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圖片 » 采蓮船搞笑圖片
擴展閱讀
手寫小圖片素材 2025-09-02 20:09:50
李子水果卡通圖片 2025-09-02 19:45:40

采蓮船搞笑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25 09:39:55

『壹』 沔陽民歌的內容

亦稱勞動號子。先秦《呂氏春秋·審應覽》:「今舉大木者,前呼輿訁雩,後亦應之。」便是勞動號子的最早記載。宋代高承《事物經原》:「今人舉重出力者,一人倡則為號頭,眾皆和之曰打號」,說明號子是一人領唱,眾人齊聲應和。起著指揮勞動、協調動作、鼓舞勞動熱情、解除疲勞的作用。多種多樣的生產勞動,產生多種多樣的勞動號子。如農事勞動有栽秧號子、車水號子、打場號子等;建築勞動有打夯號子、打硪號子等;搬運勞動有裝卸號子、挑擔號子等;水上勞動有搖擼號子、拉纖號子、捕魚號子等;作坊勞動有榨油號子榨油號子等。
車水號子為勞動號子的一種,流行於長江流域栽種水稻各省。車水的形式多樣,如腳踏水車、手推水車、風車、牛拉水車等。號子的曲調也有多種,也有數首曲子聯在一起,構成一個較大的多段曲式。節奏有的自由,有的較規整,音樂比較粗獷。如果在田中急著等水栽秧時,節奏更為急促,歌聲更為熱烈。歌詞多即興創作,比較固定的有「數麻雀」、「數貓」、「數蛤蟆」、「數水籌」等。也有全曲只唱襯詞的,演唱形式為一領眾和,並常用鑼鼓伴奏。
榨油號子為勞動號子的一種,亦名打油號子、打榨號子,是油坊工人在榨植物油時喊唱的號子。一般有三種不同的榨油方法:「撞榨」、「壓榨」和「錘榨」,號子也因榨法與地區而異。「撞榨號子」,撞榨時,懸一根長約兩丈的粗大撞木,由數人推動撞擊油筒中的大木楔而榨油。撞一次喊一次號子,撞榨的步伐、動作均以號子作統一指揮,情緒比較緊張。「板絞號子」,以螺旋形板絞壓榨油,數人操作板絞榨油機,動作要齊,邊喊邊操作。「錘榨號子」,一般由二人操作,錘打木楔榨油。二人對唱號子,邊操作邊唱。
沔陽號子尤以打硪號子最為普遍。沔陽位於江漢平原中帶,境內有東荊河、通順河、通州河、西流河、排湖(古時叫沔陽河)、沙湖、鯽魚湖、蘆林湖等大小湖泊十多個。由於地勢低窪,湖多河多,因此常常出現十年九水,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民眾為了生計,經常和洪水作斗爭,年年修堤築壩。在艱苦的勞動中,沔陽人民創造了無數的打硪號子,沔陽硪歌因此應運而生。
打硪號子亦稱硪歌,聲調高亢,節奏性強,一唱眾和,邊打邊唱,群眾在修堤築壩時,用以協調動作,緩解疲勞。句式一般是七字、十字,也有用五字句的。建築工地打硪時唱,與打夯號子近似。打硪又有抬硪與飛硪之分。打硪用四人、八人、十人不等,領唱時不打硪,眾唱時打硪。
打硪使用的工具通常有三種:
第一種為是石磙硪。它是農家在禾場上壓穀子用的石磙,綁上四根木杠,由八人提打。
第二種是片硪,又稱方石硪或飛硪。它是由一塊重百餘斤的大方石,四角鑿有孔繩,由八人持繩拋打,時高時低,起落如飛,情緒高昂,場面壯觀。
第三種是木硪。木硪有兩種,一種是方柱形的,一種是圓柱形的,只需要一個人、最多兩個人就能提打。
歌詞多即興創作,也有唱歷史故事的,曲調常吸收當地小調。沔陽硪歌的演唱形式為一唱眾合。領唱者有唱詞,合唱者起襯托作用,沒有實際內容,只唱一些感嘆詞,如嗨、呀、楊、花等等。領唱者都是喊號子的高手,聲音洪亮,方圓數里都可聽得非常清楚。聽到的人真的是如雷灌耳,精神為之一振。有一人領唱的,也有兩人對領的,還有一種《拋球硪歌》,要求更高,一副硪八個人輪流領唱,邊打邊唱,饒有興趣。
沔陽硪歌所唱的內容十分廣泛,有取材於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的,也有通俗唱詞和詩詞小品,更多來自於沔陽花鼓戲的腳本唱詞,如《站花牆》、《白扇記》、《秦香蓮》、《勸姑》、《吵嫁》等。還有一種更考驗領唱人的水平,完全是即興創作,隨唱隨編,看到什麼唱什麼,想到哪裡唱到哪裡,語言朴實搞笑,生活氣息十分濃郁。曲調有慢硪調、急硪調、郎當調、海揚花、也嗬也、咳喲嗬等10多種。根據打硪的速度可分為最慢的「四平調」;慢速的「高腔」;中速的「四塊皮」;快速的「海揚花」、「郎當調」;最快的「劃龍船調」等,其中以中速的用得最多。 1962年,省音協對沔陽硪歌進行搜集整理,在《湖北民間歌曲》上刊出。
