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家覺得《功夫熊貓》中哪一段最搞笑
在我個人看來,我注意到兩個小pose1.小兔子吃面條(被從店裡往出拽的時候端著碗吃面條的樣子)2.猴子打坐(糊著的紙被戳破看過去猴子練功打坐。那姿勢,那身材,哈哈)搞笑的場景很多 ,但是這兩個給我印象最深刻 。
此外影片中強大的西方音效陣容也是本片不容忽視的一大亮點,戴維;克羅斯、安吉莉娜;朱莉、塞斯;羅根、達斯汀;霍夫曼、傑克;布萊克、伊恩;麥克肖恩等明星紛紛獻聲為該片配音。而其配樂師則是曾獲奧斯卡獎的好萊塢大師——漢斯;辛莫。由此可見,該片在細節處理上也同樣注入了濃郁的的西方韻味。
怎麼樣?如果喜歡我的回答的話歡迎給我留言和點贊吧~
㈡ 中國十大拳種
中國十大拳種:
1、長拳
長拳是中國傳統拳派之一,屬於一種北派武術。一般將查拳、華拳、炮拳、紅拳等均列入長拳。主要包括拳、掌、勾三種手型,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和一定數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屈伸。長拳技術以姿勢、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勁力、呼吸、節奏等為八要素。
2、南拳
南拳又稱南方拳,它以福建、廣東為中心,廣泛流傳於長江以南地區,故稱南拳。
南拳的特點是套路短小精悍,結構緊湊,動作朴實,手法多變,短手連打,步法穩健,攻擊勇猛,常伴以聲助威,技擊性強。南拳講究樁功,以練坐樁為主,還有丁樁、跪樁等。也還有練葯手、打砂袋、鐵砂掌、點穴功、童子功、羅漢功、青龍功、排打功等。動作緊削, 剛勁有力,步法穩固,手法多變,身居中央,八面進退,常以發聲吐氣助發力、助拳勢。
3、太極拳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導引術、中醫等的完美結合,它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
它棚、捋、擠、按、采、例、肘、靠、進、退、顧、盼。定為基、本十三勢。動作柔和緩慢,處處帶有弧形運動綿綿不斷,勢勢相連。傳統的太極拳有陳式、楊式。吳式、孫式和武式等較有影響的流派。各式太極拳又有大架、小架、開合、剛柔相兼等各自不同特點,
4、形意拳
以三體式為基本姿勢,以劈、崩、鑽、炮、橫五拳為基本拳法,並吸取了龍、虎。猴、馬、龜、雞、鷂、燕、蛇、鴕、鷹、熊等十二種動物的形象擊法而組成的拳術。其運動特點是,動作整齊簡練嚴密緊湊,發力沉著,朴實明快。
5、八極拳
一種以挨、傍、擠、靠等貼身近攻動作為主要內容的拳術。其套路結構短小精悍,發力剛脆,步法以震腳闖步為主,具有節短勢險,剛猛暴烈,猛起硬落,逼身緊攻的短打類型的拳術特點。
6、通背拳
以摔、拍、穿、劈、攢等五種基本掌法為主要內容,通過圈攬勾劫,削摩撥扇等八法的運用,而生化出許多動作的拳術,它的特點是出手為掌,點手成拳,回收仍是掌;動作大開大合,放長擊遠,發力起自腰背,甩膀抖腕,發力冷彈脆快。
7、劈掛拳
一種以猛劈硬掛為主,長擊快打,兼容短手的拳術,基本方法有滾、勒、劈、掛、斬、卸、剪、采、掠、擯,伸、收、摸、探、彈、砸、擂、猛等於人字決。練習時要求擰腰切胯,溜臂合腕,講究滾勒勁,吞吐勁、劈掛勁、翻扯勁和轆轆動等勁法,其運動特點是,大開密合,長擊冷抽,雙臂交劈,斜攔橫擊,吞吐含放,翻滾不息。
8、翻子拳
一種短打為主,嚴密緊湊,拳法密集,幽手脆快的拳術。主要拳法有沖、棚、豁、挑、托,滾、劈、叉、刁、裹、扣、摟、封、鎖、蓋、壓等。其運動特點是步疾手密,連珠炮動,閃擺取勢,上下酬轉,迅猛遒勁,有「翻子一掛鞭」之說。
9、地躺拳
以跌、撲、滾、翻、等地躺摔法和地躺腿法為主要內容的拳術。技巧性較強,動作難度也較高,全套中常出現的動作有搶背、盤腿跌、摔剪、烏龍絞柱、虎撲、栽碑、撲地蹦、鯉魚打挺及勾、剪、掃、絞等腿法。共運動特點是順勢而跌,旋即而起,卧地而擊,高翻低滾,起伏閃避,一氣呵成。
10、象形拳
模擬各種動物的特長和形態,以及表現某些古代人物的搏鬥形象和生活形象的拳術。如鷹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鴨形拳,以及八仙醉酒、魯智深醉跌、武松脫銬等,都屬於象形拳,象形拳分象形、取意兩種,象形是以模仿動物和人物的形態為主,缺少或很少有技擊的動作;取意則以取意動物的搏擊特長為主,以動物的搏擊特長來充實技擊動作的內容。
(2)猴拳搞笑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拳種是指流傳有序,內容系統,獨具運動特點的武術拳術。事實上,少林、武當、峨眉、南拳四大派內部,又有許多支派,各支派中某一套路如有顯著特色,又可能發展為新的支派。在四大派之外,有數量更多的較小一些的派別,猶如滿天繁星,形成了中國武術文化的大觀。
㈢ 武術中虎形,蛇形,猴形,鶴形,螳螂的動作怎麼做求圖片。
這不是簡單的動作 建議你去了解一下形意拳先 形意拳素來是五禽五獸兩條龍 比如虎形的動作就有虎撲 虎抱頭 等等
當然還有 猴拳 螳螂拳等等
㈣ 求!中國武術招式的名稱!!
