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小班 (餐後散步)活動環節
一、「一條長線」啟發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多種玩兒法,使幼兒每天都能在動腦、動口、動腳的多部位鍛煉中達到身心健康發展的散步目的。
1、「小猴走鋼絲」(鋼絲就是地上貼的一條長線)
這個比較傳統的體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玩的平衡游戲,但玩兒兩遍之後,孩子們就開始厭煩了。這時,如果教師及時引導孩子創新游戲玩法,增加游戲的難度,使之多樣化,就能重新調動起幼兒游戲的興趣。
如:提供易拉罐、沙包、塑料圈等輔助材料,孩子們就能創新出「頂沙包走鋼絲」,「障礙走鋼絲」等帶有難度的玩法,使幼兒在有趣的多樣化游戲中達到快樂散步的目的。
2、游戲「測量長線有多長」
同樣是「一條長線」,如果教師提出新的問題:「孩子們,我們測量一下這條長線有多長?」孩子們會七嘴八舌的說出多種測量方法,如用尺子、跳繩、積木等工具量,最後我提議:「用小腳量」(可以達到數步的目的),要求是腳尖頂著腳跟走,一遍走過之後。
孩子們驚奇的發現,每個人的步數都不同,教師接著提出問題:「為什麼步數不同?」通過第二遍嘗試,孩子們總結出:
①腳大步數就少,腳小步數就多。
②兩腳頂緊走,步數就多,拉開距離走,步數就少。孩子們一遍一遍的嘗試,總有不同的發現,在游戲中,即達到了散步的目的,又豐富了測量知識,還發展了幼兒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滿足了大班幼兒的自主性。
二、通過「大帶小」活動,飯後在散步中,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愛心,發展起語言交往能力。
午餐後引導孩子們兩人一組牽著一名弟弟妹妹的小手,在走廊里散步,邊走邊給弟弟妹妹講周圍牆飾、小畫廊,帶著弟弟妹妹「走迷宮」「走鋼絲」,新入園的弟弟妹妹忘記了哭鬧,平時總喜歡追逐打鬧的男孩兒們,變得異常「溫柔」「耐心」,好一幅溫馨、和諧、充滿愛心的畫面。
散步後,孩子們把弟弟妹妹送回班中,自己回班悄然入睡。通過這種大帶小的散步活動,使孩子們知道自己長大了,在照顧弟弟妹妹的同時,增強了責任感和愛心,發展了他們的語言交往能力。
(1)幼兒園幼兒午餐活動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幼兒園的特性;
一、基礎性、啟蒙性
從教育體制的角度看,幼兒園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是整個學制的基礎。幼兒園課程作為學前教育的載體,直接影響幼兒現實的發展,為幼兒今後甚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從人的發展角度看,幼兒正處於人生發展的起始階段,是從懵懂邁開腳步走向社會的開始,因此幼兒課程不尋求傳授知識的高深、系統,只需讓幼兒體驗關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最淺顯的知識和觀念,幫助幼兒認識她們周圍的世界,開啟幼兒的智慧與心靈,萌發他們優良個性和品質。
二、全面性、生活性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手段,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中介,因此,幼兒園課程應以實現幼兒在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和諧發展為目標,要具有全面性。
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與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從而獲得知識、習得態度;體驗情感,形成個性。因此,幼兒園課程必然帶有濃厚的生活特性。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生活,課程實施要貫穿於幼兒生活。
三、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幼兒主要是通過感官來認識世界。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理解事物,對世界形成相對抽象的認識。
幼兒的這種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其基本的構成成分。在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直接經驗,是幼兒發展的根本,是幼兒理解世界的基礎。
四、潛在性
與中小學課程相比,幼兒園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課程的潛在性和隱蔽性的特徵。當然,中小學課程也存在隱性課程,但畢竟顯性課程的力量要強大的多。
② 幼兒園一日活動環節有哪些主要內容
幼兒園一日活動環節主要內容:
(1)來園活動。包括接待、健康檢查和晨間游戲。
