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那部日本動畫出現過這種摩托車
《搖曳露營△》
㈡ 古代宮廷的卡通圖片,最好宮女,皇後,貴人什麼的都有,越萌的越好,最好是一個系列的!急用
㈢ 高分求卡通動漫的甲殼蟲車的圖片
http://pic.wenwen.soso.com/p/20091007/20091007140354-2056490147.jpg
【某童】貌似只找到了這一個,不過用軟陶泥做起來好像有點難度哦!~
呵……呵呵
㈣ 日本古代的車
那個是叫~~牛車...............= =
是日本平安時代的交通工具,有貴賤之別,不過也主要是貴族們的交通工具。(大概是身份的一種象徵,有些貴族為了夜會情人不作張揚有時候會乘較簡易的牛車)乘坐牛車時,後方上,前方下,單獨一人乘坐時,靠左側,面向右側。兩人以上乘坐時,前方右側及後方左側是上座。應背對兩側相對而坐。若男女同乘,男右女左。
㈤ 急求古代帝王馬車圖片
帝王馬車要六匹馬的,不好找。
㈥ 古代的車,比如說共車,最好有圖片,我在網上查不到!~!
先秦時代的車,總的說來分為「小車」、「大車」兩大類。駕馬、車箱小的叫「小車」,也叫輕車或戎車。駕牛、車箱大的叫「大車」。小車除貴族出行乘坐外,主要用於戰爭。戰國時,由於車戰的發達,戰車的多少成為一個國家強弱的標志,有所謂「千乘之國」、「萬乘之國」的說法。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了「車同軌」,對車輛製造的技術和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秦始皇五次大規模巡遊,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馬車。秦代人對馬車似乎有著特殊深厚的感情,至今我們還可以從秦朝留下的兵馬俑中,看到當時的戰車、輦車等實物,看到與真人真物幾乎等高的人物與馬匹形象。從1974年開始發掘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中,已出土武士俑800多個,木質戰車18輛,陶馬100多匹,青銅兵器、車馬器共計9000餘件。如按兵馬排列形式復原,三個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個,駟馬戰車100多輛,戰馬1000多匹。兵馬俑龐大的陣容,形象地展現出秦軍的兵種編列和武器車輛等情況。1980年出土了兩輛大型彩繪銅車馬,其大小為真車真馬的1/2。一號車為立車,即立乘之前導車。長為2.25米,高為1.52米。單轅雙軛,套駕四馬,即兩驂兩服。車輿呈長方形,車上置一圓形銅傘,傘下立一御馬官俑,雙手執轡[pèi沛]。輿內有銅方壺、弓、駑、鏃、盾等。四匹銅馬均飾金銀絡頭。鞍具上有編號文字29處,共49字,均小篆體。二號車為安車,即坐乘之轎形車。車身全長為3.28米,高1.04米。車廂分前後兩室,前室為駕駛室,內有一跽[jì計]坐的御馬官俑,腰際佩劍,執轡前視。後室為乘主坐席。車廂上有橢圓形車蓋。車亦單轅雙輪,前駕四匹銅馬。這些珍貴文物,完全模擬實物製成,是前所未有的考古發現,反映了我國2000多年前馬車製造的精湛技藝。
到了漢朝,車子有了很大發展和變化,單轅車逐漸減少,雙轅車有了大發展,車的種類增多,且主要用於載人裝貨,而不是戰場了。東漢和三國時期出現了獨輪車,這是一種既經濟又實用的交通運輸工具,在交通史上是一項重要的發明。根據歷史記載,諸葛亮北伐時,蒲元創造「木牛」為軍隊運送糧草。許多學者認為當時的「木牛」,就是一種特殊的獨輪車。