1、以佛聖道仙、神祗鬼怪命名:
一神拳、猛鶴拳、二郎拳、韋馱拳、大聖拳、八仙拳、天羅拳、地煞拳、六星拳、哪吒拳、金剛拳、觀音拳、佛漢拳、佛教拳、羅漢拳、金剛錘。二十八宿拳、四仙對打拳、七星訪友拳、羅漢螳螂拳、夜叉巡海拳、金剛三昧掌、夜叉鐵沙掌等。
2、以「門」命名:
余門拳、硬門拳、法門拳、空門拳、紅門拳、魚門拳、孔門拳、風門拳、水門拳、火門拳、鳥門拳、佛門拳、窄門拳、字門拳、孫門拳、嚴門拳。熊門拳、自然門拳、引新門拳、羅漢門拳、磨盤門拳、水滸門拳等。
3、以姓氏命名:
劉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巫家拳、薛家拳、岳家拳、趙家拳、杜家拳、周家拳、祈家拳、溫家拳、孫家拳、鄒家拳、高家拳、戚家拳、洪佛拳、岳家教、鍾家教、刁家教、李家教、朱家教、
蔡李佛拳、岳氏連拳、羅家三展、楊家短打、胡氏戳腳、郝氏戳腳、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孫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林氏下山拳、武氏十八技等。
4、以人名命名:
燕青拳、太祖拳、孫臏拳、五祖拳、宋江拳、白眉拳、珠娘拳、純陽拳、達摩拳、玄女拳、武侯拳、五郎拳、文聖拳、南枝拳、詠春拳、岳王錘、武子門拳、子龍炮拳、太祖散掌、三皇炮錘、孔朗拜燈拳、劉唐下書拳、武松脫銬拳、武松獨臂拳、神行太保拳、燕青巧打拳、達摩點穴拳、
太白出山拳、甘鳳池拳法、黃嘯俠拳法、燕青十八翻、羅王十八掌、達摩十八手、孫二娘大戰拳、武松鴛鴦腿拳等。
5、以地名命名:
潭腿(山東臨清龍潭寺)、少林拳、武當拳、峨眉拳、崆峒拳(分五大門:飛龍門、追魂門、奪命門、醉門、神拳門)、梅山拳、靈山拳、昆侖拳、關東拳、關西拳、龍門拳、登州拳、東安拳、石頭拳、水游拳、西涼掌、太行意拳、洪洞通背拳等。
6、以動物命名:
龍拳、蛇拳、虎拳、豹拳、鶴拳、獅拳、象拳、馬拳、猴拳、彪拳、狗拳、雞拳、鴨拳、龍形拳、龍樁拳、龍化拳、行龍拳、飛龍拳、火龍拳、青龍拳、飛龍長拳、青龍出海拳、毒蛇吐信拳、虎形拳、黑虎拳、青虎拳、白虎拳、餓虎拳、猛虎拳、飛虎拳、伏虎拳、五虛拳、八虎拳、虎嘯拳、
回頭虎拳、側面虎拳、車馬虎拳、隱山虎拳、五虎群羊拳、工字伏虎拳、虎豹拳、虎鶴雙形拳、白鶴拳、宗鶴拳、鳴鶴拳、飛鶴拳、食鶴拳、飽鶴拳、餓鶴拳、五祖鶴陽拳、永春白鶴拳、獨腳飛鶴拳、獅形拳、金獅拳、獅虎拳、二獅抱球拳、猿功拳、猿形拳、猿糅伏地拳、白猿短臂拳、
白猿偷桃拳、雞形拳、鴨形拳、鷹爪拳、老鷹拳、岩鷹拳、雕拳、鷂子拳、鷂子長拳、燕形拳、大雁掌、蝴蝶掌、龜牛拳、螃蟹拳、灰狼拳、黃鶯架子、鴛鴦拳、螳螂拳、硬螳螂拳、秘門螳螂拳、八步螳螂拳、梅花螳螂拳、七星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六合螳螂拳、光板蝗螂拳、玉環螳螂拳等。
7、以日常雜物命名:
巾拳、扇拳、傘拳、花拳、船拳、鍾拳、板凳拳、褂子拳、雲帚拳、脫梏拳、百花拳、梅花拳、蓮花拳、螺旋拳、山門拳、白玉拳、湯瓶拳、沾衣拳、衣衫母拳、三戰鐵扇拳、三十六合鎖等。
8、以手法命名:
插拳、截拳、掛拳、擋拳、扎拳、套拳、穿拳、撕拳、翻拳、炮拳、罩掌、劍手、短手、五手拳、應手拳、捏手拳、合手拳、封手拳、練手拳、攔手拳、劈掛拳、撂擋拳、撞打拳、通臂拳、殺手掌、反臂掌、字手、十字手、排子手、萬古手、黃英手、八黑手、錦八手、照陽手、金槍手、
天罡手、地煞手、四門重手、分手八快、咬手六合拳、蓋手六合拳,九宮擒跌手、羅漢十八手、二十四破手、三十六閉手、七十二插手、三十六看對手等。
9、以步法、腿法命名:
彈腿、暗腿、踔腿、截腿、連腿、戳腳、四步拳、六步拳、八步拳、練步豢、穿步拳、順步捶、腰步捶、擋步捶、涌步捶、亂八步、三步架、五步打、八步轉、掘子腿、溜腳式、十二步架、
六步散手、十字腿拳、溜腳架子、連環鴛鴦步、鹿步梅花樁、八步連環拳、九宮十八腿、少林二十八步,進步鴛鴦連環腿等。
10、地躺拳類:
地躺拳、地行拳、地功戳腳,地功翻子、地功羅漢拳、活法黃龍拳、地躺八仙拳、金剛地躺拳、少林地龍拳、地功鴛鴦拳、飛龍地躺拳、九滾十八跌等。
11、醉拳類:
八仙醉、水游醉、醉溜擋、醉八仙拳、醉羅漢拳、文八仙拳、武八仙拳、大八仙拳、混八仙拳、清八仙拳、少林醉拳、形式八仙拳、羅漢醉酒拳、太自醉酒拳、武松醉跌拳、燕青醉跌拳、石秀醉酒拳、魯智深醉打山門拳等。
12、跌打拳類:
跌撲拳、沾跌拳、沾衣十八跌、武松混打拳、武松脫銬拳、水滸連環拳等。
中國各地的著名拳種還有:
大洪拳(三晃膀)、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大成拳(意拳)、八卦拳、八卦掌、八極拳、六合拳、查拳、華拳、紅拳、節拳、綿掌、綿拳、太虛拳、二郎拳、大悲拳、功力拳、石頭拳、連城拳、兩儀拳(太極快拳)、獨臂拳、瘋拳、埋伏拳、迷蹤拳、緬拳、纏絲拳、磋跤拳、曦陽掌等。
著名的器械套路有:
八門金鎖刀、八卦刀、八卦大槍、九洲棍、六合刀、六合槍、六合劍、六合棍、日月乾坤刀、日月乾坤圈、少林雙刀十八滾、太極刀、太極劍、河州棍、月牙槍、達摩杖、達摩棍、純陽劍、八仙純陽劍、武當劍、青萍劍、袁氏青萍劍、楊氏青萍劍、賈氏青萍劍、梅花刀、梅花槍等。
(4)猴拳搞笑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中國武術的門派分類
武術名師
李小龍(功夫巨星、創截拳道 雙截棍法)
趙鑫洲(六合拳、螳螂手、六合門)
霍元甲(迷蹤拳)(精武體操會)
黃飛鴻(洪拳)
常東升(回族摔交)
韓慶堂(長拳)
劉雲樵「神槍」李書文的關門弟子。擅長八極拳、宮氏八卦掌及六合螳螂拳
劉百川(羅漢拳)
蘇黑虎(黑虎門)
黃祥(黑虎門)
邵漢生(蔡李佛)(洪拳)(廣東精武體育會)
何長海(羅漢拳)(查拳)
吳彬(炮錘)
屈鎮強(七星螳螂拳)
李書文(八極拳)
梁贊(詠春拳)
葉問(詠春拳)
梁挺(詠春拳WingTsun)
陳享(蔡李佛)
譚三(北勝蔡李佛)
陳清河(長拳 洪拳)
姜容樵(形意拳)(八卦掌)
陳王廷(陳式太極拳)
楊露禪(楊式太極拳)
孫祿堂(孫氏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
張三豐(太極十三式)
郭雲深(形意拳)
李存義(形意拳)
李洛能(形意拳)
李景林(劍仙)
杜心武(中華保鏢)
宋唯一(武當劍譜)
董海川(八卦掌拳術的創始人和主要傳播者)
中國武術的三大系統
中國拳術發展到明朝戚繼光時出現了兩大系統:
長拳系(古拳系):北拳,包括跳躍,翻跟斗,大車身等動作。因要重復單勢操練,故稱長拳。
宋朝已經發展成熟,多以單勢操練至熟稔為止。至明時加入紅拳,炮錘,華拳等元素。
形拳系(少林拳系):(紅拳、炮錘、華拳加上長拳),明朝以後,取動物捕食時之姿態及風雷雨電之急勢,衍生出北方六合拳、羅漢短打及南方五形洪拳。拳種包括福建《五拳》、《華拳》、山西《六合拳》等。
(南拳)——開始有比較完整之訓練系統。先練習肌肉、關節及運氣與用勁。注重坐馬步法,手法保護身體,兩手協調互動。 往後至清朝初期,混合以上兩大系統發展成意拳系。
意拳系(新拳系-內家拳系及新派南拳):
簡化了形拳系之重復練習形式.減去了長拳系之煩瑣困難動作。改良了一些對身體造成偒害之硬著頭皮方式之練習形式。
於是門派開始形成。乾隆時盛行之太極拳是由簡化了之長拳系拳術加上了五行八卦等意念構成,同期之形意拳則以形拳會意而成。 混合以上三大系統演衍出
現代拳系:詠春拳、大成拳、截拳道、北派通背拳及現稱武當、峨眉之各流派。
㈤ 洪金寶有部經典的猴拳電影叫什麼
是洪金寶為力捧師弟元彪打造的功夫片, 劉家榮、麥嘉、洪金寶三位「嘉寶」老總一起上陣助勢,故事前半部分是元彪和梁家仁兄弟倆坑蒙拐騙的搞笑情節,遇到高人劉家榮拜師學藝,看似與普通功夫片模式無異,但兩兄弟助師傅殺死仇人後,劇情卻奇峰陡轉——原來劉家榮是江洋大盜,怕泄露風聲,居然要將兩徒弟殺死,元彪僥幸逃脫,再拜洪金寶為師,以猴拳絕技聯手打死劉家榮。
㈥ 學校準備舉行文藝晚會,求幾段好的相聲。
甲:咱們這個《曲苑雜壇》的節目,
乙:啊
甲:是豐富多彩。
乙:對
甲:有說的,
乙:嗯
甲:有唱的,
乙:有
甲:有練的,有變的。
乙:是是
甲:知道我干什麼的?
