有的還在流口水,看著他們睡覺的樣子真讓人忍俊不禁。有的同學喜歡在此事上惡作劇,不知是誰大叫一聲:「舒老師來了。」因此,睡覺的同學也醒了,玩的也安靜了,過後才明白上了當,就問:「誰那麼沒良心?」當然,引發公憤也是自然的。
也有一些成績好的同學,當然不會在這些時候閑著,老師布置的作業,他們會在這個時候趕緊做。因為晚上不知道還有多少補習等著他們呢,所以提前把作業做完也是至關重要的。當然,那也是極少數同學。看著他們認真的樣子,好像天塌下來也要做完作業。他們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值得發揚光大的。
這時,一個陌生老師走進了教室。我們看了,立刻停下了手中所有的活。這時,老師說話了:「今天的課,由我來代替。」哎,還沒玩多久,又來了,麻煩呀。
其實,在老師不在時,我想不該這樣亂,應很安靜做作業才對。
這就是當老師不在的時候我們班發生的趣事,你們又有什麼趣事呢,講給我聽聽吧。
㈢ 誰知道古代騎兵的具體分類
圖請見網頁:http://www.yikenbbs.com/n3/33.htm
不過好象沒介紹中國的。
世界古代騎兵圖
作者-騎士公會
波斯薩珊騎兵,公元前3世紀
英國准槍騎兵
很長一段時間內,英國重騎都發展緩慢,以至於16世紀時,英國人驚訝地發現他們沒有能與大陸國家抗衡的重騎兵,於是緊急從米蘭(好像是)購進2000多套日耳曼步兵甲武裝他們的騎兵,稱之為准槍騎兵。這種騎兵只能勉強算作重騎兵,其實應該算中型騎兵
哥特騎兵,典型的維京風格。
加洛林重騎
加洛林重騎,裝備都是自己找,8世紀歐洲重騎的代表。
拜占庭重騎兵
拜占庭重騎興盛於查士丁尼一世時期,在貝利撒留和納爾塞斯的指揮下,他們曾取得過輝煌的勝利。重騎兵的騎手們,身上披著鎧甲,使用長矛和弓箭。實行這樣一個突變,很明顯,是想使每一個經過嚴格訓練的軍人,同時兼有機動的「射擊力」和「沖擊力」。西方軍史學者將這種騎兵稱為「雙重功效騎兵」,即指那些能夠在遠距離殺傷敵人,也可以在近距離發起突擊的騎兵。在拜占庭重騎之後,只有17世紀的重裝火槍騎兵具有這種功能(包括以後的胸甲騎兵)。最能體現這種騎兵優勢的我認為是553年的卡西林納姆會戰。此次會戰的對手是法蘭克人,基本都是步兵,裝備頭盔、椴木大盾、長劍、標槍和戰斧,其中標槍和戰斧都可以用於投擲(就是《帝2》里的擲斧兵)。法蘭克步兵有種戰法是當標槍插在敵人盾牌上時,沖上去踩這槍柄把敵人的盾牌拽下來,再把敵人解決。這些法蘭克人都是些富於攻擊性的老練戰士。拜占庭方面,有步兵、下馬重騎、重騎兵和輕騎兵(主要是匈奴騎射手)組成,指揮是納爾塞斯。交戰時,騎兵埋伏在兩翼,正面為步兵集群,其中後幾排為下馬重騎。法蘭克人首先突破了前幾排拜占庭步兵,但隨著下馬重騎加入戰斗,法蘭克人的進攻受阻。我個人認為這可能是納爾塞斯的戰術安排:讓法蘭克人膠著於正面戰場,好為拜占庭重騎兵從兩翼包圍爭取時間。當法蘭克人發現時他們已經被拜占庭重騎兵包圍,但這些老練的步兵立即擺出密集防禦陣形,准備抵抗拜占庭重騎兵的沖鋒。但是拜占庭重騎兵並沒有發起沖擊,而是用弓箭狂射。本來,如果法蘭克人疏散陣形,是可以減少被弓箭殺傷的,可他們害怕自己隊伍一旦分散,拜占庭重騎兵就會提起長槍沖鋒。結果在這樣的猶豫中,法蘭克人遭到了巨大的損失,最後敗退。
