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滸中明明是魯智深生擒方臘,影視劇為啥改成了武松
水滸寫的是以宋江為首的梁山一百單八將反抗朝廷、接受招安、征討遼國、王慶、田虎以及江南方臘等的故事。這本書的歷史依據,是北宋末年,宋江等三十六人起義,然而其終究只是一部小說,有許多是作者的原創和虛構,所以關於其中的人物和故事,要和正史上有所區分。梁山好漢們的悲劇,是從征方臘開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108將,在江南折了大半,最後只有36人活著回來。
最後,魯智深到最後雖然還是上戰場廝殺,但基本已經成佛了。讓一個佛子來打打殺殺,生擒方臘,不太像話。不如改成武松擒方臘,如此既能表現魯智深之佛之仁心(因為生擒方臘的機會相當於他讓給武松的),也能表現天人一般的武松,一舉兩得。基於這些原因,所以許多影視劇都偏向於把魯智深擒方臘,改成武松單臂擒方臘。
㈡ 武松單手擒方臘 故事概梗
方臘率領剩下的軍隊在路上正巧碰見了張青夫妻二人,一場惡戰是免不了的,兩人為了把敵人殘留的兵力消滅,竟然一個接一個的被方臘殺了。方臘居然苟延殘喘的活了下來,並且還順利地逃走了。
可能他覺得自己運氣好,福大命大,實則不然,還有一場硬仗等著他呢,一個狠角色——武松在等著他。武松見到他瞬間兩眼通紅,渾身都是殺氣。武松橫在路上,讓他無處可躲。武松在先前的戰斗中已經受了傷,本來一個胳膊就被箭刺傷,插進了柱子里。
兩人偏在這時候交了手,武松咬牙把自己受傷的胳膊砍了下來。兩人打在一起,方臘能夠明顯的覺察出武松體力不濟,就嘲諷武松:「以前那麼驍勇善戰的打虎英雄也就不過如此嘛」聽了他的冷嘲熱諷,這可激怒了武松,武松抖擻精神,後來真的追上了方臘,僅僅用一隻手就把他制服了。
(2)單臂擒方臘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武松獨臂擒方臘」並非出自《水滸》原著。但由於影視劇及各個版本「民間故事」的流傳度極為廣泛,在民間造成了極大程度的誤導,致使許多沒有看過原著的人人物方臘確是被武松所擒。
水滸中擒方臘的劇情:
卻說方臘從幫源洞山頂,落路而走,忙忙似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便望深山曠野,透嶺穿林,脫了赭黃袍,丟去金花襆頭,脫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扒山奔走,要逃性命。連夜退過五座山頭,走到一處山凹邊。
見一個草庵嵌在山凹里。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庵內尋討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拿了方臘,帶到草庵中,取了些飯吃,正解出山來。卻好迎著搜山的軍健,一同幫住,擒捉方臘,來見宋先鋒。
宋江見拿得方臘,大喜。便問道:「吾師,你卻如何正等得這賊首著?」魯智深道:「灑家自從在烏龍嶺上萬松林里廝殺,追趕夏侯成入深山裡去。被灑家殺了。貪戰賊兵,直趕入亂山深處,迷蹤失逕,迤隨路尋去。
正到曠野琳琅山內,忽遇一個老僧,引領灑家到此處茅庵中。囑付道:『柴米菜蔬都有。只在此間等候。但見個長大漢從松林深處來,你便捉住。』夜來望見山前火起,小僧看了一夜。又不知此間山徑路數是何處。今早正見這賊爬過山來。因此,俺一禪杖打翻,就捉來綁了。不想正是方臘。」
㈢ 新水滸傳武松獨臂擒方臘是第幾集
84集。
第八十四集劇情介紹:
方臘帶著殘部路遇菜園子張青孫二娘夫婦,又是一場混戰,張青和孫二娘奮力將方臘殘部剿滅,雙雙戰死,但方臘卻又命大逃脫。
誰知前面還有武松攔住去路,二人交手,武松一隻胳膊被兵器刺中,插入柱子,他忍痛砍掉自己的手臂,追上方臘,以一隻手臂將方臘擒住。
方臘起義軍自此才全部被剿滅殆盡。宋江探訪囚牢中的方臘,方臘贈給宋江自己的一條紅頭巾。
(3)單臂擒方臘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水滸傳》原著中活捉方臘的是魯智深,所以在《水滸》原著中,「武松獨臂擒方臘」一說是不存在的。
而在《水滸》一百二十回本的第九十回中,智真長老為魯智深作了四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也證明了這一點。