(2)上課、戶外活動和游戲。根據上課內容擺放桌椅,游戲前布置好環境,外出散步時要組織好幼兒。保持室內外環境清潔,教具、玩具、游戲材料要符合衛生要求。
(3)盥洗。包括洗臉、洗手、大小便等。要建立一定的常規,如分組按次序盥洗。教幼兒盥洗的技能。
(4)進餐。做好飯前准備工作,讓幼兒在整潔的環境和愉快的氣氛中進餐,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飯前飯後不做劇烈運動。
(5)睡眠。創設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6)離園。做好結束工作,讓幼兒愉快地離開幼兒園。
(2)幼兒園幼兒午餐活動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幼兒園的任務是:配合家長正確引導幼兒的學習習慣、自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促進幼兒心智同步成長。孩子在每個年齡段需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以及能力的培養。兩者結合才能使幼兒心智同步發展。
幼兒園教育應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為每一個幼兒提供發揮潛能,並在已有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和條件。
③ 幼兒進餐情況怎麼寫
幼兒園進餐活動觀察記錄
幼兒園觀察記錄: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觀察目的: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快快的把飯菜吃完。
觀察環境:活動室
觀察實錄:午餐時間到了,多數小朋友都快速的搬好小椅子,小便洗手准備用餐了,可是天天還在那磨磨蹭蹭的一向沒有把小椅子搬到位置上。我提醒了幾次之後最終搬好小椅子了,結果又在廁所磨蹭了不出來。等她坐好位置上開始用餐,其他小朋友都已經幾大口吃下去了。我兜了一圈之後發現天天的飯菜幾乎沒有動,詢問情景:天天,為什麼不吃飯呀天天回答:我不喜歡吃洋蔥。
分析:
天天是個比較挑食的孩子,經常會剩很多飯菜,怎樣勸說都沒用,最終還是倒掉。今日又遇到了不喜歡吃的洋蔥,所以一開始就磨磨蹭蹭的不願意搬小椅子。很多幼兒在家也是如此,不喜歡吃的蔬菜就不吃,有的家長明白孩子不喜歡吃的家裡就不做這個菜,這樣時間久了,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不吃這個菜了。
措施:
首先,我們每一天開飯前組織幼兒猜猜今日吃什麼用猜菜名的方法營造了良好的餐前氣氛,增進了幼兒的食慾,願意歡樂進餐。孩子是需要鼓勵的。而對於小班幼兒,成人給予他們的鼓勵應當是生動活潑並且是幼兒能直接感知的。其次,模仿是小班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經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驗,習得良好的飲食習慣。所以我們在進餐習慣培養中經常將鼓勵與樹立榜樣相結合,如「寶寶的牙齒真有勁兒,一口飯一口菜,放在嘴裡一齊嚼,飯菜的味道會更好」;「xxx小朋友吃飯可專心了,安安靜靜吃飯腸胃最舒服」;「xxx小朋友的小碗里真干凈,一點食物都沒剩,看看誰能比他還棒」如此等等。教師只要表揚了某個小朋友,立即就會有更多的小朋友紛紛模仿這個小朋友的良好行為。
篇2:幼兒園進餐活動觀察記錄
大班觀察記錄: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觀察資料:
楠楠搬著她的小椅子向她的座位上走去,安安靜靜的坐下後小眼睛開始左右觀望,時不時的還和旁邊的小夥伴竊竊私語幾句,顯得格外簡便。當教師把飯盛在碗里時,我發現她有現金賬,接下來進餐時她的速度異常慢,有時還把嘴裡的飯塞得很滿很滿,叫著叫著就吐了出來,感覺她在特困難的進行著吃飯的事情。
分析:
楠楠是個很溫柔,膽小的小女孩,瘦瘦的,不怎樣愛表達自我的情緒,還比較挑食,做任何事都不緊不慢的,但自尊心還特強。
措施:
1、鼓勵幼兒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以表揚、獎勵的方式激發幼兒的進餐興趣。
2、與家長進行溝通,幫忙有改變飲食上的缺點,但教育過程中注意對幼兒的態度與語言不要過硬、過嚴,以防傷及到幼兒的心理,那樣會使幼兒對進餐或飲食產生排斥與不滿。
3、請班上幼兒充當「小教師」,來討論飲食上的事情。比如:吃青菜有什麼好處?什麼飯好吃?等等,來幫忙幼兒減少挑食的情景。
4、可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情引導幼兒在保質保量的進餐後,能夠去做自我想做的事情,從而提高幼兒進餐的速度。
④ 請簡答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午餐及午睡活動環節的指導要點
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入園環節表現出的情緒和狀態各不相同,教師