11世紀前,拜占庭重騎兵一直是近東最強大的軍隊,他們的防禦力可能是中世紀騎兵中最強的。雖然數量不多,但他們都經過嚴格訓練,並且有其他兵種的配合。而且拜占庭重視騎射,除了重騎兵會騎射術外,還有不少輕裝騎射手,如早期的匈奴騎兵。
下面這張便是11世紀的拜占庭重騎兵。
阿拉伯的輕騎兵
諾曼騎士
中世紀早期的諾曼騎士,裝備上的主要進步是用面積很大的鴛形盾代替了小圓盾。
諾曼騎兵,公元11世紀
阿瓦爾騎兵,7世紀
16世紀的典型全身甲
塞爾柱突厥輕騎兵
塞爾柱突厥輕騎兵,活躍於中亞,是拜占庭的眼中釘。
十字軍騎士
再來一張十字軍騎士。可以看出中世紀歐洲騎士的盔甲,是以魚鱗甲和鎖甲為主,圖中這種帶護鼻的尖頂盔是當年維京擴張時在歐洲推廣的。另一種流行的頭盔就是水桶盔。
法蘭西騎士
14世紀的盔甲已具備了全身甲的雛形:帶活動面罩的頭盔、胸甲、護臂、護腿等防護裝具已經出現,但各部分間仍以鎖甲相連,這是一個薄弱環節。
下面這幅圖就是當時的法蘭西之花,帶戴著有錐形面甲的頭盔(它有個搞笑的名字叫豬頭面甲)。
馬穆魯克
羅斯騎兵
下面是13世紀的羅斯騎兵。基輔羅斯與拜占庭相鄰,各方面都受到它的影響,從騎兵裝備來看,尖盔、大盾、魚鱗甲,都能見到拜占庭騎兵的痕跡。在戰術上,羅斯騎兵不僅學習拜占庭,也向他們的中亞對手學。在基輔羅斯強盛時期,它的軍隊成為抵擋中亞游牧勢力向拜占庭和歐洲滲透的一道屏障。其實我覺得羅斯騎兵在對付游牧騎兵時還是有經驗的,他們與勇猛的突厥部落(如佩奇聶格、波洛伐奇等)沒少交手。13世紀,由於連年內戰,國家幾乎崩潰,又遇上當時勢頭正猛的蒙古人,結果大部地區被蒙古佔領。不過在這一時期,羅斯騎兵在楚德湖仍然擊退了條頓騎士;北方,在諾夫哥羅德也擊退了瑞典人。
步兵侍從
步兵打扮的侍從,但從靴子上的馬刺可以看出他還是騎兵。
侍從分兩種,一種是高級侍從,常年跟隨騎士,在戰場上是要一起參加戰斗的,這種侍從能夠升級為騎士,當然也有不少因為費用問題而終生擔任侍從;另一種是初級的,多為一些沒經驗的年輕人,擔任相當於勤務兵的工作。
勃艮底騎射手
15、16世紀的勃艮底騎射手,曾是大膽查理手中的王牌
義大利雇傭兵
15世紀中葉的義大利雇傭兵,身著米蘭式全身甲。米蘭是當時歐洲鎧甲製造中心之一,通過雇傭兵,米蘭式全身甲也被介紹到歐洲各地。圖中這名騎兵的頭盔形式較簡單,米蘭式也有帶活動遮面甲的頭盔。
蒙古騎兵
蒙古汗國和元代軍戎服飾以精巧著名。蒙古高原氈帳諸部未被成吉思汗統一之前曾用過鮫魚皮甲胄、翎根甲,後來則用以牛皮為里的銅鐵盔甲。
在彼德堡宮中藏有蒙古騎士遺存的甲胄,內層皆以牛皮為之,外層則滿掛鐵甲,甲片相連如魚鱗,箭不能穿。在描自元代居庸關瀛台上的浮雕中就有羅圈甲、魚鱗甲和柳葉甲。《黑韃事略》:"其軍器,有柳葉甲、有羅圈甲(革六重),有頑羊角弓,有響箭,有駝骨箭。"
關於蒙古騎兵的精良的軍器裝備,在有關歷史文獻中以及有關元代出土文物均有明確記載。據普蘭諾.加賓尼記述,蒙古騎兵裝備有:2至3張弓、3個裝滿了箭的巨大箭袋、一把斧,還要帶拖兵器的繩子。領兵者要挎一種其尖端尖銳但只有一面有刃的彎刀,將其裝在精美的刀鞘里。他們所騎的馬均有護身甲,有些兵士的馬也有護身甲。
馬匹的護身甲由5個部分組成,在馬的兩側 各有一片甲,一直蓋到馬頭;另一片甲放在馬的臀部,和兩側的甲片系結起來,這片甲片上留一個洞,以便馬尾從洞里伸出來;另一片甲在馬的胸部。在馬額上他們放一塊鐵板,把它系結在兩側的甲片上。