乙:這不敢說啦
甲:練家子!
乙:練家子?
甲:武術、拳術,跟你說這個不懂啊
乙:怎麼不懂!
甲:你不是這里事
乙:什什麼不是這里事,不就是練拳嗎?這這有什麼啦!太極拳對不對?
甲:啊啊
乙:猴拳、
甲:啊
乙:醉拳、南拳、長拳、反正反正打拳嗎?不就打拳嗎?這有什麼啊!
甲:就這么幾種啊?
乙:這還少啊?
甲:哼,知道我會多少樣兒拳?
乙:那我那知道啊
甲:告訴你,
乙:啊
甲:不下一百種。
乙:啊!您會練的能有一百種?
甲:大概還不止
乙:誒,那您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介紹您會練的都有什麼拳?
甲:可以呀!
乙:您說說吧!
甲:首先吧,
乙:嗯
甲:孟蘇七式拳,聽說過沒有?
乙:孟蘇七式...嗯,有點兒耳聞,
甲:啊?
乙:還有什麼拳?
甲:寸錦張關東拳、
乙:哦
甲:斜穿星秋拳、正絲纏風拳、懷德摔踩拳、潭芳滾漏拳、燕青跌架拳、李逵硬綳拳、三星炮錘拳(實為「三皇炮錘拳」之誤)、虎鶴雙行拳,
乙:哦!(拉長音)
有達尊拳、迷祖拳、太乙拳、太歲拳、太祖長拳、五祖賀陽拳、太祖七十二式拳,
乙:還有什麼拳?
甲:有一宗拳、
乙:嗯
甲:二元拳、三趟拳、四通錘拳、四把岳家拳、五占拳、五虎爬山拳、六合拳、六合八法拳、七聖拳、七星訪友拳、八仙拳、八極拳、九進飛龍拳、十把內外拳、十二鉤拳、十三太保拳、十三抓少林拳、一十八內閃翻拳、二十四擦馬拳、三十六匕首拳、七十二橫拳、小石拳、一百零八羅漢拳,
乙:這拳還真不少!
甲:還有飛虎拳、
乙:嗯嗯
甲:伏虎拳、青龍拳、蛟龍拳、螳螂拳、白鶴拳、大黑拳、大蟒拳,有鼠拳、牛拳、虎拳、兔拳、龍拳、蛇拳、馬拳、羊拳、猴拳、雞拳、狗拳、豹拳、獅拳、熊拳、鳳拳、鷂拳、飛虎鞭拳、白猿通臂拳,
乙:還有什麼拳?
甲:有大洪拳、
乙:哦!
甲:小洪拳、大成拳、密宗拳、內家拳、外家拳、殷家拳、楊家拳、霍家拳、趙家拳、蔡家拳、莫家拳、朝陽拳、寶劍拳、開山拳、靠山拳、工力拳 、乒乓拳(可能是不對的)、崩磨拳、子母拳、白眉拳、拖靠拳、士門拳、地趟拳、
乙:哦
甲:太子劍拳,
乙:啊
甲:有空手、硬手、行手拳,形意、心意、如意拳,
乙:完啦?
甲:劈拳掛拳、
乙:還有?
甲:截拳跳拳,
乙:嚯!
甲:有彈拳、快拳、綳拳、攢拳、長拳、短拳、橫拳、斷拳、南拳、泰拳、仰拳、插拳、花拳、套拳、撩拳、扎拳、劈掛手拳、自然拳、陰陽太極拳、五當太乙五行拳!
乙:好!!
甲:各位,知道嗎?
乙:什麼事兒?
甲:我練的最好的,
乙:最棒的?
甲:最拿手的,
乙:什麼拳?
甲:就是那(nei4)個霍元甲的「迷蹤拳」。
乙:迷蹤拳?
甲:迷蹤拳的特點知道嗎?
乙:什麼呀?
甲:躥、蹦、跳、躍、跑、縮、小、綿、軟、巧
乙:十個字!
甲:剛柔並即,快而有力。
乙:對!
甲:我們家上輩啊跟他們家相好,
乙:是啊?
甲:學會了,傳到我這兒了。
乙:哎呀!那太好啦!
甲:嗯
乙:既然您會練,這(zen4)么著,
甲:啊
乙:今兒在這兒,咱們大夥兒歡迎他給咱練一趟「迷蹤拳」怎麼樣?
甲:哪兒練那?
乙:就在這兒練,怎麼樣?
甲:在這兒練?
乙:啊,練練吧?
甲:你這叫壞門兒
乙:怎麼壞門兒那?
甲:壞門兒啊
乙:沒那意思啊
甲:成心讓我栽跟頭,
乙:誰呀?
甲:這什麼地方兒?
乙:曲苑雜壇那
甲:還是的,在座的各位你都了解嗎?
乙:唉呦,不太了解
甲:這里頭藏龍卧虎啊,竟是高人那!
乙:是啊?
甲:你知道這里哪(nei3)位是昆侖山的俠客?
乙:啊,嗨!
甲:哪(nei3)位是娥眉山的羅漢?哪(nei3)位是五當山的老道?哪(nei3)位是少林寺的和尚?
乙:呵呵呵...您放心,一位也沒有,啊
甲:也許在座的就有武林高手,
乙:啊,那被不住
甲:武術拳師,
乙:對!
甲:武壇新秀,
乙:是!
甲:體操教練,
乙:啊!
甲:武術的冠軍,國際裁判,奧林匹克的主席在這兒呢,我敢練嗎?
乙:(笑)嗨,我說您那多慮啦,他就是來也來不了這么全那,
甲:不是不是(很為難的表情)
乙:再說了,咱這是隨便練著玩兒,誰還能笑話您那?
甲:不是,我一個多禮拜沒練怕不行啦
乙:這叫什麼工夫,一個禮拜不練就完啦?