隨著時代的進步,修築堤壩都由機械代替,優美動聽的打硪歌再也聽不到了。沔陽硪歌作為一項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儲藏在傳統的民間藝術寶庫中。 為栽秧、扯秧、車水、薅草、打麥等田間耕作中唱的田歌。沔陽田歌種類較多,既有在水田耕作時所唱的秧田歌'等,又有在旱地耕作所唱的薅草歌,還有在禾場勞動時唱的打麥歌等。以薅草歌最有影響,主要流行在毛嘴、鄭場、剅河、三伏潭等旱田較多的地區。薅草歌曲主腔和號子兩種組成,演唱時有領有和,領唱的曲牌有高腔、悲腔、平腔和其他小調,眾人和唱的號子有刮個陰陽火、么妹子笑嘻嘻、拗驢子過橋。流行在張溝一帶的有簧聲、趕字、引聲、也聲等。
曲調既具有山歌的抒情性,又有小調的優美性。用連枷打場所唱的打麥歌,一般有男女數人,面對面邊打連枷邊演唱。歌聲高亢有力,節奏協調一致,氣氛十分熱烈,眾人和唱的號子都是襯詞,無具體內容,而領唱則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內容與當地花鼓或唱詞相同,亦有即興創作。 亦稱小曲。一般是農村婦女在室內綉花做鞋時輕聲低唱,也有在田頭小憩或夏夜乘涼時唱小調的習慣。小調反映的生活面寬,愛情題材居多,常以四季(如四季相思、四季美人、四季歌、四季位、嘆四季)、五更(如勸五更、嘆五更、闊五更、叫五更)、十(如十輯、十想、十恨、十送、十杯酒、十把扇子)、十二(如十二月望郎、十二月看姐、十二月不得閑。(十二時辰)以及花鳥魚蟲為題,採用比興手法表達情感。唱詞通俗生動,順口易記,曲調優美細膩,婉轉動聽,主要有十綉調、綉荷包調等。沔陽花鼓戲的曲牌,大多數由小調發展而成。 舊時,沔陽小調在災荒之年,常伴隨著配上絲弦的三棒鼓、敲碟子流向外地,成為人們賣藝謀生的一種手段。並得到了發展,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
又稱彩調,是配合民間舞蹈采蓮船、獅子等演唱的民歌。歌詞多含恭賀吉慶、視福道喜之意。曲調歡快活潑,氣氛熱烈,伴以鑼鼓助興,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
沔陽民歌形式多樣,其氣氛以燈歌最為熱烈.這是城鄉人民在節日中玩燈所唱的歌.沔陽人民有在逢年過節時都有玩燈的習慣,特別是陰歷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歌舞盛行,歷年不衰。到處都是采蓮般、蚌殼精、打蓮湘、海馬、獅子、龍燈、地花鼓等。有的還扮作一台一台的「故事」,如「八仙過海」、「老背少」、「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之類,形式眾多,因此燈歌也特別豐富。這類民歌的特點是歌詞多數為吉祥的內容,有祝福慶賀之意;曲調歡快活潑,氣氛喜慶。渲唱時一般帶有各種道具,著艷麗的服裝,載歌載舞,並有鑼鼓、嗩吶或絲弦伴奏,是廣大農村最吸引人的節日文化活動。 有《士豪湖霸兩重天》、《武裝暴動歌》、《土牛歌》、<<少年先鋒隊歌》、《婦女解放歌》、《告白軍士兵歌》、《水災歌》、《當兵就要當紅軍》等。
這些紅色歌謠帶有強烈的時代色影,有鮮明的階級捶識和階級感情。1977年,由黃孝林、康大德搜集編寫的《湘鄂西革命歷史民歌》(楊霧青等編曲) ,參加省文藝會演,獲創作演出等獎, 1982年,南國唱片社灌片發行。 它是反映人民群眾新思想、新生活,新風尚的民歌。《哪有閑空回娘家》、《六姐愛的萬能人》、《姑娘喜開機滾船》、《妹妹插秧我拋秧孫》、《想起我的哥》、《訂親只要歌一擔》、《采蓮要到九月八》等。但多出自業余作者之手。
沔陽新民歌是誕生在1958年,代表作是由仙桃錢溝村農民劉同興作詞、省群藝館音樂家何良佑根據沔陽小曲改編的《哪有閑空回娘家》,唱的是因為集體生產很忙,「栽秧割麥兩頭忙,我哪有閑空回娘家」,還有個代表作是《喜壞我的媽媽也》,由沔陽人王玉珍演唱,唱的是生產隊送喜報上門來了。總的說來就是反映「人民公社化」、「大躍進」那個時代的工作與生產、生活。‡