蒙古騎兵的胸甲是由4個部分組成,一片是從大腿到頸,根據人體的形狀來製作;另一片從頸到腰部,同前部的甲片連接起來,每一邊肩上固定一塊鐵板。他們每一條手臂上也有一片甲,從肩覆蓋到手腕,在每一條腿上面覆蓋著另一片甲。所有這幾片甲都用扣環連接在一起。
頭盔的上部分是用鐵或鋼製成,但保護頸部咽喉的部分是用皮革製成。
根據普蘭諾·加賓尼介紹,蒙古騎兵的甲胄,製法極為精巧,就拿柳葉甲為例,他們先製成寬一指長一掌的若干鐵片,在每一個鐵片上鑽8個小洞。他們放置3根堅固而狹窄的皮帶作為基礎,然後把這些鐵片一一放在另一塊鐵片上面,因此這些鐵片就重疊起來,他們用細皮線穿過上述小洞,把這些鐵片捆在3根皮帶上。在上端他們再繫上一根皮線,因此這些鐵片就很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就這樣,他們用這些鐵片製成一根鐵片帶,然後把這些鐵片帶連接在一起,製成鐵甲的各個部分。他們把這些部分連接起來,製成保護人身和馬匹的鐵甲。他們將鐵片打磨得十分光亮,以至能夠在鐵片上 映出人影。
據《中國古代服飾史》記述,元代有一種翎根鎧,用蹄筋,翎根相綴而膠連的甲片,射之不能穿。還有象蹄掌甲。蒙古騎兵多為帶盔。另有一種胄作帽形而無遮眉,但在鼻部作一個極大的護鼻器,其狀頗怪。
蒙古民族的軍隊之所以能稱霸於歐、亞二洲者,實全恃其精良的騎兵。
槍術比賽盔甲
16世紀的槍術比賽盔甲。16世紀是全身甲發展的頂峰時代,全身甲良好的防禦能力顯示出其對抗火器的潛力,為17世紀發展四分之三甲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拿破崙時代的騎兵
西班牙輕騎兵
16世紀的西班牙輕騎兵,手持帶有摩爾風格的圓盾。偵察任務一般由輕騎兵擔任,但在西班牙,這一工作也常常由全身披掛的重騎兵來干。
德國僱傭軍——黑衫騎士
接著來。16、17世紀的德國僱傭軍——黑衫騎士。
16世紀,紐倫堡出現了第一支燧發槍——轉輪槍,我覺得這對騎兵來說應該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刻,從此騎兵的作戰方法便開始發生重大變化。隨著燧發槍的誕生,騎兵終於擁有了能夠在飛馳的馬背上射擊的火器。轉輪槍誕生之初,並不是作為軍隊的制式裝備(這很正常,事物的發展總要有個過程吧),只是一些貴族騎士用作防身武器,最先大量列裝轉輪槍的騎兵,可能正是這些黑衫騎士。作為僱傭軍,他們的裝備很雜,幾乎不存在裝備制式的問題;又由於以戰爭為業,使他們很快認識到轉輪槍的價值,因此,轉輪槍能夠迅速在他們中間傳播開來。
黑衫騎士的盔甲沒有統一標准,個人按習慣裝備。即有如圖這種披一件簡單的鎖甲,也有穿全身甲的,但他們幾乎都配備有多把轉輪槍,少則四五把,多則七八把,儼然一座火葯庫。
匈牙利輕騎兵
16世紀的匈牙利輕騎兵,其使用的武器就是戰錘,這讓他在近戰中能與重騎一較長短。他的盾牌屬淚滴形,這種形式流行於東歐、巴爾乾和土耳其。
16世紀Stradiotti輕騎兵
Stradiotti被組織成100-300人不等的小單位,分布在各個城鎮,潛伏在土耳其人可能入侵的路線上。他們的行動快速果斷,成功阻止了西羅馬的厄運在威尼斯重演。隨後,義大利眾金融城邦如米蘭、熱那亞、比薩、希耶那都組織了這種輕騎兵部隊,統一稱為Stradiots。成員除希臘人和阿爾巴尼亞人外,還增加了克羅埃西亞人和匈牙利人。