甲:啊
乙:我說你這是找詞兒,
甲:不,不是找詞兒,
乙:你嫌這兒人少是怎麼這?
甲:不不不是那意思
乙:啊?拿架子
甲:沒沒架子
乙:啊?
甲:沒架子
乙:大夥兒這(zen4)么歡迎,你要是不練可有點兒說不過去啊
甲:啊?(這里有一點被掐了,不知道應該是什麼內容)
乙:這要不練可就有點說不過去啦?
甲:真要練?真要練練?
乙:練練吧!
甲:完了!練!
乙:練!
甲:練還就得像個練的
乙:那當然啦!
甲:這大褂它礙事啊
乙:嗯?那怎麼辦啊?
甲:掖上點兒,(把大褂的下擺挽起攔腰繫上,把袖子挽起來露出胳膊)
乙:還掖上點兒,嘖,你瞧,小衣襟兒短打扮兒。光聽說過「迷蹤拳」從來沒見過啊,今兒咱開開眼,看看這趟「迷蹤拳」
甲:那我就不客氣了!
乙:嗨,這還客氣什麼呀
甲:我是當場獻丑,
乙:嗯
甲:諸位,抬愛!抬愛!(報拳拱手向觀眾行禮)
乙:好,哎哎哎,不您,您這是什麼意思?
甲:武林的規矩,
乙:哦哦
甲:報拳拱手,這叫拜一拜不見外,是禮多(右手手背砸一下左手手心)人不怪
乙:禮法還不少
甲:在座的諸位,
乙:啊
甲:文的您是老先生,
乙:誒
甲:武的您是老師傅
乙:對!
甲:場里場外,
乙:啊!
甲:一站一立,
乙:是!
甲:三老四少,是各位老大
乙:噎...誒?怎麼...
甲:今天我在此獻丑,(變怯口)好與不好,請多多的指教!
乙:這什麼味兒這是?
甲:在下我是個學徒,
乙:嗯
甲:初學乍練,我練過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鎲棍槊棒,拐子流星;我練過帶鉤兒的,帶尖兒的,帶刃兒的,帶刺兒的,帶峨眉針兒的,帶鎖鏈兒的,
乙:嘿!
甲:我打過拳,(揮一下拳)
乙:對!
甲:我踢過腿,(腳往高處一踢,好象是京劇里的動作,以馬老師的錄象為准,人家正經科班學過)
乙:(變怯口)好!
甲:我的功底兒不深,
乙:是!
甲:學的不到家,
乙:對!
甲:今天我練它一套迷蹤拳,
乙:練一套!
甲:我要練好了,
乙:怎麼樣?
甲:算我蒙著了,
乙:是!
甲:你看我賣了力氣了,脖子上見了汗兒了,
乙:怎麼樣?
甲:你繼我鼓鼓掌,捧捧場,
乙:好!
甲:腰裡的零錢富裕,
乙:怎麼樣?
甲:你幫我個財力兒,
乙:行!
甲:沒帶零錢也不要緊,
乙:怎麼辦?
甲:站腳助威,
乙:好!
甲:幫我個人力兒,
乙:(明白了)噎?哎?
甲:練它一回!
乙:不不不,停停停,打把勢賣藝啊?還要錢是嗎?
甲:哎,不要錢,
乙:哎,不能要錢,
甲:把心擱肚子里頭(一摸乙的肚子),
乙:啊啊
甲:不要錢
乙:不要錢!
甲:練完了以後,
乙:啊
甲:我有一宗寶貝,
乙:是?
甲:叫「虎骨(「骨」字拉長音念)追風膏」,
乙:嚯!(很無奈的抖摟手)
甲:我這膏葯無論你是腰疼、腿疼、閃腰、差氣,你貼上我這膏葯,(乙過來阻攔甲)我三保你下地...
乙:不不不,停停停...,怎麼又跑到賣膏葯那兒去啦?
甲:串啦,串那兒去啦(這里也被掐了一段)瞧這個(上動作)
乙:嚯,拉個雲手,雙飛燕兒!嚯!好,漂亮!(甲一個懸空轉身,差點沒摔倒,乙趕緊去扶)哎哎,哎!
甲:不行!
乙:我說
甲:不練啦!
乙:我說
甲:不練啦!(這里又被掐了,我記得上次看過北方曲校的學生表演這段,這里好象是乙問甲為什麼不練了?甲回答褲腰帶段了)
乙:咱這不練拳嗎?
甲:對,打趟把勢,練趟拳,
乙:練拳
甲:把勢把勢,全憑的是什麼啊?
乙:全憑著架勢!
甲:誒!先亮個架兒考考你,
乙:哦,考考我?
甲:你能說上名兒來嗎?
乙:咱看看!
甲:瞧這叫什嗎?(擺出騎馬蹲檔式的架勢)
乙:「騎馬蹲檔式」,對嗎?
甲:哦,蒙著啦
乙:什麼叫蒙的那
甲:這個(擺出金雞獨立的架勢)
乙:一條腿兒,
甲:啊
乙:「金雞獨立」!
甲:嚯!
乙:怎麼樣!
甲:這個(一條腿獨立,另一條腿抬起,上半身前傾幾乎與地面平行,兩臂向兩邊平伸)
乙:「夜叉探海」!
甲:這個(兩腿半蹲,兩臂向上伸於頭的兩側,整個身體象一個X)
乙:「舉火燒天」!
甲:看準了再說
乙:嗯?不知道,您這是?
甲:電視機那(nei4)天線
乙:哦,走!