『貳』 你知道哪些有關元宵節的詩詞

之前看到過一首現代詩。馬上就抄在本子上,發現還挺長...

作者:出城看花人

你在人群中擁擠著人群,

人群在擁擠中擁擠著你。(與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有異曲同工之妙)

看人,還是看燈?

看燈,還是看人?

人多,燈多。

燈多,人多。

燈映人,人映燈。

人在燈中,燈在人中。

燈美,還是人美?

人美,還是燈美?

恍惚中,那紅衣女子在人群中一閃,(馬上想到了紫萱與長卿相遇的這一眼萬年)

轉身,卻又不見。

看人,還是看燈?

看燈,還是看人?

扭秧歌的隊伍來了,

踩高蹺的隊伍來了。

舞龍燈的來了,

倒騎驢的來了。

跑旱船的來了,

玩雜耍的來了。

一輛輛彩車,

一幅幅標語。

喧天的鑼鼓,

震得人耳朵都聾了,

看的人眼睛都花了。

看人,還是看燈?

看燈,還是看人?

看了別人也被別人看了,

踩了別人也被別人踩了。

燈啊燈,照亮別人,

也照亮自己的燈啊!

生命點亮的燈,

哪個不是為了續寫自己生命的傳奇?

而我,是否

已在尋找美麗的同時遺失了自己?

猛抬頭,我就看到了天上

那輪又大又亮的圓月。

看人,還是看燈?

看燈,還是看人?

我是醒著來到了天上,

還是醉著搖晃在人間……

這首詩通過相同意象的不同的語序,營造出一種婉曲的美感,如婀娜多姿的女子。(其實我更想用彎彎曲曲)

最喜歡的是最後這一句,從作者的角度側面烘託了街景之美,就像是來到了天上,又像是美的醉人的人間,但是醉人的是街景呢還是美人呢?