這些雇傭兵在此後的義大利戰爭中大放異彩。1495年在Fornovo,2000名Stradiots從後方突襲,全殲了法國人的後勤和後衛;1509年在Agandello,輕騎兵最大的一股包括多達3000名Stradiots;1525年在Pavia,500名Stradiots從法軍左翼突入,從而贏得了正常戰役的勝利。當然,雇傭兵的忠誠總是維系在金錢上,沒錢支付工資的城邦就得用另一種方式賠償。1480年,那不勒斯的1500名土耳其籍雇傭兵嘩變,在城中大肆劫掠後離去。
他們的裝備很雜,因為來自不同國家,只有克羅埃西亞人堅持使用當地的一種寬刃劍叫sciavona,別的雇傭兵則有什麼用什麼,盔甲混合了東西方的特色。長矛是標准配備,此外有人用東方的合成弓,有人用威尼斯產的槍弩;有人用西班牙式的直劍,有人用敘利亞風格的馬刀。當時的義大利是民族的大熔爐。
中國騎兵
其實中國是有重騎兵的,從漢代以後,各朝都有重騎兵,只不過在軍中所佔比例不同。當然,如果按史書上把重騎兵定義為人馬都披甲,那倒是數量有限,但僅就騎兵本身的護甲來看,超過10公斤的好像並不少,這已經可以稱為重騎兵了,只是在盔甲上沒有發展出整體式防護裝備(除了明光鎧)。
秦朝時,騎兵所佔比例很少(1:100)常常擔任突擊、迂迴、斷糧、追擊等任務,同時為加強主力部隊的的機動性,也改良了戰車 ,減輕了其重量 將車騎編組在一起,使「輕車銳騎」配合戰斗。騎兵部隊從屬於作為全軍主力的戰車部隊,保護戰車部隊的側翼。
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之爭中,騎兵在戰爭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並在部隊中普遍設置了專門統率騎兵的各級指揮官。劉邦就專設一隻精銳騎兵部隊--郎中騎兵。但戰車仍佔有一定地位,雖然其作用日益縮減,當時還是把戰車列於百兵之首。
漢初的騎兵已經自成方陣,具有獨立的戰鬥力,但在著裝方面與步兵區別不大,大多還是足踏麻鞋(沒有馬靴),也未有馬鞍(只有厚墊)和馬鐙,只有一部分騎兵披甲(佔8%)。
隨著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128BC~119BC)漢匈之間發生好幾次重大戰役,每場動員騎兵都常近二十萬騎。當時的戰車已經只用於保障營地安全或後勤運輸,而騎兵已成為部隊的主力,並裝備了相應的騎兵裝備,高鞍的產生能更好的發揮騎兵兵器的威力。另外,步兵已不同於奴隸社會時的徒兵,也有精良的裝備,同時由於步兵的負荷重量問題,為執行不同的任務需組建相應的步兵作戰單位 ,裝備的兵器也要求多樣化。
由於軍隊中包括了不同的兵種,同一兵種還有裝備不同的作戰單位,指揮人員要在戰斗中根據敵軍的長短處及地形的變化來部署不同兵種的部隊,要注意不同兵器的配合使用,長短結合,相互支持,藉以發揮兵器的最大威力。 漢代已經相當注意陣型的使用,當時流行「八陣」,《文選》注里講為:方陣、圓陣、牡陣(還有個與牡相對應的不會讀)、沖陣、輪陣、浮沮陣和雁行陣。(121BC)李廣的四千騎兵與匈奴的四萬騎兵遭遇,就使圓陣用弓弩抵抗了兩天,支持到救兵到來。
李陵以步對騎的戰斗中,所列陣型就是「前行持戟盾,後行持弓弩」,也是種防禦陣型。而進攻陣型,則常是步兵居中,騎兵兩翼,便於包抄。