(完)
㈦ 中國武術大全。
以「佛聖道仙、神祗鬼怪」命名的中國武術拳法一神拳、老君拳、二郎拳、韋馱拳、大聖拳、八仙拳、天羅拳、地煞拳、六星拳、哪吒拳、金剛拳、觀音拳、佛漢內家拳(佛拳)、佛教拳、羅漢拳、金剛錘。二十八宿拳、四仙對打拳、七星訪友拳、羅漢螳螂拳、夜叉巡海拳、金剛三昧掌、夜叉鐵沙掌、天王拳等。
以「門」命名的中國武術拳法——余門拳、硬門拳、法門拳、空門拳、紅門拳、魚門拳、孔門拳、風門拳、水門拳、火門拳、鳥門拳、佛門拳、窄門拳、字門拳、孫門拳、嚴門拳。熊門拳、自然門拳、引新門拳、羅漢門拳、磨盤門拳、水滸門拳等。
以姓氏命名的中國武術拳法——劉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巫家拳、薛家拳、岳家拳、趙家拳、杜家拳、周家拳、祈家拳、溫家拳、孫家拳、鄒家拳、高家拳、戚家拳、洪佛拳、岳家教、鍾家教、刁家教、李家教、朱家教、蔡李佛拳、岳氏連拳、羅家三展、楊家短打、胡氏戳腳、郝氏戳腳、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孫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林氏下山拳、武氏十八技等。
以人名命名的中國武術拳法——燕青拳、太祖拳、孫臏拳、五祖拳、宋江拳、白眉拳、珠娘拳、純陽拳、達摩拳、玄女拳、武侯拳、五郎拳、文聖拳、南枝拳、詠春拳、岳王錘、武子門拳、子龍炮拳、太祖散掌、三皇炮錘、孔朗拜燈拳、劉唐下書拳、武松脫銬拳、武松獨臂拳、神行太保拳、燕青巧打拳、達摩點穴拳、太白出山拳、甘鳳池拳法、黃嘯俠拳法、燕青十八翻、羅王十八掌、達摩十八手、孫二娘大戰拳、武松鴛鴦腿拳等。
以地名命名的——終南拳、潭腿(山東臨清龍潭寺)、少林拳、武當拳、峨眉拳、崆峒拳、梅山拳、靈山拳、昆侖拳、關東拳、黃河長拳、關西拳、龍門拳、登州拳、東安拳、石頭拳、水游拳、西涼掌、太行意拳、洪洞通背拳等。
以動物命名的中國武術拳法一龍拳、蛇拳、虎拳、豹拳、鶴拳、獅拳、象拳、馬拳、猴拳、彪拳、狗拳、雞拳、鴨拳、龍形拳、龍樁拳、龍化拳、行龍拳、飛龍拳、火龍拳、青龍拳、飛龍長拳、青龍出海拳、毒蛇吐信拳、虎形拳、黑虎拳、青虎拳、白虎拳、餓虎拳、猛虎拳、飛虎拳、伏虎拳、五虛拳、虎嘯拳、五虎群羊拳、工字伏虎拳、虎豹拳、虎鶴雙形拳、白鶴拳、宗鶴拳、鳴鶴拳、飛鶴拳、食鶴拳、飽鶴拳、餓鶴拳、五祖鶴陽拳、永春白鶴拳、獨腳飛鶴拳、獅形拳、金獅拳、獅虎拳、二獅抱球拳、猿功拳、猿形拳、猿糅伏地拳、白猿短臂拳、白猿偷桃拳、雞形拳、鴨形拳、鷹爪拳、老鷹拳、岩鷹拳、雕拳、鷂子拳、鷂子長拳、燕形拳、大雁掌、蝴蝶掌、龜牛拳、螃蟹拳、灰狼拳、黃鶯架子、鴛鴦拳、螳螂拳、硬螳螂拳、秘門螳螂拳、八步螳螂拳、梅花螳螂拳、七星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六合螳螂拳、光板蝗螂拳、玉環螳螂拳等。
以日常雜物命名的中國武術拳法——巾拳、扇拳、傘拳、花拳、船拳、鍾拳、板凳拳、褂子拳、雲帚拳、脫梏拳、百花拳、梅花拳、蓮花拳、螺旋拳、山門拳、白玉拳、湯瓶拳、沾衣拳、衣衫母拳、三戰鐵扇拳、三十六合鎖等。
以手法命名的中國武術拳法——插拳,截拳、掛拳、擋拳、扎拳、套拳、穿拳、撕拳、翻拳、炮拳、罩掌、劍手、短手、五手拳、應手拳、捏手拳、合手拳、封手拳、練手拳、攔手拳、劈掛拳、撂擋拳、撞打拳、通臂拳、殺手掌、反臂掌、手、十字手、排子手、萬古手、黃英手、八黑手、錦八手、照陽手、金槍手、天罡手、地煞手、四門重手、分手八快、咬手六合拳、蓋手六合拳,九宮擒跌手、羅漢十八手、二十四破手、三十六閉手、七十二插手、三十六看對手等。
以步法、腿法命名的中國武術拳法——彈腿、暗腿、踔腿、截腿、連腿、戳腳、四步拳、六步拳、八步拳、練步豢、穿步拳、順步捶、腰步捶、擋步捶、涌步捶、亂八步、三步架、五步打、八步轉、掘子腿、溜腳式、十二步架、六步散手、十字腿拳、溜腳架子、連環鴛鴦步、鹿步梅花樁、八步連環拳、九宮十八腿、少林二十八步,進步鴛鴦連環腿等。
地躺拳類中國武術拳法——地躺拳、地行拳、地功戳腳,地功翻子、地功羅漢拳、活法黃龍拳、地躺八仙拳、金剛地躺拳、少林地龍拳、地功鴛鴦拳、飛龍地躺拳、九滾十八跌等。
醉拳類中國武術拳法——八仙醉、水游醉、醉溜擋、醉八仙拳、醉羅漢拳、文八仙拳、武八仙拳、大八仙拳、混八仙拳、清八仙拳、少林醉拳、形式八仙拳、羅漢醉酒拳、太自醉酒拳、武松醉跌拳、燕青醉跌拳、石秀醉酒拳、魯智深醉打山門拳等。
跌打拳類中國武術拳法——跌撲拳、沾跌拳、沾衣十八跌、武松混打拳、武松脫銬拳、水滸連環拳等。
以易經用詞命名的拳法:無極拳、太極拳、兩儀拳、三才拳、四象拳、五行拳、六合拳、七星螈八卦拳、九宮拳、三十六天干大擒拿、七十二地支小擒拿等等。
此外,各地的著名拳種還有: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大成拳(意拳)、八極拳、查拳、華拳、紅拳、節拳、綿掌、綿拳、太虛拳、大悲拳、功力拳、石頭拳、連城拳、獨臂拳、瘋拳、埋伏拳、迷蹤拳、緬拳、纏絲拳、磋跤拳、曦陽掌等。
武俠小說、影視作品中的武功:如來神掌、醉拳、蛇鶴八步、龍拳、佛山無影腿、蛇形刁手、霍元甲迷蹤拳、鎖喉槍、八極拳、一指禪、落英繽紛掌、彈指神通、碧海潮生曲、蛤蟆功、一陽指、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空明拳、九陰真經、九陽真經、打狗棒法、龍象功、九陰白骨爪、擒龍功、凌波微步、六脈神劍、北溟神功、六陽折梅手、無相神功、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小無相神功、易筋經、般若掌、伏魔杵、袖裡乾坤、拈花指、羅漢拳、少林長拳、獨孤九劍、吸星大法、葵花寶典、紫霞神功、辟邪劍法、乾坤大挪移、聖火令、太極拳、玄溟神掌、金蛇劍法、胡家刀法、苗家劍法、神行百變、靈犀一指、小李飛刀、天外飛仙、嫁衣神功等等。
這些是我從網上查到大部分,而後又填加了很多組成的。象成龍電影里的、早年流行的霍元甲連續劇里的,呵呵,難為我想了好長時間。
㈧ 那個有二百五的搞笑的叫什麼七小福啊
於占元當年創辦的「中國戲劇研究學院」,名字雖然取得唬人,但要論規模在香港眾多戲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敗,條件簡陋,所幸師傅並未誤人子弟,教得認真。學生拜師、學藝、簽生死約依足了舊式梨園行的規矩,父母一旦將孩子送入戲校,契約期內便要完全聽憑師傅的教導照顧了。其時香港的梨園行當還未被電影擊垮,尚有很多觀眾捧場,因此需要大批戲曲演員,於占元正是看此機會才辦起戲校來的,歸根結底還是為解決自己的生計問題而已。
「七小福」是一出京劇,也是一個戲班,更是於占元這群得意門生的總稱。很多朋友都以為「七小福」指的是成龍等七個人,實際卻不止。原來於師傅在一次京劇表演中,選了元龍、元樓、元彪、元奎、元華、元武、元泰七人擔任《七小福》的主角(註:成龍當時的藝名為元樓,元龍則是大師兄洪金寶的藝名。待到後來,年長成龍五歲的洪金寶約滿先行出師闖盪影壇時,成龍才頂了元龍之名),因為演出非常成功,於占元便藉此組了個「七小福「戲班,既讓徒弟們多增加些演出經驗,又可賺些銀兩,正所謂「一箭雙雕」了。
