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顯微鏡的光學顯微鏡
它是在1590年由荷蘭的詹森父子所首創。光學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極限達0.1微米。光學顯微鏡的種類很多,除一般的外,主要有暗視野顯微鏡一種具有暗視野聚光鏡,從而使照明的光束不從中央部分射入,而從四周射向標本的顯微鏡.熒光顯微鏡以紫外線為光源,使被照射的物體發出熒光的顯微鏡。結構為:目鏡,鏡筒,轉換器,物鏡,載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壓片夾,反光鏡,鏡座,粗准焦螺旋,細准焦螺旋,鏡臂,鏡柱。 相位差顯微鏡的結構: 相位差顯微鏡,是應用相位差法的顯微鏡。因此,比通常的顯微鏡要增加下列附件:
(1) 裝有相位板(相位環形板)的物鏡,相位差物鏡。
(2) 附有相位環(環形縫板)的聚光鏡,相位差聚光鏡。
(3) 單色濾光鏡-(綠)。
各種元件的性能說明
(1) 相位板使直接光的相位移動 90°,並且吸收減弱光的強度,在物鏡後焦平面的適當位置裝置相位板,相位板必須確保亮度,為使衍射光的影響少一些,相位板做成環形狀。
(2) 相位環(環狀光圈)是根據每種物鏡的倍率,而有大小不同,可用轉盤器更換。
(3) 單色濾光鏡系用中心波長546nm(毫微米)的綠色濾光鏡。通常是用單色濾光鏡入觀察。相位板用特定的波長,移動90°看直接光的相位。當需要特定波長時,必須選擇適當的濾光鏡,濾光鏡插入後對比度就提高。此外,相位環形縫的中心,必須調整到正確方位後方能操作,對中望遠鏡就是起這個作用部件。 將傳統的顯微鏡與攝象系統,顯示器或者電腦相結合,達到對被測物體的放大觀察的目的。最早的雛形應該是相機型顯微鏡,將顯微鏡下得到的圖像通過小孔成象的原理,投影到感光照片上,從而得到圖片。或者直接將照相機與顯微鏡對接,拍攝圖片。隨著CCD攝像機的興起,顯微鏡可以通過其將實時圖像轉移到電視機或者監視器上,直接觀察,同時也可以通過相機拍攝。80年代中期,隨著數碼產業以及電腦業的發展,顯微鏡的功能也通過它們得到提升,使其向著更簡便更容易操作的方面發展。到了90年代末,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晶圓要求顯微鏡可以帶來更加配合的功能,硬體與軟體的結合,智能化,人性化,使顯微鏡在工業上有了更大的發展。
隨著CMOS鏡頭技術在顯微鏡領域應用的成熟,及數碼輸出技術的發展,其市面上的視頻顯微鏡 ,不僅有通過PC機來顯示顯微圖片的視頻顯微鏡 ,還有顯微鏡本身有獨立屏幕的視頻顯微鏡,例如3R的MSV35;有可通過無線傳輸方式可移動的無線視頻顯微鏡,其都脫離了PC機的顯示,例如3R的WM401TV、WM601TV,且其CMOS鏡頭的顯微鏡其大小要比傳統的顯微鏡更加精巧,可應用於現場進行顯微觀測。 在螢光顯微鏡上,必須在標本的照明光中,選擇出特定波長的激發光,以產生熒光,然後必須在激發光和熒光混合的光線中,單把熒光分離出來以供觀察。因此,在選擇特定波長中,濾光鏡系統,成為極其重要的角色。
熒光顯微鏡原理:
(A) 光源:光源輻射出各種波長的光(以紫外至紅外)。
(B) 激勵濾光源:透過能使標本產生螢光的特定波長的光,同時阻擋對激發螢光無用的光。
(C) 熒游標本:一般用熒光色素染色。
(D) 阻擋濾光鏡:阻擋掉沒有被標本吸收的激發光有選擇地透射熒光,在熒光中也有部分波長被選擇透過。 以紫外線為光源,使被照射的物體發出熒光的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是在1931年在德國柏林由克諾爾和哈羅斯卡首先裝配完成的。這種顯微鏡用高速電子束代替光束。由於電子流的波長比光波短得多,所以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可達80萬倍,分辨的最小極限達0.2納米。1963年開始使用的掃描電子顯微鏡更可使人看到物體表面的微小結構。
顯微鏡被用來放大微小物體的圖像。一般應用於對生物、醫葯、微觀粒子等觀測。
(1)利用微微動載物台之移動,配全目鏡之十字座標線,作長度量測。
(2)利用旋轉載物台與目鏡下端之游標微分角度盤,配全合目鏡之址字座標線,作角度量測,令待測角一端對准十字線與之重合,然後再讓另一端也重合。
(3)利用標准檢測螺紋的節距、節徑、外徑、牙角及牙形等尺寸或外形。
(4)檢驗金相表面的晶粒狀況。
(5)檢驗工件加工表面的情況。