漢代的武器生產直接控制在國家手中。漢朝為保證軍隊有充足的武器供應,一方面設置管理武器製造業的專職官員,太僕屬下的「考工令」,專門負責兵器生產。另一方面設立規模很大的「武庫」。有考工令負責督造的各種武器,都送到武庫來儲藏,並從這里分配到有關單位。(武庫每座庫房長100~200米,牆厚達4~8米,兵器分類存放)武帝開始,冶鐵業歸政府經營,在全國各地設立四十幾處鐵官,不但推廣了鐵器的使用,也促進了冶鐵技術的發展,西漢達到「百煉剛」水平。
漢代常使用的兵器,也就是大量正式裝備部隊的兵器,遠射主要是弩和弓,格鬥有戟、矛、刀、劍,防具是鎧甲和盾牌。還有種叫鉤攘(為金屬旁的)。 弓箭,騎兵不可缺少的兵器,漢軍中普遍裝備的是復合弓。另外,漢代的遠射兵器里,弩的使用似乎比弓還要廣泛,有手張弩(擘張)和腳踏弩(蹶張)之分,騎兵只能使用手張弩。 和強弩被視為漢軍最精良裝備的還有長戟,漢代最主要的格鬥長柄兵器,騎步都離不開它。而與長戟同樣重要的,還有矛,都大量使用,也都已經是鋼鐵製品了。 短柄兵器 是刀和劍,出土的鋼劍中有的可長達124CM,刀是漢代開始興起的,戰國時期還未出現,漢初時鐵劍仍是主要短柄兵器,但刀出現後,就逐漸的把劍排擠出去了,成為廣泛使用的兵器。 漢初的防具主要仍是鎧甲和盾牌。盾牌有木製、皮製和鐵制,常見的樣式為底緣齊平,上端由兩重弧線組成葫蘆形,中脊隆起的形狀,大約相當士兵的三分之一身高(50~60CM) ,後來在鐵盾上再安裝上上下兩個利鉤,就成了一種新型兵器--鉤攘,可攻可守。漢代的甲胄主要是「玄甲」,也就是鐵鎧 ,它逐漸完善並排擠了傳統的皮甲,由甲片鑲嵌而成,而當時所使用的鎧甲片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大型長條甲片(某出土的高23.4CM,寬4.4CM),也稱甲札,其高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短;第二類甲片比第一類小得多,形狀也更接近正方形(高4.6~5CM,寬2.7~3.4CM,重10克),一般下緣較為平直,上緣兩角成圓弧狀;第三類,體型最小,更接近正方形,高不及4CM,寬不到2.5CM,這種甲片的另一種樣子是作成槐葉或柳葉形狀。用上面三種甲片可編成兩類鎧甲,就是由大型長條甲札編成的札甲和用中小型甲片編成的魚鱗甲 ,另外札甲中又有無披膊和披膊之分,騎兵大多使用無披膊的。皮甲成為鐵甲的配角,但仍作為重要的輔助性防具。
重裝騎兵出現在戰場時,正是以部曲私兵為軍隊核心的時代,是從東漢末年開始,經魏晉十六國到南北朝時期。當時,氏族門閥制度和氏族軍事組織結合在一起,豪強世族擁有大量私人武裝。那些部曲既是依附農民,又是豪強世族的私人武裝。這種特殊的人身依附關系,從東漢末年開始惡性發展,到魏晉以後日益加劇,也就影響了當時封建軍隊的組成等方面,當時帶兵的將領都出身豪門世族還擁有自己的私兵部曲,還往往擁有大量的鎧甲和兵器,這些裝備精良的私人部曲,就形成了他們統率的軍隊的核心。這樣一來,自然引起軍隊的組成、指揮和兵器裝備的一系列變化。早期的私人部曲還不一定是騎兵,更不一定是重裝騎兵,私人部曲以甲騎具裝的面貌出現,與五胡亂華時的那些來自北方和西北地區的游牧民族有關。這些民族,進入中原以前都是游牧經濟,擁有優良的馬匹,軍隊又都是騎兵,同時往往還保留著氏族軍事組織的形式。進入中原以後,就與豪強世族聯合起來,自然門閥部曲制度和氏族軍事組織制度也就結合起來,自然又促使軍隊的核心發生變化,終於出現了人馬都披甲的重裝騎兵--甲騎具裝。