「七小福」戲班成員共有十四人,除去剛才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俊、元彬、元振、元寶、元秋等人。只是隨著歲月流逝,如今再回看這群師兄弟,元俊、元泰、元武幾個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銷聲匿跡;元振、元寶也只是混跡影壇,默默無聞;而洪金寶、成龍、元彪、元奎、元華、元德、元彬七人則成為當今香江影壇的赫赫人物,由此大眾眼中的「七小福」便順理成章地具體到他們七個身上。
地球人都知道,成龍師兄弟的電影成就完全體現在動作功夫片上,「七小福」除了能演動作戲外,而且個個是有名的動作指導。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香港電影金像獎設立至今一共發出二十個最佳武術指導獎杯,其中十二個落在了「七小福」手上,台灣電影金馬獎九十年代以後開始設最佳動作指導獎,迄今已有八屆,「七小福」卻得了六次(註:其中包括與別人合作得獎次數,比如程小東、元彬合作的《新龍門客棧》、成家班、曹榮合作的《義膽廚星》等),說佔了香港武指和功夫片的大半壁江山實不為過。至於他們為何都能在功夫片領域做到游刃有餘,進而成為一代大家,歸根到底還是和他們當年做戲曲演員有關。於占元本是京劇名武生,帶的徒弟也主攻武生或者凈行,所謂唱念坐打,動作雜耍皆須樣樣精通,可是要論起唱來,「七小福」中也只成龍一副好嗓子,而於占元也惟獨對此要求低些,其他方面則是務必精益求精——後來洪金寶、元彪主演的《雜家小子》中兩人大練猴拳,身手敏捷,面部表情又活脫一副猴樣,便是當年「七小福」合演《美猴王》等猴戲的結果。而《A計劃》中洪金寶、成龍扮賊唱戲一段,《華英雄》中元彪花旦打扮舞動銀槍的台姿英風則更是作為戲曲演員的基本功了。
另外,戲曲演員和舞蹈演員一樣,因為舞台表演的關系,尤善於掌握身體動作的節奏,運動起來,姿勢瀟灑,輕重緩急,錯落有致,如果和音樂鼓點相配的話,那就可以稱作舞蹈了。這一點在《玻璃樽》中成龍伴隨著音樂和洋拳手對打可以得到印證——也正因為節奏感對於功夫片的特殊重要性,我們才不難理解跳舞蹈出身的楊紫瓊、李賽鳳、楊麗菁甚至章子怡緣何都能迅速成為一代打星了。
其實早在「七小福」的童年時代即與武俠功夫片結緣,原來於占元的女兒於素秋乃是六十年代香港最紅的武俠片女星,於占元本人也經常在粵語片中做武師,有了這層關系,洪金寶、成龍這幫師兄弟很早就參與了電影演出,但和蕭芳芳、馮寶寶這些當紅童星比起來,「七小福」也只能算是跑龍套的,能夠得到像《大小黃天霸》中六霸、七霸這等次要角色就已經很不錯了。不過,在鏡頭前的歷練和大銀幕上的演出經驗,卻奠定了「七小福」日後輝煌的基礎。
1971年,由於戲曲觀眾的大量流失,於占元的「中國戲劇研究學院」終於維持不下去了,成龍、元彪等師兄弟只好各自謀生。當時他們這些戲班出身演員走的都是進電影圈做龍虎武師的路子,似乎這樣才算得上人盡其才,沒辜負自己學戲時苦練的本事。成龍、元彪等人的運氣還不錯,在邵氏電影公司做了一段時間後,他們遇到了三年前先他們出師的大師兄洪金寶,當時他已經從龍虎武師升到武術指導了。經洪金寶介紹,成龍、元彪、元華等人開始為嘉禾電影公司做特技替身和龍虎武師,而在這段時間里,對他們來說最難忘的經歷則是參與李小龍影片的拍攝工作。
《精武門》是李小龍從好萊塢回港後的第二部功夫片,在該片中,李小龍的剛猛有力的截拳道展露無疑,雙截棍的威力,一人獨斗群寇的豪氣都令人觀之熱血沸騰。當時成龍、元彪在片中扮演的都是被李小龍暴揍的日本浪人,成龍還做了片末被陳真一腳踢飛撞在牆上的鈴木先生的替身。「七小福」的另一位成員元華則幸運地做了李小龍的替身,片中需要李完成的一些雜技動作幾乎都由元華完成,另外,元華還扮演了在「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標牌前戲耍陳真的日本學生,還有幾句挑釁的台詞——後來元華在喜劇片《龍的傳人》中街頭賣藝時,就曾吹噓過給李小龍做替身之事,有趣的是片中扮演他兒子的周星馳就是李小龍的忠實FANS,他在《喜劇之王》中表演《精武門》「踢館」一場將張柏芝凌空提起倒摔在地下那段的原版本則是由成龍扮演被摔的那個,而成龍在《喜劇之王》中也客串了一回「死跑龍套」的,觀眾看得搞笑,殊不知當年他也和星爺一樣都是此等出身,想必他對片中「臨時演員也是人!」一句也會有深刻的體會。
可以說香港的功夫片至李小龍才真正從武俠片中分化出來,歷史背景也由古代變為近代甚至現代,呈現出一派嶄新氣象,並開始為世界影壇所矚目,同時對洪金寶、成龍師兄弟日後的走向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李小龍之後香港功夫片大行其道,連武俠片大師張徹也開始涉足《馬永貞》等近代豪俠功夫片,而模仿李小龍功夫片風格的打星也層出不窮:呂小龍、梁小龍、黃小龍…還有成龍。
「七小福」中和成龍是最早成名的,洪開始以武術指導聞名,後來開始自導洪金寶自演電影,首部作品是《三德和尚與舂米六》,其後主演的《老虎與田雞》《林世榮》等片亦頗受好評。成龍則在李小龍暴斃後,被其原來的合作者羅維發掘,作為李的接班人。不過無論是跟風李小龍的《新精武門》,還是改編自古龍小說的武俠電影(《劍花煙雨江南》等),都沒有取得成功。直到1978年吳思遠借成龍拍《醉拳》才令其迅速走紅。該片的諧趣風格及袁和平設計的活潑靈巧兼具雜耍性的武術動作簡直就是為成龍量身定做,淋漓盡致地發揮了他在這一方面的天賦,同時也令成龍找到自己日後在功夫片領域的發展方向。自此,李小龍之後的又一位功夫巨星正式登場。
由於成龍諧趣功夫片的大受歡迎,也使得素來愛跟風的香港電影人紛紛改拍此類影片,其中自然濫作居多,卻也不乏精品。除了成龍的《蛇形刁手》、《龍少爺》《師弟出馬》外,洪金寶導演的《雜家小子》和《敗家仔》也堪稱上佳之作,這兩部影片故事情節與《醉拳》大體相似,皆是少年受辱,遇高手學藝報仇的套路。片中詼諧幽默的武林高手(類似於《醉拳》中袁和平之父袁小田飾演的蘇乞兒形象)都是由洪金寶擔綱,成龍似的調皮闖禍少年則由元彪演繹,而兩兄弟設計的武打動作則愈加精彩刺激,絲毫不遜於成龍的《醉拳》,因此也取得了極佳的口碑及票房——更重要的是,《雜家小子》和《敗家仔》令元彪迅速出位,成為一代打星,在整個八十年代風頭不讓洪、成兩位師兄。
至於「七小福」其他幾位兄弟,元奎、元德、元華、元武、元振等人此時也都聚集在洪金寶、成龍的周圍,同氣連枝,大家有飯吃,或做武術指導,或在銀幕顯形,較之以前做武師的日子要好得多了,這正應了一句老話(可能不太合適):朝中有人好做官——不過話又說回來,靠人不如靠己,雖說師兄弟好得沒話說,但如果自己沒有實力,早晚也會被淘汰的,更何況這幾位本身亦非等閑之輩,憑本事照樣能出位,只是早晚的事罷了。
元奎為成龍的《龍少爺》、洪金寶的《皇家師姐》等片設計的武打動作已顯示出自身實力。 作為導演,他與劉鎮偉合導、 周星馳主演《賭聖》曾創下1990年香港最高票房紀錄。 而當他遇上李連傑後,更是一展平生所學,充分發揮了李連傑的敏捷身手,經典的武術設計更是層出不窮。單以他與師弟元德聯合為《功夫皇帝方世玉》設計的動作場面來說,李連傑與胡慧中在看熱鬧人群的頭頂比武高來高去盡展瀟灑身姿,而趙文卓與李連傑於監斬台里低矮的夾層中的打鬥則是閃轉騰挪卻以靈巧取勝;再加上李、趙二人在染布坊內長棍對短棒的對攻——這一高一低,一短一長的巧妙對比真讓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元奎、元德以該片獲得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武術指導獎確實也是實至名歸的。至此,元奎與元德師兄弟聯手在李連傑主演的《新少林五祖》、《中華保鏢》、《赤子威龍》、《鼠膽龍威》等影片中設計了一系列精彩絕倫的動作場面,李連傑鮮明的造型,瀟灑的亮相,靜若處子、動如脫兔的矯健身手無不體現著元奎師兄弟的心血,從而也令他二人在香港的武術指導中獨樹一幟,自成一派。