唐宋以後,車輛的製造技術也有所進步。南北朝時出現了12頭牛駕駛的大型車輛。當時還出現了磨車。磨車上裝有石磨,車行磨動,行10里磨10斛。至於三輪車,在唐末五代時就已出現,但沒有得到推廣。到了宋朝,官僚們坐轎子的風氣漸漸興盛起來。這時高級車輛的製作和改進得不到重視,制車技術的重點也逐漸由乘人的車轉到載貨的車。宋朝的大車叫「太平車」,用五至七頭牛拖拉。這時的獨輪車前後兩人把駕,旁邊兩人扶拐,前用驢拉,叫作「串車」。明朝將前用驢拉、後以人推的獨輪車叫「雙繾獨輪車」。明清時期除了陸續出現許多新型車輛和異型車輛外,還出現了帆車,即在車上加帆,利用風力助車行進。到清朝時又出現了鐵甲車和轎車。鐵甲車有四輪,輪的直徑約一尺,車廂包以鐵葉,以保安全。轎車是馬車與轎子結合的產物,外形如轎,用馬和騾拉挽。徐揚的《乾隆南巡圖》中就畫有這類轎
㈦ 白色的圓圈裡面一個側面的歐洲古代戰士的頭盔是什麼車標
騎士十五世,加拿大。
騎士十五世是由加拿大多倫多汽車廠商Conquest Vehicles製造的超豪華裝甲越野車。騎士十五世(Knight XV)來自加拿大多倫多Conquest Vehicles廠商製造。
靈感取自重型軍用裝甲車的SUV。此車為《速度與激情5》中巨石強森的坐駕Gurkha LAPV的民用版。這台車長6.1米,寬2.5米,高2.5米,外形以菱線代替了一般車輛的曲線。
採用6.8升V10引擎,擁有最大400馬力(298.28千瓦)的輸出功率和6757kgm的扭力。而製造商首批僅生產100輛,因為全手工打造一輛Knight XV就需要耗費1500小時。
(7)外國古代車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作為一台改裝車,後排才是重點,騎士十五世後排其實就2個位置,各種娛樂設施一應俱全,基本就是個小包廂了,私密性很好,充分享受到了私人訂制帶來的優越感。
當然想獲得這種感覺代價也不小,這台騎士十五世到國內的價格在千萬級別,所以買的人要比喬治巴頓少很多,畢竟喬治巴頓300多萬就能買到了。
㈧ 求:「軔」的圖片
古人駕車,行進時,需要停車,御者拉緊韁繩,駕車的馬就停步,車也停住了。車不用時,防止車輪滾動,則要在車輪前,墊塞物件加以阻擋。通常較為簡便的,常用木頭削成楔形,塞在輪下。這塊木塞,古人稱為軔。
用木頭做成的車軔,因年代久遠,不易保存。上世紀80年代,在秦始皇陵封土西側的陪葬坑中發掘出土的兩輛銅車時,在車輪附近發現了四件銅鑄的車軔。每件各用兩塊長而寬,另兩塊短而窄的銅條構成一個四方框架;前後框條各長14.4厘米,寬13.2厘米,高0.6厘米,並有低矮足。框條中部特鑄出凹缺。上下框條各長13.2厘米,寬7.2厘米。框條平面無凹缺。構成方框的內口徑,長10厘米,寬7.2厘米。車輪置於凹缺處,阻止前後滾動,要比單塞一塊楔形木頭,穩妥得多。
車輛啟動,必需取走車軔。所以古人往往把「啟程」「出發」稱做發軔。《夜讀拾得錄(一0二)·以頭作軔》一文中,提到申屠剛勸諫漢光武帝劉秀,因隴蜀未平,不宜出遊。曾以頭作車軔,阻擋劉秀外出的車輛,用意甚明。
㈨ 求張圖片,坦克世界裡的以動物命名的戰車在圖片中是以動物剪影方式表現的。很卡通。
這是「犀牛式」和「黑豹」自行火炮所對應的動物剪影。我用PS修改調整精度得到了這個。你要源文件也可以加QQ給你。
㈩ 急求,古代馬車內部圖片!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