據《唐六典》記載,有明光、光要、細鱗、山文、鳥錘、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等十三種。其中明光、光要、鎖子、山文、鳥錘、細鱗甲是鐵甲,後三種是以鎧甲甲片的式樣來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則是以製造材料命名。可見,鎖子與山文是並列的兩種鎧甲。
重裝騎兵所需要的各種武器裝備,可分為四類:一是完整的馬具,二是馬甲--具裝,三是騎兵鎧甲,四是戰斗兵器。當時的馬具中,馬鞍在東漢是製作就相當精緻了,西晉時又有了馬鐙(不過西晉時馬鐙似乎只是用來踩蹬上馬的,騎馬時並不用),這樣,控制馬匹就相當容易了。而具裝呢,通常又可分為保護馬頭的「面簾」,保護馬頸的「雞頸」,保護馬胸的「當胸」,保護馬軀的「馬身甲」、保護馬臀的「搭後」和豎立在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為了保護騎兵後背用的)。騎兵鎧甲是西漢時那種無肩札甲發展過來的「兩當甲」(腋下不連接,所謂「一當胸」「一當背」,在肩上用帶扣聯),到南北朝時,又常常加上護肩的「披膊」,與兩當甲同時的還有另種較名貴的鎧甲,那就是「明光甲」(這種甲的特點就是胸背處各有兩面大型金屬圓護)。最後是兵器,魏晉南北朝時期騎兵使用的兵器,遠射的還是弓和弩,格鬥的是戟,銷(邊旁是矛)和大刀,騎兵們使用擘張弩,不過更多的是使用弓箭,而格鬥武器,戟逐漸被銷所代替,再後來則是刀銷並用,注重劈砍了。盡管甲騎具裝是當時軍隊的核心,但從數量上還是遠少於一般步兵
明代騎兵所配火器,多為三眼銃或五眼銃,我以為其戰法近似歐洲龍騎兵,即乘馬機動,靜止射擊,因為火門槍無法在顛簸的馬背上點放。當然,不排除經過長期訓練後,騎兵能在跑動的馬背上開火,但那樣的話,訓練成本就很高了。
趙國騎兵
戰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復原圖。所謂胡服,實際上是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服裝,它與中原地區寬衣博帶式漢族服裝有較大差異,一般為短衣、長褲和革靴,衣身瘦窄,便於活動。趙武靈王是最先採用這種服裝的人,他是中國服飾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短衣齊膝是胡服的一大特徵,這種服裝最初用於軍中,後來傳入民間,成為一種普遍的裝束。
瓦拉幾亞騎兵
他們大多是輕裝騎兵,衣著類似俄國人或匈牙利人,留圓鬍子,高高的皮帽上綴著羽毛,少數人有鎖子甲和小圓盾。裝備與馬術基本是向土耳其對手學的,除了訓練戰馬漫步、小跑、疾馳之外,羅馬尼亞人發明了獨一無二的馬術:一般的馬總是四蹄交替前進,他們的坐騎可以同時邁出一側的兩條腿,就像駱駝一樣。這種惡形惡狀的習性至今還能在羅馬尼亞山民的牲口中看到,其用途不明。從16世紀末期開始,瓦拉幾亞騎兵成了雇傭兵。一部分在土耳其軍隊中服務,一部分效忠於土耳其的敵人--波蘭、匈牙利和俄國。他們用牛頭做標志,以中隊(sotnia,在俄語中是百的意思)為單位,波蘭軍隊中最多曾有20個這樣的中隊。與土耳其人一樣,他們在很長時間內拒絕使用火器,裝備長矛、馬刀、合成弓。