元華給人的銀幕印象一直是反派形象深入人心,在八十年代成龍、洪金寶、元彪主演的許多電影如《飛龍猛將》、《急凍奇俠》、《東方禿鷹》中,元華總是扮演功夫最厲害的反派,有時需要成龍他們師兄弟同時出招才能戰勝他,其實以元華的瘦削身體,若沒有些真功夫還真不足以抵擋自己三個師兄弟的輪番進攻。只是不斷重復這等只靠拳腳功夫顯威的反派角色,難免會令元華最後淪為如盧惠光、周比利等純臉譜化的陪練打星。於是這位留著和林子祥一樣的小鬍子(《急凍奇俠》中元彪對其相貌的評價)開始在演技上下功夫,與周星馳合作的《龍的傳人》、《情聖》、《漫畫威龍》和與李連傑合演的《龍行天下》等片都充分展現了元華的喜劇表演才華,比之在成龍、元彪的影片中充當一號打手自然要生動、形象得多。另外,他為《急凍奇俠》和《龍行天下》設計的武術動作也干凈利落,不落俗套、頗有新意,只可惜後來他在武術指導這一行當並未有太大發展,而是專注於銀幕前的演出,還別說,倒也算得上別具一格,小有成就。
即便在「七小福」早年學藝時期,元彬也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個。八十年代其他師兄弟開始各領風騷時,元彬更是默默無聞,未見有何建樹。他也甚少與洪金寶、成龍等師兄弟合作,相反倒投在另一位著名的武術指導程小東門下,與馬玉成共同做了程小東的副手,輔助他為《新龍門客棧》、《東方不敗》、《新鹿鼎記》等武俠片設計了許多經典的動作場面,因此深得徐克賞識,後來竟提拔他在《黃飛鴻三獅王爭霸》中做了武術指導的正職,又在《黃飛鴻四王者之風》中擔任了執行導演,一時聲名鵲起。不過,元彬、馬玉成設計的武術動作雖然深受程小東的影響,但卻各有側重:馬玉成頗得程式凌空飛舞,飄逸瀟灑風格之精髓,只是有時過於誇張,虛與實的結合差了些;元彬則武術招式的拆解上下足功夫,因此寫實性很強,只可惜有時候又想學程小東的天馬行空,結果難免弄巧成拙,這點在《黃飛鴻四王者之風》和《黃飛鴻之五龍城殲霸》中體現得很突出——至於後來元彬為「銀河映像」的許多經典槍戰片做指導的動作場面,固然精彩寫實,但較之拍功夫片可以任意發揮,他在杜琪峰等人的導演意圖控制下卻又顯得有些縮手縮腳了。
在整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洪金寶、成龍、元彪是香港最紅的功夫片的明星,只要是他們領銜主演的功夫片,幾乎都能獲得極佳的票房收入,如果是三人合作的影片則更是票房賣座的保證了。因此當年這三兄弟曾合作過多次,最早是在《奇謀妙計五福星》中,該片是嘉禾為對撼新藝城的賣座動作喜劇系列《最佳拍檔》開拍的,由洪金寶導演,開創了豪華明星陣容的群戲先河,影片以洪金寶、吳耀漢、馮淬帆、秦祥林、岑建勛(後來換為曾志偉)的搞笑戲為主,劇情主要是這五個好色男人調戲美女的橋段,還有一大看點就是洪金寶、成龍、元彪師兄弟三人硬橋硬馬的動作功夫場面,(《奇謀妙計五福星》中元彪只露了一面,沒甚戲份,待到後來的《福星高照》、《夏日福星》便是三人同時對敵的精彩武鬥了)。只是在這套由洪金寶控制影片整體風格的「五福星」系列,成龍、元彪的戲份也只限於打鬥,並無多大發揮。但到了成龍自編自導自演的《A計劃》時,則是完全圍繞成龍展開情節,無論洪金寶、元彪怎麼賣力的打鬥表演,卻也搶不去成龍的風頭。
說起洪金寶與成龍的關系,可以說是亦師亦友,據說成龍的許多功夫就學自洪金寶,而他入電影圈以來一直受到這位大師兄的照顧。因此兩人之間的合作也是最多的,而且互相啟發,對香港類型電影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單說洪金寶,他不僅以《提防小手》和《五福星》系列開創了黑色功夫喜劇潮流和時裝動作片,監制的「僵屍」系列電影更風靡一時。而且他除了動作功夫少有敵手外,還主演過幾部頗受好評的文藝片,如在《八兩金》中與張艾嘉談情說愛,影片淡淡的鄉愁和略顯悲傷的愛情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而洪金寶出色的演技也為該片錦上添花。另外,他在與成龍合演的《龍的心》扮演一個天生弱智的成年人,演技著實精湛,只可惜與同年鄭則仕主演的《何必有我》題材撞車,不僅口碑不佳,票房也只收幾百萬,堪稱洪金寶與成龍合作以來最失敗的一次,使得成龍以後再不敢輕言演文藝片,而洪金寶卻毫不在乎,後來又有與張曼玉主演的《過埠新娘》文藝片問世。此等勇氣和對自身演技的突破在「七小福」中絕對可拔得頭籌。
再說洪金寶對成龍的啟發,因在《奇謀妙計五福星》中成龍首次扮演警察,才觸發了成龍的創作靈感,才有了《A計劃》中的民國巡警馬如龍,才有了後來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的《警察故事》中的陳家駒。而洪金寶在八五年為德寶監制了《皇家師姐》系列,成龍就在八七年為嘉禾監制了《霸王花》系列——不知這個算是啟發,還是對撼呢?另外,成龍、洪金寶、元彪在八十年代都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成龍的是威禾,洪金寶的是寶禾,元彪的則是泰禾,很明顯都是依託嘉禾電影公司開創的。有了各自的事業,他們的合作就開始漸漸少了,三人合作的影片除了「五福星」系列和《A計劃》外,尚有《快餐車》和《飛龍猛將》。《飛龍猛將》是三兄弟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片中設計了一段洪金寶、成龍、元彪三人因誤會展開混戰的動作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毆成一團,非常經典,誰知這竟是三兄弟合作的絕唱了呢?不過,洪金寶與元彪倒是陸續有合作,比如《東方禿鷹》、《亂世兒女》(此片中洪金寶破天荒地演了一個大反派,與元彪惡斗一場最後被炸死)、《九五牛皮膠》等——其實近年來個人最喜歡的「七小福」作品當屬元奎導演,元彪、元華、元奎、元德、金城武主演的《馬永貞》,拳腳刀斧,槍戰武鬥的動作場面精彩絕倫,兄弟情義,幫派廝殺,情感陰謀、搞笑悲情,雖用傳統手法演繹,卻也令人盪氣回腸。元彪的英雄、元華的搞笑,元德的反派都很出彩,只可惜該片是典型的叫好不叫座,票房極差,不知何故。
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七小福」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雖然發展重點不太一樣,比如成龍、洪金寶、元奎在好萊塢,元彪留守香港,元華轉投無線電視台做了電視劇演員,元彬則在內地混飯吃。但現在又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合作拍片了。洪金寶為成龍的《highbinders》擔任動作導演,元彪為成龍的《龍旋風》擔任動作指導,洪金寶在元彬導演的電視劇《斷仇谷》中擔綱主演,元彪則與洪金寶在《拳神》中再次聚首……也許「七小福」作為演員在銀幕前表演(尤其是成龍、洪金寶)已經開始老了,但他們作為動作指導對香港甚至世界類型電影所發揮的創造性作用卻越來越重要——謹以此淺陋文章紀念為我的青少年時代帶來無數歡樂的幾個香港電影人!