『叄』 元宵節怎麼發朋友圈

元宵節發朋友圈的句子


一、唯美的現代句子

1、用我如火的熱情煮一碗湯圓,溫暖你正月的心情;把我的思念串成串掛在你心空,點綴你元宵夜的美夢!

2、因為緣分,我才有幸認識了你;因為有你,我才增加一份友情;因有友情,我才多了一份祝福;因有祝福,我才增加一份美好。祝朋友元宵節快樂!

3、元宵到,送你一個湯圓,幸福為主料,開心、浪漫、甜蜜、吉祥、健康、和睦是輔料,包裹一年的幸運,四季的平安,願你吃出元宵的快樂。

4、盞盞花燈報元夜,歲歲瑞雪兆豐年,玉燭長調千戶樂,花燈遍照萬家春,祝我親愛的朋友,元宵節快樂!

5、迎來春天的燦爛,世界隨著季節變,思念卻是更勝前,元宵佳節心情暖,給你祝福不會變,願你生活比春花艷,願你事業比月亮圓。

6、元宵節將至,送你幾盞名貴的燈籠:橘燈、絹燈、五彩虎皮燈、無骨麥秸燈、走馬燈、孔明燈,燈燈照亮你的前程,祝你身體健康,事事順風!

7、十五鬧元宵,喜意不勝消,明月掛樹梢,家人庭中笑,團圓夜美好,湯圓味道妙,暖意心間漂,此刻樂逍遙。

8、明月當空高高照,元宵祝福在微笑,十五湯圓別樣甜,快樂常伴你身邊,溫馨給你發,此後你將大發達,正逢佳節,祝願你心想事成,順心如意。

9、吉祥是包廂,平安是路軌,快樂是路標,幸福是車站,好運是站台,成功是特快,貨物就是我的祝福集裝箱,請於元宵佳節簽收,內有一年好運哦!

10、當你讀這短訊,你已欠我一個擁抱;刪除這短訊,欠我一個吻;要是回復,你欠我全部;要是不回復,你就是我的了。元宵節快樂!

11、你知道我多喜歡你嗎?圓粉粉的小臉蛋,咧嘴就是那麼甜美的笑臉。真的好想在你臉上狠狠地吻下去,讓你融入我的身體。阿!香甜的元宵。

12、一聲聲鑼鼓敲響元宵的幸福,一幕幕煙火點燃元宵的祝福,一盞盞彩燈照亮元宵的祈福,一陣陣沸騰煮熟元宵的財福,祝你元宵一福接一福。

13、好喜歡你的軟,好喜歡你的酥,好喜歡你的粘,好喜歡你圓圓的頭,哈哈,因為你是湯圓,祝你快樂!

14、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傳統的全集,是幸福的走勢,是明星的合集,是流行的趨勢,是時間的聚集,是祝福的姿勢,祝你快樂。

15、正月十五良宵到,花燈吐艷把春報,一年初望明月照,湯圓滾燙鬧良宵,虎年好,虎年妙,元宵佳節快樂抱,虎年好,虎年妙,元宵佳節開心邀。

16、元宵祝福,我最有料。健康和面,適宜老少。快樂擀皮,闔家歡笑。真誠作餡,友誼味道。熱情為火,吉星高照。團圓為鍋,快樂開道。

17、月圓,賦予大地多少清輝;團圓,便是人間多少喜悅。

18、春來了!鳥到了!虎年中國更好了!元宵佳節齊團圓!元宵圓!滾又滾!好運滾到你家去!新的一年更美好!全世界今年不差錢!不差錢!老虎了!

