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木頭人鋸樹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這個故事告訴做人不要忘本。
所謂樹再高不會忘了根,人再輝煌也不能忘記做人的原則和身邊曾幫過自己的人。
② 兩個人鋸了三根木頭每根鋸成相同的三段一共用了12分鍾每鋸一次用多少分鍾
一根木頭鋸三段,只需鋸2次,3根木頭鋸了6次,每次用時12÷6=2分鍾
③ 求一張圖片:一個四格漫畫,三個人抬著一根木頭,前面有個溝,
你要的是這個圖嗎?
④ 有一個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在家拉個不停。可是她沒有經過教導,拉的聲音就象「鋸木頭」一樣難聽。就
你花錢給她請一個老師。
小提琴,是一種弦樂器。總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發出聲音。小提琴琴身(共鳴箱)長約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側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雲杉製作,質地較軟;背板和側板用楓木,紅木,質地較硬。琴頭、琴頸用整條楓木,指板用烏木。小提琴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弦樂組中最主要的樂器。它在器樂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現代交響樂隊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難度演奏技巧的獨奏樂器,與鋼琴、古典吉他並稱為世界三大樂器。
談到的起源,就必然要涉及古提琴原始設計者的藝術觀點和技術方法。現代的數學是技術學的工具,但在文藝復興時期數學是藝術的啟蒙。比例和序列是美學研究的要素,並且為所有的藝術家所採用。大師級的小提琴製作者,不僅僅是個方法學家,而且是個真正的藝術家,小提琴的整體協調和一致主宰著整個設計。小提琴的外形可以認為是由許多弧形線條構成的,用圓弧可以近似地畫出小提琴輪廓的草圖,但也並非都是圓弧。
原始設計者先用圓規畫出各段相聯的弧,再用藝術的眼光修正和彎曲成最終形狀的弧線。用筆和刀在製作時修改圖樣,修光修滑一條由足夠數量的圓弧所構成的曲線。小提琴頂部和底部的曲線,就是採用經典的設計橋拱的方法設計的,也有人認為像籃子提把的形狀。琴板弧度的形狀像垂鏈線,旋首則是仿照古希臘柱子上優美的螺旋形設計的。當然,除去使用圓弧之外,也可能採取一些其他的線條。
⑤ 一部國內老電影一群人在樹林抓了兩個人帶回去拿鋸死活活的鋸死了嘴巴還拿布綁住了
摘要 《老虎出更》兩男人拿電鋸火拚,是港台片吧。
⑥ 把一根粗細均勻的木枓鋸成2段需要3分鍾,把它鋸成10段,需要幾分鍾
(10-1)x3=27分鍾
鋸兩段需要鋸1次,3分鍾;鋸10段需要鋸9次,27分鍾。
⑦ 電影殺生最後山崩是木頭有被鋸的痕跡,這怎麼解釋啊
是戴眼鏡的砍的柱子,他想壓死牛結實的(老偷看他們夫妻)沒想到最後地震加上眾多村民一聲吼把柱子徹底震斷了……這個村子的秘密覺得就是:為了保住名號,寧願受著種種束縛,寧願算計他人。最後終於都得到了上天的懲罰。
中國有一句老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然而管虎的《殺生》則用黑色幽默讓我們看到,當「規矩」成為了禁錮人性的枷鎖,當眾口鑠金的「正義」成為了一把利刃,會是何其的恐怖可怕。而這也最終會得到報應。
(7)兩個人鋸木頭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殺生》改編自陳鐵軍的中篇小說《兒戲殺人》,是由管虎執導,黃渤、任達華、蘇有朋、余男等聯袂主演的荒誕懸疑喜劇。該片劇情主打荒誕懸疑與黑色喜劇元素,同時黃渤與余男的情感線在極致瘋狂中蘊含深情。
該片講述了一群人如何聯手殺死了一個「不合規矩」之人的故事,折射了各種烏合之眾性的民族集體心理和潛藏的人性心思及人性復雜面目,甚是耐人尋味。該片於2012年4月28日全國公映。黃渤憑借本影片獲得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和第4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男演員獎。
中國西南、與世隔絕、群山環抱中有個寨子,是個人皆長壽、規矩自成之地,清時皇帝賜名「長壽鎮」。某日突爆傳染病,地方官派醫生前往診治,他在鎮子外發現奄奄一息的牛結實。進寨後,往日溫厚的村民一反常態,不僅對牛結實拒施援手、避若瘟疫,更遷怒於醫生多管閑事。
老鎮長親自帶著長壽鎮醫生和接生婆、油漆匠,老族長等人千萬百計的阻撓醫生對牛結實的救援,牛結實最終沒能被救活,醫生也找不到此人暴斃的原因。鎮民們對醫生的不歡迎不合作態度,令醫生很沮喪,正當他准備離開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一個被全鎮民眾一起隱藏在山崖上的一個秘密,帶著重重疑惑醫生決定暗中走訪長壽鎮,直到他偶遇一個男孩,長壽鎮迷案的真相才一步步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