莫斯科Boyar騎兵
十五世紀後半期開始,俄羅斯軍隊的成分漸漸由武裝農奴變為世襲貴族(Boyar)。
這種貴族組成的騎兵部隊,十六世紀末大概數量在25,000人左右,當然只是指常備軍。一旦需要,這支隊伍隨時可擴充至40,000到50,000人。他們使用的裝備具有濃烈的東方特色:外面穿鎖子甲,拜占庭風格的尖頂頭盔,前臂戴著護臂。貴族的鎧甲上常常鑲金嵌銀,裝飾著毛皮和寶石;扈從則沒有這些防具,穿著打泡釘的衣服,勉勉強強能抵擋弓箭。他們使用的武器有長槍、標槍、彎刀、釘錘,到十六世紀末期逐漸開始裝備手槍,但最基本的武器還是合成弓。
俄國人騎馬的姿勢類似今天的賭馬比賽,馬鐙高,雙膝也收得高。這樣的姿勢很適合射箭,卻不利於抗擊長槍的沖擊。並且,俄國馬相對來說體型較小,所以俄國騎兵盡量避免正面突擊,採用的戰術更多是突襲或以多取勝,將敵人包圍起來,從四面射擊而不用正面交鋒。與歐洲的騎兵部隊相比,俄羅斯騎兵的編織比較鬆散。百人為中隊,千人為團。若干個團組成騎兵師(polk),全軍六個師,分成前衛(perodovoi polk)、左翼(levoi polk)、右翼(pravoi polk)、主力(bolsoi polk)、預備隊(smorozevoi polk)和斥侯(ermaulni polk)。每個師使用不同顏色的矛旗,但圖案多為聖喬治十字。
18世紀伊朗騎兵
1807年法國擲彈兵
波蘭翼騎兵(或者說風騎兵)
13世紀,波蘭人面對的主要敵人有兩個:西北面的條頓騎士和東面的蒙古人。面對東線開闊的地形和機動的蒙古騎兵,波蘭軍不堪一擊,1241年連當時的首都克拉科夫都讓蒙古人給洗劫了一道。從14世紀起波蘭的主要敵人是西邊的條頓騎士,15世紀的13年戰爭是波蘭崛起的開始。通過這場戰爭,波蘭不僅驅逐了條頓勢力,同時也鍛煉了一支軍隊。15世紀波蘭軍隊的組成情況:典型的幾種作戰單位
1、騎士。裝備全身甲,戰馬也披甲。與當時西歐各國騎士裝備相當。兄對當時的全身甲應該清楚。
2、槍騎兵。裝備半身甲(雖未經考證,我分析是指只有上半身防護的盔甲),戰馬不披甲,輔助騎士進攻。
3、弩手,裝備胸甲。
4、劍士,裝備頭盔和盾牌。
另外還包括大炮等火器部隊,用於打攻堅戰。
大約在1526年,波蘭人成立了一支專門用來對付韃靼蒙古突騎的常備軍,到1563年,這支軍隊已經發展到超過4000人,而且絕大多數是騎兵。到1576年時,騎士就僅占騎兵部隊的7%了。除了由Hussar和騎士組成的重騎兵外,騎兵部隊還包括中型和輕型騎兵(哥薩克),他們裝備火槍和復合弓。
西吉斯蒙德三世(1589-1631)期間,為了維持國防需要,除了隸屬國王的常備軍外,還有其他幾種類型:
大貴族的私人軍隊,這在當時還不少;另一種軍隊是哥薩克,在南方他們的隊伍超過了四萬人,是波蘭常備軍的一個重要補充,因為波蘭給哥薩克注冊的問題也常引起矛盾。只有經過注冊的哥薩克士兵才被軍隊接受領到軍餉,這就引起未注冊者的不滿,注冊者對其中的很多約束也不高興,所以盡管哥薩克長期為波蘭服役,但叛亂卻經常發生。