至於武松的斷臂,則是被方臘手下的靈應天師包道乙用玄天混元劍砍斷的:
宋江便領起軍兵,從裡面殺出去時,早望見魯智深,武松一路殺來,正與鄭彪交手。那包天師在馬上,見武松使兩口戒刀,步行直取鄭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元混天劍來,從空飛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暈倒了。
卻得魯智深一條禪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時,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將斷,卻奪得他那口混天劍。武松醒來,看見左臂已折,伶仃將斷,一發自把戒刀割斷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滸傳
㈣ 「武松單臂擒方臘」的故事廣為流傳,方臘真是被武松所擒獲嗎
方臘被誰所擒?要從兩個方面看,一則「水滸傳」,二則「歷史」;當然!看過「水滸傳」小說的都知道,在小說中,並沒有「武松單臂擒方臘」一節,方臘也不是被武松擒獲的,兩人壓根就沒有交過手,何來擒獲一說;小說中的方臘,是被魯智深所擒,那日魯智深追殺夏侯成途中,不幸迷失方向,正在尋路之際,得一高僧指點,魯智深不但擒殺了夏侯成,還誤打誤撞把方臘給生擒了;
歷史上的方臘很聰明,他懂得用一些宗教信仰來催眠哪那些民眾,他利用摩尼教的「二宗」、「三際」之說,來組織他的義軍;起義不久,他手下就達到了幾十萬人,給朝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加上一路高歌猛進,連戰連捷;義軍聲勢越發強大,為此微宗是焦頭爛額,趕緊派童貫領大軍前往迎敵;沒想到這童貫雖是宦官,打起仗來倒是一把好手,很快他就把方臘打敗了,方臘軍節節敗退,一路退至幫源洞,可區區彈丸之地,怎敵得童貫大軍,不久後,方臘也被擒了,起義宣告失敗;
所以小說中的方臘是魯智深所擒,歷史上的方臘則是被是童貫大軍所擒!
㈤ 明明是魯智深生擒方臘,那電視劇為何要改成武松呢
一、武松人氣高民間素有“馬下武松,馬上林沖”的說法,魯智深的戰鬥力雖然並不比武松弱,但是魯智深的人物形象在眾人眼中不過是一個意氣用事的莽漢罷了。武松不同,武松在民間眾人的眼中是一個有情有義,做事思慮周全的真漢子。相比較魯智深來說,武松的形象更像是一個英雄,魯智深只不過是一個空有戰鬥力的莽夫而已。
綜合而言,其實主要原因還是武松在民間有著更多的粉絲,他比魯智深更受歡迎。
㈥ 影視中是武松擒方臘,為何原著卻是魯智深
水滸寫的是以宋江為首的梁山一百單八將反抗朝廷、接受招安、征討遼國、王慶、田虎以及江南方臘等的故事。這本書的歷史依據,是北宋末年,宋江等三十六人起義,然而其終究只是一部小說,有許多是作者的原創和虛構,所以關於其中的人物和故事,要和正史上有所區分。
梁山好漢們的悲劇,是從征方臘開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108將,在江南折了大半,最後只有36人活著回來。
最後,魯智深到最後雖然還是上戰場廝殺,但基本已經成佛了。讓一個佛子來打打殺殺,生擒方臘,不太像話。不如改成武松擒方臘,如此既能表現魯智深之佛之仁心(因為生擒方臘的機會相當於他讓給武松的),也能表現天人一般的武松,一舉兩得。
基於這些原因,所以許多影視劇都偏向於把魯智深擒方臘,改成武松單臂擒方臘。
㈦ 水滸傳中武松征方臘時手臂中劍,為何他要砍斷自己的整隻手臂
因為武松看到手臂已經快斷了,所以便自己了斷了。
當時,武松跟隨著宋江去攻打方臘,本來正和方臘軍的鄭彪打的火熱,這個時候方臘的包天師卻偷襲武松,拔出他鞘中鋒利的玄元混天劍來,就要偷襲武松,而且還是高處飛下來,這時候具有相當大的動能,加上包天師武藝也不差,所以一劍就重重砍在武松的左臂上,這一劍猛到什麼程度呢,從兩方面我們就可以看出來。
多年前就在景陽岡闖出了酒醉打虎的名號,江湖上誰人不知他的勇武之名,武松很注重名聲,因而一怒之下殺了他自己的親嫂嫂來維護他哥哥武大郎及他自己的英雄氣概。如今,自己被敵人砍傷成這個狼狽樣子,快斷的手臂完全成了自己的拖累。諸般考慮,武松就自己狠下心斷臂了。
武松實在是個血氣方剛的英雄,自斷手臂以明志,最後竟還能獨臂擒方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