成龍於一九六一年加入中國戲劇學院。他的師父就是著名的京劇大師於占元師父(於素秋的父親)。於師父為成龍起了一個名,叫元樓。其他的師兄弟也是以元字為名。每天的操練包括腳上功夫、打鬥方式、特技動作等。另外還有如拉筋、劈腿、翻斗等動作。除了練功外,他們更要做清潔、洗碗等的事務。成龍就是在每天接近十九小時艱苦訓練中成長。在一次京劇的表演中,於師父選了元龍(洪金寶)、元泰、元華、元武、元奎、元彪和成龍,擔演一套京劇《七小福》的主角。從此人們便稱他們為七小福,而成龍亦從此獲得很多舞台演出的機會,以後他們就不斷在荔園表演。
㈨ 中國3000多種拳法的名稱
中國拳法眾多,這里著重列舉一下南拳的名稱:
1、廣東南拳除洪家拳、劉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五大流派之外,還有蔡李佛拳、虎鶴雙形拳、俠家拳、詠春拳、白眉拳、南極拳、儒拳、佛家拳、刁家拳、朱家拳、岳家拳、鍾家拳、昆侖拳等。
2、廣西南拳有周家拳、屠龍拳、洪門伏虎拳和小策打等。
3、福建南拳有南少林龍、虎、豹、蛇、鶴五形拳,五祖拳,羅漢拳、梅花樁、連城拳、地術拳法、泳家法、五枚拳、獅拳、猴拳、魚法、雞法、儒法、仿烏跡等流派。
4、湖南南拳有: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和岳家教四大流派。
5、湖北南拳有:洪門拳、孔門拳、岳門拳、魚門拳、孫門拳五大派還有巫家藝、奈門、佛門、隱門、水滸門、蒸門、嚴門、熊門等。
6、四川南拳有:僧、岳、趙、杜、洪、化、字、會八大流派。
7、江西南拳有三十六路宋江拳、虎拳等。
8、浙江南拳有黑虎拳、金剛拳以及溫州南拳、台州南拳。江蘇南拳,亦有蘇州、無錫,上海,常州等地區之別。
(9)猴拳搞笑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虎鶴雙形拳是南派少林拳術中的一種精湛拳藝,廣泛流行於廣東,廣西一帶,該拳特點在回單馬基礎上模仿動物形態,動作緊湊,勁力剛健,落地生根,發聲勁力,威武雄壯,充滿氣勢。
虎鶴雙形拳攻防靈活,深防守於進攻之間,深受習武愛好者的親眯。虎鶴雙形拳是滿腔拳「後五虎」體系中的代表作,因其長短橋結合,手法眾多,而被視為「拳種」,習洪拳者大多曾練此套路。
此套路既有短橋手的精密善變,亦有長橋手的大開大合、大砍大劈。此套路由洪拳名家黃麒英初創,後由其入室弟子林世榮整理成型,在廣東珠三角地區及海外華人習武者中流傳甚廣。
虎鶴雙形拳是南海平洲人林世榮根據洪拳和佛拳改編而成一套的拳術。著有《虎鶴雙形》一書。
他說這套拳能「以小擊大,以弱擊強,千斤之力得以半兩消之」; 又說,能「以橫克直,以弱借強,虎爪則如猛蟲撲獸,鶴翅則為凌空擊水,浩浩如五爪金龍,盤盤如老僧入定,極神化之妙」。自成一格,有「洪頭佛尾」之稱。流行於南海、番禺、順德、肇慶、廣寧、懷集等地,流行於港澳和南洋一帶。
網路-拳法
㈩ 天下有名武功的名字大全
少北拳 中國功夫-心意拳 中華武術-通背拳
形意拳的簡史 武當拳系 詠春拳
洛陽心意六合拳 內家拳法訣釋義 楊式太極拳的發展
武式太極拳的發展 太極拳演進說 六合螳螂拳
太極拳的閉迴路系統理論 中華武術拳法介紹-八卦掌 太極拳概論
峨眉派武術 內家功夫-八卦掌 陳式太極——陳皂森
太極拳內功心法秘要舉例 峨眉陰陽太極掌 中華武術-養生太極拳
形意拳技法與規律 六合心意拳練氣諸法 六合心意拳內功
太極樁功 中國陳家溝—武術聖地 八卦掌實戰四十八法歌訣
八卦掌的基本技法 中國功夫秘蹤拳 武當密傳太極拳
形意拳的「虎抱頭」 太極拳概論 解秘「太極十三勢」
淺談練太極大桿子 練太極拳的體會 傅鍾文 太極拳傳統勁力
太極拳是中國的國粹 談「太極起勢」的練法 論太極拳的纏絲勁
八極拳八頂與八式 戳腳拳源流與分布 峨眉派武術特點
峨眉十二庄 剛柔兼顧的螳螂拳 古拳-孫臏拳
釋永濤談禪武功夫事業的發展 江南小龍:內家功夫與外家功夫的比拼 太極拳內勁與人體筋骨結構變化
六合螳螂拳簡介 羅漢鐵頭功速成 梅花螳螂拳
梅花樁 七星螳螂拳譜 少林二十四炮打法
少林功夫源於佛教信仰 少林金剛十大摔 少林六合拳
少林派的達摩易筋經十二式 少林七十二藝精要 少林身步手足法
少林寺和少林拳 少林寺鎮寺拳技擊法秘解 少林五拳樁
少林武術 少林武術簡史 少林易筋洗髓卧身十式
鶴拳-中華象形拳 螳螂拳 螳螂拳的發源地煙台
螳螂拳的七長八短 螳螂拳簡介 螳螂拳論-十八家法
象形拳術《螳螂拳》 形意拳的「虎抱頭」 猿仙通背拳
中國功夫-劈掛拳 中國功夫蛇拳 中國武術之猴拳
中華武術八極拳(1) 中華武術八極拳(2) 中華武術-翻子拳
中華武術-鷹爪拳 中華武術之伏虎拳 中華武術之少林拳譜
中華武術-醉拳 米組拳 八級拳
查拳 花拳 三皇炮捶
大悲拳 臨清潭腿 意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