對他們的常規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要准確把握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與規
律,為幼兒營造溫馨舒適、豐富有趣的入園環境,不斷吸引幼兒投入活動,讓其
從心理、身體及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發展,使入園環節真正成為幼兒一天美
好生活的開始。
一、入園環節對幼兒的常規要求
◆喜歡教師和同伴,願意上幼兒園。
◆感受幼兒園環境的整潔、美觀,體會到教師的辛苦,懂得感恩。
◆能夠帶齊所需要的生活、學慣用品,懂得不帶危險物品來園。
◆能夠主動與教師、同伴打招呼,並且能開心地和家人說再見。
◆願意和教師、
同伴做游戲,
有良好的師生和同伴關系,
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心情愉快,有安全感。
◆學習表達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願意接受晨檢,並懂得將身體不舒服的感覺告訴保健大夫或教師。
◆積極參與區域活動,能夠自主游戲,能與同伴友好相處。
◆有獨立做事的願望,在自我服務的過程中體驗自信和能幹。
◆學做值日生工作,體驗為他人服務的樂趣,有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責任感。
◆喜歡晨練活動,懂得安全自護,有一定的規則意識。
◆願意與同伴分享經驗和感受,
能獨立完成任務,
並逐步提高任務意識。
二、入園環節的教師指導要點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其心理發展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不同,教師的指導重點
也不同。下面將從不同的年齡階段人手,分別闡述教師在入園環節的指導要點
⑤ 幼兒園中班如何開展餐後活動
幼兒園的餐後活動主要分為早餐後活動、午餐後活動、晚餐後活動。
幼兒園餐後活動設計的原則:
第一、幼兒用完餐,從生理衛生的角度來講是不能做劇烈的活動,因此餐後主要安排靜一些的活動。
第二、由於幼兒進餐的速度不一樣,有的小朋友吃得快一些,而有的小朋友吃得慢一點,因此可以安排一些自選游戲,隨著孩子吃完飯,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游戲。
第三、由於餐後的時間比較短,因此設計的游戲,盡量是簡單的、好操作的。
具體安排:
早餐後:一般幼兒園都是隨著小朋友吃完飯,自選活動區游戲。什麼是自選區域活動呢?自選區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它是讓幼兒快樂滿足為目的,以操作、體驗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常見的區域有:建構區、美工區、表演區、角色游戲區(如娃娃家、理發店、超市、商店、醫院、餐館、交通崗、)、閱讀區、益智區、語言區、科學區、感官操作區、沙水區、運動區等。小朋友吃完早飯基本就是自選區域活動游戲。
午餐後:一般幼兒園午餐後,老師會安排一些安靜的游戲請幼兒選擇,例如:可以看圖書、可以玩翻繩、可以折紙等,先吃完的小朋友就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大概二十分鍾左右,等小朋友都吃完後,老師就會帶領小朋友散步。
晚餐後:基本同午餐後相同,老師會安排一些安靜的游戲請幼兒選擇,例如:可以拼圖、可以玩玩具、可以畫畫等,先吃完的小朋友就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大概二十分鍾左右,等小朋友都吃完後,老師就會組織小朋友離園談話,例如交代一下回家的任務,表揚今天表現好的小朋友,提示明天值日生早來等等。
⑥ 幼兒園一日活動流程
小班大班安排時間不一樣,孩子小的比較耗時間,幼兒園一日活動流程參考實施細節如下:
一、晨間接待 、幼兒晨檢
1、熱情接待家長及幼兒,教育幼兒使用禮貌用語,指導幼兒將衣物放整齊。向家長了解幼兒情況,做好個別幼兒工作。
2、做好幼兒晨檢:一摸、二看、三問: 摸:摸幼兒額頭、頸部和手心有無發熱。
1.看:幼兒精神和面色是否正常,有無流涕、流淚、身上有無皮疹、咽部是否充血、體表有無傷痕。
2.問:問幼兒在家的飲食、睡眠、大小便等一般情況及有無傳染病接觸史
3.查:查幼兒是否攜帶不全物品。
同時培養幼兒衛生行為習慣。對幼兒健康、情緒等進行觀察,做到心中有數,幼兒有異常及時與家長聯系。
二、組織幼兒自選活動
教師為幼兒准備足夠的自選活動操作材料,激發幼兒自選活動興趣。活動材料有:各類積木,自製桌面玩具等。活動中教師要巡迴指導幼兒操作。
三、集體教學活動
教師對教學內容心中有數,能根據活動內容,提前做好直觀、形象地教玩具,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活動中可為幼兒准備操作材料和游戲來鞏固學習內容。同時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能體現對個別幼兒的教育與指導。重視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常規。