(6)檢測微小工件的尺寸或輪廓是否與標准片相符。 偏光顯微鏡是用於研究所謂透明與不透明各向異性材料的一種顯微鏡。凡具有雙折射的物質,在偏光顯微鏡下就能分辨的清楚,當然這些物質也可用染色法來進行觀察,但有些則不可能,而必須利用偏光顯微鏡。(1)偏光顯微鏡的特點
將普通光改變為偏振光進行鏡檢的方法,以鑒別某一物質是單折射(各向同行)或雙折射性(各向異性)。雙折射性是晶體的基本特性。因此,偏光顯微鏡被廣泛地應用在礦物、化學等領域,在生物學和植物學也有應用。
(2)偏光顯微鏡的基本原理
偏光顯微鏡的原理比較復雜,在此不作過多介紹,偏光顯微鏡必須具備以下附件:起偏鏡,檢偏鏡,補償器或相位片,專用無應力物鏡,旋轉載物台。
解剖顯微鏡,又被稱為實體顯微鏡、體視顯微鏡或立體顯微鏡,是為了不同的工作需求所設計的顯微鏡。利用解剖顯微鏡觀察時,進入兩眼的光各來自一個獨立的路徑,這兩個路徑只夾一個小小的角度,因此在觀察時,樣品可以呈現立體的樣貌。解剖顯微鏡的光路設計有兩種: The Greenough Concept和The Telescope Concept。解剖顯微鏡常常用在一些固體樣本的表面觀察,或是解剖、鍾表製作和小電路板檢查等工作上。 生物顯微鏡是用來觀察生物切片、生物細胞、細菌以及活體組織培養、流質沉澱等的觀察和研究,同時可以觀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體以及粉末、細小顆粒等物體。生物顯微鏡也是食品廠、飲用水廠辦QS、HACCP認證的必備檢驗設備。
用途:用於生物學、細菌學、組織學、葯物化學等研究工作以及臨床度驗之用。具有粗微動同軸的調焦機構,滾珠內定位轉換器,亮度可調的照明裝置,並帶有攝影、攝像介面。
透反射式偏光顯微鏡
透反射式偏光顯微鏡,隨著光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作為光學儀器的偏光顯微鏡,其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闊,許多行業,如化工的化學纖維,半導體工業以及葯品檢驗等等,也廣泛地使用偏光顯微鏡。XPV-213透射偏光顯微鏡就是非常適用的產品,可供廣大用戶作單偏光觀察,正交偏光觀察,錐光觀察以及顯微攝影,配置有石膏λ、雲母λ/4試片、石英楔子和移動尺等附件,是一組具有較完備功能和良好品質的新型產品.本儀器的具有可擴展性,可以接計算機和數碼相機。對圖片進行保存、編輯和列印。
B. 跪求草酸鈣方晶、柱晶、砂晶、針晶、簇晶的顯微圖片
草酸鈣晶體是存在於植物組織細胞中的一種物質,是植物生長發育的次代謝產物,一般的葯材在生產發育的過程中,組織細胞中的結晶狀態穩定易於區分,不同種類的葯材結晶的數量和大小都有明顯的差異,草酸鈣結晶就是其中存在的一種較為穩定的結晶體,能較好的區分不同種類的葯材,所以在中葯鑒定中得到的廣泛的應用。
柱晶是晶體呈長往形,長度為直徑的4倍以上,形如往狀。如射乾等芬尾科植物細胞中的晶體多為柱晶。晶體呈兩端尖銳的針狀,在細胞中多成束存在,稱針晶束。一般存在於含有粘液的細胞中。簇晶是植物細胞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草酸鈣結晶,晶體由許多八面體。
(2)哪裡可以查找顯微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忌糖分過高:糖分是人體所需的一種營養物質,適量攝入對健康有利,但如果攝入過量,尤其是乳糖的攝入過量,就易形成結石,且可促進鈣的吸收,從而會讓體內鈣和草酸含量增高,從而不利於草酸鈣結石的診治。
忌蛋白質過量:蛋白質含有較多的草酸原料,且蛋白質還可促進人體腸道對鈣的吸收,從而讓腎臟里的草酸、鈣以及尿酸成分增高,如這些成分不能排出,就易形成結石。所以草酸鈣結石患者要避免蛋白質的過量攝取,平時飲食中應控制蛋白質的量,以更好的防治草酸鈣結石。
忌葷食:對草酸鈣結石患者的飲食,平時應盡量的少吃葷食,因為葷食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物質,可加重病情。另外還要注意避免食用動物內臟,以防造成腎臟負擔加重,從而加快草酸鈣結石的形成速度。
C. 求微生物革蘭氏染色顯微圖片鑒定: 目前我做一種活菌片的細菌分離:
1、肯定不是雙歧桿菌和糞腸球菌,雙歧桿菌呈彈弓分叉的形狀,球菌就不用說了吧
2、也不是蠟樣芽孢桿菌,芽孢菌革蘭氏染色,一般是紫色、菌體中空的
3、第一眼印象非常像乳酸桿菌,乳酸桿菌一般染色結果為:紫色,長桿菌、連成串
這個是嗜酸乳桿菌無疑了