19、匯集平日的祝願,凝聚心底的真誠,搭載新年的吉祥,在辭舊迎新的祝福聲中,恭祝您和您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二、元宵節發朋友圈的唯美詩詞

1、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姜白石《詩曰·元宵爭看采蓮船》

2、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晁端禮《水龍吟·詠月》

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4、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5、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6、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蔣捷《女冠子·元夕》

7、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8、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葯市,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陸游《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9、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10、紫府東風放夜時。——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11、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12、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元好問《京都元夕》

13、群品欣欣增氣色,太平依舊獨閑身。——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14、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肆』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求簡譜

簡譜如下:

1155665-一閃一閃亮晶晶

4433221-滿天都是小星星

5544332-掛在天上放光明

5544332-好像許多小眼睛

1155665-一閃一閃亮晶晶

4433221-滿天都是小星星

(4)采蓮船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1、《一閃一閃亮晶晶》(英語: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又譯《一閃一閃小星星》或稱《小星星》《閃爍的小星》,是一首相當著名的英國兒歌,旋律出自於法國民謠《媽媽請聽我說》(法語:Ah! vous dirai-je, Maman),歌詞則出自於珍·泰勒(Jane Taylor)的英文詩《小星星》(The Star)。後莫扎特依此創作了著名的《小星星變奏曲》。

此詩第一次出版於1806年,收錄在珍與其姊安·泰勒(Ann Taylor)的合選集《Rhymes for the Nursery》中。

2、英文歌詞原文: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3、唱名如下:

Do Do So So La La So
Fa Fa Mi Mi Re Re Do
So So Fa Fa Mi Mi Re
So So Fa Fa Mi Mi Re
Do Do So So La La So
Fa Fa Mi Mi Re Re Do

『伍』 荊州歷史文化簡介和圖片

荊州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孕育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精神,「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進取精神,「清廉高潔,至死不渝」的屈原精神。

關公鎮守荊州十年,其「忠、義、仁、勇」的精神品質千古流芳,成為華人崇拜的「武聖」「財神」。始建於三國時期的荊州古城牆,被譽為「中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關帝廟會每年正月和農歷5月13日,關帝廟都要舉行大型廟會,屆時,荊州人在這里玩龍燈,劃采蓮船,騎馬射箭,吹喇叭套轎子,把關帝廟內外鬧騰得紅紅火火。荊州人敬仰關公,已成了千年不變的習俗。

龍舟節荊州是中國龍舟文化的發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國荊州國際龍舟節」,已成為荊州獨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擴大開放的重要載體和全市人民的盛大節日。

(5)采蓮船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荊州之名源於《尚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故古時荊、楚通用。沙,始稱津或江津,歷為江陵縣的重要商埠和碼頭。

荊州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類就在這里創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荊州系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屬楚。

荊州是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朝萬曆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138位。

『陸』 開縣有哪些風俗

開縣的風俗有草鑼鼓、竹枝詞、燈(獅)舞、吹奏樂、號子、雕塑、端公舞、皮影、溫泉賽罵、采蓮船、車車燈、打連廂。

開縣風俗的具體介紹:

一、草鑼鼓。草鑼鼓是普遍流行在三峽地區的一種與勞動生產相結合的特殊歌唱形式。開縣傳承有《草歌》《草鑼鼓》等優秀歌詞,1990年《開縣志》已載錄。

二、竹枝詞。竹枝詞屬古代巴渝民歌,亦叫竹枝歌,是一種特有的歌謠,是三峽地區民歌的總稱。」武王伐紂、前歌後舞」是這一文化現象最早的史述。清乾隆《開縣志》記:「俗重田神,漁樵耕牧,好唱竹歌」.清咸豐《開縣志》載:」《宇記》:開州風俗……男女皆唱竹枝。」可見竹枝歌在開縣源遠流長。開縣於1983年整理成《開縣民歌集成》刊行於世,收錄民歌176首。

