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圖片 » 禪意圖片佛卡通
擴展閱讀
手勢動態圖片 2025-07-23 17:16:39
點心甜品圖片大全 2025-07-23 17:09:10

禪意圖片佛卡通

發布時間: 2022-08-07 01:37:52

1. 佛祖拈花一笑的禪意到底是什麼

佛主拈花一笑是一種至為詳和寧靜的心境,不著形跡、超脫一切,是一種「無相」、「涅盤」的極高的境界。

佛祖拈花一笑,笑的時候不是一個過程,而是一個靜態,這個靜態,一個人手拈一朵花,微笑著靜靜的看著,看不到他在亂想什麼,只看到他靜靜的享受著什麼。看的是這個簡靜的場面,而不是亂猜佛祖拈花在笑什麼,不是猜佛祖笑,不是猜花中有什麼秘密。

摩訶迦葉是心不動,靜靜的觀看,不走心的,而佛祖拈花一笑,摩訶迦葉看佛祖拈花一笑而笑,所以佛祖說摩訶迦葉已經領悟,其實就是指這種至為詳和寧靜的心境,不著形跡、超脫一切的境界。

故事的起因有

佛祖上課的時候,從花盆裡拈起一朵花。另一種說則是大梵天王為了請佛祖在靈鷲山上講經,獻上了一朵珍貴的金色婆羅花。但這都不重要,兩種版本的發展都是佛祖手拈花朵,寶相庄嚴,似露微笑卻一句話沒說,似乎在暗示著什麼。

弟子們當然明白佛祖此舉含有深意,然真正能理解到的,只有佛祖的大弟子摩柯迦葉。據說佛祖還把自己的金縷袈裟、缽盂授與迦葉。這便是「衣缽真傳」的典故。禪宗因此把摩訶迦葉列為「西天第一代祖師」。據說,這也就是禪宗的起始。

2. 急求一張圖片!!!!關於兩個小和尚的

這有一個系列的圖片

你要的應該是這張

需要別的話我可以傳給你

3. 聽說過翡翠悟道佛么盤點翡翠中的當紅佛像題材

在以往翡翠觀音佛像的雕刻樣式上,觀音題材似乎要比佛公題材的豐富些,譬如凈瓶觀音,南海觀音,文殊普賢菩薩,還有千手觀音等等,而佛像基本就是一些彌勒佛,布袋佛,逍遙佛之類。

【老王論翠】老王,雲南愛翡愛翠珠寶創始人,用生命去擁抱翡翠的極度痴迷者。

4. 禪意佛教荷花紋身圖案

很多佛像都搭配蓮花一起紋,很漂亮,網上圖片很多的,或者去紋身師的網站也有很多選擇。

5. 佛祖拈花一笑是什麼典故,有什麼禪機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拈花一笑:佛教語,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對禪理有了透徹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領會、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拈花一笑」是禪宗的一個故事。說是有一天,教主釋迦牟尼上大課,眾多弟子眼巴巴地望著他,他卻一句話也不說。伸手從講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轉來轉去,好像在暗示著什麼。弟子們誰也不懂老師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這就是「釋迦拈花」。
釋迦有個大弟子,叫迦葉。佛經記載,看見釋迦拈花,迦葉「破顏微笑」。宗教堂會,戒律極嚴。可就在這鴉雀無聲中,迦葉尊者竟然「噗嗤」一笑,盡管不是開懷大笑,只是微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規的。這就是「迦葉微笑」。
這師徒兩人神神怪怪的行為,合在一起,就叫做「拈花一笑」。
緊接著,釋迦牟尼講話了:「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意思是說:徒兒們聽好了,我有絕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剛才已經傳授給迦葉同學了啦。你們要學,就問他去吧!
據說,這也就是禪宗的起始。禪宗的特色就是:傳道授學,講求心領神會,無需文字言語表達。
相關偈語:
拈花/元覺詩
懶度庸人意,且拂明鏡台。
我自拈花笑,清風徐徐來。

6. 怎麼畫好禪意畫,禪意畫是寫意畫嗎

國畫中的禪意畫是最簡約的吧,禪意畫講究的就是意境,水墨潤染已達到一定境界,點點墨色,一抹暈染,一幅畫就完成了。作者用心去畫,用靈感去創作,賞析者看懂它,讀懂它,它就有了生命力,意境自然也就有了,也就是一幅好畫。

7. 求夥伴們收藏的那種佛教性質的很有禪意的長句子。適合紋身用喲~😘😘😘

「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願以此功德,庄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8. 請問有哪些古代著名的與佛教相關的書畫

文字配合以下網站的圖片來看哈
作為宗教藝術來說,它是壁畫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種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佛、賢劫千佛等;各種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天龍八部------天王、龍王、夜叉、飛天、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王)、緊那羅(樂天)、大蟒神等等。這些佛像大都畫在說法圖中。僅莫高窟壁畫中的說法圖就有933幅,各種神態各異的佛像12208身。
二、經變畫
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之為「經變」。用繪畫的手法表現經典內容者叫「變相」,即經變畫;用文字、講唱手法表現者叫「變文」。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現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西魏249窟頂部,除中心畫蓮花藻井外,東西兩面傻子王八王八節揚幡的方士開路,後有人首龍身的開明神獸隨行。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布各壁。飛廉振翅而風動,雷公揮臂轉連鼓,霹電以鐵鑽砸石閃光,雨師噴霧而致雨。
供養人,供養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資建造石窟的人。他們為了表示虔誠信佛,留名後世,在開窟造像時,在窟內畫上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之為供養人畫像。
五、裝飾圖案畫
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畫主要是用於石窟建築裝飾,也有桌圍、冠服和器物裝飾等。裝飾花紋隨時代而異,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像力。圖案畫主要有藻井圖案、椽間圖案、邊飾圖案等。
為了廣泛吸引群眾,大力宣傳佛經佛法,必須把抽象、深奧的佛教經典史跡用通俗的簡潔的、形象的形式灌輸給群眾,感召他們,使之篤信朝拜。於是,在洞窟內繪制了大量的故事畫,讓群眾在看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畫內容豐富,情節動人,生活氣息濃郁,具有誘人的魅力。主要可分為五類。
1、佛傳故事:主要宣揚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其中許多是古印度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佛教徒經過若干世紀的加工修飾,附會在釋迦身上。一般畫「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場面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傳故事 作橫卷式六條並列,用順序式結構繪制,共87個畫面,描繪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出家之間的全部情節。這樣的長篇巨制連環畫,在我國佛教故事畫中是罕見的
http://www.jce.org/art/index11.htm
http://tieba..com/f?kz=8458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