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班音樂優質課《小動物怎樣過冬》
活動設計背景
有一天,班裡有位小朋友來告訴我,有幾只燕子來他家屋檐下做窩,准備過冬了。由此我設計了本次音樂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 理解歌曲內容,理解歌曲表達的意義
2 讓幼兒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續編歌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在歌曲中了解各種動物的過冬方式即儲食、冬眠、遷移、換毛
難點:幼兒知識、經驗有限,難以說出平時所見的動物的過冬方式
活動准備
1 表現冬季北風呼嘯、白雪皚皚的景色圖片一張
2 青蛙、燕子、松鼠、綿羊過冬小圖片各一張 3 各種小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 課堂導入:冬天到了,天氣很冷,小朋友們是怎樣取暖過冬的?(自由講述)
其次,出示冬季景色圖片,讓幼兒觀察並思考:在北方,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2 初步熟悉歌曲:教師輕聲歌唱(重復幾遍),幼兒認真傾聽歌曲內容並注意 歌曲中提到的動物,隨後提問:它是怎樣過冬的?(邀請個別幼兒講述)
3 學唱歌曲第一段(歌詞內容為提問小動物怎樣過冬),引導幼兒邊想像邊隨老師歌唱。
4 學唱歌曲第二段(回答小動物怎樣過冬),引導幼兒藉助小圖片唱出歌曲,感受內容
5 共同完整地表現歌曲:引導幼兒演唱出兩段歌曲一問一答的情感體驗;分角色演唱,教師問,幼兒答,讓幼兒感受與教師對唱的喜悅心情
6 引導幼兒大膽說出其他動物的過冬方式並編成歌詞,讓小朋友一起歌唱。 如: 小花貓躺在火爐旁,小小蛇睡在泥土中等。從而讓小朋友學到更多關於動物過冬方式的知識。
延伸活動:讓幼兒戴上動物頭飾,參加動物過冬遊戲活動。教師觀察幼兒表現,和幼兒一起參加活動,看幼兒所戴的動物頭飾與該動物過冬方式是否相符,並加以指導,在愉快的游戲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對幼兒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欣賞活動,還是歌唱活動、韻律活動、器樂活動,對孩子來說都是不同層次的學習。通過多種組織形式,師生互動模式,使幼兒能充分感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並在此基礎上獲得知識。通過引導幼兒發揮想像並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邊唱邊跳,用不同動作來表現不同動物的過冬方式,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就能使他們自然而然地帶著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活動中。
好奇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契機,用提問式的導入形式設置懸念,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活動開始,我用提問的方法吸引幼兒的注意,並激發幼兒思考。活動中,讓幼兒藉助圖片了解各種動物的過冬方式,讓幼兒對歌曲的內容產生濃厚興趣,更加積極認真地演唱歌曲。在延伸活動中,幼兒戴上動物頭飾,想像著自己是小青蛙、小燕子、小松鼠等,用各種動作伴著音樂韻律表演。動靜結合,從而達到讓幼兒「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的目的。
最後,教師也參與到活動中,給予幼兒肯定和鼓勵,讓他們獲得成功感,愛上音樂課堂。
不足之處,就是有個別幼兒不願加入到活動中來。今後我一定盡量找出原因,讓所有幼兒都樂意參與各種游戲活動,形成和諧、歡樂的氛圍。
② 以動物是怎樣過冬為主題設計一個大班的科學活動
設計意圖:
小動物是孩子們樂於觀察的對象,各種小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常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冬天到了,人們穿上厚厚的棉衣,但在外面活動的小動物卻越來越少了,它們都到哪裡去了呢?過冬去了。怎麼過冬呀?孩子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通過《動物過冬》這節科學活動課,不但讓孩子們了解小動物生活習性的變化,還讓孩子們產生好奇。並能促使孩子們積極、主動地了解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滿足孩子們探究小動物的的慾望。本次活動運用啟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觀察法等,克服教師說教的傳統形式,提出開放性的問題,通過觀察、探究,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做到玩中學,學中玩,快樂的獲得知識,習得經驗。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不同於人類的過冬方式,知道動物過冬主要有四種形式:
⑴貯存食物;
⑵冬眠;
⑶遷徙;
⑷換毛。
2、理解詞彙:遷徙、冬眠等。
3、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系。
4、通過游戲模仿動物的不同過冬方式。
活動准備:
1、活動前,和家長一起收集動物過冬的圖片、圖書等活動材料。
2、讓孩子們觀看有關動物過冬的視頻。
3、活動室里設置供孩子們躲藏或蜷縮的空間,並布置「動物過冬方式」的背景圖。
4、安排一名孩子扮演情境中的角色。
5、小動物頭飾若干。
6、小動物圖片。
7、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第27-28頁。
活動過程:
一、 以談話的形式,引起興趣。
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冬季)冬季的天氣怎麼樣?(很冷)看一看,你們是怎樣度過這寒冷的冬天?(戴上帽子、圍上圍巾、戴上手套、穿上棉衣、棉鞋、生上爐子、安上暖氣、常在室內活動、加強鍛煉等)。小朋友,你們想一想,小動物不會穿衣服,那你們知道不知道小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嗎?(討論)
二、 冬天來了
1、教師根據圖片,有表情的講述小動物過冬的故事,在講述的過程中,教師的表演要有一種即將面臨天寒地凍境遇的緊迫感。
2、根據孩子們的回答,引導觀看有關的視頻和圖片。激發說出故事裡的小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鼓勵大膽運用已有經驗進行講述,和同伴分享交流的快樂,在交流中獲得新知識。
3、提出問題討論:
(1)、大雁和小燕子用什麼方式來過冬?飛到南方去過冬,那裡的天氣很暖和,又有很多喜歡吃的食物。(隨時豐富詞彙:遷徙)
(2)、哪些小動物在冬天需要換上厚厚的毛或羽毛來過冬呢?小羊、小狗、小貓、狐狸、狼;雞、鴨、鵝等
(3)、哪些小動物是靠冬眠來過冬的?如:青蛙、蛇鑽進地洞里,狗熊躲進樹洞里等。(隨時豐富詞彙:冬眠)
(4)、還有哪些動物和小松鼠一樣儲存糧食來過冬呢?如:蜜蜂、螞蟻等。
鼓勵孩子們根據已有的經驗大膽的想像、思考,擴展發散性的思維,在交流中總結出小動物們不同的過冬方式,進一步激發探究的興趣,而且生動形象地感知小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4、引導總結小動物過冬的幾種不同方式,小動物過冬主要有四種形式:
⑴貯存食物;
⑵冬眠;
⑶遷徙;
⑷換毛。
5、我們到森林裡去,問問小動物們有沒有做好過冬的准備,好嗎?小動物們肯定會很高興的告訴我們,它們是怎樣過冬的。
三、訪問小動物
1、利用布置的「小動物過冬方式」的背景圖。
2、每個孩子戴上一個頭飾,扮演一種小動物角色,躲藏或蜷縮在活動室的背景圖下。
3、教師或一名孩子扮演訪問者「咚咚」敲門:「裡面住著誰呀?」孩子們回答:「我是蛇,我住在洞里。」「我是大雁,我要飛到南方去。」等等。
4、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評價,看看誰能學著所扮角色的口吻說的既具體又清晰。
5、重復游戲,以鞏固小動物過冬的幾種方式。
6、把小動物的頭飾貼在「小動物過冬方式」的背景圖上,鞏固所學的知識。
四、小結
這節科學活動課讓孩子們在觀察、探究中,通過形象直觀的學具、視頻、角色表演等形式,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知道小動物幾種主要的過冬方式:
⑴貯存食物;
⑵冬眠;
⑶遷徙;
⑷換毛。
做到了在學中玩、玩中學的過程中,快樂獲得知識,習得經驗。
活動延伸:
把孩子們搜集的小動物圖片放在科學區,供孩子們相互交流。
③ 冬季山地風景照怎麼拍好看
冬季拍攝自然山地風景有很多優點,比如空氣清新,早晨有一層薄薄的霧氣,樹葉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顏色。當冬天白雪將覆蓋該地區,看起來美麗而干凈,下面我們介紹冬季拍攝山地自然風景的7個拍攝技巧,讓你的冬季風景照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