三、燈(獅)舞。開縣民間流傳有」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燈」.春節是開縣人民極為重視的傳統節日,歡慶時間達半月之久,尤以元宵之夜更為熱鬧,鼓樂歡奏,鞭炮轟鳴,焰火騰空,彩燈四布,奼紫嫣紅、炫人眼目。特別以玩龍燈、舞獅子、彩蓮船為最顯特色。開縣」玩獅子」習俗,相傳始於西漢,盛於於清乾隆以後,主要有地浪獅子、高腳獅子、獨角獅子等數種。

四、吹奏樂。開縣古為巴國地,巴人以樂舞著稱。竹溪鎮石碗東漢岩墓中,出土有十餘尊灰陶樂俑,有說書、口技、撫琴、擊鼓等,顯然為一樂隊。開縣音樂文化自巴而始,最早的史述證明當屬」武王伐紂,前歌後舞」.主要流行樂器有噴吶、笛子、大號、小號、拉管、黑管、蘆笙等。

五、號子。開縣現流傳的號子,產生於不同的體力勞動過程之中,與勞動節奏相配合協調。演唱形式多樣,代代口耳相傳,曲調相對穩定。歌詞既有傳承也可即興編唱,但格式框架大體不變,如一人獨唱的石匠開山號子,二人對唱的轎夫號子,一人領唱眾人和唱的抬工號子。開縣抬工號子很有名,曾出席北京、四川文藝調演,是一種集體號子歌,如《麻雀號子》、《連八句翻望鄉台》等。開縣號子有石工號子、抬靈柩號子、挑擔號子、打牆號子、打夯號子、抬轎號子等十數種。

六、雕塑。開縣雕塑技術,源遠流長,是開縣建築文化中最有價值的部份。唐宋間宗教鼎盛,古寺廟中的神佛菩薩像,均為石雕、木刻、泥塑之作。民間實用的木床、桌椅及器皿上,雕花盛行。明清時流傳下來的「羅漢椅"與」雕花床」、」葡萄床」裝飾尤為講究,有卷草流蘇,丹鳳朝陽,鳳穿牡丹等圖案。大覺寺和鐵橋鎮的金瓶寺的神佛菩薩像獨具匠心。現保存較完好的清代雕塑作品,要數溫泉仙女洞壁畫、中和余家大院壁畫等。

七、端公舞。在開縣,至今還流傳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形式--端公舞,這種舞由巫師一人表演,不分場所。其傳承方式是由巫師設壇受徒,代代相傳。神歌唱本都由手抄。其中《踩花》、《神槍舞》、《祭五方神舞》、《祭五猖神舞》、《大鵬金翅鳥》、《踩八卦》、《跑城穿花》等都保留了巴文化和楚文化、巫文化的印記。其舞程序與楚辭《九歌》中的程序相近。

開州區隸屬於重慶市,位於重慶市東北部,三峽庫區小江支流回水末端,西鄰四川省開江縣,北依大巴山接城口縣和四川省宣漢縣,東毗雲陽縣和巫溪縣,南近長江鄰萬州區。

『柒』 誰知道什麼叫「劃旱船」

劃旱船(采蓮船)

劃旱船是漢族民間舞蹈的一種形式。

在東鞏,旱船也稱采蓮船。采蓮船多用竹、木或麻稈扎結而成,外面用彩布蒙住,船頭、船尾、船幫上多飾以花朵,有的還在船甲板上置一鏡片,以反光來映襯坐船人的美貌。

東鞏的采蓮船表演有單船舞,也有雙船舞,邊歌邊舞,雅趣十足。表演時,將船系在表演者(也稱坐船人,一般由容貌美麗的小姑娘扮成仙女)腰間,兩手提著船的兩邊船舷,走著碎步,晃晃悠悠,猶如坐在船上;另一人扮作艄公,手拿船漿,在船的周圍邊走邊劃,如同行船於水上;船的後面或側面還跟著一個媒婆打扮的人,不時地護著坐船的小姐,生怕遭到別人的嬉戲和騷擾。由於表演細膩、活潑,常逗得觀看的群眾捧腹大笑。

