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蟾蜍有毒部分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電腦原裝的文檔圖片 2025-07-26 05:11:50
老碗面的鹵有哪些及圖片 2025-07-26 05:11:41

蟾蜍有毒部分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7-24 21:54:56

① 蟾蜍的哪部分有毒

蟾蜍的皮疣有腮腺內含有毒液。如煮吃蟾蜍,吃下它的有毒部分,或毒液直接接觸傷口進入血液,均可引起中毒。亦有進食蟾蜍頭、皮中毒者,可能由於其肉被毒素污染或其他部分(如肉及肝、卵等)也有毒素。據測定在蟾蜍卵中的蟾蜍毒素含量較肌肉高,毒力也強。

蟾蜍中毒,一般潛伏期為半小時至二小時左右,中毒症狀主要表現有惡心、嘔吐,口腔粘膜可出現白色斑塊。嘔吐物先為清水及食物,後因有血與胃酸及膽汁混合,會呈現黑綠色。

(1)蟾蜍有毒部分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蟾蜍種源可從野外捕獲,也可以撈取卵塊或蜊蚪進行飼養。每年春末夏初,5~8月份為蟾蜍的產卵季節。在氣溫升至6~8℃時,蟾蜍即開始雌雄抱對,人工養殖時雌雄比例比3:1為宜,受精率可達90%以上。

溫度在16℃時便可產卵。每次產卵量大約在5000枚左右。一般呈雙行排列在管狀膠質帶內,卵帶可長達幾米,纏繞在水生植物上。人工孵化時水溫應控制在10~30℃之間,以℃為宜。並隨時注意調節水溫。

苦遇寒流或暴雨天氣,可用塑料薄膜覆蓋。經過3~4天即可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常成群向一個方向游動。

蝌蚪池水深要保持在0.2~0.4m深,注意及時排水,水溫在16~28℃時為生長發育最適溫度,隨著蝌蚪的生長變大,要注意及時分池,一般經過2個月後開始變態幼蛙。幼蛙飼養要注意密度不宜過大,每1㎡放養30~50隻為宜。

要防止逃失和天敵侵害。在陽光強烈時,可以噴灑水以防皮膚乾燥。在秋末即要為蟾蜍准備好越冬場所,可以在飼養池的角落處堆放乾草使其越冬,北方寒冷可另建越冬溫室或越冬深水池,池水應比冰凍層大1倍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