四、戶外游戲 活動
保證幼兒的戶外游戲時間,同時教師要時刻監護幼兒安全,與幼兒一起活動,和幼兒共同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器械、自製戶外器械材料。
注意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使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及時了解幼兒活動、材料使用、交往情況,引導幼兒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 根據幼兒活動情況,調整活動材料。開展游戲講評,給幼兒講評的機會,注重幼兒情感、興趣、能力、社會性的培養。
五、入廁和喝水
教師組織幼兒排好隊,幼兒在教師陪護入廁、喝水。
六、班級消毒衛生工作
保證每天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根據季節提前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溫工作。放學後教師要做好室內外清潔:地面、桌椅、門窗、玩具櫃、口杯架、毛巾架,保持整潔。 口杯、毛巾的消毒工作,並做到定位使用。
七、離園
1、離園前,可為幼兒講一個小故事或與幼兒進行簡短談話,回顧一天的的學習活動,鼓勵他們的進步。提醒幼兒回家途中的注意事項,進行安全、飲食教育,放一些輕松優美的音樂,使幼兒精神愉快放鬆。
2、教師要認真負責,把每一個幼兒安全地交給家長,嚴禁出現幼兒自己離班、離園。
3、幼兒離園後,教師做好活動室物品、材料的整理,檢查水、電、門窗是否關好。
(6)幼兒園幼兒午餐活動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幼兒園,原稱勘兒園,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引進的體制。舊稱蒙養園、幼稚園,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用於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納三至六周歲的幼兒。
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
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
⑦ 幼兒園午餐管理保育員如何做
幼兒園午餐管理保育員的做法有:
1、保育員在進餐前30分鍾開始餐前准備,首先配製好抹桌的消毒液,將餐桌和手推車擦好備用,並檢查餐巾餐盤是否消毒好。
2、保育員去食堂取回消毒好的餐具,途中餐具上必須蓋上消毒布或蓋,防止灰塵、蒼蠅進入。保育員將取回的餐具放在餐桌上或手推車上。
3、保育員和一位老師按時到食堂領飯菜,飯菜的容器上必須加蓋。
4、飯菜取回後,分好餐盤,另一位老師負責看護幼兒有序洗手、保育員分發飯菜。
午餐進餐氛圍:
良好的進餐環境有利於孩子促進消化腺的分泌,激起用餐食慾,幫助幼兒調節情緒,讓幼兒在良好和愉悅的情緒下進餐是餐前安靜活動的主要目的,因此我們努力在為幼兒進餐前創造溫馨、寬松的環境。
主要的方法是開展餐前播報活動,老師就事先了解當天的菜譜,利用網路搜索菜餚營養價值的圖文、在餐前給孩子看,色彩艷麗的圖片、加上教師生動的描述,不僅讓幼兒了解每種菜對自己的身體生長的好處,還營造了孩子想吃、樂吃、愛吃的心理氛圍。
⑧ 幼兒園餐後活動有哪些
幼兒園餐後活動有如下:
一、裝飾教室,讓孩子感受新年來臨的濃厚氣氛。
二、讓孩子看節日圖片,在感知節日的同時,也了解我國的傳統習俗,增強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三、製作賀卡,小朋友之間互相贈送增進友誼。
四、幼兒表演節目,形式以講故事、唱歌、跳舞等。
五、幼兒玩擊鼓傳球的游戲,球停在誰的手裡,誰表演節目。
六、老師贈新年祝福,祝福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快樂,茁壯成長。
⑨ 幼兒園小小報餐員台詞是什麼
幼兒園小小報餐員台詞是指幼兒園在用餐前,有一個小朋友播報菜名的詞。如下所示:
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的午餐我來報。二米飯搭配好。豉汁扒皮魚味道妙。青菜胡籮卜炒雞蛋,食材多樣營養高。西紅柿豆腐做成湯,vc蛋白助成長。小朋友們要吃好,今天就播報到這了。
幼兒園小小報餐員意義:
豐富多彩的餐前播報,不僅讓幼兒對菜譜中的營養有一定的認識,也讓幼兒帶著一份美好的心情進行午餐活動,進一步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
活動既能鍛煉小朋友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又能讓幼兒了解食物的名稱,增長知識,還能讓幼兒養成安靜用餐,不挑食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