17世紀初,波蘭的軍隊主要由騎兵跟他們的指揮官組成。波軍的戰術風格顯得很豪放,注重在野戰環境下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在攻堅戰中解決敵人(顯然,因為這個目的騎兵佔了軍隊的多數)。
回19世紀法國胸甲騎兵軍官
帝國胸甲騎兵 1630年
當時的中歐,從荷蘭到波蘭之間的廣袤疆土中,散布著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眾多半獨立聯邦,一直以來聽命於維也納的君王,史稱神聖羅馬帝國。嫡系的士兵為了與地方部隊相區別,在腰部或肩上披一條鮮紅的綬帶,在頭盔或帽子上插一段橡樹枝。他們驕傲的自稱Imperialists,帝國軍。
帝國胸甲騎兵也放棄了笨重的長矛,代之以兩把手槍。此時的鎧甲去除了多餘裝飾的部分,重點加強胸、背和頭部的防護,由於冶煉技術的進步,總體重量反而有所增加。現存最重的鎧甲收藏於奧地利,足有42公斤。這些盔甲表面不再修飾,也不像過去那樣要求密不透風,因為最大的威脅已不再是近身的刀劍,而是日益精確的火槍。
瑞典騎兵 1632年
三十年戰爭開始於1618年,以「擲出窗外事件」為標志(皇帝的欽差被捷克新教徒扔出窗口)。1630年,偉大的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as Adolphus)率領15000人的瑞典部隊在波美拉尼亞(Pomerania)登陸,兩年時間內橫掃德境未逢敵手。1632年當他在呂岑戰死後,他的部隊狂熱報仇,贏得了會戰的勝利,那時候已經有十五萬人在瑞典的旗幟下戰斗!
當時的歐洲共有四種典型的騎兵,最重型的是穿四分之三甲的胸甲騎兵,古斯塔夫認為,相較其表現來說,這種騎兵太過昂貴;輕騎兵在與火器的對抗中已顯得力不從心;火繩槍騎兵主要為胸甲騎兵提供火力掩護,數量較少不能獨當一面,價格也較高;倒是龍騎兵,古斯塔夫認為這種騎馬的步兵有更大的潛力。
於是瑞典騎兵部隊就兩種騎兵組成:龍騎兵取代了火繩槍騎兵,提供延伸的火力掩護;輕騎兵則成為突擊的主力,裝備劍和手槍。當然也有少數的瑞典貴族穿著胸甲,但不足以引起整支部隊的面貌。
這樣,瑞典騎兵就是所謂的中型騎兵,他們穿簡單的胸甲,戴一頂壺盔。裝備兩把手槍,使用的直劍也比別國的長。他們沖鋒時規定用佩劍,第一列的騎兵才允許使用火器,最後一列騎兵作為預備隊。每個騎兵營由8個連組成,每連125人。實際上,每個營總是從4個連到8個連不等。
瑞典騎兵部隊中最好的士兵來自芬蘭,被稱為Hakkapelis,這個名詞來自他們在戰斗時的呼號(大笑),意思就是"把他們剁成排骨!"
克倫威爾鐵騎軍(國會軍) 1645年
在英國內戰中,西北的省份大致擁護國王,而東南方商業和製造業發達的省份則站在國會一邊。1644年的冬天,已經被任命為騎兵總指揮的克倫威爾開始重組他的部隊。騎馬的火繩槍兵,或者說馬上的長槍手差不多完全被裁撤了。他們的打扮與保皇黨騎兵相差不大,皮衣外面罩著胸甲,戴壺形的頭盔。使用單面開刃的長劍,有時用傳統的戰斧。裝備手槍,偶爾有軍官扛著一桿長長的馬槍。
鐵騎軍最大的優點就是紀律嚴明,這個綽號(Ironside)是魯普特親王送給克倫威爾的,後來成了他部隊的稱號。倒不是指士兵穿的鐵甲,而是指他們的堅定頑強。在單打獨斗中這些人也許不是正規騎士的對手,但作為一個整體卻行動得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