民間故事形式采蓮船在東鞏流傳甚廣,還有一段美妙的故事。

傳說為修洛陽橋,玉皇大帝派主管土木工程的官員下凡到洛陽督辦修橋事宜,修到一半時所帶銀兩已經全部花光,不僅沒有了工錢支付工匠,而且連自己的盤纏、飯錢都成了很大的問題。於是玉皇大帝根據奏請,派王母娘娘去找魯班造一隻大船。

魯班得到授意,跑到月宮里砍了一棵梭欏樹,造了一條非常精美雅緻的蓮花船,由王母娘娘坐在船的中央下凡到人間去給人們賀新春,人們都想一睹王母娘娘羞花閉月之貌,紛紛向船上拋撒金銀首飾和銀兩,待船上裝滿了銀兩,便滿載著高興而去,用這些銀兩修好了洛陽橋。

後來,民間百姓為紀念天宮造福百姓,每年新春賀歲時便以玩采蓮船的形式來表演。
流傳在東鞏地區的采蓮船表演以即興演唱為主,唱詞多以祝福或祁財為主。配以民間吹奏、打擊樂,使場面歡快活潑,唱腔主要有東鞏花鼓戲的陶腔和打腔,陶腔腔調圓潤、舒緩悠揚,打腔則以高亢、激昂、語速較快見長。目前能表演的形式有鯉魚跳龍門、二龍戲珠、八仙過海、綵船偎沙等。

更詳細的內容:

http://ke..com/view/775040.html?wtp=tt

圖片: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cb=cb&word=%BA%B5%B4%AC&bar=3

『捌』 綠陰不減來時路中的減是什麼意思

1、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高駢《山亭夏日》
白話文意思:水晶簾在微風中輕輕搖動,滿架薔薇惹得一院芳香。
2、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白話文意思: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
3、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曾幾《三衢道中》
白話文意思:山路上古樹蒼翠,與水路上的風景相比也毫不遜色,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更增添了些幽趣。
4、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李白《折荷有贈》
白話文意思:撥弄那荷葉上的水珠,滾動著卻總不成圓。
5、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白話文意思: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臨披著月光才回家。
6、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白話文意思: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像與天相接,陽光下的荷花分外鮮艷嬌紅。
7、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蘇軾《菩薩蠻·迴文夏閨怨》
白話文意思:微風吹,汗味透香氣,薄衫生涼意。涼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氣。
8、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白話文意思:仲夏之夜苦於太短,打開窗子享受一下微涼。
9、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白話文意思:雨後的荷花散發著陣陣清香,彌漫整個庭院。這時候,又享用著投放在井裡用冷水鎮的李子和瓜,像冰雪一樣清涼舒爽!
10、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陶淵明《讀山海經·其一》
白話文意思:孟夏的時節草木茂盛,綠樹圍繞著我的房屋。
11、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蘇軾《賀新郎·夏景》
白話文意思:手拿著絲織的白團扇,團扇與素手似白玉凝酥。
12、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白話文意思: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從東面慢慢升起。披散著頭發在夜晚乘涼,打開窗戶躺卧在幽靜寬敞的地方。一陣陣的晚風送來荷花的香氣,露水從竹葉上滴下發出清脆的響聲。正想拿琴來彈奏,可惜沒有知音來欣賞。感慨良宵,懷念起老朋友來,整夜在夢中也苦苦地想念。
13、酒盞旋將荷葉當。蓮舟盪。時時盞里生紅浪。——歐陽修《漁家傲·花底忽聞敲兩槳》
白話文意思:摘下荷花當酒杯,采蓮船在荷花池中盪漾。粉紅色的荷花映酒中,杯里時時翻紅浪。
14、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李白《采蓮曲》
白話文意思:若耶溪旁,三三兩兩的采蓮女正在采蓮子;隔著荷花談笑風生,互相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